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1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4-0056-03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09年10月28日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成功运行,拉开了我国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新篇章。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我国金融电子化方面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众多金融机构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信社大力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既是历史的机遇更是现实的选择。
一、电子商业汇票及系统的基本功能
我国《支付结算办法》第72条规定:“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两类。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
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延长为12个月,而纸质商业汇票付款期限是6个月。电子商业汇票单笔票面金额最大为10亿元人民币,而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单笔票面金额一般为1000万元,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单笔票面金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受、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等相关服务的业务处理平台。这个系统包括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功能模块、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模块和商业汇票公开报价功能模块。其基本功能有:票据托管一保管所有经系统登记的电子商业汇票;接受、存储信息一登记、存储信息,身份认证,审查报文,保留验证信息;转发电票信息一将已存储的电票信息,转发至所记载的权利人开户机构内部系统;更新电票信息一根据业务操作的处理结果,实时修改原票据相关信息与业务状态;资金清算一根据相关业务的签收信息与清算标识,自动向支付系统发起转账业务;信息服务一提供信息查询,广播公告;转贴现业务报价一提供电票、纸票转贴现业务公开报价以及询价平台;纸票登记查询一系统参与者(银行)登记纸票票面内容、状态等信息,以及查询相关信息。
二、我国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快速,已具有较大规模,截至2008年底,全年结算商业汇票775.31万笔,同比增长16.19%,金额6.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7%;交易量(贴现+转贴现)达到13.4万亿元。纵向比:是2000年的20.94倍,复合年均增长46.26%;横向比:相当于沪、深股市交易量26.7万亿元的50.19%,同业拆借量15.1万亿元的88.74%,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58.1万亿元的23.06%,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40.8万亿元的32.84%。而长期以来票据市场上的假票、克隆票屡禁不止,金融机构内部道德风险频频曝光,纸质商业票据易遗失、损坏和遭抢劫;现有交易方式落后,在办理业务中存在携带风险;通过邮寄方式托收,造成资金结算延后;资金和票据交割不同时造成的信用风险以及操作不规范所引起的纠纷不断出现。面对纸质商业汇票的种种缺陷,加快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电子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和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的出台,解决了电子商业汇票的存在形式和签章等问题,为电子商业汇票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做了技术方面的准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等建设,积累了建设大型电子系统的经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在系统内开办了电子票据业务,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培育了客户。同时,伴随金融业的发展,工商企业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已基本接受了电子化金融产品。
从国外票据业务发展实践来看,美国通过了《21世纪支票法案》,明确了替代支票的法律地位,带动了票据电子化发展。日本颁布的《电子商业票据法》,把电子化作为重振国家金融市场的利器。韩国2004年也推出了电子票据系统大受欢迎,实现了票据业务在线业务的全面无纸化。电子票据已成为发达国家货币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理论和实践上均为发展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农信社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形成农信社统一的票据业务平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将全面革新商业汇票的记载形式、流通方式和交易品种,提高了办理票据业务的标准化水平,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将有利于省联社管理、分析、监测、统计商业汇票业务,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农信社加入全国统一的电子化货币市场。
(二)有利于降低农信社商业汇票的风险。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将大大提高票据业务的透明度和时效性,优化了票据业务的管理手段。电子商业汇票进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后,由系统分配唯一的票据号码,其签发、转让、均实行实名制,能有效地防范农信社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杜绝假票、错票和克隆票的发生。
(三)有利于提升农信社服务客户的水平。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系统能够处理大量票据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支付服务水平和支付效率,为广大优质客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另外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为一年,票据最大金额为10亿元,期限的延长和票据金额增大将有助于工商企业的融资行为,提高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能力。
(四)有利于加快农信社的业务创新。2008年全国农信银机构共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1696亿元,办理贴现业务2397亿元,票据业务已成为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但目前许多省市农信社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全辖票据业务统计监测系统,管理手段落后,容易形成监管真空。通过创新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能实现农信社票据业务的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又拓展了网上银行的功能范围,进一步推动农信社网上银行业务发展。
