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考

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进行多角度观察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肯定。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十五届三中全会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这样的认识,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相当长的过程才取得的共识。这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与规律。在此之前,从什么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摆在什么位置,是颇费脑筋的。刚开始的时候,多是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试图以此解决小农生产的盲目性。的确,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向市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是贸字当头,把产品的销售放在了第一位,依据市场的需求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依据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去布局和组织农产品的生产。这是对生产什么卖什么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革。农民生产的原料通过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变成最终产品流向市场,解决了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初级产品的问题。

接着,人们又多从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角度看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生产在农村,加工和流通往往在远离产地的城市,而且产、加、销三大环节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形不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形不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的收入限于出售初级产品,不能分享加工、流通利润,因而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农产品在初级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流通,多层次增值,农民在出售原料的基础上分享加工、流通利润,可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后来,又从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是可以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多年来,我国农产品主要是运到城市加工和销售。实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既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又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如可以利用食品工业的副产品发展养殖业,增加有机肥料等。二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扩大就业容量。将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到农村,既能为农村工业化开拓新的领域,又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的压力。三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多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贸易,换回廉价的初级产品,与国际市场实行资源交换。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但劳动力充裕。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贸易,或者进口初级产品经地加工后再出口,以劳动含量大、价值高的加工品来增加较多的外汇收入,再从国际市场购回价值相对较低的初级农产品,以补充国内市场的需求。这种以劳动换资源的办法,应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方针。实现这个方针,就要推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发达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业。现在,我国肉鸡、蔬菜等加工出口已经打开局面,取得成功经验,为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

再后来,人们从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待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关联产业纳入农业的范畴,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农业作为一个现代产业部门,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我国只有0.5:1。以食品工业为例,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仅占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通常是农业总产值的1.5~2倍,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还不及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再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发展阶段看,人们对成品、半成品等加工后的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走向国际市场也要求在产品的加工、包装和保鲜等方面狠下功夫。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保持发展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产业的分布进一步向经济作物、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集中,在出口农业、特色农业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在西北地区也处于前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载体发展滞后,特别是职工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滞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单一,没有产生最佳效益;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撑体系薄弱;四是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尚需调整。

兵团要保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一是重点发展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但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培植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培植主导产业和发展商品生产基地,首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兵团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逐步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三是积极培育市场,健全市场网络,稳定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兵团原有的各类市场和渠道的集散作用和推动作用,有效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尽快培育和发展各师、团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产品。制定市场保护和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打破地区间、行业间的市场封锁,以及某些主体对市场的垄断,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使其担当起信息传递的功能,以降低寻找成本和交易成本。整合各种媒介组织,将之纳入农业产业一体化系统;四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职能。要充分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作用,做到多形式、多内容、全方位地对龙头企业提前包供应、产中包技术、产后包销售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科技化,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五是强化改革,完善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核心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产业化利益机制,风险机制、约束机制。提高产业组织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六是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以“引导、支持、调控、服务”为中心,以市场为中介,引导、调控企业的生产活动,强化其服务职能。

二、兵团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路径

兵团农业发展到了今天,完全可以运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良性互动,真正意义上减少各个师、团、连的“纯农业”人口,从根本上使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富裕起来。在这几个相关联的环节中,工业化是发展的方向,产业化是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是发展的载体。

