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的监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风险的监控

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1

关键词:工程造价;特征;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控制的现状分析

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成本与工期、质量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可以说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风险不仅是直接增加成本的重要原因也是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潜在因素。目前,我国建设市场的管理缺少规范性,工程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的成本偏高等都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水平。众多工程项目都面临着预算、决算以及概算超支等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失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存在控制不力的局面,增加了项目风险。因此,为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的造价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造价控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现象

2.1建设单位管理不规范形成的风险点

2.1.1施工招标投标程序不规范

有的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还未批准、更没有具备招投标所需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就开始招标;有的虽有批复概算,但只是一个概念性概算(有些项目仅有单位指标而无分部分项的名称与数量及价格);有的项目招标人与投标人商定,让预先内定的中标人低价中标,中标后再通过签证变更等方式给中标人额外补偿,这些都可能导致工程量清单项目严重缺项、清单描述或工艺与实际不符或者工程量与实际差别过大,必然造成许多新增工程量清单项目及争议的价格,审计人员在确认新的综合单价时与施工单位意见分歧往往较大,增加了扩大造价风险。

2.1.2合同签订不规范

由于有的工程招标投标只是走过场,导致不按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合同情况屡有生,有的甚至干脆搞阴阳合同;也有不少建设项目的施工合同由施工单位拟稿,建设单位及咨询单位审核不认真或缺少技术支撑,致使签订的合同条款文字不严谨、不规范、模棱两可、内容甚至前后矛盾,有的甚至连施工范围、内容和结算方式条款都没有明确约定,给结算审计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和风险。

2.1.3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

一是现场情况不明,对现场签证的审批流程与责权无制度规定,致使某些签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受到影响,因此潜在风险;二是资料管理不善,有的施工招投标工程到审计时建设单位和招标单位两家竟提供不出一份确认版的招标专用图,致使可参照投标价结算的项目缺少依据,有的项目竣工图与事实不符,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是难以一一发现的;三是项目为了工程进度,大多进行“先斩后奏”未审批先实施,结算时补办签证、软磨硬泡搞人情战拖延审计时间等,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2行业及职业道德的风险点

2.2.1项目参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不良形成的风险点

个别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及甲方代表人员为个人利益所趋, 不顾概算标准及建设利益,与承包商及供应商串通,擅自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设备、材料的档次或吃设备、材料费用的回扣,暗下支持承包商哄抬价格; 不良的施工企业伪造假资料、签订假签证、提供假发票,与管理人员串通,这些都制造了风险点。

2.3审计人员自身所致的风险点

(1)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差,经不起利益诱惑缺少敬业精神,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的风险点。

(2)审计人员造价咨询行业政策水平或专业知识水平低而形成的风险点。由于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精神吃不透,搞不清施工单位的投标组价所用定额与工程结算的计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风险点。

3、工程造价风险控制措施

分析以上的原因可以得知有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转移的,是可控风险,有些是不可控的,不管可控不可控,都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和有效规避,控制措施如下:

3.1招投标及定合同阶段

审计单位及人员应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制定规范的招投标制度及流程,并在招投标工作中严格执行。及时完成图纸测算并参与审图工作。招标图纸等技术资料要达到施工图的深度,并在审图之后进行。启动招标时要做图纸移交签字手续,并存档。参与对施工单位资格的审查,特别应加强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考核。对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应排除在入围队伍之外。在招标文件采用综合评标法,合理约定技术标与商务标的得分比例。

招标文件及合同结合工程特点和发包人的意图采用规范文本,明确合同范围、内容及工期,减少或避免承包商在结算时钻空子、做文字游戏。要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单位勘察现场,并对措施项目费进行包干使用,风险全部转移。要明确告知各投标人所有的让利应该体现在各综合单价中,禁止总价让利,便于签证变更价格的参照及审定。合同应该包括协议书、专用条款、通用条款及相关附件。并在协议书中明确各文件的前后解释顺序,避免不必要的扯皮。可调价部分风险自留,通过明确合同价、基准价与施工月价格之前的关系,约定主材的风险承担比例,调价方式及公式。避免在价格上涨与下跌时对承包商的调价口径不一致,提高造价。

