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1
摘 要 随着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的各种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使创业者能够有重点的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危害性。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层次分析法 创业项目
一、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首先明确问题,弄清问题范围、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请专家或具有经验的人员对众多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从而判断确定下层元素就上层某一元素而言的相对重要性。(3)计算判断矩阵排序,并作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可以接受时,则重新进行判断,写出新的判断矩阵,再进行一致性检验。(4)为获得层次目标中每一指标或评价方案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对的权重进行总排序。(5)计算综合总评分 [1]。
二、AHP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般风险管理理论认为,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其他相关利益者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影响因素,使得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产生背离,从而给当事者带来损失或者是机遇的可能性。项目风险一旦形成后是没有改进和补偿的机会的,所以对于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
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采用AHP首先确定项目风险评价的目标、评价方案以及评价的准则和各个指标,把目标、评价准则连同各方案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应用风险辨识的方法对每一个工作包进行风险辨识,并根据所识别的风险整理出该工作包的风险分析层次模型。各风险因素两两比较评分和判断矩阵风险分析层次模型确定后,请有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的人员对众多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从而确定下层元素就上层某一元素而言的相对重要性。AHP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对项目风险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进而为创业者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AHP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只有正确识别出风险,才能进行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规划、风险控制和风险监督。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项目风险,识别出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作初步的定性估计[3]。根据因素的不同性质,可以把创业项目的风险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①通过专家打分法,建立创业项目风险因素间的判断矩阵。以管理风险为例,构造管理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 ,根据和积法可以计算出λmax=3.005535,CI=0.002768,n=3,RI=0.58,于是CR=CI/CR= 0.004772
②政策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算出λmax=3.073514,CI= 0.036757,n=3,查表得RI=0.58于是CR=CI/CR=0.063374
③经济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计算出λmax= 3.018295,CI= 0.009147,n=3,查表得RI=0.58,于是CR=CI/CR= 0.015771
④市场风险下三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计算出λmax=3.053622,CI= 0.026811,n=3,查表得RI=0.58,于是CR=CI/CR=0.046225
⑤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根据和积法 λmax=4.053719,CI=0.017906 ,RI=0.90,于是CR=CI/CR=0.019896
四、结论
层次分析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给出各种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从而有重点地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从以上的分析及图中可以看到创业者应当重点考虑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经营风险,主要是一种人为风险,具有主观性、可控性,与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有直接联系。控制重点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制定合理的项目规划。市场风险对项目收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减少或避免该风险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市场定位,运用营销策略来降低市场风险。当然,影响创业项目决策的风险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性,本文只是选择了一些典型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创业项目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资金实力、产品定位和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其它评价方法理性对项目各个阶段所面对的风险进行分析,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项目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具体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等策略,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危害性,达到创业项目的最优化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4]。
参考文献:
[1]程理民,吴江.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46-249.
[2]戚安邦.项目管理十大风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14.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投资风险 控制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日臻成熟,应该承认,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的机制,是以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风险资本投资并积极参与企业创业阶段运作,以追求风险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存在问题
1.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虽然近几年来,个人和外国风险资本资助强度增加,但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构或直接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为主的机构,仍占风险资本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支出的资金规模小,风险资本的支持有限,风险资本运作不能提供长期的支持。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风险资本的规模和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
2.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构的规模和实力有限。然具有国际影响力风险投资机构更是屈指可数,这使得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规避意识过于敏感,对需要资金长线扶持且处于高新技术初创期项目的投资意愿趋于保守。大多将投资对象定位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或项目。另一个问题是,实际上在我国缺乏大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一些冠以高新技术的企业名称的企业,其实质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而非研发生产。
3.支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支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组织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的问题。从内部组织机制上分析,以政府为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或直接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的机构,仍然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主导力量。许多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尚未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和约束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其陷入两难境地,进而导致风险投资的效率很低;从外部环境机制上分析,就目前的政策、法律、社会保障以及其他方面上看,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仍然是有限的。
