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数据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数据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数据调研

商业数据调研范文1

按照劳埃德TSB集团(Lloyds TSB)市场研究部经理孔卡洛・特谢拉(Goncalo Teixeira)的说法,品牌借助市场调研以便创造出有生命力的终端产品,正在发生一场变革。

“如今,客户洞见部门的角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简单的数据搜集、分析和报告转变为一种专业性的能力,结合相关的调研结果,利用各种恰当的手段和信息来源,最终创造出企业洞见。”他解释说。

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进化速度都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速度。然而,国际健康保险巨头保柏集团(Bupa)全球洞见部门调研经理托尼・杰拉德(Tony Fitzgerald)说:“这听起来很像老生常谈,但的确,有一些组织仍然缺乏这种洞见。”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处理客户数据时最大的障碍,似乎来自于以往部门系统延续下来的老规矩。比如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调研团队之间缺乏沟通,不同的数据分析员缺乏交流,他们更关注企业业绩方面的信息。可能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对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者只是为了搜集数据而调研,对数据过于依赖。

关于企业不同部门对洞见调研预算的分配情况,用户调查机构协会(Association of Users of Research Agencies)的调查数据显示,其中,只有45%的调研资金为调查部门所用,65%的调研资金为其他部门所用―虽然这些资金有可能用于协助调研工作。

要将有分歧的数据来源整合到一起有时并不容易,尤其是当这些孤立的调研信息来自于各个独立的部门。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市场调研部门经理桑德拉・科特里尔(Sandra Cotterill)说:“企业正在努力寻找一些方法,以便让数据分类规范化,协调好调查团队和负责客户关系管理团队之间的关系,让这两个团队彼此反馈信息。”

她解释说,之前,虽然这两个部门都知道对方拥有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要把双方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却面临技术性的难题。

不同的部门都拥有一些有用的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目标客户。而客户关系数据库只是相关信息的一个存储库,比如记录人口统计数据信息以及客户的购买习惯,同时还有体验客户对于服务的意见及信息反馈。

关于这一点,钢铁制造商奥托昆普公司(Outokumpu)副总裁赫微・希弗穆勒(Herwig Schiefermuller),介绍了自己的企业如何将客户反馈整合到自己的调研数据库中。该企业和客户忠诚调研机构合作,在调查中列出客户反馈的相关问题,将两方面的数据整合在一起。

在调研的过程中,该企业直接询问客户:是否愿意选择该钢铁制造商的产品?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是否考虑选择其他同类产品的供应商?这种聆听客户声音的做法让该钢铁制造商能更完整、更深入地了解市场背景。

同时,在英国廉价航空公司EasyJet调研经理沙恩德尔・哈雷特(Shaendel Hallett)表示,她计划与市场调研机构合作,加大由自己负责的传播工作力度,帮助自己的企业实现业务目标。另一方面,她让相关部门协力合作,让每个部门的工作有助于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她希望经过各方努力,能获得一份更便于执行操作的数据分析报告,将调研数据更好地用于业务开展。

哈雷特说:“调研机构有时只是提供一些数据,而现在客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调研机构进行数据分析,弄清楚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调研机构可能给你提供100张图表,但客户真正需要可能就是两三个关键信息。”

杰拉德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关键在于要有统观全局的思维,让企业所有的要素都能够运用在提升企业市场洞见上,尤其是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他说:“保柏集团在世界上的190个市场开展业务,从不同的区域获取许多信息。作为中央指挥中枢,我们的工作关键在于整合多方信息,让信息有实际操作意义。”

正是因为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企业才能拥有市场洞见,进而以此为基础做出商业决策。专业保险公司Ecclesiastical客户和市场洞见部门负责人凯西・埃里森(Kathy Ellison)说:“市场洞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将传统的调研、市场情报和数据分析工作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关键的组合。缺少其中任何一项,企业都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洞见。”

而在一些大规模的调查中,还会进行有代表性的深入采访,这样的调研效果可能更为明显。品牌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内部意见搜集、专家小组意见、基于现有知识的案头研究,或者与其他客户团队共同进行研讨。

美国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高级调研经理马特・罗伯茨(Matt Roberts)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整合工作,布置调研工作,组建焦点问题团体,同时进行网站测试。我们已经做了实地调研,有目的地采访了英超足球队和橄榄球队成员。另外,我们提供数据接入口,让我们的员工获得这些调研数据。”

罗伯茨认为,许多企业,包括他之前工作过的企业,它们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尽可能多地搜集数据上,之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各个部门。但它们却没有采取任何分析步骤,没有查明这些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相反,企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分析数据的实际意义,确定品牌必须努力改进的方向。他将之称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调研结果必须应用到整个业务过程中。罗伯茨认为,比如广播公司的调研通常直接针对提高收听率,而洞察团队必须为调研投入的资金负起责任,他们最终必须表明自己为企业带来了哪些价值。

“我们并不是为调研而调研,要进一步分析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他解释说,要尽力确保实现最终的目标:此项调研是否能够帮助企业增加用户数量?如何实现既定的调研和市场目标?如何通过调研改变企业的营销行为?