四、建设农信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现有模式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在2010年6月底之前全部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纸质票据的登记查询业务是强制办理的,电子票据业务可选择开办。截至2009年10月28日,全国首批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共有11家全国性银行、2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4家财务公司。其中3家农村合
作金融机构分别是天津市农合行、吉林省联社和黑龙江省联社。目前这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实现模式也不尽相同。天津市农合行自主开发了网银系统,并采用模式接人,暂时不用开发账务接口和信贷接口即可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吉林省联社使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网银业务系统,采用直联模式,在系统上线前已完成网银接口、账务接口和信贷接口的相关开发测试工作;黑龙江联社目前只开办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业务,无任何开发工作,直接应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办理纸质登记业务。
五、农信社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省联社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全省农信社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总体规划和时间进度,为本省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指明方向。同时,确定本省电子商业汇票、网银业务系统的建设模式、接入实现方式和拟开通的系统功能范围,比如是自主研发还是与第三方合作;是开通全部功能还是部分功能。
第二,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要按照高效性、安全性、前瞻性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节约成本的原则,做好系统建设。由于客户办理电子票据业务的主渠道是网上银行,在建设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发建设网上银行业务系统,做好两个系统建设和业务需求的衔接工作。
第三,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要有效控制风险。电子商业汇票是新型的无纸化的支付结算工具,面临的风险基本上就等同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所面临的信息技术的安全风险问题,如数据文件丢失、系统运行瘫痪、网络遭遇攻击,各种病毒入侵等。针对电子商业汇票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在软硬件物理环境上,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要采用高可靠性的网络和计算机设备,数据信息全部采用加密加押,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控制,对节点采取签到控制,建立异地灾备系统和病毒防范等防范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第四,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涉及多个专业和部门,省联社要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系统建设、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实现上下联动,科学制定项目推广进度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任务、目标和责任,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六、应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创新步伐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后将实现从签发到流通到转让到票款清算的全程电子化,实现了无纸化操作,具有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将对商业汇票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交易模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份额发生变化。因此,农信社必须站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个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步伐,早日实现上线运行,抢占同业竞争制高点。
(二)借鉴同业经验,发展农信社特色
借鉴、吸收第一批接入的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加大品牌创新,对农信社电子商业汇票和网上银行业务功能开发要实行分步开通,逐步升级,有效防控,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农信银清算中心建成的共享式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和网上银行业务系统,这样既缩短了各家省联社的系统研发时间又避免了重复投资,还易于获得技术支撑。
(三)强化组织领导,搞好横向协作
及时成立项目推动领导小组,由涉及的信贷、科技、银行卡、清算、财务会计、稽核等部门为成员,加强协调与配合,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如渠道建设由银行卡中心负责;电子商业汇票的授信、审批、操作规程等管理办法制定由信贷、清算部门负责;两个系统建设、测试及接口开发等技术支持由科技中心负责;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流程由财务会计部门负责确定,稽核监督部门可介入制定风险管理办法。
(四)做好研发衔接,按时上线运行
开发建设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处理系统必须同步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系统的建设,要制定好两个系统建设时间进度表和工作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互通项目进展信息,及时解决系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研发时间衔接和业务需求衔接,同时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做好安全测试和上线运行的报备工作。
(五)完善规章制度,确保规范操作
业务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危机处置预案》等制度,积极制定全省农信社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从岗位管理、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安全管理、机房管理、设备管理、文档管理和故障处理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规范办理业务,防范系统运行风险。
(六)严格防控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构筑业务办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防范三道防线,实现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定期开展业务自查和互查活动。各农信社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置、预防与预警和应急保障等实施流程,及时化解各种风险,保障农信社人员、资金、设施安全。
(七)加强基层培训,做好联动宣传
