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1
如何引领老师和学生从学科本位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重视学习实践,开展学科沙龙,到重视学科整合,开设综合学习课,最后发展到主题研究课的形式,另辟蹊径,没有纯然地把融合建立在原来的学科分布上,而是拓宽了新的课程领域,开发了新的课程资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主题研究课,就是在一个研究主题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研究。而这个主题,全凭孩子们的兴趣而定,可以是身边的四合院,可以是远方的母亲河,可以是“我眼中的金融危机”,也可以是“我来新编《弟子规》”等。主题研究课还被纳入课程表,每周两课时,同年级任教的所有教师均参与其中。他们还经常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激发出学科融合的火花。主题研究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师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关注教育孩子的全过程。
例如,以“水”为中心的主题研究课上,学生们通过组建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学生们不仅在研究中发明了由装着水的水杯的“水琴”,还利用它为学生们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旋律;从语文角度,研究了“水”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写法,明白了从象形字到现在写法的历程;从数学角度,孩子们发现,水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如灯泡,明白了“做事不但能用直接方法,还要学会用间接方法”;从科学角度,孩子们研究了水的固、液、气形态,明白了“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完成后,学生还需填写“研究报告”,由各学科教师来进行“验收”,并给他们印上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水滴印章”,集齐9枚印章,还能兑换“综合章”。
主题研究课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认识真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从不同侧面认识同一事物,从一点辐射出多条线,突破了思维视角相对单一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孩子们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大胆的质疑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高度的自主性、相互合作的意识。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09-01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体育教学的弊端,导致体育课程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评价方式也不断变化与改进,但同时也遗留一系列教学方面的痼疾。因此,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解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提倡“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的品格。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取得了一部分实质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一些流弊。首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中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由于学生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高中体育教学并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身体情况与心理状况的全面考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其次,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局限于特定的运动项目与训练,缺少体育游戏的渗透,造成体育教学的枯燥乏味。最后,高中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沿用落后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难以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创新
第一,教学思想的更新。体育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与习惯,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学习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第二,德育思想的渗透。新课改中提出三维目标体系,教学目标从双基走向一体化的三维目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优秀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来引导学生感受运动员所具有的耐力、毅力等方面的品格,通过各类比赛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体验比赛过程中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与精神,从而将德育思想无形地渗透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第三,潜在智力的开发。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肢体活动的参与,还需要学生智力活动的参加,要将身体与脑力活动进行协调和统一。如在“篮球”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了解篮球比赛的相关规则,还要学习运球、带球及防守等方面的小窍门。在学习小技巧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自己在实际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反思小技巧的运用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身体机能与体育运动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注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比如,通过微课提供网球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学习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及规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演练与实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如武术教学中,小组成员可以共同研究武术的基本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语言来描述武术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与思维想象能力。最后,运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体育游戏充分体现出寓教学于游戏的原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第二,打造动态化的教学平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打造动态化的教学平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提供机会,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在动态化的教学平台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意识,促进学生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体育活动的相关技能与战略战术。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化,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与关注。体育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通过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琴.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高效课堂
高效体育课堂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的程度、身体锻炼的效果以及运动技能的培养取得较高的效率。这要求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对体育抱有较强烈的兴趣,教师运用精准的设计、独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
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喜爱运动的习惯十分重要。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学生才能认真听讲,观看示范动作,熟悉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正确掌握运动的技术和技能。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彻底改变学生散漫的风气,增强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练习,使体育课堂教育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安全有效。
二、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
激发与培养体育课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体育课有高昂的兴趣,就能使身心处于积极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自主学习与控制、相互合作竞争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信任、鼓励、暗示和激励学生完成动作,尊重和保护学生自尊心,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竞赛法、游戏法、自主选择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
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设计时,要掌握好设计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步骤,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启发学生的思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可以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自主选择和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与实习方法;自主评价,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与不足;自我调控,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及时恰当地“纠偏”,以促进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大胆创新的最大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具备科学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体心理特点,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特特征的鲜活个体,他们在身体素质、能力水平、学习兴趣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学中要兼顾每一个学生,使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变“教材”为资源,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灵活地抽取教材中的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区别对待,对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提高和发展的空间。
五、重视与加强运动技能的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改变方面。体育课堂教学要重视与加强运动技能的教学,特别是动作要领的传授与掌握。动作要领是在体育运动的实践中研究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完成各项体育动作,这也是提高体育运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对动作要领进行准确表达,示范讲解,以利于学生熟知掌握。