4.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风险投资的高科技含量是非常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我国的原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版块甚是缺乏。相当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个问题是,高技术风险企业即使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但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股权流通有着国有股不能自由流通的限制,因此政府对国有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背景支持尚不完善,不能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转让股权资本。
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1.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
1.1明确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机制中的身份定位
毫无疑问,许多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融资阶段政府支撑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但由于风险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在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融资机制的筛选功能上。这就需要对风险资本的融资机制的选择完全符合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需要。
1.2规范以私人风险资本为主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建立一个公平的,以私人风险资本为主体的融资机制。其市场化程度较高是在融资机制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培养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的。然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和融资渠道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
2.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2.1对技术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2.1.1基于技术、使用周期、技术产业化和周围专业能力技术评估的支撑机构,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可配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机制很熟悉的专家评估小组。
2.1.2对于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应根据相关技术,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等相关的信息,设立相关的机制。也可以设立一个熟悉部分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以政府退休官员为主体的顾问专家团队。其次,在风险投资机构中,通过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企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现市场规则规范和相关信息交换以及信息资源共享。
2.2对市场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2.2.1对市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可根据机构设计的要求,成立熟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和进入市场后的配合流程的专家评估小组。
2.2.2对市场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投资组合。面对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在风险投资机构设立投资组合具有积极意义。
3.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支持机制
3.1内部组织机制设计
在我国,这种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所涉及的高科技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推出的,主要是为了支持风险投资的任务,所以这种风险投资机构属于政府性质的机构。我们应把我国的科技成果也列入国际重大科技成果当中,服从以需求为主要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投资。
3.2外部环境机制设计
3.2.1人员的支持机制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运行的整体,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人才。
3.2.2宏观环境的支持机制
为了成立以服务为中心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企业应建立孵化器。
4.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主要通过股份公开上市(IPO),即将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股份公开上市,使其私人的资本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后,再将其售出以获取利益。
参考文献
[1]马宁,企业R&D能力的审计[J].科研管理.2012,(2):74-76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3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风险 对策
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是创业板的主体,无数创业者将因创业板的启动而涌现,无数高科技成果也将从实验室走入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间接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利于加速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业提供舞台,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板市场通过吸引大量不能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中小创新企业,提高了资本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了资本市场结构。它的推出也将有效地改变目前单一的股票市场结构丰富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转变。
但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尚属新生事物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下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从四个层面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企业层面
1.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体系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从而导致经营风险;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差距,在与大企业竞争时导致竞争能力低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为银行借贷或是民间借贷;中小企业由于对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不足而导致经营性风险。
2.技术风险
项目的技术风险指的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是技术的社会不确定性,如产品及其技术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技术产品实现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产品研制成功后,新产品推向市场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三是技术的经济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项目投资规模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技术产品的利润率变化幅度较大等。
3.股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个人股权占比通常比较大,尽管上市后会稀释大股东的股权但大股东股权往往仍占较大比例而成为实际控制人,难以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因素。
4.公司治理风险
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于国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不能有效相互制约、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对于创业板来讲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往往一人当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运作往往流于形式,独立董事的作用有限,公司治理风险加大。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规模和风险产品盈利不确定性。无论是在市场销售的范围方上还是在产品或服务的定位上,创业产品比一般传统产品面临更多的变化因素和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是产品市场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顾客可能对创新产品不信任,所以产品进入市场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客户认可,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给竞争对手模仿产品创造了空间,挤压了原创公司的利润。二是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如细分市场、确定目标用户、选择合适的产品上市时机以及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程度都将直接决定了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最终形成市场开拓风险。三是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因为生命周期较短,研发成本较高,产品的定价不能完全使用传统产品的参照定价方法。