积极组织市、县联社的业务管理、操作人员开展电子商业汇票规章制度学习,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技术比武、检查评比等形式,让广大农信社员工全面了解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熟练操作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有效掌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风险点,制定详细的客户宣传方案,大张旗鼓做好客户宣传,确保农信社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为广大客户所接受。
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2
关键词:财务公司 电子商业汇票 优越性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57-02
自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广实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迈入电子化时代,对满足企业支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以及丰富支付结算工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以来,全国电子票据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除了主要商业银行以外,财务公司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也稳步增长。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商业汇票的优势,提高为集团客户的服务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公司开展电子商业汇票的优越性
1.方便快捷高效。财务公司的集团客户单位分布地域广泛,操作传统支票业务存在诸多不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以数据电文形式签发和流转突破了传统纸票的局限性,能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电子票据贴现业务减少了银行验票环节,从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加快了集团内部资金周转速度。
2.节约资金成本。电子商业汇票的贴现率市场化程度较高,与一年期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相比,能够降低资金成本的15%左右。通常财务公司贴现利率又低于外部商业银行,所以,通过票据融资替代短期借款,将大大降低客户企业融资成本。另外,财务公司的电票数据保存在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数据库里,没有实物载体,减少了财务公司纸质票据的银行托管费用。
3.降低了票据的风险。财务公司相比商业银行在票据验票和管理方面不具备优势,基本依托银行完成。电子商业汇票以数据电文代替纸质票据,以电子签名代替实体签章,能够抑制假票和克隆票等票据欺诈风险,同时规避了管理过程中纸票遗失、损坏的风险,确保了电子商业汇票使用的安全性。
4.有利于实现集团效应。财务公司积极参与电票市场,充分利用电子票据融资成本低、操作灵活的特点,帮助集团客户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短期融资能力。2015年一季度以来人民银行大力降准,多次降息,财务公司贷款规模出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电子票据创新带动信贷余额增长,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
二、财务公司推广电子商业汇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公司的电子商业汇票流转不够顺畅。目前财务公司办理电子票据业务的办理模式是“企业网银+ECDS+财务公司业务系统”,顺利办理完成电子票据业务的前提是收付款双方开通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由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与财务公司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指令信息的传递,完成账务处理,再通过外部网银实现资金划转。导致电子票据流转不畅的原因:一是财务公司集团客户账号功能的局限性,客户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的收付款账号为财务公司的内部账号,不能实现商业银行外部网银直接收付款业务。二是财务公司业务系统在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接后,功能有待完善。特别是涉及集团外部单位时,不能实现联动自动处理账务,产生了人工业务操作风险。三是财务公司电子票据系统开发设计模式以及操作使用流程有待优化。由于财务公司开展电子票据业务时间短,经验不足,电子票据系统在某些环节流程设计繁琐,影响到业务交易效率与票据流转速度。
2.集团客户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不高。由于电子商业票据业务尚处于推广期,集团客户的财务人员对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认知程度不高,对其快捷、便利、安全等特征不了解;尤其高管人员、财务主管对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流程及风险防范控制等问题存在顾虑,导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签约率低,仍然更多地选择纸质票据,由此可见客户对电子票据业务的认知度低是电子商业汇票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3.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强化。虽然电子票据作为新型的无纸化支付结算工具,能够有效防范纸质票据诸多常见风险隐患,但是对系统业务公开化程度不高的财务公司来说,仍然潜在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电子票据业务通过网上交易,面临的各种系统安全隐患增多,要求财务公司的系统安全防控能力更高。无论是有意攻击还是无意误操作,比如数据文件丢失、网络遭受攻击、系统运行瘫痪、各种黑客病毒入侵等各种风险,都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二是财务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限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但票据业务涉及外部单位,对交易关系的真实性以及债权债务关系等材料的审查过程中往往经验不足,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而且无法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实现无纸化传递和审核,存在人工操作的风险不容忽视。
4.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随着电子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现行的《票据法》已经滞后电子票据发展的要求,需要丰富“书面形式”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目前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使用规范没有法律制度进行明确规定。财务公司面对外部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顺利开展电子票据业务,建立健全内部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有关建议措施
1.完善业务系统,保证电子票据流转顺畅。一是努力实现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支付功能。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实现了电子票据业务的线上支付,加快了收付款效率,提高了电票流转速度。若财务公司也能通过线上支付,能够促使电子票据流转更加顺畅,规范账务处理。二是完善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是否完备强大、性能是否安全稳定,操作是否直观简便,成为客户是否开通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满足客户业务需求,将是财务公司推广电子票据业务成功与否的基础。