像任何营销领域一样,洞察力通常要有一个关于投资回报的指标。如果调研获得的信息不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那么人们将认为调研纯属浪费金钱。

此外,像其他学科一样,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不可故步自封。通常情况下,一些新兴的信息源有助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确保自己尽一切可能,能够对不同的信息源进行整合。

案例

The Met Office客户关系管理新模式

英国气象局The Met Office洞察力部门正在处理一批涵括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信息以及市场调研信息。The Met Office希望通过调研工作,对自己服务的客户有更好的了解。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客户如何利用气象服务的数据分析,同时探讨应该开展什么样的研究,并进一步评估以后应该开展哪些有价值的工作。

The Met Office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数据库运作方式,让数据库与客户评论信息合并。这样,通过数据库研究报告,便可以知道某项工作的业绩如何,同时发现相关的问题。

The Met Office市场调研部门经理桑德拉・科特里尔(Sandra Cotterill)解释说:“我们有一份消费者调查表,询问客户是否向其他人推荐我们的服务。在客户体验了我们的服务之后,我们就会请客户填写这份调查表。”

“与这些工作相关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改进服务?这就关系到客户关系管理,关系到所有相关的客户。我们将重点放到客户基础上,关注不同的细分群体,希望通过客户帮助我们改进服务,以便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

科特里尔说,在The Met Office,市场调研正处在一个周期性的转变阶段,从此前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当作一种辅助传统调研的手段,转变为一种客户信息来源,并且削减不必要的调查项目。这就要求The Met Office必须保证,让自己的分析部门和洞察力部门采用同样的数据分类法。此前,科特里尔说,这项调研工作是孤立的,它由各个部门独自开展,因此很难将所有的调研数据有效地进行整合。

The Met Office采用圆桌会议方式,以便创造性地开展调研工作。The Met Office邀请三个主要目标细分群体的客户参与调研,通过这种方法,为商业公司、政府和大众提供天气预报信息和气候数据服务。The Met Office与BBC联合开办圆桌论坛节目,让人们带着问题参加天气预报论坛,借助科学家的力量,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科特里尔总结了The Met Office的发展目标:“我们正在尝试提升自己的价值,包括业务的商业价值以及为政府带来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希望拥有怎样的服务体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获得信息,对客户与The Met Office的合作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改进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

观点

在我们公司,消费者洞察团队成员包括调研专员和数据分析师。我们定期追加一些实时的客户数据,比如客户使用和客户开支情况,而这些新的数据会和先前通过传统调研方法搜集的数据库整合到一起。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基于实际的客户行为审视数据统计结果,而不是没有根据地做出判断。比如,我们可以了解,有些客户自称自己的移动电话使用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更高,这种情况是否属实。

同时,我们有针对性开展一些调研项目,帮助不同的部门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否则,他们只看到数据库用户数量下降了,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们会和一些客户进行对话,弄清楚他们消费行为转变的驱动因素。我们的目标是让公司内外部更紧密地合作,让分析报告更有指导性。

―电信运营商Talktalk高级调研经理约翰・欧文(John Irwin)

要解释清楚我们从调研工作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信息源和现有的企业洞见,是企业进一步获取有益洞见的关键。其中的重点是:未来发展趋势、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监管环境的变化。

这项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数据整合上,将数据和客户、商业需求结合到一起。与此同时,要根据调研工作的沟通情况和在商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进一步决定调研工作的深度和调研时间。

―劳埃德TSB集团(Lloyds TSB)市场调研经理龚卡洛・特谢拉(Goncalo Teixeira)

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展比较大型的调查项目,我们通常询问的问题是“针对谁”和“目标群体数量”。对于我们的调研小组,问题通常是“为什么”和“怎么办”。在我以前工作过的调研机构,大家对数据加载量和报告流量都很有依赖性。但在现在的公司,我们尝试做出改变,定期开展一对一的深入会谈。我们要让所有的员工明白:正确使用数据,有助于我们公司改进业务。

―美国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高级调研经理马特・罗伯茨(Matt Roberts)

对市场信息进行监测,我们就能有效地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但我们更重要的作用是让调研信息更有实用性。

从企业的角度看,人们之所以向我们求助,主要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懂得如何开展调研工作。之后向我们求助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能够挖掘信息背后的实际意义,进而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新的传播方式。这就是我们调研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其他人正在跟进的方向。

―国际健康保险巨头保柏(Bupa)营销部门市场调研经理汤尼・菲茨杰拉德(Tony Fitzgerald)

在企业内部,我们一直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客户反馈的信息,但是我们还没能将这些关于客户洞见信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现在,我们设立了一个持续性的反馈项目,我认为我们企业由此将形成一个竞争优势。

商业数据调研范文2

1.机器学习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下一件大事

当今最热门的技术趋势之一就是机器学习,它也将在未来的大数据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调研机构Ovum的预测,机器学习将在大数据革命的最前沿。它将帮助企业准备数据并进行预测分析,从而使企业能够轻松克服未来的挑战。

2.隐私将成为最大的挑战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大数据,新兴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人们现在正在创建的数据量以及将来创建的数据量将使隐私更为重要,因为风险将大大提高。据调研机构Gartne公司的研究,到2018年,超过50%的商业道德违规将与数据有关。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将成为大数据行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数据安全问题,我们将会看到一大批技术趋势将会昙花一现。

3.将会出现首席数据官这个新的职位

人们可能熟悉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营销官(CMO)和首席信息官(CIO),但是否听说过首席数据官(CDO)?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别担心,因为很快就会知道。据调研机构Forrester公司的研究,将会出现首席数据官这个新的职位,企业将任命首席数据官。虽然,首席数据官的任命完全取决于业务类型及其数据需求,但是各行业厂商广泛采用大数据技术,聘请首席数据官将成为常态。

4.数据科学家的需求量很大

如果IT人员仍然不确定选择哪条职业道路,那么最好地选择是开始在数据科学领域的职业生涯。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大数据应用的增长,组织对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数据管理专家的需求将激增。数据专业人员的需求与可用性之间的差距将会扩大。这将有助于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获得更高的薪酬。那么还在等什么?深入数据科学的世界,将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5.企业将购买算法,而不是软件

