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原生物学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开放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The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Opening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ZHANG Qiong

(Department of Pathogen Biology, Changsha Medicine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Pathogen biology has strong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methods, the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open laboratory building.

Key words pathogen biology; open; laboratory

病原生物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都非常强,尤其是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以前的实验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些独立的、验证性实验,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教师所示,依葫芦画瓢,这样的实验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①为了进一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我们利用现有实验室的有限条件,如: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实验材料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向学生、老师,甚至是广大科研爱好者开放实验室,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 实验室开放情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目前,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共有实验室7个,实验指导老师10位,尝试性的开放两个实验室。开放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开放;学生模拟实验训练开放;学生科学研究开放;教学科研人员开放;学生第二课堂开放;小型研究项目和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的开放等。开放的学习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创新性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进行引导式、互助式和自主式学习原则。

就实验室开放整体情况而言,由于实验场地、时间限制、实验指导老师时间不足等原因,我们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只能是有选择性、有组织、有计划性的由点向面逐步开放,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再调整,做到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实验手段等的真正完全开放。

2 病原生物学实验开放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形式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少。如:口腔中微生物“革兰染色”实验,老师先讲解示范操作步骤,学生根据演示过程简单完成实验,从而机械性的得到实验结果。至于结果之外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采用,学生经常根据理论所学的知识得出简单的答案。因此,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很难有独到性的见解,学习主动性也很难提高,相应的,依据实验得出的结论也很难运用到理论课去。此外,微生物实验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生化性能测定等实验本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但由于教学场地的有限、教学安排不合理、教辅人员的不足等原因,原本连贯的实验脱节了,使学生在实验技术路线上失去联系而缺少了整体实验的把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这样学生就很难完成从“被动性”实验转为“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模式的转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次,传统实验存在一个最为严重的不足:实验大多以单门课程设置,很少有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很难跟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实验室建设上的突破显得必不可少。

3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自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开放性实验以来,共有五十多位学生先后完成了几项课题及十几项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撰写论文十几篇。具体包括学生毕业论文、4项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及老师的5项省、院教育基金课题,如:“特异性噬菌体介导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发光法检测技术研究”“ 松生拟层孔菌菌丝乙醇提取物内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等。这种教学模式的运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也有助于教师科研事业的开展。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又促进了老师本身的学习,为产、学、研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有以下几个优点:(1)对于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有极大帮助。(2)有利于病原实验的系统性掌握,培养了科研思维能力。(3)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松生拟层孔菌菌丝乙醇提取物内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为例,老师在上课中提到灵芝、云芝有抑瘤作用,理论课过后学生心里存在疑问,既然都是真菌,那么松生拟层孔菌菌体内有没有抑瘤作用?通过前期的资料查询,学生设计出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脱离了机械重复实验过程,自己在摸索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应用,真正是“会学”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了。

4 进一步完善开放性实验室的几点建议

开放实验室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既有场地、器材等硬件的问题,也有师生的认识、精力、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加严重。如:(1)实验开放受到场地、人员等问题限制。我们学校一个年级有十几个临床班,一个临床班又有100多个学生,场地才刚刚满足基本教学的需求,加上师资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开放性实验的开展。(2)实验室活动耗时长、见效慢,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开放成本与开放率不成正比问题影响实验室经费投入,甚至关系到实验室开放能否持续的问题。(3)实验室缺乏一套完整有序的管理制度,设备损坏、试剂杂乱等问题滞阻开放性实验室的顺利开展。(4)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内容的增加,实际上增加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无形中降低了学校教师的待遇,挫伤了教师积极性。(5)综合、交叉性设计实验出现后,开放性实验室对指导老师专业知识水平要求更高,但进修学习、业务培训计划相对滞后,最新学科见解难以融汇到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4.1 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实验室工作