2.加大电子票据业务宣传和培训力度。财务公司需要对集团客户加强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通过培训班、财企座谈会和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电子票据安全、快捷、成本低的优越性,介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处理流程,鼓励客户开展电子票据业务。另外,财务公司加强员工电子票据业务培训,使业务人员了解相关制度,熟悉系统功能,掌握操作流程。
3.提高风险防范意(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7页)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财务公司需不断加强系统建设,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确保电子商业汇票在安全、稳定系统环境中运行。健全内部电子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管理制度规范强化电子票据业务处理流程,必要时依托银行完成相关资料审核,有效防范风险。
4.完善票据法律制度,规范电子票据业务。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票据法》的相关法律解释,使其票据业务的适用范围由以纸质票据为工具的结算,扩大到以数据电文为基础的电子票据结算,规范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二是财务公司根据实际业务的开展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内部电子商业汇票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电子票据业务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电子商业汇票使用推广的现状、障碍与对策[J].金融会计,2013(11):41-44
[2] 霍琛.会计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3(6):150-151
[3] 高古峰.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应用[J]冶金财会,2013(11):26-27
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3
(一)票据流通环境有待优化与纸质商业汇票推广初期面临的困境类似,当前电子商业汇票在市场主体间的流通不够顺畅,影响了电子商业汇票的普及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间电子商业汇票流转不畅。由于企业对于电子商业汇票的认知度不高,对业务功能优势了解不够,对电子化形式存在的票据安全性存在顾虑,对其流通性缺乏信心等原因,目前电子商业汇票在企业间的流转仍存在一定困难。二是银行机构间电子商业汇票流转不畅。受到办理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的银行机构数量总体偏少、票据总体规模有限、内部票据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部分银行机构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认可度不高,银行机构间电子商业汇票流转不够顺畅,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利率高于同期纸质商业汇票转贴现利率。三是银行机构与企业间电子商业汇票流转不畅。银行机构间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渠道不畅、利率较高的负面效应传递至贴现环节,导致银行机构办理电子商业汇票贴现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二)机构间业务发展不平衡商业汇票具有流通环节长、参与主体多的特点,部分金融机构对电子商业汇票的接受程度和推广力度不够,一方面导致电子商业汇票贴现、转贴现市场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不利于电子票据贴现、转贴现的利率降低和业务规模的扩大。从截至2013年底的转贴现业务情况来看,各金融机构参与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的活跃度差异显著。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业务规模最大的3家机构业务笔数和金额合计分别为42.1万笔、2.6万亿元,占比达到69.9%和59.4%;而包括个别股份制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业务笔数尚不足千笔,金额不足千亿元。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作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推广的主要力量,部分机构推广力度和资源投入程度不足,配套服务和业务培训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了企业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积极性,制约了电子商业汇票的应用。
(三)金融机构业务服务有待改进一是票据管理个人性化服务有待完善。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往往在多家金融机构办理票据业务,部分金融机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设计不够人性化,难以进行便捷的票据查询和统一的票据管理,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票据电子化管理的需要。二是业务流程有待优化。部分金融机构仍沿用纸质商业汇票业务流程,要求企业在网银端录入信息,并到金融机构柜面提交书面材料,手续较为繁琐。三是企业通常在多家银行机构办理商业汇票业务。纸质商业汇票的申请、贴现等多由银行业务人员当面指导,转让环节仅需签章、填制简单内容即可完成,操作步骤相对统一。但电子商业汇票出票、收票、转让等环节需企业财务人员通过网上银行操作,且各金融机构网银界面不统一,操作要求各异,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难度较大。
(四)业务发展初期推广成本分布不均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广普及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汇票使用量大的企业集团,利用电子商业汇票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需求往往较为强烈,特别是电子商业汇票将财务公司承兑票据视为银行承兑汇票,这一政策支持促使拥有财务公司的集团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积极性较高。这类企业也容易在交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自身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使用电子商业汇票。例如某集团财务公司在推行电子商业汇票之初、上游大型供应商拒绝接受电子商业汇票的时期,采取暂停接受下游经销商电子商业汇票的方式降低自身票据持有压力。待上游供应商对电子商业汇票接受度逐步提高,打通了电子商业汇票转出环节后,随即恢复接受电子商业汇票付款。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易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交易对手选择的支付方式只能被动接受,在电子商业汇票流通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缺乏要求下游企业接受电子商业汇票的能力,票据持有的压力和成本较大。
二、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电子商业汇票推广策略分析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看,电子商业汇票推广主要目标是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充分发挥电子商业汇票的功能优势,提高票据业务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全国性票据市场的形成,优化票据融资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票据支付成本和融资成本;防范票据伪变造欺诈风险,避免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遭受损失。
