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调查问卷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调查问卷研究

调查问卷研究范文1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关注有关环境成本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期协调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

M企业位于黄河三角洲,于2013年开始投入运营,主要生产冻鸡类食品,企业现有现代化的肉鸡屠宰生产流水线两条,设计日宰杀能力10万只,储存能力2500吨。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生产的优质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题包括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了解。调查对象的为M企业的员工,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以期得到最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现场交流、电话联系、自填式等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员工的观念意识单薄

在员工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中,认为十分重要的18.31%,不清楚的占57.75%,不重要的占23.94%。员工对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深刻,有些员工不了解环境成本甚至没有听过,对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环境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职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职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同,环保行为不同。

(二)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M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煤、水、电。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企业对燃烧煤产生的废气直接进行排放,没有对废气进行检测,也没有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忽视了产品运输时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后包装物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对潜在环境成本的确认。

企业没有设置环境成本科目,发生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成本,绿化费,水资源费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污水处理设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没用利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并且环境成本的确认的不全面,没有相关计量,归集与分配,也没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使得企业成本中缺少环境支出方面的数据,难以对环境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有可能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生产流程,发现M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生众多的环境成本包括煤的燃烧、生产用水量大、包装物污染等,但M企业仅对生产后产生的大量污水、煤渣,鸡毛等进行了处理,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控制。

企业的环境成本不仅仅发生在产品的是生产环节,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运输等都会产生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发生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环境成本的管理也必须贯穿整个流程。

事后成本控制,侧重末端处理,没有改变企业自身大量生产、消费及废弃的生产消费基础,缺乏预见性,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处在被动位置,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成本效果的评价问题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借助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企业没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

治理污染等管理活动而取得的环境效益和效果。从广义来说,企业环境绩效包括企业为自身以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所有贡献。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没有设立环境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会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培育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浓郁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对资源匮乏、废物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履行社会环保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重视树立提高环境效益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内部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才能充分确保环境理念的顺利贯彻执行。企业需要把环境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时刻铭记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保证外部大环境的健康和谐,进而更好地主动迎接未来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1.环境成本的确认:发生的相关支出要符合会计要素中成本确认的标准;相关支出与环境相关;确定相关支出是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并界定相关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

2.环境成本的计量:不同类型的环境成本要考虑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计量时,要考虑有些环境成本的特殊性,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用货币计量,无法用货币进行量化的可以考虑其体积、面积等其他单位进行计量。

3.环境成本的核算:利用作业成本法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念扩充了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作业成本法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归属对象,两者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环境成本的完整准确。

4.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要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所有者、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三)优化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根据环境成本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按照成本产生前阶段、产生阶段、处理阶段分别采取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及事后成本控制。通过事前成本控制进行生态设计,从源头控制企业产生环境成本;通过事中成本控制进行绿色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事后成本管理,企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弃物料或污染物向外界的排放量。

(四)建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需要能综合反映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权重的分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银华.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J].管理论坛,2013(04).

[2]魏春利.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调查问卷研究范文2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今后进行专业学习的支撑与动力。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对于专业的认识情况,以及新生对于专业认识的需求,工程技术分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2012级新生中采取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今后开展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调查问卷 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兴趣。专业思想教育是专业学习的支撑与动力,为学生了解专业,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对于专业的认识情况,以及新生对于专业认识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开展新生的教育培训,我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于2012年9月11日下午在2012级新生中采取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4张,回收74张,有效率为100%。我们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对今后开展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新生学习基础、对专业的认识情况,以便掌握新生对专业学习、大学生活和工作的规划,设立8个问题,对回收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如下:

1、选择专业原因

自愿选择本专业比例为74%,服从分配的比例为16%,其他非自愿选择本专业比例为10%。与2011级相比,自愿选择本专业的学生比例提高了28个百分点,说明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自愿选择本专业比例的提高也说明学生应该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这个现象是值得高兴和珍惜的,在今后的专业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和巩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

本题数据中喜欢本专业的学生比例为56%,不喜欢和无所谓的比例为5%,一般的比例为39%。此题和上一题对应表明自愿选择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喜欢本专业,还有近一半的学生持观望态度,这一部分学生要依靠今后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来改变或加强对专业的态度。

3、想了解专业哪方面内容

有73%的学生最想指导专业的就业前景,19%的学生希望了解专业特色。同时与2011级数据相比,想了解专业特色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增加3.3各百分点)。此数据表明,在目前就业局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生更加关心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有可能会成为今后学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4、是否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

