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 工作过程导向
国家为了大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从2010年开始推出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在创建示范校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将是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无论在教育目标还是教育模式上都要求有明确的职业指向。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侧重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所以,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与区域经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技能型职业人才。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决定着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目前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并不合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1)课程体系学科本位化。课程体系还是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职业经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的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新兴行业与领域的课程,使得课程缺乏实际的应用性,与职业、就业联系不太紧密,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2)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课程教学理论课较多,实践课偏少,比例失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偏多,理论课内容难度较大;课程内容结构不尽合理,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中存在重复、过时的知识内容。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岗位针对性不强。(3)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虽然多样化,但教学互动性差、学习过程缺乏合作性。专业理论课程普遍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也注重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依然摆脱不了“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聆听记忆”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形式。(4)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不能做出客观评价等。目前专业课程评价主要存在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课程评价标准相对僵化,比如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打出分数或评价等级。这样将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德国为先导的关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界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探讨的焦点。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的重要性,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而不是一味的“灌输”。这种方法的应用不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静态记忆,而是注重动态的工作任务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而引入生产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学习领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注重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有利于职业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优化。
我国多位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做了深入研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课程改革新思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它将为我国职教领域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重要的结构框架。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在这次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框架,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思想融入其中来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人才调研定位专业岗位群及岗位核心能力,按照网络管理员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这一主线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建设。
1、以行业需求为依据,确定网络专业课程目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技术人才,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以职业岗位群为出发点,课程目标应按照人才需求的职业领域来确定。通过深度社会调研、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我们对珠三角地区不同城市(重点是深圳)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专题调研。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看:中职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基本可确定为:文档处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操作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
2、以工作任务为指导,确定专业课程。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要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所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时应考虑职业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内容。根据之前确定的岗位群,将其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
