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的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考问题的思路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管理;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经济逐步实现了稳定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真实性对企业的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准确无误,企业经济投资与运行体系将实现科学化管理;如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则会出现企业财务运行管理数据失真,使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结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碧必要性,对其管理措施进行全面性剖析。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思考研究必要性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管理漏洞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的经济稳定性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步稳定发展,企业会计经济信息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来越重要,也使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部分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研究,可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资源结构逐步实现管理问题的综合性分析,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管理问题的进行合理的总结分析,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为降低企业财务管理运行风险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因此,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思考研究是促进企业经济稳定性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措施

1.实现企业内部会计科学管理意识

提升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内部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企业可以将科学管理意识融入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中,通过强化要求的方式,提升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奖惩措施对会计人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在奖励措施的影响下,会计人员会不由自主地利用科学管理理念和模式要求自己,以此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目的的实现。而惩罚措施则可以显著降低会计人员不科学处理会计信息问题的发生概率。

2.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规范管理目的,企业需要对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加以重视。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事先了解前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措施合理融入在管理制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科学完善。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大大减少工作失误的可能性。

3.实现会计信息管理流程全面化开展

会计信息管理流程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规范性的主要机制,流程本身的完善性和贯彻执行的力度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从会计信息收集的源头开始,开机信息管理流程的作用即在发挥,首先要保证会计基础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要反复核验基础信息计算的严谨性,包括基础会计信息计算是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基础会计信息计算结果的匡算和取值。其次,在披露会计信息的甄别上,要保证甄别人员对信息披露的主观意识正确性,不能恶意夸大、隐瞒部分数据,误导受众。

4.会计信息的信息管理双重性监督

从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准确性的角度出发,双重监督制度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内部监督能够发挥监督人员对企业和企业会计信息熟悉的优势,充分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披露。其次外部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披露会计信息本身的公正性,按照相关规定,对必须要披露的会计信息要做到严抓实查,及时公布,对于可能对受众提供帮助的会计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并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理念进行有选择的披露。

5.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当前会计信息披露领域存在的乱象,绝大部分是因为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没有硬性的法律要求,就让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针对这一问题,立法和司法机关,首先要为企业内部信息和披露会计信息划线,具体而微的区分哪些是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哪些是可以披露的,哪些是可以不披露的,在必须披露的信息中进一步,细分起收集、计算、统计的方式方法要求,在可以披露的会计信息和可以不披露的会计信息之间确定完善的划分标准。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实施原则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具有直接性关联,结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实施措施,提出相应的管理原则:其一,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是实现企业内部财务规划管理的直接体现,企业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治理必须是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开展,不能为了提升企业的内部形象,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虚假性开展,或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必须对会计的信息进行从严治理,彻底性根除,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披露治理措施的实际作用;其二,层次性原则,我国实施会计信息披露管理,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会计信息审核管理体系,使管理措施深入到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企业财务审计的信息审核具有层次性管理,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全面性检验,发挥会计信息审核的实际作用,降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带来的危机性问题;其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管理具有可持续性,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与企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存在必然性联系,为了保障企业整体经济长期运行处于良性信息管理体系中,必须保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管理融合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中,从而实现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结构体系追捕优化与完善。

五、结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分析研究,是企业经济资源优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分析主要从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应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相关性问题,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经济资源管理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合理的管理理论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亚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夏向军.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9,(10):192-193.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2

[关键词] 农村 养老问题 农村合作医保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01-02

老年人口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项价值主体,一直扮演着权威和被尊重的社会角色。对老年人的敬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而在现代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老年人的赡养的美德正被人们目不暇接的现代观念无情的吞噬着,老年人正成为被边缘化的一族。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而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项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面临这些情况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

禄丰县地处滇中腹地,由原禄丰、罗次、广通、盐兴4县合并而成,是久负盛名的“恐龙之乡,化石之仓”。全县国土面积3536平方公里,辖3乡11镇,8个社区居委会、157个村民委员会,2122个村民小组(不含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回、傈僳等25个民族,2015年末总人口424558人。据统计,到2015年底我县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96808人,超过总人口的22.4%,其中70岁以上人口35426人,占总人口的8.2%。全县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据调查显示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我县农村养老还是沿用一贯的家庭养老模式:大多数依赖自己的儿女。老人们的要求非常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儿女们的常回家看看就够了,但这样的生活都不能被满足。调查情况看来,我县农村一些老人生活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子女间非常攀比。调查中笔者发现,在有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平均供给老人的口粮和零花费用或者是老人生病住院治疗费用时互相推卸责任。认为哪个出的少或不够为由,导致老人的口粮和零花费用及生病住院治疗费无着落。村委会、乡镇司法所在矛盾纠纷调处事件中,子女赡养老人问题调处占了三分之一。

