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1

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

年的内部审计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重点,结合我院年工作要点、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把促进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进服务,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针对合理科学利用教育资源,防止铺张浪费等内容开展审计。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

二、审计的内容

1、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教学系的教师津贴发放,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班费、实习费等使用情况进行内审;

2、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电大工作部的学费、教材费等收缴情况进行内审;

3、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附属中学的学费、教材费等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审;

4、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成人教育部的学费、教材费等收缴情况进行内审;

5、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后勤集团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6、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学院招待费使用情况进行内审;

通过开展财务周期审计,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及时评价部门财经管理状况,加强事前防范,促进部门管理自律。

三、审计的方法及范围

审计的方法是:首先各单位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其次内审人员采取审查资料、个别访谈、审计调查等方法进行。

审计的范围是:教学系及相关单位07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其中教学系学生奖学金等项抽查一个年级。

四、时间安排

1、上半年对教学系进行内审;

2、下半年对电大工作部、附属中学、成人教育部、后勤集团(育苑公司)等部门进行审计。

五、有关资料的提供

1、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评定办法、评定程序、评定结果;班费、实习费的使用情况等资料。

2、院、系两级教师津贴发放及津贴分配与二次分配办法。

3、电大工作部、附属中学、成人教育部各类生源的收费依据;后勤集团(育苑公司)各类收费的依据

4、学院有关接待、招待的文件、审批表、月汇总表等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2

一、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发挥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反腐倡廉形式的需要和审计机关的特殊性,认真贯彻落实__区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有力的维护了__区经济的秩序,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今年我局认真开展了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审计发现在财政预算执行的组织与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经人大常务会审查批准调整预算支出、预算外资金拨付流程不符合规定等问题。

2.关注社会热点,强化专项资金审计,促进社会和谐。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把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促进规范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对__区红十字会“博爱一日捐”、__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发现虽然现在各单位对专项资金监管越来越重视,资金使用也日益规范,但是仍然存在改变设计批复施工等问题。

3.强化财务收支审计,确保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今年我局对全区部分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发现一些单位存在以不合规票据、假发票报销等问题,查出违规金额1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16万元,提出审计建议10条。

4.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加强干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今年我局对部分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发现领导干部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但也存在个别领导干部未严格履行其经济监督和管理职责,票据使用不够规范,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部分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移送其他部门处理事项1件。

5.加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提高投资效益。今年我局开展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6个,送审金额1186.01万元,审计核减104万元,核减率8.77%。

6.扎实学习,为民解困,学教活动初见成效。今年按照__区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我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放征求意见表50份,召开座谈会两次,征求到“”方面的问题13条。学教活动期间,为对口帮扶单位五当沟神发社区和干部下基层单位白菜沟嘎查、南福永居村小组资助物品金额达到4000元,组织干部职工捐款2000元资助__区白血病患者李梦洁。

二、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针对我局审计人员年龄结构轻、审计经验不足的现状,我局不断加大审计教育培训力度,创造条件、鼓励广大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学习活动,先后派出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厅、市局等审计项目审计,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培训学习,丰富了大家的工作经验,激发了学习热情,为适应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3

一、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内涵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效益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呢?

就政府审计而言,“政府审计也考虑政府组织是否达到了批准项目和筹集资金所期望的目的,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①据此,确定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目标包括:

1、被审机构是否正在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诸如人力、财产和场地;

2、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

3、该机构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确定的计划项目效果审计目标包括:

1、由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在实施;

2、该机构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一是向政府中的决策者和社会并通过他们向人民提供信息来加强行政部门的责任;二是改进政府部门的质量,其方法是鼓励和促进更好的计划工作得力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当的综合信息系统,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对原有方法不断进行评估,用适当的办法改进缺点,以达到预期目标。最高审计机关认为通过绩效审计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管理打好基础,为经济更强、效率性更高和效果性更好的公营部门管理作出贡献,并促使公营部门的信息和全面经济责任得到改进。