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比如:学生所用实验耗材、设备维护、实验试剂及实验过程用到的大型贵重仪器等,需要学校相关部门重视,加大经费投入比例。对于民办学校而言,由于开放实验效果很难短时间判断以至于影响实验开放作用的体现,故学校应专门成立指导小组,定期对实验效果正确判断后做出实验开放所需基金的整体规划,制定出经费管理办法,实行专项基金管理,如:每年需要的经费使用预算,具体经费用途等交由相关部分监管,达到经费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开放性实验室负责管理人应积极寻求资金来源,如:有偿开放实验室、科研课题管理费、工厂、医院合作费等,以维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4.2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针对实验室开放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试剂订购和污染等问题,作为实验室必须制定一套成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应该包括学生来实验室做实验使用记录、使用情况、卫生情况、仪器使用记录及水电情况的登记等,责任到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安全隐患问题问题也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重点注意的问题。如:病原菌株感染实验者、高压灭菌锅的爆炸等安全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基本措施有:制定一系列符合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加强各类安全知识的学习,针对性的举办知识讲座。组织模拟训练让学生学习应对紧急情况等。对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尤其要注意菌种的保存和使用都需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双人双锁,交叉管理,及时归位,指导操作。实验结束后还要重点清点,不要遗忘、漏掉,同时,还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防大面积的感染。

4.3 把实验开放的工作双倍纳入正常工作量的统计

开展开放性实验以来,教师除了安排正常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牺牲休息时间参与开放性实验的仪器安排和管理工作。繁重、琐碎、紧张的实验室工作使教师经常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其教学工作量未能按公共课教学工作量的管理方式核算 ,还不能纳入教师岗位津贴考核 ,严重影响实验工作人员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因此,这种工作量的计算应该以双倍的形式出现在年终考核过程中。

4.4 改变管理观念

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群精英管理队伍,除了做技术指导和教育指导外,还要依靠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作为开放性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充分自,让学生帮助管理实验室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既有助于学生不生活在老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又让“保姆式”管理形式在实验室教学中消失,同时,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提供了用武之地。实验室还应该进行成本核算,有偿对放。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实验室开放后资金紧张的问题,做到了资金自筹,提高了自身造血功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借鉴国外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成功的一些经验,分析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到取长补短,稳健发展。

4.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结构合理、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和奉献精神强的实验室教学队伍的形成有助于实验开放的顺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用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超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指导老师,最好是有科研基金来源的老师,这样的指导老师既有经验,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经费问题。(2)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人员的考核。为调动积极性,实验主管要需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等。结果与岗位津贴、年度奖金和评优、评先等挂钩,做到奖勤罚懒。(3)加强实验教改课程的研究,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一系列的实验课改心得、经验的交流会,通过相互的学习,可以找到更多的适合本学科实验教改的方法。(4)经常给老师一些进修学习、业务培训的一些机会,做到信息的及时更新。

5 结束语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先决条件。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初步开放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等,但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如何进一步完善开放实验室建设是我们迫切着手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2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 素质 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内容之一。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人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或实践,在某些研究中找到新答案、开创新领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是一个累积性的过程,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的努力和积累,逐步走向更为复杂、高级的自主创新阶段。

以往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就是“讲――听――做”实验教学模式,即是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操作方法,学生按实验指导一步一步操作,最后观察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方式向知识传授与学生自行探索学习,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转变。如何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日常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在实验教学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03~07级中医七年制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加入了自主设计性实验,参加学生496人,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自主设计性实验开展方法

1.1实验项目的拟定

在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前的理论教学中,老师先宣布最后一次实验课为自行设计性实验,学生可根据已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自拟实验项目或参考老师列出几个实验方向拟定实验项目,3~5人自行分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开始前一个月提交设计书,设计书内容参照课题标书的方法,包括实验项目负责人,实验组成员名单及具体分工,实验设计依据,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指导老师对学生提交的设计书进行审阅,分析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及技术力量,对学生的设计书进行修改完善后便可开展实验。

1.2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

各实验项目组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课前1~2周,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到实验室与技术指导老师联系,由实验室提供相关的试剂、玻璃器皿、仪器及实验场地等,学生根据实验设计书里实验方案做实验前的各种准备,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学生可在实验课期间完成实验,第二天观察结果,也可在实验课前后几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1.3实验项目的结果及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纪录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并且附上实验心得体会。