回标时要特别注重项目经理能力的审查,一个好的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可以对工程带来很大的节省,减少签证。在合同中可定义不可预见项目的定义及描述,尽量风险转移。回标分析时,对投标单价的不平衡报价要特别留意,可在保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让投标单位承诺个别过高或过低的综合单价调整到合理的价格。签订合同时把承诺及答疑都要放到做到合同中,并明确保修责任及违约责任,约定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明确把不支付农民工工资作为重大的违约责任,降低履约风险及成本。

3.2施工阶段

审计人员应长驻现场,参与项目过程跟踪,对项目造价进行全过程监控,格监督工程项目现场各类变更、签证。应认真记好施工日记,对进场材料设备的品牌、质量、数量等要认真审核,并对施工进度和完成的形象进度及工作量等重大事项按日记录在案。施工阶段期间人工、材料、机械价格的上涨风险严格按合同的要求进行审核。对履约能力差的单位配合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按合同条款进行处罚。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工程款超付,施工单位通常是不配合审计工作,造成审计时效的拖延,即使审核完毕,追讨工程款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在签订合同时约束付款比例, ,工程款累计支付不能超过合同总价的80%,必须等施工单位支付了相应的审计费,且水电费、甲供料等财务清算后才能支付最后的款项。

3.3结算阶段

结算时应该严格按合同、招标图、设计变更及签证进行。资料或手续不全的,应该退回。在规定时间之外提交的变更及签证,不予认可,严禁事后补办。设计变更及签证审核时,要仔细与招标图及合同对照,避免重复计算,特别是一些包干的措施项目费,比如临时设施费,签证变更时施工单位也往往会按比例计取。还有就是要吃透清单计价规范,注意清单与定额的计量规则的差别,比如清单计价中土方按实方计算且不考虑放坡的,结算时施工单位往往按实际上报。

结算时还应该注意一些索赔的处理,索赔要严格按合同,确认索赔成立的条件,必要时进行反索赔资料的收集。对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的界面要清楚,合同中应该约定结算审减比例,超过审减部分比例的审计费明确由施工单位承担,避免施工单位乱报,瞎报,以免降低增加各方的工作量风险,相应的也就增加了造价。

3.4、打造复合型专业结构审计队伍。

管理学上认为组织是项目成败最主要的因素。所有完善审计组织功能及结构,最大发挥造价咨询在节约成本上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是改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配备的除工程审计专业人员要全面更要专业,土建、安装、装饰、市政、绿化都要设立,可一师多兼但要精通;二是是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需要,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加强组织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加强廉洁自律的教育并定期进行360度考核,把考核的结果直接与晋升与绩效挂钩,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四是合同中签订廉洁协议,对合同各方人员进行制度约束。

4、结语

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无时无刻不伴随这工程项目的推进而瞬息万化,控制这些风险,进而控制造价也不只咨询单位一家所能完成的,也不只是通过条文约束就可以简单搞定的,需要各参与单位的协调、配合与支持,形成科学的制度流程并从上到下的执行。正所谓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把控,把风险控制在事前,转移出去或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取得预期投资效益,达到整个社会的节约。

参考文献:

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2

【关键词】 信息化 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

一、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识别

通过风险识别,可以将可能给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带来的危害和机遇的风险因素识别出来,把风险管理的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目标上来。风险识别必须在信息化工程项目开始、实施过程、主要范围变更批准之前进行,而且需贯穿于项目全过程。项目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动态性决定了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因此,在信息化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中,重要的是收集信息化工程项目相关的信息。

在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识别中,首先要全面分析项目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进而识别出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风险并汇总成项目风险清单;其次就是要识别引起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识别出项目建设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把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有可能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所以在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识别中要全面分析项目建设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项目建设风险的影响方式、影响方向、影响力度等;最后还要识别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找到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以及消减项目建设风险不利后果的方法。为了便于进行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和管理,可以将识别出来的风险按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或管理者划分。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建设风险一般可以分为项目建议书、项目需求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采购、项目施工及运营七个阶段。因此,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结果都要包括对前面工作进行改进的建议和要求。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识别工作也应该包括对风险识别过程中发现的项目管理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的建议和要求。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识别也是衡量风险程度、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进行风险管理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对于实现有效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存在的因素分析

