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情报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情报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情报调查

商业情报调查范文1

确实,社会上存在一些这样的公司,它们以婚姻调查、行踪调查、财产调查、寻人查址等业务作宣传,也包括针对企业的调查,比如假冒产品取证调查、行贿记录调查等,从事的是个人侦探业务。侦探公司有公开注册的,也有私下进行的。这类打着“侦探”名头的公司,它们宣称是公权调查的有益补充,是否合法,笔者没有充分研究,也无从探究。但在一般人看来,“侦探”公司披着神秘的面纱,应该说它们是在法律的边缘上走着。

对比竞争情报与商业侦探的不同,根本的一点在于是否有合法的基础。

竞争情报是合法的信息活动,并且在合乎道德的手段下进行搜集,所了解的信息并不包含商业秘密内容。这里有两点内容需要强调:

一是竞争情报所涉及的信息不是商业秘密,对于什么是商业秘密,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明确的定义,只有被定义为秘密内容并且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的文件,才构成商业秘密;

二是合法的信息收集手段,竞争情报强调在合法和合乎道德的层面下进行信息搜集,而商业间谍采取非法的手段,从而侵犯了别人的商业秘密。

侦探公司所进行的调查,从内容来看很多涉及个人隐私,这一点就触犯了法律的规定。而且从它的调查方法来看,由于它没有相关的调查权力,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不失采取非法手段,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更别说保障客户的利益。

竞争情报也有类似的问题。从目前很多企业情报工作的手法来看,很难说都是合法的行为,打“擦边球”往往是情报人员采用最多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竞争情报的灰色特性。尽管如此,我们强调竞争情报还是应该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特别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竞争情报是一项长期日常的工作,很难想象在违反法律规定的状态下长期运营。更重要的是,竞争情报工作的成功,根本点不在获取竞争对手的机密信息。

商业情报调查范文2

1企业自身

通过对企业自身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为企业运作提供丰富的情报。在一个企业中技术中心(研究院)、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采购、设备部、计划部等部门掌握着企业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运营、人财务、产供销等信息。以从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网络中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允许每位员工把自己搜集到的情报上传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是竞争用户最为关注的对象,竞争对手相关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其中包括需要确定谁是自己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产品/服务、财务、技术、营销、人员、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信息。

2.1公司名录

确定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得公司名录信息。工商、税务、黄页、竞争对手网站、企业名录出版物和数据库是最常用的名录信息源。如托马斯美国制造商名录、康帕斯全球企业名录、盈科黄页服务等。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时间、性质、法人代表、行业类型、经营范围、雇员人数、企业规模、机构设置、进出口权等。这些信息一般可通过企业注册表获得。

2.2经营状况

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包括地理位置、设备办公条件、工作或生产是否活跃、员工的知识水平、领导者的风格、主要“客户”情况、所处竞争环境、对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生产的秩序效率、原材料采购地域及支付方式、主要原料供应商名称及联络方式、主要产品及品牌、产品销售地域、销售方法及收款方式、开户银行、经营场所、人员情况等。竞争对手的这些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访问等多种途径获取。

2.3产品/服务

有关产品/服务的竞争情报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对产品/服务种类、特征、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项目情报四种类型[2]。种类情报主要通过查阅公司名录、产品名录、公司主页、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参加展览会;联系相关行业协会等途径获得。特征情报主要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员工;开展反求工程;查阅产品样本和手册;订阅剪报;检索数据库和询问经销商等途径获得。新产品开报主要通过订阅专业报刊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参加行业会议和展览会;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以及直接联系竞争对手等途径。产品项目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和直接联系对手等途径获得。

2.4财务和资信

如竞争对手为上市公司,其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包括了所用作为商业秘密的工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其财务信息可通过查阅其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告;订阅各类机构和证劵分析师的分析报告;联系竞争对手的前雇员和退休员工获得。非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订阅综合性商业出版物、行业出版物;检索资信数据库;联系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委托信用调查机构开展调查等途径获得。

2.5市场营销

有关竞争对手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需求,占据着竞争情报需求的优势地位。如能有效获取,将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情报包括对手的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广告预算、广告效果、售后服务、客户忠诚度等诸多种类。

(1)营销组织情报:通过订阅产业研究报告、报刊和专业杂志、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2)营销策略情报:包括销售制度、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案等系一系列方法。主要通过监测并分析销售活动;阅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委托行业或市场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营销渠道情报:包括销售渠道的形成、销售渠道的实力及国际销售策略。主要通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展览会、发放的宣传材料、广告的投放情况、连锁店或者分销商等获得。

(4)市场占有率情报:通过查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多外公开的档案、政府出版物;委托行业或商业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5)销售价格情报:通过访谈一线销售人员、竞争对手、经销商、客户;访问主管价格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检索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6)广告预算情报:通过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访谈竞争对手、广告商、媒体广告部员工;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7)广告效果情报:通过访谈客户、经销商和一线销售人员;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8)售后服务情报: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客户、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9)客户忠诚度情报:通过访谈经销商、客户;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6公司人员