人们将看到对软件的业务方法将有360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寻求购买算法而不是创建自己的算法。在购买算法后,企业可以自己添加数据。与购买软件相比,购买算法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自定义选项。企业无法根据需要调整软件。事实上,正好相反。企业的业务必须根据软件流程进行调整,但所有这些都将随着销售服务的算法成为重点而结束。

6.对大数据技术的投资将会大幅增长

调研机构IDC分析师表示,“大数据和业务分析的总收入将从2015年的1,220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870亿美元。”2017年大数据的业务支出将超过570亿美元。尽管对大数据的商业投资可能因行业而异,但大数据支出的增长将保持一致。制造业将在大数据技术方面投入最多,医疗保健,银行业和资源行业将是最快采用的行业领域。

7.更多的开发人员将加入大数据革命

据统计,目前有600万开发人员正在使用大数据和使用高级分析。这将是世界上33%以上的开发人员。更令人惊奇的是,大数据才刚刚开始,未来数年将出现大量开发大型数据的应用程序,其数量激增。有了更高薪水的经济回报,开发人员就喜欢创建能够处理大数据的应用程序。

8.规范分析将成为商业智能软件的一部分

企业必须为所有业务购买专用软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企业需要单一软件,提供他们所需的所有功能。商业智能软件也将遵循这一趋势,我们将看到在未来添加到该软件的规范分析功能。

IDC公司预测,一半的商业分析软件将采用建立在认知计算功能之上的规范分析。这将有助于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明智的决定。随着软件的智能化,企业可以快速筛选大量的数据,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

9.大数据将帮助企业打破生产力记录

如果企业投资大数据,可以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特别是在提高业务生产力方面。据IDC介绍,投资于这项技术并能快速分析大量数据并提取可操作信息的组织,在生产率方面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的收益。记住,关键是行动。企业需要可付诸行动的信息使其生产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商业数据调研范文3

[关键词] 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优化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需求在商品链路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既圆满完成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这项目标任务,又切实保障消费者需求的有效满足,事关整个行业经济运行质量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落实。基于此,河北卷烟商业企业在卷烟经营中积极引入需求链管理思想,探索出兼顾产品销售与满足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本文就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的展开及今后的管理再优化试做探讨。

一、需求链管理在河北卷烟商业企业中的展开

需求链管理就是以把握客户需求为前提,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以需求为主线来组织需求链路资源提品和服务的综合管理方法。2007年初,河北卷烟商业企业为进一步确切把握客户需求,及时跟踪卷烟需求变化,以石家庄市公司为试点开始推行“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2008年河北卷烟商业企业进一步将“按客户定单组织货源”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就是以卷烟消费需求为导向,围绕卷烟零售客户的要货信息即客户订单,开展卷烟货源的组织和生产,使卷烟产品能够真正适应市场、满足消费的管理模式。“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开展以前,卷烟商业企业主要采用的是以生产为中心的推动式运作模式,即工业企业生产什么,就给零售客户供应什么,给零售客户供应什么,零售客户就销售什么。“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开展后,卷烟商业企业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拉动式的运作模式,具体如图所示,即首先零售客户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出卷烟需求;其次商业企业基于零售卷烟需求进行实际需求测控,进而向工业提交商业订单并签订购销协议;然后工业企业则根据购销协议组织生产,并按合同约定向商业企业发送卷烟;最后商业企业制定卷烟分配策略,对货源进行科学投放,满足不同零售客户的要货需求,进而达到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目的。由此可见,“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模式实际上就是强化了一条以顾客为中心的需求驱动型的链路,即需求链路。也可以认为“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的实质就是需求链管理理论在卷烟商业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二、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的运行模式

(一)需求测控

需求链管理要顺利地展开,前提就是必须正确地把握需求。有效的识别需求、把握需求就成为了实施需求链管理的首要工作。为此,卷烟商业企业对消费需求主要从三个环节进行测控:

1.市场调研

卷烟需求的市场调研主要是指对卷烟零售客户和卷烟消费者的卷烟需求调研。卷烟商业企业通过对零售客户和消费者进行科学分类确定了调查样本,并采用面对面交流、实地观察、电话咨询、定期沟通、随机走访等多种方式,对所选取的样本消费者和零售客户的需求信息、零售客户的实际动销情况、社会库存、卷烟零售价格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调研,最终将调研信息汇总整理后形成了相应的调研材料。

2.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把握卷烟需求实际的关键环节。商业企业在综合市场调研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内部的历史数据,利用适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的预测方式和预测模型,对市场走向、消费趋势、品牌状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的卷烟需求数据。

3.数据修订

数据修订则指商业企业结合内外部影响因素对初步的卷烟需求数据进行的修订。其中,内部因素是指能对卷烟市场需求产生影响的行业内的各项活动,包括工、商企业在品牌整合、品牌宣传、品牌培育、引导消费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外部因素则指影响卷烟需求的经济、政策、文化等因素。

(二)货源组织

卷烟货源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而实现工商间的有效沟通则是做好货源组织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工商间货源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卷烟商业企业主要采取三大措施加以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即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并明确了专职人员开展信息交流沟通工作,实现组织和人员对接;二是制度保障,即通过建立定期通报和召开例会等沟通制度,优化沟通流程,以制度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有效共享,以流程保证了工商沟通的步调一致、无缝对接;三是信息保障,即通过国家局工商营销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实现对卷烟发货、品牌、营销等宏观数据信息的查询,为信息沟通提供了有力的软件支持。

货源组织的具体展开主要体现在半年协议、月度衔接、季度调整三个方面。首先是卷烟商业企业以半年需求预测数据为基础,与卷烟工业企业协商签订半年协议;其次卷烟工商企业根据半年协议,进一步确定月度可供货源,并依据月度衔接状况,工商企业间协商形成月度调运计划,签订购销合同并执行。而季度调整则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结合半年协议的执行进度,在协议执行期间对协议内容作出调整安排,使半年协议货源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三)卷烟配送