信息化工程项目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按限定时间、限定费用和要求的质量标准,完成的一次性任务或管理对象。由于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中总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不管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到什么阶段,进展多么顺利,风险都会随时出现。在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预算、进度、组织协调、需求变化、功能缺失、技术选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因素,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大量的未知因素存在,也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就有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等,使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达不到预期目标。

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因素分析是对可能导致项目建设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因素可能会来自需求、技术、资金、实施方等多方面,但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期望,因此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分析也应重点关注影响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期望的因素。同时在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分析过程中,也需要辩证地分析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因素带来的威胁和潜在的机会。确定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范围,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逐一列出,以作为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全面风险管理的对象。罗列风险因素通常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形成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的多方位的透视。可以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即由总体到细节、由宏观到微观,层层分解。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的管理不仅贯穿于整个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而且在信息化工程项目事件发生之前就要开始进行风险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从理论上来分析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比如决策树、敏感性分析、蒙特卡罗模拟等,同时请教擅长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专家,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等,从理论与实践多方面来判断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因素的利弊,对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

三、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在建设信息化工程项目中,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严格按照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原则运行的前提下,前瞻性地管理和控制信息化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保证信息化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为能有效的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进行控制,一般先采取回避风方式,放弃信息化工程项目带给我们的各种收益和发展机会,采用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可改变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以排除风险或条件,或者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目标,使其不受影响,或对受到威胁的一些目标放松要求。例如,延长进度或减少范围等。为保证一定收益,也可采取排除风险的起源,利用分隔将风险源隔离于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路径之外,选择适合于本身能力的风险环境进入经营的做法,以准确预见并有效防范完全消除风险的威胁。相比在风险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提前采取行动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其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所造成的影响,设法把不利的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后果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临界值要有效得多。采用不太复杂的技术,实施更多的测试等,都可减轻风险。如果不可能降低风险的概率,则减轻风险的应对措施是应设法减轻风险的影响,其着眼于决定影响的严重程度的连接点上。例如,设计时在子系y中设置冗余组件有可能减轻原有组件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再就是转移风险,把风险损失的部分或全部以正当理由让他方承担,而并非将其拔除。设法将风险的后果连同应对的责任转移到他方身上,但需要向风险承担者支付风险费用。例如:将自己不擅长的或自己开展风险较大的一部分业务以出售或外包等形式委托他人帮助开展,集中力量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有效地转移风险。同时,可以利用合同将具体风险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在多数情况下,使用费用加成合同可将费用风险转移给买方,如果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是稳定的,可以用固定总价合同把风险转移给卖方。还可以运用一些定量化的风险决策分析方法和工具,来粗算优化保险方案。当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对策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而且该风险发生的概率又很小,或者决定不打算为处置某项风险而改变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计划,无法找到任何其他应对良策的时候,通常都是采取接受风险。接受可分为主动或被动,常见的主动接受风险的方式就是建立应急储备以应对已知或潜在的未知威胁或机会;被动地接受风险则不要求采取任何行动,将其留给项目团队,待风险发生时视情况进行处理。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是要通过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因素和评估项目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监管,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妥善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实行有效地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工程项目的风险与控制,提高建筑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发挥最佳效能,获取最大利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施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施工企业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工程项目的风险辨析

目前,施工企业面临市场环境有四大特点:一是建筑市场规范程度不高,仍处在完善当中。二是建筑市场多以建设单位意图为主导,以甲方为“长官”的“长官意识”浓厚。三是建筑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突出人海战术,准入门槛低。四是无序竞争甚至恶意竞争时有发生,综此,风险处于高发区域,风险识别与管理就必须贯穿于经营工作的全过程。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建设单位诚信风险。建设单位资金能力大小、资产能力好坏,诚信度高低,都是影响施工企业是否存在经营风险的原因。有的建设方资金实力较弱,履约能力差;有的建设方诚信度不够。而与建设方发生诉讼和仲裁又会牵扯施工单位的精力从而影响生产经营。因此,建设单位诚信风险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应防范的首要风险。

2.法律风险。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过程,施工企业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方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一是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通过各种手段将风险转嫁到施工企业身上;二是由于建筑市场恶性竞争,市场供求失衡导致业主和承包商的市场地位不平等,交易条件不公平;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留下了隐患。如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诉讼的风险、“联营”和“挂靠”风险。

