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汛风险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1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培训存在的风险及相关的防范措施,通过在职培训于当今必不可少的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管理者如何防范人力资本流失的风险进行了相关的决策分析。
1培训的风险
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同其它的资本投资一样,既有收益,亦会有风险。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共存、不可分割的。就企业而言,培训风险在于:
1.1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企业和个人均为投资者,企业投入钱、人力、物力、设备等,个人付出体力、精力、时间及放弃其它的机会和收入。不同主体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难以区分,在收益分配时会产生矛盾,以至于会造成一方甚至双方的损失。
1.2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存载于人体中,与承载者不可分割的。承载者个人的经历、个性、思想、偏好等及激励程度与奖惩制度的科学性等会影响其能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
1.3投资的长期性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市场需求的变化、科技创新等会使投入收不回来。
1.4对象选择不当企业选择人员并对其加大培训投入,但其人力资本承载者在投资回收期内发生职业流动或丧失工作能力会使投资收不回来。
2培训的必要性及防范措施
从企业角度而言,既使存在上述诸多风险,培训仍然是必要的。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转轨时期,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没有来得及及时跟进,产业结构处于活跃、升级的关键期。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造成人才供给不足(注:由于外部供给不足使培训成为必要的决策分析模型请参见附录),而传统行业中低素质、低技能人才过剩。因而一方面仅靠外部来寻找再生产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可能满足不了需要且成本昂贵。另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任何人不对自己的知识及时更新,赶上时代步伐,仅让他吃老本,最终会丧失竞争力的。
所以,现在加入WTO,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管理者不仅需要明确存在哪些风险,还要知道怎样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总地来说,以下几方面可有助于降低风险。
(1)对于投资的主体多元性风险,可通过划分投资领域。企业应注重投资于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劳动技能,个人应注重投资于一般性劳动技能。
(2)对于客体的不确定性,企业应注重对人力承载者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适度流动对社会而言可能会使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对企业而言,就是损失,所以应通过制度安排对企业投资者予以适度补偿。比如用转嫁风险的办法受训者承担部分培训成本,或通过契约规定受训者的服务年限及离职赔偿金。
(3)对投资行为的长期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注意政策的变动,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注意行业的调整,投资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地跟踪行业的技术前沿,科技创新要先进,发展信息服务,以有效的信息为支撑,对投资方案作充分地论证,防止盲目投资。
3风险防范的相关决策分析
对于有些风险,诸如员工的突然死亡或新技术的创新等是不可抗的,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人员的流失可以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安排来减少风险。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决策是培训时怎样防范或减少人才流失的风险。根据贝克尔模型,人力资本投资者包含了企业和受训者,且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下面就这个决策问题也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两种情况作一分析。
3.1一般在职培训划分投资领域可有效地减少风险,即让企业投资于特殊技术培训而员工则投资于一般技术培训。贝克尔认为,对于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它可以使所有或许多企业都有可能从中获益,提供该培训的企业全无特殊优势或额外利润,因而企业只有在不承担培训费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员工提供培训。因为企业承担了培训费用,必然要求得收益,即未来员工的边际产出要大于其工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但员工接受培训,提高了生产率,也要求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否则会威胁离职,因其受训的是一般技术培训,在别的企业也能有相同的生产率,可以得到与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因而。此时,提供培训的是个人,与企业无关,员工承担所有的培训费用,收益也全部归员工所有。它与其它的个人投资人力资本没有实质区别。
对一般在职培训来说,作者认为,其实企业亦可承担部分费用,这有两点理由。
一是可以在招募时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二是企业承担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由于在培训期间员工是通过接受低于其边际产出率的工资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员工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
