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测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能力测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能力测试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1

小学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做科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时常对学生进行实验测试来强化对学生的考核。

一、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能力测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领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便会失去生命力,一堂脱离生活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师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无法展开对学生的能力测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授课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科学实验中去,课外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科学实验能力测评。例如,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为“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太阳照耀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并选择一个参照物记录其影子的变化。每个小组的人在实验中要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另外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在学生真正展开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以及小组成员总的表现来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实验能力测评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验能力测评也帮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课堂机会进行能力测评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要充分抓住这段学习时间进行能力测评。观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耐心辅导学生并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又或者他们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症下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品。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去测量温度不同的水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学生测试水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水温测试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温度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学生在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第二,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第三,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第四,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持平。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可以从温度计实验的步骤掌握情况看出,能把四个步骤都熟练掌握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通过考试进行能力测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网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每个学期可以进行三次测试,分别为开学摸底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开学摸底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上学期以及假期的科学学习有个了解,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学期开始时能够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个全面的规划。期中测试的目的是对开学所做的学习计划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以便在期末测试中取得佳绩。期末测试的目的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的反馈,收获努力的成果,给自己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考试进行方式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具体为教师带领学生去机房,每个学生可以有一台电脑,教师通过教师网上系统平台将考卷以文档的形式发到每一个同学的电脑上,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考卷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完系统将会自动给学生提交,这样学生有了考试时间的限制就会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进行测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科学实验测试方便了教师的工作,简化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方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在每次测试完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做个全面的分析。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总成绩迅速呈现在Excel表格上,也可以将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通过图表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现在教师的眼前。同时多媒体网络也可以将三次考试成绩做个具体的对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字看出学生是否有进步。对于在三次测试中成绩一直都很优异的同学,教师自然可以判定他具有较高的科学实验能力,对于成绩不理想或者成绩一直退步的同学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敲响警钟,并给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症下药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2

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结束研究生学习生涯就来到学校工作,自身还带有浓厚的学生气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心理转变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以至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包括教师角色意识淡薄、教学能力薄弱、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失衡以及教学与科研协调不好等。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心态的调节以适应角色的转变。首先,要调整积极的心态。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青年教师往往在工作之初会因受到不少挫折而出现自信心受创、工作倦怠的问题。比如青年教师在准备任职以来的第一堂课时,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或者在准备课件时担心课件是否准备得很完善,是否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吸引学生眼球;或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充满期待眼神的数以百计的学生,会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讲课时又能不能做到口齿清楚,语速平缓。再有,目前许多高校在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时会综合考虑学生的意见,青年教师在面对学生评价较低时会情绪失落进而自信心严重受创。当出现这样一些负面问题时,青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准确定位并且虚心学习,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争取迅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以推动自身的发展;然后,要树立高度的教师责任感。青年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铭记与自己接触的是思想和心理最为敏感的青少年,自己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时在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精准,不能含含糊糊,蒙混过关。这是由于青年教师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往往钻研的是更为微观的问题,知识更细化,更深入且更专业。但是青年教师授课的对象是专业背景浅且复杂多元化的本科生,另外又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面对不懂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来授课。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时更需要花费时间去探究清楚。所有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为了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和顺应时展的需要,青年教师需要在岗前进行培训,使自己能以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热爱,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和对未来负责。通过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发展水平、发展战略、软件硬件,进而熟悉教学环境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可以熟悉教学及管理、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等教学常规内容以便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因此,岗前培训有利于青年教师深刻认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初步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学会备课、上课,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及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重视并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在培训的时候需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迅速融入学校文化,铭记学校校训。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拟定教学目标,争取在短期时间内成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长期时间内可以称为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高尚、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三、注重培养教育基本功

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的研究生,没有经过教育专业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等)的学习,通常存在授课经验匮乏甚至无授课经历的问题。那么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首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助教和听课。助教就是协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好一门专业课。通过助教,青年教师不仅可以熟悉该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还可以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以及精通业务、严于律己、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但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的岗位津贴以及职称评定等各项条件均对教学工作量有定量要求,这使得不少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把助教工作当做完成教学工作量的任务来看待,而忽视助教工作本身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不能仅当做工作任务来完成,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助教工作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助教工作仅仅针对一门专业课,要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能力,还可以通过广泛听课的方式。青年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听同一课程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们的课以便充实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要用心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熟练运用教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听不同教师的课,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要善于总结比较,博采各家教学方法之长,选择更合理、更准确、学生更愿意听的讲法,然后总结、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另外,青年教师还应该多参加说课比赛。通过说课的形式可以直接获取别人的点评,清楚认识自己在教学水平上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目的地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育业务水平。

