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1
1.语言类技能。语言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能够规范化、 童化地运用语言、文字与幼儿进行交流及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主要包括书写、普通话、讲故事等能力。
2.艺术类技能。艺术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具备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方而的基本技能,其主要内容有弹唱及儿歌欣赏、舞蹈表演与创编、绘画与美术鉴赏等。
3.教学类技能。教学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为了顺利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所具备的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的设计、组织、制作、创编等能力。主要包括游戏组织与创编、幼儿活动设计、玩教具制作等技能。通过对幼儿园一线教师和我校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受测教师对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技能中的艺术表现能力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表示认同艺术表现技能,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对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前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力艺术技能。部分教师之所以不关注艺术技能的发展,主要与幼儿教师个人天赋及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等因素有关,教师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落后的教师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倦怠情绪,加之小部分教师入园之前学前艺术技能水平不高,可见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
二、我校历史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历史课是我校公共文化基础课,然而纵观我校近年的现状,该课程的情况很不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普遍存在着学生重视专业课而轻视历史课的现象。其次,所有院校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这就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校专业的特殊性,因而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时有出现,使得历史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三、历史课教学改革思路
1.历史课也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导向。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让历史课成为提升幼师学生专业技能的主战场。虽然说历史课的枯燥乏味是大家公认的,但幼教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强,善于表现的一而也是大家公认的。因此,我决定改变策略,给学生几把“钥匙”,和学生共同把历史课堂搞活。话题以历史人物为主,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我在授课的班级做了如下安排:第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对象,然后将全班进行分组,每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人物。第二,让学生按照安排好的顺序进行准备,小组成员分工负责,集中展示。最后,在每节课开课时依次进行展示。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既缺乏经验也缺乏技巧,展示的内容简单枯燥,更为糟糕的是展示时状况百出,有的笑场,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忘词,整个展示变得紧张又忙乱,观众自然索然无味。因此,这个活动几乎流于形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也深受打击。接下来,我而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放弃?坚持?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在看央视《星光大道》时,看到大腕主持手里拿着卡片主持时,突受启发,我决定利用幼教学生专业基础和动手意识强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卡片,然后仿照电视台主持人拿手卡上台,尽量避免上台紧张混乱的局而。随后,我又做了如下调整:先锁定初次展示的群体,让班里认真负责,口才好的同学先准备上台展示。然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主持人形象。我充分利用幼教学生动手意识强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自制电视台主持人手里拿着的具有提示性语言的小卡片,同学们的卡片制作的既认真又可爱,卡片不局限形式,可以制作成大家喜欢的任意图案,卡片的制作也由最初最简单的一色变成后来的多色乃至立体的卡通人物,可爱的小动物、天使的双翼、立体的人物等,越来越富有创意。一般卡片的正而画着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反而记录下有用的资料。同学们手持这样的卡片一上台,首先就吸引了台下学生的眼球,获得了同伴的认可,同时也增强了展示的自信心,展示的效果自然慢慢就好了。因为这一次师生双方的重视加上同学们充足的准备,一经展示效果果然不错,下而观看的同学深受感染,跃跃欲试。另一方而,为了配合报告的展示,我还指导当天展示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主题及需要的内容,同样可以在黑板上而绘画修饰,为了不占用课上的有限时间,同学们会在上课之前就自觉分工负责,有专门写美术字的,有专门绘画修饰的等,偌大的黑板一会儿就变戏法似的给大家呈现出精美丰盛的精神大餐,光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2.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历史课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历史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也应当适当多元化,要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堂展示、讨论、分析、课后作业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给学生历史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意到这个年龄段尤其女孩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度,故每次活动展示结束后利用很短的时间进行点评,最后和大家商量给每组同学一个合适的分数,学期末把这一分数纳入学科总评成绩,这下学生准备的更积极主动了。对于学生点评,我深有体会,每个班总有一两个特别会点评的同学,因为点评到位,大家送给她们一个称号—点评姐。她们总能全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让做活动的同学清楚地知道自己亮点、优点以及问题所在,之后再做修改总结。
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2
一、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1,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改善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三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34-01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下面谈谈自我的几点认识: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理念,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2.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2.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影、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索历史的兴趣。
2.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历史是一门时空穿梭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历史名胜古迹。如参观清照祠,走进这位女词人,感受它的内心起伏;举办历史辩论会,秦始皇的是是非非,辨清他的功与过;开创历史小典故、历史乐园等板报专栏。力求把教材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培养。这样,历史课就会有声有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
3.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可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高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不仅有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度,也要有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创造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高效的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桥梁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双边活动中,包含师生的交流。当师生相互了解,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亲密融洽的关系时,学生就会把你当作朋友,把你传授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接触和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爱屋及乌,历史老师的课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有利于高效课堂的达成。亲其师,信其道,是有道理的。
教师还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也要尽可能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合适地学习方式。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关注学生,亲切的语气教导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融洽、和谐、高效的氛围。
5.调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主导情绪。如果教师缺乏激情,情绪平淡、低落,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现。因此,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快乐情绪, 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高效地接受信息输入。
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催化剂。
6.及时评价,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体现
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及时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学完一课及时评价,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关注,更是对学生本节课的关注。
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58-1