但费用到底有多少才能使企业不必担心员工会在培训后追求工资等于边际产出而流失呢?对一个员工来说,流失时,要考虑很多成本的,只要其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不足以弥补其流失成本时,员工是不会作出离职决定时,这也给企业提供一个承担费用的可选择的边界。
假设员工是完全理性的,即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对于员工,离职的成本有:实现流动而付的成本、信息费、交通费及安家费C。;员工放弃现有职位带来的机会成本C2;离开熟悉工作环境、亲朋好友所带来的心理失落C3;不确定因素如失业、伤病等带来的成本。当对某一时期t而言,只要,即员工预期在本企业的工作期限内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的现值之和大于其离职成本时,员工就有可能作出离职决定。MPt为员工在t时期的边际产出,W为员工在t时期的工资。由于
其中K为培训费用,MPo—Wo为培训期间员工承担的培训费,MP,一Wt为培训后t时期员工承担的培训费,即员工在培训结束后以低于边际产出的工资来支付企业在培训期间为员工承担的培训费用。因而对企业来说,只要员工培训后在预期的工作期限内不离失的话,企业是没有损失的。
对于企业为员工承担的费用即培训后的员工承担的费用是受到其流失成本的限制的,上限是流失成本。企业可以在它承担的费用和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之间的比例作些调整。它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则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就可小些,增加招聘时的吸引力;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企业的负担可小些。此时,企业承担费用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吸引新人加入到企业中来这一目的的,而且企业也可收回这部分成本费用的。
3.2特殊在职培训对特殊在职培训,贝克尔认为,它只对或者说主要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利,企业要全部或部分承担这类培训的费用。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进行培训的均衡条件为
对于进行特殊技术在职培训的企业来说,MP0和w为其它企业工人的边际产出和工资,而MPI—Wt则为其培训收益,C为企业所花费的培训成本。
人们一般会问,特殊培训基本上只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才能用到,因而企业就应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包括受训者付出的时间精力的补偿,受训者可能知道他比企业更有优势,他的流失与否与他本人没有损失,但企业的投资将会丧失它的投资。
因而最好地办法则是企业与受训者共同分担培训费用,投资收益在这两个投资者之间分配。企业可以支付低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这样企业就可获得回报。个人若不满意于工资低于边际产出而流失的话,由于其受到企业的特殊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其它企业很难收回,会受到损失的,因而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原来的企业,不光可收回成本,还可得到收益回报。
3.3培训对象的选择然而现实中仍有受过专门培训的员工发生流动,造成企业、员工个人的不少的损失,可通过培训对象的选择来解决。对于受到一般技术培训的员工(此时企业不承担培训费用),企业不需要决定谁该受到培训,员工自己会作出决定。对企业而言,谁接受培训都是一样的,企业不会支付比员工的生产率更高的工资。任何希望得到培训并愿意支付费用的员工,都可参加培训。对经过特殊培训的员工或企业承担部分培训费用的受过一般培训的员工,因为企业承担全部或相当部分的费用,因此仔细选择培训的对象有利于减少员工流失的损失。一般来说,应选择那些较为年轻的愿意以较低起薪为代价支付部分培训成本的员工并计划在企业呆较长时间的员工。因为对这些员工而言,支付的培训成本必然要求在后来的工作期限内得到可观的回报。只有年轻员工或计划呆的时间长的员工才可能得到大的回报。对企业也是有好处的,它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收回成本及取得收益。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防洪减灾;风险;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操控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空间的数据等构成。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也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一、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还有就是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可以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环境过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但是,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用到GIS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实现历史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数据共享。
二、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防洪减灾领域的涉及面越来越广。GIS新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使水利防汛工作进入崭新的时代。