(一)业务推广策略分类按照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推广力度的强弱,大致可以将推广策略分为以下3种:一是市场自主型策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电子商业汇票制度和业务规则,建设运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维护票据流通秩序,对于业务发展不加以推动或干预。二是引导型策略。管理部门对电子商业汇票使用和推广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如实施优先办理电子商业汇票再贴现等政策支持,增强银行机构受理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的意愿。搭建电子商业汇票宣传、推广平台,开展电子商业汇票知识普及宣传,组织有关机构交流推广经验,牵头开展业务推介会,通过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提升市场主体业务认知度。三是推进型策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相关机构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电子商业汇票普及,逐步实现电子商业汇票对大额纸质商业汇票的替代。推进型策略多具有明确的业务推进时间表,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则,先对大面额票据,如1000万元以上,要求采取电子商业汇票形式签发,逐步过渡到100万或更小面额票据,最终实现电子商业汇票对大部分纸质商业汇票的替代。
(二)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推广策略效应分析1.市场自主型策略和引导型策略。市场自主型策略完全依赖市场力量推动业务发展,依靠先行企业自发的、市场化的推动行为,促使广大企业逐步提高对电子商业汇票的认可度,形成电子商业汇票的流通环境。在当前票据业务呈现明显电子化趋势的情况下,采取该策略经过一段较为漫长的过程,预期基本能够实现政策目标。但这期间,相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因缺乏支付方式主导权,预计将承担较多推广成本。相比市场自主型策略,引导型策略由管理部门通过实施政策扶持、搭建宣传推广平台等推动性措施,加快推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推广和普及的进程,有利于缩短形成全国性票据流通环境的时间,更快实现政策目标。该策略的缺点在于,由于各地区、各机构推广力度和效果不同,容易出现业务发展区域不平衡的情况,不易解决跨地区票据流通不畅的问题。2.推进型策略。在三种策略中,推进型策略的力度最大、效果最为明显,可以有效解决电子商业汇票推广中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政策目标。相比较其他策略,推进型策略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加速形成全国性的电子商业汇票流通环境,降低中小企业承担的业务推广成本。实施推进型策略,在规定时点后一定金额以上的商业汇票均采用电子商业汇票签发,作为唯一的大额商业汇票产品,流通中电子商业汇票的数量将迅速扩大,同时扭转因各省市推广力度不同而导致的电子商业汇票流通环境割裂的局面,形成全国性的流通环境,进而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因在支付工具的选择中缺乏话语权而被动承担票据持有成本的问题。二是促使金融机构重视和改进电子商业汇票服务,提升票据服务水平。电子商业汇票是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乃至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限额以上商业票据全部采用电子化票据,将有效增强金融机构改善业务功能和服务以提升大额商业汇票市场份额的动力。三是加速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票据电子化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电子商业汇票为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了契机。2013年末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业务量等地方性银行机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量合计仅次于工商银行,位居各金融机构第2位。实施推进型策略,将促使广大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快票据电子化进程,在提升业务竞争力的同时,解决实物票据保管等带来的风险管控难题,提升票据风险防控能力。
三、结论
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4
关键词:再贴现;利率;管理方式
一、现行再贴现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业务方式僵化,对票据市场结构调控效率降低
再贴现业务由总行开始层层下达再贴现规模,各授权办理再贴现业务的分支机构在规模内按照上级行要求自行办理具体再贴现业务。这使得总行和各分行难以直接有效地操作再贴现工具,再贴现作为结构性调控工具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而且随着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开办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对再贴现业务的需求增加,但按照现行规定,县级人民银行不得办理再贴现业务,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业务须到中心支行办理,导致县级人民银行在编制县域统计业务报表时,无法核实再贴现业务量。
(二)利率缺乏弹性,对贴现利率调节作用弱化
再贴现利率属于央行的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起“指示灯”作用,但现行再贴现利率缺乏弹性,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市场价格水平,失去了对贴现利率的调节作用。在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贴现利率、尤其是转贴现利率基本做到了随行就市,与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再贴现率仅仅作为对贴现利率的最低下限,不能体现市场资金的需求状况,失去了对票据市场的调节功能。
(三)交易方式固定,风险与收益并未严格匹配
根据再贴现的有关操作规定,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时在部分城市可以实行票据回购,人民银行实际操作部门为规避风险,逐步扩大了回购业务,当再贴现票据到期时,人民银行在再贴现申办行账户中直接收款后,将商业汇票返还给申办行,不需承担任何票据风险。与买断式再贴现票据业务相比,人民银行所采取回购方式与委托收款方式的风险敞口是不一样的,但执行的利率标准却是一致的,风险与收益并未严格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业务积极性。
(四)操作规则简化,对经济交易的监测能力下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35号)贴现银行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时,不须提供贴现申请人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或普通发票,仅对票据的要式性和文义性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承担审核责任。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业务时缺乏沟通机制,使部分企业钻空子,将在他行办理贴现时已使用的增值税发票在另一银行重复使用,而银行将使用重复发票的贴现票据在央行办理再贴现业务,对经济交易是否真实的监测能力下降。
(五)再贴现规程落后于票据电子化建设,业务操作存在冲突
