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1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检测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46-0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 2002 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老年高血压患者知晓率30.2%、治疗率24.7%、达标率6.1%,形势不容乐观。动脉硬化是引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老年人错误的认为老年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均是老年退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而不需要治疗。我们通过观察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老年高血压与老年无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差别,证实治疗的必要性。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50例老年无高血压患者均为2012年4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病例。老年高血压组中男性73例,女74例,年龄60-90 岁,平均年龄72.59±7.02;老年无高血压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0-87 岁,平均年龄71.02±7.14。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ABI)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老年人,年龄≥60岁。
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3 排除标准
1.3.1 年龄在60岁以下;
1.3.2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脑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
1.3.3 精神病或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1.3 检测设备及方法
采用仪器:OMRON(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型号:VP-1000。由专职护师廖玉婷负责,在独立、安静、环境舒适的动脉硬化检测室进行。
1.4 观测指标
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两组老年患者的双侧上臂、足踝的收缩压、舒张压、ABI、PWV。PWV绝对值评估方法:1400-1700之间为轻度动脉硬化,有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700-2000之间为中度动脉硬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大;2000以上为重度动脉硬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大。ABI评估方法:ABI1.4提示患者下肢血管钙化,0.9至1.4之间为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典型案例分析:毕某,女性,60岁,新发诊断的1级高血压(低危)患者,血压波动在139/93mmHg左右,动脉硬化检测示:右侧PWV 1600cm/s、左侧PWV 1623cm/s,血脂、血糖、血尿酸、肾功、24小时尿蛋白定量、动态血压、颈动脉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均正常。未予任何降压药,建议适当运动、改变生活方式,观察3个月。患者偶有心慌,予稳心颗粒(无糖型)1包/次,3次/日,口服,共计服药4个月后复查动脉硬化检测示正常。
3 讨论
动脉硬化主要是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纤维化,由于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胶原含量增加,导致弹力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断裂,伴有中层纤维化和钙化,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国外报道:年龄和血压是影响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因素。动脉硬化又导致了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以及收缩压(SBP)不成比例地增加。理论上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但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到后者需要几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下肢动脉闭塞等。有研究表明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现代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及预测,PWV值增大提示动脉僵硬度较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PWV值是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矫正年龄因素后,高PWV值(1/5以上)死于心血管疾患的风险是低值患者的11.8倍[1]。PWV超过1770cm/s的高龄住院患者心血管死亡是1770cm/s以下群体死亡率的4.6倍[2]。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一个目标是保护靶器官,另一个目标是改善动脉壁僵硬程度,所以不仅要降低血压,而且也要降低PWV值,实际上PWV应是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
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不是每一位老年人都会发生高血压,相同年龄段的老年无高血压患者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至少低一个等级。
中医学提倡上医治未病,我们分享的典型病例是一例1级高血压、风险评估属低危的患者,虽然西医不提倡尽早使用降压药,但我们及早的给予了活血化瘀药物治疗,PWV值恢复证明确实可以逆转早期轻度动脉硬化的血管弹性,说明活血化瘀药物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ABI反应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老年无高血压组有1例仅右侧ABI
今后我们会继续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检测,用数据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平稳降压,防治靶器官损害及伴随疾病,并继续在中医辨证论治、未病先防思想指导下采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定期复查PWV客观量化评估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动脉壁僵硬程度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Laurent et al, Hypertension, 2001,37:1236-1241.
[2]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2046-2050.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2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为场所的护理治疗,让患者能够最快的接受护理和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一定的促进效果,还会减轻家庭负担,是一种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速,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家庭病床的服务逐年增长,家庭护理过程中,缺少专业的护理操作水平,极易出现护理风险,如何降低护理风险成为了重要的课题[2]。为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60例家庭病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社区接受治疗的30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30例家庭病床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改善措施,护理改善后,选取同一社区的30例家庭病床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3±2.5)岁。
1.2 方法:对90例家庭病床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改善措施,改善措施为:①治疗性护理;②帮助就医;③心理护理;④辅助检测;⑤辅助康复训练。
1.3 指标观察: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护理风险评估总分为100分,低于70分表示患者的依赖性较强,超过70分表示依赖性较低,分数越高,依赖性越低,反之,依性越强。各项指标:疾病知识、皮肤清洁、合理服药、社会关系、饮食习惯、生活自理、睡眠质量、辅助工具、心理状况。各项指标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改善越好,反之,越差。
1.4 统计分析:将研究中所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15.0软件对研究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x±s)对数据计量资料来表明,用χ2检验来表明计数资料,当P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模式在不断的更新变化,社区卫生服务随着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转变,护理工作由医院为主逐渐发展成为社区和单个家庭为主[3]。家庭病床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家庭病床缺少医院护士的专业护理操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护理风险,对家庭病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找出影响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4]。
护理风险评估能够影响家庭病床的有效管理,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家庭病床的建立,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意识,制定相关措施,降低家庭病床的护理风险[5]。具体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极易导致心慌、寂寞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应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对于不良心里情绪进行疏导;②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要素,提高疾病和护理知识水平;③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制定良好的饮食习惯;④运动锻炼:在患者身体可以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恢复速度。本研究表明,改善后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改善前。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麦艳冰,李学文,彭秋平.护理风险评估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07-109.
