绿色金融的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金融的功能

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07-03

[作者简介]于岩熙(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王吉恒(1964-),男,山东沾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项目“基于金融模块化构建黑龙江省金融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B074。目前,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绿色金融来源于绿色文明(王军华,2000)。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绿色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思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形成共识:绿色金融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绿色金融是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化。

一、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绿色金融

1概念及内涵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也称为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这一概念最早源于《金融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UNEPFI,1997),引申为低碳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通过金融业务活动与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2009)。绿色金融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及生态保险的方式,为合理利用能源、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服务,是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金融业务,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为目的(王顺庆,2010)。

2功能与特点

绿色金融具有融资服务、中介的基本功能;具有合理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和调节经济结构、规避风险的市场功能;具有风险交易、信息传达、消费引导、区域协调、财富分配的金融衍生功能。绿色金融的特点是注重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将生态因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算体系;关注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长远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以牺牲最小的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马传栋,2002)。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会上提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制定了2000年乃至下半个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992年,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3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金融业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和生产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自身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倡导银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国外金融业将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环境联系在一起。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有100个机构和团体签了字,由此创立了金融自律组织(UNEPFI),该组织从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探讨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荷兰银行于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会议,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及西德意志银行等九家银行参会。会议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即赤道原则),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对融资项目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核调查。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前,要求项目发起人提交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证明。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实行了“赤道原则”,其业务范围扩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全球项目融资市场上的份额达到85%以上。

二、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提供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相关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具有调节经济的特殊功能:通过信用中介活动来调节社会不同行业的资金流动。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作为资金融通的枢纽,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促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行绿色金融,重视环境问题,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通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可减少有害物资的排放,从而减少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承担社会责任,对影响环保的项目不予贷款,能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环境风险为商业银行扩大了产品经营范围,减排费用、环境友好技术的投资需求等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融资机会;通过提供绿色投资产品,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第一家交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兴起,实现了由单一银行垄断体制向以中央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多种金融体制的过渡。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完成股份制改革,已形成了全方位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的践行

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用具体行动来践行绿色金融宗旨。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大型银行共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10634亿元,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贷款3878亿元,节能减排技改贷款20941亿元,收回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企业贷款3934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提出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议的意见》,建立了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赤道原则”研究团队,推进信贷政策与国际行业“赤道原则”接轨;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以CDM机制项下“经核证的减排量”收入为质押的节能减排融资;浦东发展银行推出了《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展了挂钩海外碳排放权期货价格的金融理财产品服务;兴业银行在经营理念、运行效率及公司治理方面显示出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成为我国唯一的“赤道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传统的金融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上商业银行内部对绿色金融的规律和知识掌握不足,绿色金融服务工具和人才相对缺乏;绿色金融具有公共品属性,绿色金融创新性强,风险相对比较高;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扶植和激励措施不够完善等,致使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在金融产品创新及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主动性;二是缺乏有效的绿色信贷信息供享机制。缺少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主要表现为相关环保部门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金融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风险防范能力有限;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能力有限,对于科技含量较高、建设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项目,传统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其有效的需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相关政策和机制

绿色金融具有政策金融性质,需要政策引导,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商业银行只有依据国家有关发展绿

色经济的政策和制度,才能有效地制订自身的绿色金融服务操作规程和工作细则;建立政府监管机制,政府部门通过绿色金融对企业实施监管,使绿色金融成为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约束力量;建立企业信息平台、环保信用信息数据库及银行和企业的借贷信用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项目投融资专家评估系统,绿色金融项目目前处于探索和创新阶段,风险管理难度较大,通过评估系统来规避投资风险。

(二)建立建全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一是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治理机制中,融入绿色金融的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考核投资项目的重要指标。不仅在资金供给上要向实体经济倾斜,而且要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效应;二是商业银行应当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活动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安全。

(三)大力建设低碳银行

商业银行应遵循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将绿色金融作为银行自身发展的特殊运作方式,将社会责任与银行核心业务高度契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碳金融为商业银行促进经营转型带来巨大商机,包括低碳产业项目的投融资,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等。要加强“低碳银行”的基本建设,从人才培养入手,借鉴国外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经验,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科学设置机构,完善系统配置和网络建设等。浦发银行2011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金融业“低碳银行”的目标,倡导环保经营方式,号召全员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工作中去,探索低碳银行建设经营模式转型路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2]朱惠低碳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支持[J] 现代金融,2010(9)

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2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称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笔者从商业银行角度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在投融资决策以及金融经营活动中,将环境因素带来的收益、成本、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部性综合考量,以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生态。

