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进出口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贸易进出口流程

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1

进出口贸易业务整个流程繁琐、复杂,其中包括业务的商讨、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接、费用结算等,风险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它既可能发生于业务流程链之外,也可能存在于业务流程链之中。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发生。

1.1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合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全局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1.2市场风险使外贸企业受损失的另一种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受到各国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时事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

1.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结算时因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造成的风险。

2应对进出口风险的主要措施

2.1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种风险,首先是要从进出口从业人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等。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

2.2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双方的合同签订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审核合同的先关规定,不要在任何一个不明确的条件下签订合同,要认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个规定所代表的意思,尽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给对方以欺诈的可能。

2.3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类信息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但是网络信息渠道多变、种类繁多,有关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并非完全可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时刻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动向,以及消费者增加的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状况,对这些情况加以调查、研究,预测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

2.4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通过逐步的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相关客户的规范来减少因为规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诈导致损失的行为。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我们会遇到形形的贸易企业,但是要想在贸易中起的胜利,首先就要有个规范的操作来取得好的客户,有个规范的内部操作能够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整个操作过程没有漏洞。外贸企业可根据具体贸易业务情况来降低信用部门造成的收汇风险,其中包括出口信用、出口保理业务、银行保兑业务等方式。

2.5及时投保,防范运输风险可以通过对于风险的预测和在运输船上做必要的风险防范,对于运输船只和运输的货物进行相应的保险投保是最重要的。在进出口贸易中,运输货物多数有以下几个特征:运输程序复杂、环节众多、运输路途远、运输时间长,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运输货物的投保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及时做出决策。如果保险由进口方负责,那么出口方应将货物装运时间告知进口方。如果出口方被委托投保,那么进出口双方应尽早沟通,将投保的险种、范围、费用等问题确定下来,避免发生风险事件后两方推卸责任。

3结论

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2

【关键词】外贸人才;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体验型教学模式

我校的《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主要采用了体验型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型教学(behavioral teaching ),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我院《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开展体验型教学,设置进出口业务交易情景,通过让学生充当进出口商的角色,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模拟进出口买卖中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的学习、领悟与掌握;并且在进出口买卖中学生全程用英语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水平,不但深化了知识,更多地是锻炼了学生实战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自身实践性强,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进出口贸易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因此体验型教学在本课程的应用具备了较强的可行性。以下结合《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体验型教学谈谈感想。

(一)构建起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的体验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综合化,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可以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业务能力,是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通过亲自体验使学生提高国际贸易合同磋商谈判、签约、履约、运输保险、违约索赔、货款结算等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体验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处理,学院先后引进“出口操作演练”软件(TMT)和“综合外贸实习平台操作”软件(SIMTRADE),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和练习平台。“出口操作演练”项目通过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使学员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出易的全过程,从而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在外贸业务模拟流程演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人员,必须能够独立使用外语与外方进行交流,能够熟练地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网络操作技能,而且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一封发盘函既要求措辞准确、英文表达流畅和符合规范,同时还要求报价精确;一套结汇单据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能否按时收到货款,一旦银行审单发现错误,会发来拒付通知,这将会使公司面临钱货两空的危险境地。正是在这种逼真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当一部分学生收到“银行”的拒付通知时,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不仅具有快捷性、完备性及全面性的特点,而且也具有真实性、方便性的特点,倍受学生欢迎。