3.安全质量工期风险。在“以人为本”理念为大多企业管理方针的今天,安全、质量、工期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施工企业是粗放型的管理,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如工期滞后、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丧失了经济利益,甚至危及了企业的声誉及存亡。

4.工程结算风险。竣工结算是项目生产经营的结果,但同时,项目部也面临着发生后期损失的风险。这类风险的主要表现是:结算资料不齐全,导致工程结算难办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建设方因多种原因拖延最终结算,造成施工企业迟迟不能回收工程尾款;建设方不确定交工时间,拖延竣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按比例提成性质的审计,使合同价款不断缩水,尾款越审越少,甚至出现所谓“超时”现象; 建设方付款时以物冲抵工程款或以工期和质量问题为借口进行反索赔,使工程尾款出现缩水和难以回收的风险。

5.资金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对施工企业而言尤为如此。目前的建筑市场,“软垫”(施工单位自带资金施工至一定形象进度再付款)和“硬垫”(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打款包括履约保证金等)普遍存在,势必影响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如果资金链断裂,企业正常的施工生产就难以为继。因此资金风险是事关施工企业存继与否的重要风险。主要表现为工程款和各类垫资、保证金无法及时回收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

在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关系识别上,建设方在一定意义上是施工方的衣食父母,施工方识别风险是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从而在保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方。施工企业必须提高企业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在强化和规范项目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1.切实做好投标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由此观之,胜负见矣”。所谓“多算”,就是事先的谋划。从目前现状来看,施工企业对施工阶段的管理比较重视,而为占领市场确保中标额,风险意识则较为薄弱,低价中标普遍存在。造成了项目中标即亏,由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必须加强投标前的策划与风险评估。对拟投标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和各种风险进行充分的分析。对有“硬伤”、存在致命风险的项目要果敢放弃。再者,要完善合同。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合同签约前,要逐条研究合同条款,运用政策法规完善内容,对合同的重要条款要严格把关,勇于坚持原则,维护施工单位利益。施工企业应尽可能争取套用主管部门推广使用的示范合同文本,特别应约定签证索赔事项的程序与权限、竣工结算时间、材料与人工市场价格波动时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延迟支付工程款的违约责任等,垫资合同还应约定由建设单位支付垫资的利息(未约定利息时按不支付利息处理,相当于施工企业无偿结款给建设单位使用)。有条件时,尽可能请专业律师帮助审查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三是要推行架子队、工程队建设,选择好分包队伍。要增强法律意识,严禁无资质和低资质企业“挂靠”分包工程,推行架子队、工程队建设,对专业性极强、合同约定、合规合法、确实需要分包的项目,应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要加强对分包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分包企业风险抵押金制度。

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风险;防范;对策

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大、产品固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存在很强的风险性。因此,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合同纠纷,尽可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的风险是每个建筑企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1 合同风脸的主要表现形式

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是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和合同履行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根据合同主体行为,可将其分为主观性合同风险和客观性合同风险。

1.1 客观性合同风险

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回避的,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往往无法控制。例如,合同价格规定不予调整,则承包商必须承担全部风险,如果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则承担部分风险,这叫做市场价格风险:还有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承包商必须提出索赔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失效,这叫时效风险。

1.2 主观性合同风险

合同的主观性风险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同时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控制的合同风险。在相当多的国内施工合同中,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条款的便利条件,在合同协议中或通过苛刻的条件把风险隐含在合同条款中,让承包商就范。而承包商为了急于承揽工程,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不敢据理力争,任其摆布。对合同谈判只重视价格和工期,对其他条款不予注意。合同内缺少和有不完善的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条款,缺少因第三方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赔偿条款,缺少对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或发出错误指令的制约条款等。这样即使不平等的合同也愿意签,甚至有欺骗的合同也敢签,在合同签订上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施工合同风险的方法

2.1 专家调查法:主要包括调查面谈法、问卷法、德尔菲法、专题讨论法等。

2.2 流程图法:为了确定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进行风脸分析,提出补救措施,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合同从立项签订、招投标、委托授权、市场准人、合同履行、终结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绘制出来。该方法简洁和直观,最容易发现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因素。

2.3 财务报表法:采用财务报表法进行风险识别,深入地分析研究财务报表中所列的各项会计数据,通过对以往相似工程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来识别拟承揽的工程风脸。