3、以行动导向为引领,组织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从“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序列实现同步”的角度设计学习情境,创造了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按照工作过程,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程序进行教学。我们在实践中依据此原则探索尝试了“小组竞争项目教学法”,从2011年开始在网络专业部分课程中实施,效果很好。教学实施第一步,提出用户需求及相应工作任务。教师主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首先教师按照任务说明书,讲解工作流程,明确本次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其次,教师审核学生制定的任务计划与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确定最终方案;再次,教师监督学生的进度,并讲授业务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指出学生在本次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并协助制定出改进方案。
4、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对课程实施效果应采用多元化和全程化的评价方式。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专业知识的评价、对专业技能方面的评价和对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评价小组由授课教师、学生和小组成员三方组成。对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学生自评―老师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老师通过观察对学生整个项目实施状况给出合理评价,小组成员站在合作交流的角度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评价。整个课程结束,结合课程进行结业性质综合考核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保证了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有效进行。
另外引入相关的行业认证,对部分核心课程逐步实现教学评价标准涵盖行业评价标准。
探究实施过程中,发现评价量表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如何既能有效多元化评价,又能适度控制评价复杂度,也是今后将继续探究、完善的地方。
参 考 文 献
[1] 姜大源. 论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 中国高教研究,2009.04
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2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现状;发展思考
本文拟以较具有代表性的新浪网为例,从网络新闻专题的分类、特点、选题、报道形式、报道角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我国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现状;同时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作一些思考,探讨能够更充分的满足受众需要、更好的体现网络新闻专题价值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现状
为了满足规模日益庞大的网民的新闻需求,我国各大网站的网络新闻专题做得越来越具体、细致,数量有增无减,形成了网络新闻专题的一个大繁荣。就新浪网而言,点开新浪网的新闻专题首页,就可以发现各种新闻专题被分成了许多具体的类别,包括了国内专题、国际专题、体育专题、娱乐专题、财经专题、科技专题等。
但是目前,网络新闻专题还没有公认的分类标准,一般将其分为事件类专题、主题类专题、挖掘类专题和栏目类专题。
事件类专题一般信源来自于突发事件。如新浪网2008年1月25日的“科索沃宣布独立”、2008年4月28日“山东发生旅客列车相撞事故”、2008年5月5日“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等。这一类新闻专题通常新闻性较强,由于信息本身的动态变化,所以在策划上偏于被动,持续周期由新闻事件的本身特性决定。事件性专题往往是受众比较喜欢爱看的专题。
主题类专题一般为一些可预见的主题。如新浪网2008年4月17日“2008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5月8日“2008俄罗斯红场阅兵”以及一些常规性的颁奖和会议等。这一类专题具有宣传性、服务性较强的特点,在策划上更为主动,持续周期由策划或者主题进程共同决定。此类专题在信息接受益加小众化的今天,往往会得到一部分“铁杆受众”的期待和衷爱。
二、对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思考
(一)充分运用网络传播新技术进行创新
网络新技术是影响网络专题发展的重大因素。网络新技术作为网络专题的新的表现手段,能更好地反映专题的内容。新技术的应用一直在影响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对网络专题也不例外。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
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同之处,就是网络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是建立在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发展之上的。
相比传统媒体中纸质媒体只有文字和图片,广播电视媒体只有声音和视频;纸质媒体只有有限的版面,广播电视媒体只有仅有的时间段而已,网络媒体则在这方面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它除了有无限的网络传播空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传播方式。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之处,它还有着flash、模拟动画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还将有更多的传播方式会运用到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当中。
这些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不仅仅使得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更加快捷、形象,同时也使其传播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统筹联动,加强品牌战略实施
自从网络媒体出现以后,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在我国,目前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直接采访权,这就造成了其要信息来源方面的缺失。而在网络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传统媒体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都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使彼此更加强大。
在市场上明显出现“马太效应”之后,仅靠单打独斗难免落得伤痕累累,甚至难以在竞争大潮中支撑。因此,“合纵竞争”势在必然――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这样有利于在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使得不同媒体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多家媒体力量叠加的“1+1>2”的传媒效应。通过内容交换,取长补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体竞争力。统筹联动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装,而是一种建立在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上的一种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同作战关系。统筹联动既可以是与其他网络之间的联动,也可以是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同时进行的联动。由于统筹联动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舆论强势,因此它能使媒体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使自身的影响力波及到合作媒体覆盖的范围之上。
