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和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分析和管理

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1

关键词:输气站场;风险;应急管理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膨胀导致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人们在能源的使用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天然气的出现和使用不仅缓解了能源枯竭的现状,并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它还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1. 天然输气站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其中的输气站场的安全生产和运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但是在天然气输气站场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的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天然气输气站场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对其正常运作造成了威胁。其中有如下问题:

输气站场地在开始设计初由于设计理念以及以往的技术发展水平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状况,造成施工建设出现了问题,例如输气站场的布局没有考虑到城市建筑规划的长期发展,将场地建设在待开发区,因此几年之后居民逐渐落户,输气站场就会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威胁。以往的天然气站场中的设备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在发展过程中有些设备技术,如:快开盲板对过滤分离器的控制技术,如今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这些产品的性能不能满足如今的需求。针对输气站场的较易发生的火灾灾害,场内一般会配备灭火消防器材,但是因为长期没有使用,或者是没有得到常规性的检修,因此这些设备会出现老化,在遇到火灾状况时,会造成危险。

由于天然气公司是近些年内投入运营的,因此在管理制度制定方面还没有完善,操作规章制度也是在试行阶段,在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下对天然气输气站场的风险评估管理以及风险应急处理措施计划就不够详细,这也给输气站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另外因为缺乏安全措施和体系,当输气站场发生危险时会给人员和公共财物造成极大的损害[1]。

天然气公司招聘的工作人员多是高等学校毕业学生,对于实际的天然气输气站场中的操作知识不够了解,因此比较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引发危险的情况。同时因为缺乏危险情况下的应急指导,在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无法排除故障,也无法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所以在公司招聘新员工后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训练和应急措施训练。天然气公司的检修人员对控制输气站场的风险控制有很大的作用,对设备的周期性检修和故障排除能力是检修人员的工作。但是很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对于新设备中新问题处理能力差,也有天然气公司对这部分工作人员数量工作内容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这都导致了输气站场存在风险性。

2. 天然气输气站场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价的方法种类有很多,在我国运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法[2]。定性评价法主要评价的对象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工作人员其中还包括生产所处的环境等导致风险发生的宏观因素。定性评价法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因此其方法也是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中有:安全情况检查表法、专家探测观察指导法、实际生产中危险形势法以及故障发生后的后果评定,另外还涉及生产可操作性的研究评定。

这种评定方法中根据设定的监测对象细化监测内容,将测得的内容进行打分,根据之前制定的分数标准,可以划定测得的该系统安全等级。参照评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积极控制。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比较容易被掌握使用。但是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限于人们的水平,在制作监测细则制定时往往会忽略重要的因素,并且在评定过程中也会受到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影响,导致评定结果不够客观,从而影响到应急措施的采取。

3. 天然输气站场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的应用得当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应急管理措施只要建立在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结果的科学系统分析上,针对问题的预防以及发生后控制事故大形势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3]。

天然气泄漏是天然气输气站场中易发性的问题,气体泄漏之后容易造成人员中毒以及发生场内爆炸,因此对于天然气泄漏的情况应该做好应急处理。造成天然气泄漏的主要原因 有:管道设备穿孔破裂和密封失效。

在泄漏时被及时发现且没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应该关闭供气阀门并动员工作人员关闭火种;根据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器测定天然气泄漏浓度以及泄漏位置,做好标识,并拉好警备线,避免误入;及时报警;消防车赶到时,禁止消防汽车进入天然气扩散区域,消防人员的动作要谨慎,主要在上风向的安全地带对可能会发生的着火爆炸工作做好准备;在天然气扩散中可能会遇到的火源处,布置好水枪,应对火灾问题;抢修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戴好防毒面具对设施故障进行排除并及时修复。

天然气输送站场发生意外停电会对生产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也要加强停电应急管理措施实施。停电发生时要紧急启动预案,立即报告领导,启动备用电源给站内供电。减压站由备用电源向场内核心部门输电,其中包括消防仪器表、紧急照明设备、消防设备等,使供电能够保持3小时以上的核心设备工作。另外要加紧电源恢复工作和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尽快恢复运营。