[2] 马海萍,彭幼清,任燕芳,等.家庭病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25(15):1758-1761.
[3] 梁少琼.家庭病床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5,16(12):2666-2667.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3
[关键词]脑卒中;预防;转诊;社康中心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39-04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因素,对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通过对脑卒中风险人群进行监控和危险因素干预,目前国内外在社区中心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监控和预防性干预已上升至社会问题,但对社区中心与三甲医院分层评估和治疗干预的模式探讨较为少见,本研究即探讨了在社康中心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可能性及与三甲医院双向转诊的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5月梅林一村筛查的社区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风险人群20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脑卒中8项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体重超重、缺乏运动、卒中家族史)中3项及以上。其中男1246例,女764例,年龄在46~71岁,平均年龄(56.8±5.1)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风险分层及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后均在社康中心和健康小屋中采用氟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分层评估,将患者划分为三层,其中低危10年内卒中风险低于6%,中危10年内卒中风险6%~10%,高危10年卒中风险高于10%,然后将患者送至三甲医院进行二次评估,并由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开处药物干预方案,其中高血压患者给予长效钙拮抗剂或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剂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社康中心干预组1126例后期在社康中心随访和调整方案,三甲医院干预组874例在三甲医院随访和调整方案,治疗6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做出治疗调整,继续治疗干预6个月,且已取得三甲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首次在社康中心危险分层结果与三甲医院危险分层结果差异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6个月、1年中相互转诊状况,分析其转诊原因,观察两组患者中未转诊者治疗1年后危险因素治疗率、达标率和差异性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危险分层结果采用配对x2检验。且P
2.结果
2.1危险分层结果差异比较
社康中心与三甲医院危险分层结果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两危险分层结果经配对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7,P>0.05)。
2.2社康中心一三甲医院相互转诊分析
社康中心干预组与三甲医院干预组患者干预随访6个月及1年相互转诊情况分析见表2。由此可见干预随访6个月及1年由三甲医院转诊至社康中心者高于由社康中心转诊至三甲医院者(P
2.3治疗干预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见表3。由此可见社康中心治疗率为91.0%,略低于三甲医院干预治疗率的92.5%,但无统计学差异(x2=0.581,P>0.05),社康中心血压控制率为69.8%,三甲医院血压控制率为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2,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是否享受、健康教育、首选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物、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体力活动越来越少,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逐渐增加,同时我国人口的逐渐走向老龄化,老年人口增多,脑卒中已经上升为全国致死率第二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高致残、高致死率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大范围风险筛查和早期危险因素干预控制是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脑卒中基础高危人群数量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三甲医院筛查和干预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和成本,社康中心的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随访的新途径。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4
州
师
范
大
学
2020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43
考试科目名称:
健康管理学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愈后防复
2.
理想危险度
3.
脑卒中
4.
心身疾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不属于中医养生理论中“饮食养生”推荐方法的是(
)
A.
忌食荤腥
B.
食量适中
C.
食宜清洁
D.
食不可偏
E.
