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1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表述。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条件。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其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一轮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新一轮课改目标的必要条件。小学数学的课程资源包括很多:从资源的开发利用主体看,教学资源有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从资源的来源或表现形式看,教学资源有教材、教具、网络、媒体、图书馆等。无论怎样划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是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关键角色;不管怎样开发、怎样利用教学资源,作为教师都要切记学生是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身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利用。可以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是学生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台阶。合理引导学生踏着这个台阶,就有可能走向数学知识的巅峰。

第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不可淡忘的教学资源。

随着数学的学习,在学生身上都要形成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不要将其淡忘,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然后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接下来让学生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最后让学生举一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学生自身的资源,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第三,学生的感知冲突是可以塑造的心理资源。

感知是一种心理反应,有“感”才能“知”。但我们也要把学生的感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看待,要合理运用这种资源。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感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感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感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第四,学生的成绩差异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2

我国教育部已明确指出:“班班通、堂堂用”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了教育水平和质量。目前大部分学校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初步形成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应重视并切实做好班班通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有效应用“班班通”,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1 班班通概述

“班班通”是融合了基础设备、软件资源及教育教学整合的系统工程,包括交互操作平台、多媒体教学机、音视频设备及网络设备等,能够在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为显示设备,使每一个教室都能够演示课件、现场直播及远程教学等,实现日常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班班通”包含三层次含义。首先,“通”硬件。每个教室必须配备适量的网络设施及信息化设备,即简易的多媒体教室,对语音及视频的配置需要由较高的质量,通常配备的语音电话为“秒秒钟”话机,能够对声音质量进行较好处理。其次,“通”资源。不同的硬件设备所要求的资源也不一样,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最后,“通”方法。应用信息化的方式,构建信息化课堂,开展信息化的有效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的教育,真正促进教师及学生共同发展。

2 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应用

应用“班班通”打造有效课堂 由于“班班通”教学具有直观性,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班班通”教学设备具有趣味性,集声像于一身,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知识,如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韵律诗,并通过诗歌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喜闻乐见。“班班通”教学设备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异步直观教学,由于学生成绩具有参差不齐的特点,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此外,可利用“班班通”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活动,开展由教师全员参加的推门听课评选活动,为教师提供教研互动平台,打造有效课堂,引领教师进行课堂创新,提高教学能力。

利用“班班通”突破德育瓶颈 可充分利用“班班通”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统一观看;或通过“班班通”将学校中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对于违规乱纪现象进行批评。提高德育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实现“信息通”“心相通”。

利用“班班通”加强教育科研 由于“班班通”包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班班通”可实现资源共享。可利用网络进行文档传输,方便教师查阅及反馈;学校也可将教学资源于学校网站,供教师及学生查阅,并相应提出建议;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捷平台,如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QQ、MSN及留言板留言等方式加强师生交流。此外,可通过专题培训、观摩教学、课件制作等方式,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活力。

3 班班通教学设备的管理

通常情况下,班班通教学设备主要由核心主机、交互操作控制平台、投影机、音频设备及网络等附属设备所组成。其中需要加强核心主机的管理,即计算机的管理,包括音频设备的管理及网络管理等。

计算机的管理 在教学使用过程中,要确保软件及硬件的综合管理及维护。一般情况,通常会遇到应用程序无法读取或操作系统受损等故障。遇到这些情况,可对系统进行重新安装,往往较为困难的是计算机硬件故障,主要包括显示器无法显示、CPU过热或硬盘受损等。这就需要在日常操作中应注意CPU散热风扇情况,定期对风扇进行检查,或者加入油,确保风扇的正常运行;若遇到硬盘受损应及时更换。还应注意计算机工作环境,定期对电脑进行清洁,保持周围干燥,避免因空气湿度过高极导致主板损坏。此外,要注意文档备份,避免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音视频设备的管理 注意做好投影机的管理与维护。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冷光源短焦投影机,日常维护得当,耐用性较强。投影机出现的故障,多发生在灯泡烧毁、显示报警信号及电路故障等方面。若出现灯泡烧毁现象,仅仅需要到市场中购买同型号的灯泡后更换即可;若出现报警信号,常见的报警信号为“请除尘”,只需使用者打开外壳上的过滤网,对内侧的海绵进行清理即可,保持散热通畅等。若出现电路故障,如电路板烧毁等,这就需要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使用者不可贸然自行维修,否则会导致更多的损失。

