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处理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处理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处理机制

风险处理机制范文1

    对风险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风险管理和保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理论起源上看,先出现保险学,后出现风险管理学。保险学中关于保险性质的学说是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风险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保险研究的深入。同时,风险管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实践看,一方面,保险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风险管理的发展对促进保险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风险处理机制范文2

关键词: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石油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能源系统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实行市场经济化后,合同管理对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开始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市场风险逐渐提高,石油企业也不可避免要遇到更多风险,如果石油企业不引起重视,势必会遭受损失,所以做好合同风险管理的控制是必要的。

一、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下,企业对合同做出签订、执行、更改、转让、结束、控制、监督等行为,这些行为统称为合同管理[1]。市场中的各个企业都会对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维护市场的公平性,石油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也需要重视起合同管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而石油企业的规模大、业务量大、流动资金大,所签订的合同涉及的利益也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可以说合同就是石油企业业务管理的中心。

二、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比较常见,一般是指主要因为市场而产生的不可控风险,比如在石油企业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受到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市场风险等[2]。另外,系统风险还包括石油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变、管理层因为客观因素导致的变更等,增大了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难度。

(二)监督风险

监督风险对合同风险管理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合同签订后。石油企业没有及时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出现经济和管理风险。另外,还包括石油企业没有意识保护合同履行的正当性,也没有建立调整和控制机制管理合同的执行,没有将合同条约履行到位,导致石油企业的合同没有达到预期作用。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合同涉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如果石油企业签订的条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那么所签订的合同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比如石油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关于资金融资的借贷合同,如果合同内容设立不全就是无效合同,造成石油企业的资金风险。另外还有一种法律风险是如果签订了有法律问题的合同,可能会损害石油企业和合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控制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控制系统风险

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就是控制系统风险,其具体的措施有:(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石油企业将合同运行的过程包括前期调查准备、签订、履行、中途变更及合同失效等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以追求石油企业最大化的效益为目标,考察合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合同的运行做出评估从而应对各类风险;(2)石油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并对当下的市场情况做详细考察,比如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等等,从而制定出最有利于石油企业的合同。

(二)加强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

对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监督对任何企业都是重中之重,对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也是如此。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条约的具体实施情况、变更管理及违约管理等等,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加强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1)合同条约的执行交由基层单位实施;(2)对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交由机关业务部门来做;(3)合同实施的结果交由合同管理部门审核和抽检;(4)合同的真实状况需要审计监察部门做监督;(5)石油企业的分公司定期进行合同的全面检查,一般是以半年为期;(6)集体企业将书面形式的合同履行情况每月上报,便于监督部门审查。

(三)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是保护合同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石油企业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的核心,因此必须提高法律意识。首先,石油企业要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判定合同的签订和实施中有没有存在风险;其次,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做出严格的控制。第三,石油企业要对合同的各种知识了然于心,比如合同的标准化文本、合理的违约责任、如何检查合同条款、关于合同的法律等等,有效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3]。

四、结语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当下,石油企业也在加入市场经济后快速发展,但是也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做好合同管理的风险控制。针对不可控的系统风险、监督风险和法律风险,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减少合同管理风险对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效提升石油企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瑞理.浅谈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00270.

[2]卫冬娅.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6):7-8.

风险处理机制范文3

关键词 施工缝现浇混凝土处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根据施工的特点,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施工工艺技术、施工进度和劳动力组织的需要而采用分段流水施工,即一般不会把一整层的现浇板一次性地整体浇筑完成。当两次浇筑约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就应当要考虑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问题了。混凝土施工缝不应当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留置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施工缝应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且留置部位要便于施工,并符合规范规定,同时满足施工需要.

1楼板施工缝的留置

从调查情况看,在目前设计的施工图纸中,没有注明现浇板施工缝及现浇板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只注明后浇带.因此,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理论和实际经验进行分析,施工缝主要有以下两种留置方法

1.1第1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

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处,此范围内结构受剪力较小.一般而言,只要避开厨房、卫生间和容易有积水的房间,就可以在该处部位留置施工缝,留缝时,在板跨1/3处要有负弯距筋的部位.但这种留置现浇板施工缝的方法比较难施工,其位置也容易发生偏移,所以此施工缝必须按规范的要求加强处理好.我们发现在板中区域,以前的设计是不配筋的,现在有的设计只设置温度收缩构造钢筋.因此板的配筋从板跨1/3处就开始减弱,留缝位置按要求也设置在有负弯矩筋部位的边缘,虽然该处受力较小可还是受剪力等.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并且施工终因非一次性浇筑完成,所以施工时不管对施工缝怎样处理,受力后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贯能缝,既影响美观,又会渗水,由此而引发钢筋锈蚀、楼板渗漏等质量问题.重者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影响楼房的使用寿命.所以,在该处留置施工缝是不可取的.