4. 结语

将天然气推广到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是一项可持续发展工程。但是人们在享受天然气带来便利的同时,天然气输气站场存在的风险隐患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因此加大对输气站场的风险评估,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工作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朱智钊.浅谈安全评价[J].四川兵工学报.2011(3)

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2

1 引言

大多数的企业和公司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时,比较注重的时招聘、培训和考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管理和细节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如:招聘失败、外包管理、政策制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出现,是会影响到企业或公司的正常运作,有时会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对于这些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风险的分类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有所不同。根据管理的各环节内容,大致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与录用的风险:

招聘工作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用人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招聘工作往往是一件非常费力又棘手的事情。为了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许多的企业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单纯依据学校的知名程度进行选拔,有的则利用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的指标等等,这些做法往往都存在很多的弊端。

(2)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考评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绩效考核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好的绩效管理可以起到激励员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对于不合适或不公正的绩效管理会损害职工的利益,如直接影响到职工的个人工资、晋升等和发展前途等。

(3)人力资源管理薪金管理风险:薪金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棘手的一项工作。企业或公司的薪酬与员工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好的薪酬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对员工的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等;相反,不合理的薪酬设计会损害员工的利益,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动力,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工作,进而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小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4)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管理风险:对职工的培训管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职工实施培训管理是提高职工技能和价值的有效途径,也可以说是企业进行投资的一项活动。因为职工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于企业的发展。然而在对职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一个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诞生。单位出资给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如果接受培训职工能够能为公司或企业继续服务,那是再好不过的,但如果在培训后或不久,职工离职或辞职的话,这必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害,不仅表现在财力的流失,也可能会因为员工的离职到时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5)人力资源管理配置风险:实施配置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根据员工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时需要对岗位进行变动或相应的调整。有效合理的配置管理可以能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但是无效或不合适的配置也会给企业带来危害和损失。

3风险的预防与发生的相对对策

(1)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和录用风险的防范

招聘与录用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头一个风险。对于这种风险的防范,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招聘方式和流程,招聘过程中,不仅仅看学历和学校的名气,还应该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对人才进行考核和审查。其次,在对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该对应聘人员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应该让应聘人员充分了解公司企业的情况,这个可以很好避免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招聘和录用失败;最后,企业在录用人才时,对于招聘时的承诺,在日后的工作应予兑现。

(2)绩效管理考评风险的防范

员工的工作绩效考评一般包含三个内容: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对工作绩效的实际评价和信息的反馈。对于这项工作的风险防范,可以参考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合理公正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合理的评价工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再次,要对绩效考核实施公开化,要让全体员工了整个评价的过程与操作流程。

(3)薪金管理风险的防范

建立合理公正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实施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要贯彻公平的原则,在薪酬制度上要体现公正和合理。其次在公平的前提下,要科学合理薪酬进行设计,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

(4)培训管理风险的防范

培训管理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最为常见的风险。由于员工的频繁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对于培训管理风险的防范:首先,在针对员工实施培训管理前要做好决策,可以先对将要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摸底和考察,同时对这些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洽谈,让员工对接受培训事宜有个充分的了解。其次,在培训制度上要把好关,比如对于实习期间的员工列为不可接受培训的对象,还有,在培训费用方面是否可以控制一个范围,对接受培训的员工做好跟踪服务,以便更好管理。

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3

【关键词】 风险分析;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是指在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技术和环境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建筑市场是预约型的生产,并且基于建筑工程工期长,产品的固定性、唯一性和规模大,消耗材料和设备量大,容易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就决定了施工合同的高风险。在我国当前的建筑环境中,施工承包商面临着要比业主承担过多的风险的问题,这就需要承包商在订立合同时以及在合同的实施过程中,要增强合同防范意识,仔细的分析和识别中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施工合同风险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按照不同的阶段可以划分为:招投标阶段的风险、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合同订立阶段的风险和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但是每一个阶段的风险诱因都可以归纳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引起的,并且由于合同的主体行为一般也就是客观和主观,因此本文将其分为客观性合同风险和主观性合同风险两个方面。