1.农业标准化是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点。(1)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标准化生产是从工业开始的,也是从工业产业化开始的。农业产业化借鉴了工业产业化的经验,因此,农业产业化也重视产后农业,即要求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农业标准化。(2)农业标准化促进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化,促进了农业生产与服务的社会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企业化。有助于降低农业产业化的交易成本。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产业化和现代化阶段的产物,同时,农业标准化又有力地推动和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有机衔接,进而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必须运用标准化的手段。(3)师、团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要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中提出农业标准化的要求,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来制定各自的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4)师、团在发展主导产品和创建农业品牌时,要把农业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农业标准的规划和项目重点放在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中,围绕区域农业如何形成品牌和规模、达到增产增效和扩大市场上做文章。(5)师、团在进行农业产业过程管理时,要把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各项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要有利于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配套性,要更注重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便于操作。(6)师、团在培育和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时,要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扶持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推广中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2.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1)兵团加快小城镇发展意义重大。加快小城镇发展,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农业人口,实现农业工人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建设小城镇,可以增加兵团投资需求,形成长期和持久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小城镇,可以推动兵团二、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小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总的目标、城市布局、目标责任、发展措施及发展阶段。各个小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布局和规模、发展重点、措施和政策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做好从产业选择到规模经营的转变,投入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突出市场建设,使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与大市场对接,促进农业上质量,上水平,提高农业的效益,增加收入,带动小城镇发展。要根据总体目标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产业方向、资源使用、环境保护进行规划和提出要求;要坚持市场化操作,精简机构、调整管理职能,使小城镇的企业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得以自由健康发展;要建立面向市场的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要完善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把购房建房的信贷政策推向小城镇,在镇区按照统一规划或统一招标的方式,允许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职工有偿使用宅基地。

3.加速农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兵团农业工业化。(1)农业工业化的定义。①农业工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过程。一是农业管理对象的商品化;二是农业经营主体的企业化;三是农业技术生物化。②农业工业化是农业资本利用深化的过程。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农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相互结合,彼此依存,从而出现了销和农工商等农业经营的一体化。③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过程。一是从宏观上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二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集中化、商品化、扩大了农业生产前、中、后各产业部门和各类农场的分工,从而促进了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三是从微观来看,农业部门和农场专业化的发展,又把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都分成了专项生产,推动了农业生产工艺专业化。(2)加快改革,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①农业生产者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前提。农业工业化是一种逐渐市场化、规模化的渐次高度化过程,要形成规模化的发展,首先农业生产者组织制度要创新,②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核心。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知识化革命给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契机,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体制,不仅是实现新阶段发展预期的重大举措,而且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③城乡管理体制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动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的任何政策、体制与制度安排,都应有利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加强农牧团场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城乡地域的优势互补;其次,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基础,拆除城乡藩篱,打破城乡分割,推动农村城镇化。④人力资源创新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源泉。人力资本不仅在工业经济中,而且在农业经济中也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农业工业化过程需要相当规模的投资,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广,而有效地组织农业工人学习、掌握和运用科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农业工人素质,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基础,势在必行。⑤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是农业工业化制度创新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处于转型时期,农业工业化水平很低,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之间、农户与公司之间有关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尚不健全。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快农业工业化的步伐。首先,构建有利于农业工业化的市场体系,培育和建设农村各类商品市场,培育和建设要素市场,建立市场宏观预测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对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和传导,以指导农户生产和消费,调节供求,促进和形成农产品市场大流通格局;其次,强化法制意识,构建完整农业立法体系,依法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农村经济组织,尽快推进农业工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3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在较大程度上要求依靠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因此,如何加快××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统计,2003年我市上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总产值20.17亿元,固定资产10.24亿元,年销售收入14.83亿元,净利润1.42亿元,开发种植面积4.55万亩,养殖面积5.98万亩,加工面积0.98万亩,直接带动农户7.1万户。在23家农业产龙头企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的14家,产品以果蔬、花卉、甘蔗为作物种植为主,以养殖业为主的5家,主要是以水产养殖、畜牧为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2家,以加工农副产品为主,以综合为主的2家。其中,××市洪恩水产有限公司、广西建邦股份公司、××市正五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鸿雁食品有限公司、广西风翔家禽有限公司五家农业龙头企业率先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自治区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二、××市农业龙头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以五个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航母群已成雏形。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方面优势,与农民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大大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颇受一些问题困扰着,主要表现在: ㈠传统问题。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松散现象,还没能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 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这些年,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农业企业发展的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和部分人的轻农意识,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发展不快,与实现农业产业化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水平的较少,这种状况极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需要。 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资少。我市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虽与投入来源、资金积累、起步较晚有关,但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拓展意识不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 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够完善。我市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自己定位于农业,而没有从真正的企业管理上来看待,缺乏企业管理制度,有的人员不多,又是亲戚关系,存在家族式经营管理,难以实施岗位责任制。 ㈤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在政策、资金上,自治区和我市都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和拨出一些专款来扶持一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但是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农专款资金量不大,且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大大地阻碍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㈥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都相应成立了服务机构,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率先在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以十六大精神、自治区“1234610”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为指针,结合××市农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㈠规划引导,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政府必须在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根据我市的资源和商品流向,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应建立一批粮油糖专业基地和良种工程,树立一批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劳动农户能力强的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㈡加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农业龙头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市应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㈣拓宽融资渠道,破解龙头企业资金约束“瓶颈”。当前,我市应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要转变单纯依赖间接融资的思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小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入农业化生产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创造宽松融资条件。三是拓宽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机构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农户的实力。四是建立农村资本交易市场,为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展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提供条件,进而提高农业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经营水平,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 ㈤注重农业科技的投入。科技兴农是科技兴市、兴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因此,我市应对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和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㈥树立名牌战略。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抢占市场份额,塑造企业名牌形象。当前,我市应重点扶持如金品、鹅肥肝、香山鸡嘴荔、珍珠水产系列等一批名牌产品的开发。 ㈦用现代营销手段来推销企业产品。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除了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产品销售手段比较落后,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产定销、坐等客商营销方式,缺乏营销策略研究。因此,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以现代营销手段为理念,重点从人员培训,销售网络的建设、完善,专业市场建设方面做好工作。 ㈧完善制度,健全服务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联系龙头企业的制度,并制定明确的奖励措施。其次,要具体落实工商、信贷、贴息、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科技、人才等方面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优惠、优先办理有关手续等措施。再次是把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并定期上门指导,协助引入