因时而食
2.下列对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
)
A.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参与的
B.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C.各级政府组织参与卫生保健的有效形式
D.最初级的卫生保健组织,是卫生系统的低级部分
E.技术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人们乐于接受的
3.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
A.增加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知识
B.增加个人和人群对改变行为的信心
C.转变个人和人群的态度
D.改变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
E.提高个人和人群的健康意识
4.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模块包括(
)
A. 问卷、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方案
B. 健康档案、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方案
C. 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D. 健康档案、危险度计算、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E. 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方案、健康管理效果评估
5.不属于健康档案中以预防为向导记录内容的是(
)
A.健康体检
B.预防接种
C.危险因素评价
D.危险因素筛查
E.随访服务
6.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
A.肝炎
B.血脂异常
C.高血压
D.糖尿病
E.肥胖
7.不属于肥胖干预的主要措施的是(
)
A. 手术疗法
B. 必要时使用药物
C. 控制总能量摄取
D. 增加身体活动量
E. 行为疗法
8.关于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约定疾病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B.以因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
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C.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D.保险金的给付条件与疾病诊断不直接相关
E.以因约定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
9.如果某评估对象未来5年内的糖尿病发病绝对风险为11%,可以理解为(
)
A. 在未来5年内,在与该评估对象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B. 自即日起,在与该评估对象同等风险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C. 该评估对象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在低危险范围
D.100人中有11
人是高危人群
E. 在未来5年内在与该评估对象同等风险的100人中,有11人可能会患糖尿病
10.
某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的200名观察对象中40人在两年内罹患糖尿病,非肥胖组400人中仅有20人在两年内患病,则可得出以下结果(
)
A.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值比为4
B.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病相对危险度为4
C.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值比为2
D.以糖尿病为观察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发病相对危险度为2
E.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高2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包括(
)
A.提出问题
B
.收集证据
C.评价证据
D.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
E.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和医疗质量
2.关于“治未病”的核心要点包括(
)
A.未病先防
B.已病早治
C.既病防变
D.辩证施养
E.愈后防复
3.属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是(
)
A.遗传因素
B.体力活动不足
C.饮酒
D.血脂异常
E.膳食因素
4.属于健康管理近中期效果评价的指标是(
)
A.生活质量指数
B.信念持有率
C.健康知识均分
D.行为流行率
E.干预活动执行率
5.关于健康风险说法错误的是(
)
A.危险度的计算是基于对慢性病和前期暴露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得出的
B.理想危险度是将所有前期暴露因素修正到目标水平计算得出的危险度
C.目标分值是根据受评估者在问卷上报告现在健康状况计算得出的
D.健康年龄是与其健康指标的数值相同的男性或女性人群的平均年龄
E.评估分值是假设受评估者成功实现了所有建议其做的改变后计算得出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述心理咨询的4种技术。
2.
请简述健康管理的两大科学基础。
3.
请列举健康信念模式的各理论维度,并对各维度含义进行阐述。
4.
请简述健康管理常用服务流程。
五、案例题
(50分)
某大型企业在职员工1500多人,男多女少,平均年龄35岁,60%以上职工吸烟。工作方式以久坐为主,公司提供自助餐,品种较丰富,荤菜为主,油盐较多。企业医务室保存的员工体检资料显示:近几年企业员工体重增加明显,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请根据该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简述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说明该企业员工存在的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10分)
2.针对该企业员工高血压检出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您建议开展哪些健康指导?(10分)
3.针对该企业的员工,预防高血压可以采用的传播材料有哪些?(10分)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5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 跌倒; 评估;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24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63-01
1 对象
2010年11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年龄55岁―94岁,平均72.4岁,对其全部应用了跌倒风险评估及相应的护理干预。
2 方法
2.1 工具:老年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共十一项,分别从年龄,情绪,身体状态,跌倒史,意识,行动能力,睡眠形态,性低血压情况,用药情况,自理能力,伴随疾病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根据具体情况评分,分别为1―4分,最后进行总分,0―11分为跌倒低度危险;12―22分为跌倒中度危险;23―33分为跌倒高度危险;34―44分为跌倒极高度危险。
2.2 主管护士向病员及其监护人了解病员病情及病史,予以逐项评估,评出跌到危险度,给予相应的跌倒防范措施。并且根据病员病情变化及时更新评估。
3 护理干预
3.1 环境管理