网络管理 “班班通”教学设备网络故障可分为网络逻辑故障及网络物理故障。网络逻辑故障较为麻烦,其中配置错误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造成配置错误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所使用计算机的IP地址出现错误;其二,路由器的端口参数设定不正确。若遇到这两种故障,则可用“路由跟踪程序”,帮助使用人员追寻正确的IP地址及参数,较为严重的则需要到学校网管中心请专业人员对网络线路进行检查。而网络物理故障包括插头松动、线路损坏、电磁干扰等,相对较为简单,使用人员仅仅需要检查相关设备是否连接完整,或线路是否中断等。

4 结束语

“班班通”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彻底打破原有的教师与学生、教室与教师、校园与教室之间的界限,达成资源共享,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了确保“班班通”教学的正常、顺利开展,应加强班班通教学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洪克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班班通”设备的利用率[J].新课程:教师,2012(11):25.

[2]孟庆伟,刘婷,吴军霞,等.班班通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11):49-51.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3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学籍管理 电子注册

普通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细致而又事务性很强的工作,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学籍管理对建立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树立良好学风、确保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籍反映的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一种隶属关系,学生具有某校的学籍,在学生享有学校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履行学校规定的各项义务的同时,学校也要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记载和管理。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则是运用现代网络管理技术,学校除颁发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外,同时还要将毕业学生信息上报省教育厅注册、备案,然后报国家教育部审核、注册备案,教育部将每一个毕业生的注册信息存储在学生信息网服务器上,供用人单位、学生本人查询,以此杜绝证件、文凭造假现象,保证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达到管理的规范化。

一、学籍管理是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很快,生源增长迅速,但学生多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上,大都远离校本部上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管理工作都要依靠校外教学点协助完成,管理过程实际为远距离遥控管理,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高职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所包括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都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管理息息相关,丝毫马虎不得。

学籍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统计、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成绩记载办法、升级与降级、转学、转专业、休学、停学、复学、退学、毕业、毕业证书的管理与发放、电子注册等一系列内容,而高职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性,如这类学校一般只有专科毕业生,没有本科毕业生,数据处理相对于本科院校要简单一些。但是,考虑到成教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减轻本科院校同仁的工作量,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的学籍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中的转学、转专业、毕业证书的管理与发放等几个环节格外加以重视。

二、严格核查,把好学籍注册数据入口关

省级招办在每年录取结束后,将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新生数据报教育部。教育部汇总审核后在网上公布各高校经省级招办录取的新生名单,各高校按国家招生规定对报到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要求核对考生考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录取院校、专业、层次等录取信息。各高校对网上已公布的学生信息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后取得学籍,并将包含以上信息的新生学籍注册数据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年录取库审核校验学校上报的注册数据。如数据不一致,则无法通过审核,不予注册;数据核对无误上报教育部予以注册,教育部建立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数据信息档案库,并上网公布已注册新生学籍信息供学生查询。网上没有公布的学生,要么是省级招办上报录取数据有误,要么是自行录取。如果是前者,学校就要及时与学生生源地省级招办复核更正;如果是后者,即学校违规招生,不予学籍注册,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学生完成学业后不能办理毕业证书,学校要承担由此引起的后果,并负起相关责任。

因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结果是学生毕业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重要审核依据,所以学籍电子注册制度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整理学生数据时要快速、准确,数据格式要正确,同时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起步较晚,各院校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目前仍有不少学籍管理人员缺乏精通业务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比较吃力。有的学籍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他们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更没有学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并且高职院校成教学院基本没有使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籍管理还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与Excel电子表格,管理手段落后,原始数据多,加工数据少。现有的学籍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整理出来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造成数据不能被有效利用。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籍管理要求。高职院校成教院学籍管理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移到信息化的层面上来,努力实现学籍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数据共享。

三、仔细核对,把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出口关

电子注册制度就是利用现代技术对学籍学历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从建立开始使用到现在,随着制度上和技术上的逐步完善,它在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中所体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实行高等教育电子注册的要求,其电子注册的范围是:对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考试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历证书予以注册,经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和保护。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最终服务于电子注册工作,而保证上报毕业生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则是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高职院校成教学生的电子注册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当年参加成人高考时的数据,包括考生考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培养层次、培养层次属性、学习形式、身份证号、电子注册编号、毕业生相片,等等,每一条信息都需要详细对照审核,形成的数据如与录取信息不同,变动要以招生录取审批表和经省教育厅审批的学籍异动审批表为依据,形成最后上报的毕业生信息,由学校上报省教育厅注册、备案,然后报国家教育部审核、注册备案,最后再将这些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向社会公布,从而达到管理的规范化。