由此可见,政府绩效审计不但要审查信息质量,还要提出促进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目标(建议),要求克服缺点,采取措施,经济有效地实现被审单位本身的目标。它可以通过对政府项目的绩效评估,检查国家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及其使用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评估这些资金项目的实施对国家和整个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

在我国,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效益审计与法定目标相联系,可将其经济效益总目标概括为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或党政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情况。可分为一般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二个层次。

一般目标就是审查、评价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指节约地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经济资源的程度)、效率性(指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上反映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效果性(指经济活动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另外,还有收益性②。一般目标是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适用于所有审计项目;项目目标是按每个项目或每类业务分别确定的目标。依据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同的表现的特殊性,在具体实施某项经济效益审计时,应确定的适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目标。

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目标的特点

具体到一个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目标的特点来看,其审计目标的实现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审计目标的高层次性。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它要以预算执行和决算,预算外资金、专项基金、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其它预算收支、重大投资及决策为主要审计事项,但它又高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要在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审查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性,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他既是法定目标的合理归位,又是科学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政府绩效审计是保证国家资金有效、正常、合规使用的有效方式。检查国家资金使用不当,重复建设及‘豆腐渣’工程绩效远比检查财政财务收支本身等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浪费,和由于违反财经法规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③

2、审计目标的特殊性。党政领导干部所在的单位效益表现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一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且很容易用货币形式来反映,而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是非盈利单位,其效益主要表现为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往往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反映。成果不是有形的产品,通常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法律、法规、人才、技术专利、管理服务等。

3、审计目标对象的多层次性。按国家有关规定,党政干部可划分为党政、事业、县(市)区或乡镇领导干部,因审计对象的不同,一般在审计评价一个领导干部业绩时,即要确定宏观目标,又要确定具体目标;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既要立足宏观经济效益,又要放眼综观、微观效益,既考虑定性标准又要考虑定量标准的评价。

4、实现审计目标手段的复杂性。

(1)表现在审计的程序上,审计目标的实现,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审计计划阶段依据审计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根据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审查、评价、取证,以便作出切实、正确的审计结论。实施阶段,围绕目标,对内控制度系统加以调查、测试,对形成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和因素加以分析,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获得确凿的审计证据。报告阶段:整理、评价、综合审计过程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在分析经济效益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措施以及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后续阶段,审计人员要跟踪检查审计建议执行情况,看落实审计建议,实现目标的程度。

(2)评价、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3)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

(4)审计目标落实的不确定性。

(5)审计标准的模糊性,由于党政事业单位成果表现为一定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评价比较依据一般是显得很模糊,没有现成的帐户和法定标准,难以量化。例如,政府部门政策制定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某项具体政策究竟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却很难用明确的数字来表示。

(6)审计人员素质及配备情况。

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效益审计目标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其整个过程去分析,它也是以一定的投入,经过业务过程的管理,最终产出一定成果的过程。

三、党政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效益审计目标及其内容、范围

行政机关的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审查其效益应侧重领导干部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因此,审查效益离不开对其所辖地区(部门)管理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一方面要对行政机关自身经费使用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即审查行政机关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是否节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行政机关资金使用的效果性进行评价,也就是对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审查。其审查的要点包括:

(一)审查评价行政机关人员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行政机关合理使用干部,节约使用人员经费。可用下列财务指标考核:

本年实际经费支出数

本年人均经费=——————————————

本年平均人数

将此数与历史数据或同类先进单位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二)审查评价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的使用效益,促使行政机关有效地使用办公经费,合理使用办公设备。既不断地提高单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又不盲目追求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防止国家资金的浪费。可以下列指标考核:

比上年经本年实际支出总额-上年实际支出总额

=———————————————————×100%

费节约率上年实际支出总额

比预算经本年预算经费一本年实际经费

=——————————————×100%

费节约率本年预算经费

自筹经费数

经费自给率=————————×100%

实际使用经费数

实际支出费用数

单位工作量费用率==————————×100%

实际完成工作量

(三)审查评价行政机关所辖地区(部门)经济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促进行政机关优化地区(部门)经济结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该项内容,审计人员可采用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及咨询专家意见等方法进行评价。

(四)审查评价行政机关所辖地区(部门)管理效果,主要审查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促进行政机关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坚持办实事、办群众关心的事。可用量化依据考核:

所属地区社会本年社会总产值一上年社会总产值

=——————————————————×100%

总产值增长率上年社会总产值

所属地区国民本年国民收入总额一上年国民收入总额

=——————————————————×100%

收入增长率上年国民收入总额

所属地区引进本年引进外资总额一上年引进外资总额

=——————————————————×100%

外资增长率上年引进外资总额

所属地区出口本年出口创汇总额一上年出口创汇总额

=————————————————————×100%

创汇增长率上年出口创汇总额

(五)审查评价所辖地区(部门)的利税上缴的计划完成情况,上缴是否及时和足额,促进行政机关树立全局观念,努力完成国家预算。可用本年利税完成率考核:

本年实际上缴利税数

本年利税完成率=————————————————×100%

上年上级下达利税指标数

(六)审查行政机关对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情况,促进行政机关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可用群众来信来访率考核:

本年己处理来信来访件数

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100%

本年来信来访总件数

(七)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除审查以上内容外,还应对财政收入增长、税费上缴增长同GDP增长是否一致、财政结构比率进行分析;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国家其它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当前要着重检查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如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展开调查分析。

(八)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要审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用电变量、公路等级等,审计时要注明数字来源。

(九)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包括重大的对外投资、基本建设、引进外资等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及制度建设等。审查投资的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有无盲目投资、管理混乱,造成重大损失的。

注释:

①催彤:《经济效益审计学》,2002年4月版,第46页。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审计 风险管理 建模 控制

审计作为政府部门针对社会盈利性企业的社会监督体系,其本身为人操作所引起的结构性问题,很可能是在其执行监督过程中,无意识产生的。这就造成了理论运用中所定义的风险管理”问题。放眼于现代审计的发展历程,风险审计的灵魂即是风险评级系统。研究风险审计的相关文献,普遍是对这种模拟方法的功效和技术的分析评价,只是单纯强调风险评估的理念,而对风险评价这一核心内容并为足够的重视。而促进审计主体评价的合理性,才是风险审计评价体系推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亦是审计本身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发展重点。综合性的审计评价研究问题的核心就是对审计评价一般方法和基本理念的研究,而当前的研究普遍缺乏系统性,很多审计评价研究出的理论成果,不但没有广泛性、适应性、系统性,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概念也相对缺乏,同实际的应用存在较大距离。以审计服务思想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的管理特点,对审计服务的短板问题的形成、审计评价、制度结构的控制与运筹进行研究,以提升我国当前的审计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国际间的接轨,以实现全新社会背景下的社会保证体系平台的构建及我国审计的发展。这对于从根源解除社会或国家对审计担保的无限化,解除审计服务责任中审计承担的无线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审计概要与基本内容

所谓审计指的是由专职的结构和人员,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财政收支以及其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效益型、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独立的审查及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经济监督活动具有独立性,其独立性指的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所具有的特征;监督及经济监督是审计基本的职能,且实施的监督采用的是第三者的身份。从事审计类工作的机构及人员是审计的主体,亦是具有独立性的第三人,比如审计相关机关、会计事务所以及其下所属人员。审计活动当中,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财政收支及其他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是审计的对象,这也即是表面审计对象不仅包括对财务、财政收支进行反映的会计信息,还包括对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其他经济信息。审查与评价是审计基本的工作方式,也即是对证据进行搜查,对照标准,查明事实,从而对优劣好坏作出判断。镇级活动的主要目标,不只是对会计资料及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资料进行审查和评价,还应对经济相关活动的效益型进行审查和评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第2条当中,是这样给审计下定义的:“审计指的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财政收支有关的资产和资料,监督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合法、真实和效益的行为。”