(三)网络新闻专题要注重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并不应该是单纯的将新闻报道在网络媒介上进行“堆砌”,而应该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网站能否吸引住受众,能否从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
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着重增强策划意识,提升新闻专题的竞争力。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要求能够对各种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网络新闻资源,办出网站特色,提供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要注重策划。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制作成为一个新闻专题的。能够作为专题来进行报道的新闻事件,往往是具有重大意义,或是在社会当中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2.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
数字时代“内容为王”依然没有过时,传媒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是否为受众提供了满足他们需求的内容。在当今获得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网络新闻专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精心的策划,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
三、结论
现代社会,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网络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中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正视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推动网络新闻专题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振轩.我国图书馆自助借阅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6(6).
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3
关键词:网络专题;策划
一、专题策划的流程
专题策划的流程我认为是发现选题、汇总资料、填充资料、延展资料、展现独家。我个人认为,第一点和最后一点最重要,也最能看到一个人或一个媒体的功底。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立的观点最重要。其它的所谓版面和结构无非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核心,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观点是核心。我们常说编辑也是有观点,有倾向的,但是关键是你的观点和倾向是站在网民的角度的,因为你的用户就是网民。我觉得独特、独家、以小见大、切入另类,就是好选题。看好的专题是以事件表达观点的,假如只停留在事件上,那就是垃圾专题。网络编辑要学会逆向思维,不要总随着大众的思路走,要比大众看得更远、更深刻。
专题策划准备
专题策划如何选题,是关键,不能尽早确定主题,就没办法进行下面所有工作的进行,当然更谈不上资料的收集整理或技术上的设计制作了。选题可以从所负责的网站或频道主题及延伸开始,也可以从网站或所负责的频道的统计计数器中开始,也可以从最近发生的与网站或所负责的频道相关的新闻、娱乐、事件、政策等开始。专题选题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而不是大而广泛泛而谈的去整理收集信息,一定是清晰具体的。所谓“专题”就是在“专”上做文章,做到专一、专注、做精、做细、做深入,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才有专题的意义。
二、专题策划的分类
(一)新闻类专题策划
针对新闻性质的专题,就是要及时快速,信息全面,对一个新闻点进行全面而精准的制作推出,刚开始可能因为要抢占信息的第一性可以不需要太深入挖掘, 但S着时间或新闻点的推进,此专题一定是可以扩展可以维护可以再操作进行随时更新的;这一类的专题无需要页面太精美,也无需要太详细的规划整理,就是做出 “信息拼盘”,“大杂烩”就行了,把各方面信息整理起来,做成一个新闻源或者聚合,是最好的方式。这也是新浪等大的新闻类网站常采用的手法。
(二)计数器关键词类专题策划
此类专题目的就只有一个,不在于专题的内容实质,而在于能达到带来流量,提升此专题主推的主关键词或者辅助延伸关键词的搜索引擎结果页的排名,进而提高访问量,也就是编辑人员常考核的流量标准,为了把自己所负责的频道或栏目有更高的流量,不得不做很多信息的更新,但由于信息的更新不如专题制作的权重 更高,因而产生了计数器关键词专题策划制作。这类专题重要优化推广,重要针对某一个关键词做深入做专做到小而精,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聚合,让浏览者或搜索引擎都喜欢这个专题,因为有内容可看,自然流量提高就不是问题了。
(三)事件类专题策划
围绕一个热门事件进行做专题,这个和新闻类专题比较相似,但又有不同。新闻类专题突出一个“快”,而事件类专题突出“事”,是围绕这个事件的来笼去脉、前因后果等谈清楚,以更丰富的图片,文章信息,甚至更多的视频来辅助。为了突出专题的水平,有时需要更多方面的访谈访问观点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谈事件,而专题制作人,只是从另一个或者局外人来看来制作,不搀杂任何个人主观色彩。让浏览者或网民来评判来审视此事件。
(四)政策类专题策划制作
这个就比较好做一些,比较严肃认真,把一个政策介绍清楚,有时需要多方的解读,比如政府机构的解读,比如受益人的解读感受访问视频图文等;再根据需要配以相关连政策的信息。
(五)游戏娱乐类专题策划
这一类专题是目前最为丰富也最为网友们所接受的。一个娱乐事件或游戏推出,都可以大到一个网站形式推出,小到一个信息页面整理,做一个专题是最合适。所有门户或娱乐类网站都有大理的此类专题推出,可以参考学习。
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4
与大众传播媒介既融合又分庭抗礼
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微博是新闻、思想交流、观点表达的重要平台,而微博专题则通过制度化手段完成了微博从自说自话到合力发声的转变,与大众传播媒介既融合又分庭抗礼,这种关系建立在三个极点上:用户的参与、交流、实现。
微博专题借鉴了网络专题成熟的策划模式,在内容上,微博专题和网络专题差别较大,前者侧重各类信息和观点的集纳(包括草根阶层的观点和精英的观点)以及受众的参与,后者侧重新闻信息的集纳。微博专题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专业机构批量生产的讯息,如“两会”期间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微博的新闻;另一个是手工制作的新闻,即用户的参与,如“两会”代表、记者等参会时的“不见报的采访”,这意味着新闻实务传播从大众传播走向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模式。在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中,新闻产品的源头单一,且面向多人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区别明显。微博专题则在新闻传播中引入了人际传播的模式,一个人在专题微博上发最新消息,其他人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进行转发,通过私信或者评论,用户之间可以自由交流,收信者很容易转化成为发信者。因此微博专题的用户有如下特点: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内容制作者多为非专业人士,个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题内容,用户之间呈现出弱连接的特点,即通过关注或取消关注就可建立或消除相互之间的关系。
分析“两会”微博专题后发现:一是专题内容全部来自微博,最新动态来自“两会”代表、参会记者微博上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突破了采访权的制约;二是新闻同质化在微博专题上不存在,由于内容来自不同的微博,即便话题相同,观察视角、观点也会差别很大;三是专题的受众规模庞大,动辄几百万,多者能达两千万。因此,这种传播模式使新闻内容更加具体和具有感彩,使得最新动态不再依赖传统媒体,也有助于克服新闻同质化问题。