一、解读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即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遵循教学规律,以最少的精力、时间、物力投入,而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个人与社会教育的价值需要。这要求教师把握有效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情感态度。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有效教学的主旨是关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利用教育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即将学生培育成拥有完美人格的优秀人才,让学生有较高的心理、身体、政治与文化素质。
第二、有效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教师有效益与时间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考虑到教学效益,不可因追求形式而放弃追求教学效益。
第三、有效教学要注重教学策略。即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或目标而运用的解决问题的各种行为方式。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把握相关的策略知识,从而在具体教学情景中做出有效决策。总之,有效教学不仅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还是引导老师教学、评价他们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
二、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活用情境与问题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创设或投入一定的具有感彩的、生动形象的具体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验态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识记。同时,唤醒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发展。
例如:教学“”时,对生活于民主社会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对这一时期中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专制的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巴金所创作的《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如觉新结婚、觉明离家出走、瑞珏之死等故事展开教学情境的铺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民族危难之际,为何倡导科学、民主、新文化、新道德,在后期时,又转为对的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样,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可以营造出情感气氛,教师再适时地提出问题或思考任务,制造出知识的矛盾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2.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出各种问题与任务,诱导学生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帮助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由能力至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创新思维,有创造力的人才。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所设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有一定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性高的问题具有的真实性与开放性就越大,就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
如评价性问题则要求学生可以根据相关标准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制度与思想等展开有价值性的判断与决定。如:西方民主政治有何优越性与局限性?中国是否可以照搬美国的民主呢?等,这些问题开放度较大,同时和世界之间的联系较强,有助于学生提高抽象思维与历史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难度不能过低或者过高,也不可总是对学生进行提问,应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与需求。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利用电、光、声等媒介物将知识信息传输与接受变得更直观、更美化、更生动、更形象,通过各类教学媒体的合理配置、选择与组合,进行展开跨时空的课堂优化教学,有多重的感官刺激,速度快、信息量大、应用范围广等优势。例如教学 “美国的霸权政策”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设计:1.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如对象、内容、目标、策略与评价;2.信息采编与材料处理,如文字、图片与音像等;3.脚本撰写,制作课件,其要求为:画面清晰而简明,视觉、文字、音像结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讲究质疑、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等。课件的形式则可为CAI课件,也可为网页。在这一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贯穿于历史知识、历史线索的问题中,通过资料查阅与思考而获得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则可了解二战后美国借助其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实施各种霸权政策,致使世界政局长期出现不稳定,同时,理解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影响,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课件还可转为交互型的过渡,加上交互设计、交互图标,利用问答对话、图形化界面、菜单交互等。
四、注重图文史料的有效利用
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5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改善之法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三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学习兴趣有极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当然,对历史理论的学习,更是必须重视的,其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会”学。不过在基本历史理论的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一学生毕竟不是高三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过高,理解不了,对学习历史就怀有畏难情绪,就会“厌”、“怕”。因此,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更不能使他们不堪重负而丧失学习信心、兴趣。
对历史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13-01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不足之处
1.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教师的教学仅局限于单纯的课本知识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热情。历史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历史性,反映的是过去的事,这导致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讲解仅限于教材,缺少历史与实际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无价值”等错误认识,认为学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没有加入积极主动的思考,也不会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1.2教学形式的单一性
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是灌输,教学过程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史料和活动课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单纯的理论讲解没有办法体现历史的生命。另外,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学生参与的盲目性
很多历史课堂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老师就相当于“导演”,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也就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
2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建议
2.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每节课前15分钟左右是学生自学与展示环节。这一环节包含学生自主学习、质疑与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三个方面。这里的自学,即预习,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调查统计,会预习的学生不到15%,即使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不一定是会预习的学生。通过预习,使学生会听课,当堂掌握。预习可以分三个层次:读、写、练。读,即阅读全课内容。写,即把不明白的写下来,老师讲课时,将预习不明白的记下来,并且弄明白。练,即练习。据统计,不预习的学生,上课只能掌握50%~60%,会预习的学生,上课能掌握80%~90%,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2.2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
2.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历史情景剧表演或是采用谜语、对联、故事等引出史实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逼真、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尽快产生学习欲望,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4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
2.5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诸如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等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应该说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利用。课程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应遵循以下基本方法和原则:首先,尽可能地从各种渠道收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资源,并注意积累和保存;第二,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第三,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第四,课程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包括硬件和软件条件,如教学设备、课时安排、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