2、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养儿防老”的的观念在我县农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人们的传统习惯是老人老了都靠子女抚养,他们年轻时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甚至把住房已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制度的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年老时在经济上就完全受制于子女,这就使得很多子女尤其是儿媳视赡养老人为负担,认为多数老人只会吃不会干活或干的活子女、儿媳看不上,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3、少数子女道德沦丧。在农村有些子女不仅不善待老人还虐待老人,有的子女不体谅老人反而使老人饱受委屈,同时,很多老人受到了虐待也往往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这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4、非法迷信步入误区。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有些人把养儿防老片面理解成在老人去世后有人送葬,吹吹打打风光一番,以为这就是孝顺,造成薄养老人,厚葬成风。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秩序,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1 禄丰县农村老人养老现状

老年人是农村人口中的弱势群体,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靠子女赡养,生活状况好坏完全取决于子女的素质与经济条件。五保供养的老年人供养经费,由县财政拨款,有保证,但数额少(集中供养170元/人・月,分散为120元/人・月),达不到当地村民一般水平。依靠自己供养的,基本为7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这些人目前生活能自立,但毕竟年岁已大体力较差,今后生活难以为继。目前最难解决的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虽然有90%以上的老人参加农村合作医保,但大部分老年人小病不敢就医,大病没钱住院的现象存在。当前,农村老年人最易受损害的权利是赡养权,很多老人投诉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其次就是财产权,还有是受宗族势力影响,一些老年人的公共设施使用、责任田分配等基本权受到侵害。

2 养老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供养水平低

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我县农村占统治地位。由于我县农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较慢,农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剩余产品很少。把孩子抚养长大成为劳动力而成家立业,是普通农民最大的“积累”。当他们进入老年后,自然就要从这种“积累”中提取养老支出,子女家庭供养老人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调查发现,73位老人是靠家庭经济供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占总人数的51.4%。但是这种供养水平比较低,基本上是给点粮食和年节物资,很少给现金。相对于现阶段城镇人均每月220元左右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是较低的。

2.2 生活照料不够

老年人的生活料理是家庭养老的重要内容。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老人们面临各种疾病的侵袭。调查中85.2%的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些病,普遍是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农村老年人大多吃苦耐劳,日常生活一般不用子女照顾,主要是生病时希望有人照顾,可是老人们的这种最低渴求也很难得到满足。所以很多老年人害怕生病,一旦生病希望自己能早点死去,甚至有不少自寻短见以求解脱的。

2.3 精神慰藉缺乏

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慰藉。宪法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给老人更多的精神慰藉是履行这个义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农村老年人多数缺乏精神慰藉。调查中,有25.4%的老年人心情不愉快时无人注意,无人安慰;有33.8%的老年人常遭受责骂、埋怨。同时老年人空巢家庭增多,调查中,丧偶老人达74人,独居现象的普遍,使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导致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

2.4 家庭赡养矛盾重重

我县的农村老人,大都有两个以上子女 ,多种原因导致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有些子女法律意识淡薄,如出嫁的子女不赡养、父母再婚不赡养、不继承遗产不赡养等。还有一些子女因为贫困,无能力或不愿赡养,或子女贫富不均,穷的推给富的,富裕的又要求共同赡养,否则也拒绝赡养。还有由于老人偏爱导致赡养纠纷。一是分家不公平,拒不赡养。二是不照料晚辈不赡养。三是老人帮谁料理家务、干农活,谁赡养。

2.5 农村老人生活艰辛

大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水平比平均水平还低,他们仍然过着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称油盐的日子。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老人要耕种自己的、儿女的、孙子的土地,还要负担对孙子的教育和抚养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可奈何。人老了,各种疾病相继出现,农村老人收入不高,药费又贵,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土单方、引子水”或与病魔“赖”,极个别老人更是听天由命,苦熬残年。