2009年下半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简称ECDS)正式运行,对基层央行再贴现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票、保证、承兑、交付、背书、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一切票据行为均在ECDS上记载完成,而央行掌握ECDS系统的再贴现管理人员仅限于省会城市及电子商业汇票发达城市,基层人行员工未接触ECDS,无法办理电子商业汇票再贴现业务。二是ECDS规定汇票的付款期最长为1年,单笔金额最大可达10000万元,但现行再贴现操作规程规定,要求办理再贴现业务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一般不低于4个月,但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金额不能超过1000万元,一旦超过期限和时间,再贷款操作系统无法办理再贴现发放业务。
二、改革再贴现管理方式的政策建议
目前,央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渐由直接调控向通过市场调节的间接调控转变,货币政策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传导作用,而票据市场是整个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完善再贴现管理方式,进一步发挥再贴现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改进再贴现业务的办理程序和方法
设立再贴现的指令交易制度,由总行或分行统一控制部分再贴现业务内容和数量,保证再贴现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注入指定的金融机构、票据种类和使用票据的行业等。同时,各再贴现窗口可以通过调整票据要求,事前公告明示,引导资金在行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进行投向结构调整,操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票据的选择和具体要素的审查,发挥规范引导票据市场交易行为的作用。
(二)加快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
合理、科学、灵活的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是充分发挥再贴现工具职能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建立以票据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充分考虑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短期存贷款利率以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等影响再贴现作用的因素,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定期调整的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使再贴现利率更贴近当期市场利率,从而使再贴现利率调控的传导机制更加灵活有效。
(三)实行多种档次的再贴现利率
为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和落后地区发展票据业务,应赋予基层央行适当的再贴现利率浮动权,使基层央行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货币信贷政策以及辖内再贴现业务的发展状况等因素,按办理再贴现时间的长短及票据类型,分别执行不同再贴现利率。如调低国家及区域内重点支持产业商业汇票的再贴现率;对涉农票据的给予优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适度低于国有商业银行。
(四)提高经济交易真实性监测水平
采取回购方式办理再贴现业务,央行无须承担票据风险,但为防范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业务时对经济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审查不严,出现同一张增值税发票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间重复使用,做好打击假发票工作,以回购方式办理再贴现业务时,应要求申办金融机构提供经济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复印件。
(五)推广电子商业汇票应用
长期以来,商业汇票市场饱受遗失、损坏、抢劫、假票、克隆票等问题的困扰,诸如此类的保管风险、传递风险、诈骗风险等给银行和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成本。ECDS系统的出现,有利于降低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提高交易效率。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央行再贴现业务人员的培训,积极推广ECDS系统的应用。同时,修订再贴现管理规定,适当延长票据付款期限,提高对单张票据金额上限规定,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参考文献:
1、张艳花:《再贴现操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声音
2、储峥:《改革再贴现工具的思考》,《济南金融》2007年第三期。
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5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应用;银行承兑汇票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愈发快速,而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大量引进科学先进的医疗技术、采购药品、购买精细的医疗设备等,但是由于现阶段财政补偿体系的不完善、垫付未结算的医保资金的过度使用,导致医院内部的活动资金越来越匮乏,并且促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然而,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现和普及,令医院的资金短缺现象得到了改善,也进一步保障了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接下来将主要对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要求、作用及注意要点进行探析。
一、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要求
(1)良好的信誉是基础。从本质上来说,我国大型医院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其实是一种通过利用自身的信誉条件来吸引银行融资的财务手段[1]。由此可知,唯有信用良好、技术实力雄厚、财务管理情况合格的医院,才能获得银行的承兑汇票支持。(2)充足的信用额度是必要。众所周知,我国医院要想申请银行承兑汇票是必须占用一定额度的信用额度,所以假设得不到银行的授信证明,则便无法拥有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资格。针对于此,当银行对医院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授信证明时,医院应当在划分出的授信额度范围内科学使用信用额度,从而进行汇票承兑工作。(3)充足的现金流是保障。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分类,是由开有存取款银行账户的开款人对银行发起申请,再由银行进行一系列资格审查进行同意审批,确保在规定时间之内,银行划拨数量明确的资金给开款人的一种延期支付票据证明,具有见票即付的义务[2]。所以,在进行银行承兑汇票工作时,医院必须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请况和资金使用明细科学安排到期承兑付款的时间范围,而在到期前,必须确保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4)收款单位的接受能力是前提。通常情况下,银行承兑汇票是医院经由银行开给其他供应商,因此首先要仔细分析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的供应商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力,若是审核后发现供应商不具备此能力,则不可进行汇票业务交易。当然,因为医院的信誉条件良好,资金实力雄厚,并且汇票又具有信誉高、安全性强、流通灵活的有点,所以当供应商获得银行承兑汇票便相当于得到了现金支持,所以,不仅可以在最长期限六个月内背书转让给其他中下游的企业,还能够进行提现业务申请,盘活单位资金。