技术,帮助解决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㈨要走生态持续发展之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要特别注重走持续发展路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4

农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性产业,对于一个已经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而言显得极其重要。自从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同时又导致原本基础就相当薄弱的农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所以,一定要建立健全自主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

 

1 现代农业产业化需要得到经济法支持的迫切性

 

(1)农业产业化能够凸显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经济法属于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追求社会总体利益为其主要任务,追求经济安全、经济自由和社会实质公平的。因此,追求社会效益应当优于追求经济效益,并且要将重公平和兼顾效率视为重要的行为准则。

 

我国农业产业不仅风险大,而且投资的期限长,收益也不够稳定,但这一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却有着无法忽视的重要价值,所以其社会效益强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益。施行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和别的市场主体在法律地位上从形式上的公平逐步转化为实质上的公平,这也是经济法观念的一种表现。

 

(2)农业产业化要切实遵循经济法国家干预之原则。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由于将我国这么一个广阔地域范围之中数量尤其是拥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农民群体置于显失平等或者公平境地的社会发展现状,这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以及宗旨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正是"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劣势地位以及处境,决定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坚持国家适度干预之原则。

 

(3)切实落实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含于经济法体系当中。经济法体系主要有市场主体、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法律制度。农业产业化中的大量问题通常就集中于以上各方面。有鉴于此,运用健全完善的经济法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新发展。

 

2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业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也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也产生了一部分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点。

 

(1)农业市场主体制度不够健全。首先是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载体,力量不够充实。专门开展农产品加工与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力量十分薄弱,同时组织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带动广大农户实施专业化生产。

 

其次是农户合作观念与意识不佳,缺少相关的合作法律制度,缺少对农户合作进行引导与组织上的规范,以至于农户组织化与协调化能力较差。最后是尚未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农户组织化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缺少激励制度加以支持。

 

(2)农业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竞争能力不够强,市场秩序也不够规范。因为我国农民通常采取的分散型生产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产品更好地进行交易,大量无组织状态进入到市场之中,导致其在市场中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上,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无法与社会上的各种利益集团分庭抗礼。因为缺少代表其利益实施市场竞争与自我保护的相应市场主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够匹配,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3)对农业产业化层面上的调控力度还不够大。鉴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资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需要有全面的金融服务和财政支持和其保持配套。然而,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的抑制金融与财政供给的相关政策,导致农业产业化无法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到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我国这么一个农民群体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始终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十分滞后,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保机制建设中的薄弱一环,甚至已经成为妨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突出表现为社会保障的层次偏低、覆盖面偏窄,社会化程度和保障功能比较差以及社保项目管理混乱等方面。

 