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教育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做好教学工作在于及时进行总结,在反思中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新的理念和方法,总结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使用形式多样、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要从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着力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努力开创出体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4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以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去探讨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标准
一、引言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素质教育的序幕,虽然素质教育已唱响多年,其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只是头戴“素教”的光环,仍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对于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是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应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的评价机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制约了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它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弊端,致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被引入迷途。建国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皆因为没有把握住“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致使课改的效果打了折扣。
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看,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神意,而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导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观念转变不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仅仅关注了对知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个性品质、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观念。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太单一,没有起到激励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表现为:单一、模糊、缺乏激励、引领、提升作用。我们教师课堂中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好”、“对”、“很好”、“不错”。可是学生好在哪里?对在哪里?一个简单的“好”字,“对”字是不能给学生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即使偶尔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有的学生只挑同学的缺点,否定优点,这和上面说到的我们教师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三、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教学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不但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做以下改变:
(一)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
(二)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从单一变为多元。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三)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有必要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如何完善的决策。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
(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上,教师除了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对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另外,教师还必须设计完美的提问,让思维延伸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住本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它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课堂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题[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8.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5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and the sunlight sports, school sports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creasingly cause the attention of education work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training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nterest, promoting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sports workers tried to us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在新课程和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这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突破和革新,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很难满足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多元化需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采用讲解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中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体育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必然选择,是现代体育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学生能够通过观摩更加直观的学习到动作要领,多媒体技术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将体育技能动作以立体图画的形式系统、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更易于中学生学习和理解,真人或动画演示的新颖讲解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结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具体分析,分析在篮球裁判法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现实必要性,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篮球裁判法教学的积极探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课程背景高中体育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从本文的研究需要出发,以多媒体技术和体育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资料检索,搜集到最近几年的期刊论文共12篇,对这些期刊资料进行了具体的阅读和归纳,为本文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2.2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总结、分析的逻辑分析方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体育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体育教学突破传统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传统的体育教学很难实现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墨守陈规,教学手段单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即使在课本教材中附上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图片,但这种平面图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很难达到立体化的学习效果,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设计体育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PPT、Word、Flash等,在合理运用这些软件的基础上,做出一个集动画、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的立体体育教学课件,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新颖的体育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2.1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了技能上,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既不利于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动作,也不利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创新,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宗旨。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极大的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2.2.2帮助中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把文字信息和动作技能进行很好的结合,降低中学生的体育学习难度,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技能动作,同时也可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了体育技能动作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暂停、回放以及慢动作的形式,对难度较大的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有助于中学生快速的掌握体育技能,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效率,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对中学生进行训练,提高训练的强度。
2.2.3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要想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就必须对多媒体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布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速度和熟练掌握程度,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也可以促进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3 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高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体育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必然选择,是现代体育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中学生学习和理解,新颖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鹏.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3):87-88.
[2]程重国,何培雯,贾玉林.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5):98-99.
[3]刘立文.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信息化教学,2010(19):194-195.