2.1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对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也就是对洪水发生的概率、强度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洪水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理解洪涝灾害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将DEM数据与江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模拟洪水的演变规律,快速评估洪水的风险大小,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可能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采取高效的救灾措施。GIS技术在灾情评估上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的空间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视化模拟的能力,结合灾害背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计算淹没面积,然后科学的评估灾情严重程度以及会对各业造成的损失,为防汛物资的运输选择最佳路径。
2.2对灾情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情评估方面是其他系统无法望其项背的,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背景的数据完成处理,比如:地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对空间和属性的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统计以及显示等方面的操作;提供洪水演进的最基本的平台;对灾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和研究分析;完成对灾情的可视化的表达;可以作为决策的工具,完成行蓄洪区应用、抢险救灾物资的储蓄和运输、避开危险、迁安等工作。当下,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
2.2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
GIS在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GIS提供的江河湖泊分布、工业设施、城镇、交通、水利设施分布、水文信息等为基础,利用各类计算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可以有效的设置拦洪设施的点位,选择分洪、泄洪措施。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及预测能力还可以模拟行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转移,选择最佳撤退路线。
三、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GIS可以将施工过程通过图像的方式动态的显不出来,可以为水利施工过程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GIS技术把工程施工各个时刻的工程面貌的图像存在数据库中,和与之相对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当图像快速连续变换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面貌便动态显现出来。目前,在我国水利施工中GIS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可视化演示系统是采用这种方法。GIS在水利施工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GIS中的地形信息与地质技术资料和水文资料相结合,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工程施工地点。另外GIS系统还可以通过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断面图分析等,这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
四、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防洪规划信息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庞大,但归纳起来主要可由系统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空间信息主要是有关防洪的各种地图,属性信息主要存储了系统所要查询的一切属性信息加实时水雨情,水文站、水库、堤防、重点防洪工程信息,气象信息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查询和检索这就需要功能强大的GIS软件来支持进而实现系统的模块间关联、查询、显示等功能。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规范性、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标准;根据不同用户的相应特点,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灵活性;要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对于故障能够有效地处理、及时恢复;数据库和系统需随着数据内容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系统安全性较高。
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洪灾损失评估模块、三维仿真模块。系统的用户上,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进行系统数据的建库工作以及基础工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工作、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洪灾评估、用户权限管理等工作。高级用户具有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所有功能,另外还要包括各部分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全部功能。
五、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防汛水情工作标准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也将防汛水情信息与空间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了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防汛减灾工作要借助于GIS系统,降低国家和人们的财产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丹,刘萍,樊耔均. GIS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硅谷,2012,24:43+42.