3 完善我县农村养老的建议对策

3.1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农村居民参保意识,针对影响农村居民参保的种种原因,在宣传过程中要深入到家户散发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推行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好处,讲解农村保险与其它商业保险的不同,帮助群众树立防老、养老、敬老的意识,使广大居民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变被动为主动,把政府引导变为自觉行动。

3.2 建立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县人民政府应以农村初保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建立起点高、标准规范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一是重点解决好农村特困五保老人的医疗问题。对无资金来源、生活困难的五保老人应实行免费就医,对有一定资金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的五保老人的就医问题,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费用来源由县新农合资金承担,该项费用由民政部门监批,专款专用。二是适当提高合作医疗的范围和大病救助的标准,将农村困难老人常见的慢性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就个人住院小额医药费免交、大额部分按制度规定执行。

3.3 加大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公德意识。司法部门对农村涉老案件应优先审理、从速结案、重点执行。对虐待老年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要依法惩戒。对侵害老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把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培育村级老年协会,使有自养能力的老人做到自我管理,对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百岁老年人(可含90周岁以上)定期给予生活补贴。

3.4 为养老营造社会环境

各乡镇政府要经常性、规范性、有计划地开展敬老个人、家庭评比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可由县、乡财政分摊。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农村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将老龄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范围,加大财力投入,使老龄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和健康质量,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地生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度过幸福的晚年。

3.5 加强农民传统道德与家庭美德的教育

通过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来使农民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通过道德调控来约束人们,并及时纠正一些违背社会传统道德的行为。家庭美德的教育可以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得到恰当处理,并规范他们的行为,还能够提供分辨家庭是非的客观标准。

3.6 要加强舆论宣传

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的精神。在农村,大家的活动空间、时间都同步,彼此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很强,从而增强舆论在村民中的影响力。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注重自己的“面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力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评选“好儿媳”、“文明家庭”等,树立模范代表,带动其他人去模仿,营造一个孝敬老人和谐舆论氛围。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3

关键词:公路设计 问题 思考

0 引言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程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汽车工业迅速崛起和大规模交通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交通环境得到了有利的改善,交通状况也有所好转。近年来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车速、路基压实度值、桥与隧道的分类、公路的交叉口设计、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与安全指标,引入了运行速度和安全评价概念,但设计体系仍然不完全明确设计是工程的灵魂。

1 公路建设的标准与理念

1.1 可行性研究应重视建设标准的论证

可行性研究本来是研究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以及上一个多大规模的“马”的问题,实际上,现在的可行性研究往往是为“上马”找依据,为上“大工程”找理由,已经很少研究“下马”和上“小工程”的问题了。目前新闻界报道的高速公路收费普遍偏高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试想,若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降低,有多少高速公路还能算得上是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路,即使在当前高收费标准的情况下,近年新建成的某些高速公路依然人不敷出。

1.2公路设计应体现“土木工程”特点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现行的标准及规范对公路设计遵循的理念与原则也进行了积极响应。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出: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隧道应根据公路功能和发展的需求遵照安全经济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再如《路线设计细则》指出:公路路线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设计原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落实“安全、环保、节约、耐久、和谐”的设计理念。笔者的理解是:像“和谐”这类国家社会层面上的大的发展理念不应照搬到公路设计原则中去,应“消化吸收”才是;设计原则中的重要因素“适用”,应被强化,“适用”这个词包含有“妥帖”、“不左不右”、“恰好”、“匹配”、“因地制宜”之意,非常受用;此外,公路工程作为“土木工程”,应回归本源,“土”一点,体现朴素自然的特点为好。因此,设计原则应返璞归真,采用“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为宜。