病房设施要求利于病员行走活动,活动范围地面保持干燥,无障碍物,有积水须及时发现并清理,走廊及厕所安装扶手,厕所内全部安装座便椅,方便病员入厕时坐下和起来,病房要有足够的光线,夜间保持柔和的灯光照明,浴室及厕所用防滑地板,加贴醒目的防滑标识。
3.2 针对病员个人跌倒因素予以相应护理措施
3.2.1 加强情绪管理,做好心理护理。情绪低落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同时要不断强调跌倒的危害,和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对于兴奋躁动者根据情况控制其情绪,必要时予以药物或保护约束。
3.2.2 身体虚弱的病人,要加强营养,鼓励病员进食,对于不合作的病员要督促其进食,拒食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治疗。协助病员进行适当活动,进行必要的肌肉锻炼,增强体质。
3.2.3 对曾经有跌倒史的病员要询问跌倒原因及当时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引起行动不便的病员要给予生活上的协助,教会病员行走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扶栏,必要时使用轮椅。
3.2.4 有意识障碍的病员,要积极治疗,尽量让病员于床上休息,同时注意相关护理,加强床栏的使用,尤其处于谵妄状态的病员要严防坠床。
3.2.5 睡眠差的病员容易导致白天行动时缓慢,反应能力下降,夜间起床活动。要教导病员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入睡方法,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注意夜间观察,及时予以药物帮助。
3.2.6 观察病员有没有性低血压的情况,并且教会病员识别和预防。起床、下床、站立时,如厕后起立时都应动作慢,以减少性低血压的发生。如感头晕,站立不稳时停止行走拉住扶栏求助。
3.2.7 加强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了解病员用药情况及精神科药物的常见副反应,是否使用易致嗜睡药物,注意观察病员用药后的情况尤其初次用药的病员,做好服药后的护理,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合理用药。
3.2.8 合并其他疾病者的相应措施,合并糖尿病者观察有无低血糖的情况,高血压者注意血压监测和控制,对于夜间尿频者常规备便盆。
3.3 高危跌倒危险患者护理
对于评分中度及以上的病员姓名列于《跌倒一览表》上,高度及极高度跌倒危险病员予红色标记牌,床头贴红色标识,班班交接。尤其高度及极高度跌倒危险的病员给予合理安置病员,安置于洗漱间和厕所临近,护士应重点观察。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病员的病情,情绪,着装,进食等各个方面,加强病房巡视和环境管理,必要时须留专人陪护。应及时与病员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对于病员要加强宣教,增强病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4 健康宣教
从入院开始注意病房环境介绍及设施使用方法指导。定期予以跌倒危害及预防措施的宣教,指导病员个人防护,穿防滑平底舒适的鞋子,裤脚不能过长,走路时养成使用扶栏的习惯,必要时使用助力器物。指导病员有身体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
4 小结
老年精神病人跌倒风险高,相关影响因素复杂,我们根据病员自身情况结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评估并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来降低跌倒风险,这样能有效的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严海波. 精神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2008年10月6卷30期.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6
关键词:高脂血症 血清载脂蛋白 医学核保
[Abstract]Apolipoprotein (apolipoprotein, Apo) , as a clinical indicator of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is valuable in the evaluation of hyperlipidemic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is, which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recognitionin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underwriting field Apo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lecti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and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related concurrent diseases. However, the actual role of Apo remains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the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to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medical underwriting.
Keyword: Hyperlipidemia Apolipoprotein Medical underwriting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019-03
载脂蛋白是一类与血浆脂质结合的蛋白质,在结合与转运脂质、维系和稳定脂蛋白的结构、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及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等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高脂血症人群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apo) AⅠ、AⅡ、B、CⅡ、CⅢ、E共同测定分析,进一步探讨高脂血症与载脂蛋白间的关系,以期在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提供有用资料。医学核保中,Apo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大的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评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1 Apo与高脂血症的筛查
分析中年人血脂增高与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精神压力增加,加之运动量少,暴饮暴食,饮食结构配比不当和体重指数改变相关,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则为吸烟,高盐饮食等因素所致。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 1, 2]。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产生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人群患有此病,所以它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病。而Apo因仅仅反映一段时期血脂的不足,对有逆选择倾向的投保人难以防范。