[2]刘俊萍. GIS支持下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J]. 水文,2013,03:56-60+90.
[3]李昌志,姜晓明. 防洪减灾GIS常用功能需求浅议[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S1:201-205+208+214.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3
关键词:电台 系统分析法 检修程序 故障排除 措施
近年来,随着防汛任务的不断加重,促进了防汛无线通信的快速进展,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采用,防汛装备的水平而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做好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整个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台的系统分析方法
1.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它涉及重用来自类似组织(包括规模、商务目标和市场等)的“最佳惯例”,对于一般性的信息安全社团比较适合。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基线风险评估,通过多种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就能找出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找出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之间差距,再根据标准或最佳惯例的推荐选择安全措施,其目的是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该方法的优点是需要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
1.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CORAS系统是目前比较被认可的模型。CORAS是欧盟基于模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支撑,针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安全关键系统开发的一个评估平台。CORAS风险评估的过程模式沿用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处理,但其度量风险的方法却完全不同,所有分析过程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来进行。CORAS考虑到技术、人员及所有与组织相关的方面,在描述的精确性、评估结果的精确性、客观性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但是,目前CORAS还在试验阶段。
1.3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方法。当量度风险的所有要素(威胁频率、资产价值、弱点利用度、安全措施的效率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可被量化了。定量分析是一种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分析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1.4 定性分析
主要凭分析者的直接、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分析方法叫做定性分析。实际应用时,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风险因素大小或程度进行分析,如:“高”、“中”、“低”三级。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也是定性分析,具体方法主要有:孟尔菲法、列表、问卷、访谈、调查等。
相比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稍好但精确性不够,定量分析则相反;定性分析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但却没有繁多的计算负担;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定性分析较为主观,定量分析基于客观;定性分析的结果则很难有统一的解释,定量分析的结果直观,容易理解。
2、电台故障的检修程序及方法
2.1 确定故障部位及检修程序
一般来讲,判断故障所在电路主要是根据故障现象,这样判断起来比较容易。电源电路故障可引起电台部分甚者全部功能失效;接收电路故故障可导致接收异常;发射电路故障可使电台不能正常发射锁相环频率台成(PLL)是为各部分电路提供基准频率的电路,如果出现收不到信号、频率漂移、自动跳变等现象,而其它各电路却都正常时,可确定故障在PIL电路;调频电台的中央处理器(CPU)是数字控制电路,它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其它电路的工作,该电路故障可导致电台显示异常或出现死机现象。
为了找出具体失效元件,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故障检修程序。采用的办法是首先从整个大系统考虑,然后再排除工作正常的方框,适步缩小嫌疑范围。具体地讲,就是要先弄清有哪些方框及其彼此间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台工作起来,从而确定正常工作的方框。
2.2 电台故障排除方法
2.2.1 排除故障的概略判断法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首先检查机箱是否有损坏,印制板、接插件和线缆是否完好无损,各种紧固件是否松动,面板是否能操作,按键是否灵活等。这样可以不用试验和测量来判明故障所在
(2)操作试验:通过操作试验往往可判断出故障的大概位置。
(3)关键性故障:关键性故障可以导致整机无法通信,检修应从附件、主机、天线、电源等分别入手,区分各部分故障的部位。其重点看电源单元,收、发通道控制单元,功放单元,收发信道单元,最后再检查相关的部件、电路与元器件。
(4)一般性故障:这种故障只是局部和附属装置受到影响,不会使电台通信全部中断,因此可以从系统的各部分及各单元板的部件考虑,再具体落实到部件电路和元器件。