(二)能吸引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体验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学生在下面记的枯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发学生对外贸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能力。每个学生在进出口贸易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参与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综合系统的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验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在亲验中学习知识,该课程开展体验型教学主要是对进出易流程的全程模拟。而“综合外贸实习平台”项目则精心搭建起一个有组织、有控制的仿真国际互联网环境,学员在网上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进行谈判、签约、履约、结算,通过独立决策、营运贸易公司达到锻炼和培养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应变、管理以及交往的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不仅是认知性的,而且包含有感情因素,需要学生从感情和行为上参与,去做某件事,并体验所发生的事而不仅仅停留在认知的改变上。作为进出口商的学生通过与对方的磋商合作,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深化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合作精神和亲社会行为,增强相互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四)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虽然在此教学方法中,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理性判断,但在整个课程的所有阶段,教师都要对各阶段进行事先安排、设计明确而系统的体验程序和体验场景,布置每个阶段所需完成的具体任务,并且对每个学生的每一环节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修改错误,并给出实习成绩。在外贸模拟实训过程中,由于系统原因或学生基础差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与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交流沟通,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每个阶段的完成,教师都要进行实时的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体验型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因此,教师是体验式教学的灵魂。

体验型教学模式在《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课程中的应用,对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验型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自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思考、沟通与合作,这对学生终生发展及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茂辉 王哲 胡中,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 2012(1).

【2】步雅芸,以 网络 +工作室 +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探索[J]. 太原大学学报 2011(11).

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3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商务参赞江伟: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出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贸易便利化日益受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贸易便利化工作,近年来,按照促进贸易发展的总体要求,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措施。2013年以来,中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制约外贸发展的困难较多。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的 83号文件。其中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出台了若干项措施。一是,调整出口费用和目录,具体包括免收8月以后五个月的出口商品发检费用,对1507个HS编码的一般工业品出口发检,涉及三大类四十七个子类,占2013年列入发检目录编码的70%。二是,通关便利化。要求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改革方案,支持区域通关模式创新,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通关速度。三是,减少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公告,自9月1日起取消11类非机电产品和三类机电产品,共130个HS编码的自动许可管理。可以说“83号”文件的每一项政策措施都是真金白银,力争通过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8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通关、融资、退税等服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出现,是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我国外贸业务模式的创新。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进出口环节相关服务,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的成本,壮大了外贸企业的主体,对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完善有关政策,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强:贸易便利化需要市场化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在整个外贸交易过程中,平均货物到达码头通关时间要2~3天;办理出口退税的过程平均的周期是3~6个月;外汇结算平均需要一到两天;定船的保障率只有30%……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中小企业在外贸流程中面临压力。对于监管的部门和服务的机构来说,在面对中小企业业务和相对面对大企业的业务当中,也一样存在着监管压力和风险。像一达通这样的第三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外贸便利化问题。

一达通平台能够起到三个作用:第一,化零为整。把分散中小企业进出口的资源整合,形成批量化,解决在整个外贸监管和商业化服务当中规模的问题。第二,化繁为简。把如此众多的外贸流程,在一个平台实现了单一窗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第三,改变风险的结构。中小企业外贸业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全部综合的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这个平台比任何一个监管机构都能够全面地掌握业务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贸易真实性、贸易的真实背景,就会变得非常完整。能够更好地杜绝虚假贸易,杜绝违法违规的申报,将原来大量存在在中小企业业务当中的那些不合理、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虚假业务进行化解。

贸易便利化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贸易便利化的开展不仅仅是政府的简政放权,它更需要市场化的创新,和市场化力量的参与。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王健:外贸综合服务将有新趋势

中小企业是中国外贸市场的主力军,基本上99%的中小企业都使用电子贸易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上网做贸易,就是利用网络分享信息,甚至完全在网上完成他们的国际贸易流程。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子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平台。

在联合国的会议上,每个经济体都谈论无纸化贸易,单一窗口,一般谈论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觉得这都是政府的事情,然而我们发现,自营领域在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尝试创新的流程。

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4

笔者从上海企业贸易实务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贸易业务监控部门在日常业务监控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并重点解读“例外管理”在业务监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业务监控关键是控制关键点。贸易环节甚多,监控部门主管不可能时刻关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过程中的突出因素即关键点上,抓住管理的主要矛盾。

2.业务监控必须围绕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贸易公司必须事先确立一个合理的贸易管理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子目标,确定目标后,最重要的是要让这些目标深入到每一名监管人员的心里去,并落实到其日常管理行为中。

