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监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制造业监管

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1

一、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国内新药产出能力弱,普药市场份额超过90%,而在国际医药制造业中专利药占据超过7成份额;国内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低,制造业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占据66%的市场份额。

二、新药研发的预期回报率低导致创新能力弱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医药制造业的新产品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

三、市场进入壁垒不同导致子行业间存在盈利能力差异性

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中药饮片的利润率高出化学原料药的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

四、医药制造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

调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各子行业间比重在进行调整,中药及生物制药等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化学药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是专利药的比重将增加,2000年专利药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占据9%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10年将占有21%的市场份额。其中中药与生物制药具有较大创新产出潜能。

五、政府将继续推动药价下降

未来药价下降空间主要来自医院药价的下降。2004年7月资料显示医院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高于药店39.50%。 政府将继续医药分业改革,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服务收费来补偿医疗机构在药费收入上的损失,从而推动药价下降。

各子行业蕴涵投资价值

预计2004-2006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介于13-17%之间,高于“十五”计划和IMS的预测。

一、稳定增长的化学药制剂业

在2001-2010年间,国际上市场价值超千亿美元的专利药的专利保护期将满,抓住机会快速仿制这些药能够带来额外的市场增长。关键在于快速和高标准,快速是指抢在专利到期前完成研发投产,高标准是为了通过欧美监管当局的认证而打入欧美市场。恒瑞医药等部分企业能够通过新药研发、剂型创新、抢仿获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

二、增长趋缓的化学原料药业

未来大宗原料药的投资机会在部分企业可能形成对某些品种的市场垄断。特色原料药技术附加值较高,且随着大量专利药到期后特色原料药市场的份额将扩大,增长速度将高于原料药行业,发展诀窍在快速和高标准,华海药业、海正药业等将分享行业成长。

三、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药业

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中药的双重市场属性及国际需求赋予中药企业成长空间,目前中药行业正处于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发展阶段,中药行业中如同仁堂、天士力等具有品牌、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分享这一成长。

四、向研发转变的生物医药业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工业处于成长初期,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目前上市公司的生物制药治疗用新药产出能力较弱。国内基因诊断行业有快速发展前景且技术成熟,中国疫苗市场年用量增长率达15%且治疗性乙肝疫苗和口服菌苗技术走向成熟,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天坛生物、双鹭药业等将分享行业的成长。

中药类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都约占医药制造业行业的三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领先行业10个百分点,较具行业代表性。

在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医药行业慢于基础性行业,这是在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的现象。长期看来医药仍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中部分优秀企业的成长性将优于行业。

化学药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排在最后,且盈利能力较稳定。预计未来整体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速度稳定增长,其中也有部分优秀企业能够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速度和盈利能力。

医药上市公司价值浮现

从2001年开始指数步入调整,近两年医药指数的跌幅远远大于全部A股指数和上证指数。

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2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进步,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规模成倍扩张,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争相追逐的新竞争点,尤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所制造的生物制品正大量涌入我国医药市场,对我国还处在新兴阶段的生物医药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挑战当前,我国必须根据国际贸易形势和具体国情,制定积极有效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站稳脚跟、冲出国门。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到目前,全国已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数量达到了900家,这些公司主要以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为核心,其中相当一部分已颇具规模。自200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在10%以上,而我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高技术产业利润额达3903亿元,远高于其他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地区分布上来看,我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的“传统优势地区”,且大型制药企业数量较少,我国掌握专利的原研药也很少。与此同时,世界领先的一些著名药企,如诺和诺德、辉瑞、罗氏、拜耳等,纷纷注资在中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这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二、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由于生物医药产品有其显著的特点一一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且存在研发失败的高风险,投入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基本要素成为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敲门砖,其中尤其以人才技术最为关键。

尽管我国已存在多所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协和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等培养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的研究机构,我国的人才储备仍远远跟不上生物医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稀缺,也导致了相关企业难以进一步扩大规模。

2.对生物制品的需求与供给。在大健康产业链中,生物制品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这些制品包括酶、疫苗、血液制品、生长因子、体内外诊断制品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等,随着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这些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疫苗为例,2015年,疫苗总批签量超过7亿份,而随着我国人均经济消费能力的提高,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格特点的二类疫苗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在2010-2015年期g批签量稳步上升。