四、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的严肃性

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和进行规范管理,是提高电子注册工作效能的基础。为了规范高职院校成教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工作,相应地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

1.学籍管理工作政策性、规范性强,要求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新生、毕业生电子注册信息向社会公示,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和疏漏,必须细致、规范。

2.由于教育部的招生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生学籍信息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和管理的,电子注册信息也是网上传输的。因此要求学籍管理人员熟悉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3.学籍管理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与法规性,要求从事学籍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技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法治意识。

4.由于新生、毕业生电子注册每年都有比较固定的时间段,促使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也要围绕这个时间段进行。例如,每年3月中下旬上报春季毕业生信息,4月底前上报新生核对信息。注册制度本身的周期性,规范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节奏。

正因为电子注册制度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规范的操作程序和细化的内容要求,容不得丝毫的差错,所以,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给予大力支持,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成教学籍管理制度化建设,在重新修订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时,尤其注意补充电子注册数据支持方面的内容,理顺学籍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学籍注册材料注册内容的准确、全面、规范,对失职而造成不可挽回错误者,要追究责任。尤其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政令畅达,同时也能及时解决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即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反映的信息错误,争取在省教育厅规定的信息纠错时间段,尽快纠正错误信息,确保学生信息的严肃性,确保失误率为零。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是一项细致而政策性又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关系到学校和教学质量,而且影响到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是加强高等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磊.加强成教学籍管理信息化保障毕业生电子注册[J].中国科技信息,2011,(2):119.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标准化;资源推送;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资源的实际应用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分布式存储、数据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共享程度比较低等问题,针对“教”与“学”的资源推送服务还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因此,构建标准统一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平台,研究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资源建设共建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适用于分布式存储的资源推送技术和服务模式,构建面向教师与学生的双轴心个性化资源服务体系,建立起符合学校教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个性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标准

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建设了一大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素材库、教学课件和教学支撑平台等,同时也引进了种类繁多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在1资源建设时没有依据统一的相关标准,造成资源的分类不合理、元数据的处理不规范,特定的资源只适用于特定的平台和技术接口,从而导致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深度融合,难以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因此,信息资源标准化就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息资源标准化就是用信息资源标准来规范信息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以便更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效用[1]。标准化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也是政策、技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教学资源需要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相关规范的元数据标准,又要符合资源建设与实际应用的元数据应用方案。

1.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元标准

数据元是数据元素的简称,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元素,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标准数据元是有效实现和增进跨系统和跨环境数据共享的基础,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各管理部门之间基础数据的传输、共享与处理等问题。

在结合元数据模型以及国际IEEE 的LOM 模型基础上,提出符合学校实际资源应用情况的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描述,如表1所示。

核心数据元依据其描述的内容和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资源内容描述类,包括标题、学科专业、关键词、描述、相关资源、关系描述、语言、覆盖范围、使用对象等元素。

(2)知识产权信息类,包括资源原创作者、资源提供者、资源使用限制等元素。

(3)外部属性描述类,包括日期、格式、资源类型、安装描述、文件大小、使用对象、应用评价、生命周期等元素。

二、教育教学资源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用一个特殊的数据库存储资源信息,将各种资源信息在目录信息树结构中分层存储,提供单一的逻辑视图,允许用户透明地访问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2]。目前,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简称LDAP)已经成为目录服务技术事实上的标准,基于LDAP的目录服务技术在数据检索与网络教学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将资源的元数据采用分布式结构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中,利用多机并行计算机从而获得较高的计算处理效率,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跨库元数据检索服务。

在每台服务器中的教学资源按资源类型分类存放,每个分类也应建立相应的子目录;课程(教学环节)目录包含每一个资源素材所适用的课程或者教学环节,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专业(学科方向)目录按照国家标准编制,每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到一个专业或学科,也可以对应到多个专业或学科。目录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三、基于共建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机制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用户既是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的创造者,这一理念对于资源的构建和管理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建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必须结合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3]。研究和探索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制,让广大师生作为资源使用者和创造者双重角色加入到教学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其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1.教育教学资源的双轴心构建模式