3.监控的首要职责由主管经理承担,各项管理职责最终也由之落实。对于进出口贸易流程内的例行化事项,由主管经理按照公司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监督执行。企业应授予主管经理相应的职权,使职责与职权相适应。

4.原则性要与灵活性相结合。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或因情况而异。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业务监控不能墨守成规,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避免情况突变时业务控制随之失效。但在具体业务监控管理过程中,为适应客观变化和动态管理的需要,管理必须保持一定弹性。

5.业务监控是针对未来的控制。它强调对未来进出口业务的事前控制,尽可能把偏差与误差在发生之前就予以制止,把潜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例如,信用证软条款,对于不合理的有潜在风险的陷阱条款我们一定要事先与客户交涉,要求修改,或者另外寻求担保保障,化解可能的潜在风险。

6.监控应确定客观、准确的标准,要避免随意性、简单化处理问题。比如我们在制定“进出口单证制度”时,必须对出口单证、进口单证的工作标准与要求做详细的规定。对出口审证、制单、审单,分别规定审证依据、审证时间、审证流程和各个步骤的具体要求,把每个管理动作分解,确定了标准,各项管理工作就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循。

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5

关键词:报关程序;放行速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046-02

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报关程序分为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查验、放行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从1978年至2009年的三十一年间,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2009年我国的外贸总值已达2207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比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了107倍。因此,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振兴本国经济,把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对于如何提高贸易效率,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简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报关程序,是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1 报关程序概述

报关工作的全部程序分为申报、查验、放行三个阶段。

1.1 进出口货物的申报

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人,在货物进出口时,应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按海关规定的格式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随附有关的货运、商业单据,同时提供批准货物进出口的证件,向海关申报。报关的主要单证有:进口货物报关单。一般填写一式二份(有的海关要求报关单份数为三份)。报关单填报项目要准确、齐全、字迹清楚,不能用铅笔;报关单内各栏目,凡海关规定有统计代号的,以及税则号列及税率一项,由报关员用红笔填写;每份报关单限填报四项货物;如发现情况有无或其他情况需变更填报内容的,应主动、及时向海关递交更改单。

随报关单交验的货运、商业单据。任何进出口货物通过海关,都必须在向海关递交以填好的报关单的同时,交验有关的货运和商业单据,接受海关审核诸种单证是否一致,并由海关审核后加盖印章,作为提取或发运货物的凭证。随报关单同时交验的货运和商业单据有:海运进口提货单;海运出口装货单(需报关单位盖章);陆、空运运单;货物的发票(其份数比报关单少一份,需报关单位盖章等);货物的装箱单(其份数与发票相等,需报关单位盖章)等。需要说明的是如海关认为必要,报关单位还应交验贸易合同、定货卡片、产地证明等。

1.2 进出口货物的查验

进出口货物,除海关总署特准查验的以外,都应接受海关查验。查验的目的是核对报关单证所报内容与实际到货是否相符,有无错报、漏报、瞒报、伪报等情况,审查货物的进出口是否合法。海关查验货物,应在海关规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如有特殊理由,事先报经海关同意,海关可以派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以外查询。申请人应提供往返交通工具和住宿并支付费用。海关查验货物时,要求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人必须到场,并按海关的要求负责办理货物的搬移、拆装箱和查验货物的包装等工作。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径行开验、复验或者提取货样、货物保管人应当到场作为见证人。

1.3 进出口货物的放行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经过审核报关单据、查验实际货物,并依法办理了征收货物税费手续或减免税手续后,在有关单据上签盖放行章,货物的所有人或其人才能提取或装运货物。此时,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才算结束。另外,进出口货物因各种原因需海关特殊处理的,可向海关申请担保放行。海关对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均有明确的规定。

2 报关程序中放行速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报关程序中的放行速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大通关模式下放行速度较慢