卷烟配送就是按照与零售客户共同确定的电话订单,将卷烟货源直接配送到零售户手中。这是满足客户需求,保证卷烟价值得以实现的最终环节。为保证将卷烟准确、及时送达零售客户手中,卷烟商业企业设置专门的物流中心来完成此项工作。而物流中心则具体承担仓储、分拣、配送三项基本职能。仓储职能主要负责准确、及时、安全地做好卷烟商品入库、在库养护、出库等工作,并及时和有效地将库存信息传递到卷烟销售部门。分拣职能主要负责按照订单信息从仓库提取待配商品进入分拣场地,按规定流程进行分拣,将已分拣好的待送商品送入暂存区等配货作业。送货职能则根据客户订单信息,在核对待送商品与配送清单一致后,按照既定的行车路线将订货商品送货到户,并引导客户清点实物,确认卷烟标识,核对订单。

三、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为核心的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为进一步增强企业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能力,提高烟草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近一段时间“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的实际运行来看,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第一,在需求测控方面,业务操作规范化及信息采集科学化程度有待加强。虽然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开展需求预测工作的相关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仍存在着部分岗位职责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流程环节存在缺失、部分工作要求流于形式、部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而在卷烟需求信息采集及整理作业过程中,信息采集广度低,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也依然存在。

第二,在货源组织方面,工商协调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各商业企业通过加强工商协同,研发工商信息共享平台等多种方式作密切工商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以预测指导采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采购工作中的规范性和计划性需进一步增强,工商间的沟通衔接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增强工商沟通的信息技术手段需进一步创新等现象。

第三,在卷烟配送方面,卷烟物流软环境建设还相对滞后。虽然烟草行业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在促进卷烟分拣快速化、自动化、精准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与先进的硬件设备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优化,规章制度完善,工商零接口衔接,物流队伍建设、配送线路优化等软环境建设方面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四、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提高需求测控作业规范化程度

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在认真按照国家局烟草专卖局《“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业务操作规范(修订)》开展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充实、完善所有参与需求预测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建立长期、中期、短期预测结合制度,做到预测主体、预测周期、预测时间、预测内容“四个明确”;二是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人员预测水平。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为目的的认知培训;以新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流程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分析能力和预测水平为主要内容的预测知识和技术培训;三是要加强对预测的考核评价工作,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建设完善的作业体系,促进卷烟需求把控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提高需求测控的科学化程度

一是要进一步树立市场就是消费者,消费者需求就是市场需求的经营意识。探索建立消费者数据库,通过多渠道采集消费者信息,分类建立消费者档案,为各类消费群体准确“画像”,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依据;二是要引入先进的烟信通和pda等信息采集设备,积极为信息采集提供便利快捷的手段;通过完善相关软件模块,为信息采集后的录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要加强对需求预测工作的回顾分析,对预测规范的落实情况、预测流程和方式方法的完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通过广泛征求客户经理、市场经理、品牌经理、呼叫中心分析统计人员等一线员工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预测水平。

(三)完善工商协调机制,优化货源组织工作

一是加强产销衔接。探索建立“全省集中衔接、各市分别订货”模式,借助全省整体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市局(公司)的经营主体作用,加强与工业企业多层次、多渠道的产销衔接,保障货源有效供给;二是编制货源采购计划,建立月度卷烟采购排档表,科学确定各牌号的经济批量、要货时间和安全库存量,加强货源采购的责任考核,提高货源采购的计划性、预见性和均衡性,有效避免货源断档、积压现象的发生,保证供需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三是探索工商协同网上补货机制,按照供应商管理库存理念,与工业公司探讨确定库存上下限、安全库存系数、发货周期、可销天数、补货量等指标。

商业数据调研范文4

福建省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较为发达,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之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商业客户越来越受到电信运营商的重视,商业客户的价值也越来越高。福建省商业客户市场主要特征有:(1)商业客户市场容量巨大据福建省工行行政管理局统计,2015年全省新增内资市场主体52.9万户,其中企业15.6万户,增长30.8%;个体工商户36.9万户,增长27.2%。截至2015摘要年底,全省实有各类企业70.7万户,个体工商户161.6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从业人员约达700万人。分行业来看(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属于大客户,不在研究范畴),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聚集了省内大部分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雇工人员,其中以上5个行业的内资企业数及个体工商户数之和占全省总数的89.2%,雇工数之和占全省总数的82.9%。(2)商业客户投入产出效益高商业客户具有地域聚集或行业聚集的特点,因此针对商业客户的营销具有规模效应,与大客户及公众客户对比,商业客户的投入产出效益比是较高的。(3)商业客户市场具备发展潜力近年来,商业客户在市场上发展迅速,宽带业务及移动手机业务的客户发展速度均远远超过商客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然而,重点业务在商业客户市场内的渗透水平还较低,数据显示,福建某营运商的宽带业务在商客市场的渗透率低于50%,移动手机业务的渗透率低于25%,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分行业来看,宽带渗透水平最低的五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移动手机业务渗透水平最低的五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业及批发零售业。基于以上特点,电信运营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商客市场做到“保存激增”,就需要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商业客户的通信需求特征,从而构建起高效的营销服务体系,做到有的放矢的营销推广,实现商客市场的规模拓展。