3 经济法支持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业市场主体的经济法支持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当然是农民,而农村地区的民间组织则是我国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加。我国《农业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国家要积极支持与鼓励农业、农村以及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在现实中也相应地建立起一些民间组织,然而因为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导致以上组织尚未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十分有必要重新审视农村民间组织所具有的突出作用,大力培育各类农村民间组织。

 

有鉴于此,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民间组织法》,以指导农业市场主体的健全完善工作。因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还不够明晰,一定要全面界定农户对于所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分权,保障土地权利人能够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并为培育健全完善的农村土地市场创设出相应的条件。一定要在给予农民足够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承认农民拥有对土地地面价值增值具有的所有权,明确国家与农民间存在的租佃关系,推动农民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力度而提升生产率。

 

要精心呵护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快健全完善《土地管理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从而为合理使用农村土地与稳定农村社会关系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农业市场交易秩序的经济法支持在当前的市场交易过程中,处在弱势地位上的农业市场主体通常都会成为各类垄断、不公平竞争以及别的商业欺诈行为所产生的牺牲品。为切实保障市场交易能够得到有序推进,有效保障农业市场主体所具有的合法权益,应当全面借鉴美国等国的做法,运用立法对各类垄断行为进行明文规定,并把非股份制和非盈利性的合作社加以豁免,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更加公正、更为合理的理性市场交易环境,为入市进行交易的广大经营者规定经营的行标准,并且保障农产品运销加工活动能够得到持续推进,切实避免农产品价格上的剧烈波动,这对于有效保护农业主体权益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都有极强的保障作用。

 

有鉴于此,建议尽快健全完善市场规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农业市场交易环境提供充足的法制保障。要立足于市场竞争法律的健全完善,明确农村经济主体均可平等参与到竞争之中,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要运用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方式,对农村商品经营企业实施准入制,做到监管关尽量前移,以提升广大农村消费者的维权保障能力,提升政府在农村消费维权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惩罚性赔偿机制,切实有效地降低农民群众的维权成本,进一步提高针对农村消费者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刺激消费,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调控的经济法支持

 

如今,我国政府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正面临着城乡之间利益失衡的状况。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之中,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科研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及保障,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应当尽可能地发挥出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对于广大农民群体收入增长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建议尽可能地健全完善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强化农村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力度,特别是要提升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科研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度,从而推动农业科研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财政资金支出的结构,积极探索新型财政支农产业化工作模式,确保财政资金得到高效化利用,并且发挥通过财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新机制。因为我国农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差,金融供给也不够充足,要尽快健全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立足金融创新以提升金融支农之幅度,运用有效扩大对农村地的区金融供给以刺激农村金融方面的需求,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之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经济法支持

 

目前,我国维护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法律法律非常少,其主体还是一些政策性文件,这就造成了农民社会保障权益很难得到切实履行。由于我国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到非农领域之中就业,以至于许多被征用土地农民处在既无地无业、又无保险的状况下,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快建设《农村养老保险法》的步伐,争取运用立法形式完善我国农村社保制度。

 

在此基础上,还应专门出台调整农村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健全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事业,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同时,鉴于我国当前实施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中,农户绝大部分为单产作业,可调研制定出《农业保险法》,以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也就是说,要运用健全完善有关立法工作,形成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含有政府合理补贴与农民合理支出的新型农村会保制度,以求妥善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5

一、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湖南农业产业发展快、来势猛,从种植、加工、贸易到仓储,涌现出一大批初具现代企业雏形的龙头企业。他们以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立足本地,辐射全国,使我省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产品的价格影响,使它们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农产品货源的制约

公司+农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村合作经营形式,即公司利用自己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在播种之前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民签订要约,将一家一户农民生产的产品集中收购、加工、销售。这种组合形式,对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努力方向。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发现真正做得很成功的或者说比较稳固的公司少之又少。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受到了农产品货源的制约,从而影响其生命力。公司与农民签定的农产品价格都是种植前的预期价,且往往都在此基础上高出5-10个百分点,其目的在于稳定货源。但往往事与愿违,产品上市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预期,农民要求履约;如果市场价格高于预期,农民则违约不交产品。据有关资料统计,龙头企业的订单履约率在80%以上的仅占40%左右,这样一来,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和亏损。