1.1 客观性合同风险

客观性合同风险由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都无法回避的,合同只要形成,这些风险责任就是人的主观愿望所无法控制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工程变更风险。FIDIC施工合同中规定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内,承包商得不到任何补偿,这就要承包商尽量避免工程的变更或者是变更的金额在合同金额的1.5%之外。

(2)时效风险。承包人必须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后的28天内或经过工程师统一的其他合理时间内向工程师提交一份详细的索赔文件和有关资料,否则将失去该事件请求补偿的索赔权利,如果承包商有索赔的机会时一定要把握索赔申诉的时间要求,避免失去索赔的权利。

(3)施工条件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当采用变动总价合同时,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的停工累计超过8h,可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并报工程师签字确认。

(4)宏观政策风险。国家的法律法规或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造价调整、提供最低基本工资和提高税率等政策等。

1.2 主观性合同风险

主观性合同风险中引起合同风险的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这类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去避免或者控制。常见的有来自业主方面的风险和承包人自身的风险。

业主方面的风险:

(1)资金不到位。由于业主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或业主信誉较差等原因, 业主不按时支付工程预付款、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或者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工程竣工价款的结算等。由于当前的合同缺少细致的条款,缺少大力度、量化、可操作的惩罚业主逾期拨款的措施,这种情况在国内的承包工程中还是较多的,这样就会给承包商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发包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其他情况。如《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规定:发包人应在准用合同条款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监理人向承包人提供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资料。发包人应对其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发包人提供上述基准资料错误导致承包人测量放线工作的返工或造成工程损失的,发包人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利润。

承包人自身的风险:

(1)工期问题。承包合同一旦签订,就表明工程的工期已经确定,工期一般是由业主根据预算定额进行确定, 也许没有考虑会与劳动定额和施工定额有差异,难免使承包商无法按合同工期或业主同意顺延的工期竣工。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承包人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技术标准,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内容、修改工程设计,同时要多加堤防设计变更,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避免因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否则,承包方对施工工期延误应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规定承包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继续履行;②赔偿损失;③采取补救措施;④支付违约金。

(2)资金问题。由于承包商资金缺乏,周转有一定的困难,使得材料和劳动力不能及时供应,或者采用价格低廉的劣质材料、偷工减料、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给承包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2 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宏观政策、企业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客观性合同风险的存在,是人为所不能控制的。所以本文不谈客观性合同风险的防范方法,着重谈的是主观性合同风险规避的策略。

2.1 施工合同谈判或投标时

(1)承包人要设立专门的负责施工合同订阅的管理机构,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发包人的资料,深入了解其资信、经营作风和订阅合同应当具备的相应条件。

(2)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细心复核合同文本,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3)吃透业主意图和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详细勘察,图纸要认真研究确保工程量准确,在认真确定各个子项的单价和各项技术措施费用后制定投标策略。

(4)为了相互制约要掌握和执行好合同的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尽可能地通过运用政策法规修改完善,规避风险,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2.2 合同履行时

承包商开始施工时,合同即进入实施阶段, 合同的风险就相应的转变成了项目的风险,这就需要派驻有经验的人员来进行合同管理,是合同风险能有效的控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1)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定期地检查项目的施工是否与合同相关的内容相吻合,及时收集实际值和计划值的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偏,在提高风险分析能力的同时积累经验。

(2)加强变更管理,及时收集索赔证据。由于施工过程的动态性引发一系列的合同变更,这些是风险存在的根源,,也是合同风险评估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变更一旦发生,承包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争取自己的权益,如要必要刻意提出索赔。合理合法的索赔证据是索赔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变更管理中,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对所涉及到的各种文件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确认变更部分的内容、部位和工程量,在有效的索赔时效时间内抓住有利机会进行索赔。