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状况对于了解对手公司的管理风格,人才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对手管理人员的信息主要通过阅读公开出版社或公司网站上的传记资料;观看对管理人员的访谈;聆听管理人员的讲话;访谈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可通过阅读企业招聘企业,信用调查报告、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庭审记录;访谈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等途径获得。

2.7组织结构

了解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可以判断出各个业务部门在对手公司中的地位、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点和关键决策者。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公司的战略调整。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信息主要通过订阅公司网站上的组织结构图、企业名录和资信类数据库;访谈竞争对手的员工和资深业内人士等途径获得。

2.8生产运营

竞争对手的生产运营情报:包括对手的生产、产能以及工程和研发状况,涉及公司内部的核心经营数据、直接竞争对手处获取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与公司的生产运营活动相联系的第三方接洽获得一部分信息。

(1)生产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设计施工单位;查阅规划委、建委、质监局、法院、卫生防疫站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产能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协会出版物。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运输部门、客户;查阅环保局、消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工程和研报:主要通过查阅专业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访谈行业协会、科技主管机构、技术专家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

3竞争环境

从社会环境获取竞争情报是指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对手之外搜集相关情报,获取的情报主要有行业情报、市场情报、消费者情报、客户信息情报、宏观环境情报。

(1)行业情报:行业情报内容包括行业类别、行业基本信息、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通过查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或市场调查报告、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等途径获得。

(2)市场情报:市场情报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可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商业网点分布、市场发展前景等几类。可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工具书、调查问卷、模型分析、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消费者情报:消费者情报是企业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其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行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满意度等。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回访、专业的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等途径获取。

(4)客户信息情报:客户信息情报是企业的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根源。其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组织信息、客户经营效益、客户信用评价等。主要通过实地访问等途径获取。

(5)宏观环境情报:所有行业都会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能做的是监测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战略定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①政治环境信息。政治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发生重大国际事件、政府变革、权利转移以及一些具体的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变化。政治环境信息主要可通过阅读时政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订阅网络新闻、加入论坛、博客等、听广播、看电视、检索新闻和法律法规数据库、通过驻外使馆、新闻记者等进行搜集;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等途径获得;②经济环境信息。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周期的影响、世界贸易方式的变化、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化、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经济对供应商和特定用户群的影响等。经济环境信息主要通过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访问国内外的财经类网站、浏览知名经济学家的博客、搜索财经类数据库、与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亲自调查获得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③社会环境信息。社会环境信息的变化包括社会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通信变化、人口构成、人们的品味、习惯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等。社会环境信息主要通过阅读报刊和专业杂志、检索人口统计数据库、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④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上的变化包括技术变革对产品、工艺、分销渠道的影响等。技术环境信息主要可通过检索技术类出版物,如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技术标准、技术报告等、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订购行业协会出版物、咨询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途径获得。

商业情报调查范文3

[关键词] 竞争情报 商业企业 情报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迅速发展起来了一种针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活动――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并很快在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广泛应用。然而,竞争情报在我国的商业企业中应用还不广泛,为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竞争情报的内涵

现代的竞争情报是市场竞争激化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军事学-军事情报、经济学-竞争理论、管理学-工商管理和情报学相互交融的结果。狭义的竞争情报主要指与竞争相关联的一切情报;广义的竞争情报则指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一切情报活动,既包括情报产品,也包括活动过程。竞争情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竞争情报是一种信息,它具有信息的特点。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信息,它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对抗性、竞争性、时效性、决策性和合法性。

二、竞争情报对商业企业发展的作用

竞争情报越来越受到普遍地关注,它对商业企业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决策在商业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是一个指导后期经营行为的思维过程,是商业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成功与否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决策的过程中,其主要依据就是竞争情报。决策者通过对竞争情报的收集、分析、处理,减少或排除对客观环境认识上的不定度、未知度、混杂度,进而对客观环境获得正确认识,把握时机,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

2.产品开发的导向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单纯依靠提高产品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首先就应以竞争情报作为向导,通过竞争情报去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去确定产品开发的方向。

3.市场经营的警示作用。竞争市场是展现商业企业的最大舞台,是关乎商业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终的战场,竞争情报能够把很大的力量投入到对竞争市场信息的调查收集,整理分析,适时为商业企业提供有效的情报,配合商业企业拓展竞争市场。与此同时,竞争情报对竞争市场的监视是动态的和全方位的,不但可以及时总结已经发生的经验教训,而且更重要的是能预见竞争市场将要发生的走势,对于竞争市场可能发生的风险,向商业企业及时提出预警,使商业企业能够采取防范措施,保障商业企业的最大利益。

三、商业企业的竞争情报保护

竞争情报的作用,已越来越被商业企业所重视,许多商业企业设立专门的情报信息部门及时获取和捕捉市场态势、产品质量、促销策略等方面的情报。如果说搜集和运用情报是商业企业的进攻型谋略,那么,保护情报则是商业企业的防御型谋略。对于在商业企业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竞争情报来讲,一方面要不断地分析竞争环境、搜集竞争对手信息;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好本商业企业的经营信息与商业机密,尽可能地防止被竞争对手获取。