2 对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几点体会

2.1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较,我们发现自主设计性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验设计书的撰写,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从题目的确定、项目内容的选择,到设计的依据及方案的设计,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中学生被动做实验的局面。有同学在实验感想中写到,为了写好设计书,我们去图书馆、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资料,参考各种实验书籍,结合所学过的理论和实验知识,才得以完成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才能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2.2有利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性学习是教育改革倡导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材必备的素质。21世纪需要更多的是综合性人才,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需要和他人合作,好的合作者都是动力,否则可能还会有反效果。所以我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为3~5人,自定负责人,其他组内学生明确分工,出现问题互相协商,最后共同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比如在“日常清洁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个实验小组中,组员根据各人所长进行分工,有负责查找相关资料文献并设计实验报告的,有负责准备物品及写心得体会的,还有同学负责资料归纳整理、总结并写实验报告的,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出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整组合作可以将动手能力较强的人与文字写作较好的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大部分实验小组在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这种形式的实验方式,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只有分工明确,勤快团结,沟通良好的团队才能合作愉快,顺利完成任务。

2.3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此之前的实验课都是验证性实验,所有实验的相关材料都是由实验室相关人员准备好的,而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指导老师及实验室技术员只是协助及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每组学生都要自己准备相关材料、自己安排实验时间、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一些基本的材料都由学生自行准备及配制,如生理盐水和各种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实验中各种浓度试液的稀释等,通过这些操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2.4有利于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自选题目,自已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自己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结果,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现成的答案,都要靠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理论及实验知识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训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同学们都会认真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解决,如在生理盐水的配制过程中,有一组同学在实验分析中写到: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可单位是什么?组员经过讨论认为是mol/L,于是将生理盐水配浓了6倍,幸好及时发现重配才使实验得以完成。虽然实验结果并不都是与实验设计时设想的一样,但在实验分析中,各组学生都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反思实验结果与预想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往往草草了事,而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操作,自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3 结束语

通过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力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肯定。有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实验让我们从中学到比一般实验更多的知识,实验设计的范围很广,有这样一次机会,大家可以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实验,兴致当然很高;也有同学反映这次实验是一学期下来,把学习到的知识概括整理后,应用于实践操作的一次考察。同学们普遍认为通过这次实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额外知识和动手操作经验,虽然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不仅做了他们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做了过去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虽然实验结果不一定理想,但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才是设计实验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3

【摘要】: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学科特点,对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存在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进行了有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帮助学习者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

一病原生物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本课程由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教学因其研究范围广、知识点繁多、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许多学生反映该学科难学而失去兴趣。同时,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新医新药层出不穷,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赶上时代步伐,又使学生主动分析、处理问题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团队合作意识、探索意识都得到了加强。

二、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改变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系统的知识学习,创新教育比较落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它激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合,提出疑问,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结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周密思考,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

2、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病原生物学课程偏重于对基本概念或理论的记忆,缺乏深层次的启迪,很难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预设性、封闭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偏重于实践性的专题的解决,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其内容要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用与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一些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通过介绍近年重大爆发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及2009年的甲流等,以及生活中很好的素材如乙肝、狂犬病、口蹄疫、疯牛病、结核等。什么原因引起疾病,为什么这种疾病会爆发流行,如何确诊及防治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贤们崇高品德的熏陶。第二用学科的疾病的预防、健康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病原生物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各种感染后的病理现象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用学科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运用课外科普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结核日等时间,可以安排学生在广场举办多项科普宣传活动,并鼓励有兴趣的学员参与进来,进行预防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诊、防、治的科普宣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开放世界的问题意识、大胆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研究能力。现有三种模式能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Ⅰ临床病例式讨论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每章节可设置一堂临床病例式讨论课,让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促使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Ⅱ科研课题专研模式:安排适当内容的课外科研,让学生参加科室、小组的科研课题的申报、讨论、研究生答辩等活动,陪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Ⅲ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模式:采取“课上确定题目—课下研究—集中交流—问题解决”的路线,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文献资料、正确选择科学事例或探索事实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由于学生在课题上很大程度可以自主性选择,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与传统知识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知识更新速度太快、学生研究课题涉及学科知识太多,大多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存在知识准备上的不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课堂走近生活。