为了对海关制度管理进行创新,全国一些海关纷纷探索“大通关”模式。大通关模式属于多头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通关范围大。众所周知,在报关程序中的查验环节,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是由海关直接负责,货物的商检、卫生检查及动植物检疫由检验检疫局负责,对入境人员的监管由边防局负责。三大监管部门工作中的法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造成在工作的衔接、工作的配合等方面发生摩擦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进出口贸易通关放行速度较慢,进而造成进出口贸易不便利。另外,要建立大通关的模式,信息化和计算机系统存在着重复建设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最主要的因素是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也对进出口企业的货物以及报关上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对资源、职能以及部门有效的整合是我们当前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2 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滞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建立高效、灵便的现代物流信息网是提高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而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外部系统等方面的数据交换作业流程顺畅是制约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例如,报关企业要同时面向海关和检验检疫,分别传输报关、报检数据,两个系统又是分别独立的平台,数据交换极为困难。目前仍在研发的“一单两报”工作进展也较为缓慢,等等。从我们目前海关管理信息化水平来看,全国只有少数的港口海关,如深圳、上海以及大连等实施了通关放行信息化的作业流程,要想达到全国的电子通关放行的水平,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当前一些偏远的海关和中小型报关企业仍采用传统纸制报关,报关数据根本谈不上交流与共享。因此,当报关后,在转关、异地报关的问题上,即是货物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也难以提高货物的通关放行速度。

2.3 报关程序专业知识人才缺乏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最近几年来达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对于海关、商检、报关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提高通关放行速度,必须要提高查验的软、硬件设施的科技含量,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而目前我国海关查验率和查货率的正相关趋势是不利于通关放行速度的,其主要受其查验的软、硬件设施及其相关人员素质的制约而扼制了通关放行速度。

3 对报关程序放行速度改进策略的探讨

海关是服务于国际物流的,报关程序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因此,为了提高报关程序的放行速度,应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3.1 加快物流监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海关要提高服务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减少审批程序的办事环节,对资源共享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与网络平台,提供科学、高效报关程序的监管信息化系统。例如,建立报关企业“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的平台,报关客户只要一次报关,就可以完成报关程序的海关监管、商检、口岸、运输、银行以及税务等等货物进出口工作。另外,为了加快通关放行速度,关键要提高查验的准确性,可以开发集装箱自动识别验核系统,对进出口货物实行有效的监控。

3.2 海关监管要大力推行风险管理

海关监管的风险管理能提供风险防范和提高管理效益,有效地打击违法行为。在风险管理中,要对监管的情报、信息进行风险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一整套风险识别、估计、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理等。当前在报关程序的查验环节上,海关普遍采用“细查细验”的原则,但这牺牲了通关放行的速度,致使工作效率不高,与当前众多合法企业的利益和对高效的追求是相悖的。因此,在海关运用风险管理中,要遵循“守法便利”的原则,对于极少数的风险系数较高、信誉度较低的企业和货物,实施“严查严验”的原则;而对于守法及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和货物提供便利和最高的报关程序效率。

3.3 对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创新

在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创新上,海关应采取分类管理的措施。所谓的分类管理就是把报关企业的经营状况、报关历史资料、对于海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设置甲、乙、丙、丁等四个管理类别的动态管理。对于甲类高等级信誉企业,在报关程序上可以给予便利。例如,我国海关对海尔、联想、TCL等高信誉企业的严格审查后,已经为这些企业审结征税,不再进行现场审查,而是通过信任快速放行后定期核查的管理方法及手段,使这些企业享受了便捷、快速通关放行的资质。

3.4 对报关程序的流程进行重组

当前,我国海关借鉴转关运输的通关放行模式,提出了对于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提前报关方式,制定了进口货物的作业方式。即:提前申报、集中处理、岸边分流;制定了出口货物的作业方式,即:提前申报,分类处理、事后核注,在监管方式生实行“多点报关、口岸放行。”海关接受企业提前申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进出口电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审核、征税、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等作业,在货物到达后可采取查验或放行或分流、集中核销等多种通关放行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流程重组的过程中,要考虑一般与特殊、东部与西部、港口口岸与内陆口岸等方面的均衡性,使流程重组更具有实效性。