1.增强竞争情报保护意识。由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竞争对手往往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择手段地去搜集情报。因此,商业企业要进行情报保护,必须要树立和增强情报保护意识。

首先要加强情报保护的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保密观念,让员工知道哪些是商业企业的机密,保住机密对商业企业的安全和利益有哪些重要意义等;其次,要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员工树立企业兴衰的荣辱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人人保密的氛围,使保护企业情报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从而达到减少泄密、保证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的目的。

2.加强对商业企业竞争情报的管理。仅仅加强员工的保护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建立保密规则和奖惩制度,并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以便于严格与科学管理。如建立商业企业内部的信息保密制度;对各种商业情报设立保密级,严格缩小接触范围;建立企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活动中信息的事前审查制度等。

3.强化竞争情报保护的技术措施。从技术上保护企业信息安全指的是提高技术的先进性,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这里所谓的技术保护,主要是指应用各种软件保护网络信息,即采取各种软件对企业网上的信息加以保护,如采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等。

4.利用法律保护商业企业竞争情报。由于竞争情报中的95%是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取的,而对余下的5%的关键性秘密情报,商业间谍们往往不择手段进行非法的情报活动。因此,竞争情报的保护还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法律途径来得以实现。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意识上、组织上和技术上的防范措施同时,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商业企业的商业秘密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结束语

商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竞争情报这一核心武器,运用先进的信息收集手段,建立起迅速、准确、高效的竞争情报系统,以便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准确地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及竞争对手动态,从而巩固国内市场阵地,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商业企业还应当重视竞争情报的保护,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反竞争情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包昌火等:竞争对手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李宇军龚江辉:竞争性情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商业情报调查范文4

竞争性情报才是企业家进行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每个企业家都会为其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们都会自然地把决策建立在竞争性情报的基础之上。如何获得竞争性情报、如何利用竞争性情报自然成我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竞争性情报、企业战略

竞争性情报的获取对企业的战略决策的意义最为重大,它可以在产品设计、产品价格、产品生产乃至销售服务各个阶段为企业制定进行商战的策略起到帮助作用,直接针对竞争对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同样道理,可以被竞争对手关注的商业秘密也就成了企业需要特别警惕的地方,加强保密的意义甚至比安排获取竞争性情报更为重要。竞争性情报的泄露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具有毁灭性打击的可能。

竞争性情报便在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中存在明显的两面性,刺探获取竞争对手的情报和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都是企业要采取的行为和措施,也是一件细腻的行为。在情报学的研究中,获取情报的手段或防护性措施都是并存的,他们是对等的两个方面。

竞争性情报的这种对等性往往被忽视,因为获取对方情报的任务只需要少数几个人便能完成,而情报保护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行动才能达到效果的。企业如果成立管理竞争性情报的专门部门的话,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授权,在保密企业机密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和支持。

竞争性情报的范畴

信息时代的企业发展的特征是速度加快,企业成长的速度和衰败的速度都在加快,几年的功夫互联网便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美国的雅虎、中国的搜狐等等,而迅速成为昨日黄花的也数不尽数。究其原因与信息流动的速度是极为相关的,特别是企业在经营模式上上的迅速跟进,使得“马太效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非常突出地得到映证。

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发展速度的提升、成功与失败都在迅速放大,竞争性情报也就自然成为广受关注、为企业所青睐的重要活动,成为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传统的信息服务者如图书馆、科技情报研究所也都纷纷借此机会把他们的服务市场化,以体现更好的社会价值。

商场如战场,企业通过获取竞争性情报,获得关于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信息,特别是关于竞争对手的信息,便可以形成更好的定位、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服务,甚至出手收购对方,达到扩张企业的目的。

竞争性情报的研究或服务,并不是建立在盗取企业机密的基础之上的,着眼点更放在企业的长期发展方面,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研究,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判断与其他企业建立何种关系中发挥作用。

■关于产品的竞争性情报

产品是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几乎是企业展开竞争的起点,产品方面的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会也就不能低估。围绕产品所形成的竞争性情报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任何企业都会关心处于同一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和发展方向。

围绕产品的竞争性情报包括产品的功能、外观、成本、价格、工艺、生命周期等等。其中最为隐蔽的是生产工艺,功能、外观可以通过购买产品的样品来掌握,而生产工艺往往是企业的机密部分,而且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大。

化工、医药、饮料、饲料等产品中的配方则是特别重要的竞争性情报,这些领域的配方试验成本甚为高昂,但得到配方和工艺后,进行模仿的成本却非常低廉。配方便是这些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竞争性情报。

产品的市场预测、盈利机会是企业决策所关心的竞争性情报,较之上述内容有更高的战略意义,这些情报的收集成本同样很高,企业的裂解与这些情报的泄露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服务的竞争性情报

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IBM从97年进行战略调整,开始转变成为服务提供商,到目前其顾问服务方面的营业收入已占到整个收入的1/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被企业广泛接受,成重要的发展项目也与服务理念的提升有直接的关系。