1.2第2种留置方法

第2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还得先从规范要求、理论和受力分析来说,不谈引起楼板裂缝的其他原因,单从受力方面来说,楼板的裂缝是受剪力和弯矩变形而引起的.楼板在墙内属于固定支座而且比较宽.在墙体边缘即支座边缘处是很大的受力部位,尤其是受剪力最大.板进入支座的部分,支座内受力情况是:只受支撑力、压力和横向的拉拨力(屋面现浇板除外,因为屋面上为了防止漏雨不宜留设施工缝),因此板在支座内不受剪力和弯矩力,所以施工缝就可以留在支座内墙中部,从而减少了裂缝在板跨内的出现,也减少了很多容易出现的问题.

2剪力墙施工缝的留置

在剪力墙施工中同样存在留施工缝的问题,剪力墙的受力和楼板的受力是不同的,根据留施工缝的原则,应留置在受力较小的门窗洞口部位,并与板缝错开一定的距离.

3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中留了施工缝以后,就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加强处理.虽然施工缝处是受力较小的部位,但还是受力部位,施工缝造成该处成为薄弱环节.为了避免在薄弱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就要把该处作为重点,严格把关加强处理,使得两次浇筑能很好地结合,不出现问题.众所周知,如果通过建筑施工能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符合结构设计时的力学假定,那么说明能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不过根据现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基本能保证了设计要求,但施工缝的处理还是关键.处理施工缝按以下方法进行:

(1)绑完钢筋后在留施工缝部位要绑好钢丝网片,以防止混凝土的外流,保证施工缝位置的准确.

(2)检查钢筋保护层的间距,保证钢筋不位移、不变形、受力均匀。

(3)检查混凝土时要振动到位,不得振动钢筋和钢丝网片。

(4)第1次混凝土浇筑完,表面强度达到1.2MPa后,在施工缝接槎处把表面的浮浆浮石剔凿掉并清理冲洗干净。剔凿时用力不宜过大,因为此时正是混凝土强度快速增长期,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

(5)在准备开始第2次混凝土浇筑前要再次冲洗,但不得积水。

(6)再次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接槎处先用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无石砂浆接槎,接槎砂浆厚度要保证有50mm厚,然后浇筑混凝土,再通过振捣密实就能使两次浇筑的混凝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7)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要及时抹压到位,并及时做好覆盖保温保湿保养工作。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定时地进行检查,出现裂缝要马上抹压处理掉。

(8)混凝土终凝后的后期养护到位,要有专人负责,等到强度达到规定值后才可以停止。

风险处理机制范文4

一、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成效初显

(一)业务风险得到了进一步控制。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是将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中支营业室,由多个网点操作变为一个网点操作,这样风险面变窄了,有利于中支对会计核算风险面的控制。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各县(市)支行开设大量的内部账户,中支对县(市)支行内部账户的核算内容难以进行实时监控,潜在风险较大。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内外部账户全部撤销,会计核算业务不能自行办理,从而彻底铲除了县(市)支行发生会计核算风险的土壤。

(二)业务处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在会计核算业务上收之前,县(市)支行作为一个营业网点,其账务处理各不相同,凭证要素也不够统一、规范。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由中支营业室统一办理,凭证要素填写统一规范,对商业银行缴存款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支行的运行成本得到了降低。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县(市)支行每年需要投入数万元资金用于会计核算系统设备的购置、维修,凭证的印制以及专项邮递费等。每个县(市)支行需要为会计核算系统设置录入岗、复核岗、综合岗、会计主管岗等7个岗位,且有4个岗位不能交叉,尽管业务量不大,无库支行平均每天1~2笔业务,但是人员必须在岗,设备全天待机。会计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核算系统设备已停止使用,可节省设备维护更新和凭证、纸张、电脑耗材等费用,其会计核算岗位人员可充实到国库、反洗钱、人民币反假等其他管理岗位上,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人员不足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由于大多数县(市)支行十多年来没有进入新的员工,员工老龄化的加剧,员工数量逐年减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支行业务工作的开展。从九江市中支辖内各县(市)支行综合业务股人员配置来看,人员最多的10个人,最少的只有6个人。由于综合业务股对口中支会计财务科、国库科、货币金银科、营业室、事后监督中心等五个科室,其涉及到会计、国库、财务、固定资产、账户管理等10多个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会计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与会计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会计人员不合理兼岗现象时有发生。县(市)支行会计业务上收,可减少7个会计核算岗位,明显减轻了支行业务岗位人手不足的压力,并可集中人力强化国库监督、反洗钱、人民币管理等监管职能,有利于提高县级支行履行职责的效果。