2商业客户通信需求研究

2.1潜力行业筛选

基于商客市场规模巨大且具有行业聚集的特征,运营商若要高效利用有限的营销资源,就必须甄别出庞大的商客市场中的潜力行业,通过对潜力行业中的客户开展市场调研,摸清客户的通信需求特征,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潜力行业筛选的主要思路是:聚焦发展机会较多的潜力行业,从行业规模和重点业务渗透水平两个维度来推算可能的潜力行业。其中行业规模主要由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及雇工数量两大指标来衡量,运营商渗透水平主要考虑宽带及移动手机两大重点业务的渗透水平。通过潜力行业筛选模型筛选得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四大行业发展潜力较大(如图1),其中制造业虽规模较大,但针对制造业已有较为成熟的推广方案,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不建议作为调研对象,固将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作为市场调研对象。

2.2商业客户通信需求特征

通过对潜力行业中近900家的商业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后,发现三大不同行业的商业客户在通信需求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1)价格是影响用户选择通信产品的首要因素

商业客户在通信消费方面的最显著的特征即以费用为先导,首先看需要花多少钱,然后再看能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调研发现,福建某运营商的移动业务缺乏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商业客户认为该运营商移动业务价格高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调研数据显示,85%的客户知晓该运营商的移动品牌,但仅有25%的用户对其感兴趣,其中保底消费价格高是导致客户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50%的用户表示若有较大的优惠力度推出更多低价套餐,将考虑使用该运营商的移动业务;在已使用该运营商的移动业务的商业客户中,约有50%的客户者抱怨当前的产品价格偏高。宽带业务方面,64%用户因资费便宜而选择其他运营商的宽带产品。

(2)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是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除去价格因素,影响商业客户通信产品使用满意度的因素便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商业客户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质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实用性,提供完善的从售前咨询到售后维护的一条龙服务;在产品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快速响应、准确定位故障并尽快排除。调研数据显示,产品质量及服务的不完善显著降低了商业客户对通信运营商的满意度,超60%的用户抱怨现有宽带速度不够快、30%的用户抱怨运营商服务态度差、20%的用户抱怨宽带故障处理不及时、15%的用户抱怨运营商存在乱收费行为。

(3)处于信息化需求初级阶段

调研数据显示,30%的被访客户未安装宽带,而在已安装宽带的客户最常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或休闲娱乐,仅40%的用户有使用网络进行一些简单的业务处理。在选择信息化增值产品时,商业客户态度较为谨慎和保守,风险承受力低。虽然对电信运营商的一些新业务有一定的认知欲望,但更愿意使用成熟的低端主流产品,如总机服务等。

(4)电子渠道成为办理业务的首选渠道

调研发现超80%的用户首选业务办理渠道为电子渠道,但目前运营商的电子渠道仅是实体渠道的线上版本,还存在功能不全、表现形式呆板、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使用需求。商业客户最希望电子渠道能够实现提供通信消费发票等需要到营业厅才能办理的业务功能。

(5)行业协会影响力大

超过50%的商业用户经常从相关的行业协会获取信息,超60%的商业用户称购买通信产品时会受相关机构的影响。此外,商业客户具有跟踪追随型的消费特点,较为关注行业标杆的做法,当看到别人使用产品可带来实惠,就会果断决定使用,具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和模仿精神。

3运营商商业客户营销服务策略

通过以上对商业客户通信需求特征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内通信运营商在商业客户市场的营销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运营商要想占据商业客户市场的至高点就必须透过问题表象深挖根本原因,针对性采取市场营销服务提升策略,实现商业客户市场规模拓展。建议可采取的营销服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资费透明度

经过多年的价格战,各运营商基本套餐的价格已相差无几,福建电信语音资费甚至较竞争对手具备优势,但被访客户仍对资费满意度低,“印象价格”高,一方面是因为客户通信消费支出增长,弱化资费下降感知及降价期望值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运营商收费不透明,资费推广和宣传不规范,捆绑增值业务、组合营销操作不规范等。因此,运营商在通信产品的资费方面应做到“六要”,即资费设计要简单明了、资费宣传要透明、套餐数量要减少、计费标准要准确、收费行为要规范、消费提醒要到位。此外,运营商应灵活运用价格杠杆,通过丰富的产品和价格组合,激励客户更多使用业务的优惠策略。

(2)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市场的规范和商业客户心态的成熟,提高服务质量才是竞争制胜的不二法宝。近几年各运营商服务态度均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后端支撑乏力、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运营商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灵活团队。由管理导向、功能型的组织向任务导向、任务型组织转变,缩短工作流程,提高灵活性及响应及时性;第二,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对服务流程的执行进行监督管控,并定期分析制定流程改进优化方案;第三,不断提升人员基本素质。塑造学习型团队,建立科学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员,一批熟悉市场运作的技术骨干,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3)充分挖掘用户潜在需求

目前,运营商在语音、短信等业务方面已触及天花板,需要更多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支撑总体的业务发展。运营商应充分挖掘商业客户对数据业务、互联网以及信息类业务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客户宣传新业务,加深用户的业务体验,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着重满足客户的信息化初级需求。

(4)做好直销渠道与电子渠道的协同营销

通过直销渠道与电子渠道的协同为商业客户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一方面在确保电子渠道缴费、查询、业务办理等基础功能的稳定性,保证客户良好的使用感知的基础上,做好电子渠道引导迁移工作,提高电子渠道分流率,并通过电子渠道进行业务推介,找到意向客户或成交客户;另一方面,应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直销经理队伍,提供上门推介产品或成交交互等服务。通过直销渠道与电子渠道的有效互动,满足商业客户多方面需求,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5)多渠道开展营销推广

第一,运营商可着重加强病毒式营销在商客市场的应用。在行业内树立示范店或榜样企业,利用客户之间的口碑效应进行传播,借“榜样力量”激发客户购买兴趣,并实施多户办理,集中优惠等策略,降低价格门槛,实现规模拓展;第二,建立业务触网计划,通过网上营业厅等电子渠道为商业客户免费提供增值业务等产品体验服务;第三,争取与行业协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机构进行合作推广,可采取在相关网站投放产品宣传、设立产品论坛、通过搭建行业短信平台促销信息等措施。