(5)间断性故障:这种故障应使故障现象重现来确定故障所在。通常使用轻敲和摇动相关部件,如各部件的线、印制板、插头、插座和元器件等,从而排除故障。
2.2.2 电台指标测试故障排除法
(1)整机指标测试法:此法主要是测试输出功率驻波比载频抑制整机的收发信通道通过进行灵敏度等指标,从而发现故障排除故。
(2)单元电路指标测试法:此法主要是对收发信通道内的单元电路进行增益、频率的测试调整、检修,此法需用的仪表也较少,它可以针对某一电路逐行进行,业余条件下,应用较为广泛。
3、结语
一个电台设备是由成百上千个元件组成的,任何一个元件损坏或者发生参数劣化,都有可能导致电台工作发生故障。要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不容易,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合理的检修程序,事情就会容易得多,大大减小工作量,也可以使维修工作有章可循、合乎逻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文芳.广播电台安全播出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0,34(10):80-83.
[2]张天华,谢君,岳正新.建伍系列调频无线电台检修零点及检修实例[J].河南气象,1999,(4):32-33.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严峻形势,提高思想认识。进入汛期以来,我区出现4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达到400余毫米,超历年同期近300毫米,各条河流达到或即将达到预警水位;
目前土壤墒情达到100%,落雨即形成地面径流;
根据近期天气预报,7月17日--7月23日,我区预计有100-200毫米降雨,这轮强降雨将进一步加大了我区防汛严峻形势。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以及为确保全区安全度汛,区农水局先后召开两次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各项度汛措施;
组织开展全局防汛知识培训,在从思想上提供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的重大意义的同时,熟练掌握各项防汛业务技能,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全区河道、水库、涵闸等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防汛要求,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二)再次开展防汛检查,进一步夯实防汛基础。在前期排查、维修、养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再次组织人员对全区主要行洪河道、排沥沟渠险工险段以及桥、闸、涵等进行重点复查,确保拦蓄水设施启闭灵活,正常运行。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洪水风险分析评估,坚持盯住重点、抓住难点、消除盲点,按照不同洪水等级,分别制定落实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部门协调,做好城区防汛。协调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对城区的主次干道的集水口、下水道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疏通,确保城区低洼地段积水及时排除,严防城区内涝,保证群众财产和出行安全;
(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做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对于正在建设中的防汛工程:河道疏浚治理以及山洪灾害治理等防汛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工程进度,以期及早投入使用。对在建水利工程制定了应急度汛方案,落实了应急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为全区安全度汛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制度。全面加强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工作,切实加强值班监测。
(二)进一步加强对险工险段排查力度。增加对水库、涵闸等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地段、重点工程的值班巡查和调度的频次。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泄洪 船闸 充泄水阀门 防汛
1 前言
鱼梁航运枢纽工程位于右江田东县下游约7km的桥礼村那诺屯至英和村坛匠屯一带右江河段上,主体工程于2010年2月1日开工建设,2011年12月3日实现大江截流,同年12月28日船闸通航,2012年3月15日电站首台机组发电,至2012年4月20日,二期上、下游土石围堰(下简称:二期围堰)施工修建完成。鱼梁枢纽的上游已建成有百色、那吉、澄碧河等水库,下游有金鸡滩水电站。
2012年7月24日至25日,第8号热带风暴(中文名称:韦森特)途经广西,“韦森特”热带风暴所到之处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导致右江等河流水位暴涨。2012年7月29日至30日,右江洪峰到达鱼梁航运枢纽坝址,对鱼梁枢纽二期围堰构成极大的威胁。
2 工程临时挡水建筑——二期围堰的设计挡水能力
鱼梁枢纽的水情基本数据,施工期设计洪水(天然)、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表(百色、澄碧河、那吉调节后)以及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别如表1~表3所示。
鱼梁枢纽二期基坑内需施工左7孔溢流坝及接头重力坝,二期上游围堰考虑满足拦蓄二期导流壅高水位发电和临时通航作用。
根据施工期导流水力计算及模型试验成果,二期围堰设计为过水土石围堰,设计按10月1日至次年5月30日(枯水期,8个月)5年一遇洪水标准,相应的导流流量为1470m3/s,当一期坝全部2孔闸门全开敞泄时,控制上游水位为98.00m,水力计算和模型试验显示,下游水位相应为92.88m,按93.00m控制。
3 工程临时挡水建筑——二期围堰当时面临的威胁
据水文观测,当时通过鱼梁航运枢纽坝址洪峰最大流量为1780m3/s(设计最大挡水流量1470m3/s);上游水位达到98.52m高程(设计二期围堰上游最高挡水位为98.00m),下游水位达到93.90m高程。(设计下游最高挡水位为92.88m高程)。