审计需要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三方面:审计员、审计的对口公司,和审计的内容。而三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审计员又称为审计师,是领取了“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的社会工作。在这其中,审计的专职机构是审计员的工作载体,也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独立监督体系,我们在了解了其中较为清晰的关系后,现在再分别对三者进行分开论述。

(一)审计员

审计员是专职负责对企事业单位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并参与到其后期经济活动的审理过程的个体。他们负责在严肃的、科学的工作谱系下完成社会对私营、国营企事业单位经济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筛选、预估和展望。因此,他们所存在在社会中的作用就是中间性。而对他们工作的评价需要从我们的客观到他们的主观进行评价和界定,这在稍后的论述中会有阐明。

(二)三审计的对口公司

审计工作所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就是直接面对社会自负盈亏、在各个行业支撑社会秩序和发展的各个企业。他们拥有自己的财务状况一览表,他们也拥有自己公司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他们会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和翘楚,为社会带来自觉的生产和福利。但他们同样由独立个体组成,面对直接的社会盈利会在个人与集体之间有所犹豫,这会对企业乃至牵涉到社会某项行业甚至链条反应的各个行业造成可能的人为损失。因此,重新强调社会检查体系,将审计工作放在严谨、科学、公正的天平上去称量企事业单位之间各种矛盾状况下的经济活动与关联性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也是我们在之后对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进行界定和评价的有效参考面。

(三)审计的内容

由审计员的概念和基本工作性质我们就不难得出,审计的主体内容就是社会盈利机构的经济收支状况和社会经济活动。这既可以说成是审计师的工作内容,也可以说成是社会监察体系的一个程序。而对于审计的界定与评价,同样在客观的分析中需要这个程序作为佐证。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对此作出相应的更细致的评价。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审计的工作性质:审计的工作原理是简单的,就是审计师通过专业数据和知识对需要审计的项目作出必要的逻辑推演,然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而审计的主体背景则是复杂的,它不仅是审计师的工作,更是牵涉到专职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利害关系、社会公共监督舆论的职责性过程,需要权衡利弊,在矛盾中化解问题,在对一个阶段的完结性归纳后展望下一个目标。

二、风险管理的探讨

所谓风险管理,亦可被称之为危机管理,指的是在一个风险必定存在的环境中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相关管理活动,其中包含了风险的评估、量度及应变策略。风险管理的理想化是一连串次序的优先排列,将其中最易引起风险和导致最大风险损失的进行优先的处理,而对风险相对较低的则排在后面处理。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种风险管理的理想化往往很难做到,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风险本身和其发生可能性并不统一,故要对两者的比重加以权衡,从更利于作出最正确的决定。风险管理的运行当中还应面对对资源的有效运用这一难题,而这将牵扯到机会成本中的相关因素,将资源融于风险管理当中,可以减少其在回报活动中的运用。而风险管理的理想化,亦正是期望以最少的资源来解决最大的危机。如何处理好审计评价中对风险的认识、把握和减小,需要通过内部模型的量化程式及控制能力的嵌入进行分析。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系统模型建构与控制的研究。

三、评价模型建设

审计评价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审计评价的建模,基于对风险管理的控制,大体应该经过三个阶段:建设阶段、防治阶段及修补阶段。相辅相成,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系统完善,能够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现在粗谈三个阶段的评价模型建设问题。

(一)评价系统的建设阶段

审计系统是通过内部数据整理和对应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而得到的评价列表,所评价系统一般是通过审计的过程、审计的外部元素及审计师的工作程序而建设完成的。在固定的模式中完成严肃、严谨、科学的建设,是审计评价的第一步骤。但是随着审计中的主客观因素可能导致的信息失误和损失,会对模型建设造成隐患,这就需要第二阶段的建设和控制。