3.5 积极探索新的通关放行模式

最近几年来,一些物流企业积极探索新的物流配送服务模式,例如,物流企业依托保税区提供保税物流配送服务,这种模式把原材料、元器件等以批量进口,然后在保税区存放,对国内非保税区企业分批销售。当前我国大多数保税区的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都要经过港口,因此,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要得到港口的支持与协作。现实情况是保税区和港口是属于独立的两个部门,尽管在进出口贸易中有着良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但是对于一体化高效率的综合效益相对不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有关部门探索出“区港联动”的新模式,建立区港分离的设区原则,如,重新对港口和保税区这些国际物流核心资源进行有效的系统地进行整合和统筹,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流动、流动一体化的区港物流,能极大地提高通关放行的速度与效率。“区港联动”的运作新模式,是报关程序中海关对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的监管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简化模式。此外,物流园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开展进口货物的分拨、配送业务,经海关核准,可实行“凭担保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陈艺.提高报关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6).

贸易进出口流程范文6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日益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加强贸易安全和降低贸易成本的呼声日益高涨,而防范和规避贸易、通关风险,也被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跨国大企业重视。但是,由于企业把握政策、通关操作能力有限,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而且延长了通关时间。近年来,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银行、保险、金融以及贸易、工业、海关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评估也已逐渐成为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的主要方法。

关务运作是涉及进出口、通关、物流、外汇管理、税收征缴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它与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内部控制系统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关务运作管理水平的优劣已经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出口企业对关务风险进行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

何为关务风险?

进出口企业在贸易和通关过程中,除不可抗力的风险之外,所遇更多的是那些可预知、可防范的风险,如政策风险、贸易安全风险、企业内控风险、归类风险、价格风险、稽查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等,统称为“关务风险”。

进出口企业一般只关注三种风险:成本增加风险、清关时间延长风险以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而海关通常关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从风险控制看,企业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做好事前防范,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申报之前,而海关则要兼顾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

哪些因素决定关务风险?

关务运作水平决定关务风险的大小

从企业内部看,除专门的关务部门外,与关务密切相关的环节还包括财务、采购、仓库、工程、销售、生产等,因此企业关务运作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关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关务运作水平。实际上,关务运作的质量更多地取决于各部门之间配合的紧密性。而且,随着料件管理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以及海关等部门对联网监管、无纸化办公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的关务部门还要和IT部门紧密联系,以适应关务管理的新发展。

企业外部沟通影响关务风险的高低

从企业外部看,企业关务部门与海关、国检、外经委、外管、税务等政府机构以及供应商、客户、报关行、货代等保持着紧密联系,因此关务部门必须熟悉海关等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操作流程,同时也要了解供应商、客户的发货状况以及报关行、货代的操作流程和物流费用。

为何评估关务风险?

自2003年中国海关风险管理平台正式试运行以来,海关的监管重点逐渐从进出口货物转移到进出口企业。随着海关前期、中期、后期监管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企业完全处在海关立体化的监管之下。进出口企业如果不能开展关务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关务风险,就容易出现违反海关有关规定的行为。这不仅会影响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正常通关行为,而且会影响企业类别的调整,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分类通关通道设置,以致延长通关时间、增加贸易成本。

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参照已确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和其他指标,对风险水平进行测评和比较,从而确定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方法。实施关务风险评估的原因在于: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风险等值,所以要通过前期的评估来确定风险大小,以便采取不同的规避方法。

如何评估关务风险?