科研课题研究背景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调查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正式推出并开始实施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并组织全国部分院校的专家、学者就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题进行研讨,明确了改革方向。【1】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已全面启动,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都将进人新课程。此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仅仅课程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体育课程的全新内涵全新理念。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的重要途,尤其在当今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最大的市场是中小学体育师资,他(她)们是承担体育教学、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与功能的直接参与者,也关系到全国数十万所中小学2亿多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面对新课程如何适应未来体育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面对的现实。[2]课程体系设置是影响人才培养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为此,笔者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在校学生,结合专家、学者、一线体育教师的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拟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作以现状调查,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延安大学体育学院06级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与回收率都为100%。并采用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表明学生对于各题目的回答具有一致性
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受前苏联的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太死,教学方法单一,体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实用性,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形成了一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1998年教育部新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各体育院校(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与修订。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3]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内容较为丰富,学科广泛。但是一些学科在第七学期或者是第八学期开设,这或许稍显有悖教学常规。大四这一年开学后,要进行教育实习,而后要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事宜。如果回来还有大量的课程去学习,为了修够学分而整日在校,可能就失去了找工作的机会,且这个时候上课的教学效果也不好。笔者电话访谈了一些专业体育学院的学生与教师并从中得知,大四开课的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课。所以应将这些学科尽可能提前,即为学生提供空间,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就业。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延安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大四学生的调查与研究,可以看出,认为实际教学工作中所需的能力与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学生对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四门学科的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得知,中小学生体育教材是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学了解当前学校体育的整体构架,而新课程标准中对健康的定义不在是没有疾病,进而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三门学科能够满足现阶段教学的实际需要,且能够在教学中通过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而服务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中得知,极少一部分教师还不知道现在中小学正在使用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认为是传统的教学大纲为教学依托。可见,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势必将会与实践需要相脱节。故而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理念和内涵,进而贯穿到实际教学中去,为中小学培养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对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的认识程度高于其他运动技术。第十届中运会竞赛委员会副处长文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学的健美操普及形势很不错。作为一项体育健身运动,健美操用其优美的肢体表演、健康的艺术形式赢得了很多中学生的喜爱。” 武术,一个是强身健体,另外可以锻炼手、脑、脚的协调,手、眼力的反应,脑的思维,带动手脚这种全身运动。这符合中小学生锻炼的需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体育课程要更加关注社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学科实用价值大的运动项目或领域,对学生生活、学习和以后工作起到娱乐、身心健康、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终身锻炼身心等实际价值。
学生对任选课的认识程度整体不高。在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得知,多数学生认为任选课就是为了凑足学分,而无真正的实际意义。由表1可以看出这些课程的设置多数都是在大四进行教学,由于学生要忙于找工作、考研等事情的出现,潜意识里就不重视这些学科,学生身在课堂,心却不在了。也可以从表4中看出体育卫生与健康类课程设置较少,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传播有关体育卫生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二者兼顾才能使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所以,在任选课中应加大此类课程的设置,以满足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任选课认识调查时,从上表4-5可以看出我院选修课程门类相对较多,内容较为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才市场的需要,也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的范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综合性大学体育学院师资结构并不是很合理等原因,虽然开设门类较多,但可供学生真正选择的只是少数几门课程,设置的选修课名不符实,实际教学中也就是走走过场。在对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中也得到了验证,例如水球、游泳、拳击等,可能师资能够满足,但却没有场地;有场地满足,师资不能满足。例如健美运动、柔道、网球、举重等。选上该门课程也只是为了学分,实质并没有学到任何有价值的知识技能。所以,任选课要结合师资、场地器材的实际予以安排教学。
大多数学生对以上所列8项能力都予以认可,即都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这些能力;较为看重的是教学、组织、科研创新、社会交往能力,表明它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属于比较实用的能力,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新型体育教师的基本生存和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能力、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教育创新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根据我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区域特点的不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体育教师,以满足社会对体育师资多样性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学生对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的认识程度高于其他运动技术课。学生对任选课的认识程度整体不高。选修课程门类相对较丰富,内容较广泛。但是学院因师资、场地设施等原因,设置的选修课名不符实,有些课程很难进行有效开展。
3.1.2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都表示了认可,较为看重的是教学、组织、科研创新、社会交往能力,表明它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属于比较实用的能力,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学生对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四门学科理论课的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3.2建议
3.2.1要围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也是我院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进行课程整合,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功效。不是单纯地将若干门课程进行堆积,平铺直叙地设置于教学计划之中而难以实施。
3.2.2对选修课的门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与学院自身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增设一些社会需要的、大众娱乐性、非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和课程。适当删减课程,调整选修课的门数、教学时数和学分数。增加反映现代社会的新兴学科的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增加与加强学生动脑、动手、动笔等实践环节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03
[2] 胡庆山.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3] 刘正武.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