如洪水漫过二期围堰,上、下游土石围堰将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冲毁土石围堰后将夹带大量的泥沙、淤泥进入二期坝基坑,使二期坝无法继续施工。只能在洪水消退后,按设计标准重新填筑、加固二期围堰,抽干基坑内的积水、清理淤泥、杂物后方可恢复二期坝施工。此将造成二期坝施工及正常蓄水推延至少2~6个月,同时影响电站发电与船闸通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不良社会影响。
4 工程应急对策
在此危急关头,西江集团鱼梁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全体员工思想统一,科学调度,从容应对,组织各参建单位抗洪抢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加高加固二期上、下游围堰。②组织收集鱼梁枢纽水库上游流域水情信息,开展那吉-鱼梁两级枢纽水情精细调度,做好鱼梁水库的削峰工作。③检查和评估二期围堰,确定安全前提下,鱼梁枢纽库水位最高控制在98.55米以内。④科学论证和研究,创新性利用鱼梁船闸四个输水阀门泄洪,采取非常规手段增加约100~150m3/s的出库流量;同时加快电站厂房二号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确保了防洪期间机组空载运行,又能增加出库流量30m3/s;使得鱼梁枢纽出库能力由1470m3/s增加至1650m3/s。⑤联系百色枢纽、百色防汛办、广西电网中调降低百色枢纽出力,从源头减少鱼梁入库流量。⑥协调相关单位降低金鸡滩上游水位,减小鱼梁枢纽下游顶托水位,尽可能减轻下游围堰压力和尽可能增大泄流量。
5 应急利用船闸充泄水阀门来增加泄洪能力的分析论证
根据上述工程应急对策与措施,其中的第④点“应急利用船闸充泄水阀门来增加泄洪能力”是最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举措,因为根据充泄水阀门运行规程之规定,一般充泄水阀门是建成投运后只做船闸闸室充泄水启闭控制之用,在工程建设当中被用做泄洪使用罕有先例,所以能否应急利用船闸充泄水阀门全敞开做贯通泄洪,需要做充分的科学论证才能实施。为此,我们对涉及的相关设施做了扎实认真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创新性的运用方案。
5.1输水廊道土建结构受力条件分析
鱼梁枢纽船闸的输水廊道最大设计水头12.45m,断面尺寸3.6m×3.2m(高×宽),设计的闸室输水水力特征值如表4。
根据当时水情记录,上游98.2m高程-下游92.5m高程=水头5.7m,实际只有最大水头的45.78%,可见水工建筑物所受的水冲刷力(与流速成正比,即与水头的平方根成正比)只有最大水头时的67.66%,只是受力时间比正常运行充泄水时较长,此外输水廊道混凝土为C30,充泄水阀门门槽二期混凝土为C40,且结构配筋较密,因此其土建结构应无大碍。
5.2充泄水阀门及启闭机所受的影响分析
充泄水阀门在做泄洪时出现的工况与平时运行充泄水工况的比较如表5。
对于受力阀门和门槽等结构件受力情况,由于当时水头只有6m左右,利用充泄水阀门应急做贯通泄流排洪,根据类比推断,其流速只有最大水头时的67.66%,则即设计荷载也只有设计校核的67.66%,故而过流的动静水压影响不大。泄洪过流时两边泄水廊道同时泄水工况与平时泄水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应急泄洪出流为连续性的,而正常工作出流为间歇性的。阀门受力与正常工作是一样的,只要开关阀门时不在水力振动区滞留,阀门和液压缸活塞杆等主要部件的强度应没问题,影响不大。
由上表可见,阀门在应急排洪与正常充泄水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前者动水关闭,后者静水关闭。对于动水关闭问题,因为阀门的关闭不单单靠自重,主要是靠液压缸的操作力,阀门自重10.9吨,加上启门力860kN(按最大流速考虑),截断只有67.66%最大流速的水流应该不困难,所以可以判断出液压操作的工作阀门动水关闭力是足够大的,可以实现动水关闭。
5.3技术经济风险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根据工程经验,结合相关技术经济评估,对方案的技术经济因素风险评估比较如表6所列。
经过以上技术经济风险比较,创新性利用船闸输水廊道泄洪具有可行性,启动应急行动——利用船闸充泄水阀门来增加泄洪能力,新增出库流量估计约100~150m3/s,为保证二期围堰不过水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减轻二期围堰不过水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5.4配套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急泄洪对船闸充泄水阀门、门槽以及输水廊道的消极影响,更好地消能,我们还根据实践经验,配套出台了以下安全技术措施:①开启下闸首人字门,让水流从闸室和泄水道出口同时泄出,让水流畅流,流态更平顺;②充泄水阀门操作改手动控制,启闭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尤其在动水状态下启闭时,尽量避开阀门的汽蚀振动开度附近停滞或运行,一旦出现阀门门叶有汽蚀振动苗头,则需尽快操作阀门跳过,直至振动消失;③密切注意观察上、下游土石横堰水位,一旦有漫堰危险,应临时组织人员抢险,尤其是加高下游围堰至94.20m;④加强操作过程中对液压系统的压力监控,保持液压系统压力稳定;⑤泄洪前,注意疏散或通知下引航道的船只加强系泊检查;⑥加强与地方防汛中心联络,监测上游库区沿岸的洪水水位与淹没情况,确保回水顶托不会影响沿岸城镇和乡村抗洪。
6 应急利用船闸充泄水阀门泄洪的实施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
6.1总体效果
通过技术经济论证,风险分析,果断决策,不拘泥于常规运行方式,创新性地利用船闸充泄水阀门来应对泄洪,增加约100~150m3/s的出库流量;同时通过加快电站二号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又增加出库流量约30m3/s;使得鱼梁枢纽出库能力由1470m3/s增加至1650m3/s,最终保障了二期围堰不进水,避免了主体工程的工期损失将近3个月,经济损失约1925万元,实现了工程管理目标,成为了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的亮点。
6.2有益经验
①事实上工程水文预报的情报资料往往有一定的裕度,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一般有+10%Q(径流流量)左右,加上水工模型试验模拟出的导流挡水能力也有2~5%的偏差,因此围堰导流挡水能力往往是一个理论值,在防汛抢险中是个动态过程,能估算出洪水测报的宽裕度就显得特别重要,对决策产生攸关的影响,左右之间差距很大。还有,要结合动态巡视监测围堰的稳定程度和漏水情况,密切与上游水库协调,掌控上游库区洪水水位与淹没情况,毅然坚守挡水防线,树立“综合权衡,不轻言放弃”的信心为工程风险管理的根本。
②应急响应的对策和预案应做多手准备。因为水情在变化,防汛抢险是个动态过程,预备多几套方案,可以大大地增加应对的灵活性。而每个方案或对策的实施时机也是颇值得研究总结的。