(3)合理转移风险。当承包商碰到超出自己施工能力的特殊施工或缺乏施工经验和施工设备、技术不过硬等问题时可以通过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这样承包商就可以规避因自身能力不足而带来的风险。

3 结语

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而风险的存在很大程度威胁到合同能否顺利的完成,所以承包商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施工合同风险,降低风险程度, 合理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琰.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规避策略[J].时代金融,2012,(9)

[2] 胡贤熹,张海印,海钧.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山西建筑,2010,3(67)

[3] 黎清发.论建筑施工合同风险规避防范[J].民营科技,2009(3)

[4] 韩昶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的探讨[J]. 中国有色建筑, 2006(1)

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4

[关键词] 逆向供应链 合作博弈 风险分析

一、引言

逆向供应链起源于逆向物流。逆向供应链(Reverse supply chains,RSC)是相对于正向供应链提出来的,并且提出和研究的历史很短,其概念和内涵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提法。V.Daniel R Guide Jr等认为“它是指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理,或者再利用。”根据供应链及逆向物流的定义,我们认为:逆向供应链是指从用户手中回收产品,对产品进行分类/检测,直到最终处置或再利用的一些企业或企业部门构成的网络。

逆向供应链对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逆向供应链可以捕捉到极具价值的产品使用信息,从而避免了在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信息失真与放大效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逆向供应链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参与逆向供应链的相关实体之间的逆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协调问题。产业界的供应链风险意识十分薄弱,对供应链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比较少见,关于逆向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是鲜见。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比,是供应链殊的一环。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发生逆向物流的地点较为分散、无序,不可能集中一次向接受点转移;逆向物流发生的原因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的异常有关;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不同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差异显著。企业在具体运作逆向物流业务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

第一,逆向物流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企业自身的风险,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即“长鞭”效应,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应链的风险逐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由于环保法规的约束,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回收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危害,以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然而,由于逆向物流的管理是保证供应链体系长期有效运作,注重的是长期效应,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初期,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会造成亏损。若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逆向物流的发展。

第三,回收品业务与正常生产相冲突。在特殊的情况下,回收品业务与正常业务这两种业务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都可能会相互冲突。本文旨在应用博弈理论研究逆向供应链中风险的管理,从而监控、降低、化解和消除逆向供应链风险,使风险处于一个可接受水平,实现逆向供应链风险管理目的。

二、合作利益分配博弈

逆向供应链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供应链成员间的协调与合作,风险影响供应链成员的合作行为,获利动机促使供应链中各成员,通过有效磋商,协调彼此的风险管理行为,最终达成共同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享合作带来的收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减低逆向供应链风险水平,化解逆向供应链风险。

为此,我们假定逆向供应链成员的集合为Z,称为博弈的参与人,Z是一个非空集合。本文假定逆向供应链有三个成员:制造商、零售商和客户。我们假定成员有个,根据Shapley(1953,1971),Riezman(1985),Myerson(1991),Suijs(1998,1999),孙大为等(1998),建立如下合作博弈模型:,其中表示参与人i所有可行策略的集合,在逆向供应链风险管理中表示逆向供应链成员的风险管理行动。表示参与人对应其可行策略集合的收益集合,,参与人i的收益取决于其单独行动,还是采取与其他参与人合作。他还要考虑当他被其余合作在一起的参与人排斥在外时,是否有必要向其中某些参与人施以恩惠,促使其改变合作行动,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因此,在合作博弈中,对各个参与人来说,重要的是合作产生的效益一定要大于单个成员独立行动所产生的效益,才能促使其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从而能给逆向供应链各成员带来更大的好处,否则就不可能合作,为了刻画参与人合作的可能性,引进特征函数概念。