广大师生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两个主体,教师是资源的创建者和提供者,在这种以教师为轴心的资源构建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作为资源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没有参与资源的构建过程,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提出一种双轴心教学资源构建模理论模型,即教师为轴心的指导和以学生为轴心的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它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自增长特性,从而克服传统的由教师主导创建资源模式的缺点。

双轴心教学资源构建模式具有自主增长的特点,并且体现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①自主增长的教学资源具备更强的时效性,可以适应师生教与学活动的多样化需求,②自主增长的教学资源来源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的资源具备很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③自主增长的教学资源具备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既避免了教学资源来源的单一视角,又克服了商业化教学资源模式固定、应用形式单一等缺陷,使得教学资源更容易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课程知识。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5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具备“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等优势,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通过实现教育信息化,让偏僻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城乡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 现状分析

璧山县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县,城乡义务教育二元发展极为不平衡,从教育资源的分布到师资水平,从学校布局到学校办学条件,城区学校比农村学校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从而导致该县农村教育呈现出质量“短板”。但该县信息技术有强劲发展基础优势。2010年,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拥有计算机4250台,计算机网络教室45间,多媒体教室126间。如何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璧山县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申请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近3年对该项目认真研究及实施,建立起了璧山县区域“教育云”。从而缩小了城乡二元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 有效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 “教育云”概念界定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后,可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教育云包括“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CCAI)和云计算辅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CCBE)多种形式。

3 区域“教育云”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3.1 建立“教育云”中心,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信息一体化

2011年,璧山县投入175万元建设了璧山县教育信息中心机房,配置了教育门户网站WEB服务器、教育统计EXCEL服务器等13台服务器,主要应用于全县教育新闻信息、OA办公,教育统计、学籍管理、数字校园管理、教学设备管理、VOD视频点播、教学资源。为了建好璧山区域“教育云”,2012年又投入150多万元,运用云计算技术,改造璧山教育信息中心机房,建成璧山教育云计算中心。新增高性能服务器、光存储、交换机等设备,新增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软件、网管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存储区域网络采用光纤交换机、刀片服务器提供云平台操作系统及教育业务系统运行环境,利用旧服务器与刀片服务器提供云平台管理环境,利用存储段提供云平台虚拟主机文件的存储及故障转移。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把基础设施当作服务 (IaaS) 处于最低层级,而且是一种作为标准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基本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手段。服务器、存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系统协作 (例如,通过虚拟化技术) 处理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它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学校无需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只需通过互联网租赁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2)平台及服务支撑层(PaaS)。主要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支撑整个系统的基础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专业服务,以实现支撑层包含的功能与应用层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为系统提供整合管理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服务总线、工作流、访问控制、报表及数据挖掘等应用支撑。

3)软件及服务应用层(SaaS)。以支撑层提供服务为基础,为重庆璧山县各中小学校学生及教育人员提供多种业务服务。具体功能包括:电子政务(校务)系统建设、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装备管理平台、重庆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平台、重庆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互动平台、重庆市中小学平安校园视频监控报警平台、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平台、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数字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等几大应用系统。

4)客户端层。展现了外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璧山县教育云数据中心私有云服务的多种灵活和多变的方式。已有的门户网站以应用层提供的功能为基础,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专业门户,可扩展包括:学员服务门户、教育人员服务器门户、平台管理门户、运行支持门户、高校资源管理门户等;基于现有的门户网站及服务,学员及教育人员可以通过PC、系统中断设备如移动手机或平板电脑,甚至可以通过TV的方式来对璧山县教育云数据中心的服务进行浏览和交互。

璧山教育云计算中心为全县教育系统提供资源、数据、管理、教学应用等服务,实现教育系统信息整合,整体提升璧山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2 打造“天网”“地网”“校园网”三维一体的网络体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一体化

1)“天网”,2004年璧山县成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高完中、进修校、特殊学校、职高共65所学校拥有78套卫星网络接收系统,学校通过卫星网络接收系统连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教馆,能够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接收卫星宽带网传输的信息、同步课堂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