2.4 经验数据法(统计资料法):根据已承建项目的相关风险资料来识别拟承建工程的风险。

2.5 初始清单法:首先把合同风险分解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然后,再从时间维、目标维和因素维对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分解,识别出建筑工程主要的、常见的风险,或者参照同类建筑工程风险的经验数据或针对具体建设工程的特点进行风险调查。

2.6 风险调查法:风险调查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别和确认通过其他方法已识别出的风险;二是,通过风险调查有可能发现此前尚未识别出的重要的工程风险。

3 防范施工合同风险的对策

3.1 树立合同风险意识并强化管理

承包人必须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并应结合企业以往工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评价和总结风险发生和影响的范围。学会从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角度研究项目在投标和合同签订、履行中的每一条款,深刻了解各种风险因素,强化参与者的合同风险管理意识。

3.2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

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构,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合同管理机构要发挥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和诉讼的作用。制度网络,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对合同的起草、评审、谈判、签订、交底、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3.3 重视合同谈判

首先,组织好谈判班子。施工企业必须组织一支包括企业经营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法律顾问参加的精干专业的合同谈判小组,充分做好谈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次,注重谈判策略。施工企业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达到风险合理分配的目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对于业主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研究透彻,切忌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要将合同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通过谈判完善合同条文。对业主提出的特别不利的条款,逐条进行研究,不要轻易做出承诺。要尽可能依据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用条款,结合专用条款,逐条与业主谈判,明确双方的风险责任。

3.4 加强合同履约管理

在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部门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组织人员进行合同交底,使有关人员对合同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管理、妥善安排、记录清楚、手续齐全。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好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规避对自己不利的条款。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避免发生与合同条款相违背的行为,这也是承包方降低合同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3.5 合理转移合同风险

在谈判和签订建筑施工合同时,对于能够预测到的合同风险,应尽量采取承发包双方合理承担各自相应的风险。为了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不无法预测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发放转移风险:①推行索赔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通过索赔可以提高合同价格,增加工程收益,补偿由风险造成的损失。在实际工程中,索赔是双向的,发包人可以向承包人索赔,承包人也可以向发包人索赔。一般来说,发包人索赔可以通过扣拨工程款及时解决索赔问题,但承包人的索赔就相对的困难。②一方面可以采取分包的形式,把风险大的分项工程转移到分包商;另一方面,可以以组建联营体的形式,与其他承包商共同承担风险。③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即为购买保险,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因此,承包人应充分了解所保的风险范围、保险金计算、赔偿方法、程序、赔偿额等详细情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承包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素赔,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以减少财务损失。

3.6 重视索赔管理

首先是索赔的及时性。承包方进行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之时,而不是之后出具正式函件通知业主或其代表。逾期不报,业主有权拒绝索赔要求。

其次是索赔资料的完整性。发生了实际的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应是提出索赔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所以,承包方提出的索赔申请应有确凿的索赔证据。在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注意所有原始资料的保管、分类、汇总,以便在索赔事件发生时能提供齐备的资料证明,否则,会因索赔证据不足而失败。

最后是索赔的技巧性。在解决索赔问题中,由于双方利益和期望的差异性,在索赔谈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的争执。如果承包方态度强硬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失去长期合作的机会。因此,在索赔谈判中,承包方应避免和业主发生冲突,要善于整合双方的差异,寻找付出较小代价就能给业主带来很大利益的条款。此外,让步是解决争议的常用技巧。在具体操作中,承包方应提出较高的索赔期望,经双方谈判,在业主感兴趣或利益所在之处作出让步,从而实现索赔目标。

3.7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加强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还应及时学习国家新的政策和法规,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选拔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到有关院校深造,使之成为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此外,强化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行定期轮岗,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对有贡献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立即调岗或辞退。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一项相当复杂、繁重的工作,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合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风险防范与规避.同时,它又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要从源头做起,全面加强合同管理,有效规避合同“陷阱”,降低工程风险,增加企业利润。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及教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赣忠.试论建筑施工合同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9).