绿色金融的本质在于将资本、资源合理配置给绿色产业,以达到改变经济结构,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这与我国目前的国情十分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深水区,稳增长、调结构、去产能、调杠杆已经成为大趋势。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绿色金融的两大功能: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产业为本,金融为器。只有实现产融结合,才能实现绿色经济。而实现绿色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业务基础良好。长期以来,国有银行服务于包括钢铁、煤炭、纺机、电力、农林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在这些领域的信贷余额大大超过其他银行。无论是在银企关系还是基础业务合作方面都比较成熟。而现在这些企业都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目标企业客户。比如钢铁行业的工艺流程改造项目、电力企业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等,这些都为国有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奠定了坚实基础,客户资源相对于其他银行更为有利。从表1四大国有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农工建四大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产品创新能力较强。近年来,国有银行在科技人才引进、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从总行层面建立产品创新中心,引进高端人才,优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新兴业务,如何评估绿色金融项目,如何平衡成本收益分析,这些都需要成立专业部门,引进专业人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国有银行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实力。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绿色金融意识尚未统一。虽然各大国有银行在总行层面都做了大力部署,一些国有行还专门成立了相关部门或工作小组负责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广普及。但是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存在信息传导滞后现象。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各大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发达的东部地区,绿色信贷业务推广较快,甚至作为试点进行重点培育。而一些重工业省份,经济转型重点区域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济发展方式单一、转型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绿色金融推进速度缓慢。

2.缺乏有效统一的风险收益分析模型。作为新型经济模式,绝大部分绿色金融服务企业未来收益都比传统行业更具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制约。一些地区为了不愿承担风险,不愿意扶持绿色行业。由于目前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风险收益分析方法,绿色产业缺乏行业细分研究,银行主管部门对这类企业的金融服务项目非常谨慎,这些都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支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2012年2月24日,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相关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并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流程管理、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今年8月31日,《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里要求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相关指标体系,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不但说明了国家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支持鼓励,同时也是相关部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政策制度完善。

2.绿色金融行业需求旺盛。我国绿色产业每年至少投入2万亿元以上,近5年内大气污染投资1.7万亿元左右。但是国家财政支出仅能占到10%~15%。其余绝大部分都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作为国有银行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必须尽快获得这一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要积极布局,助力当地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3.实现银行自身转型发展。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实现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银行在该领域居于领导地位。通过及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不但能够拓展银行新的利润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银行自身在信贷业务转型、组织结构优化、风险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优化。在助力当地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实现银行自身的转型发展。

(四)威{(Threats)分析

1.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虽然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开始逐步涉及绿色金融行业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在具体的绿色金融准入门槛、操作流程、监督管理、政策配套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尤其是与美国、欧盟等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商业银行往往由于相关政策的缺失或不确定性,不愿意承受政策风险,选择观望态度。这都制约了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

2.商业银行与绿色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以绿色信贷为例,根据传统信贷流程,相关部门需要做好贷前调查工作。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方法来看,银行很难获取到绿色企业真实的“环保信息”。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企业征信报告中,对于很多企业不能提供相关的“绿色信息”,这些都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巨大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存在短期收益低、成本高等问题,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并且科学的评判输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挑战。

3.项目评估缺乏统一流程和标准。在对于绿色产业进行项目评估时,整个金融行业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流程。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这些“绿色企业”没有详细的指标约束和分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些新兴行业的特殊性。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存在着较高成本投入、较大风险、较大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商业银行很难真实的对项目进行评估。加之,目前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专项人才缺乏,更加使得评估技术难以达到有效识别、科学评估的程度。

三、相关可行性建议

(一)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

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制定出一套统一有效的评估标准。建立全流程业务管理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业务风险。制定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的合规文件清单。

(二)建立可行的目标责任制

针对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绿色金融指标。杜绝出现为了短期利益,将资金、资源流入“三高”企业。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各地方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三)确认全国性绿色企业名录

通过专门机构管理绿色企业基础信息申报、审核、管理、监督。及时更新企业名单和重大事件变更事宜。建立相关系统可供金融行业查询、检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制定绿色信贷行业、企业的准入门槛,及时更新信息。

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3

“减少污染,行动起来”,这是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上中国所推出的主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的观念已经开始普及。在世界环境日之际,多家银行也推出了“绿色金融”、“绿色银行”的理念,从金融产品的设计到营销活动的推广,无不体现着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身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在日常的金融活动中,也可为环保事业尽上一份力。

告别纸质账单

为及时向客户提供相关的账户信息,各家银行均没有定期邮寄对账单的服务,由于对账单的寄送服务会带来纸张的浪费、油墨的耗损、以及运送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以电子账单代替纸质账单正成为“绿色银行”服务所倡导的环保行为。