2)“地网”,即璧山教育城域网光纤专网,整个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部分。核心层设在教委网络信息中心,汇聚层设在网络运营商汇聚点机房,接入层为各个学校。每个学校通过100 M光纤就近接入汇聚点,汇聚层以万兆光纤接入到璧山教委网络信息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再通过路由器100M带宽与运营商的互联网、重庆市教委网络相连。

3)“校园网”。全县65所学校投入900多万元建了校园网,校园网络覆盖了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学校主要场所,绝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网站对外。各学校网络通过光纤电缆接入Internet网络。

璧山县教育系统将“天网”“地网”“校园网”有机整合为一体,实时接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将资源保存到教育云中心资源库,送到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实时通过璧山县城域网对外连接,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信息高速公路”一体化。

3.3 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硬环境“云终端”一体化

为了解决城乡义务教育硬环境“云终端”均发展,全县实施了“四大工程”建设。

1)计算机网络教室工程建设。2010~2011年全县共投入650多万元为全县65所学校统一配置了一间崭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室工程建设。全县投资近200多万元,为全县65所学校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3)“班班通”工程建设。2011~2012年全县共投入近2000万元,为全县65所学校配置了1219个班的“班班通”教室,实现“班班通”覆盖率100%。

4)教师办公电脑工程建设。2010年县政府投入100万元,为教师办公购置274台计算机;学校自行投入300多万元,为教师办公购置850多台计算机,实现了每间教师办公室至少1台电脑。多方筹措经费为教师购买了1000多台笔记本电脑。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随着璧山县“四大工程”的实施,教师教学方式由单一的“粉笔+黑板”过渡到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硬环境“云终端”一体化。

3.4 搭建好学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一体化

璧山县教育云利用“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搭建了学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此平台是按照《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结合众多中小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教育管理软件。系统以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平台通过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依托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和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满足学校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备课管理、教师研修、资源管理、办公事务管理、科研管理、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总务管理、流程管理、图书管理、宿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需要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为学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教育管理平台,为教育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评测依据。

“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让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电子政务自动化,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学校利用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可实现本系统各单位在公文流转、网上办公、文件收发、信息交换、信息上报、信息简报和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利用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可进行排课、学生分班、成绩管理、学生评价等教务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查询。实现了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县、学校利用平台后勤服务系统实现设备报损、维修、采购的信息化和师生学校消费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一体化。

3.5 建好五大教育优质资源库,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一体化

优质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教学资源。为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资源信息库,为全县教育服务,根据实际,璧山县打造了五大优质教育资源库:一是购买网络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县教委采取分期投入方式,共投入100多万元购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拥有高中、初中、小学、中小学仿真实验教学等完善的网络型教育教学资源库,供全县中小学教师使用。二是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库。由璧山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购买一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收视点设备,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储存工作,依托璧山县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整合免费基础教育资源库。依托教育云中心的高速网络出口,通过县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和市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整合在一起,实现高速互联互通。四是建设县级教育教学资源库。依托教育云中心的高性能服务器集群,通过县级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收集和整理全县各学校各学科的优秀教育资源,逐步建成集基础素材、教学设计、试题库、教学课件、教学工具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数字化教学核心资源库,实现与全县优质教育资源的交互与共享。五是建设校本资源库。全县各学校结合校园网建设项目,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学校师生积极提供教育资源,通过校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本地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并依托璧山县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

全县借助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网络体系,搭建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资源管理平台,致力实现各学校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资源的分布式储存和检索统一。做到纵与国家、市级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横与全县各学校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克服“信息孤岛”现象。加快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步伐,实现信息技术与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密切结合。消除区域内城乡差异,有效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一体化。

3.6 搭建三种模式远程教育网络教师培训平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培训一体化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有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从而能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而对于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不仅没有信息化资源,而且连基本的图书馆、资料室都不具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素质的提升非常有限。为促进偏远地区教师素质提升,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这一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璧山县依托“教育云”,搭建了三种模式网络培训平台,一是搭建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链接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三是搭建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培训平台。远程网络教师培训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为城乡学校教师提供了接受相同培训的平等机会,让参训教师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培训一体化。目前,璧山县正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施 “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等多种网络培训教师项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n.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校本资源资源建设

一、引言

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信息产业的社会。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信息社会公民要具备对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的能力,即基本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全球基础教育领域一项基本培养教育内容,也是衡量人才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时效是信息的一个基本特性,如何培养新型人才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取、利用信息关键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