于有形的产品不同,关于服务的竞争性情报更难于获得,也更难于模仿。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分,不仅仅存在于条中之中,而更多地存在于整个企业文化之中。服务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建立在长期的培训和熏陶之中。

关注服务方面的竞争性情报,需要对目标对象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掌握其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的精要,同时还要包括收集其企业理念,从其员工身上的言谈举止中获得需要的情报,从其客户那里投射来的信息也同样重要。

围绕服务所收集到的竞争性情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对建立正确的战略方向也更为重要。服务的执行者必定是企业所聘用的员工,要获得关于服务的竞争性情报,最好的手段便是对其员工的行为进行跟踪分析。

■关于投资的竞争性情报

企业间的任何竞争优势最根本的来源是投资,企业的产品、厂房、设备、设计能力都是投资所带来的回报,资本的投入酝酿着竞争优势的增长。竞争对手的投资行为自然是最受关注的竞争型情报,而且由于投资、收益及其它财务指标更是企业运行的商业秘密,这些情报的获得更加困难。

企业的投资行为包括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设备的革新改造、生产工艺的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的吸纳与变动。这些投资行为中,有些甚至只会体现在企业内部,比如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人力资源状况,可能永远都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的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可能永远不会公布。

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企业在产品方面,自然会采用销售一代、开发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策略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行开发研制的产品便是最为重要的竞争性情报,掌握产品投放市场的先机,或在性能上超越竞争对手,都是制胜的关键。

生产设备及工艺方面的投资非常隐蔽,而这两方面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品质保证又影响重大,是非常宝贵的竞争性情报。在引入外资企业、发展私营企业的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已经不可能通过职称调查来判断企业的投入了,人才的竞争策略同时也就成为更受关注的竞争型情报。

获得竞争性情报的途径

与商战中的价格战、服务战、品牌战等争夺战一样,竞争性情报也是一种激烈的信息战。有的企业甚至采用谍报工作方法,挑选工业间谍来获得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其实把工业间谍与竞争性情报的获取等同看待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企业在信息战中取得成功也是一种误导。

雇佣工业间谍的确是获得竞争性情报的一种手段,但那是一种违背法律规范的行为,企业要冒承受法律惩戒的风险。实际上,从企业公开的信息中,也可分析整理出非常有价值的竞争性情报,这些可以用到的渠道包括互联网上的资讯、技术交流中的报告、展览会上的表现、市场调查中的数据等等。

竞争性情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确定出哪些信息

对企业决策是有价值的,这些信息可能被在哪些场所,哪些媒体上。企业中总是存在一些喜欢炫耀的人,把本来属于商业秘密的事情当成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内容到处宣扬,邀请其他部门同事或合作伙伴参观。这些人也会把本来应该保密的内容,不经意地流露出去。

商战毕竟不同于真正的战争,企业在竞争性情报方面所投入的资源和研究不可能与战争中的情报活动相比较。每次战役或战略获胜的只有一方,而企业间的竞争更是长期的行为,打败竞争者需要的是持续发展,所以竞争性情报对最大贡献更在企业的决策支持方面。

■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性情报

互联网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容器,已经成为企业扩散自己产品和个人宣泄思想的场所。许多网站还开发出非常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使我们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变得非常方便。

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很好的时效性,速度非常快。把互联网作为竞争性情报的信息源,关键要掌握搜索工具和进行分析整理的手段,上面已经把应该列入竞争性情报的信息作了分析,这里重点讨论搜索工具的使用。

以注册网站为线索的包括新浪、搜狐等,配备了搜寻机器人采集网站信息的有Goolge等,这些搜索引擎所得到信息都是公开与网站上的。利用简单的关键词进行组合,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

Dialogu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一些专业的信息数据库,其内容更为专业,设计企业产品、价格方面的或科技文献的内容更为准确,也成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查询的平台。这些数据库中的内容是更为有价值的数据来源,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分析。

■技术交流中的竞争性情报

技术成就的宣扬应该是人的天性,技术人员或市场人员都喜欢把最新的技术成果作为产品的卖点来宣扬,从市场角度来看也无可厚非。但技术交流中,却含有很多属于竞争性情报的内容。技术人员的交流中更可能会无意识地把本来应该保密的情报泄露出去。

在技术交流的场合,技术人员往往会忘记为企业保密。这是因为有的企业本来就没有技术保密的指引,有的技术人员需要利用技术交流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有的技术人员甚至会为自己掌握的技术寻找市场。

利用技术交流会收集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竞争性情报是成本非常低廉的做法,进行适当培训,派出或委托略懂技术的人员参加技术交流会,便可能大有斩获。其实,技术交流会上的新技术,很多都是没有进入市场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企业长期发展策略的影响更甚,其情报价值也就更高。

来自技术交流中的情报主要包括产品的功能设计、工艺方法、材料特性等内容,对于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进行竞争性情报研究或服务,不能忽视这一渠道。