定义1 参与人的集合的任意非空子集,称之为联盟(Coalitions),所有联盟的全体记为(X)Z。

定义2 n人合作博弈的收益特征函数是指定义在(X)Z上的一个实函数,其中表示联盟通过协调其成员的策略所能保证得到的最大收益(payoff)。同时,,这里表示空集。这个n人合作博弈记为{Z,}。

显然,若是两个不相交的联盟,则它们联合在一起时的收益至少与两个联盟单独行动时各自所得收益之和一样多,即,特征函数这一性质称为超可加性(Superadditivity)。假定逆向供应链各成员在风险管理中都按最大化他们各自的利润来选择他们的合作还是不合作。同时我们还假定在逆向供应链风险管理合作博弈中各联盟的收益可以按任意方式分配给各个合作者,即参与人的收益(效用)是可转移的。这里,收益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每支出一个单位的货币,支出者的收益就损失一个效用单位;反之亦然。这是合作博弈分析的基础。若用n维向量来表示合作博弈中各参与人从联盟的收益中各自分得的份额,称为收益向量,其中表示第i个参与人所得的份额。若yi满足:

(1)(2)则收益向量y称为合作博弈的分配,分配的全体用表示。

(1)式称为个体理性条件,它表明每个参与人所获收益至少与其单独行动时所得一样多。

(2)式称为集体理性条件,它表明满足(2)式的收益向量使合作成员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合作带来的好处。这实际上满足了超可加性,甚至是凸性的假设,假定各参与人合作成最大联盟Z是最合理的。因为如果将Z分解成若干互不相交的联盟,,则根据超可加性有:

定义3 若合作博弈满足:有成立,则称为凸博弈。

定义4 任意关于联盟的两个分配y和,若(3)成立,则称y关于优超,记为。满足(3)的分配y称为可行的分配。

定义5 若合作利益分配博弈满足:(4) (5)的全体收益向量组成的集合称为合作博弈的核心(Core),记为它是合作博弈分配集中不被其它任何分配优超的分配的全体,即它是合作博弈所有稳定解的集合。

这里,条件4)称为合作联盟的理性条件:条件5)是合作经济效益的要求,即总收益应在n个参与人之间完成分配。很明显,核心是闭凸集。如果博弈的核心非空,就可以将合作总收益(Z)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分配给各参与人,使之不仅满足个体理性条件和集体理性条件(Pareto最优),而且满足合作联盟理性。位于核心中的分配是联盟中的参与人可以接受的分配,除非联盟中有人同意让自己的收益小于其应得的收益,但这不符合个体理性。事实上,把合作博弈核心中的分配作为合作博弈的解时,会遇到核心可能是空的情况。但根据Shapley(1971),对凸博弈,已经证明:凸博弈的核心是非空的。根据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如果在利益分配时采用贡献率,即根据逆向供应链成员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益,可以提高联盟的产出水平和成员的合作积极性。Shapley值方法即是一种求参与人平均贡献率的方法。因此,若根据各参与人给联盟带来的增值比例来分配合作带来的收益,Shapley(1953)可得到shapley值的分配方案:。其中和是联盟和中参与人的个数。则即为此合作博弈的收益分配的Shapley值向量。

一般而言,并不是每个合作博弈的Shapley值向量都属于核心。但可以证明,当博弈满足凸性条件时,Shapley值向量一定处于核心当中。此时,Shapley值不仅衡量了各参与人的“平均”贡献,而且提供的分配还具有联盟稳定性。因而只要证明合作利益分配博弈是凸博弈即可。孙大为等(1998)已经证明该合作利益分配博弈是凸博弈,按照Shapley值得到的收益向量处于核心当中,即。

三、合作成本分摊博弈

根据定义2,合作博弈的成本特征函数是指定义在X(Z)上的一个实函数,其中以表示联盟通过协调其成员的策略完成合作任务所需要分摊的成本数量。同时,这里表示空集。这n个人合作博弈记为。

根据逆向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标,各参与人必须通力合作。因此,若用n维向量来表示合作博弈中各参与人完成任务所需要分摊的成本,称为成本向量,其中表示第i个参与人成本所分摊的份额。合作博弈的成本特征函数要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6),(7)