③通过实践观察,在水头为6m的条件下,船闸充泄水廊道贯通泄洪实施期间,水流状态良好,出流情况与正常充泄水差别不大,过后检查相关土建和金结设施设备,均未发现异常。可见,在应急情况下,且水头不高时,利用船闸充泄水廊道贯通泄洪是可行的。这对今后类似工程建设中的防汛应急响应和投运后泄洪运用提供了较好的借鉴经验和案例。
参考文献:
[1]王作高,船闸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10
[2]周晓云,船闸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01
[3]李社平,赖红兰,船闸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水运,2009年第09期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平均径流量;除险加固;洪水分析;水文水利计算成果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51-02
本文以板桥河水库为例,板桥河水库是一项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镇生活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1957年12月开工建设,1959年3月竣工投入运行。根据灌溉用水不断增加的需要,曾先后于1963、1978、1987年三次进行加固扩,总库容已达7940.0万m3。
1 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
随着人类水事活动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获取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其所承受的风险。水利工程投资大,工程艰巨,工期长,项目技术复杂,不可避免的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防护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防洪效益的大小、洪水的频率以及财产的增长率等等。这些随机的因素都可以让工程项目的预期值和经济效果产生一定的误差,也就是说存在这经济效益方面的风险。
风险决策或者是风险分析的结论,与在进行经济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讨论,也得出了一些比较有益的结论。随着熵理论和矩分析方法的日渐完善,近年来,有学者将风险评估和概率论、信息熵结合了起来,构建了最大的熵风险评估模型。
与新建水库工程相比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有所不同,与续建、扩建、改建项目虽有类似,但实质上也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所以其总体效益难以按建设阶段划分, 其经济评价有一定的特殊性按照增值投资对应增值效益对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般来说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一般只能够按照全部产出和全部投入进行整体经济评价。在国民经济评价的过程中,在项目的投入部分要把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期离析和投资计算在内。而在产出的效益当中,不仅要考虑直接的经济效益,对于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等所间接获取的经济效益也要进行考虑。
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经济效益是除险加固工程的主要效益。如果谁能够有效地对洪水进行控制,那么水库所产生的主要效益就是防洪效益,其通过消除灾害间接的带来了效益,并不是水库直接创造的财富,其主要体现在加固后提高了防洪的标准。对于水库的防洪效益,目前一般采用频率分析法进行计算,也就是通过对除险加固前后水库所发生的同频率洪水所造成的下游淹没损失情况进行比较。而其他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及因此而增加的灌溉、发电、防洪、供水等相关效益。
在工程使用期内,工程效益分析会设计到洪水随机组合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问题。当前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没有考虑到众多因素的随机性和市场的变化,所采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静态分析。
与水库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相比,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风险评估过程基本相同。但是因为很多病险水库缺乏资金和相关的基础资料,要想和新建水库一样拥有详细的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分析是不可能的。所以,构建一套简化的、便于推广和操作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当前,对于水库除险加固效益的风险评估研究,我国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2 问题的提出
本文案例水库坝因1956年底兴建拦河坝后,河段为人工渠道,较为顺直,长为200m,河床为红粘土土壤较为稳定。板桥河水库位于板桥河下游,板桥河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甸溪河三级支流,发源于师宗县鸭子塘山一带,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穿谷渲泄而下进入板桥河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本区控制径流面积107.6km2,主河道长26.0km,河道平均坡降6.264‰,流域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狭长形分布,流域平均宽度仅3.1km,其形状系数0.12。河流水系发育单一,属中山地貌,地形变化不大,谷岭相差也不大。径流区植被较好,多为云南松,林间有灌木杂草,人类活动影响主要集中于下游河谷一带。但是坝脚局部在库水位达到正常高水位时形成了流土和管涌,虽然多次对这一隐患进行了处理,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造成了水库的运行只能在低水位,这给防汛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也为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下游的耕地以及人口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外,该水库溢洪道、土坝均属于二等建筑物,该水库防洪标准根据现行规范应该为五千年校核、百年设计,实际没能达到防洪标准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除险加固。在除险加固设计中水库的水文水利计算,遇到了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洪水资料的缺乏代表性,以此为基础所推求的设计成果缺乏可靠性,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合理性分析;而是原设计值与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差较大。