约有58%的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本题和上一题相对照表明,对于新生而言,虽然自愿选择了本专业但是并不清楚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

5、想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本专业

43%的同学希望通过讲座的方式了解专业,31%的同学喜欢通过看书的方式了解专业,28%的同学希望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专业。数据表明对于新生而言,通过讲座、座谈来进行专业介绍和专业思想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同时与2011级数据相比,想通过看书的方式了解专业的比例从0增加到31%,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有所增加。

6、是否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有明确计划并会严格执行的学生比例为43%,有笼统计划的占15%,适应并了解后才会制定计划的比例为41%。从这点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学生还没有制定学习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适当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7、专业和就业的关系

30%的学生认为专业和今后就业没有必要的联系,还有58%的学生要在学习后再考虑就业问题。此数据表明,由于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前都是进行的升学教育,因此还不明确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目标。

8、在大学期间希望学习到那些方面的知识

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大学中主要还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扩大知识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跟进社会和时代进步。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大学更多地锻炼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使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专业思想教育相关对策及措施

通过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有计划的学生比例为43%,视情况而定的比例为41%;最想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比例为73%;近一半的学生因不了解专业所以对专业谈不上喜欢。这些数据说明,所学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已成为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如何帮助学生把就业压力变为学习动力,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是专业思想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今后的专业思想教育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专业思想教育时间安排??

新生入学后,从熟悉的高中生活到相对陌生的大学校园,因环境和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会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应尽快在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专业设置情况、学习任务、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等,便于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2、专业思想教育内容安排

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应涵盖专业教学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学习方法等,最好能够利用已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等实际案例进行讲解,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和故事打动学生,避免空泛的说教,使得专业教育更加实用,更具有说服力。??

3、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认识实习有效结合

同时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组织新生参观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室,并与专业认识实习相结合,组织新生参观了解相关企业,了解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岗位、任职要求,了解专业人员工作状态以及生产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印象,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并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4、专业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讲座有效结合

在以上校内专业教育和讲座的基础上,专业还可以聘请在专业领域或者生产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讲解专业发展最新前景,职业岗位要求等,通过专家讲座继续进行专业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专业学习兴趣。

5、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效结合

为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专业还可以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职业规划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情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做好初步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①刘义飞;钟宇博.大一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必要性研究.华章,2011,35。

②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途径.。

作者简介:

调查问卷研究范文3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组织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人文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1]。我院于2011年9月份对柔石中学200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县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柔石中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8份,收回有效答卷200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年龄在13~17周岁。1.2内容和方法采用我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宁海县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自身行为等9道单选题和艾滋病知识来源渠道1道多选题。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并向同学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调查员查漏补缺后当场收回问卷。1.3知晓率计算1.4知识来源途径按实际回答某途径人数除以调查人数计算。

2结果

2.1艾滋病知识有效问卷200份,每份问卷9道单选题,应答1800(9×200)题,回答正确1745题,总知晓率96.89%,其中男生为96.67%,女生为97.1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295,P=0.587>0.05)。

2.2主要知识点知晓率各知识点知晓率为81%~100%,当问及“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一起工作、共同进餐等日常交往传染吗?”、“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吗?”和“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的艾滋病吗?”时,200人中回答“错”的分别为6%(12人)、17.5%(35人)和3%(6人),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吗?”,回答“不会”的为1.5%(3人)。

2.3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学校等)组织的宣传活宁海县柔石中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陈银利,沈忠华(浙江省宁海县城关医院,浙江宁海)摘要:目的了解我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柔石中学1—3年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达96.89%,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艾滋病防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结论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并逐步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必修课中。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学生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50.122动31.50%(63人),电视91.00%(182人),其它来源有广播、报刊、书籍、朋友、医生等。

3讨论

3.1本次对200名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调查具体内容包括: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预防措施等,各知识点知晓率81-100%,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

3.2根据“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一起工作、共同进餐等日常交往传染?”、“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的艾滋病吗”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错误回答分析,可以推测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和“遵守性道德,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的回答知晓率较高,可能部分归结于对艾滋病的恐惧。

3.3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虽然所有中学生都知道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防治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一部分中学生误以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今后,中学生将成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加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

3.4通过文献调查说明,青年学生对于安全套的防病意识还不是很强,在有史的学生中首次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47.95%,因此,除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外,还应保障校园内安全套的可及性,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这对于控制和预防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3.5据本次调查结果,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91.00%和报刊83.50%,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段、保证一定的时间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人学校必修课中,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