2学生信息储备量不够,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模式

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历来是医学专业学生最感困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随着教学时数的减少,这一矛盾尤现突出。因此,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感觉查找资料无从下手。选题没有思路,难度大,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来源少,阅读涉足面不够广泛,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师生交流没有一个平台,缺乏一个展示平台,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这门学科。

3学生选题中急功近利,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也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学生在实际选题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选题的目的不太明确,急功近利,往往选择的问题是自己关心的、熟悉的和容易完成的内容,这样在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上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题上要帮助学生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4片面理解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为唯一的研究性学习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单纯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课题研究,容易造成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课程学习相脱节。因此,要求教师把研究性学习向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现行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完成,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实际过程中实施的情况不太明确。同时,学生选题的实际意义、难易程度、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并没有统一实施标准,因此,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学生往往重视的自己最后的分数。这就要求学校及指导老师应该有多个阶段的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社会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对研究性学习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分层次教学法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9:313-321.

[2]郭娜.研究性学习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91-2392.

[3]杨如松.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60.

[4]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0:60-61.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

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 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医药学院教学改革课题

作者单位: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病原教研室(时文艳 赵良中 姜晓明 张铎 李妍);吉林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郑家庆)

通讯作者:李妍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一综合性的实验课程是对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门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是特别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1,2]。开设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课程能够有效避免学科中重复的教学内容,并且还对单一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突破,更能够培养适合医学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都是通过实验研究来确证的,直到现在,实验研究仍然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实验教学的比重在各个学科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些甚至占总课时的50%以上,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按老师所讲和所做的重复一遍即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3]。综合性实验教学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使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5]。与经典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更能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2 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

在实际的教学中,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是三门独立的,并且是分阶段进行讲授的课程。教师在讲解完这三门课程以后,要善于根据临床教学的实际需要,多设计与三门课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样既能够教授各门课的知识,还能保证将三门课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肠道菌的检测实验中,可以使用医学免疫学中的微量凝集方法,在寄生虫的相关实验过程中,也能够使用医学免疫学的知识。增设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门课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将实验的相关性和连续性结合在一起,学生能够将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并且集中训练实验操作规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这三门课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其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治学态度。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综合性实验,能够帮助学生观察、思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弥补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

2 综合性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综合性实验应与理论课保持密切联系

实验课与理论课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注意到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开设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紧紧衔接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综合性实验要在相关教学内容结束后开出,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共同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完成共同的培养目标。综合性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不同于验证性实验,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可供参考,学生要完成整个实验,就必须依靠自身,对学习内容要熟悉,实验过程中需要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是实验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实验。

2.2 综合性实验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准备

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①课前的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明确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思路,对连续的综合性实验有清晰的了解。②课前的实验技能准备。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有操作技术,能够正确自如地指导学生,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求在课前对综合实验所涉及的技术做到熟练操作。教师课前要预想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正确进行课堂引导,避免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③实验课中要求教师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2.3 综合性实验需要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开设综合性实验,一是学生实验前一定要预习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二是预先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做综合实验时,学生应把重点放到“综合”上,而实验操作却不成问题,实验结果才能真实可信。

3 结语

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能够运用自如;同时还掌握了相关的实验诊断学、统计学的知识,它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上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琳.病原微生物学及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分级教学及教学模式初探.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 (4):538-539.

[2] 郑清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4):488-490.

[3] 周俊英, 付有荣, 郭清莲,等. 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 2008, 15 (1):32 -33.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5

关键词: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教育

病理学是中医院校重要的西医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的桥梁。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课时少,学生动手能力差,生物安全教育缺失,一旦进入临床实习或科研阶段,往往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危险生物因子之下。在中医院校病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1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教育现状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在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中都属于重要的主干课程。病理实验作为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融"为办学特色的中医院校中,病理学实验重视程度低,实验课安排紧凑且多是观察标本、切片以强化理论,病理学实验技术等内容鲜有涉及,生物安全教育环节缺失;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低,思想上没有生物安全概念,意识不到病理学实验涉及的生物危险因素。日后进入临床或科研阶段,缺乏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或认识不到位,因职业暴露造成的实验室感染屡见不鲜,给学校、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2生物安全教育的含义