1.3经济指标是环保的重要体现,不应就环保论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应倍加称道才是,但有时为了避一颗普通树,路线不得不绕个弯,或者多修建近百米挡墙,实在是得不偿失。要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但当树木已成为“眼中钉”、“拦路虎”时,还不拔之,更待何时?作为土建工程的公路,经济指标应是方案比选的重要因素,其实,经济指标里包含了环境因素,不能简单地说隧道就比深挖方环保,因为,隧道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他山之石”,经过开采、运输、冶炼等工序,最后变成了成品钢材、水泥,还要经长途运输才能来到项目工地,期间不知要消耗多少资源,要破坏多少环境,更何况长隧道后期,其运营成本很大。众所周知,钢铁及水泥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怎能简单认为隧道就比深挖方环保呢?其实所谓隧道方案的环保只能说是此地环保,其破坏都转移到“他山”去了。如果说深挖方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小破坏”,那么隧道则间接地在异地进行“大破坏”。依此类推,高填方与高架桥的比较,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价格是各种资源、各种要素长期博弈的结果,经济指标是这些资源、这些要素价格的综合反映,是最直接的体现,其中自然包含了对环境的重视。考虑环保,就像打仗一样,虽讲究攻城略地,但也不是只顾“一城一地”之得失,要综合全盘考虑才是。简单地也许偏颇地说,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资源节约型”公路就是最好的公路。

1.4主次分明。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解决交通问题需要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运输等子系统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既要不偏废,又要主次分明,更要避免重复建设,要把提高运输效率效益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基于此,中国不宜像美国那样,成为“浮动在汽车轮上的国家,而应以优先发展铁路为宜,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集约优势,公路应该在铁路大架构的基础上考虑布设,以协同铁路发展为己任,以实现公铁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事实上多年来,因公路建设市场化进程明显快于铁路,公路发展的速度要比铁路快得多,从避免重复建设的角度上看,高速公路的快速建成可能压缩了铁路的发展空间,进而从提高运输效率效益的角度上讲,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无益。当然,为保证国家重要运输动脉的安全可靠,公路与铁路重复建设,适当的冗余建设也是必须的。

2 对规范编制及有关技术指标的建议

2.1 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规范应更多使用数学语言

早期,中国公路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规范编制时,在宜采用数学语言表述时,为了便于理解,采用了“中文式”的数学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专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对于采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表述起来更方便、更明了的地方,宜尽量采用数学语言,避免文字表述繁琐冗长。

2.2 S形曲线,有条件约束前后半径关系

对于S形曲线,JTG D20一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前后半径的关系作了规定,以R1/R 2≤2为宜(R1为大圆半径,R 2为小圆半径),这个规定是考虑到若R1、R 2相差过大,会导致司机操作方向盘前后转动幅度相差过大,以致产生不适应,很难准确跟踪道路的曲线轨迹,是基于早期公路等级大多较低,平面指标一般不高的情况得出的,其实,当小圆半径R2达到足够大时,不必考虑二者的大小关系,国外就有相关规定,如法国规范《道路设计与几何尺寸技术指南——干线公路规划》中就指出:当曲线相互连接时,若小圆半径R2大于500 m,则不必考虑R1与R2的大小关系约束。

2.3最大纵坡的规定,上下坡方向应区别对待

无论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还是《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路线最大纵坡的规定,均未区分上、下坡方向,而是统一做出了规定。对于早期的公路,等级普遍偏低,均为整体式,上下坡方向固化在一起,不存在上下坡方向纵坡值不一致的问题。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分离式路基的采用越来越普遍,区别行车方向设置纵坡最大值,显得很有必要,国外规范就有相关规定,规定下坡方向最大纵坡比上坡方向大1%,如法国规范《几何设计》中规定:设计速度为120 km/h时,规定上坡最大纵坡为4%,下坡最大纵坡为5%;设计速度为100 km/h时,规定上坡最大纵坡为5%,下坡最大纵坡为6%。这一点,建议中国规范研究采纳。

3 结语

随着中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已不仅仅是“设计这一个因素,还需结合人、自然、社会等综合因素,根据对公路交通系统的构成及视距、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平纵组合、路肩与分隔带、平面交叉、交通安全措施等方面对交通事故影响的研究,客观地指出了公路设计因素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4

关键词:铁路工程 工程变更 索赔 技巧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项目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能够顺利中标,经常会出现以较低或没有利润的报价来争取中标。这种争取合同的方式与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获取经济利润是相违背的。因此,施工单位在经营管理中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这些方式包括明确合同条款内容、核对设计文件、分析施工现场情况、索赔等等。本文主要讲述施工单位应通过合情合法的方式来完成工程变更索赔,进而实现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双赢。