(8) (9)

类似于利益分配合作博弈,Shapley(1997)已经证明凸博弈的核心是非空的,因而只要证明合作成本分摊博弈是凸博弈即可。同样类似定义Shapley值定义,当成本分摊合作博弈满足凸性条件时,利用Shapley值是一个可行的分配方法。陈伟等(2004)证明当博弈满足凸性条件时,Shapley值向量一定处于核心当中,因此用Shapley值可以作为风险成本分摊问题的解。可以类似证明按照风险成本分摊博弈的Shapley值所得分配结果一定在合作成本博弈解的核心中。

四、结论

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5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对策

煤机企业依托煤炭企业而生,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法律防范意识淡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合同管理中潜在风险存在几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订立合同大约40亿份,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中涉及合同纠纷的多达350万件。可见,能否实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关,是现化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围绕近年来煤机企业合同管理进行深入分析,防范和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合同管理是企业信誉的保障

合同是企业对市场的承诺,其履行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良好的合同管理可以提高合同履约率,体现企业的诚信,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

2.合同管理是企业效益的基础

强化合同管理,一方面可以推动合同顺利履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使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降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煤机企业合同管理的特点

1.合同数量少、标的额大。煤机企业的用户主要是大中型煤炭企业,煤矿设备的特性使得煤机制造合同数量不多、标的额大。

2.合同管理内容庞杂。一个煤机设备制造项目所涉及的合同包括机械设计、材料采购、部件外委加工、销售等类型,这些合同的内容各不相同。一个项目需要签订几种不同类型的合同,每种类型的合同往往又会签订数个合同,内容庞杂。

3.合同履行周期长,条款变更复杂。煤机设备制造周期一般有几个月,甚至更长,相应合同的履行也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的特征。在此期间,客户可能多次提出新的要求,不可避免涉及条款的变更,合同相对复杂。

三、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合同作为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产生法律风险的根源。一般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合同签署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合同风险隐含在整个合同管理流程中,基于煤机企业合同的特性,尤其在合同履行阶段最为显现。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

1.疏于对合同对方的全面尽职调查

对合同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和合法资质、资信状况以及履约能力的缺乏调查了解,对其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给予过高评价。

第一,欠缺对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审核。与法人的职能部门以及分公司非独立法人签订合同等不具有主体资格,并且没有明确的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将造成对方在企业合同管理履行无必要或者纠纷发生后主张合同无效。第二,欠缺对合同对方合法资质的审核。忽视对方的工商执照及是否参加当年企业年检以及对方相关许可资质证件等。第三,欠缺对资信情况的动态审核。对对方的资产规模、财务状况等缺乏动态跟踪了解,加大回款风险。

2.合同文本的内容和条款可能存在的不严密、不明确或表述不当

比较典型的表现在违约责任规定不清晰。绝大多数企业存在对违约责任条款约定缺失或者无意义的问题,导致法律赋予任意性权利的丧失,等于放弃了争取可以明确数额,有效及时争取挽回损失的权利。

(二)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

1.对合同签字人的合法资格审查不清

合同签字人是委托人的,必须出具委托证明,证明其权限及期限。否则将造成对方在企业合同管理履行无必要或者纠纷发生后主张合同无效。

2.合同印章管理不当

主要表现在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或者携带印章外出订立合同。或者公司公章借出而且长期未予收回销毁,使其他人有机会利用公章对外签订合同。

3.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

对于多页合同,只在末页盖章,未盖骑缝章,存在合同文本篡改换页风险。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

对于煤机企业来说,由于合同履行周期长,存在于此阶段的风险尤为突出。

1.合同变更风险

(1)合同内容的变更。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因对方是老客户而碍于人情关系或者盲目相信对方,只是口头协议,未按照合同订立程序签订书面合同进行变更,结果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2)合同主体的变更。在合同对方发生兼(合)并、分立、改制、破产或其他重大变化时,合同主管部门应及时通过合同主体变更等方式确认新的合同主体,以免合同无法履行。