生物安全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2]。要求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采取有利于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3]。通过生物安全教育、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达到保护医疗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及周围环境的目的[4]。

3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隐患

3.1生物危险因子危害大 病理学实验生物危险因子首先来自病原微生物对相关实验人员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人体或实验动物新鲜组织、冰冻组织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在采集、存放、切片等过程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其次体液、血液中带有大量不能直观看到但生物危害极大的感染因子,如HAV、HBV、HCV、HDV、HEV、HIV、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等,在标本情况未知或说明中缺乏相关性描述时容易被忽视,存在很高的接触风险。再次,细胞学制片及组织细胞培养制片时,细胞受来源、重组、传代和培养环境改变等影响释放出的内源性病毒、牛血清培养基中不容易被灭活的阮病毒[5]等,一旦实验人员皮肤、黏膜暴露,感染风险大大提高。

除了病原微生物,病理学实验接触的试剂也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如甲醛、二甲苯等对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容易引发皮肤黏膜刺激征、植物神经紊乱及神经衰弱;免疫组化显色底物二氨基联苯胺(DAB) 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及免疫毒性,对于泌尿系统损伤较大,长期接触易引发膀胱癌[6],使用时需要引起重视。

3.2 实验过程感染风险大 据统计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7],实验取材、冰冻组织、细胞穿刺时通过利器损伤造成的创面接触污染或体液、血液溅到眼、鼻、口粘膜引发的感染时有发生。此外,气溶胶产生的生物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如离心机工作时和试剂挥发后产生的气溶胶,细胞制片时烤片、吹片及冰冻切片组织碎屑升腾形成的气雾,吸入后同样引发实验室感染。再次,未及时处理的标本倾洒,沾有残液的废弃枪头、EP管、针头处理不当,实验室器械污染对接触人员产生二次感染。

3.3生物安全意识薄弱 在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特别是中医专业课学习占绝大比重,其它自然科学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涉及少且内容浅显,学生对病理实验基本技术、原理和仪器一无所知,没有客观、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操作随意,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统计已知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80%以上来自实验人员操作失误或忽视生物安全[8]。学生对生物安全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穿着自己的衣服进出实验室,工作服混杂私人物品胡乱塞进书包,穿着拖鞋、披散头发、不戴口罩、手套、甚或一边喝水吃东西一边实验,标本、器皿、试剂伴随钥匙、手机等物品散乱在实验台,戴着污染的手套翻书、接打电话、抚摸面颊,废弃物随意丢弃……随处可见的违规操作触目惊心,生物安全意识极其淡薄。

4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生物安全维护策略

4.1加强师生生物安全意识 绝大多数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疏于管理。在中医院校病理实验教学开展生物安全教育,首先要求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并从最基本的个人实验防护做起。比如进入实验室前将工作服穿戴完毕,实验结束后将工作服反折收纳,实验时佩戴手套、口罩,提高实验人员洗手依从性,实验室内严禁吃东西,有突发状况及时汇报老师,杜绝随意操作等。

4.2开展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 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外,还需要全面了解生物安全知识,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安全素养。一方面明确病理学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危险因子和感染途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正确的实验流程与方法,如生物安全柜、通风橱和超净工作台等生物安全设备的正确使用;高压灭菌器、离心机、切片机、移液器等仪器设备的操作;病理标本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处置;废弃物分类处理流程;设备、器械、环境消毒流程;紧急事故处理预案及错误操作的处理办法等。

4.3完善生物安全管理 对于病理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责任化、规范化、常态化,每一间实验室、每一件大型仪器、每一项实验活动都由专人管理。大多数高校实验室都设有专职教师作为负责人,但教师和学生之前缺乏交流,建议以班为单位在学生中设立安全员,教师可以与安全员直接沟通,方便学生管理。其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标本存放记录、危险试剂取用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废弃物处理记录、实验室消毒记录等。

5结论

随着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材料的推陈出新,中医院校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师生的生物安全素养,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校园环境安全,更将使师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朴松兰,于兰英,谢占峰.浅谈中医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430-431.