■展览会上的竞争性情报

展览会是企业进行产品比拼的最佳场所,也是竞争性情报的最好来源。展览会上,企业都会将最新的成果拿出来展示,在向客户展示自己的产品的同时,许多属于竞争性情报的资料也被公布出来。竞争对手的产品状态几乎可以一览无余,只要细心收集所获一定不菲。

利用展览会进行竞争性情报的收集非常容易进行。因为参观者甚众,企业不容易分辨参观者的身份,其资料发放也是公开和无限制的,以任何身份几乎都可以获得产品资料,甚至关于产品功能的详细说明书。几乎没有任何企业注意到在展览会上的保密措施。

当然从展览会上获得的资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整理,甚至跟踪调研。从竞争性情报分析的角度来看,不仅仅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甚至要对来自于竞争者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也包括成本估算,技术含量的分析。这些更深入细致的情报研究所得到的报告,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支持意义。

许多企业都缺乏如何参展的经验,参展人员的反情报意识就更为薄弱了。从展览会上获得产品情报的身份包括客户、记者等等,以分销商的名义拿取资料是更为透彻的做法。展览会可以说是成本最为低廉的竞争性情报来源。

■市场调查中的竞争性情报

市场调查、市场分析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步骤,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些建立了市场部的企业一般都有进行市场调查的行为。一般来说市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价格定位和渠道定位,是展开销售和制定市场策略的前奏。

利用市场调查获得竞争性情报可以是市场调查的另一个作用,把自己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进行比较更能帮助企业确定市场策略,对市场的发展有正确的预期。进行同比研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参考性。

市场调查所得到竞争性情报还可以包括品牌分析、服务分析、客户满意度分析等多方面的资料,通过市场调研来研究竞争对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展开产品之外的竞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新发展趋势。

服务和客户满意度两项指标是竞争性情报所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通过市场调查的问卷设计的、调查者抽样安排,便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相关的情报。利用市场调查展开竞争性情报的研究活动,更好地提升了市场调查在企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竞争性情报与策略联盟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参与者力图获得更多的资源,获得资源的重要途径包括企业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来分享各种资源,形成更为有利的竞争链。现在联盟策略已普遍为企业接受,成长中的小企业有自己的联盟政策,处于竞争关系中的企业也有联盟策略。

竞争性情报也可以使这些联盟者可以分享的资源,由于竞争性情报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获得竞争性情报需要相当多的投入,且不说直接采用间谍手段的工业间谍的成本,即便从公开的信息中分析出具有价值的竞争性情况也成本不菲。国内最近也开始出现为企业获取市场情报的专业人士,他们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是企业雇佣的“神秘人”,年薪已超过10万。

竞争性情报不仅仅可以由联盟企业拿出来分享,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联合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竞争性情报。由于竞争性情报的贡献也在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与联盟策略是一脉相承的,联盟企业更有分享竞争性情报的必要。

企业联盟中如果存在竞争倾向,竞争性情报又变得需要特别给予重视,在向合作伙伴公开自己的资源时,需要保护好自己的企业机密。

保护企业机密

■保护企业机密的价值

竞争性情报是关乎企业发展的决策性情报,获取竞争性情报的价值有多大,相应地保护企业机密的价值就有多大。由于企业的在产品、服务、投资等方面的实际投入比情报挖掘的投入更大,企业机密的保密价值肯定还要超过获取竞争性情报的价值。

获取竞争性情报与保护企业机密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有许多企业机密如果不为竞争对手掌握,对于其他人来讲是没有什麽价值的,所以也很容易被第三方人员获取,比如客户、顾问公司、媒体的记者、合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可能泄漏企业机密给竞争对手的渠道。

企业离职的员工更是企业机密最大泄漏点,他们可能有对企业不满的情绪,根本不会承担为企业保密的义务,而且也特别容易被竞争性情报的收集者作为接近的对象。这些离职的员工手

上甚至拥有企业的核心机密文件,即便其职位非常低,只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

保护企业机密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是保密的意识,然后是制度,再者是对制度的检查执行,在有员工离职的情况下,对重要系统中的密码的修订变更等等。当然,也不是说要在企业里成立内务部来监视员工的行为。

■与员工的合作

竞争性情报的传播有两条渠道,公开的新闻、展览会上的展品等是进行竞争性情报的收集对象,另一各方面如果从企业内部获得,其情报更准确更隐蔽。事实上企业员工成为竞争性情报的泄露者并不鲜见,当员工掌握了企业的运作机密,而有对企业不满时,企业的任何保密措施都可能失效。

保护企业机密首先要从员工做起,包括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指导、保密意识的培训、建立保密制度,甚至签订保密协议。堵住这一漏洞对任何企业都更为重要,在国防、金融、科研机构中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一般的制造型企业可能就不太熟悉这方面的运作。

我们可以假定一般来讲员工会遵守公司的制度,泄密往往是不经意间的事,制定制度、加强培训是请员工为企业保密的首要任务。企业保密制度需要体现在文件管理、样品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中,使员工能不断形成和加强为企业保密的意识。