二、投资者层面
1.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言,其财富增值效应非常明显。巨大的套现利益可能会驱使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包装,在公司上市初期编织“高成长性神话”,逐步抬高股价,待大股东限售期满后立即套现,以获取远高于正常经营的超额收益,然后再借口“市场因素”回归原形规避责任。现行的创业板制度设计未充分考虑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问题以及对大股东恶意减持、套现的责任追究。
2.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披露风险
虽然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更加完善和充分,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规模比较小,组织架构简单,上市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者往往又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信息不对称情况特别突出,从而上市公司很可能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如利好信息从而配合大股东减持等。由于其决策链条短,参与人数少等情况,增加了监管部门查处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难度。
3.估值风险
创业板的高发行价加上上市首日的爆炒,使其整体估值畸高,不仅大幅超越全部A股,也明显高于中小板个股。有市场人士指出,化解创业板的新股高估值,既能够通过股价的回调实现,也可以通过盈利的增长来达成。通常市场对于那些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往往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只要其未来盈利能够高速增长,那么其当前叫的估值仍然具有合理性。
4.交易风险
虽然《上市规则》规定交易所可以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临时停牌以防止创业板股票交易投机过度。但由于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定价主要由资金行为决定,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面临爆炒的风险很大。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股本较小,股价易被大资金控制,加之在上市时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被证明具备创新能力,炒作题材较主板上市公司更加宽泛,股价操纵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监管机构层面
与创业板的不断发展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制度建设,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督检查办法也急需健全和完善。严格执法切实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对监管机构的考验。
四、中介机构层面
有关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相对于整个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虽然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但对一些重要的领域并未涉及,如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大量行为,但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组织。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缺位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存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权力过于分散、体制不顺、难以协调动作、准入把关不严等弊端,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机构和统一规范的监管体制。此外,对注册执业师的执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也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一般在省一级行业设立协会,仅对注册执业师的充分监督靠年检和举报查处很难实现,且对本机构所办理的中介业务逐一进行监督仅靠中介机构负责人也难以实现充分有效。
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供下面四条建议:
1.培育优异的上市公司
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说是市场经济不如说是信用经济,公司要树立诚信经营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能够相互制衡。大力发展科技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另外要坚持实业经营为主资本经营为辅的理念,尽管创业板市场受到投资者的盲目推崇存在较高的市盈率,但企业经营的价值在于它创造价值的长期性,而资本经营背离了这一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及投资者的利益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防范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应加强对大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监管。首先监管部门应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预先披露减持计划,减少对股价的影响。同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确保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应披露减持股份获取资金的使用计划,定期披露相关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其次,监管部门应将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后续验证情况纳入对保荐机构的持续监管范围,细化保荐机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的要求,防范保荐机构为骗取上市资格出具虚假的成长性意见,如企业上市后2至3年内,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与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出现重大差异,就应当追究保荐机构的责任。
3.实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是指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中介方,实时不间断地向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证券发行和购买方分别报价,达成一个合理价格后证券经营法人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发行方、公众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相对于传统的竞价制度,做市商制度形成造价系统,按照做市商的报价投资者随时都可以买入、卖出证券,不会出现买卖双方力量不均衡而无法交易,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使交易更加透明化,同时上市公司可以提高知名度可谓一箭三雕。
4.加大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提高相关执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对违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的责任追究。对于协助上市公司造假或未能勤勉尽责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监管机构落实责任追究,如采取公开诚信档案、限制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监管措施,督促其恪守规范运作底线,勤勉履职,形成规范的中介机构生存环境。
总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自成立起尚不到两年,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创业板的发展壮大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投资渠道,对于我国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在立足我国创业板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完善制度设计,少走弯路,尽量减少市场风险,为我国投资者和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4
关键词:市场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确立竞争优势;增强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9-0066-03
Abstract:Themediumandminorenterprisesofmaterialscirculationshouldanalyzeandrespondtotherisksofmarkets.Fromthepioneeringstageandgrowthstagetothematuritystage,theyareintheuncertaincircumstancesallthetime,facingvariousriskssuchasmarketrisks,techniquerisks,managementrisksandfinancerisks.Itisextremelyimportant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risksofenterprisesaswellasanalyzeanddealwithrisksofmarketsofriskcarefully.Itisthebasistoimprovethecapabilityofmakingprofitsofmediumandminorenterprises.