一、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签证工作

工程变更索赔作为经济活动之一,其本身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与变更索赔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整理以及签证等方面的工作。工程变更索赔的成败在于是否有充分的事实与证据。这些充分的事实与证据体现在工程项目承包的全过程中。在工程的不同环节中施工单位应对这些事实与证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同时还要关注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约定的条款内容,进而为工程变更索赔奠定基础。

中标后,施工承包单位和发包方共同签订《施工合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平等与互利为基础,关注合同条款的措词,明确合同所约定的权利与义务。合同应尽可能的采用可调价款的价格方式,同时还应明确追加调整价款、变更索赔的政策、索赔依据以及索赔方法等条款内容,进而为工程竣工结算时工程造价与变更索赔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在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搜集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同时还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析施工图纸,确定图纸中是否存在疏漏、错误以及不符合现场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施工图会审纪要作为工程变更索赔的重要依据,是由其作为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决定的,因而施工单位在图纸会审中应做好该纪要。例如A铁路工程DK45-DK53段,施工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后,项目部组织施工图会审,通过对比工程现场勘测与定型图计算,得出该处的挡土墙漏算了2896m3浆砌石;在一座大桥中则漏算2号到11号墩顶帽混凝土923m3,墩顶帽钢筋89765 kg。施工单位的项目部以专题报告、施工图会审纪要以及详细计算过程为基础,向业主及设计院进行多次汇报,经确认施工单位对此没有责任,设计院核对后修改诸表,进而有效挽回施工单位在该工程中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75.4万元。

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事项,应该进行预测性分析,如灾害性气候、征地拆迁以及施工条件等情况出现变化可能导致的工程变更索赔等等。例如B铁路工程DK43+ 650-DK48+ 110双便线路基施工中,遇到了暴雨这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施工单位经过及时抢修防护,把灾害所带来的损害降到了最低。由于现场资料完善且汇报及时,施工单位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项目业主提出申请,取得了便线路基抢险加固费43万元。

施工单位由于业主所提要求而进行工程变更索赔的,应及时在准备资料的基础上,对索赔进行沟通。例如C铁路工程DK32-DK38段,原项目设计此段路基排水沟采用MS浆砌石,后来业主要求采用M15混凝土浇筑,因为这两种材料之间存在165元/m3的价差,导致业主单方变更使得标准提高,施工单位在现场按业主要求进行施工的同时,整理好工程的变更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的周密的计算,把由于业主要求变更而增加的相应费用追回。

施工单位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停水、停电等情况超过原来合同约定期限的情况也可以提出变更索赔。除此以外,施工单位还可以对由于业主或者监理单位要求而发生的延缓施工、工程返工以及增加工程量等相应事项提出索赔,在搜集和整理相应资料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索赔。

二、善于抓住变更索赔机遇

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应以业主与监理的书面指令作为依据,对于在特殊情下所执行的口头指令,应要求业主与监理方面通过书面文件进行确认,施工单位也可以通过致函的方式让监理与业主进行确认。

加强施工记录方面的工作。施工单位每天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施工日志以及技术资料等方面的施工记录工作,同时还应让驻地的监理人员进行签字认可。如对停水、材料的进场数量等等都应做好记录工作。以厦深铁路工程为例,其中钢材以及水泥等等属于应有工程甲供的材料,项目部的材料验收人员在工作中方向甲方供货中存在的钢材锈损严重,同时水泥则存在重量不足的情况,工作人员将该情况对业主进行了书面汇报与口头汇报,同时对原始过磅记录进行保存,并向供货单位提出声明保留索赔的权利,避免损失的发生。

应确保资料完整。施工单位应确保设计变更、技术核定以及工程量增减等情况下的签证的资料完整。对工程业主或者建立所提出的临时变更或者往来信函等情况应及时整理成文字资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甲方指定材料、认可材料或采用新材料出现了实际价格高于预算价的情况,应以合同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实施按实补差,应及时办理价格方面的签证手续。以D铁路工程为例,由于大雨的原因导致河沙开采出现困难,并使得河沙的价格高于投标中所确定的预算价格。合同中约定地材价格在超出一定范围后(5%)应允许按实补差,项目部在货比多家的基础上形成书面资料,通过专题报告的方式向业主进行了汇报,最后业主同意在验工计价中对增加料差进行调整。