二、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的风险隐患分析

(一)中心支行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其风险也随同上收到中心支行营业室和会计财务科。一是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增加。据调查统计,县(市)支行业务上收后,九江中支营业室新开立账户108户,账户总数较上收前增长80%;上收后会计核算业务量月均827笔,较上收前增长40%。由于每笔会计核算业务办理不是简单的录入会计凭证,它包含着数据汇总、凭证填制、要素审核、勾稽关系核对、凭证传递、事后监督等多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把关不严,就会产生业务差错甚至业务风险。业务量的增加无疑增加了会计核算差错的机率,因此相应增加了中支营业室会计核算操作风险。二是中支会计财务科对支行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前,中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除了能产生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各县(市)支行网点损益表在中支综合柜也都能自动产生,中支会计财务科能随时掌握辖内各支行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集中核算系统撤销了各县(市)支行的损益科目账户,各县(市)支行财务收支情况不能在中支营业部反映,系统只能产生中支全辖的财务收支汇总表,不便于会计财务部门及时监督各支行预算执行情况,因此增加了中支会计财务科对各县(市)支行财务管理风险。

(二)县(市)支行的会计管理风险增加。一是对法人金融机构缴存存款准备金的管理风险增加。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县(市)支行会计部门每旬必须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的缴存存款准备金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报中支营业室办理存款准备金缴存业务。由于县(市)支行不直接办理具体核算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报表反映的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查证。二是账务查询查复操作风险增加。按照支付结算制度规定,对于接收到的支付系统查询,最迟不得超过次日上午就要查复,而中支与各县金融机构距离较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正常途径传递纸质查询查复书,只能采取先影像后纸质的方式由支行协查。另一方面,支行业务上收后,支行已无事后监督系统,影像只能依靠Notes邮箱这一非常途径传递,县(市)支行在查询查复工作中是“二传手”角色,因此也相应存在一定管理风险。

(三)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增加。从我们调查辖内各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对辖内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均影响不大,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在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陆续撤销了在县人民银行开立的账户(保留发行库县支行除外)。目前受影响较大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调拨不方便。由于农村信用社没有市级营业机构,其上缴存款准备金和调拨头寸需要在人民银行与省联社之间频繁调拨资金,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没上收之前,可直接通过县(市)支行随时办理,业务上收后必须到市中支营业室办理,由于各县(市)距离中支路程远近不一,来回跑一趟时间最短的要1~2个小时,时间长的要半天,因此办理资金调拨极不方便。二是对账不及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在中支营业室开户,其往来款项回单、利息回单等不能及时拿到,因而会经常产生未达款项,由于对账不及时,给资金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三是查询查复环节增加。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业务上收后,农村信用社办理查询查复业务必须通过县(市)支行向中支营业室办理,增加了查询查复中间环节。

三、防范新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控监督,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1.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县(市)支行会计核算会计业务上收后,中支财务科要加强对全辖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重点关注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中支营业室核算业务量大幅增加,业务差错机率也相应增加,难免会给员工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因此要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密切注意员工思想动态,经常开展案件防范和警示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业绩观和价值观,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县(市)支行也不能因为会计核算业务上收而放松风险防范意识,会计核算操作风险虽然不明显了,但员工的道德风险防范教育却要加强。

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业务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加大奖惩力度,做到奖罚并重。

3.强化监督检查。虽然县(市)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上收,但其财务核算系统和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均是独立的系统,需定期向中支ABS系统报账。支行内审部门要督促会计财务人员,严格按照财务核算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定期开展业务检查,切实防范新的业务风险发生。

风险处理机制范文5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装置 离心风机 故障 对策

一、引言

聚丙烯酰胺装置离心风机对运行精度的要求较高,聚丙烯酰胺装置主要包括七台输料风机和五台引抽风机,输料风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输送聚丙烯酰胺等颗粒状的产品,因抽风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引热风、抽废气,聚丙烯酰胺装置离心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较差,导致抽风机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风机轴承振动严重超标、风机轴承的温度较高、风机出现漏油、断油的现象等问题都是离心风机的故障,这些故障不及时的解除,严重影响着离心风机的作业与生产,不能够达到企业的生产目的,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二、离心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1.离心风机轴承振动超标