签订保密协议就更全面的规定了员工在为企业保密方面的责任,保密协议主要规定不得将受管制的文件转播给第三者,不得将样品携带给第三者,不得陈述自己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等,同时也要规定在出现泄密事件时,员工所要承担的责任。

■与合作伙伴的合作

行业划分导致供应链的形成,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共同合作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任何企业都以自己的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客户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甚至同时竞争者也会结成战略联盟而成为伙伴。

伙伴之间自然存在商业活动,甚至共同投资、整合资源完成技术研究项目,这些合作中都存在大量有价值的竞争性情报,在合作圈外转播的话都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对企业发展是一种打击。

商业情报调查范文5

[关键词]竞争情报 测度目的 测度范围 测度方法

[分类号]G359.2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探索研究竞争情报(CI)的测度方法,尽管提出了多种方案,但却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至今尚未找到普遍认同、得以广泛应用的方法。国外学者们在CI测度思路上以及与实践结合的程度上与我国学者们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之处,因此,综述国外CI测度方法的研究与进展,对于推进我国学者对CI测度的研究是极有意义的。

1 关于CI测度对象及测试的范围与深度

Simon是较早讨论CI测度范围的作者之一。Si-moil将CI测度分为硬测度与软测度。硬测度指组织活动过程的标准化测度。其测度焦点主要在于最终产出、成本、时间和质量。其测度指标分为5个方面:①成本(贡献)测度。包括:CI研究的成本,CI研究的收益(节约了组织的资源)以及采纳CI实践者的思想和建议而产生的经济收益。②产出的测度。包括:服务的客户数、项目完成数、提交建议数、建议采纳数、协助项目数、CI职员数、职员劳动生产率、CI过程(直接与间接)参与者数。③CI实践者的绩效测度。包括:资源的有效性、CI方法改进与能力提高(包括,但不局限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和口头或书面通讯的能力)、智慧与谋略的增长。④质量测度。包括:CI产品的加工手段、信息的精准(有效性和可靠性)、一次性(不返工)完成可利用的成果。⑤时间测度。包括:效率(研究时间和响应时间)、CI干预所节约的时间、CI交付的及时性。

软测度是关于工作习惯、工作氛围、感知、态度和组织发展的测度,在性质上它是更为主观的测度。其测度指标也分为5个方面:①顾客可用性测度。包括:工作技巧、研究报告的用户友好性、团队参与度、对团队的贡献度、与顾客交流的技能、需求跟踪及与顾客的接触、顾客的满意率、顾客的理解度。②CI被接受的测度。包括:工作气候、服务请求数、服务的重复请求数、参与团队会议的请求数、顾客推荐人数、CI介入商业项目数。③单位与个人有效性测度。包括:感觉与态度、对服务的招揽(服务推销)、顾客态度改变、顾客忠诚度、顾客对CI贡献的感知、客户关系的建立、问题解决者的感知。④个人发展与进步测度。包括:报酬、工作有效性、参加CI培训(或教学)、晋升、加薪、工作成就的肯定。⑤CI实践者绩效测度。包括:创造性、新思想的实现、需要监督的程度、设置目标的能力。

可见,Simon所提出的CI测度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尽管由于这一测度指标体系过于庞大,导致测度成本太高,测度目的性不强,而未能实际应用,但它却给予后来的研究者们不少启发。

后来的研究者们注意到了CI概念的两层含义,既指CI活动的过程,又指CI活动的产品。早期的CI测度讨论是围绕CI产品进行的,McGonagle&Vella指出,仅仅测度CI产品可能扭曲作为其基础的过程。如果期望一个CI单位始终是100%的精准,并且仅仅通过其所提供的情报的影响进行评价,那么该CI单位似乎得生产覆盖所有潜在选择的情报。这样的既宽泛又深入的情报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任何有用的建议。他同时又指出,仅仅评价过程也是不够的,将导致测度结果缺乏CI产品对于最终用户有用性的预测性评价。许多作者还强调需要测度CI的有效性。

Saseha Buchda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CI的产品和过程作为一个维度来测度。他认为,除了CI的过程一产品维度,可以识别出另一个维度,即有效性一效率维度。他将“有效性”定义为CI绩效与预定的CI目标的比率。CI的“有效性”测度,是一种对于CI目标达成程度的测度。“效率”是一种投入产出测度,它比较了CI活动的成本与其所取得的收益。他用CI的过程一产品维度和有效性一效率维度构成不同的组合,用以概括前人已进行了的研究,如图1所示:

2 CI测度的方法

最早探讨CI测度方法可以追溯到Jaworski和Wee的研究,尝试性地说明了CI活动导致了更好的战略计划、市场绩效和产品质量等商业绩效。受到这一早期工作的启发,其他作者纷纷提出关于CI测度方法的建议。

2.1 Herring等人提出的CI有效性测度

Herring对竞争情报从业实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方面的CI有效性测度:①时间节约;②高成本避免;③成本节约;④收入增加。然而,Herring没有提供CI测度的显定义,引起了后来的研究者们的讨论。