对施工过程中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在没有相关预算定额计价的情况下,应搜集造价信息或者征询造价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为结算做必要的准备。

对非施工单位原因所导致的设备闲置,工期延误以及对工程损害等情况,都应及时办理签证手续。施工单位还应明确各类变更索赔事项中对签证时间所确定的要求,尤其是对于24 h,48 h,7 d,14 d,28 d等时间的理解。

对工程中涉及到的隐蔽工程、挖土工程以及拆除工程应及时办理签证手续,避免事后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降低工程变更索赔的难度。签证手续作为工程索赔的原始凭证,应由专人进行分类保管,进而为施工单位创造变更索赔的机会。以D铁路工程为例,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座小桥,由于基坑开挖导致设计标高后,基底承载力达不到工程设计所确定的要求,项目部请监理现场勘测作证后及时编写变更提议单,并让监理进行现场签认,同时向项目业主与设计发函邀请开展现场会议,确定增加基底换填砂夹卵石2m的会议决定,正是由于原始资料齐全进而使得变更索赔顺利完成。

三、正确处理多方关系

变更索赔应取得监理的认可,监理在索赔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变更索赔能否成功与业主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施工单位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明确设计意图。简而言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协调好自身与业主、监理以及设计之间的关系,确立自身良好的信誉。施工企业应以诚信为基础不断的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树立品牌理念,在业主和监理的中赢得信誉。变更、索赔以及施工图量差,在经过提出申请、设计同意、监理工程师审核以及业主批准等相应程序后,由设计部门根据编制文件,业主报相关部门审查批复后,进行补充合同的签订,并在此基础上验工计价。总之,施工单位应协调好多方之间的关系,在维持友好合作的环境下建立彼此的信任,进而为变更索赔奠定必要的基础。换句话说,变更索赔能否顺利与各方的沟通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浙赣铁路工程为例,施工单位的项目部在处理与业主、设计以及监理等多方之间的关系中,一直贯彻以人为本与诚信待人的原则,对下达的命令进行及时的处理,变更索赔处理中关注真实性与合理性,加强与合作各方的友好互动,进而促进了施工过程中问题的顺利解决。

四、结束语

工程变更索赔工作主要表现在业务性要求强且基础工作细,因而决定了其本身并不是工程完工时通过突击性工作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工程技术人员本身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全过程的管理,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应提高全员变更索赔理念,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项内容具体工作。施工企业只有将变更索赔管理工作看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点,才能真正的确保自身的索赔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从根本上确保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5

关键词:农村公路投融资;地方债券;市场化运营

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县道、乡道(含通行政村的公路)、 专用公路、村道及其他组级公路,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以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公路运输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差,突出的反映为“有路难行”和“无路可行”两大问题。农村公路建设不足严重制约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为了突破落后的交通条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交通部提出要“修好农村路”,中央提出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五大基本生活设施。在全社会的重视之下,截止到2010年底,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45万公里,许多村民的生活由于畅通的公路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广大、分散,生产建设能力较城市偏弱等因素,仅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如国家拨款、政府财政融资和民众聚资等已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村公路投融资的现状,包括农村公路的投融资主体及投融资方式,以及在这样的主体与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并在现实的基础之上靠寻求具有创新性、稳定性的投融资方式,使农村公路的继续修建可以有序健康进行。

一、我国农村公路投融资的主体及方式

目前,按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可将投资融主体分为三类即:国家、农民及银行。其中,各级政府代表国家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所占比重最大和最重要投融资主体,而在现阶段,其他两类投融资主体仅仅作为国家投资的一种补充而存在。

(一)国家

国家通过各级政府以财政投入的方式对于农村公路进行投资。这里的财政投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国债资金投入

国债资金有效的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状况,并使农村公路建设的融资能力显著提高。据统计,每亿元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可以吸引银行及地方配套渠道资金达5亿元。2003年至2006年间,国家投资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国债资金达到500亿元,意味着同时投入农村公路的银行及地方配套渠道资金为2500亿元。

2.财政转移支付

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中传统的“以工代赈”修建农村公路的方式也逐步取消了。为鼓励与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国家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农村公路建设,补贴标准为西部每公里50万元,中部每公里30万元,东部每公里10万元。“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10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其中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乡公路每公里补助40万元。截至2008年,全社会共投资农村公路1887亿元,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9万公里,其中沥青(水泥)路率达89%。