但是,我国医保中生物医药制品涵盖范围较窄也导致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品需求量一定的限制。

3.政府出台的扶持性政策201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规划中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其中就包含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规划要求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抗体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等。作为未来10年的导向标,《中国制造2025》将会引导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性转型,推动其进一步繁荣发展。

三、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1.高校:储备高水平生物医药人才.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的储备需要“开源”和“回流”,一方面国内医药类专科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院系需要集中培养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监管、销售等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华裔及出国留学的尖端人才回到祖国,投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

2.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12年国家出台的《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国家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等平台上,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能够通过独立自主地研发和生产创新药和仿制药、提高药品质量、改善营销策略等提升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国家:完善生物医药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我国的药品监管审批制度存在审批十分严格,临床实验阶段监管反而宽松的现象,易造成企业责任意识淡薄、药品质量较低的后果。为此,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政策,采用放松审批、加紧监管的方式,有助于缩短原研药的研发周期。

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3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节能环保型经济一直是人类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全球经济。企业只有将企业经营活动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型经济。环境会计作为一项独特的会计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问题也受到会计学者的重视。社会希望企业会计环境信息,以此了解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保护自身的信息知情权和维护自身利益。企业也意图通过披露环境信息获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好感,赢得各方信任。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条文,例如2010年环保部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征求稿),首次规定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披露环境信息,环境报告。

二、文献回顾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已经从环境会计的模式、计量方法、报告方式扩展到企业环境会计披露的整体水平研究。孟利凡(1999)发表《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研究了环境会计的理论体系、环境信息披露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和环境绩效披露的体系。李洪光和孙忠强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三种模式。进入21世纪,会计学者们开始偏重于会计环境信息实证的分析。肖淑芳、胡伟(2004)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指出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集中于重污染行业且带有随机性。王建明(2005)、周一虹(2006)等人通过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探究,指出我国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我国会计研究由统计性研究转向线性回归分析,主要通过实证等方法研究影响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环境尚未成熟,仍然处于探索创新阶段,没有形成信息披露体系和结构。本文主要探究上市公司披露情况以及披露存在的问题。我国重污染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加之环保法律的规定,因而披露比例较高。本文选择16个重污染行业中的医疗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样本。

三、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一)样本选取

2010年9月,环保部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煤炭、化工、火电、造纸、冶金、制药、纺织、电解铝、石化、建材、钢铁、水泥、制革、发酵、采矿业和酿造16个重污染行业年度环境报告。因此在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及制度约束下,重污染行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较高。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 家医药制造业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了 家医疗制造业2012、2013年的财务报表和环境报告(包括有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等),对其中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医疗制造业的信息披露总体情况。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巨潮咨讯网。

(二)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总体情况

本文选取了沪深上市的医药制造业公司,剔除资料缺失和ST的公司,共获得109家上市公司的样本。2013在109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01家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占整个行业上市公司的92.66%。在披露环境信息的家公司中,25家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单独披露了环境信息情况,占已披露环境信息公司的22.94%。总体来看,医药制造业几乎全都披露了环境信息,然而公司以独立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数量不多。

(三)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具体分析

1.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从医药制造业109家上市公司的具体分析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分为文字性描述和量化性描述。文字性描述大概包括环保风险、环保措施、环保奖励、环境违法违规和环境认证体系,量化性描述大多集中在污染物排放量、政府补贴和环保设备费用支付。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公司环境保护的政策实施和下一年度的计划, 没有具体披露环境的信息。少部分年报披露了量化信息,通过公司年底污染排放量、能源利用率、排污费和环保专项补助等指标量化披露了环境方面信息。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部分较多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货币与非货币描述并用。(详见表1、表2)

从2013年医药制造业的具体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定性描述方面,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环保措施方面。公司倾向于表述自身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向公众表明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以及自身的环保方针等证明信息对于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去向和处置很少涉及。2103年只有2家上市公司海正药业和昆明制药在年报中说明自身被查处环境污染,被责令整改。在定量指标描述中,公司主要披露了获得的政府环保专项补助、环保设施建设,而对于各种环保指标例如污染物排放量和能源利用率披露较少,仅有18家上市公司在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中具体指出。货币性描述大都集中在年报的财务报表及附注部分,通过管理费用、预计负债、其他应收应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披露,企业并设置统一的环境会计科目。因此可以总结,不论企业披露的文字性还是量化性的信息,都较为简单、笼统,带有主观性和自利性,以希望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保护自身利益。