3 多年平均径流量
该水库原有设计所采用的是1969年~1999年的径流系列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7亿m3。本次加固设计中为30年的径流系列资料,多年径流量减少了18.2%以上,少了0.25亿m3,为1.12亿m3,这是必须要首先进行澄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累积均值曲线按照实测径流系列资料进行了绘制。通过曲线图我们得出,均值随着径流量系列的增加更趋于稳定。通过实测径流系列资料所绘制的累积曲线,我们得知该系列资料有枯水段,也有丰水段。同时对降雨量也进行了比较,由于本河流域没有气象站,因此只有板桥河水文站拥有一部分降水资料,水库附近的水文站拥有30年降雨资料。1990年以后,水库加强了水文资料的观测,水位、出流量、降水量、E601蒸发量观测资料齐全,精度较高,且经省水文水资源局汇编可供使用。根据1990年至1999年水库水文资料,还原入库径流量系列。1990年至1999年期间的入库径流量系列包含了竹箐河水库蓄水,矣维隧洞引水量的影响,所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基本相同,资料的一致性较好。从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成果具有可靠性,径流系列资料非常具有代表性,原有的设计则因为系列短,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具有较大差距的成果。
4 洪水方面分析
在本次的水库除险加固中,洪水的计算系列资料从1974-1999年共为20多年,其中1998、1982年为历史洪水年,通过洪水调查得知相关数据。从理论频率曲线以及经验频率曲线计算成果分析,该水库的洪水资料虽然有20余年,但是大型洪水资料相对较少,百年中只有1980年一年的洪水资料,并且还是通过相关的洪水调查得到了资料,所以推球的频率曲线误差较大,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为了进一步证实本次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对流域内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关系,根据水文气象要素具有的地区上分布规律的相应特点,并且通过对气象成因以及暴雨的特性进行分析得出,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甸溪河天气系统以及地貌基本相似,暴雨特征基本一致,各河流之间无高山阻隔,因此珠江流域、南盘水系、甸溪河等地理性质基本相似的相邻河流有关的设计7d资料、洪水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点绘出了lgW7-lgA,lgQp-lgA关系曲线。洪水在此地区分布从曲线上看具有一定规律性,本次的设计成果与这一规律符合,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该成果是合理的。
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时,会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加固建设时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要遇到的。如防洪的大小、加固时洪水的发生频率,进行防洪建设的区域经济情况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影响非常大。这些随机性较强的因素随时都可以对防洪除险工程的预期值产生影响,会出现与预期值偏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效益风险。传统模式下对经济进行评价时,没有对这些随机事件进行考虑,只是对效益与费用的平均值进行分析,这边使得传统模式下的经济评价出现误差,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工程效益。
对于目前的水库除险加固经济效益分析,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本文只是对当前的水库除险加固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介绍。通过对经济方面的资料整理,将相关的风险分析理论应用在水库的除险加固经济效益分析上,因而构建了相应的关于水库风险加固经济效益的功能函数,最终达到对水库除险加固效益的评估模型的建立。此模型的建立,对提高水库风险加固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确保工程投资企业的利益,使得工程完工后的效益值与预计值的误差最小。
5 结论
综上所述,水文水利进行计算时,所采用的方式是统计原理和方法,通过统计原理对洪水流径进行计算,从而获得了洪水的变化规律。从理论上分析,若对实测资料进行延长处理,那么推求出的结果将会越准确,越切合实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所能观测到、分析到的资料是有限的,所以资料的长短是不可以人为的,是相对的,并且伴着一些随机的事件发生,所观测到的水文资料是否能够作为工程的参考,是否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要通过分析、审核、调整等工序对其进行整理,最后符合实际情况,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一个可靠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郎金慧.沙河集水库除险加固后的运行与管理[J].冶准,2009(1).
[2]李观念.浅议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
[3]欧阳永忠.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