改变新闻资源整合的模式
用户生产的内容、网络专题的架构、社交网络的传播特质和粉丝型受众,微博专题将这些传播要素融为一体,使新闻产品成为经过协调的众多个人视角的整体。从新闻传播实务角度而言,新闻资源的整合发生了如下变化:
首先,整合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网络专题对传统媒体内容的整合变成对用户微博的内容整合,传统媒体被边缘化。由于缺乏采访权,大部分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来源于传统媒体,无论是最新报道还是图片新闻,都是经过传统媒体严格的把关程序生产出来的,而到了微博专题,传统媒体的内容占专题的比重大大下降,比如在专题“楼市往何处去?”的六个栏目中,仅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各媒体报道,而且这些内容均来自于传统媒体所开的微博。占微博专题内容比重最大的是来自各个微博的原创观点、视频或者图片等材料。
其次,整合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内容上,从以新闻事实为主导变成以观点为主导;对象上,草根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和网络专题相比,在微博专题的稿群中,各篇稿件在稿群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重要性和主次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事实居主,观点居次,即新闻事实占有的比重最大,观点和言论屈居一隅,受众的评论在网站后台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处理。而微博专题的内容变成观点居主,事实次之,即微博专题的本质是让普通受众说话甚至发泄,新闻事实的作用只是给人们提供表达观点的由头,因此整合的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网络专题中,整合的对象是传统媒体经过严格把关生产出的产品,而在微博专题中,整合的对象是成千上万个就同一内容言论的微博,这其中既有精英话语,也有草根话语,首次实现了不同阶层在同一媒体中的多元表达。
再次,整合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这里的方向指的是信息传播方向的改变。无论是报纸专题还是网络专题,信息传播都是从大众媒体流向受众。微博专题使信息传播的倒流成为可能,即从受众传向大众媒体。同时,信息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新闻资源整合注重信息的质量,即是否有新闻价值,而对于信息的传播者则不作突出处理,微博专题恰恰相反,信息必定是紧随着传播者的名字出现,甚至可以说,人相比信息的质量更不可或缺,成为此类专题的一大亮点,即便草根微博传播的信息质量不高,但是必定会在专题里显示名字和所传播的内容,其样本意义不在于专业的新闻素养,更难能可贵的是首次实现了自由度相对宽泛的表达权。
最后,整合的主体和受众界限模糊。网络专题的内容是各类媒体的新闻产品,新闻资源整合的主体是专业的新闻职业者,受众是视、阅、听者。在微博专题中,人成了资源整合的内容,传播主体、受众和新闻作品中的人物三者之间界限模糊、交互影响且以社交网络为存在基础,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三方互动越频繁,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就越能灵活跨越边界,摆脱现实中的身份差异,虚构出一个“共同体”。
发展趋势:私人新闻和观点传播
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5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新闻报道 新闻专题 变调性
一、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gy)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格式塔”的意思是“形式”、“整体”、“结构”或“本质”,中文一般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按照厄棱费尔的解释,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整体。比如,一个三角形,是从三条线的特定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但它决不是三条交叉线之和。第二个特征是“变调性”,即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正如一个曲调不管由谁演唱,由何种乐器演奏,它都是这个曲调,不会改变。
二、“格式塔”视角下的网易新闻专题
(一)网易新闻专题的“黏性”
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不容质疑,吸引受众的能力较其他媒体有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其速食文化的特点,网络媒体在留住受众能力方面却深受诟病。
数据显示,对社会热点事件快速追踪及处理的能力,吸引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是网络媒体留住用户的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的网民不仅关心热点新闻,更关注新闻背后的现象,以及热点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因而用户黏性也成为衡量网络媒体的重要指标①。
截至2008年11月,万瑞数据监测显示,网易新闻频道的页面浏览量、平均访问停留时长这两项反映用户规模和黏性的重要指标,双双高于行业均值。网易新闻在用户黏性上表现出领先优势②。
陈力丹先生认为,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拷贝借鉴阶段、用户化阶段和网络原创阶段。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尚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专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网络新闻的特色,同时它的质量也是一些门户网站“黏”住读者的关键。因此,本文选择网易新闻专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网易新闻专题的整合
1、形式整合:文本、图片、视频、flash、三维演示等
网易新闻专题的一般结构是:1)顶部一幅压题图片并配有专题名称,图片多由网站制作,在颜色、图像选择等方面紧扣主题。如“湖北三名大学生救人溺亡――生命止于19岁”专题以黑色作为图片底色,专题字采用红色,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图片左侧有3名大学生照片,右侧阴影下隐约可见出事地点的图片;2)对容量大的专题,专题名称下有内容导航栏,通常以两三个字作为导航栏目(如“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专题上有以“资讯”、“直击”、“互动”、“策划”为主题的导航栏);3)专题正文一般分为三栏,左栏多放图片、视频等,中间栏为文字,右栏多为延伸信息,是文字与图片的组合。
文字、图片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表现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flash、三维演示等手段也逐渐应用到网络新闻中。以“网易・国庆60周年报道”为例,阅兵式、群众游行、焰火表演、晚会的精彩片段被以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分类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专题中。在阅兵式武器展示中,网易独辟蹊径地引入3D技术,用三维模拟动画对武器进行立体展示,更具新意和吸引力。
这种方式的整合使新闻报道更立体化,起到了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2、平台资源整合:多频道服务同一主题
网易作为综合性门户网站,拥有多个频道,这些频道与新闻频道原本属于同一层次,然而,在新闻专题中,这些频道的内容都成了新闻频道的可用资源。
在某一新闻报道专题中整合不同频道信息和频道链接是现在网站专题制作惯用的方法,如在“网易・国庆60周年报道”中,关于武器展示的部分就链接了网易・军事频道。
多频道服务同一主题,除丰富了专题内涵,也形成新闻专题的特色,同时宣传了其他频道,提升受众对网站的整体形象感。
3、声音整合:多方人员,多方观点