聚丙烯酰胺装置离心风机出现轴承振动超标的现象,是实际运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故障,风机的过度振动会导致风机轴承叶片受损、螺栓变松、离心风机机壳与风道遭到损坏等现象,使风机不能够顺利、安全的运行,造成离心风机轴承振动超标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据现场的运行环境和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只有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才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离心风机的安全运行,以下是对离心风机振动超标的原因分析:

1.1离心风机处理叶片的非工作面积料导致风机振动

这种情况发生主要在输料风机上,主要现象是离心风机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开始上升,主要是因为当气体带动物料输入叶轮时,与旋转叶片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根据相关物理原理,气体携带物料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漩涡,物料在漩涡的影响和作用下会逐渐沉积在非工作面上,物料积攒达到一定的重量时,根据叶轮旋转的离心力会将一部分的物料甩出叶轮,叶片上的物料不能够保持一致性和完整性,不均匀的沉积物料会使叶轮质量分布不平衡,进而导致离心风机的振动超标。

发生这种情况时,要将叶片上的沉积物料清除,使叶轮的质量分布保持平衡,减少离心风机的过度振动,在实际的运行机制中,比较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停线法,离心风机停止运转后,由检修人员打开风机后锥口,将叶轮上的沉积物料进行清除,这样的方法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造成非计划的停线生产,影响作业产量,经过分析与研究,检修人员提出一个比较有效地处理方法,在离心风机后锥口安装风险管,通过装置中压缩风的作用,开启风线阀,压缩风会不停的吹叶轮,这样就可以将叶轮上的沉积物料清除一部分,实现了不停机操作也能够解决离心风机震动的目的。

1.2离心风机处理叶片引起的振动

磨损现象是实际运行作业中比较普遍的现象,离心风机在运行过程中震动会逐渐的上升,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处理叶片收到了磨损,导致平衡失效,离心机振动,经过检修人员的实践,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检测离风机处理叶片的方法:首先,离心风机停止运转后,将风机的手孔打开,用手操作盘车,观察离心风机叶轮停止下方的最后位置,并做好停止后的标记,这样反复的进行几次操作,观察叶轮最后停止的位置是否相同;其次,确定位置相同后。判断引起离心风机叶轮不平衡的位置,进行焊接与修复工作。

1.3离心风机风道以及输料管线系统发生故障引起的振动

离心风机风道与输料管线系统发生故障时会导致离心风机受迫发生震动,这一现象在生产运行中发生的较普遍,也是检修人员容易忽视的,离心风机的出口喇叭会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增大,风道出风量的增加会使振动的幅度增大,要想解决这一现象,会将风机的出口与外部管道进行连接时会采用软连接的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消减管路的振动,避免出现因管路的振动造成离心风机的振动。

1.4离心风机动的部分与静的部分相互碰撞引起的振动

实际运行作业中,引起设备动的部分与静的部分发生碰撞的原因有:叶轮与进风口的轴线不统一、机械设备长时间的运行导致进风口发生磨损与毁坏、叶轮发生松动导致叶轮晃动的幅度大、轴承的松动与损坏等。

根据以上发生的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造成离心风机发生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如,联轴器的中心偏差加大、机座的性能较差等,有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在实际的运行作业中,应该总结故障发生的经验,了解设备发生变化的规律,出现故障时及时的解决,避免出现由小故障引发大故障的现象。

2.离心风机的轴承温度较高

造成离心风机轴承温度较高的原因有不良、冷却程度不够、轴承出现异常状况,离心风机的轴承是安置在风机外部的,当轴承因长期使用出现磨损和破皮现象时,会加大轴承的温度,一般可以通过对轴承的声音进行判断,因不良和冷却程度不够造成的问题比较容易进行判断。

要解决这方面的故障,检查加油是否适当,如果加油过多也会导致轴承的温度过高,油温持续上升后,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引风机的轴承箱必须保证冷却,不然轴承的温度也会升高,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可以安置压缩风冷却,温度过高时,通过压缩风进行冷却。

3.叶轮出现卡涩的现象

风机叶轮卡涩时会导致叶轮旋转不顺畅,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轴承出现变形与弯曲,轴承的度不够,这时应该对离心风机进行仔细的检查。

4.离心风机出现漏油的现象

离心风机前后轴承发生损坏时,会出现漏油的情况,如果油的质量不合格或者恶化,会严重的损伤离心风机的内部元件,这时,应该采用磁流液体耐压油封,及时的解决漏油问题。

5.离心风机出现漏物料的现象

出现漏物料的现象是因为机壳受到一定的磨损或者是离心风机的入口密封较差,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物料的错误输送会导致机壳磨损出现砂眼,解决方法是选用耐磨性能较好的机壳,并且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及时的将发生故障的部件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结语

总之,要加强对聚丙烯酰胺装置离心风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增强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发生故障时,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分析,并及时的进行故障维修与排除,保证离心风机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袁如彬.聚丙烯酰胺装置离心风机故障分析及排除措施探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0期.