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5

关键字: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控制

0、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安全事故也呈现逐步减少趋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施工中的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我国施工阶段的风险特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

1 我国施工阶段风险特征分析

1.1 我国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2.1、建筑工程事故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施工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施工技术发展快速,工程事故曾一度快速的下降。但是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中的事故也一直居高不下,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建筑业统计年鉴整理)

1.2.2、事故类型分析

根据我国建设部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中主要类型分别是:施工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中毒窒息事故、起重伤害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等。2008年3级以上重特大事故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事故原因前5位分别是:施工坍塌(47.59%)、高处坠落(18.72%)、机具伤害(16.58%)、起重伤害(10.7%)和中毒窒息(4.81%)。

1.2.3、各类型事故发生部位分析

从我国建设部统计资料分析来看,从2005-2008年以来造成人员死亡的建筑事故发生部位统计来看,洞口和临边、脚手架、塔吊、井字架与龙门、基坑、模版等部位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例始终位列前茅。

1.2 我国施工阶段风险的特征

从我国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的趋势来看,我国施工阶段的风险呈现出以下特征:

1.2.1 施工整体风险水平较高。虽然从各年度的事故发生统计数据来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降幅趋缓,我国施工阶段的整体风险水平依然处于高位,一旦对施工安全管理略有松懈就会发生反弹。

1.2.2 常见危险源控制缺乏成效。由于建筑施工主要是露天作业,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些常见的危险源仍然是事故多发部位,对常见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尚未取得明显成效。

1.2.3 新危险源的出现增加了施工风险。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一些新的危险源也随之产生,新型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就是造成“11•15”大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缺少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就会使得施工中局部风险显著上升。

2 影响项目施工风险的因素分析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改革后我国各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施工的组织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使得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2.1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较多,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能力较低、安全意识差所造成的。近年来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全国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建筑业由于其自身风险较高、收入较低、流动性强的行业特点,使得从事建筑业一线生产成为无奈的选择,人员流动性更强,安全保障不足。

2.2 施工安全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普遍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方式进行招标,而我国建筑市场上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状态并未彻底改变,因此,施工单位为了承接项目,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减少或者挪用安全管理措施费,造成目前安全管理的投入普遍不足。

2.3 安全教育与施工技术发展水平不协调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施工安全教育体系却几乎停滞,甚至还出现了局部的倒退。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目前我国建筑相关的各类职业学校几乎不设置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即使设置,内容也一成不变;而民工由于流动性强、收入低,参与培训意愿低,政府和施工企业难以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如果施工安全教育不能与施工技术发展协调同步,那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就会使得施工中出现新的危险源,局部风险加大。

3、 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首先,加强以政府和建筑业协会为主导的职业安全培训。由于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多,个体素质差异大,职业流动性强,社会化职业安全培训难以保证培训的投入和组织,因此,目前仍需要坚持以政府组织为主,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专业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优势,才能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安全培训的有效性。

其次,完善企业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是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对于我国而言,总承包企业必须针对施工分包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培训及考核体系,而对于各类分包企业则必须建立相应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的制度。

第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施工安全培训。从世界各国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来看,通过社会化的职业院校,同时引导各界力量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宣讲是施工安全培训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各职业学校施工安全培训体系尚未形成,需要采取又有措施进行加强引导。

3.2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

首先要加强政府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政府应全面落实现有有效的政策法规,发挥现有监督机制的作用,全面消除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通过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的落实,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的整体风险水平。

二、加强企业对重要危险源的安全监督。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和危险源状况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的,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对施工中重要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和监管,使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并结合对工地的重点抽查。

三、完善行业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发挥业主、监理等组织的安全监管作用,同时应加强建筑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安全管理职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完善安全监管的行业法规,评估行业内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3.3 合理进行风险转移

项目建设中个人、施工企业和社会都应建立合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科学评估施工风险,并在评估的基础通过购买保险合理的转移风险。由于建筑施工在全世界都是高风险行业,欧美多国都普遍推广工程保险制度,美国的工程保险费率的浮动甚至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而我国目前工程保险品种单一,费率固定,难以体现施工企业的实际风险状况,需要进一步改进施工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施工安全保险体系。

3.4 保证安全资金投入

建立安全措施费专款专用的监察机制,采取有效方式促使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提高施工企业更新安全设备,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防范施工风险的积极性。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形成有效增加安全投入的激励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改善职工作业条件,降低施工阶段的整体风险。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低,施工安全培训和投入不足等原因,使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又增加了施工作业中的局部风险,因此提高我国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需要从设计施工、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更离不开业主、设计、施工,以及社会各界的投入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亮.安全投资效益评价与安全投资政策闭[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4(l),28-31;