作者:康榕 单位:中央党校学院

参考文献:

1屈雪莲.商业客户市场及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3,12(4):29-31

商业数据调研范文5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应用与开发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的实验教学发展速度很快,与此相伴的是国内外关于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纷纷出现,如世格SimMarketing营销模拟软件,用友沙盘模拟软件,浙科市场调研模拟教学软件,贝腾-商业模拟实战平台,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以及华普亿方的现代营销模拟平台等等。这些模拟软件共同的特点是模拟了诸多产业环境中多个生产相似商品企业的竞争状态。通常把学员们分成多个小组,分别扮演各个虚拟企业的营销小组,他们的职责是分析市场环境,制定公司营销战略,围绕“4P”拟定各种具体营销计划,争取各自公司的成功。

一、营销模拟软件兴起的缘由

软件模拟教学是近些年兴起的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所模拟和营造的情境,训练学生作为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为什么营销模拟软件的兴起如此迅速,究其缘由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大量交易行为的产生,尤其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日趋频繁,企业的市场营销职能得到了快速提升,营销观念的更新也是亦步亦趋。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短短的三十年中,先后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产观念阶段。顾客喜欢那些价格低廉的、随处可以买到的产品;生产企业应致力于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广泛的销售范围。第二阶段,产品观念阶段。顾客最喜欢那些质量优异、性能良好、特色最多的产品;生产企业应致力于不断改进产品和开发优良产品。第三阶段,推销观念阶段。消费者是被动的,如果对消费者置之不理,他们不会大量购买你的产品,所以企业必须进行大量的推销和促销努力。第四阶段,营销观念阶段。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并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需求;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和方式,得到合适的产品。第五阶段,社会营销观念阶段。现代企业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争取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并且提品和服务的方式应能对顾客和社会福利双重有益;确定营销策略时,应考虑企业利益、顾客需求的满足和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

这些营销观念的演进,西方发达的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短暂时间里,都经历了。可见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变化的速度之迅速,竞争之激烈。营销作为企业连接消费者和市场的关键职能,重要性日益突出,多少企业的成功归结为出色的营销方案的设计和执行。

其次,现代商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和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来宽。近些年来,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营销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实践学科,经验的累积要比理论的修养更有效,实际的执行和操作要比纸上谈兵更重要。但是,纵观市场营销的商业教育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从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教材产生以来,从理论到技术和方法进步甚微。尽管有所谓的“4C”、“4R”、“4V”等营销组合理论的产生,但市场营销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讲授教师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虽然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但由于这种方法的不足,难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营销模拟软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模拟商业经营,应用于教学是营销模拟软件的目的所在。营销模拟软件希望能架起一条连接商业经营与教学的桥梁,让学生能真正的了解商业经营实际。模拟软件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能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成任务的发起者、操作的指导者、进度的控制者和结果的点评者,而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技能形成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新知识的主动采集者,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当然,模拟软件也面临一些问题。

二、营销模拟软件的优势及应用中的问题

所有的营销理论都是知识的系统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营销的相关知识。但是把实际营销行为的过程给肢解了,按照营销行为的环节和部分分别阐述,比如经典教材总是将营销活动划分为4P的营销组合来讲授,但是对于营销行为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影响,却没有一个较好的阐述。所以营销理论阐述的突出问题可以归结为分解容易,整合难。理论讲授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些理论,但不知道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更不知如何去运用理论了。案例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这个问题,但案例通常是某一两个企业营销情况,整个产业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是难以通过案例来呈现,尤其是企业做出一项决策时,在不知道其它企业的决策时,结果不可想象。

与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比,营销模拟软件的优势如下:

其一,实战性。营销模拟软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实战性,软件开发公司通常都是采集若干行业中企业实际数据制作成程序,因此从数据基础上就具有实战的意义;另外,软件模拟并不是按照理论分解的方式进行的,而是按照实际市场中的营销行为过程进行的。比如开始时,先要注册一个公司,然后调研、接着是STP,再后是4P、最后是结果比较。这样的过程与实际市场中从事营销活动的过程是一致的,而且学生很容易了解,营销过程的前因和后果,当学生营销各环节的决策不合理时,或是资金额度用完时,本次模拟的业绩不佳。总之,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营销各环节决策之间的关系以及结果。

其二,对抗性。软件模拟的数据基础是有一定的参数支持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同一个产业中进行竞争,这样学生的模拟行为就具有了对抗意义。彼此的营销决策之间就产生了相互影响,模拟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单个学生营销决策,而且取决于他人的决策,结束之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模拟结果。这与实际中市场营销的行为非常相似,实际中的营销行为就是产业中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软件模拟教学能较好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在学生动态决策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不足。

其三,互动性,人机对话。如果从知识分解的角度来阐述,实际上软件模拟比理论阐述还要好。因为,软件模拟是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的,营销决策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对话框来完成的,而且尽量量化处理。模拟软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如果概念不清,理解不透则难以完成人机对话,软件给出相应的提示。

当然,模拟软件也并非完美无瑕,通常也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的问题是软件使用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软件自身的问题。

使用上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前期准备不充分。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既兴奋,又陌生。兴奋使得学生兴趣很浓,上机后迫不及待打开页面,进行操作;陌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混乱,难以进行下去,或频繁的进入退出程序。尤其是前期,往往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讲解,以便学生在进入实验之前能熟悉实验流程及规则,真正到实验室时,能对顺利完成实验环节。