一个称为“Future Group”的研究团队对美国公司的调查表明,CI导致:采取相应对策的(67%);市场份额变化了的(49%);达到最终财务目标的(49%);导致了领先的(48%);新产品开发的(44%),于是这几个方面便成为后人讨论CI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他们认为每一方面的百分比就是关于美国公司CI有效性的测度。

Sawka认为,CI有效性应该通过CI对于特定决策的贡献来测度。为此,应该评价特定决策所产生的收益或亏损。Sawka提出了4个重要价值的测度:①高成本避免。由于CI活动,在资本扩张、产品开发、市场发展等领域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②收入增加。CI活动在一定范围对于提高收入作出了贡献。③最大化投资。投资决策时以及在商业项目执行过程中,考虑了CI的介入,从而使投资取得更大的回报。这一测度评价了来自CI利用的超额报酬。④价值创造。例如,通过测度职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以及股票价格来测度价值创造。但Sawka承认其中两种测度,即收入增加和价值创造难以测度。

2.2 ROI方法及Davison提出的CI测度模型(CI-MM)

ROI即投资回报率。ROI指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该指标是企业进行投资项目评价的常用工具。Davison参考广告有效性的相关文献,提出了CI测度模型(CIMM),并用该模型评价CI产出有效性和CI投资回报率(ROCII)。他认为可以针对特定CI项目计算其投资回报率。通过追踪与特定竞争情报项目相关的成本(包括工作时间、信息购买、材料使用等可变成本以及作为固定成本分摊的一次性预算拨款额)测度竞争情报投入的价值。他将CI

产出分为战略性的和战术性的两个部分。战略性产出具有前瞻性,服务于长期计划的目的。战略性产出评价包括:评价增加值、测度风险因素、目标履行、测度满意度。而战术性产出聚焦于短期目的,因而能够被直接测度。战术性产出评价包括:预测精确率、目标履行、测度满意度。两种产出的满意度测度均包括:总满意度、可行动的建议、质量、关联性、适时性、精确性、洞察力。他认为可以用他的CIMM测度战略产出和战术产出的质量。

Davison详细定义了该CI测度模型的相关元素:①测度风险因素(适合战术性产出):代表随着CI的利用,风险减少的货币价值。②目标实现(适合战略和战术产出):指CI项目开始时所设定的目标达成的程度。③满意度(适合战略和战术性产出):指CI产出的终端用户对于CI产品的满意度,包括了可行动的建议、质量、相关性、及时性等一系列元素。④预测准确率(适合战略性产出):强调战略产出只能用追溯方法,通过比较预测正确与否的数量来进行评价。Davison的CI测度数据是通过对CI用户或决策者进行李克特量表结构型问卷,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取得。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如下ROCII计算公式。

在已经计算出CI投入值和(战略性和战术性)CI产出值的情况下,特定项目的ROCII可用下式计算:

ROCII=产出值[战术]+产出值[战略]/CI部门总成本

当把握了CI投入和战术性CI产出时,Davison认为由于“战略性产出值不可能估计,投资回报率应该以战术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基础。由于战略产出的长期性,不能够对一项商业活动底线以上的产出进行测度,因此,Davison引入了以下公式:

ROCII[战术]=产出值勤[成本]/CI部门总成本[成本]

ROCII[战略]=产出值[战略]/CI部门总成本[战略]

Davison为了将CI投入分成战略性的和战术性的两个部分,提出采用战略性产出研究与战术性产出研究的时间比率。假定ROCH[战术]=ROCH[战略],于是CI的战略产出可用下式确定:

产出值[战略]=产出值[战术]+总成本[战略]/总成本[战术]

当CI战略性产出确定之后,便可计算总ROCII。

2.3平衡计分卡法(BSC)

平衡计分卡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的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它将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进行测度,从而超越了传统的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的产生在国际上,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Kilmetz&Bridge针对Davison提出的特定CI项目测度方法(BSC),认为一个CI项目涉及到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制造和营销的所有活动以及取得公司目标的必要的CI活动,于是建议采用平衡计分卡法来测度CI。

Kilmetz&Bridge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每一步都有几项活动要完成。三个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评价竞争情报的变量。收集与CI项目成本和产出相关的所有信息。CI项目的最终评估,不应该仅仅依赖于所计算的ROI测度的数量值,还应该考虑:①信息:定义完成CI项目目标所需的信息种类。②执行:识别商业项目的功能单元,以便CI活动介入。还需要询问信息或情报怎样被个人吸收以及怎样影响到他们和他们的工作的。③外部因素:许多市场因素影响到CI项目的成本和产出。作为总体判断的结果,由所计算的ROI测度代表。他建议对以下方面给予注意:竞争、分配、供应商关系,政府与顾客对所考虑CI项目的影响。④适时性:回答问题:当前是否是向该CI项目投资的适当时间?⑤时间范围:确定CI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竞争情报评价的基本因素。在收集了评价CI项目所需信息的基础上,需要估计成本,收益和最终计算CI的投资收益率(ROICI)。ROICI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ROICI:∑[收益-成本/成本]