2.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分析(详见表3)

从2103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来看,董事长报告和财务报表及附注是医药制造业披露信息的两个主要部分。董事长报告中主要集中说明了公司环保风险、环保措施、环保绩效。财务报告及附注则以货币计量的形式披露了企业的排污费、环保设备投入、政府环保项目补助。25家公司以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披自身的环境信息,相较于在年报中披露信息,这些公司环境信息比较具体以定性的指标反映了污染物排放量、能源利用率和环保费用。

四、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于医药制造业的环境信息内容和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缺少可比性和相关性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可以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带有随意性,没有统一规定的项目,缺失可比性和相关性。由于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导致企业多是披露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信息比如环保投资、环保措施与环保绩效等,较少披露不利的信息例如环境违法违规和污染物排放量等。另外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多样,大多夹杂在年报中,没有独立的环境报告,使得企业之间披露的环境信息不尽相同。因而,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形式和内容不统一,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披露的环境信息没有可比性。

(二)定性披露信息较多,定量披露信息较少

虽然医药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达到了92.66%,但是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定性披露的较多,以货币形式定量披露的较少。企业大都选择在董事长报告中以定性描述的方式披露有利于自身的环境信息,如企业制定的环保方针,取得环保绩效,未来年度的环保计划以及获得的环保荣誉等。在附注中,企业披露的定量描述多集中在环保投资、政府环保补助和排污费等项目上,这些费用较为笼统,并未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科目。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企业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披露了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节能减排指标,并且资料较为详细,但是以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披露的企业并不占多数。

(三)披露信息监管不到位

现阶段,政府对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还不够,企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通常会有选择地披露那些有利于企业的环境信息。例如企业通过采取某种措施使得环境得到改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和有关奖励,而不倾向于披露环境诉讼罚款等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从样本公司的年报上可以看到其审计报告中也未涉及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也没有相关部门或机构的环境信息进行鉴证和说明,所以不能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五、完善我国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建议

(一)企业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披露会计环境信息

1.独立环境报告披露的内容

在我国现阶段,应当通过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企业跨境环境信息。这种独立于年报的方式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的环境信息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也便于进行行业之间和行业内的环境信息比较。独立环境报告披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环境投入,二是环境绩效。

环境投入主要包括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环境资产可以分为计入费用和形成资本化的两类,计入费用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绿化费、废物处理等只与当期活动损益有关的费用,计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包括为防止今后污染而建设的环境处理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环保设备建设费用等。环境负债可以分为环境罚款负债和环境赔偿负债。罚款负债指企业违背法律法规需向环保部门缴纳的罚款,赔偿负债指企业污染环境的活动对他人人身造成伤害而向他人进行赔偿的义务。

环境绩效可以定义为企业在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取得的收益和效果。应当披露的内容有:污染物排放量、能源利用率、环境质量达标率、污染物处理方法以及污染事件处理效率等。

2.三方合作加速推进独立环境报告体系建立

我国政府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各家上市公司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信息。政府环保部门、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财政部应当三方合作,加强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披露,加快建设会计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以上市公司作为突破口,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3.第三方对独立环境报告进行审计

企业的独立环境报告要求进行第三方审计,对其中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信息使用者通过环境报告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因此独立环境报告应当是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第三方审计保证了环境信息的质量,降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二)政府监督环境会计披露准则的实施

虽然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各种准则,但是这些准则实施的力度有待提高。我国政府部门通过检查监督各上市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对积极自愿编制环境报告的予以环保奖励,对于违背法律法规污染环境而隐瞒未向社会报告的企业罚款。为了激励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自愿性的提高,可以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鼓励环境保护突出的企业,进而增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力,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4

关键词:医药企业;发展状况;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85-02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

在我国医药行业年度报告中:200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张,企业单位数、产品销售、资产总额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06%、17.02%、10.28%;产品销售、资产总额收入分别达到4737.29亿元、6136.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891.82亿元,同比增长17.3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649.99亿元,增长18.72%;产销率为95.06%,供需基本平衡;200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需求稳步扩张。1--11月实现累计销售收入5207.23亿元,同比增长24.5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1--11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实现499.21亿元,同比增长51.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1.87个百分点。各个子行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均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上升。