其次是成绩评定过分依赖软件自动生成的成绩。一般的模拟软件都会自带成绩评定系统,有的教师只注重软件最后模拟的营销业绩,以此作为主要的评分标准。这样可能会出现一些过程简单,模拟盈利很多的同学成绩很好。实际上,老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以“销售额”进行排名;对操作过程中表现好的,如好的LOGO或是问卷等可以推荐,正确的评价方法是将软件模拟自动生成的结果,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法。

模拟软件自身的问题可能更突出,其主要表现就是软件自带的实验参数调整有限,与学生专业、地区产业和院校特色结合困难。软件模拟教学为了适应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可操作性和通用性都很好,但这也同时存在模拟软件的实验教学形式与各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不能完全吻合,存在通用的平台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冲突。结合本校和本地区实际来开发利用通用软件,应该是个趋势。要想利用好营销模拟软件,模拟实验教学对软件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尤为迫切。

三、模拟软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综合利用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个环节,并非某一个老师,某一个部门能做到。根据笔者经验,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调好市场营销教学各个环节与模拟平台之间的关系

现有使用模拟平台的学校,将其应用于营销概论课与专业课的都有,用于概论课能体现营销的整体环节,循序渐进,理论教授和实验同步进行;用于专业课的则能专门训练某一个环节对营销绩效的影响,各有利弊。重要的是协调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除了以上两种形式,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项目牵动,结合本学年的教学实践项目,对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调研和模拟平台做一个总体规划,通过项目可以解决理论研究、市场调研和实验三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协调问题。

2.综合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进行市场调研,采集数据

模拟软件的参数都是可以调整的,有时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接近现实中市场情况。但是对于软件中没有的产业,就只能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采集数据,增加设置相关产业。如果仅仅想通过后期软件数据更新和升级来实现这一目地,通常需要支付的费用很贵。如对民用航空公司的运营情况非常感兴趣,可以增加民航产业。但是数据的采集可能是一大困难,这时可以综合检验学生的营销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分组调研、采集数据,然后修改参数,创建一个新产业竞争环境。

商业数据调研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衍生风险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国银行业将在2010年正式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通过内部评级改善风险控制,将内部评级法(IRB)融入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代表了未来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主流方向。内部评级法作为一种两维评级方法,分别对借款人违约风险和特定的交易风险进行评级。第一维度与客户评级一致,第二维度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如风险缓释措施、产品类别、债项优先性等。为尽早将内部评级法嵌入风险管理实践,为2010年全面实施新协议打下坚实基础,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各类的信用评级办法,评级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客户信用评级的标准,提高信用评级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和防范客户自身原因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国内较先进的商业银行的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办法,一般采取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相结合的方法,从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信用记录和基本面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价,信用评级的基本流程包括初始评级(R1)、系统评级(砰)和最终评级(R3)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根据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记录等结果,系统计算出客户风险分值,转换为初始违约概率(pD1),并对应为初始评级(R1);第二阶段:将客户基本面信息录入信用评级模型,计算出基本面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对初始评级(R1)进行自动调整,确定系统评级(R2);第三阶段:直接评价人员和评价审查人员对客户最终等级提出建议,报有权审批部门审定,确定最终评级(R3)。

(一)操作风险

一般而言,信用评级工作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操作过程和叠进的程序,从评级准备、实地调研、级别初评、级别审查与审定、跟踪监测,到最后的监督检查,各个环节都有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期间对于每个环节也有着明确的职责与分工,在国内某先进商业银行的评价系统中,按职责分工分为直接评价人、评级审查人和评级审定人,整个评级过程由直接评价人而始至评级审定人而终,由于风险衍生的比重倾向原因,本文所讨论的操作风险更多关注于由直接评价人所产生的这一环节。

毋庸置疑,实地调研和级别初评都由直接评价人完成,评级前评级人员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实地调研,包括与有关人员的会淡,到主管部门进行访谈以及了解客户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主要产品的用户和服务对象,对客户的反映等;在初评过程中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输入和审核,定性指标的判定和结果的录入,评级结论的给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实地调研这一环节,往往存在调研的不全面和深度的欠缺,导致对客户情况的掌握的不充分,直接影响到对客户的判断;而对于年度评级往往疏忽于这一工作,认为平时一直联系客户,对客户情况比较了解,没有再进行全面调研的必要,忽略客户情况的动态性变化特点。

在初评环节,要求直接评价人对企业进行评价前应认真检查录入报表与原始报表的一致性、行业及规模选择的准确性、基本资料及各项现金流补录资料录入的完整性,事实上,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都存在报表制作的不规范和财务数据不真实性的现象,而在目前情况下,评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财务报表而进行的,由于对财务报表的审核不严或基于财务分析知识的欠缺,难以准确审核财务报表或更多由于特定的信贷目的而授意客户进行目的性的财务报表的编制,甚至可以制造基于特定目的的审计报告,对于我们后面讨论的这一问题更多应由道德风险分析来完成,而联系操作风险这层面可以用逆向操作来总结,即寄予一定的信用等级结论反方向进行评级操作。而在定性评价中,由于信贷人员的优势偏好心理,往往喜欢给自己管理的客户进行较好的评价,容易偏离客观事实,即使没有特定的信贷目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这样的操作风险,而对于定性打分较高,定性得分高于定量得分25%的提示往往不加以关注或重视不够,未按照客观公允的原则进行操作。

(二)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负背离的可能性。交易风险生成的前提条件是交易的存在,必要条件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充分条件是实际与预期收益的负背离。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成交风险、价格风险、竞争风险、质量风险、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