如在世界环境日之际,渣打中国在整个六月推行“绿色银行服务月”的活动,大力鼓励客户使用电子化的银行服务,包括电子账单和网上银行,以减少纸张和能源的消耗。据渣打介绍,渣打中国客户只要在活动期间注册申请电子账单/网上银行服务,就能获得渣打送出的绿色环保纪念品一份。

事实上,利用网上银行的平台,个人使用者不仅可以方便快速地查询到自己的账户信息和历史交易记录,还可以通过定制信息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获得自己的综合对账单,这些都为我们告别纸质账单提供了很好的替代产品。

如在工行的网上银行,可以查询或下载各类网上银行注册账户的对账单信息,了解到灵通卡、理财金账户卡、信用卡和国际卡等网上银行注册卡的月度收支情况以及汇总所有网银注册卡资金信息的综合对账单,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定制通过电子邮件来发送综合对账单。为鼓励客户多多使用电子对账单,可免予收取纸质账单5元的邮寄费。

相比较起借记卡和账户服务,信用卡对账单更加普及。多家信用卡中心都已经推出了电子账单的服务,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就可以定期获得银行的电子对账单,而你家的邮箱中将又减少了一份纸质账单。

采用电子账单不仅环保,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功能。如招行信用卡中心对于“已出账单”的查询时限扩展到12个月,持卡人可以随时查询到1年内任何月的历史账单。电子账单的“补发功能”也延长到12个月之内。这一功能可以帮助持卡人更好地掌握历史消费的信息。而在纸质账单,仅提供三个月之内账单补发功能,如果你需要查询到以往的历史消费记录,就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同时,在招行为客户所提供的信用卡电子账单中,特别设置了电子账单的保存功能,持卡人也可以方便地将这些电子文档存入自己的电脑,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财务支出信息,为管理家财打好基础。

可降解材质银行卡亮相

银行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伴侣,然而随着银行卡的普及,由此引发的环保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过去,银行卡的材质多由不可降解的塑料制成,一旦废弃,或是过了有效期,就会成为污染地球的垃圾。在“绿色银行”的服务中,采用环保材质的银行卡,也正成为新的趋势。

如农行信用卡中心在去年就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推出了环保主题贷记卡――金穗环保卡。据介绍,金穗环保卡是以新型可降解绿色材料制成,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而在卡片的使用过程中,也处处彰显环保的理念。如持卡人在健康餐饮、健康美体等商户消费可享受优惠折扣,同时卡片还特设免费环境维权服务热线,能够为环保权益受到侵害的持卡人免费提供调查取证、法律援助、调解协商、帮助申诉、支持诉讼等维权服务。另外,金穗环保卡的持卡人还可以优先成为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册个人会员,优先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从推出深发展・靓绿卡后,深发展信用卡中心就把“时尚、环保”作为了信用卡发展的主题,信用卡的材质全部采用可降解塑料,同时信用卡的消费积分还可兑换为树苗的认养权。深发展在上海世纪公园、杭州植物园、北京大观园、广州华南植物园及深圳莲花山公园建立了自己的“靓绿园”。据介绍,深发展靓绿卡的持卡人可将信用卡的消费积分兑换为“深发展靓绿园”的树苗认养权,用以补偿或抵消自己的碳排放。同时,持卡人认养的树木还将悬挂认养铭牌。深发展希望,由此唤醒更多人珍爱环境、保护自然的热情和责任感。在近期深发展发行的“深发展靓车卡”中,也延续了这一功能,靓车卡持卡人在所有加油站加油消费的积分,都可兑换深圳发展银行靓绿园的树苗,认养树苗可由客户命名。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近期交通银行也推出了以世博会为主题的世博银行卡,包括太平洋“金”彩世博借记卡及世博信用卡。同样,在世博银行卡的材质选择上,也采用国际新型可降解绿色材料制成,充分体现出绿色世博的理念。

环保金融产品搭建捐赠通道

借助于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为个人慈善捐赠搭建平台,这一形式已经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但对于环保捐赠,目前产品还不多。

国内市场上主要有中国银行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所建立的“绿色心益通”产品。据了解,这一产品是由中国银行开办客户委托业务,按照捐赠人个人的意愿,代客户把现金或储蓄存款利息捐赠给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行介绍说,这也是为众多关心环保,热爱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一条表达爱心的捐赠渠道。捐赠款项主要用于资助当地的环境生态建设、资助西部环境生态工程建设、建设城市生态主题公园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