调查问卷研究范文4

关键词:思政课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42

思政课的课堂,通常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无意于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授课后没有预期的成就感。2013年5月对浙江树人大学五个学院计4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具体分析思政课的实效性。

从问卷结果来看,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与思政课的功能还是切合的,但是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为仅仅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这恰恰道出了部分学生的想法。准备将来考研的只占百分之三,这符合浙江树人大学的考研比例现状,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科目,可以在思政课学习阶段积累相关的知识。另外有百分之十八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现实,从思政课的体系中清理出时展的脉络。

从问卷结果来看,近半数学生认为,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可以获得看世界的不同视角,这是化理论为方法的具体实践。但是,百分之二十八的学生毫不掩饰地认为是炒冷饭,这里边有思政课教材布局方面的原因。思政课的常态是学生不买账,教师有怨气。思政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思想,这样才有生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讲理论学生不喜欢,不讲理论学生也不喜欢。之于前者,学生说,天空好大啊,好像什么也没有;之于后者,学生说,去,我小学就知道了。”当部分学生安静地坐在思政课的教室里旁若无人地看小说、习外语、玩手机成为常态的时候,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就转换成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了。

1 授课内容的取舍

就《基本原理概论》课而言,存在着大学阶段与高中阶段衔接的问题。聂锦芳教授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层次多样,但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的哲学教育覆盖了高中政治理论课、自学考试课程、成人教育课程、大学公共政治课和哲学专业课程5个层次,受者甚众。但是,这些面对不同教学对象所开设的课程,却只有一个相同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以前苏联教科书为主题构架的内容安排,区别只在于教师讲义的厚薄不同,规定的学时数不同,罗列的例证详略不同,而从章节编排、观点表述、论证思路等方面看,基本上大同小异。

当一个学生在初次接触哲学、接触的时候,灌输给他的就只是这样一些抽象的观点、程式化的说教,他从哪里能感受到宽广的视野、洞明的睿智、深层的意蕴、透彻的分析和深刻的启迪?又怎么能体味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不仅如此,同样的内容高中讲了大学还讲,他能不感到枯燥、乏味和烦躁吗?能不刺激他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对哲学不公正的评价吗?

可见,当前的思政教育目标明确,但是在内容上缺乏层次性,忽视学生认识觉悟水平层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对象有不同的内容和教育目标。在中小学阶段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大学阶段则主要以知识性教育为载体,通过大量开设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所处时代倡导的价值观。另外,同一个教育主题,也根据人的认识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如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阶段讲故事、做游戏,中学阶段讲历史、参加社会实践,大学阶段讲理论、启发思考。

从思政课教材的问卷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一般”选项,可见教材在与时俱进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学生普遍心态的发展变化。尽管教材从编排来说无疑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但是从学生的接受来看往往是松散的、非体系的、应对考试的样式。事实上,如果照本宣科绝对没有听众,必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背景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当然要把握一个度,这是思政课,而不能夹带太多的私货。授课内容的取舍,授课重点的详略,成了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把握的东西。

2 授课对象的分化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历来学院之间的思政课考试成绩的整体差别较为明显,有一种惯例,某某专业的学生不及格率达到多少属于正常现象。男女生比例会影响班级学风,通常女生居多的班级课堂纪律优于男生居多的班级,但是课堂会略显沉闷,男生居多的班级课堂稍显活跃,但是课堂引导需要更多的积极手段。女生居多班级如果有认真学习的女生成为示范人物,或者男生居多班级有认真学习的男生成为领头人物,班级学风无疑会上一个台阶。

每个班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任何课程都比较认真,或者以寝室为单位,结伴去上所有的课,这样的寝室小团体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会给小团体的整个大学生涯带来积极的影响。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如果有幸你的班级里有这样的寝室小团体,无疑他们会成为整个学期的忠实受众。然而,大部分学生从众,选择性地轻视某些课程,如果连公认的某门课(比如思政课)都很在乎,就会被小共同体所鄙视,有句流行语“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那些在班上有号召力的学生的校园行为,对班级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说班干部的专业核心课程都挂科,班风确实会成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从问卷结果来看,思政课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很一般,高校思政课大多开设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大一新生相较而言学习态度会认真些,对于思政课的接受程度相应会高一些,但是,只有少量学生会就课堂上遇到的理论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至于课堂以外,更少有学生会像专业课那样继续钻研探究。恰如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思政课教师对于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很少有深入的交流,比如学生的学业状况、普遍心态等。

