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1

>> 辽宁省农村地区数字校园建设的现状及提升对策分析 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辽宁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辽宁省物流产业整合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校园的发展趋势 辽宁省(116所) 辽宁省发展冰雪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辽宁省钢铁物流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 辽宁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性分析 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辽宁省职教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 辽宁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 浅谈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发展趋势 数字林业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辽宁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从数字校园到电子化民主:高校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 辽宁省大气湿沉降变化趋势分析 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到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趋势 辽宁省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DB/OL]. http:///zwgk/zwtz/280773.shtml.

[5]孙祯祥,郭旭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3(3):5-10.

[6]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7]张屹,马静思,周平红,范福兰,白清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04-110.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可持续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1-02

如何保持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在众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种持续发展的模式尤其引人瞩目。本文借助对这三种模式的分析,尝试找出其中的共性特征和各自特点,揭示影响数字化校园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设计理想状态下数字化校园持续发展的模型,探讨数字化校园持续发展的机制,希望能够借此拓展思路,抛砖引玉,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一、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

1.区域性整体推进和引领下的自主发展模式。数字化校园区域性整体推进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校园。以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形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校管理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最终实现整个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具体实施步骤是理念任务流程行为习惯常态创新。

在区域推进模式中,有条不紊地分阶段推进,当到达一定基础后再实现整体层次递进。 (图1)

区域推进模式的特点是各学校分期分批创建、教育主管部门统领和协助、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借助行政执行力动员和推进、整合技术力量提供支持、使用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等等。

2.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蠡园中学地处江苏无锡市郊,是一所普通的公办中学。十多年来,蠡园中学借助数字化校园提升办学品位,保持持续发展的上升势头,每几年一次跨越,不仅在教学质量上成为地区的翘楚,还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的蠡风网络办公平台、蠢风系列教育软件在江苏省推广使用,受到好评。

细探蠡园中学持续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重视以绩效为导向统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外,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为了提高校园网的建设水平,克服通用软件不能满足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弊端,学校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成立了蠢风软件工作室,针对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发软件资源。这种合作开发方式既能充分依托公司的技术实力,又能根据学校的需求开发出具有高度适用性的软件系统,不仅大大节约了学校的资金,提高了软件的质量,还能享受到相关的后续服务,保证了校园网功能的更好发挥。

在这一过程中,邱华国校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经常和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开展沙龙式的研讨,集思广义,很多好点子就是在聊天喝茶的轻松氛围中商量决策的。在蠢园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校长的身影,凝聚着学校领导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智慧。

无锡蠢园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模式的特点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领导者+志同道合的技术开发团队+具备丰富市场经验的企业=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3.以信息化精英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小学至高中一贯制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该校较普通公办学校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需求灵活多变;二是十分强调家校联系,各项活动都需要及时全面地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来;三是学校规模大,管理成本高,降低成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

该学校持续发展的特点非常明显,即以小规模团队、个别信息化精英主导数字化校园发展。分析其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可以看到,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化精英为核心,从基础构建到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与使用,以及数字化系统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升级,事无臣细,都围绕着信息化精英的小团队,这好比划出的一道道丝线,连接着数字化校园的方方面面(图3)。

二、影响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合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数字化校园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决策。教育部门制定的宏观政策对区域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战略导向作用,并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压力。在施加影响方面,社会、区域、学校拥有各自的特点(图4)。

2.信息化精英的技术水平。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学校信息化精英。是否拥有一支适合实践需求的、不断实现专业发展的精英教师队伍,是保障数字化校园持续推进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革新。这是数字化校园成功的重要条件。

3.数字化校园主体(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和学生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校园实际的使用效果。同时,教师和学生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化校园真正活跃起来。

4.数字化校园现有的绩效水平。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持续推进,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事实表明,在面临变革之际,特别是当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在应用中取得比较突出或明显的绩效时,这种阻力尤其巨大;相反,当现有技术应用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的实践需求或无法解决发展矛盾时,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发展就会越顺利。