二、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注意要点
(1)保证金。对于申请银行承兑水平的开具单位,银行会设置一定的条件,一般来说会要求申请单位提供汇票票据额度的10%-30%左右的保证金,汇票期限多为半年时间。而对于银行来说,自然希望医院所存入的保证金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医院之所以要开具汇票,是因为想要缓解短期资金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资金结算能力。(2)办理流程。从一开始的医院和供应商进行协商、拟定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交易的交易合同、再到后面的申请、、审查、授信等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办理流程复杂、耗时过长,最短也要需要七个工作日[3]。因此,在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时,医院与供应商应当约定好时间,进行集中办理,派遣财务管理专员进行分工办理,如此便可提高汇票承兑的工作效率。(3)手续费。一般来说,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多为票金金额的5%,当然不排除部分银行在收取手续费同时,亦申请其他费用如敞口费和承诺费等,但是这些费用金额可以进行优惠或减免。针对于此,医院可以与银行进行协商,并展开良好合作关系,如此便可获得减免的汇票手续费用,减少财务资金的使用。
三、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作用
(1)促进应收账款的收回。前文提到良好的信誉是医院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条件,并且具有流通性强、操作灵活等特点,支持单位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背书转让交易业务。所以,其不仅有效提升医院合作供应商的可接受度,同时还确保供应商进行合法的银行贴现业务,减少了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2)提高医院的信誉额度。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是医院一种通过利用自身的信誉条件来吸引银行融资的财务手段,所以可以向社会各界证明医院的信誉度良好、经济效益高等情况,同时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3)降低财务成本费用。例如,在办理五千万的汇票时,需要支付手续费5000*0.5%=2.5万元,若保证金为30%,则可节约财务费用129万元;保证金在50%时,可节约115万元的财务费用[4]。因此通过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可以有效促进医院财务资金的运筹和应用,科学处理好所有资金在时间与空间方面上的依存关系,从而令医院的资金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最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银行承兑汇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前文提到,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前提条件是其自身良好的医疗信誉条件、以及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所以从与供应商签订交易合同开始,财务人员必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明确交易流程,制定专人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杜绝假票的风险。现阶段,现在所发行的银行承兑汇票多为纸质票据,所以其防伪功能和手续办理过程中都会存在些许问题,例如“克隆”、“变造”汇票的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办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力和业务能力也会对汇票办理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降低这些潜在的风险问题,则银行方面可以采用各种高效率的防伪机器对汇票进行鉴别,同时也可以大力推行“人行电票”的电子化承兑汇票,这需要依托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并通过银行开设的网银功能,来接收、储存、以及传递电子化银行承兑汇票和资金清算等业务[5]。由此可知,未来我国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在科学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不但可以简化汇票承兑的办理流程,降低假票风险概率,而且也可以把汇票的承兑期限延长至一年,如此一来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的流动资金的空间及存量。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电子数据只具备查看功能,作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其法律效力是无法和纸质数据比拟的,并且签章和手续等流程也不如纸质数据这般直观化,因此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应用有待优化,期待今后纸质汇票和电子汇票的完美结合,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
五、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有效管理
现阶段,国内市场上所流通的、被认可的银行承兑汇票,普遍都是纸质化的票据,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货币性资产,难免会存在流动性强、易伪造、易丢失等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汇票的应用风险程度,医院财务人员应当要对银厂承兑汇票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首先,一旦进行银行承兑汇票合同的签订,则相关人员必须加强监管机制,依据单位制定的监管流程展开工作,另外医院也应当要派遣专业的财务人员,对汇票的票据、合同单等进行管理和保密收藏,如此才能向社会大众展现出医院的良好信誉保证,同时良好决绝假票的风险。其次,医院在应用承兑汇票进行支付货款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求医院采购部人员指定合作供货单位的固定业务人员前来办理,并且要在汇票票据存根联地区签订好名字与日期,如此可以有效防止其他无关人员通过私刻公章的行为,进行背书、转让以及贴现等违规操作,如此一来,便能够进一步杜绝了所以威胁医院安全管理的因素。
六、结语
综上所述,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解决了医院和供应商之间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实现了“共赢”的局面,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承兑票面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应用前景良好。对此,本文主要对医院应用银行承兑汇票的要求、作用及注意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扩展医院的融资空间提供参考,继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和资金结算工作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忠起.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与防范研究[D].长江大学,2013.