2.标的物验收风险

按合同属于接受标的物的,合同主管(承办)部门应在合同规定的检验期间内,及时会同使用单位、合同管理、财务、技术、法律等部门(单位),进行数量、质量等全面验收或检验,通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取得对方签字或盖章的依据,或通过其他可举证方式固定证据。属于交付标的物的,合同主管(承办)部门应在检验期内取得通过对方验收的书面依据。否则事后发生争议时易因查无所据而承担损失。

3.货款结算风险

主要体现在应收款项。在履约过程中,未及时掌握对方情况,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及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债务履行能力的等情形时,导致回款困难。

(四)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的风险

此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档案管理不规范。即对合同业务未建立合同档案;或对合同文本、业务往来的各种文件、原始记账凭证、单据等资料保存不全等。使得合同发生纠纷时因证据不足等原因导致债权灭失或举证不能。

四、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1.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淡薄

受国有企业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合同管理从业人员合同法律意识淡薄,签约随意性较大。如时常发生不签订合同,或补签合同现象;人情合同、关系合同比重较大;法制观念淡薄,擅自搞人情担保,给企业造成损失;合同签订程序倒置,削弱了合同管理部门的把关作用,使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在合同验收、履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2.对合同管理缺乏深刻认识

企业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一旦合同签订了,就束之高阁了,甚至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

五、防范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对策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经营风险不可能完成避免,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企业要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1.加强培训,增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可以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其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2.整章建制,把好合同审查关

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包括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监督履行,做好合同结算管理

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在履约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对方情况,有经营不善或破产、改制、兼并等主体变更嫌疑前,采取适当措施积极催收;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等情形时,应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如果对方未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提供适当担保的,可以解除合同;对欠款不还的,应适时提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4.降低风险,及时处理违约纠纷

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要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并特别注意诉讼时效问题,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5.强化管理,推动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目前,一些企业集团已将合同管理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合同管理工作中,并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该软件提供了格式文本,设置了清晰的合同审批流程,明确了合同审批过程的责任,落实了法律部门对合同的主管权限,使法律程序成为合同签订的必经程序和结束程序,守住了开始和结束这两个最为重要的责任关口,杜绝了许多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西方谚语说:“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现代企业要加大依法治企力度,重点突出企业合同管理,规范经济运行,从源头上入手,降低各种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雷俊卿.合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杜莹芬.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陈霞,陈琴.以内控建设为契机规范合同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6(10):45-47.

[4]陶志明.合同管理在会计事前监督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8(6):64-65.

[5]杨积红.浅谈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与风险预防[J].煤炭经济研究,2007(6):55-56.

风险分析和管理范文6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已经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信用也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然而,通过对我国企业的研究发现,很多企业缺乏信用机制,信用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怎样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入手,联系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管理体系

前言信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不少企业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很多企业也因缺乏诚信没有长久发展下去,之所以企业缺乏信用风险,主要在于企业不敢随意投资,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这样就导致了市场经济萎缩,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研究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信用风险,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解决措施。

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分析

(一)运用管理中存在信用风险现阶段,很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都存在缺乏信用的情况,这样一来,就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风险。我国经济体制属于市场经济体制,拥有良好的信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还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不仅无法兑现既定承诺,还影响了授信比例,企业规模也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扩大。

(二)融资中存在信用风险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融资,而融资中也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使得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融资风险。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信用贷款的难度要比大型企业高百倍左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中小型企业缺乏按时还款能力,信用风险过高;另一种原因是中小企业缺乏融资信用,容易发生不还贷的行为,这样一来银行也会蒙受较大损失。综合这两种因素,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存在较多困难。