5.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经费投入。数字化校园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从硬件购置软件配套,直至技术维护、人员培训等等,支出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拥有长期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投入渠道,才能保障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6.变革的成本。在当前条件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变革成本主包括软硬件设施、课程资源、人员培训等所耗费财力投入,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变革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来承担由采纳新技术、新方法而带来的变革代价。

三、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发展是由多个方面、多种因素决定的。未来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充满挑战。结合前文所讲的三种发展模型,我尝试给出理想状态下数字化校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以方便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地自主发展(图5)。

在这个理想模型中,持续发展的动力包含“外部”、“内部”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内部动力主要源自学校在实践中信息化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领导者和技术精英试图变革的动力。有内外两种动力的共同努力、协调促进下,数化校园才能排除干扰因素的不利影响,持续地发展。通过对持续发展的机制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具有动力来源的情况下,亟需建立积累、创新、决策、激励、约束等机制。

四、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积累机制。积累是指学校数字化校园在数量上的发展,如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投资,逐步积累数字化校园资源(课件、教案、视频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学校积累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学校决策者的积累动机,这种动机又来源于学校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长远发展所作出的考虑。

2.创新机制。创新是指学校在数字化校园质量上的发展,主要涉及数字化校园的效率改进问题。

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1)制度创新,也称组织创新,例如建立校园CIO(即首席信息官)制度等。(2)技术创新,例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数据中心。(3)管理创新,例如建立数字化校园区域合作的技术联盟。

数字化校园创新机制的形成需要依赖于学校决策者的创新动机,这种动机同样来源于学校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长远发展所做的考虑。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3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4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5

【关键词】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0-01

一、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的实际价值

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出发,校园教育在践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同时,培育学生自理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教学不再仅注重学生知识点的灌输,也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现如今,科学教育体系中逐渐注重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教职员工于教学开展中掌握良好的教学引导手段,将提升教育吸引力,确保教育教学的开展科学。当前,结合众多的教学方法构架情况,其基于数字技术的特点十分突出,这种可引发学生兴趣并促进知识具象化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应用的重点内容,其不仅能活化现代教育课堂氛围,并且能促使知识点的具象化,可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声乐教育若想培育良好的声乐人才,教育者应具备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可根据教育培养的需求调整教学手法,培育现代音乐人才。

二、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的科学方法

其一,培养教职员工应用数字技术的意识。众所周知,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现代教育体系中应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数字技术如何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特别是与声乐教育之间有效契合,仍然需要教职人员不断尝试与探索才能形成。对此,教育组织在开展声乐教育之前,率先应对声乐教职人员的数字技术应用意识进行培育,以此来激发其应用数字技术意识,并逐步善用数字技术。对此,针对数字技术应用意识不强的声乐教育者,教育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学习,利用教育讲座、教育论坛与教学参观,让声乐教职工了解数字技术应用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以此来激发其利用数字技术的兴趣。例如,教育单位联合教育局组织地方数字技术应用竞赛,选择数字技术应用优秀的声乐教育者开展公开课,邀请全地区教职员工参观与学习。

其二,创造教职员工应用数字技术的条件。确保教职员工,尤其是在声乐教职员工拥有相应的数字技术应用意识的基础上,现代校园为保证声乐教师可随心随意应用数字技术来培育学生学习能力,应注重于声乐教育方面加强数字技术的投入,以此来扶持声乐教师应用数字技术来教育学生。例如,组件数字化声乐教室,在教师内部添设数字录音设备,声音分析设备及可视化设备,以便声乐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演唱之时可利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声音,并借助声音分析来明确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不足,这有利于声乐教师通过数字技术的辅助来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通过数字设备反馈出的问题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

