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1
1舞蹈教学内容的优选
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实现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对幼儿培养目标的本质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和可选择性,必须在选择过程中注意强调风格、种类和技能的难易程度。兼顾到教学内容存在的方向和目的导向,要求必须符合幼师特色,能够引发幼儿兴趣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基本上按照“产生爱好—提高认识—基本训练—组合动作—掌握不同风格—儿童创编”的步骤来进行。在基训中注意培养学生灵活且协调的舞蹈感觉,辅以腰、腿同步的软度训练,除却基本功训练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各类风格以及组合,譬如古典舞手位、芭蕾手位还有脚位的不同组合等,为其教学能力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必须采纳民族舞蹈当中的各类有特色的风格,尝试开创民间舞蹈,采纳民间舞蹈当中那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度或是协调性的元素,譬如“跳踢步”等,使其对舞蹈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指导幼师生进行舞蹈创编过程中要注意选取音乐的曲调必须要优美,且同时要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动作必须要切合幼儿身心实际情况,最好能够代表幼儿的生活形象及韵律特征。要求让幼师生能够自行学会分析音乐,掌握节奏及动作要领,同时透过转变方向、重复动作、减化动作、延伸动作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使得学生能够把握创作的发展演变,进而避免动作的堆砌。此外还可不断的启发学生进行幼儿形象模仿律动组合的练习,加强其与其他学科的相糅合。譬如舞蹈课与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以及幼儿文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相关联,因此可以结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互通点,综合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发现创造。
2舞蹈考核方式的改革
舞蹈考核作为对幼师生掌握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测验方式,能够促进幼师生接受舞蹈课程的改进和提高。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估方式,予以科学正确的评估导向。一般考核方式可结合舞蹈的特性采取现场表演的形式进行,对舞蹈成绩的评估也可由期末和平时两类分数结合进行,以平时的40%和期末的60%定性糅合。在期末考试中加入技能与即兴编舞两类考查内容,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并重齐行。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较好的体现学生的综合舞蹈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考核的精准性,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身并且更快的实现目标。注意在对舞蹈教学的考察过程中也要着重安排对学生编排舞蹈的能力进行检验和考查,使得其艺术实践得到极大的增加,实现独立的创编舞蹈,有的放矢的指导,也要敦促学生不断加强对自行编排内容的训练,及时检验舞蹈理论和技能的运用和理解。
3结语
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2
关键词: 《现代物流学》 双语教学 思考
我国的物流教育自2002年以来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全国有37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每所院校都设有《现代物流学》或相近课程。我院是国内第一批在国家教育部批准目录外招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现代物流学》课程开课八年,伴随着现代物流理论在我国的引入和企业实践的开展,为适应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每年都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以研究和改进,并且在2006年申报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中文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使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实用技巧的一种教学方式。而《现代物流学》是很多高校物流专业开展的第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在五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对该课程实践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教学任务定位及教材选择
《现代物流学》是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初步了解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通过介绍现代物流学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趋势,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及对物流职业产生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进行专业英文文献查询和阅读,以及专业国际交流的能力。
教材的选择是课程建设的关键,选择既要考虑到专业知识,又要求英语的纯正性。本课程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物流学(Contemporary Logistics)》第9版,该教材属双语教学丛书,不同于影印版教材,一方面,通过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解释,尤其是一些关键术语,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该教材为纯英文形式,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此外,每一章最后都配有相关案例,使同学们更加深入掌握物流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英文阅读兴趣。
二、教学手段及内容改革
由于现代物流学理论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教学,以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验室等为载体,通过增加案例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分析、科技活动等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了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此外,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革新。在每章的教学前首先讲解专业词汇,而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方法要进行详细的讲授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物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并注意对学生以后的相关专业课学习做一定的铺垫。本课程还特别加设一节“物流职业”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未来职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本课程案例讨论主要安排在物流概念、供应链理论等重点知识点教学中。案例分为小案例和大案例两类,小案例以中文案例为主,英文案例为辅;大案例以英文案例为主,中文案例为辅。对于小案例,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相关知识点将案例展示出来,并进行短暂讨论。对于大案例,教师要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提前向学生案例内容,并对案例分析过程进行充分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案例中揭示的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后应及时进行总结。
三、考核方式