(三)信用缺失导致坏账引发信用风险首先,信用管理人员缺失,无法很好妥善处理扩大销售规模与把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由于规模限制,并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严重不足,加之企业管理者也不重视信用管理,也就为构建相应的信用管理机制,企业对客户的授信完全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其次,缺乏必要的客户资信管理体系,不能准确辨别客户信用。由于缺乏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很多企业无法全面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再加上没有对客户真实信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客户的了解完全从表面开始,这样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

二、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内部因素之所以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信用风险,其内部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风险意识较差。首先,企业现有经营战略缺乏合理性。对于企业来说,其发展与经营战略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中依然践行过于重视销售,轻视控制的经营理念,也就是说只看重眼前利益,不能从长远角度看待问题,也没有完善的发展战略。如很多企业总是从企业当前经营情况评价自身,经常存在随意向客户放款的情况,并没有重视账款回收。其次,缺乏良好的信用风险意识,尽管现代企业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但这种风险意识仅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上,所关注的也只是账面利润,并没有关注企业实际利润,然而,在企业账面利润中还包括坏账,如果无法回收就会减少企业净利润,但很多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就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较少,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提升。再者,财务管理与销售部门缺乏协调性。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销售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然而,这两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无法协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销售部门为完成既定销售任务,并没有调查客户的信用,而财务部门也不了解客户实际情况,只关心客户欠款数量,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最后,缺少信用管理机制。虽然很多企业都知道信用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并没有构建信用管理机制,使得企业容易发生拖欠账款或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更没有组建相应的信用管理部门,由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并不重视信用管理。

(二)企业外部因素使得企业不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的因素中,还与企业外部有一定关系,也就是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尽管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出来,但计划经济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很多人依然缺乏信用意识,这样一来就阻碍了社会信用经济环境的建立。同时,合作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也是导致信用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

三、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要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就要做到自上而下,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联系企业实际情况与国家政策完成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这一体系中不仅要涵盖领导管理,还要重视执行与监督,加强各个阶段的信用风险建设,强化各部门职能,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体现,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将市场竞争机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联系国家信用体系及时调整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做到与国家发展相一致。

(二)以贸易业务为导向,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为做好管理工作,降低企业信用风险,还要将企业贸易业务作为基本导向,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以此构建完全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在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建立合作关系以前,要全面了解对方情况,不仅要涉及财力,还要重视企业信用,如果信用较差应谨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企业真实信息,为保证信息真实,企业还可以与中介机构建立联系,通过中介机构了解合作对方实际情况。同时,企业还要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注意搜集各个企业的信用情况,并按照信用程度的不同构建不同的档案,且要将企业信用情况传播出去,让更多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构建授信管理机制,对于经过评价以后获得高评价的企业,应尽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在授信阶段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确定审批流程,掌握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降低企业信用风险。

(三)联系实际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面对这一现实就要构建完善的信息机制,企业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发挥信息化网络传播优势,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紧随国家建设步伐,不仅要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还要了解企业管理者的个人情况,这也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措施。最后,企业信用系统要注意公开,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以便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打造高素质信用风险管理队伍要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就要吸引各种类型的人才,不仅要有资金管理人才,还要有审计人才,在岗位设置上也要做到方方面面,以便为打造高素质信用风险管理队伍奠定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实时更新管理理念,让其具有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真正为促进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并主动吸收与解决其他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区分多种信用风险,增强信用风险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主动承担起应有责任。此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要加强,尤其是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的联系一定要紧密,减少信用风险的存在,经常组织信用风险评估活动,全面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还要经常在企业会议上强调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企业所有员工认识到信用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共同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与环境,提高员工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而信用就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减少不良影响。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从四方面提出了建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措施,认为只有树立信用意识,构建信用管理体系,强化制定建设,防范风险发生,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远亮,高书丽.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基于北京地区信贷数据的实证研究[J].新金融,2013,01:45-49.

[2]石琳.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110-111.

[3]刘颖.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76,93.

[4]潘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机制缺陷及矫正[M].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01:52-61.

[5]宋晓薇.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02:62-64.

[6]张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J].商,2015,4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