Keywords:analysisofrisksofmarkets;managementofrisks;toestablishcompetitiveadvantage;toimprovethecapabilityofmakingprofits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有关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无疑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1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是指受各种难以控制和预测的因素影响,导致行为主体的期望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差异的可能性,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无论是货币市场、商品市场还是物流运输市场,风险与盈利是同时并存的。市场的波动不仅是买卖双方交易活动的反映,也是风险转移规律的体现。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可测定性和发展性。
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损失的必然后果,促使社会、企业和个人都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和转移,因此风险管理应运而生。风险管理就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并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对风险进行控制和转移,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的利益保障,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企业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为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而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风险管理开始引入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正是由于对未来的收益或损失的发生很难确定,所以就产生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的理论即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程序可分为三个步骤,具体包括:(1)风险识别和分类——引起不确定事件的原因是什么?(2)风险评价与估测——引起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损失会有多大?(3)风险防范与控制——我们能否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不确定事件带来的不利后果?风险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降低未来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个人福利和社会整体总的财富水平。
2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
中小物流企业在运营服务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作为其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风险识别揭示产生风险的来源,判别风险程度,提出风险的应对策略,避免因在决策中忽视风险的存在而蒙受经济损失。
根据中小物流企业的特点,从物流具体作业过程和物流管理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
2.1货物运输和搬运活动的风险
实现物流的基本要求是使其产生物理性位移,可以是一个城市内,一个国家内各城市、各地区之间的物流运输活动;其运输工具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因此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复杂的。主要风险有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减少损失而采取的某些救助或施救措施而发生的额外费用。
2.2配送活动的风险
是否能及时、按量、保质地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是配送所面临的风险,这将影响到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其风险主要是在货物的配送过程中造成的货物损毁、丢失等。特别是在非故意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骗货”和“骗取货款”的风险,将会对物流业造成重大冲击和经济损失。
2.3生产活动的风险
生产过程其实也是事物在变化和流动的过程,这其中存在着由于非故意的人为或客观因素造成生产过程不能顺利进行,使物流无法按时按质正常运转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如,生产用机器设备的损坏、生产场所因遭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损毁,不能正常进行生产活动等。
2.4储备和库存活动的风险
不论是原材料、半成品还是产成品,当其被作为存货进行储存时就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仓库存储的损失风险,例如火灾、水灾对存货的危害性很大,不当的库存管理也会形成仓储损失风险。
2.5财务管理活动的风险
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于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制造业和零售业更重要。比如一个“代收款”的问题,这是现代物流企业不同于普通商品交易的无形的服务质量,但有些物流企业拖欠“代收款”,或者据为己有。长此以往,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会不断萎缩,生产者、消费者乃至整个市场都会受到损害。
2.6竞争的风险
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物流企业所面临的种种经营风险,最终也都通过企业在市场中所遇到经营风险而体现出来。现代物流强调的竞争优势已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不仅要具有高超和不断改善的物流能力,还要提高应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提高,中小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风险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不正当竞争方式和手段,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声誉,而且破坏了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也会使中小物流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当物流企业具有或面临各种潜在风险时,要提前化解或分散这些风险以及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因此可能造成的损失,其实就是实施物流风险管理,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应认真分析各类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物流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管理。