该门课程为我院首批考试改革试点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创新之处在于课程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相互沟通。平时成绩中除了基本的考勤和课堂提问以外,还要求学生在开课前制订自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计划。期中考试将死板的试卷考试变为灵活的、开放性的,具有创新意识、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将学生被动学习和死记硬背变为主动学习,并培养创新思维。期末考试的Presentation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究能力、做英文报告的能力和制作PPT的能力,在学校提前锻炼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效果
五年来,每次课程完成,学生都会参与对课程的评教。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该门课程的双语教学评教都达到优秀,同学们不仅对专业知识有所认识,还增强了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真正获得专业优势、语言优势和思维优势,成为竞争优势来源之一。
五、对《现代物流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1.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是指除了母语以外的语言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对授课老师的要求特别高,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该门课程授课老师必须是专业课教师,且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能够流利地用英文表达出现代物流的专业知识,用英文解析专业词汇。因此,要避免老师一口中式英语、混乱的语法,而误人子弟。授课老师还应该增进与其他院校和国外院校的联系,进行观摩与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
2.与专业英语的区别。不同于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而专业英语为属于专门用途的英语,是随着新科学的不断涌现和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在科技英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六、结语
总的来说,双语教学不是为了应付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而设置的,而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学生。《现代物流学》双语实践中的经验,也成为其他即将开设双语专业课程的基础。当然,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也需要多层面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将这种教学模式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肖扬清.关于课程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07,(3).
[2]车雪.世界双语教学模式分析与启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9).
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3
【关键词】师资;教学设备;工具材料;本土资源
一、乡村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身处乡镇中学担任美术教学多年,我在实践中积累了些许教学总结。以期同一教学岗位上的同仁们共勉,作为农村美术教师会有一些尴尬的事实存在,这是无法避免的。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成绩决定一切的学校教学背景下,美术科教师指标往往被其他主课占用。这样造成一个学校美术老师奇缺,大都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挑大梁。这样的结果就是学校有的年段没有开美术课 还有老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成为空谈。没有交流就没有促进。至于走出去跟外界交流的机会也会因为学校有限的活动经费而搁浅。
(2)硬件条件的不具备对美术教学开展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一定的场地,具备一定的工具材料以及进一步的展示平台。这些往往在乡村学校显的有点奢侈。就是学生去准备一些老师布置的平常的做画工具,也会因为乡下缺乏专业的绘画用品商店,不是配备的不完全就是质量有问题。更何况在农村经济相对不宽裕,让每个学生配备复杂、齐全的工具材料是不现实的。乡村美术教学要在从小极少参与美术活动,极少参观美术展览,没有其全的做画工具的学生间,没有更多的教学配套,没有更多的教学交流的情况下开展工作。
然而述说困难不是目的,向现实妥协也不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所具备的心态。毕竟那样有负于自己的专业,也愧对那高高在上的三尺讲台。在一个集体里,地位是靠自己创造的,你拿自己当回事,你才是那么回事谁也不能忽略了你。让乡村的学生能够接受跟城里的孩子一样的美术教育,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坚持。
二、乡村美术教育思考
1.自己要有一种求知心态至关重要
学习无止境,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给自己填充新的血液,我想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心态。学习的渠道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有心就会有路。在认真对待每学年的岗位培训的前提下,互联网的运用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便捷,直观,内容丰富。针对每个阶段所教的课程,通过网页授索理论与教学案列,以及网络视频的观摩。尽可能在课前做足功课以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吸取更多的知识。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见多才会识广,利用多媒体的直观 ,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开眼,再开展教学 不管是对理解力的提高还是后面的美术作业的完成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2.给学生提供平台,深化课程设置
美术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这样可以施展手脚进行绘画,制作,书写等等学科内容,以及进行后期的作品展示平台。美术作品集学生的创意,探求,时间精力为一体的产品。是学生的心爱的物品同时也是老师教学的努力付出的成果结晶,所以展示环节不容忽视。那样不仅有助于肯定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也可以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学质量。当教师看见那些出自自己的学生优秀作品,心中那种充实又欣慰的感觉是最好的教学总结。当然画室不仅仅是学校唯一的做画平台,每个班级每期的黑板报也是可以开展为美术课题的。从版面的编排,报头的设计,插图的点缀,字体的搭配都可以作为评元素,这样每期在学校设定的同一主题的前提下展开评比。这样不仅可以让黑板报这一教室的组成部分更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竞争意识。还有每学年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也是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气氛热烈,激情飞扬的赛场上飘动着自己班级同学共同制作的海报。色彩鲜艳的,内容激励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的海报于是成的班级大本营的标志,成为全班同学为班级争的荣誉,体现自我的动力。赛场上放眼望去,显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有对于各种各样的美术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大胆参与,那是学生学习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教学成绩的体现也同时为学校争的荣誉。