四、快速融入科研团队,提高科研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素质以外,还必须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提高科研水平,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融入科研团队。这需要青年教师先对所在院系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条件要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结合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大趋势、地方行业特色,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青年教师要尽量结合科研团队的学科优势开展科研工作,以团队研究作为基础,提出独立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以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青年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既是相对独立的科研个体,又是科研团队的有效组成部分。另外,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怀疑,细心观察,善于在微小的事物中寻求创新性结果,还要培养实事求是、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等较高的科研素质,这样才能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高校是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教学是高校的生命,科研则是高校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大多数既要从事教学又要从事科研,面对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都必需要面对的问题。首先,要以教学作为基础。青年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应该以教学为基础,树立教学第一位的观念。教学工作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启发思考,为寻找和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其次,要以科研求发展,寓教于研,科研实践不断为教学服务。青年教师可以在不断的科学研究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把新知识贯穿到课堂和实践教学当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又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统一,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3

关键词:教师;教育科研;激励机制;网络平台

现阶段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之一正是表现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它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概括,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改革的有效落实,这对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势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积极促进“科研型”教师发展队伍的构建,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

1.教学与科研统一化思想的树立

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表现为教学与科研,这是学校这样一个学术组织和文化实体的核心职能。教师应当善于在实践中自我反思,敢于创新,通过对自我教学实践的思考强化理论知识,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于教育科研事业当中,在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自我,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立足于对现实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素材也正是来源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明确教育科研的选题方向,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要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只有在科研中发展才是促进科研型教师队伍发展的有效方向。教师方面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教育科研的内容,促进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相互渗透,树立统一化的教育科研思想。

2.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专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和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开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将科研视为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提高教育科研的主动性。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形成特定的科研意识,才能不断优化自我科研素质。

当前激励机制的完善对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影响,这其中就涉及相关的制度奖励、宣传推广以及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具体的激励机制落实可从教师评聘、青年基金项目设立以及研究型教师培养等方面得以体现,通过成果奖励、论文评选以及教学示范等活动的开展肯定教师的科研成果,这对于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导向与示范意义。

3.突出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培训的重要性

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与科研选题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应的教学现象更加繁琐,针对学生发展需求的差异以及地区性问题的形成,亟需提高教育科研选题的针对性,避免在教育科研选题中出现内容空洞、求新、求洋的问题,需要做到切实与教学实际相符合。因此在教育科研培训方面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而非热点问题,应当杜绝低层次研究的出现。在科学的选题规划指导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也为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在网络技术辅助下能够更加便捷地搜集与科研相关的资料,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对传统科研活动的补充,这对于教师科研个性化凸显至关重要。不可否认,从教师专业成才方面分析,网络互动平台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结合势必将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及教师专业化特征的集中体现,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质正是表现在教育科研能力发展方面。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应在有效的培训和指导过程中夯实教师群体的科研基础知识,提高科研机制建设的实效性,促进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双向发展。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依据实际的发展阶段和结构特征,切实激发教师的教育科研主动性,优化人才培养渠道,全方面推进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与当前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相适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向阳.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4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7-02

高校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繁荣意义重大。据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高达65.23%[1],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代表着我国科学研究的未来,肩负着培养我国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保障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还存在科研兴趣不浓、科研方向不明、科研能力不强、科研体制不佳等诸多问题[2],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主观与客观方面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望对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所助益。

一、主观方面:青年教师应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1.明确高校教师职责,提高科研积极性。青年教师应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科研责任,充分认识科研对学校发展和自我专业成长的价值与意义,树立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提高从事科研活动的自觉性,增强科研信心,勇敢面对挑战,通过长期的科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提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2.挖掘自身潜力,找准研究方向。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首先就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尤其对于刚刚进入高校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转变科研角色,变学生时期的被动科研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动科研。青年教师应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业特色和国家社会需求,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做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并不断拓宽和深化自己的研究领域。当然,要找准科研方向,要求青年教师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敏锐的学术思维为导向,以创新的学术前沿为内容,以高尚的学术追求为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有益于社会需求的科研道路,避免长期做低水平、无价值的重复研究。

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青年教师走上高校工作岗位后,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青年教师要结合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积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动态,研读大量权威核心论文,启发自己的学术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文献资料整理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申报科研项目时,要主动向科研水平高的教师虚心请教,学习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此外,青年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争取外出进修或培训,通过交流学习来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拓宽学术思维,提升科研素养。