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4

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指导。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管约束,倡导绿色财政金融理念,健全绿色财政金融运行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建立符合国情的绿色投融资机制、绿色财税、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制度等,为发展绿色财政金融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体系。

国家财政已开始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强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资源的征税力度,不断完善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财政部会同发改委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将实施循环化改造。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宣布将通过补贴等方式,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并与环保部、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通知》等文件,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积极发展“绿色信贷”。

截至2011年底,国内已有13家规模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了绿色信贷规范文件,全国19家主要银行“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速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低3.3个百分点。

加快绿色财政金融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长效的财政金融制度保障。在包括财税、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整个体系中,综合运用政府采购、税收、货币、信贷、债券、利率、汇率等工具和杠杆,构建调节经济运行、调控产业布局、引导合理消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要建立环保财政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关于环保的财政横向和纵向转移支付力度,通过《环保法》确定一定时期内环保财政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增长幅度,从而得以改善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补偿运行机制需要将法制建设、财政扶持、税收调节和保障措施等系统化,推进《生态补偿法》的制定,完善并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转移制度纵向化、“环境财政”等制度,构建完备的生态补偿评估、考核、监督管理体系。

应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拓宽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加快对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的立法进程,同时也要完善对环保产品的认证。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主要参与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因此,应以“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落实抓手和突破口。要健全绿色金融的运行机制,坚定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限制“两高一剩”的信贷投放;要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加快研究出台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进程,为发展绿色金融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要将环境与社会责任融入信贷政策、信贷管理流程、信贷文化之中,建立包括项目评审、产品设计、风险管控、激励约束、信息披露在内的绿色信贷机制,把企业环保情况作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批的重要内容。

深化绿色财税金融业务创新。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适时开征生态税即环境保护税,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征收相应数量的税收。如将对二氧化硫、水资源的收费纳入生态税的征税范围可以加强对污染行为的调节和限制。目前理论界对生态税的呼吁声越来越高,开征生态税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对现行与环保相关的间接税种的调整和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对消费税而言还应该扩大其征税范围将更多的资源纳入范围以加强其环保功能。

参考国际绿色金融的经验,在充分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内涵与经济发展转型方向的基础上,开发绿色理财、绿色担保、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探索发展碳资产证券化、碳交易CDS、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结构性金融工具,创新绿色金融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工具,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发挥征信的激励约束作用。近几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与环保部先后联合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还与环保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小企业环保信息联网政策,将六万八千家企业环境信息纳入到银行征信系统。2007年,中国银监会又发文,要求违法严重的企业提供贷款,2008年以来,环保部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了数万条的企业环保违法信息,并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不少银行对违法企业采取停贷等措施。此外,环境保护部和中国银监会新建首个环保经济部门信息,环保部还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研究了63个行业的环保情况,引导商业银行、投资机构加强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这些举措的出台和具体实施,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生态文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因此要定期对有融资余额的公司客户展开环保检查,对客户环保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按照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将客户

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5

12月23日,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指出:对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研发适销对路的金融创新产品,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大配套金融服务和支持,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如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所言,在中国,90%企业生产和项目的发展、新的项目的建设,金融支持都是由银行的信贷来承担的。也就是说,90%的经济活动,没有金融的支持、没有银行信贷的支持,都很难顺利地完成。

银行的倾向性直接左右产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格局。

探路低碳金融

迄今为止,中国金融业的碳金融活动,主要是各类“绿色信贷”业务。

李伏安称,实际上绿色信贷就是将贷款用于当前倡导的一系列的节能减排、产业升级、保护环境的项目,使其产生效益的同时,还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前提。在这方面,银行是有很大的操控余地和操作平台的。所以,银行应该大力承担和实践这种绿色金融的责任,“但单靠银行的努力显然不够”。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推进和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碳金融,这包括商业银行应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及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

“中国虽然是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在碳金融建设方面却发展滞后,甚至落后于印度。”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十分感慨。他认为,中国碳交易现在还处于“农贸市场”的阶段,就是集中在具体项目上,而邻国印度早已在碳金融层次开始布局。“碳金融和碳交易好比两条腿,没有碳金融的支撑,中国不仅将失去碳交易的定价权,而且将又一次失去金融创新的机会。”

碳金融困境重重

尽管银行对绿色信贷兴趣不断提升,但其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较小。

杨涛认为,国内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投入规模仍然有限。这是由多方原因所造成的,最根本的,还是由于全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一是,由于绿色信贷的概念还并不明确,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当前在统计银行贷款规模时,也并未对“绿色贷款”单辟通道统计,未能使绿色信贷获得信贷政策的倾斜;二是,中国企业对绿色信贷的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三是,绿色信贷面临着项目融资技术评估的复杂性,银行开展这些项目缺乏人力资源和技术基础;四是,绿色信贷还面临着项目风险控制上的困难,例如,节能减排贷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于中小企业,但这也带来了更高风险。