对于课程的设置,在参考教材和教参的前提下,要结合实际设定相宜的课。相宜体现在学生感兴趣的,工具材料简单的,既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能完成的, 又能体现美术教学功能的课程。诸如雕塑,工艺,摄影摄像,电脑美术这些因为设备与时间的因素显的开课难度不小。我经过实践得出结论,以下课程是适合开展的教学内容:创意线描,拼贴画,素描,书法,美术字,图案,国画,泥塑,写生等。用一根线去散步,创意线描画使用简单的工具,用线进行平面的,意象的,想象的,表现的,装饰性的描绘。它尊重自我的表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全新的艺术图示,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用一支笔一张纸,用点,线,面构成黑,白,灰,画面意味无全创意无限,何乐不为呢!拼贴画教学:树叶、豆粒、种子、蛋壳、碎布、麦秆等材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既经济又易取,用这些材料自制出富有装饰味道的,色彩艳丽的,有质感的手工作品,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素描是造型的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何况工具和素材都是信手拈来的。书法和国画是国粹,是我们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书画愧为国人。书画本同源,工具材料可以一次到位也不复杂。起先可以用班级里过期的报纸拿来练笔,废物利用经济环保。美术字和图案也是趣味无穷又是实用性强的课程。黑报报和校园海报都要用到它了,也适合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泥塑和写生课程可以很好地利用本土资源,在乡村有大自然赋予人们的芬芳的泥土,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这是区别于城市的喧嚣和繁荣,大自然对乡村人的另一种馈赠。美术课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利用开发。泥土有田里的黄泥和山上的红泥,粘性都不错。加水调和就是很好的塑造材料,质朴天真,其乐无全。在让学生了解和泥,粘合固定,配色,肌理质感的形成的基础上,先给学生提供一些造型图片做参考。再推进下一阶段自我发挥想象的创造过程。这样就有了那些具像的妙趣横生的泥塑作品。可以在美术作品陈列台上占一席之地,也可以成为学生书桌上一道风景。写生课程也是学生最有兴趣最让他们兴奋的课程。想想整天七节课呆教室里面对着枯燥的课本,单一的黑板。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放飞眼睛,放飞心情,有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的课堂。在这个特殊的教室里有花,草,树,房子,小路,飞鸟,小狗,篱笆,稻田……,无全尽的描绘对象可以捕捉。可以是线描,素描,色彩,描绘的手法丰富多样,只要有颗敢于表现的心。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从单个的事物画起,随着课程的推进再最后完成完整的画面。这样有目的性也会让学生避免面对缤纷复杂的世界无从下手的局面。
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4
关键词: 文化学概念 教学实践 多媒体 第二课堂 阅读书目
文化学是探讨文化现象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能、本质、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旨在培养大学生文化意识的专业基础课。鉴于文化的概念大而模糊,范围广而无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怎么学好文化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感想,请专家学者赐教。
一、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信息量,充实课堂内容。
世界各地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文化学者致力于研究这些文化体系的相似性与多样性,以探寻人类存在的本质。要让学生理解各民族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只有运用世界各地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及具体事例,去充实课堂内容,才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充分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而多媒体具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的优势,在教学中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以往需要大量时间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易于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计算机调用资料的速度快,随意性强,能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展示所讲文化内容,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这样,能使每节课的内容比传统教学内容多一倍多。教学内容量的增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学原理的理解,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对文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播放相关的文化学视频。
影视是文字作品外另一种文化表述手段,文字与影像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文化展示方法的独立性、互补性及其存在的价值。影视是用电影或电视片的拍摄与制作为手段以表现文化学原理,从而展示和解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建立比较文化的工作。有时,一幅画面的含义一万句话也说不尽,同样,一句话的寓意可能超过一万幅画面,即文字和影像以不同的符号系统传达与交流信息,是不可比拟的。[1]所以,除讲授课本知识外,也尝试给同学们播放文化类电影。如:国外弗来费提拍摄的关于爱斯基摩人的《北方的纳努克》,关于爱尔兰西海岸线外阿兰群岛的《阿兰的男子汉》;贝特森和米德拍摄的《三种文化的育儿方式》;珍·陆克等拍摄的《夏日纪事》;马歇尔的《猎人》;希拉里·哈里斯的《努尔人》;加德纳的《沙的河流》,等等。国内主要是上世纪50—60年代拍摄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这些影片反映了少数民族当时的生活方式,因今天已经消失而弥足珍贵。例如:《苦聪人》《佤族》《黎族》等。也有现代拍摄的一些影视,如庄孔韶拍摄的《虎日》及一些当代文化学者拍摄的《六搬村》《最后的山神》《暴雨将至》《撞车》等人类学、文化学视频,通过播放这些影视,促进了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开辟第二课堂,注重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基本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通过研究者直接考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文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采用田野调查方法。对学习文化学的学生来说,进行科学的田野调查训练与实践,在参与特定的文化社区的生活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文化现象,感受特定的文化心理体验是必需的。尤其是对某一文化团体、一种文化现象的考察,通过调查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未经任何人加工修饰过的原始资料,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基础。这种基础上的研究更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
19世纪以来,欧美国家的一些文化学家就先后深入到一些还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人群中,对其文化现象进行考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而写出了文化学的经典研究著作。学生虽不能像早期职业文化学者那样进行专门的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但这并不妨碍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文化现象留心观察和思考。我们本来就生活在文化之中,但常常意识不到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生活与心理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生活,却意识不到水的存在一样。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观察和品味各种异文化,反思自己的文化,并将文化学的一般理论应用于观察我们日常的生活实践,这对激活我们的思想大有好处。[2]在组织同学进行田野调查的教学实践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田野调查活动的规划和指导上面。具体说来,教师要负责制订田野调查计划,选择调查内容,还要对学生进行田野调查的指导和培训。