二、客观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关怀和引导

1.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一般较高,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然而,由于很多高校都面临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问题,精力相对充沛的青年教师也就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教学主力军,由于在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青年教师往往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科研能力也就难以提高。因此,学校在安排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时,应充分认识到青年教师也是高校科研创新的生力军,重视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使青年教师在从事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科研活动,让思维活跃、体力旺盛的青年教师能够在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外,青年教师也应学会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保证两者的和谐发展,做到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2.加强人文关怀,减缓经济压力。处于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青年教师常常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国家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在住房、家庭、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比如,国家可采取修建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的形式,学校可采取尽量提供过渡房源的方式来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让高校青年教师能够在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内有能力度过经济压力最大的艰难时期,免去他们做科研的后顾之忧。

3.提供科研平台,加强学术引导。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进一步扩大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范围,从重点高校分阶段逐步扩展到整个高校系统,这样才能够使普通高校有更多的经费分配给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对于高校而言,应充分吸引利用校内外资源,增加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科研投入机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开展与企业合作、技术入股、科研成果转让等活动获得资金支持,增加科研经费总量,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为服务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开展科研活动,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提高科研水平[3]。

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和科研扶持专项基金,为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试验、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活动等提供资助,使有潜力但无经费的青年教师能顺利开展科研活动。同时,在科研项目的申报方面,高校也应注意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获得科研项目的机会,比如校级课题申报可向青年教师倾斜,省部级课题申报应给予青年教师同等机会,国家级课题申报应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等。

此外,高校也应加强对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有效引导。学校可结合自身学科实力,集中优势资源,合理组建科研梯队和学术团体,并将具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吸纳进来,引导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为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制定有效激励机制,增强科研信心。激励机制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符合高校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和内在规律的、具有长效性的全面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手段,使青年教师达到对工作过程的内在奖赏和自我强化,超越对物质的需要与追求。科研激励机制要全方位地开展,要强化人的动机,激发人的行为,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4]。科研机理制度的规范化与法律化,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而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则是培养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管理者在操作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激励层次[5]:一是通过物质奖励,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中间,最终调动全体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效果;二是通过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提供学习机会等精神鼓励,让教师形成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自我效能感提高、成就动机增强的正向认知与内在动能;三是通过良性的内在强化与自我奖赏,形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提高教师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唐景莉,陈帆波.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怎样站稳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7-09-06.

[2]钟亮.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探析[J].科技信息,2011,(31):66-80.

[3]李瑛.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弱势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20-21.

[4]郭淑兰,邬开俊.西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激励的调查与分析[J].开发研究,2009,(2):153-156.

[5]庾光蓉,徐燕刚.运用激励理论优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261-263.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5

【关键词】大学化学 实验课堂 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在本科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水平,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的化学实验,能够使本科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性质,并对应用型化学知识有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对化学反应现象能够产生自己的思考,并学会在思考中实现创新。因此,大学化学讲师与教授等要采取合适的实验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本科生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化学学科的专业型人才。

一、进行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培养操作与创新能力

本科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来进行,而在化学实验的课堂中进行综合性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实验限制与界限,还能够使化学实验蓬勃发展并拓宽其实验领域。无机、有机以及高分子等的合成将作为综合性化学实验的重点,并将分析与合成等进行综合,使基础性质的综合性化学实验得以完成。本科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性,即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与锻炼。这就要求本科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相关化学仪器的使用。

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则需要学生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操作方式,综合的运用自身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并且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化学专业的高校学生必须在化学实验中熟练并且掌握有关实验的操作技能,在综合性的基础化学有关实验中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最基本的洗涤、烘干、蒸馏、萃取、蒸发等等。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有相关的思考,在对实验进行观察的同时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创新,切实地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

二、有机地结合基础与探索性实验,实现操作与创作能力的培养

任何化学实验都离不开仪器的操作与化学试剂的使用,因而化学实验的进行与具体的操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本科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基础性与探索性结合的化学实验,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大大地提升化学实验操作的难度与创新思维出现的可能性。探索性的化学实验需要实现基础化学操作与最新化学动向的结合,其课题需要能够反映出当代的科技能力与水准,使学生在进行高难度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锻炼与提高的同时能够对化学实验的现状有更多的思考。在进行有关化学实验时能够密切地掌握实验的最新目标与动向。

探索性的实验需要学生进行实验目的与方向的设计以及确定,其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与实验具体过程和内容的确定,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案需要导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导师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纠正,使其操作能力能够有实质性的进步与提高。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并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思维的验证,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指导与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其创新能力进步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基础性与探究性并存的化学实验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探索,提高操作与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得到培养与提高,而具体的实验操作与进行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索与独自解决有关的化学实验问题。所谓探索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必须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索与具体的实验问题解决才能够从根本上领悟化学实验的本质与特点,进而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创造性的化学实验中,教师要给出学生具体的实验题目与实验的要求,促使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文献的查阅进而确定具体的化学实验方式与方向。化学实验结果的测定与分析等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与独立进行,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对于相关实验仪器将有更好地掌握与操作技能的提高,同时其创新思维与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大学的化学实验要求与难度较高,学生必须通过自主的研究与实验的探索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化学操作能力以及有关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的化学实验探索不仅能够提升操作能力,更能够培养其科研能力与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学科必备的创新能力。

结语

高校的化学实验课堂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培养上,使其能够真正地成为化学人才。本科生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基本化学知识与理论内容的掌握量,还能够使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校的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根据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的化学领域培养与输送高专业性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建华,崔名芳.大学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与实验课程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56-157.