1 人口的增长是药品行业的基本因素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人口基数进一步增大。同时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2 人口老龄化促进医药市场发展

目前,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这必将导致对医药的需求逐渐增加。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人口已达13.40亿,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将为医药企业市场的扩大提供良好的市场前景,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带动我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3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也在逐年上升。通过对广大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医药资源

近几年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广大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了医疗改革的力度,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报销目录。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这就使得广大老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享受更多医药资源的机会。

(三)医药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

目前很多地方都推行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使政府的职能从“办”医院向“管”医院转变,适度放开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院特别是专科民营医院。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并购资源整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加快了医药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这项改革中卫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拟定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卫生技术和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业务工作量和医疗费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改革将不断加大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监督力度,增强医院业务和医疗收费的透明度。

(四)国家加强对药物安全的监管

近几年来我国药害事件频发,像“鱼腥草”、“欣弗”、“齐二药”及“刺五加”等事件都是由于少数医药企业漠视公众生命安全、忽视药品质量带来的后果,药物安全性问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通过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监督条例》,进一步规范了药品的管理,逐步实现了以法治药。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将来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药物安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药物安全风险管理。

(五)技术创新得以提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医药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入,设立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加强了新药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药物的研制,实施了现代中药、生物新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目前,我国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已覆盖了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整个过程,基本形成了相互联系、优化集成、相互配套的整体性布局,部分平台标准规范已能与国际接轨,新药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能力显著增强。

二、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5

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的企业比例,中型企业65.00%、小型企业32.11%;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的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5.00%、小型企业36.99%;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制度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5.00%、小型企业36.99%;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5.00%、小型企业43.09%;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0.00%、小型企业33.33%;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企业比例,中型企业55.00%、小型企业36.99%。中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本次调查272个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个、集体企业33个、股份制8个、有限责任63个、外资企业3个、私营企业130个、其他企业31个。阜新地区以私营企业为主,占47.8%,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占23.2%。调查结果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各项指标均在50%以上。不同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本次调查272个企业中按行业分有:煤炭开采企业36个、非煤矿山24个、轻工业28个、化工医药23个、非金属制品62个、制造业70个、其他行业29个。阜新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占25.7%,其次是非金属制品,占22.8%。煤炭开采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最好,各项指标均在70%以上;其次是化工医药行业,各项指标均在50%~70%之间。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企业比例占52.57%,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企业比例占18.75%,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企业比例占25.74%,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企业比例占41.54%,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计划企业比例占22.06%,操作规程中含有职业卫生内容企业比例占43.01%,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企业比例占35.29%,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的企业比例占34.56%,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制度企业比例占39.71%,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企业比例占45.22%,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企业比例占35.66%,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企业比例占38.24%。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指标中,最好的是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占52.57%,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最差,仅占18.75%。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企业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相关的预案,并严格执行。

要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管力度,尤其应该加强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情况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1]。HSE管理部门和体系是迄今为止被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企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我们应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建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门[2]。各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均应积极开展对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探索和寻求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杜浩 刘丽红 蒋春梅

医药制造业监管范文6

主题词:污染源普查 环境监察

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等情况,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库,为强化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对搞好环境监察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2007年,国家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本文通过总结岳阳市工业污染源普查情况,分析了工业污染源环境监察的主导方向和要点,并就岳阳市工业废气、废水污染源普查情况分析了污染源普查在环境监察工作中的作用。

1工业污染源普查基本情况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2007年岳阳市工业污染源共有3000家,其中重点工业污染源1427家、一般工业污染源1573家。全市工业源用水总量19118万吨,废水产生量13269万吨,废水排放量12878万吨,其中COD排放量55716吨,氨氮排放量6341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 11180082万立方米,其中烟尘排放量2070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7436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536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0274吨,氟化物排放量8145千克。

2工业污染源行业分布状况及主要污染因子

2.1 工业污染源废水污染情况

图一. 岳阳市工业废水排放行业分布构成图

我市工业废水排放主要分布于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五大行业(见图一),其工业废水合计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8.3%,其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等。其中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占总量的58.0%、14.7%、9.0%、4.6%和3.7%;生化需氧量主要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总量的67.5%、14.0%、8.9%、8.5%和0.9%;氨氮主要来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占总量的86.2%、5.5%、4.6%、1.5%和 0.6%;石油类主要来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橡胶制品业,分别占总量的43.4%、31.7%、9.1%、4.3%和4.3 %;挥发酚主要来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占总量的86.4%、8.0%和2.7%。氰化物主要来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占总量的96.2%、0.26%和0.03%。