3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遵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恰当的方法,根据投资项目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识别原则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引起风险的原因并评估可能引起的风险的大小,目的就是找出规避风险的对策,将投资项目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小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过程涉及很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顺利运行,形成风险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客户方的原因带来的风险。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物流服务费用的获取是物流企业收入的唯一来源,因此物流服务过程中,客户信誉和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客户中途取消合同,则为该客户进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前期投入不能及时收回,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硬件设备的原因带来的风险。在物流服务过程中,完善的硬件设备是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前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除了会出现一些经常发生的设备故障而带来的风险外,还会出现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这些是构成营运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因素。(3)管理人员的原因带来的风险。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都是在依靠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如果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和失职,会导致服务率的降低,甚至会造成生命、财产等重大损失。这种风险在物流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应给予足够重视,对此类风险控制是整个物流系统顺利运行的保障。
现代物流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物流就是由这些本来各自独立但又有某种联系的相关活动所形成的一体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呈现出以下特征:(1)动态风险与静态风险一体化。物流的过程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的,也就是说,全部物流活动是在线路和结点进行的。物流线路有铁路线路、公路线路、海运线路、空运线路和管道线路。物流结点按其功能有转运型结点,如铁路车站、水运码头等;储存型结点,如仓库、货栈等;流通型结点,如物流基地、配送中心等;综合型结点。物流结点将各个物流线路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因此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货物既有运动过程的动态风险,又有停顿过程的静态风险,动态风险与静态风险出现一体化的特征。(2)多种运输方式下的风险一体化。运输按其协作程度可分为一般运输和联合运输,如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等为一般运输,铁海联运、公铁联运、公海联运等为联合运输。多式联运是联合运输的一种现代形式,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现代运输方式,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进行“门到门”的运输。在实际物流运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货物开始采用联合运输方式,以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获得最佳效益。联合运输,特别是多式联运使货物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风险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而不是分段运输方式下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分段式的风险。(3)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一体化。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货物运输既面临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这类客观风险,又有可能遭遇由于承运人或其他关系方的责任造成的主观风险。特别是在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的统一管理下,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呈现一体化的特征。
4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
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风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完全的避免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清楚地认识到,要规避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阶段性、特殊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识别时要注意把握识别原则,同时还要掌握风险识别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进行风险对策研究。
在物流企业营运过程中,充分认识相关风险,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控制,大部分风险又是可以降低和防范的。中小物流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要做到:(1)深入调查、科学预测,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杜绝和减少决策失识。(2)加强物流过程管理,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尤其在财务收支管理方面,通过增加财务收入,节约财务支出,实现经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以达到尽快回收项目投资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3)严格制度管理,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可以避免大部分风险。因此,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将工作中出现的责任落实到人,并结合相关的奖惩机制,将人为原因造成的失误降到最低。制订专门的审核制度,对整个物流服务制度化管理,保证物流系统的顺畅营运,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4)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考虑强强联合,降低风险,与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大型物流企业或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合资或合伙投资建设物流经营项目,这样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够在合作中学型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考虑采取与合作伙伴利益一体化的方式保证客户的稳定性,密切关注客户的资信状况,对于资信状况好、发展能力强的客户,通过合资、相互控股的方式将物流项目的发展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5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物流运输市场中,中小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除了不断地增强自身实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要学会如何在充满风险的物流市场中规避风险,不断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尽量减少损失,增强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付罡.影响我国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几点分析[J].经济师,2002(12):129-130.
[2]黄晓晖,戎文莹,邓自云.浅议航运企业风险管理及策略[EB/OL].(2007-05-17)[2008-05-14]./cflp[InstallDir_ChannelDir]cangchul.html.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寿险资金;寿险公司投资;寿险公司投资管理研究
一、寿险公司投资。
我国《保险管理暂行规定》第4章第24条规定:保险资金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寿险资金具有投资性、长期性、储蓄性等特征。