2、农产品价格的制约

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行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所有因素的影响,最后都集中在价格这个核心因素上。不管是丰年、欠年因素,国际市场因素,或是政策因素,人为因素(囤积奇居、农民惜售)等等,都会在农产品价格上得到充分的反映。农产品产业链长,构成复杂,对整个社会敏感,牵一发动全身。因此,价格问题成了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单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作用是有限的,还是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如何发力,其中一条重要途经就是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来稳定产品货源和消除农产品的价格风险。

二、期货市场是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的有效载体

目前,我国期货品种共有22个,其中涉农品种有11个。这些品种的上市,对我国农业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部分省区,农户及涉农企业根据期货市场价格安排生产、调整结构、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取得明显效果。

1、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期货价格是完善的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价格往往被视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研究世界市场行情的依据。由于期货市场上的参与主体较多,市场的流动性强,交易规模大,因此期货价格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特别是能反映出在未来某个时间段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预期,具有超前性比较强的特点。它有利于政府根据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价格行情和走势,分析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充分利用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引导和调控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减少盲目性;也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生产与销售计划,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供给量,促进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抑制价格在年度、季度闯的剧烈波动,减少因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我国的玉米、白糖期货自上市以来,经过几年的市场磨合,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它的价格信号已成为指导这两个品种种植、加工、贸易的权威价格,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为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期货市场容量大,而且结算价与现货价基本趋合,即基差(基差=现货价一期货结算价)变动合理,可以同时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进行等量的、方向相反的操作,得到两个市场盈亏相互抵消的结果,从而实现预期收益,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企业利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来制定规划、调整结构、锁定成本、稳定收益。特别是我们的涉农企业,由于拥有现货资源,相比期货市场上的其它参与主体而言,在实物型套期保值中处于比较主动、灵活的有利地位,可以依据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择机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预先锁定生产成本和利润,回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市场风险,效果显著。

3、期货市场快捷的信息传递、严格的履约保证、公平公开的集中竞价、简便快捷的成交方式,全方位地、迅速有效地抹平区域性不合理的价差,达到资源配置效果。同时,期货标准仓单到银行质押进行短期融资,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项创新业务。即期货交易所和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企业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标准仓单进行质押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因有了变现能力极强的仓单作为抵押物,资金风险几乎为零,因此银行也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4、交割库功能的发挥,标准仓单的实物交割,对活跃一方物流、提升农产品质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广西实行的白糖期货标准仓单全国通用,实现了白糖仓单的高效流通,方便了广西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物流配送,拉近了物流距离,节约了物流成本。同时也促进交割库所在地物流业的发展。我省华昌棉麻公司,参照期货标准仓单的质量要求,派出技术员指导棉农种植加工棉花,使棉花质量大大提高,无论是纤维度、细度、成熟等都达到了优质棉标准。当年,每斤子棉增加收入约0.3元。

三、我省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家一户的农民有期货知识且参与期货市场的不到1%,绝大部分农民不知道期货是什么;二是涉农企业对期货略有了解,但不懂得如何利用、如何参与、如何操作,占涉农企业80%以上;三是有很少部分涉农企业既懂期货,又想参与,但缺少资金,占80%以上;四是受资金政策性(国企)限制,占95%。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全方位的知识普及

首先,政府部门在普及期货知识方面力度不够。中国证监会以监管者的身份,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以风险提示为主的投资者教育,但它的局限性在于:一是它的对象是投资者,二是它只是一个风险提示,不是全面的知识普及,三是它的行政资源有限,号召力偏弱。其次,真正产生了效果的要数几家期货

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期货公司)。他们利用培训班、媒体、沙龙、论坛、讲座等形式,在传播期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再次,媒体的主体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近年来,报纸书刊等平面媒体在普及期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电视网站等媒体关注这个市场的新闻多一些,而在如何传播期货知识方面似乎有些乏力。