通过对 apoAⅡ、apoCⅡ、apoCⅢ、apoE的研究及测定。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在全自动仪器上测试,数据可比性好。高脂血症因其病因、 类型不同,其脂质含量、载脂蛋白的变化也不同。近年来有关脂质代谢紊乱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有不少报道。国内有关载脂蛋白报道多以北方为主,南方尚少。因血脂与人群饮食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我们选择位于我国南方的杭州地区抽取样本,且较大样本量,有较好的代表性。故在医学核保中,在选择人群中就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按照1993年7 月卫生部制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规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高于或等于5.89mmol/ L;血清甘油三酯高于或等于1.43mmol/L;HDL- C 男性低于或等于1.04mmol/ L,女性低于或等于1.17mmol/ L者诊断为高血脂症。高脂血症是冠心病产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apoAⅠ/apoB 比值,是判断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好指标[3]。以此同时,脂代谢异常是多方面的,所以,建议核保人员在核保过程中,对血脂异常的被保险人在诊断和预后评估持谨慎态度,应从被保险人的整体健康、知信行以及预后风险等因素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2 Apo与高脂血症风险评估/预后评估
Apo与其他因素相比,它是患高脂血症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紊乱 与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脑卒中关系密切,降低血脂水平确能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Apo具有准确反映血液中血脂含量的程度, 所以Apo的测定用于了解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高脂血症并发症和预后状况的监测指标。
2.1 Apo与脑梗死
高脂血症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黏度升高,红血球聚集能力增强,血小板相互间聚集能力也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当血栓形成或( 和)血管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痉挛、狭窄,脑组织缺氧坏死,而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地代偿,相应血管分布区脑组织软化坏死。A 组常发生在豆-纹和丘脑深穿支动脉供血区,故基底核区是其梗死好发部位。实验证明,随着Apo在血液中的增加加速高脂血症的严重程度。高血脂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脑缺血缺氧时糖元无氧酵解加速,乳酸生成增多,脑循环受阻加重乳酸堆积,可加剧脑组织缺血性水肿,同时乳酸酸中毒加强扩张血管作用,是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因素[4]。
高脂血症使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比对照组增加3.6 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腔隙性梗死的患者常伴发高脂血症,半数以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均增高[5]。
2.2 Apo与高脂血症病变关系
apoC Ⅲ是 TG 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脂血症时apoCⅡ、apoCⅢ 均升高 ,混合型组、高TG组水平高于高 TC组。apoAⅡ与TC、TG相关性不明显。apoC族是参与脂类代谢的载脂蛋白之一 ,apoC Ⅱ是 CM、VLDL、HDL 的结构蛋白之一。它是脂蛋白酯酶(LPL)的辅助因子 ,在脂类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poAⅡ 对LPL 发生作用,改变LPL 的空间结构,进而催化水解 TG[6]。apoC Ⅲ可通过抑制 apoA Ⅱ对LPL的激活作用,而抑制 TG水解,使血浆 TG增高。当apoCⅢ 升高时,即使有足够的 apoA Ⅱ,也会导致 TG水解。高apoCⅢ 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引发因素[7]。
ApoE对 TC 是重要影响因素。高脂血症时,apoE均高于正常组。apoE除是冠心病的独立易患因素外[8],其不同表型还对组织修复、 抑制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老年性痴呆的病理过程都有影响[9]。近年来,对apoE表型研究较多,但对其含量与疾病的相关性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Apo是引起许多疾病的关键因素。
3 Apo在核保的关系
在临床医学还是保险医学,Apo都是反映高脂血症患者长期血脂状况,评价预后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明确的风险表达意义,在核保工作中对高脂血症患者群的风险识别,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评估,以及相关的预后风险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我国人群体重指数普遍呈上升趋势,高脂血症患者中Apo普遍偏高,大部分患病人群Apo高于理想水平,主要原因是由于膳食模式发生了变化,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显著增加,膳食中脂肪热能比升高,劳动强度降低,业余体力运动减少。然而,近10 年来,我国人群体重指数和超重率正在增长。血脂异常人数逐年增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我们核保工作人员要深刻了解这些危险因素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发生机制的基础,有效的提高诊断率。这不仅能够帮助核保人员了解被保险人真实的健康状况,获得更准确的预后评价,也能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提供专业的建议,当然,这也对公司的死差异风险进行良好的管控。
参考文献
[1] Sowers JR, Epstein M, Frohlich ED. Diabetes , Hypertension, and Cardio vas 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2001,37(4):1053.
[2] Gress TW, Nieto FJ ,Shahar E ,etal. Hypertension and ant- ihypert ensive therapy as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theroscleros 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N Engl J Med,2000,342(13):905.
[3] 陆宗良,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与脂质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1991,6:544.
[4] 郭玉璞,包义军.高血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影响的组织病理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8(1):7.
[5] 李志平,谢向东,姜稳妮.高脂血症性脑梗死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3):53~54.
[6] 高纯,周新.载脂蛋白CⅡ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21(6)285~286.
[7] 刘静,赵冬,刘飒,等.血清载脂蛋白人群分布特征及与血脂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20(4):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