寿险资金运用是指寿险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综合运用各种工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资金运用是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有人将这它和承保业务称作寿险公司经营的“两条腿”。它是寿险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寿险公司保证偿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一)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分析
寿险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都要面临资产风险。资产风险就是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资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种类也很多。寿险资金运用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
根据寿险资金的一些特征,寿险资金运用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寿险资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寿险产品定价时的预期利率,以至寿险公司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保险给付责任的风险。利率风险源自不适当的保费定价和实际投资收益率的波动,表现为预期利率和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利差的波动。
2、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是指在某一时点寿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造成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的可能性,是寿险公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匹配风险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现金流的规模、利率和期限等因素造成的,它指某时点资产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同时,资产和负债匹配风险在寿险公司总资产大于总负债时也会发生。
(二)寿险公司投资的风险控制
寿险公司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和经营者,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寿险公司更应重视风险管理。因此,控制风险是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保险投资的结构管理
保险投资结构管理的目的是优化资产组合,实现合理的投资结构。投资结构管理的关键是投资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包括确定保险投资的类别和比例。确定保险投资的类别和比例,是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根据不同来源、使用期限的资金,设计相互独立的投资组合。保险公司可以参与风险投资,但是必须根据风险分散的原则安排,不得在一个项目的投资占用过大比例的资金,也不能在项目中占过高比例。
2、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应该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使得在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同时实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均衡统一。
(1)资金流动性和偿付能力控制
测定保险公司未来偿付能力一般都是通过保险信息系统。其中包含流动性指标和偿付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分为现金、调整为市场价值的证券,负债有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量资产流动性的负债流动比率等于负债比流动资产账面价值。
(2)动态的现金流管理
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明确具有动态性质的资产、负债,特别是对现金循环流量的关注,我们可以建立动态现金流管理解决上述问题。实际现金流动与预测现金流动差异的风险,可以通过利率敏感性现金流动模型来分析,建立该模型包含依产品线分隔、预测负债现金流、预测资产现金流、利率敏感度分析这是个步骤。
三、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寿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被动性资金运用率过高,保险公司被动性资金运用工具主要指银行存款,同时有资产利率敏感性太高、利率敏感性缺口大、证券投资比重较低、期限结构不合理等现状
2、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投资环境不成熟
中国寿险市场主要产品的期限有些长达20多年,甚至更长。但目前寿险公司可以持有的金融工具最长期限为10年,使得寿险公司处于再投资风险中。
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流动性差、规模小、形态落后、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影响了保险公司投资组合的弹性,也很难根据经济周期、利率波动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3、保险资金投资监管不符合市场规律
当前保险监管过严,限制了资金投资规模和方向。监管的重点领域也错位,我国长期把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投资项目作为保险资金监管的重点,忽略了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四、提高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
提高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不妨从建设制度环境、完善投资监管、合理开放投资渠道三方面着手。
(一)创造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
根据我国情况,为我国保险投资建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确定“大市场、小政府”的宏观思路, “大市场、小政府”就是要合理把握政府管理在寿险投资中的作用;明确保险职能的定位,随着保险业不断融合其他金融服务业,保险产品的投资功能逐渐增强,投保人购买保险根据保障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投资回报。
(二)完善保险投资监管
建立合理的指标监管体系和创新监管方式。单纯限制保险资金投资比例越来越不符合现实需要。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偿付能力管理为核心的体系,用合理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不过多干预保险公司的具体经营事务。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设计可行的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对保险资金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三)合理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开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可以通过增加金融债券投资比重、适当放松企业债券投资限制、保险投资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开展住房抵押贷款等手段。(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春峰、房海滨. 寿险公司投资策略最优化研究. [J]. 预测,2010(01)
[2]孔月红. 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及其管理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3]赵晓夏、郭晋鲁. 论寿险公司的投资政策.[J]. 保险研究,2011(10)
[4]高帆.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组合问题研究.上海保险,2012(10)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范文6
1、服装业创业风险
一般来讲,创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从创业者的意愿来看,主要有主观创业风险、客观创业风险;从经营来看,主要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经济风险;从收益来看,主要是安全性风险、收益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程序,一般是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风险、估算风险损失、选择和实施风险管理方案、检查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3、本文研究范围界定