[2]付荣.浅谈大学化学实验技能培养[J].科技文汇,2008(9):163.

科研能力测试范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 科研

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我国的高等英语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涉及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资源建设、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每位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显然,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更为迫切。各级院校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大学英语教师在整个高校教师群体里学历及科研能力方面都相对滞后却几乎成了不争的事实。本文试图分析制约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提升的种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以突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一、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成因

(一)科研时间难以保障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其涵盖面非常广,专业性质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掌握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特别是英美等国的历史、地理、宗教、风土人情等。更重要的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尤其在网络、资讯如此发达,社会上各种英语培训机构盛行的现今,学生很容易分辨教师语言水平的良莠,甚至有些学生的语音语调已相当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如果没有过硬的语言水平,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业余时间大多花在巩固和提高语言水平上,终身学习在外语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普遍为对象数目庞大,内容重复,工作量较为繁重。尽管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许多高校的英语课时都有所缩减,但大学英语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并没有减少,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周工作量可达到12-18节,除去上课时间,教师们每学期花在第二课堂,如各种英语竞赛活动的筹备工作、学生自主学习监管、网络课堂等方面的时间也不容忽视。在这种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状况下,大学英语教师能投放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的已经所剩无几。

(二)教学与科研方向不一致

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新加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结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出自教育学研究方向, 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是以文学、翻译或语言学研究为专业的。这种状况给教师无论进行教学研究或者专业方向的研究都造成不利局面。教师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难免会有体会与想法,但要想进一步深入研究,还需要补充较为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国际上语言学研究方面采用的测量方法、数据采集及处理工具更是几乎没有概念。另一方面,想继续自己曾经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和教学任务又存在冲突。唯一可以利用的是寒暑假,但往往在时间稍多一点的暑假,不少教师也要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而出外培训学习。

(三)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环境欠佳

大学英语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可以算作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之前很大一部分教师学历偏低,而且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的训练,致使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是重教学轻研究。而且据调查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比例高达80%。女教师因社会分工的不同而承担着家庭里大部分家务,分散了一部分精力。因此女性比例偏高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科研意识淡薄。整体科研氛围不浓反过来又导致了整个群体学科带头人稀缺。此外,普通高校给外语科研提供的环境相比之下也非常有限,研究所需的本学科国内外前沿资料有赖于教师在校外自行解决。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为学术文章发表的难度。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类的期刊原本就较少,大学英语教学类的文章所占比例已在少数,而这些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为知名专家、教授的。杂志为保证其质量也会优先考虑学历和职称更高的作者,由此,留给大部分教师的机会愈见稀少。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多数教师为了晋升职称而不得已才开始做科研。

二、可行性方案

(一)教师加强理论学习,选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做一名教书匠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英语教师同时也应当是研究者。新型的复合型英语教师才是符合高校发展的,“其特征是熟悉外语教学理论(教育学、语言学习理论、测试学等)”,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刘润清教授就建议大学英语教师学习一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因此,不论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兴趣,每位教师在提高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外语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此外,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见诸更高档次的杂志,教师们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为了自身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们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选定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教学建立一定的联系,以此改变教学科研两条线的状况,从而也保证了科研的时间。对课堂教学感兴趣的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认识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并运用理论做支撑,这样是最容易取得成果的。为了提高科研水平,专家建议“多开展实证性的研究”。

(二)学校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励教师的科研动力

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鼓励。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现状,尽可能为英语教师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如支持考博、出国研修、开展师资理论学习培训活动等;加强英语教师学术梯队的建设;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的机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加大外语类科研经费的投入,为英语教师们搜集科研资料提供可行的途径。目前,大多数高校本着科研强校的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机制激励教师做科研,然而,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师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如果学校能在无法减轻工作量的情况下,改善英语教师的待遇,以及在职称评定和科研立项方面对英语教师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那将从根本上减轻英语教师们承受的压力,从而真正达到激励的效果。

三、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步得到重视。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开展、教学质量能否改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无论是当前改革的需要还是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当思考如何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而科研能力一直是阻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短板。但只要个体和学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完全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2]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3]束定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

[4]王守仁,王海啸.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9).

[5]丁爱春,王梅雾.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动力:不同学科的解释[J].教育学术月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