网媒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受众参与性,而网易新闻专题的特色还在于其论坛和跟帖,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受众的参与欲。如在“贫困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专题中,新闻事实被置于左栏,部分网友相应的跟帖、评论被置于右栏,强烈的对比既使受众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又能进一步激发受众的参与欲,提高新闻的“黏性”。
除整合网友声音外,网易还在专题报道中融入多方声音,在事件中加入相关链接。如在“无处安放的生命:尘肺病人死亡之路”专题中,链接有“张海超开胸验肺”和“湖南耒阳百余名工人艰难维权”等事件。
如果把网易新闻专题看做一个格式塔,那么以上各种成分就是构成它的要素,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1+1>2的效果:首先在全方位新闻事实的展示上,其生动性和立体性使其较其他媒体新闻有很大优势;其次在观点、延伸消息等方面其针对性和丰富性也是其他媒体新闻难以相比的。
三、“格式塔”在媒体中的运用
在2009年的媒介高峰论坛上,北京青年报副总裁浮新才认为,现在大量的信息碎片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媒介需要通过自己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将深度的信息呈现出来③。南方周末副主编毛哲认为,读者对深度的报道有刚性的需求,即便是综合性的媒体受到冲击,作为《南方周末》,由于以深度报道见长,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受到太直接的冲击④。
当今社会,受众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甚至还可以目睹新闻现场,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应追求立体化与深度。
根据变调性理论,一个格式塔,即使它在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在这样的语境下,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格式塔”效应推而广之,无疑是对新闻报道的立体与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报纸可以打破版面限制,利用拼版、叠版实现版面整合;广播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声音、音响和画面等富有感染性和戏剧性效果的表现形式“说新闻”、“聊新闻”、“侃新闻”;媒体在人员调度上,可以打破部门分工,根据需要配置人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传媒集团而言,调动不同媒介的优势资源在立体度、深度上服务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操作模式。■
参考文献
①②李媛,《网易新闻“黏”住读者》,《国际金融报》,2009年1月13日第07版
③《浮新才:做好深度新闻报道并增强服务意识》,news.省略,2009-12-14 15:12:33
④《毛哲:保持深度报道优势 拓宽生存空间》,news.省略
网络专题的制作范文6
建立英语专题网站,丰富学习资源
英语专题学习网站是师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查阅、搜集、整合相关资源,生成具有一定专题知识的网站,进而让学生利用这个网站作为基础进行主题性创新学习。英语创新学习专题,从最初的单一英语学习的课件制作到英语学习资源模块的设置,发展到建立英语专题学习网站,内容从简单到丰富,表现形式也多样化,通过知识网络和形象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对学生英语自主、合作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设立的Festivals节日专题网站,是以中外节日为主题的英语创新学习专题。建立这个专题学习网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思考:首先,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交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探究视野,激发爱国情怀。其次,想通过探究来多方面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通过这个专题网站的“节日”窗口,让学生多方面领略各国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后,是进一步拓展延伸教材教学的需要。比如,教材中有很多以节日为主题的课文,Festivals专题围绕典型的中外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展开介绍,包括节日时间、节日习俗活动、节日起源、传说故事、诗歌及相关的网页等。将这些丰富的资源通过建立网站平台,并设计专题知识、资源库、论坛和学生作品等栏目向学生系统展示,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注重教学活动策略,力求创新特色
教师培养学生不能只看其掌握的知识量,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维,也就是说,必须注重学习策略的获得。学习策略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注重学习策略的获得,也就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利用网络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较好地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性。通过网络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过程。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和自由。在网络环境下讲究学习策略,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应用入手,结合主题课文,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通过设置任务活动,利用相关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资源使学生全面了解学习主题的背景知识。例如,Christmas是一个以圣诞节为主题的学习内容,要求在专题学习平台内利用已筛选、整理的知识信息和列举的相关网站内寻找与课文学习相关的资料,包括圣诞节的时间、习俗、标志物名称及其含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对Christmas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再根据主题制作出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也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二是利用网络资源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万圣节前夕的活动go trick or treat,学生从字面上难以理解,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和相关对话,可让学生轻松认识和了解万圣节前夕欢快的场面,通过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三是让每位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网络的大容量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便利之门,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路。网络中有关英语素材的信息十分丰富,让学生浏览、下载、整理、描述,提高了他们信息技术处理和阅读整合的能力。生动丰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培养了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师生、生生之间多向英语交流,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为自如运用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断探索思考问题,积极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