2.2工业污染源废气污染情况

工业废气分为工艺废气和燃烧废气。我市工业废气排放主要分布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六大行业。其污染因子主要为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其中:烟尘主要来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占排放总量的21.8%、19.4%、17.8%、11.0%和9.8%;工业粉尘主要来自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分别占排放总量的38.2%、20.9%、9.55%、8.94%和8.38%;二氧化硫主要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排放总量的33.1%、26%、22.6%、6.22%和5.49%;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3.2%、13.3%、10.9%、7.07%和2.97%。

3工业污染源普查结果分析

普查结果显示,我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排放浓度高,超标现象严重,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是我市污染较重行业,因此对这些行业加强监督管理并加以正确引导将是环境监察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通过工业污染源普查发现我市企业在对其产生污水的处理方面还存在着工业源废水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实际处理效果差,一些较小规模的企业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等问题;工业废气也存在处理达标率过低,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仍居高不下等问题。通过普查发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市环境监察的重点方向。

4工业污染源监察要点分析

通过对污染源普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将环境监察工作值得注意和加强的地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如下要点:

4.1废水污染源

①核查废水排水量;②检查排放的水质情况;③检查用水工艺和设备是否属于禁止和淘汰的;④检查是否向水体和地下水排放有毒物质;⑤检查清污分流情况;⑥检查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态、运行管理、处理效果;⑦检查废水重复利用情况;⑧检查企业是否存在稀释、偷排等行为。

4.2工业废气污染源

监察分为燃烧废气和工艺废气两类[2],其中:燃烧废气的监察要点为:①检查燃烧设备(生产厂家、合格证、防尘脱硫装置、其运行及防噪声设施必须达到环保要求 )。 ②观察林格曼黑度,分析超标原因;查炉灰与炉渣;查除尘和集尘设备,除尘废水和废渣的去向。③检查燃料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工艺废气的监察要点为: ①检查废气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环评要求建成。②检查防治设施的运转状态及运行效果。③检查排放管道是否存在漏风、漏气现象。④检查排气筒高度是否符合要求。⑤检查运输、装卸和储存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物质的活动是否采用了密闭。⑥对向大气排放含汞、铅、砷、氟、氯和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的企业要严加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5污染源普查成果在环境监察中的作用

污染源普查使我们较全面的掌握了我市废水废气排放的基本情况、污染源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主要污染因子,这些都为环境监查的全面正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通过污染源普查我们还掌握了全市工业企业总数及分布情况,对企业的工艺流程、产能配比、原材料消耗、物料平衡、产污环节及产污量、污染源状况、污染防治情况及污染治理流程、综合利用情况等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环境监察工作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环境监察实际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了监察工作中“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底气不足”这最主要的问题,减少工作中的繁琐和失误,最大限度节约了工作经费。同时,普查情况反映了我市当前工业生产面临的环境压力和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立窑水泥生产的高污染、高能耗问题,企业存在的规模小、污染大、技术含量低的问题,畜禽养殖行业废水污染严重等等,这些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境监察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针对这些问题,2006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着湖南省下达的排污减排目标,认真编制了减排计划,抓住工业污染源减排这个重点,积极实施“三大”减排工程,扎实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全市重点行业工业污染治理主要围绕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3大重点行业大力实施工程减排。全市先后开展了造纸行业、苎麻(纺织印染)行业污染专项整治,淘汰关停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全市还狠抓了非火电工业企业的二氧化硫工程减排,全市以关停小造纸、小水泥、小砖瓦为重点,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畜禽养殖行业实施了强有力的污染整治工作,一方面大力推行“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对污染大户实施限期治理措施;对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枯水季节实行限产、停产措施。通过近两年环境监察力度的加大,污染物排放有了大幅度的削减,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为我市的节能降耗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取得使我们在环境监察实际工作中能胸怀全局、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对当前环境形势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更理性的思路,大大提高了环境监察工作效率和水平,为环保工作的推进打开了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陶一通, 苗万强. 浅谈环境监察人员在污染源普查工作中的作用[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