从问卷结果看,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应该实行开卷考试;没有学生会接受空洞的说教,大多数学生喜欢多样化的上课方式。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以外的实践环节,换言之,重视社会广泛参与的隐形教育,营造育人环境,比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风貌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参与社会实践,比如,环保生态之类的有社会发展意义的活动,公益活动。

3 授课主体的自觉

有同学说,理想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像牧师一样吧,有整洁得体的衣着,有气质,上课的时候不拿书念,而是用精彩的演说赢得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愿意下课,听完一节还想上。”

大学阶段设置的公共课中,思政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课程的内容来看,有些公共课是陌生化的,比如高等数学,如果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必须跟随老师循序渐进地学习;有些公共课本身具有趣味性、参与性,比如体育课,学生可以通过上课习得新的健身方式,享受团队合作或者竞技对抗带来的种种乐趣,甚至是释放原本过剩的精力。

相对于陌生化的课程,思政课里边的内容是在不同学习阶段反复出现,有些观念是耳熟能详的,因此无需循序渐进地学习,从任何一个节点切入,都不会影响对课程的理解;相对于参与性较强的课程,思政课到课率可以用点名计平时成绩来控制,但是关注度让人束手无策,学生可以安静地坐在思政课的教室里玩手机、习外语。

作为授课主体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有些任课教师声称,思政课教学成了没有学术含量的体力活,甚至有人认为思政课教师就像电视台的播音员,稿子已经写好了,照着念就行。大学生的毕业照上通常没有公共课教师,尤其是思政课与体育课,在当前的形势下,公共课教师通常处于边缘地位。“相较而言,思政课教师声望低,成就感也不高,在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下,他们的神圣感、使命感、尊严、敬业精神肯定会大打折扣。”

从问卷结果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但是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多样。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比较受欢迎,适度的幽默无疑是有力的教学技巧之一,而作为教师职业的题中之义的学识反倒显得无足轻重了,这恐怕是媒体泛娱乐化倾向在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心理预期上的反映。

4 授课方式的转换

从纯然灌输式向提问式转换的可能性。巴西教育理论家保罗・弗莱雷,明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无疑有启示作用。

何谓灌输式教育概念(“banking” concept of education)?知识是那些自以为学问渊博的人给予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的一种恩赐。教师,作为讲授者,把学生视为“容器”,视为可任由自己“灌输”的存储器。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颁布真理,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诵和重复存储材料。于是,往容器里越是装得完全彻底的教师,就是越是好老师;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的学生,就越是好学生。

这种教育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尽管他们有机会对所存储的知识进行收集或整理,但无疑会由于缺乏创造力而遭淘汰。实际上,知识唯有通过发明和再发明,才会涌现。与之相区别的是提问式的教育(“problem-posing” education)。这时候,教师不是来颁布真理,而是来同学生交流。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人也得到增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育教师,共同协作,教学相长。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在“权威”基础上的论点不再有效。

提问式的教育,学生不再是温顺的听众,在与教师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批判性的合作者。教师把材料提供给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又要重新思考早先的观点。于是,教学成为一个共同创造的过程。

简言之,功能,是我们在课程之初设定的目标;而实效,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功能所要实现的东西,有理想的成分,需要靠实效来检验,甚至是要靠学生的未来生活经验来检验。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至少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把握。

参考文献:

[1]冯波.哲学原理课实效性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4-16,19,22,72,100.

[2]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90.

[3]于林平.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辩证和理性思考――以美国、日本、前苏联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42.

[4]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25,31-32.

调查问卷研究范文5

关键词:电路课程;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青(1976-),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许川佩(1970-),女,广西北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JGB0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87-02

2010年5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了新的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下设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共六个专业,在2010级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做了相应的一些修订,首次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电路”)从大二第一学期调整到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并在全院打通选课,设置了课程负责人,参加了学校实施的教考分离统考。“电路”课程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其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于该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如“模电”、“数电”、“微机接口”、“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等密切相关,具有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1]在经过调整与改革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如何,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如何,他们有何反馈性的意见?为了从学生的角度收集各方面材料,以便为今后提高“电路”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2011年12月对2010级各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98份,其中4份未答完问卷作废,有效问卷194份。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对“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满意、对“电路”课程的考核机制是否认同、有何意见反馈,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

(1)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方法。

(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3)学生对考核机制的认同度。

(4)学生反馈意见。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1.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方法