中国银行研究部副主任王元龙指出,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除了面临基本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以外,甚至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

绿色金融的功能范文6

韩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国家,其经济增长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也依赖于海外进口。国际油价的急涨急跌、脆弱的国内经济、未来石油等资源存在枯竭的可能性;同时,全球气候异常,有变暖现象,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性。根据这一形势,韩国于2008年8月庆祝建国60周年时正式提出了全国绿色发展规划。全罗南道于2009年5月1日成立了全罗南道绿色发展委员会,由各市长和专业人员担任委员会委员。

韩国绿色发展应对方案的目标是:摆脱天然燃料的依存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安全度;解决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水问题、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传染病、粮食问题、山林绿化等)。

(一)绿色发展应对政策实现的潜在可能性

1.汉江奇迹;2.山林绿化成功的惟一发展中国家;3.氟利昂气体的减缩,1987年以后臭氧层保护成功;4.能源生产要素竞争率的提高,加深了对商品的认识。

(二)三方面的应对政策

1.应对能源、气候变化的绿色政策。(1)能源利用要效率化;(2)新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包括太阳能、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埋在地下的畜产粪土的生物气体发电等生物能源的利用);(3)现有二次产业的绿色化(钢铁、汽车等基本主力产业绿色转型)、一流绿色产品(绿色纺织、汽车等);(4)服务产业的绿色化(包括咨询等绿色知识服务产业)。

2.应对环境及经济变化的绿色化政策。(1)单方公害的对策:环境净化办法。A.土壤污染:有机农业、矿污染、废资源的处理;B.水质污染:全罗南道四大江的治理、湿地的保护、小河川的水质改善;(2)都市公害政策:交通混杂的对付(轨道交通、自行车的利用);(3) 国土绿化:经济中心、生态村庄、生态观光、绿色家园、绿色城市。

3.应对社会阶层的绿色政策。(1)绿色工作岗位的创造。A.中级技术现场工作岗位的创造;B.太阳光板的设计安装、生物燃料的生产、农林渔业人员、风力发电、园区建筑工人等;(2)绿色消费者运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标准、绿色商店等;(3)观光休闲都市的建设;(4) 农村幸福村的建设与推广。包括韩屋上下水道等居住环境的整修。

二、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

为应对金融危机,韩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举办民官合作的经济对策促进商讨会;非常经济状况时综合对策机构的设置;地方财政初期执行中的非常对策;公务员每年按2%比例公开招聘并建立新进公务员实习试用制度;公共就业事项的促进;社会企业的培育;中小企业资金难的解决对策培训班;中小企业综合支援中心的正式营运;地域内产品购买活动的持续促进。下面主要从5个方面介绍:

(一)举办民官合作的经济对策促进商讨会

从2008年10月21日开始举办,促进商讨会每月一次,共32人组成,(机关团体15人、金融机关4人、企业5人、道厅8人),有地方中小企业厅、调达厅、工商会所、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建设农水产业、餐饮业、个体工商户、农工园地等。促进商讨会主要有三项功能:推动促进当地产品扩大销路及扩大销路方案的商讨;各种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企业遇到各种困难信息的收集及解决建议等。

(二)非常经济状况时综合对策机构的设置(预报站)

预报站由道行政副知事、部室长、计划调整室长及下设5个组构成。预报站每周召开两次会议。5个组功能具体是:1.情况综合组。危机克服对策的综合、金融支援及出口动向管理;2.财政管理组。扩大内需的财政支出及初期对策的执行;3.建设项目组。地域内的建设项目动向管理及扩大化的对策;4.产业支援组。造船等主要支柱产业的动向管理及支援对策、投资招商等;5.庶民对策组。弱势阶层的支援,民间、公共工作岗位的创造等。

(三)地方财政初期执行中的非常对策

全年财政预算中,上半年已经执行了60%,即已投入了60%的财政预算,目的是为了扩大内需,振作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具体做法:预付款下限是10%以上、工程贷款实施“债务保证”、低收入群体关联经费优先支出、追加预算、最大限度早编预算、扩大地方债的发行规模等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

(四)公务员每年按2%比例公开招聘

为高学历人才的就业提供机会。公务员的人头经费,25%由中央财政承担,75%由地方财政承担。明确招聘人数,有利于及时足额的编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