成本是根据该模型前一步所收集的信息估计的,在估计计算中综合考虑了CI项目执行期间的信息,执行该项目的功能单元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外部信息等。

除了估计成本之外,还需要估计项目每一时期收入的变化。Kilmetz&Bridge建议以销售总额增长为基础计算收入。在估计收入变化时,也需要将该模型第一步收集到的竞争者信息考虑进去。

在以上估计的基础上,通过公式就可以求出ROI-CI的值了。计算得到的ROICI值可用于模型下一步的评价。他还建议计算最差情况的ROICI值和最好情况的ROICI值。这两个值所构成的区间,便是所有可能事件的带宽。

第三步:评价投入的价值。该模型的最后一步,是由决策者决定是否应该执行该CI项目。决策者需要在ROICI所表明的该CI项目的期望报酬与风险以及与该公司长期商业目标之间作出权衡。决策者可以将所计算的ROICI与其他潜在的投资回报进行比较。此外,决策者还应该比较在实施该商业计划中,有与没有CI介入情况下的风险与报酬。

根据以上权衡和比较,最终确定是否实施该CI项目。

一些调查报告表明,平衡计分卡法在某些公司的CI评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例如Carol Viscount提供了平衡计分卡法用于一个软件公司的CI部门的案例研究。该案例表明CI活动很好地被接受,并由资深管理团队管理。在该案例中,记分卡包括4个视角:财务视角、顾客视角、内部业务过程视角和学习与增长视角。

3 启示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尽管以上CI测度方法似乎已经形成系统,有的在实践中被尝试应用,但仍然未能得到广泛认同和在实践中普遍应用。CI测度方法研究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至近几年CI测度方法研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Jan P.Herring等人推荐使用调查方法评价竞争情报的价值,但这种方法所取得的“价值”仅仅是被调查者的感知价值。Andreas Roitner指出在当前的学术文献中虽然有一些CI测度的尝试,但却未能取得任何成功,CI实践者面临着在不能测度CI成果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工作的挑战。他在其关于澳大利亚公司CI利用的调查中,不得不使用了CI的“感知收益”和“感知价值”概念,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其评价。Gladson Nwokah等人通过调查法测度了CI对公司营销效率提高的作用,采用的仍然是“感知收益”概念。Aleg Popovi等人指出,在实践中竞争情报的商业价值测度常常由于缺乏测度方法和资源而不能开展,进而使商业智能系统评价缺乏可资依赖的基础。这些情况既反映了CI测度应用的现状,又表明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商业情报调查范文6

问题是,我们可以提供怎样的数据?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客户的数据需求?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大到一个国家的GDP、CPI指数,小到一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主要品牌占有率,甚至一个企业或个人的收入支出状况,等等。可以说,我们是被数据包围着。 这么多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曾就我国的CPI指数广受质疑进行解答。他说, CPI不是用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编制的,而是用部分重要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来编制的,用统计术语来说这叫做重点调查。目前我国在计算CPI时选择了262个基本分类,约有600种左右的代表规格品。CPI调查地区样本总数为550多个市县,采集价格的样本调查点近3万个。

之所以公布的数据与一般人的感觉不一致,因为抽样采集了600种商品、全中国3万个调查点,而一般人感觉到的是身边日常密切相关的几种商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感觉而否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于一个国家的GDP、CPI这样的数据,因为牵涉面广,结构复杂,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抽样调查是市场研究的基本方法。无论是调查一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还是研究某个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抽样调查都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问题是结论只反映了大致的趋势,抽样调查的方法也存在偏差,很多企业客户并不满足于此。

如果不是太过宏观而是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个体企业的数据,竞争情报能够较好地解决数据方面的偏差。因为它针对的不是总体市场的数据,竞争情报就某一竞争领域的竞争主体进行调查,有可能获得比较实事求是的数据。

举一空调行业的例子。空调行业是竞争比较白热化的一个行业,经过近年的洗牌,行业走向集中。如果要问空调行业的总体规模有多大、各品牌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情况如何,哪里会有这些数据?

目前大致有两个渠道:一是中国家电协会,它们跟各家企业有联系,各家企业会定期上报生产销售情况,然后分享整体行业数据。这套数据的弊端是笼统不准确,周期较长,往往按年来计算。二是来自于部分市场研究公司的家电监测数据,它的方法是在全国选择一定量的销售家电的商场进行监测,然后每月得出各个品牌的占有率,这也是抽样调查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份额问题,但是它受制于样本量的多少及数据采集的难度,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销售情况。

因为空调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厂家为了日常的营销需要,觉得这样的数据没有太大作用。那么,竞争情报就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解决客户的数据需求。空调行业前10个品牌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竞争情报调查人员可以在这10个品牌建立数据渠道,定期(比如每月)获取这10个品牌的销售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细化到各个销售区域。通过竞争情报调查方法,竞争情报服务商可以建立起一套实实在在的月度监测数据,解决客户的动态营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