2、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受期货市场发展阶段性等客观因素影响,各市场参与主体对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对期货知识的学习和对期货功能的研究,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功能的氛围尚未形成。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期货市场的宏观导向和具体政策扶持与培育,企业对期货功能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利用期货市场功能。作为粮、油、棉主产区的湖南粮油棉生产、加工、贸易、仓储企业,对期货市场的最主要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功能了解不深,研究不透、准备不足。

3、政策托市,弱化了市场功能发挥

我国改革开放始于农业(第一产业),经过30年的实践,成就是显著的,但是相对二、三产业来讲,它落后了。其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化程度有逊于二、三产业。如何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应该作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重要课题来研究。这些年来,各级政府为了三农问题,没少下功夫,包括政策倾斜、人力、物力的投入等等。但具体而言,一些政策的制定,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市场的作用,或者说是还不够科学,做了很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费力不如愿的事情,且还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育。笔者在一家中央储备粮仓库调研时,谈及去年我国菜籽油价格大起大落时,该库负责人说:去年底,国家为了解决菜籽油市场价格偏低,伤害农民利益问题,决定在菜籽油主产区国家增加储备40万吨,每吨价格4400元,而当时市场价每吨只有3600元,且增储40万吨,也只能解决农民手头存货的20%。由于供大于求严重失调,分配增储额度就有利可图,但按政策规定,这部分利仓储企业又不能得。这位企业负责人坦言,虽然我不能得,但我有主动权,想买谁的就买谁的。由此,我们就事论事是否能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政策是好的,但是杯水车薪,大部分农民没有享受到政策的好处;第二,没有解决问题,靠一只有形的手来解决庞大的市场问题是有困难的;第三,政府付出了财力,大部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第四,滋生了利益输送渠道,影响政府形象;第五,长此以往,市场化难以发育,市场功能难以发挥。

4、人才短缺,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

期货是资本市场的高端表现形态。它的服务功能和风险,远大于资本市场的其它产品。因此,要掌握好它,利用好它,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它,认识它。目前,学习它、认识它的人为数不多,导致了这个市场的人才短缺。首先是我们的职能部门懂期货的人少之又少,就谈不上如何来利用它为经济服务了;其次是市场主体,知道期货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效益的也知之不多,缺少参与,没有考虑打造期货经营团队,也就没有期货人才培育计划;再次,期货经营机构步履艰难,没有吸引人才的动力。上述原因的产生,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期货乱市”,人们对期货仍心有余悸。

四、几点建议

1、全方位地普及期货知识

首先是各级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改变观念,热心这项工作,懂得这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工作,主动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期货监管部门沟通,支持这些部门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积极引导媒体加强对期货知识的传播,鼓励各高校、学术团体、行业自律组织都来参与这项工作;其次是政府牵头,加强与金融机构、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现货企业等参与主体的合作。

2、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利用政策杠杆,强化市场作用

首先,在目前的情况下,想一下要单个独户的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农民走“农户+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或者是“农户+农户自发组织的合作组织+期货市场”的路子,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用产业化、集约化的模式使农民、农业企业有参与期货市场的基础和能力;其次,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要在体制、机制上多做文章,如细化和创新国家的“三农”政策,把有限的财力用在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起来,扶持粮油棉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粮油棉投资期货市场投资基金,奖励期货中介机构(期货公司、交割库)落户湖南,制定高级期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建立信息平台、知识普及平台等等,而不是动不动就在价格上做文章(我这里不是否定价格杠杆的作用)。

3、统一认识,纠正偏见,深化合作

首先是要统一各级政府官员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对期货市场的认识。由于期货工具专业性很强,传统的金融学教育对金融衍生工具涉及很少。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政府、金融机构中普及期货知识和期货会保理念,使我们的政府官员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们了解、掌握并充分利用期货这一良好的避险工具,来领导和服务“三农”工作。其次是要纠正政府官员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们对期货市场的偏见。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初期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近几年来,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境外进行投机式的操作,造成了“中航油事件”、“中储棉事件”、“国储铜事件”等境外期货交易巨亏事件,也对期货市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偏见,需要我们对这些负面影响予以改变。再次是金融服务机构要吸收国外同行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期货市场,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农民收益,同时,也给金融机构自身带来效益。