(二)评价系统的防治阶段

审计评价工作是贯穿整个系统的始终,也就是说,系统模型的建设并不是显性的、刻意的建设,而是在审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固化了的信息处理结果可能对审计工序本身的影响,也是模型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这里就必须指出,隐藏在数据与信息之中的主客观的、不明显的、微妙的误差可能会对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造成很大影响,这里就必须在完成的模型初建之后,我们要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防治阶段。审计评价系统中的防治就是对数据的误差性统计进行理性分析和检查,对后期结果具有长久影响。

(三)评价系统的修补阶段

对评价系统的修补,也是对第二阶段的完成。审计工作是与时共进、只有在时间的堆积里才能看到成果的。而最后的修补就是对误差、错误甚至谎言性评价进行纠正和补充。只要掌握好了三个阶段中审计工作的要点和关键之处,也就是对其风险管理的最有效控制了。也是我们通过评价系统的模型建设的要求。

四、小结

风险管理是任何领域的投资人和经营者都必须重视的。对于审计评价系统的社会性要求,则是对风险管理控制的科学内探讨。希望在对审计系统进行更为科学化、系统化、严谨化、公正化的建设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控制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黄震,孙小鸿.风险管理审计及其免疫系统功能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85-87.

[2]朱奇云.关于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运用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48): 89-91.

[3]张庆龙,宋晋芳.审计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3): 52-53.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医院 报表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审计已有两个年头,面对这一新业务,须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研读会计制度,打好审计基础

《医院会计制度》是各级公立医院组织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也是注册会计师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所应执行的主要依据。只有熟知制度,才难找出充分依据来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会同卫生部颁发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对1998年的制度进行了多处重大调整,并明确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7月1日起在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注册会计师掌握现行制度,要掌握以下9个要点:

一是新制度要求医院全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不仅要求医院在首次执行日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且要求对已经入账的全部在用固定资产追溯计提折旧。二是新制度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会计科目,用以规范国家投资医院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会计核算。三是新制度要求医院财务报表要同时体现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四是新制度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明确对科教资金的收支作如下会计处理:医院取得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科目核算,医院使用科研、教学项目资金所发生的支出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医院留待下期继续使用的科研、教学结转资金通过“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五是新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更高。新制度一方面通过“在加工物资”科目,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成本项目、成本归集和核算方法做了详细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如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要求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呈报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把医院各种各样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这一系列的成本报表展示出来。六是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医院会计“大账”。七是配合新医改,药品收支不再单独核算。即: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八是新制度增加了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一系列的成本报表。报表体系变得比较完整,与企业的会计报表已经非常相似。九是各公立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如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按照新制度要求设立新账等。

二、把握医院特点,用好审计方法

医院是以提供医疗、卫生、护理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机构,其在业务活动、资金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与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并且各医院之间在其规模、科室设置、病种种类各有不同,业务流程也有所差异,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完全照搬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一套程序与方法。比如说,我们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审计,首先是进行风险评估,看委托方是否存在重大审计风险,对方讲不讲诚信,从而确定能不能接受委托。可对医院进行报表审计,就无需这样做了。一是因为医院与企业在性质上不一样,医院是事业单位性质,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而企业则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用虚假财务信息欺骗投资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待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二是因为医院报表审计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不一样,医院报表审计属于公益性组织机构财务报表引入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项新业务,大家都在争吃这块蛋糕,而企业财务报表审计是一项法定的老业务,如果,完全照搬对企业进行报表审计的那一套程序与方法,来对待医院的财务报表审计,就会走弯路,影响审计时间和效果。把握好适合医院特点的审计方法,紧紧抓住医院报表审计的目标和重点范围,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开展审计工作,才能确保审计质量。这就要求我们:

一要适应新业务的特点,重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二要采用审阅法总体上判断被审医院是否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三要结合医院具体业务事项的特点,采用核对法审计被审医院的重大财务收支事项是否合规、合法、准确。四要结合现行医药行业药品销售回扣现象比较严重的特殊性,采用询查法审计被审医院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违法乱纪事项。要进行个别调查和了解,从而收集到有价值的线索,然后再深入调查,从中发现重要问题。

三、定准重点范围,掌控审计关键

财务收支审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控制 一、对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控制

1.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为了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高等学校应建立健全以预算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校(部门)二级预算管理体制,实行预算分级分口管理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级组织、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职责和管理内容,形成科学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

2.健全科学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工作的必要前提。为避免预算编制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通过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及相关实施细则的制定,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部门)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使整个学校预算管理工作,如预算收入的取得、预算支出的使用以及预算的追加和调整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预算的科学程度决定着预算的正确程度。一是预算编制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二是预算编制要有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与数据。高质量的预算编制是建立在大量准确、完整和及时的基础信息之上的。三是组织科学论证。要选择职业道德良好、有责任心、等专业管理人员组织专门的分析论证,使预算指标可以更为客观、合理、准确。四是坚持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原则。积极履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充分吸引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

4.科学划分预算控制科目。为了增强预算真实性和严肃性,要不断完善预算科目,各部门将所有收入和支出要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将各项财政收支分解落实到预算单位和具体人身上。

二、对财务预算执行的约束性控制

1.强化监督约束力。一是审计监督约束。即由学校审计机构定期对全校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审计,包括对各预算责任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各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效果等。二是网络监控约束。即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网络系统,对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用款计划实时监控,对于执行中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编制追加调整预算,并进行审核,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超预算或无预算用款现象,系统立刻自动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并及时将学校及其下属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快作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层层控制、层层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

2.强化审批约束力。坚持在预算权限内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各经费申请单位负责人要对申请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负责;按规定权限审定签发经费申请的校级领导必须检查所处理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并对其合理性、完整性及用款进度负责;财务部门必须以原始凭证和资金运筹情况作为审批依据。并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资金运作以及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负责。

3.强化会计核算约束力。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内控要求,制定完善岗位责任制、内部稽核制度、现金和票据管理办法、日常开支审批规定、结算中心核算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办法等,并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二级拨款单位不得以预算数和计划数列支。共建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费等特定和专门用途资金,应严格按照项目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做到经费的支出过程与预算的执行同步发生,同步控制。

三、对预算绩效考评的激励性控制

财政部《2009年工作要点》第25项重点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中强调,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加快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可见“绩效考评”在预算管理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将预算管理纳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在优化预算资金分配的同时建立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工作任务、业绩和经济效果紧密结合,考核各学院、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和效益性等。同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就各部门及员工实际预算完成情况及其工作业绩作出评价,对积极增收节支、预算方案执行良好、资金效益高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预算方案执行差造成经济损失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或严肃处罚。

2.设立预算绩效考核激励机构。高校应设立下属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考核机构,专门负责预算业绩的评价考核工作。并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的方法,针对大的预算项目和重点开支及部门的包干经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通过评价与奖惩结合,形成管理规范、约束力强、讲求绩效,适应高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新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强化预算管理的自觉性,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与效益的不断提高。

3.实行预算项目追踪问责制。高校应将预算经费追踪问责制度化,要制定校长、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会人员等多个层次的责任制,将财务监督的内容分解到财务、审计、监察、人事、教务等部门的具体责任人,并与业绩考核相结合。考核机构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检查其收入是否全部到位,各项收支是否合理合法,各项收支定额、收支标准执行情况如何,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之内,一一加以澄清,并进行追踪问责。特别是对大的预算项目和重点开支及各部门的包干经费,要考核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效益性。对不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预算管理》刘景艳《唐山学院学

报》2007年第3期.

[2]《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刘敏坤《唐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