交易风险发生机制不同的理论有不同阐释。根据经济理论分析得出:交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受阻及交易原则的破坏。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得出:交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环境因素,交易主体因素、交易客体因素和交易制度因素的作用。而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则认为交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在银行内部信用等级的评定过程中。交易风险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由于贷款对象选择而产生的衍生性风险。由于于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上的软约束,导致客户向银行隐瞒真实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以谋求信贷支持,使得银行无法获得真实的“完全信息”;在全社会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层无长远的发展政略与计划,随波逐流,使得银行对贷款申请人的市场应交能力,企业发展的生命力等信息把握不准,这些都可能会导致银行作出逆向选择,把贷款借给“目前状况较好”的劣客户而拒绝向极有发展潜力的好客户贷款。由此,在信用等级的评定中给出不准确的定性判断和结论。

此外,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所蕴涵的交易风险也往往由于纳什均衡现象而产生,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这集中体现在对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以及重组企业是否发放贷款的权衡决策中,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都有一些债务负担很重的国企客户,其中有些已有重组安排或重组意向。对这些目前现金流量不足,付息困难、还本无望的国营企业,银行还能否发放新的

贷款?如果该企业无好的盈利项目或产品,银行一般不会考虑再发放新的贷款。但如果有可能会盈利的项目、银行应采取何对策?这对决定是否给予贷款的关键在于该项目是否能保证盈利,能否改善并增强还本付息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时银行贷款就必须采用一种逆向操作模式,银行的内部信用等级的评定也就为此进行服务。

(三)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

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实际上人们早就知道,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所谓道德风险,梅耶森(Myeson,1991)将其定义为“参与人选择错误行动引起的问题”。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一般认为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参与市场交易的人士,在得到来自第三方面的保障的条件下,其所作出的决策及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或可能得到某种补偿,这将“激励”其倾向于作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博取更大的收益。

在信息经济学中,常常将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知情者)称为人,将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不知情者)称为委托人。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借贷关系中的借款者即为人,贷款人为委托人:在金融机构内部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业务的执行者、操作者是人,管理者是委托人。在这种委托――关系中,人(知情者)所拥有的信息影响委托人(不知情者)的利益,换言之,委托人不得不为人的行为承担风险。

二、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衍生风险的对策措施

(一)充实行业信息库和客户数据库

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结构和主要风险因素各不相同,只有通过行业比较,才能比较客观地估计不同行业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水平,并使不同行业的信用评级具有可比性。为此,银行评级人员应充分重视行业研究的重要性。鉴于各分支行的技术力量有限,商业银行总行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建立行业信息库,既包括对各个行业系统详细的分析,又能及时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评级工作效率。

1、增加数据库中风险分析因素,建立一套完整和连续的风险预警数据库。风险分析数据库应主要包括:①宏观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发展规划、社会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以及国家有关财政、金融、外贸、外资等方面的政策法规。②中观经济信息:包括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及行业产品结构、技术动态、投资重点、生产规模、财务标准等。③微观经济信息,包括企业技术装备、组织管理、财务状况、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等。④信贷信息,包括各行业信贷资产的存量和增量,行业信贷资产在不同地区、信贷品种、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的分布状况,以及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等。

2、加强对现有数据库中数据清洗和补录,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实施IRB法的一个重要前提数据库要有5年以上观察期。而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最薄弱之处,也就在于数据的连续性,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都是目前需要改进的当务之急。

3、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模型大多建立在企业财务分析基础上,其特点是偏重于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水平,但这种分析时常给信贷决策带来误导。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间业务往来日益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银行在信用分析时,不能光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应更多关注财务管理的“王牌”――现金流量表。另外,在缺乏有效审计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欺诈时有发生,但数据作假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作假的难度较大。因此,重点增设了现金流分析模块,作为财务数据异常波动检验的重要补充,以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信用评级。

4、由专门人员及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按要求录入银行信贷信息管理系统。

(二)借助中介机构的作用

1、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建立起企业信用数据库。对于我国来说,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动员资源的能力是最强,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企业信用数据库,如果没有政府的权力做基础,充分利用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现有资料,很难完成。

向中介机构购买数据。例如目前,世界上典型的企业资信数据库有美国邓白氏公司的“世界数据库”和欧盟的“欧洲大门”。世界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所有世界各国近5700万个企业的信用档案,其中中国企业的资信档案有20万个。这个方案的问题是中介机构的合作意愿不会竞争太强烈,主要是因为数据是体现中介机构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数据共享,大大削弱其竞争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在目前内部评级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资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某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评级委托给专业机构,包括国内机构、中外合资的机构、外资机构等,或者与专业机构共同进行评级,以充分提示风险。

(三)建立健全评级监测检查制度

要建立健全监测检查制度,定期或随机了解评缎过程,检查评级质量,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随时发现并解决评级中出现的问题;各行在年度评级结束后要及时对辖属机构评级工作进行总结和检查,增加不道德风险交易的成本,加大对于对弄虚作假,人为拔高客户信用等级的责任人和责任行处理的力度。

此外要按照信贷档案管理规定强化对客户评级档案资料的管理,并将客户的审计报告、评级报告、评级申请及客户基本资料纳入信贷业务档案库。

(四)形成具有约束力的信用文化

一个组织可能会设立非常复杂的政策及程序,通过检查、报告等手段来控制其风险承载,但是如果这个组织缺乏一个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所有这些都将是徒有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一些组织中,信用文化是机构风险文化的一个固有的组成部分,并在其后有一个明确而有力的目标推动着。如果信用文化真的融入了一个机构的血液,那么,这个机构的政策、程序就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使每个职员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会因什么而得到惩罚,会因什么而得到奖赏,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职员的道德风险。好的信用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信用目标,即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的安全范围;其次,还取决于管理者的言传身教;另外,一个银行的报酬系统也是营造信用文化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