调查表的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用于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参与辅导答疑的情况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习惯。表1是对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只有61.5%的学生明确“电路”课程的重要性,表明学生在对待该课程的态度上需要提高,这与学生才接触到专业课有一定关系。这需要任课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花上一定时间来强调课程的地位和意义,整个授课过程中注意穿插与后续课程的关联,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学习阶段和位置,进一步明确课程重要性。

绝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程不做课前预习,对于实验课程能课前预习。电路实验是在我校的教学实践部独立开设,我校教学实践部的电路电子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保证一人一台装置,内容验证的少,设计的多,验收严格,促使学生对实验十分重视。理论课程每个班100人左右,全院打通选课,师生不熟悉,学生不预习,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性不能完全发挥。我们可以考虑分专业、开小班,多设计课堂思考题和习题,从而加强互动,改善学生不预习的不良习惯。调查还表明只有65%的学生能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和查阅课外参考书的学生更少。“电路”课程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丰富,如果学生对课后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又不参考辅导书,不做相应的习题集,只局限于教师课堂上讲的有限例题,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考虑加强平时测试,如每上完1~2章,进行一次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同时增大平时成绩在总评中的比重。

课程辅导教师要每周一次在固定时间和办公室给学生答疑,来积极询问教师获得帮助的学生仅有23%,学生反馈答疑时间常有课。但近60%的学生经常访问本校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留言或在线答疑,说明学生喜欢网络这一新兴的交互方式,目前我校的“电路”课程正在申报广西区精品课程,到时精彩的课程视频,多媒体教案,网络答疑系统会进一步完善。当然在办公室答疑的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没有课的时间段,不让答疑形同虚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教辅资料,本校、外校的精品网站,必要时帮助学生做一些课程学习规划。[3]

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调查表的第二部分是了解学生对课程教材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及实验项目开设、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表2是课程教学情况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表2课程教学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题目答案 学生选择比例

理论课程教材满意 95.0%

实验指导书编写满意 90.3%

理论课程内容合理 88.6%

实验课程开设合理 85.6%

老师上课进度安排适中 79.5%

多媒体加黑板授课效果好 35.3%

黑板授课效果好 65.7%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满意 87.2%

电路理论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瀚荪的《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教材,实验教材是我校教学实践部编写的,学生对教材是比较满意的。对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也较满意。在授课方式上,大部分学生喜欢黑板授课,感觉在思维上与教师更加同步,也有学生认为多媒体加黑板教学是不错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还是较满意的。学生反馈意见:一是感觉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比较难理解,做过实验后仍觉得理论和实际有些脱节;二是多媒体课件内容多,讲得快,跟不上教师思维;三是作业反馈较慢,批注太少。对此,提出的对策是: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青年教师多参与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结为教学对子,在教学中从工程需要的角度去进行理论讲解,再回到工程应用中,变理论的抽象性为理论的应用性。另外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课件制作培训班,努力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严格把关多媒体授课的审批。还要定期召开教学研讨和进行集体备课。此外尽量安排课程主讲教师兼任辅导教师,这样对整个教学过程把握更好,作业批改需指出错误及原因,及时发现抄袭现象,严格纠正。[4]

3.学生对考核机制的认同度

调查表的第三部分是了解学生对学校采取理论大课教考分离、实验独立考核的考核机制认同度。表3是考核机制认同度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表3考核机制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题目答案 学生选择比例

支持理论课教考分离 53.7%

支持实验独立考核 91.9%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与考核三七开 80.6%

实验独立考核是指实验课程的考核与理论课程的考核不挂钩。学校有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若实验不通过,只能重修实验,90%多的学生支持实验独立考核。学生也基本认同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三七开,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关系到是否要重修该课程。学生不太认同的是理论课的教考分离。

理论课教考分离是指学校针对全校通开的“高数”、“电路”、“模电”、“数电”之类的课程考试试卷由教务处指定一名非任课教师出题,考试题从学校建设的试题库中选题,另一名非任课教师试做,从而把握试题难度。目前学校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并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考分离与之相比显然难度要高,这是近一半的学生不支持教考分离的主要原因。然而教考分离更能体现出考试的公平公正,衡量各学院的教学效果与学习学风,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对此,指出的对策是:一是教师与学工配合,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杜绝投机和侥幸心理。二是可以考虑在课程网站上公布考试大纲,建立网上习题库,公布历年试题或模拟题,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复习方向。三是教师主动抓考前训练和平时测试,促使学生学习,如果平时测试多的话,可加大平时分比重,更灵活地处理课程的总评通过率。

三、小结

这次的问卷调查对进一步做好“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工作提供了启示。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明确课程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和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来说,要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此外教师应多一份责任心和耐心,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共同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莲,张雪英,史健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1):14-15.