如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在对学生进行田野调查的培训后,都组织学生在家乡进行实地调研,有时亲自带领学生到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开辟第二课堂,学生在直观的现实生活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文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四、推荐经典文化学阅读书目,提高自学效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提出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看他学到了什么,而是看他是否学会如何学习。所谓“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就是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提高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对于文化学而言,给学生推荐合适的文化学阅读书目,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以增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在学生阅读过这些文化学著作后,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申请研究课题等。在研究性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文化学的入门书籍有:(1)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本书目的在于向学生全面介绍文化人类学,书中介绍了文化人类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同时引入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相关材料。此外,本书还简要引入了人类学各思想流派的研究成果和理念,编排简明扼要,引人注目,有感染力。(2)埃里克森著,董薇译,《小地方,大论题——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出版,它展示人类学家如何从村庄或城镇的微观研究,揭示认同、全球化、性别和宗教等复杂问题。(3)詹姆斯皮科克著,汪丽华译,《人类学透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作者将其近半个世纪的与人类学打交道的亲身经历、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及学科重点融合到一起,简洁生动地讲述了人类学的核心概念、独特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人类学的哲学底蕴,以及人类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巴利(Barley,N.)著,何颖怡译,《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诙谐地描述了作者在喀麦隆田野调查的经历,讨论了田野调查中的无聊、被敌视和危险,作者透露自己作为一个田野考察者是如何去融入当地部落社群,遇到何种艰苦才取得这些考察资料的。(6)列维·施特劳斯著,《忧郁的热带》,三联书店2000年出版,此书记载了列维·施特劳斯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书中独特、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精炼雅致的抒情语言表达,发自内心地对发现的激情都无疑给文化学的研究开阔了新的视野和指明了独特的方法。(7)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出版。是一部综合了作者对中国文化与人类学理论深邃理解的论著,分析深入浅出,行文行云流水,引人入胜。(8)周大鸣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概述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使学习者能够对文化人类学有全面理解,并领会文化相对论、跨文化比较、整体观、参与观察等理论与方法;努力在学习者心中播下文化意识的种子,并促使他们积极地面向田野和实际,以消解文化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等给人类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9)乔健著,《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出版。这是作者的田野笔记选集,作者用生动而富有感彩的笔调记录了人类学家在田野调查中的喜怒哀乐及研究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学科。(10)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着重介绍文化概念及其解释,重新整理了以往中外人类学著作中常见的理论,并探求人类理论的时空轨迹及在今日社会变迁条件下的研究途径,从而阐明了人类学的理论架构及其内涵。
五、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思维。
文化学不仅需要了解丰富的知识材料,更需要严密的思维,可以说,思维水平直接决定文化学学习的效果。因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文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撰写学术论文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术论文的撰写是学生思维和知识的结晶,也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是学生自己能够看到的、直接感知到的东西。而且,撰写学术论文可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老师一般都会讲解有关论文的观点、介绍各种类型的学术性论文,但老师的讲解一般主要集中于论文观点的分析评价。学生掌握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技能后,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老师的讲解,也能够更好掌握文化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此外,学术论文撰写也有利于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述能力、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5
关键词: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35-02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就业、择业、创业就是中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正确地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主张启发学生,但不给学生施加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常用的有启发性提问:用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直观性启发、运用对比进行启发、运用比喻进行启发,等等。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从中领会到的观点和方法。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课本为基础,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辐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事实回答教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感。
3.“多样式”教学
“多样式”教学表现在课堂内外,并且恰当地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多样式”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在课堂上采用直观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讲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时,运用集合的图示解释说明,本来这个原理比较抽象,但通过这种直观手法,学生们反映能够深刻地领会这个原理。
3.2借用现代音像手段教学。音像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等。运用音像手段教学,能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通过感观促进大脑的认识、体会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式”教学既能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又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容易收到实效。