由于本文是服装行业创业,针对进入服装行业进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预见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本文仅仅针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风险、估算风险损失、选择和实施风险管理方案进行论述。本文主要是结合创业者的态度和生产经营管理角度,分析服装行业创业者的风险管理。
二、服装业风险分析
服装业创业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创造条件,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投资成本、管理资本,获取高额的利润空间。
1、创业风险
由于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利润较好。另外,服装业要求的管理、技术等相对较为低,投资相对较小,是个容易进入的行业。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国家宏观政策容易变化,市场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威胁因素。另外,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不仅仅是遮蔽躯体,不仅仅是保暖,人们也在追求品味和品质,这样,服装业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也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得到提高。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4723.54亿元提高到2009年1-11月的8804.26亿元,同比增长则出现下行势头。如下图。
2005-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整体增长的态势,本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长速度,但呈现逐渐减缓势头。本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在2.50-2.76%区间中波动,较为稳定。在2006年服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到了2.76%,2007年降到最低点,2007-2009年该比重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
2、经营风险
所谓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原材料价格与服装产品之间的价格差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追求利润空间的问题。
3、现金流风险
所谓现金流风险,主要是指服装业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启动资金,原料、工人工资等资金,同时创业到一定程度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三、服装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1、创业制定总体战略
企业创业初期,一定要进行企业定位。所谓企业定位,就是指企业经营的产品所服务的客户群体。一般来说,刚进入服装业创业,不仅要依据自身的资金状况、技术能力等,进行科学的定位,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现象,比如国人西服,创业初期就明确定位为白领,比如美特斯·邦威就进行了良好的品牌定位,专注于18-25岁的年轻、活力的消费者。当然,进行企业定位,还需要考虑市场因素,脱离开市场进行创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说,企业定位是创业者风险管理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因素,也是决定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方面,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风险;分析预测,把握风险;统筹兼顾,预防为主。
由于服装业产品种类多,款式流行周期短,市场讯息变化较快。因此,创业时期,不要一步到位,不宜一次投入到位。面对企业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问题,可以分阶段逐步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保证现金流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逐渐的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渐渐开拓市场。
2、如何因应进入服装行业的风险呢?
首先,要把握国家与市场动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和分析功能。密切关注服装行业的动态,及时调整服装业投资、市场对策、营销策略。
其次,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关注行业发展的动态,在服装的设计、销售和制作理念上跟进。
最后,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不仅是市场分析与评估人才,服装设计人才,服装营销管理人才,服装市场维护人才,而且也需要引进高端的风险管理人才。
3、经营管理要控制风险。
对策1:一方面,与原料供应商之间,与加工商之间,签订合同,保证原料、与加工费用波动幅度,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建立高效的销售与市场维护队伍,既维护既有市场资源,同时突破潜在市场。
对策2:打造高绩效的管理团队。企业创业初期,一方面人才的引进较多,企业的理念等、管理优势互补等,需要一个磨合期;另外,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市场维护等,各种团队合作效益,也需要在摸索中渐渐的提升企业的效益。因此,打造高绩效的管理团队,要有明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完善的企业文化。
对策3:销售绩效的评估。对服装业来说,创业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缺少高绩效的销售队伍。目前我国已经不存在买方市场,尤其是服装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并确保销售收入及时回笼资金,为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投资、保证现金流运转正常。因此,销售相当重要。没有高效的销售团队,则意味着企业
对策4:生产、库存和市场维护方面风险管理的策略。由于,服装业的产品是人们的装饰品,人们购买服装是提升个人的品味、品质,凸显人们的地位、心理等。因此,服装业的生产,对工人虽然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是,服装业创业不仅要重视生产的产品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等。另外,库存的管理与市场变化、服饰潮流、国家政策、人文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某地禁止穿着暴露,而另一地则提倡人们追求自我,因此,服装业的库存管理也是需要重视。
4、资金管理方面的策略
从服装行业本身看,盈利能力方面,服装行业的销售毛利率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低谷,2009年随着经济形势全面向好,销售毛利率达到14.49%,为2005年以来最高,主要原因是由于2008年期间的累积需求释放呈现报复性反弹态势。销售利润率走势与销售毛利率基本一致,2009年呈现高点。资产报酬率在2006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稳定,2008年出现轻微下滑。2009年实现突破,达到8.87%,远超2008年达0.52%。综合看,在度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服装行业盈利能力整体爆发,产品盈利能力快速增长,同时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良好。
对策,由于资金要么是融资,要么是贷款,同时资金的回收和流动也存在风险。因此,在融资阶段,需要利用银行、投行等获得充足的资金,降低融资的风险,确保公司资金流动性良好;另外,通过销售等科学管理,提高资金的回收效率。
当然,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突发的不可预期的风险因素,对于服装行业来说,防水、防火更是责任巨大,因此,企业可以考虑财产保险,通过一定的资金来保障现金流风险,减少并控制可避免的风险,比如水灾、火灾、水渍、控制雇员不诚实、爆炸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