农业产业化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 农业产业化 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一、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一方面,湘西州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湘西州农产品加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及省内其它地区。现阶段湘西州的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有的甚至是小作坊式的生产,家庭式的管理,自我发展壮大能力差,带动能力弱。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湘西州农业产业化规模小的问题十分突出。虽然柑桔、猕猴桃等水果产业总面积过百万亩。但全州人均仅0.37亩,农业人口人均0.45亩;柑桔产量每年约60万吨,分别只占全省392万吨,全国1789万吨的15.3%、3.35%。全州茶叶面积6万亩,只有全省145万亩,全国2019万亩的4%、3‰,茶叶年产约721吨,分别只有全省10.24万吨,全国110万吨的7‰、0.66‰。全州烤烟年收购量50万吨左右,比本省的郴州、永州地区分别要少20万担左右,比毗邻的湖北省恩施州要少70万担。药材等特色产业无论规模、市场、产量都无法与省内外其它地区同类产品相比。

3.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延伸不长。目前,湘西自治州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全州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不到10%,产品附加值低,名牌产品比例更低,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为80%,国内发达地区达60%以上,全国平均水平为30%,全州90%的龙头企业仅只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特别是柑桔、生猪、蔬菜等大多数农产品还处于卖原料的状态。全州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3:1,低于全省0.6:1,全国1.1:1和发达国家2.4:1的水平。粗放的农产品加工直接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和生产成本增加,使全州农产品在省内和周边市场缺乏竞争力。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开拓销售市场的力度欠缺。农村公共服务问题比较突出,各类服务机构不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大多名存实亡,基层技术服务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农民要求的服务得不到满足,农民享受的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至今,全州还没有成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更不要说向外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销售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农产品加工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亟待建立健全。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不高,毁约现象比较普遍。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初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通,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不同程度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5.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完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多年来,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楚,权利义务不相统一,难免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从税收、土地收费、信贷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够完善,这些扶持政策在基层落实难度非常大,这将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

二、积极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布局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

第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就民族贫困山区实际情况看,应以林果、桑蚕、烟叶、稻谷、棚菜、黄牛、育种、药材为主导产业,实施“远抓林果,近抓烟菜、基础抓稻、发展畜禽短平快”的农业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的,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抓落实。

第二,要坚持区域布局规模经营的原则。就是要相对集中连片地安排主导产业、产品生产,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优促势,以优聚势,向规模要效益。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贫困地区农业总体布局及其远景规划应是:山区果、平地稻、庭院畜、环路菜、山区烟,沟沟岔岔形成良种繁育带和水果开发带。

第三,要坚持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的原则。就是要使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市场建设、龙头企业的创办与农业生产相配套。并在区域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扩大经营、提供信息、搞好服务等多种功能作用,促进农业以龙头为核心的产业化集团企业的形成。

第四,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首先,我们要实现三个突破,即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区域化布局上突破、创办深加工龙头企业上的突破和重点产业、产品率先实现产业化的突破;其次,我们要抓好典型。建立基地,作好示范,全面推开,培育建设农业产业化开发区,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

2.正确处理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外向牵动、科技推动的关系。外向牵动、科技推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农业的一贯方针,两者一个是战略方针,一个是战略途径,它们的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农业产业化追求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能力,而外向牵动、科技推动本是农业产业化课题中应有之义,也只有通过外向牵动、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否则离开了外向牵动和科技推动兴农这两大主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关系。虽然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表现了种种不够适应,这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的具体表现,说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而推进农业产业化恰恰解决了家庭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对接问题,是对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继承和完善。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培育农业产业龙头和借助外力牵动的关系。第一,把握关键环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一方面狠抓市场建设,加快市场体系发育升级。另一方面,兴办多元化的龙头企业。坚持大(大规模、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形式)的原则,建立基础雄厚、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第二,借助外力牵动,加快农业产业代步伐。实施外向牵动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最有效的捷径,通过引进我们急需的资金、先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农副产品交换空间,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迅速形成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体系。第三,依靠科技带动,增强农业产业化活力。要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开发高产高效种养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科技集团承包,主要以发展水果生产贮藏经销、畜禽养殖加工、蔬菜种植经销等为重点的一体化生产经营;积极发展民间各类专业技术组织,引导他们走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