4.“情感式”教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各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强调情感因素的应用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入情感因素,淡化说教印象,有效地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情动而意发的境界。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运用挂图、录像、调查报告、讨论、评讲、辩论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抓住教材的教育点,选准学生的动情点,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才能真正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教学中注意照顾学生特点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由于不同的学生,天赋有差别,能力、兴趣也有差别。这些年轻人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并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理想追求;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但易受外界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变化对我们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拼弃传统的师道,承认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为学生兴趣的发展、眼界的开阔、能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空间。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给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创造性的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贯穿落实在整个教育的始终,同时一定要注意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落实好、贯彻好以人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由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积极思考和客观分析,从而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身内在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逐渐培养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最终使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够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
教学实践与思考范文6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就业、择业、创业就是中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中职思想政治课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教育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人文综合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涵盖较多学科知识,共同发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对培养人文素质、弘扬先进文化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实践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参与式、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课堂上打瞌睡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较差。二是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中职生处在青春转折期,往往意气用事、我行我素,容易受外界诱惑,经常上网吧、玩电子游戏,甚至出入娱乐场所,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中职生整体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不遵守校纪校规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大多是特殊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常受家长、老师批评。自尊心常受打击,心灵容易受创,自信心普遍不足。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少言寡语、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把读书当成“混”日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常感到“黔驴技穷”,更没有成功感。因此,面对学生实际,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中职生也有优点,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较多地接触社会,动手实践能力更强。那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求达到教学目的呢?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中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教师没有做到公平教育,极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得更加重要。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要求对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亲身体验、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二是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致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上思想政治课觉得没有意思。学生上课不配合,教师自言自语,像是对牛弹琴,教师倍感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授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缺少互动,沟通较少,是一种“填鸭式”方法,导致学生兴趣在课外。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当然,教无定法,我只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它较好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难度也较大。原有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国家规划教材主要有:《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常识》、《哲学基础》、《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等。教材相对陈旧,不符合学生实际,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多、说教多,即深入有余,浅出不足,不能将理论知识以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的方式表述出来,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因此,要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删除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方向——职业素质教育。同时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增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材。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所选用的教材有:《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与礼仪》、《就业指导》和校本教材《中职生情商教育》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新教材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践行,身体力行而后知不足,需要创新,需要探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