风险处理机制范文6

【关键词】: 现浇楼板; 裂缝; 控制; 处理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目前汉中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1.裂缝表现

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度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如某七层框架商住楼工程,结构总长度约为100m,设有两道温度缝,其基础一侧为条形基础,其余为独立承台基础。在工程交接时后两个月左右突然发现在靠其中一条温度缝的一跨柱角楼板有45度裂缝,从三层至六层楼板每层均有3条,但均未贯穿楼板。

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如某教学楼,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面积出现宽度0.1-0.3mm不等的纵横向裂缝。

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容易控制与处理。如某在建工程,因板面面积大,在晚上浇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派人浇水,但前面浇,后面就干掉,到中午时板面出现龟裂缝,用肉眼可辩识。

2.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影响

(1)水泥方面的影响:水泥的收缩值般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即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而SO3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显著。(2)骨料方面的影响: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又随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另外,在预拌混凝土中,其骨料的级配不十分合理也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3)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影响: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在骨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的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4)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方面的影响:掺用化学外加剂会使混凝土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掺减水剂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大坍落度时,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略大于不掺的收缩值;掺减水剂用于减水,提高强度或节约水泥时,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收缩接近或小于不掺的收缩值。

2.2 施工方面的原因

(1)水灰比的变化对混凝上强度值的影响十分明显,基本上分别是水和水泥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故此,水、水泥、外加剂的计量变化,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对于大流动性的混凝土,其塑性收缩值为200×l0 -4,中等流动性混凝土,其塑性收缩值约为(60~100)×l0-4。表现较明显的是: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泵送条件的泵送混凝土,较易产生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混凝土脱水凝固时,就会较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2)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等粗细骨料按一定的配合比,经过水化反应而形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果混凝土材料中的砂、石颗粒级配不好,则浇灌出的混凝土强度将降低,抵抗外界应力的能力也同时减弱,极易造成混凝土裂缝。(3)施工过程中过分振捣混凝土后,粗骨料沉落,水、空气被挤出,混凝土表面因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从而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4)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前淋水不足,过分干燥,浇筑混凝土后,因模板吸水量大,导致混凝土的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5)工程施工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经踩踏后将令钢筋弯曲、变形,减低了部分板负筋的有效高度,使该位置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抗拉能力大幅降低,从而导致该部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6)浇筑混凝土后过分抹平压光,会使较多的细骨料浮到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钙,其化学反应式为CO2+Ca(OH)2=CaCO3+H20,于是浇筑硬化后期(56d后)引起混凝土明显收缩,即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7)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的产生。过早的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而过迟养护,混凝土会因受日晒风吹令其表面游离水分过快蒸发,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据有关资料反映, 当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率超过0.5kg/m2*h时,混凝土体积将急剧收缩),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未能抵抗该种收缩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较大,养护不当最容易产生温差裂缝。

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优选水泥品种。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为此,在施工中可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品种来配制混凝土。(2)控制材料的使用。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降低水灰比,减少水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离析等现象,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小。施工时尽可能选用良好的颗粒级配方案,用颗粒级配大的粗中砂来拌制混凝土,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另外,还应控制施工工期,尽量不要在高温季节施工,可减少温差应力对混凝土变形的影响。(3)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混凝土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lO到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 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这样,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在养护时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4)控制钢筋位置。在绑扎构造钢筋时为防止钢筋走位,可以用一些技术措施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板面裂缝的发生。

4.混凝土裂缝处理

依据混凝土裂缝宽度,深度以及扩展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 对于浅表面裂缝(沉缩裂缝,干缩裂缝),缝宽小于0.5m,可用下列方法:1)裂缝表面清理干净,用水泥浆刮抹。2)稍深一些的裂缝,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用水冲洗后,用1:2水泥砂浆修补。(2) 裂缝较深(10mm以上) :1)注射环氧树脂黏合剂。注射前,用电吹风吹干裂缝,然后用注射器把黏合剂缓慢注入,至全部充满。2)裂缝口扩成v型,用毛刷清除粉末,用电吹风吹干,在扩口内填入环氧树脂胶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