关务风险评估之所以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认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海关企业分类管理与分类通关紧密结合,加深了进出口企业对守法便利的认识;企业自身发展有此需求,只有在规范、标准、系统框架下,企业才可能得到发展。风险评估就是要通过对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影响企业的问题,让企业在无障碍环境下高速运行,最大程度地降低其风险。风险评估工作主要是按照ISO的评估方式,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审核。审核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组织架构评估

组织架构评估主要确定企业是否有满足相关资质要求的人员承担关务相关工作,其岗位职责是否清晰明确。其中还包括:除报关员岗位外,其他岗位人员是否也接受了相关报关报检知识培训,特别是在海关加强归类和规范申报要素审核后,企业是否有明确的流程、确定的人员对商品进行归类和审核。

产品开发及项目转移过程的评估

产品开发和项目转移是企业业务运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新项目启动阶段,因监管证件、贸易方式等问题而导致新的料件或设备需要进口,或是导致样品出口清关延误,或是导致无证到货;甚至还有企业报关员在老板催促之下,不惜冒险篡改品名进行申报,以便赶上项目进度。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产品开发和项目转移过程中将关务相关注意事项及早传达到项目组,就显得极为重要。

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关务相关风险评估

此项评估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评估内容不尽相同。若为一般贸易,则主要评估归类和报关价格的正确性;若为加工贸易,则主要评估核销流程是否正确,仓库和生产线管理能否满足海关监管要求、能否提供正确的核销用数据,财务数据是否相符。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加贸企业的核销账目混乱,典型原因就是部门间数据不相一致(例如月度结账时间不同)、数据错误、前期内销补税错误、报废、边角料、半成品、退换货等。

账务平衡评估

现在,大部分进出口企业都使用会计软件,很多企业还通过ERP系统管理企业的进销存业务。但这些软件大多缺失与关务管理相关的内容,例如税号归类、账册核销等,因此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手工计算解决。但手工计算差错率较高,且各部门的计算节点不一致,这经常导致海关账目、仓库账目和财务账目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关务风险评估必须对账务平衡加以审核。

案例分析

江苏宏坤关务咨询公司通过关务风险评估帮助企业规避关务管理方面的风险,使其晋升为海关AA类、A类企业,以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案例主体:某外商独资金属加工企业

企业规模:300人左右,年进出口额约为600万欧元

评估起因:希望能尽快升级为海关A类企业

风险评估

1、公司已采用ERP系统,但其中没有相应的关务管理模块,进出口数据、手册核销等资料均采用EXCEL手工登账,数据信息容易失真,核销数量差异很大,且很难找到原因。

2、手册余料结转数字没有计算依据,且因前任关务人员辞职,数据无从查起,造成进出口台账及手册核销不清。

3、受生产工单下发时缺料等问题影响,企业只能用更宽的板材进行加工,以致废料增加,并进而造成整体单耗无法准确计算。

4、废板的内销补税和退运数量以手工方式计算,准确性无法保证。

5、对于生产线加工后所产生的废板,无法区分其保税或非保税性质,因此很难算清内销和退运数量。

6、进口减免税设备没有登记台账,设施台账中无法区分哪些是进口减免税设备。

7、边角废料出口退运按照来料加工料件复出口处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申报错误。

8、部分作业指导书(例如板材仓库的收货、生产计划的制定等)没有说明保税和非保税料件的区分要求。

9、未提前办理进口许可证,以致无证到货,这不仅导致货物无法及时清关,还可能导致海关处罚。

10、没有良好的关税筹划,可能存在巨大的税收损失风险。

11、关务及相关人员更换,造成进出口台账和手册核销不清。

改进建议

1、建立关务管理系统,保证进出口登记台账、商品数据库等不因人员更替而丢失数据(单据)。

2、按照实际工单对产品单耗进行系统管理,以统计实际损耗情况,保证核销数据的准确性。

3、至少每月做一次手册核销平衡表,以便及时、正确地进行废铝板退运及内销处理。

4、对报废品、半成品、边角料进行管控,按照不同的管控方式及海关要求进行折料和申报。

5、梳理整体供应链,以避免税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