[2]廖雯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分析[D].湘潭大学,2013.
[3]唐园园.加强茶叶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的内控管理[J].福建茶叶,2018(10).
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6
关键词:再贴现业务;货币市场;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112-02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在国内资金市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其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控制再贴现业务规模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总额,以实现货币市场稳定发展。由于再贴现业务涉及办理方式的多样性(汇票种类:电子商业汇票、纸质商业汇票;业务模式:买断式、回购式),尤其处在新旧版票据更替关键时刻,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再贴现资金风险,对现行再贴现业务办理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以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以下简称郑州中支)现行再贴现业务办理方式为切入点,研究讨论如何实现在再贴现业务量持续增加时提升办理效率,规范业务办理手续,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各类资金风险。
一、再贴现业务办理情况
根据货币资金市场的需求,郑州中支自2010年3月开办再贴现业务至今共办理1384笔(至2011年6月业务量情况)共向市场投放资金81.5亿元(见图1)。
根据金融机构调整信贷规模的需要,各金融机构倾向于买断式再贴现的办理(图2反映了两种办理模式的相对比重)。至今,共有11家金融机构开设再贴现账户,办理再贴现资金规模如图3。
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
再贴现业务涉及资金市场安全性,如在业务处理环节稍有疏忽,便会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导向的实现性。
(一)真伪风险――双人审核,源头截险
在电子商业汇票推广上线的前期,纸质商业汇票在资金市场上的流通仍处于高位。商业汇票签发金额高、流通性强,面对市场不法分子制造克隆票猖狂的现状,有效识别真假汇票,将风险控制在源头成为重要一环。
双人审核,源头截险――再贴现办理过程中汇票真伪辨别尤其重要,而相关凭证要素的填写亦成为账务处理的关键,并是后期款项收回以及发生法律纠纷处理时重要的原始凭证。设立双人审核岗,有效控制前期风险;并与办理再贴现的金融机构签订相关合同及再贴现承诺书,将票据真伪风险有效的转移分散。
(二)保管风险――双人保管,相互牵制
商业汇票保管过程中,因个人职业道德沦丧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票据的丢失损毁等,将带来繁复的法律纠纷,对集体形象易形成不良影响。
双人保管,相互牵制――为商业汇票的存储设立专门的保管库,配备保险柜并设立双人进行保管。汇票的人柜、出库、清点自查以及外部检查等都需双人同时操作,并在岗位轮换或涉及人员休假时,实行严格的交接手续,并由部门主管负责监交。
(三)收款风险――双向合作,合同约束
商业汇票到期日资金汇划的安全性是再贴现业务办理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实现票据移送至承兑行的安全性,如何减少由于票据背书环节造成资金难以划回的风险,如何保证资金划回的及时性等都至关重要。
双向合作,承诺约束――为提高再贴现业务后期收款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与各金融机构签订再贴现业务办理承诺书。由于买断式再贴现涉及期日实时监控、委托收款、票据邮寄、到日后催回等繁琐的环节,使得风险性增加,可通过金融机构协助收款的方式转移相关风险。操作过程中应与金融机构及时沟通,并要求其如实反馈相关收款信息,双方密切配合,实现资金及时安全的划回。
三、管理方式与风险防控
再贴现业务涉及环节较多,其安全性受到员工职业道德、管理模式、制度执行力以及各项不可控因素影响。管理是否到位在各项影响因素中居于首位。
(一)严格流转手续,确保票据安全
在再贴现业务办理过程中,商业汇票流转环节的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成为重中之重。票据流转的各个环节都设置相应的登记簿,由交出人与接收人分别签字,明确票据责任归属,有利于增加经办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在金融机构协助托收环节双方交接手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此环节金融机构作为协助我方托收凭证填制、汇票邮寄、催款的重要经办人,但最终责任归属均为人民银行本身――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票据丢失或其他法律纠纷仍由我方承担(见图4)。
(二)设置约束条款,确保资金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