其三,优化教职员工应用数字技术的技能。培养声乐教育者的数字技术应用意识,在优化现代校园数字技术应用环境的基础上,确保声乐教师真正利用数字技术,改革自身教育的关键是注重数字技术应用方法落实于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中。对此,校园教育在优化声乐教师教育能力的过程中需注重再教育的科学开展,打造良好的再教育平台,定期聘请优秀的专业人才来培训教育者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教育者在再教育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例如,与技术专业的高等学府进行沟通,专门成立教育者数字技术再教育课程,结合校园的实际环境组织相应的声乐教师进行脱产学习,以此来增强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保证其在利用先进的设备时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操作。再如,聘请专业的技术教育人才前往校园,了解教育者的实际教学需求,并针对教育者在数字技术上应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以此来保证教育者可以更熟练掌握数字技术。前者可确保数字技术掌握的科学、精准与扎实;而后者则更具针对性,对无法实现脱产再教育的校园来说是更好的再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声乐教师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提升学生感性思维的重要引导者,其借助数字技术来开展教学,可保证自身教育内容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因此,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培育声乐教师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至关重要。对此,本文从提升意识、构建环境与培育能力三个角度出发,拟定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的方法,望以此来确保校园声乐开展科学,能培育出具备良好素养与扎实能力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永江.从“教学做合一”论高师声乐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J].音乐创作,2016,(5):190-192.

数字教育发展分析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82—04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为全面了解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推进韶关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数字化资源更好应用于教学中,2011年3月我们对韶关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开展了两项调查统计工作,一是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二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面向学校行政领导,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调查面向一线教师, 调查内容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需求、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途径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3份。为使调查问卷具有代表性,按市区学校、县城学校、乡镇学校2∶3∶5,高中、初中、小学2∶3∶5的比例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为保证调研的质量,我们还对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情况分析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情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如表1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来源全部靠学校自筹,本级财政和上级财政投入比例为0。说明国家财政划拨的经费用于学校正常运作上,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基本上没有投入。在学校经费日益紧张情况下,投入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是阻碍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从表2中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近三年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投入的学校有67所,占调查对象的67%,有投入的学校30所,但其中有23所学校的投入在1万元以下,这些数据既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现实,又说明了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的原因。

2.数字化教育资源来源和拥有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拥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46所,占调查对象的46%,但受建设资金的影响,很多学校只能自力更生去建设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或没有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两类学校有85所,占调查对象的85%。拥有10~100G及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7所,占调查对象的7%,拥有10G以下1G以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39所,占调查对象的39%,没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学校有51所,占调查对象的51%。(见表4)全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总体来说规模小,部分流于形式,这反映了学校虽然开始主动去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观念和认识有待提高,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不深刻。这从访谈得到证实,部分学校存在升学率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缺乏对资源共建共享的各种应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缺乏对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兴趣和热情,存在能避则避的心态。

3.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环境情况

通过“创强”和教育装备建设工程,推进多媒体教学进入学校班级,全市“班班通”的情况比较理想,“班班通”平均率中学达到了124%,小学达到了38%。(以每三个班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统计。)全市有290多所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接入韶关基础教育专网,建有校园网的学校数量较多,建有完整校园网和简易校园网的学校有77所,占调查对象的77%,说明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环境比较完善。(见表5)

4.数字化教育资源需求

如表6所示,教师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主要有论文、多媒体素材、优秀课堂实录、试题、教学课件和案例。教师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差别不大,但对论文需求排在第一位让我们有点意外,说明教师对自身发展关注比较多,主要应用在评职称、上公开课、出试题等方面,即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辅助工作比较多,真正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各环节的比较少。

5.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

如表7所示,有62%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23.3%来自市级资源库,9%来自自己制作,3.3%来自其它途径。可见现阶段互联网是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这也和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规模小、内容陈旧、分布不均衡、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比较好有很大关系。

6.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

表8是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因素,32.3%教师认为因自身技术水平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46%的教师认为因资源库因素而影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这两项数据这占了调查对象的78.3%,这说明我市广大教师制作课件和应用课件的水平比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时全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分布零乱,规模小,没有统一管理体系,搜索功能差,查找资源困难,也打击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访谈中教师反映最多的是访问资源库需要账号和密码,而不同的资源库需要不同的账号和密码,让教师不胜其烦。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校校通工程、教育创强工作等不断实施,目前韶关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环境基本满足教师的使用需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市级资源中心经过几年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就全市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总量、结构、内容、应用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