[2] 黄盛仁.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人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12):19-25;

[3] 范银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政府,企业,从业人员三方博弈闭[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5):11-13;

[4] 施红健.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J].建筑安全,2006,2:15-17;

[5] 田元福,李慧民.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13(12):13-16;

[6] 田元福,李慧民,李潘武. 中美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比较研究[J]. 建筑经济.2003.244(2):49-51

项目风险的监控范文6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 风险控制; 若干问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36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56- 01

1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

1.1投标决策阶段的风险

投标决策阶段,通常包括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决定项目投标,一旦决定进入市场开始投标时,要确定投什么标,利用什么策略能中标。上述过程中都存在着风险。

(1) 信息缺失的风险。是指投标信息为虚假内容,或提供的工程项目材料不够完全,由于信息的缺失而致使经济上发生损失。

(2) 中介机构带来的风险。建筑企业承包商通常由中介机构提供业务,这其中固然要给予中介机构一定的经济报酬,然而有些中介机构以虚假夸张言词来促使交易双方尽快成交,在此过程当中就存在着交易风险。

(3) 报价失误的风险。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低价中标,同时希望获得高价索赔。在低价中标后很难通过索赔实现预期目的,低价中标需要对市场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分析与判断,更需要具有建设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如果出现判断失误,承包商即使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及精力,也很难再获得利润,最终损害承包商的利益。另外一种情况是高价中标,承包商凭借其优良的工艺、技术等优势,盲目地报出高价,很容易因此而失去目标市场。

1.2签约与履约阶段的风险

(1) 合同条款风险。合同的签订即表示合同具有了法律效力,合同中各方必须依照合同条款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如果条款定义或是用词有模糊不清的问题,则很容易在实施当中发生争议和矛盾。

(2) 工程管理风险。有效的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施工成功的关键,要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处理,例如大型工程项目中分包单位比较多,需要进行合理的协调,只有企业内各项目部门协同合作,有关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施工效率,否则工程很容易误工或发生其他重大问题。

(3) 合同管理风险。承包商可以获利的有效保障之一就是良好的合同管理,通常合同管理不佳的建筑企业不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如何利用合同的条款等内容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加收益等都是技巧及经验问题,这需要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知识、高效的管理手段,同时善于开展索赔工作。

(4) 物资供应风险。工程物资通常是指施工中所用的原材料、机具、仪器设备、配件等。供货商的产品质量以及供应的及时性、持续性等都是事关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性问题。

(5) 成本管理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良好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通常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内容,对于这些环节容不得半点忽视,因为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疏漏都会致使整个项目面临极大风险。

(6) 分包风险。采用合理的分包方法可以减少工程项目的风险。如果分包单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同时没有实行严格的管理,那么最终的工程质量很容易不合格,而承包商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2加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对策

2.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利用变更项目计划来消除风险出现的条件,保护工程项目免受风险的干扰及损害。有些风险无法被消除,但可以进行规避,例如缩减工程项目范围来规避高风险工作;选用熟悉的承包商可以规避因缺少默契或施工水平低的风险。

实施风险规避需要关注如下几点:其一,一种风险被规避,另外一种风险就会出现;其二,在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将风险背后的利益拒之门外;其三,规避风险有时会出现不切实际的问题。

规避风险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对策,但是这种较为消极的手段不可以随意使用,如果凡事以规避来避免,那么会阻碍企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因此首先要积极面对风险,同时辅以合理的规避手段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2.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作为一种主动且积极的手段,可以有效抵御风险。是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事件引发的不利后果。利用这种手段越早越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预防性手段虽然高效,但是需要付出一定经济代价,即承包商要花费与预防手段相匹配的费用,倘若预防措施未完全见效,还要在风险之后采用补救手段,将风险引发的损失最小化。

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对于风险的结果配以其所对应的权利,及时转移给第三方。风险转移通常是指风险分散、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等。风险转移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风险分散,其主要手段是建设联营体。非保险转移是指利用多种契约,将原本自身的多种风险转移给他人,例如合同约定、工程转包、设备租赁等。风险转移的最重要手段是保险风险转移,利用保险可以把很多损害承包商或业主利益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