在这传统围墙学校教育与跨越时空网络教育并存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资源环境。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最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资源共享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因特网上教育教学资源遍及全球、异常丰富,但面对来自传统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不同厂商不同结构资源库、因特网上教育门户网站、网校、学科资源站点、以及数字图书馆等这些资源相对集中、结构各异、分散存储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却常常感到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数据。因此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淹没在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们还没有探索出一套优化整合、基于网络分布共享的资源建设服务应用方案;二是校本教育教学资源(以下简称“校本资源”)——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所生产汇集的、直接应用于一线教学活动的资源的建设管理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很多学校误认为资源建设就是要购买资源库,而购买的资源库在使用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内容过于陈旧,有的教案是很早以前的教案;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想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不容易;操作不方便,服务不到位等。这就导致很多老师宁可到因特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素材资料,甚至自己做课件,而不经常使用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从学生使用资源的角度看,目前资源库几乎没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提供服务。

本文作者认为要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提供充足的资源为学习服务,唯有重视校本资源的建设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即所谓“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校本资源建设的几个原则

1、树立资源建设的系统观

校本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指资源数据内容本身的开发收集,还包括对征集资源进行高效检索应用以及对校本资源建设的评价。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校本资源建设的内涵图1校本资源建设内涵资源数据内容的征集主要是指通过创作、整合、收集等多种途径汇集一线教学资源。校本资源汇集途径有多种,如:已有传统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即通过扫描设备、音像转录设备将已有的纸介、声像资源转为数字教学资源;

1.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的教学资源;

2.学科老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心得;

3.学生的电子作品;

不管通过哪种途径汇集的资源都要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还要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为指导,明确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服务。

对校本资源的建设要从联系、发展的角度进行,要从整体上对资源建设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建立有效的反馈评价机制,使校本资源建设过程有序进行。

2、质量先行

目前资源库开发提供商所提供的资源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得到首肯,关键一点还是在资源内容的征集上,存在重量不重质的倾向;另一方面学校在购买资源库时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要把质量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校本资源特点是具有直接的指向性,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满足实际教学对资源的需求。在校本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遵循质量先行的原则。就资源质量的优劣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操作的量化方法。美国教育界在数字资源质量建设上注重的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1.高质量,基于学习理论和教学有效性;

2.很好地被阐释;

3.可以让所有年级和学科领域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具有有用性;

4.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容易被发现并且获取方便;

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广大中小学学科老师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来说,我们在进行校本资源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老师信息技能的培训和提供及时指导。

3、为学习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陈建翔教授在《新教育:为学习服务》一书中指出新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学习服务。由于新时代所赋予教育的一些特征,如教育主体地位的转移和权利的分散、教育目的的变化、教育性质的变化、教育技术平台的变化、教育内容的拓展、教育方式的变化、教育时空的开放、教育评价标准的改变等等,都使得校本资源建设的目标指向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为传统知识的授递服务。只有遵循服务第一的原则,才能使我们所建的校本资源,为素质教育、为创新教育服务,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三、实施策略

1、校本资源建设的实施基础

让学科老师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分类、技术要求及属性标注有所了解和认识是进行校本资源建设的基础。

在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所制定的由教育部的“现代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资源分类、技术要求、属性标注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其中对资源的分类提供三种基本分类方法,按素材类型分,按学科分,按适用对象分。这是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另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基于知识主题来分。一般在资源征集的时候,通常是按照资源素材类型进行汇集,而在具体管理应用时,我们通常从学科、从适用对象、从研究主题进行检索使用。

在“现代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定义了每一类型资源所具有的属性字段,非常丰富,但在校本资源的实际使用中,有很多属性标注是不常用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每一类资源的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和高级属性。其中基本属性主要是与资源的浏览查询检索以及版权来源等密切相关,包括资源名称、关键字、作者、适用对象、所属学科等。高级属性包括了除基本属性之外的其它所有属性。高级属性主要是为遵循资源建设标准以及为资源互换而设置保留的。另外,遵循“现代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建设技术指标,为资源建设质量的保证奠定了基础。

2、校本资源建设的组织管理

了解了校本资源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具备的基础知识,校本资源建设的关键就在于组织实施管理。对校本资源的组织实施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管理工作。宏观层面主要是指对校本资源建设组织工作的统筹规划;微观层面主要是针对校本资源数据的管理、应用和评价。