[2]叶惠文,杜炫杰,李丽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12):154-158.

调查问卷研究范文6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分析;统计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42-02

1 引言

天气和气候条件与农产品的种植结构、类型密切相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科学种植和气象防灾减灾是当前现代化农业对气象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2005年至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1号文件均提出气象对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的财产生命安全的保障要求。因此,切实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是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深入了解当地农产品种植情况、气象为农服务需求有利于指导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改进气象服务水平,提高气象服务质量,进而促进农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和学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了解基层气象为农服务需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评估,改进气象服务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佛山市高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佛山市西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俗有鱼米之乡、山林水都之称。辖区内自然灾害频繁,影响高明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雷电、强对流、暴雨、台风、低温阴雨、大雾等。为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了解高明区农林渔业的种植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业、养殖业的基本情况、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气象服务需求、气象信息用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以便于总结经验,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12个问题,分别涵盖人员工作性质、农业类型、气象需求、灾害性天气影响类型、气象服务是否准确、服务满意度以及意见建议等方面。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份,调查对象有农技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普通农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分析 46份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为农技人员的有10份,村委会干部的有4份,普通农户的有32份,分别占21.7%、8.7%、69.6%。

3.2 本地种植养殖类型 种植、养殖类型与天气、气候条件紧密相连,不同农产品的气象需求不同,这是针对性开展气象服务的基础,对气象为农服务具有指导作用。据统计,高明辖区种植业中水稻的占38.4%、瓜果占26%、蔬菜占23.3%、花卉占9.6%、其他占2.7%;养殖业中养鱼占35.6%、养牛占8.9%、养鸡占35.6%、养鸭占6.6%、养猪占8.9%、其他占4.4%。

3.3 获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途径 据调查资料分析,虽然目前互联网、应急广播已普及,电子显示屏已落户村居,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队伍也已建立和完善,但基层农户获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仍主要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2种方式,分别是45.5%和24.2%,无人通过纸质的气象服务材料途径获取气象信息。

3.4 关注的气象服务信息 根据调查统计,虽然农事活动跟气候紧密相关,但农民朋友们仍更关注的是短期的气象预报。每日天气预报的关注度居首,占56.5%的,其次是未来3d天气预报、每周天气预报和每月天气预报,分别占21.7%、19.6%和2.2%。

3.5 关注天气预报的目的 从调查数据来看,调查对象关注天气预报的主要目的是安排农业生产和提前做好突发天气的防御两个方面,分别占有比例为59.2%和18.4%,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6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 调查说明,农户更加需要短期、对农业生产有用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方面的气象信息,而相对不太关注农业气候年景预报。农业气象预报(适宜播种期、发育期)、7d以上农业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分别占58.3%、22.9%和10.4%。

3.7 气象灾害关注度 据统计,台风、干旱、洪涝(暴雨)、大风与冰雹是农户较为关注的气象灾害,分别占24.4%、18.3%、18.3%和15.9%。以上气象灾害在亚热带季风区较为明显,由此可看出,地理位置条件对农产品的影响较大。

4 结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87%的调查对象对目前气象服务现状表示较满意或满意;71.2%的调查对象认为气象服务信心较准确或准确,仍有28.8%的调查对象对提供的气象服务信息表示偶尔准确或不准确;调查的所有对象中均一致认为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5 意见和建议

(1)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联动机制。一是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农林渔业部门的沟通,了解当地种植养殖业的品种,结合当地气候、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以及各类品种的播种期、生长适应环境等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提供气象服务,为农户提供实用性较强的气象产品。二是气象部门应加强与应急、三防等部门的联动,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引导农民正确运用气象预警信息,在确保农产品增产增收、提升农民收益的同时,保障广大农户的财产生命安全。

(2)加强基层人员的培训和科普工作。从调查来看,电视和手机短信仍是基层收集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政府为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的建立,已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例如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组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电子显示屏和村村应急广播,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工作,但不排除对以上工作不认识、不了解、不知如何运用的情况,加强基层人员的培训和科普力度,使其自觉形成气象信息不但发得出,还能正确运用的良好局面。

(3)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丰富气象产品数据,开展精细化气象为农服务,为农户量身定做气象产品,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农村防雷工作,提升农民的防雷意识,切实保障农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4)加强政府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