[2]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高树田,伍瑞昌,王运斗.国内外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现状与思考[J].生物防护防疫装备,2005,26(11):33-34.

[4]张娜,刘学芳,张振强.将生物安全教育引入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初构想.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79.

[5]顾杰.科研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浅谈[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9):1213-1214.

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6

【关键词】变态反应和免疫学;教育改革;专业,医学病原

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医学基础课,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起到桥梁衔接作用,这门课为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本校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差、还没有学过临床课,面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普遍反映知识量大,内容繁杂,理论抽象,难以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使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教研室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作者总结对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根据专业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但是教学大纲的模式化,加之教材的滞后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1]。同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成为研究热点,有非常多的新进展,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变化较大,使得既有教材更加跟不上临床医学的发展[2-3]。根据这种情况,本教研室拟定以下措施:1.1深入医院调研调研内容有:临床常见的免疫学应用,如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诊疗的手段、方法与防治原则;预防接种的意义及应用;最常见免疫病,如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的诊疗过程、方法及防治原则。1.2以临床诊疗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把原有的免疫系统组成、主要免疫分子的作用、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改为机体在遭遇感染或免疫异常时的病理变化及后果、免疫病发生和防治原则等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于与临床应用关系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与疾病诊治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疾病为中心,诊疗过程为主线的模式,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难懂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应用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机械,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临床课要求[4]。在本教研室的教学改革中,应用“以疾病为中心,诊疗过程为主线”的模式,除了调动起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寻找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对临床问题多思考、多分析,与教师、同学多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由于学习本门课时,学生处于第一学年,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技巧上还比较欠缺,因此,在课前应组织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温习,课程结束时应组织总结。对一些相关性较大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让学生对平时强调的重点内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意识地指引他们自己去归纳常见的知识要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强化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讲完—个章节的理论,之后安排一次实验,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零散,各实验之间缺乏联系,以学生重复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讲学生作为模式[5-6],这样的实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教师尝试用综合性实验取代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如本年度开展的新型实验课,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首先分离培养菌株,进行染色观察后接种到实验动物身上,再从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感染该细菌后的局部或全身表现。这样的实验内容延续性强,知识成体系,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不但温习巩固了理论课知识,还可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学生中获得广泛好评。

4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多接触本课程的最新进展

当代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极快的发展性,因此,需要对其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学习,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往往教材跟不上技术发展更新速度。本校正在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除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多接触和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新知识、新进展,并且对目前国内的免疫病、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学习了解。同时,本校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有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更为直观、生动地为学生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的临床知识。此外,教师还考虑在网络平台上设立自考自查的模块,让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对自己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学习。

5注重在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道德教育

医学生是未来战斗在医疗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对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如何为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道德[7]。近年来,临床一线医疗纠纷频繁,甚至还有一些影响大并且非常恶劣的医疗纠纷,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在这里的人文道德教育如何插入,并且保证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理论教学,需要长期探讨、反复实践。在此仅以作者经验为例:在免疫学预防的教学中,介绍中国古代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历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耐药情况时,穿插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必要性教育、临床操作规范教育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介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时,穿插医疗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等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医患关系,培养职业道德。总之,只有医术,没有道德素养的医学生是社会危险品,必须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多进行人文道德学习,了解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及早培养起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让教师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医学人才。

6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和素养,配合教学改革发展

现代医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高校教师[5]。教师要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专业教学。作为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情况、多参加学科年会报告学习、多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尽快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保持自己在知识和道德素养上的先进性,以此更好地教育学生。总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应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多开展师生交流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各种教学组合的优势下,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更好地教育、教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后面的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斯亮.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0-91.

[2]吴艳峰,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5):468-470.

[3]胥振国,蔡玉华,刘修树.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9):849-851.

[4]刘燕,张继星,布日额.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450-452.

[5]吴素琴,郑剑玲,王美惠.高职免疫学技术教学改革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5):21-22.

[6]廖明生,蔡杏珍,李恩亮.提高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