2.1宏观层面的组织管理

进行校本资源建设,首先,学校要有相关领导专门负责;其次,对资源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规划的依据是需求分析,以需求分析文档作为校本资源建设的决策依据。接着还要将参加校本资源建设的相关人员组织起来,成立校本资源建设小组。

需求分析主要是根据本学校信息技术普及的基础以及本地区教育信息化进展的程度,对校本资源建设的规模、速度、应用、评价、考核等方面做一个全局规划。需求分析最后应生成一个书面的校本资源建设分析报告文档。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校本资源建设的具体规划策略的制定要根据此文档来确定,包括确定校本资源建设的数量、资源的种类、特色学科资源以及相关人员配备、环境设施配置等。具体可参考如下一些类目:

1.编写目的

说明需求分析文档编写的目的,给哪些人看,起什么作用。

2.背景

交代当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本地区教育信息化、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传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已有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等。

3.定义

对一些术语进行统一界定,避免在交流中产生歧义。

4.任务概述

说明校本资源建设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所要建设资源的数量、资源的种类、以及所需的经费支持等。

5.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说明对建设的校本资源如何进行共享管理,是基于文件夹方式还是用专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6.故障处理要求

对出现问题时的规避措施。

7.运行环境规定

对资源建设过程中软、硬件环境配置的说明。

进行了需求分析的调查,明确校本资源建设方向、目标和阶段规划,接着成立由一线学科老师、技术支持人员和教育信息化培训人员、相关领导以及学生组成的校本资源建设小组。小组前期的工作主要是人员培训,其次是逐步实施应用,再者就是考核评价。小组的成员要注意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升。

2.2微观层面的组织管理

内容管理

学科老师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校本资源的征集、应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这些形态各异资源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便于检索、便于应用。就目前而言,校本资源的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自带的资源管理器来进行,对有资源库的学校,还可以通过资源库管理平台来进行。

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校本资源进行管理,非常简单明了直观。首先选择一个硬盘分区,根据学校教学组的设置情况分别建立根文件夹,如“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等。第二步在每一个组下面分别以组员老师的名字建立二级文件夹,第三步在以每个老师名字为文件夹的下面建立各种资源内容专题,存放老师自己汇集的各类资源,如教案、试题、作者资料、学科教学文献、学生作品等等。建议在文件夹的基础上做一个静态链接的检索查询页面,提供按姓名、按学科、按年级、按资源类型、按主题的多种检索手段和统计结果显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基于文件夹方式存放的资源使用的便捷有效性。

利用资源库进行管理,要关注资源库本身所具有功能。目前从事资源库开发的厂商很多,其中涉及的主要品牌有K12、国之源、清华同方、科利华、中教育星、同方思科、中鸿、校际通,另外还有如翰林汇、苏亚星、百年树人、巨龙、鹏博士、长青藤、金海航、联想、腾图、智多星、洪恩、安博、佳讯等。

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库软件厂商根据其教育研发背景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雄厚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为支撑的,如校际通公司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作为其紧密合作伙伴,类似的还有清华同方等;另一种是从教育系统中分离出去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代表的的软件公司,有一支具有丰富基础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队伍,如K12;

还有一种是由其他行业的软件公司转型进入教育产业的,这类公司在市场运营上有丰富的操作经验。

在选购和使用资源库的时候,要注意输入的资源是否易于移植和交换,检索手段是否齐全,资源的上载下载是否方便等等。就目前市场上的资源库管理平台的易用性来说,都不是很理想,我们期待真正融合校本资源建设需求的友好健壮的资源库系统。

?校本资源应用

校本资源建设的价值能够得以体现,主要在于应用。校本资源的应用,集中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备课,二是学生学习。在老师备课的过程中,会积累一些关于某些知识的资源素材,这些资源应用的关键是要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学习理念来进行组织,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探索、研究和学习的资源空间。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基于老师提供的知识框架和资源框架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学习,拓展已有的资源空间,建构自己的知识图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电子作品和学习心得。学生的电子作品也是校本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资源评价

如何对校本资源进行评价,是关系到校本资源建设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校本资源建设的评价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其评价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资源的质量

资源被引用的频率

学生的电子作品数量和内涵

所融合的教学理念

校本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评价的过程方式也处于一种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