(二)农民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前,农村农民以“农民筹资、以工代资”的方式参与本村公路修建的情况十分普遍。特别是“以工代资”的方式,在大大降低乡镇、村公路修建成本的同时,成为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最主要形式。

农业税取消后,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接连出台,农村劳动积累工和农村义务工(两工)被逐步取消,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国家政策落实不到的山区,农村公路的修建养护的工作还是落在农民自身。农村公路建设发起者通过发动该村民进行捐款修路。但是,这种筹资方式会由于这种捐款纯粹的公益性,以及农民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并不具有号召力。除非在一些交通极度不变,村民有经济实力并迫切想要改变交通现状的地区才可能成功集资。

(三)银行

目前,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向银行融资一般采取向金融机构进行长期借款的方式。但是,由于农村公路投资巨大,回收期较长,短期内收益率并不可观,在我国收紧信贷的前期下,农村公路建设申请长期贷款的难度正在不断加大。在此前提之下,对于农村公路进行投融资的银行以政策性银行为主,即农业发展银行。而政策性银行自身的融资能力较为有限,融资成本偏高,投资能力不足,并没有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最主要融资主体。

二、我国农村公路投融资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力的体制支持

我国的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国家及各级政府有责任与义务成为农村公路的供给主体和投资主体。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但是受长期以来“农民筹资,以工代赈”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方式影响,各级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农村修路”这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之财税改革之后,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缺少足够的财政能力来负担农村公路建设的费用,于是导致了许多贫困农村的公路建设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缺乏有效的筹资渠道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的公共产品,一般而言技术等级都在三、四级以外,对于农村公路实行车辆通行费制度是不合理的。农民作为我国的低收入群体,仅依靠村民进行民间融资提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是不可能的。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中用于公路建设的部分也随之消失,国家只给予的补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修路的资金需求。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直接执行者是地方政府,对于中、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而言,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到位率很低

(三)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

资金不足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这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由于资金的短缺,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也没有动力去搞好农村公路建设,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恶性循环。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责任完全推给县乡政府既不利于农村公路的统筹规划也不利于农村公路的协调发展。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将达3800多亿元,而国家在这个时期给予农村公路的建设预算只有1000亿,这将产生大量建设资金缺口,而这一缺口只能由地方政府及农民筹集来弥补。

三、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国家政策支持

农村公路的公益性特征使得其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村公路是“三农”问题中的重点问题,国家在今后这段时期中对于农村的政策倾斜应该把公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长期关注。具体表现为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得于扩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融资能力。如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暂缓施工单位的营业税征收)、各种前期政策(包括征地、拆迁方面的费用承担)、政策性金融和对其它融资方式的支持等。

(二)发行债券

国外成功的公路建设经验表明,通过发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债券应该较为有效的融资方式之一。目前,世界上所发行农村公路建设债券主要有2种:一种是政府债券即国债。目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短时间内不会扩大国债发行的规模。所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如果采取发行国债的方式,审批通过率可能会比较低。另一种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即以地方政府为发行债券主体,以地方上的税收及其他经常性收入作为还债资金来源。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可否选择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方向。我国于2003 年、2004年发行过省一级政府债券,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过初步的探索。农村完全可以从一这经验出发,研究适合农村公路建设地方政府建设债券。

(三)进行市场化运作

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融资能力,还必须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首先,要将农村公路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其中经营性项目就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运营。虽然农村公路只有极个别的县道可以进行经营性收费,但是政府通过资源路、旅游路的修建就可以将一般非经营性项目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转化为经营性项目。即规定资源性质公路修成后,在资源销售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投资者的回报,或者由开采方修建,建成后减免一定的税收;旅游路则可以在修成后,从门票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投资者的回报等。如山西的煤矿资源十分丰富,政府就可以对每吨煤征收10元钱作为县、乡道路建设费用,一年下来也可以形成一笔可观的收入。其次,还可以从公路沿线土地增值和服务业创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因为,公路建设便捷了当地的交通之后,必然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由此会加快农村对外交往与招商引资的步伐,带动农村公路沿线经济的发展,引起沿线土地价值的上升,加速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等。因此,完全可以受到修路有利影响而增长的地方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转移到下一轮的农村公路建设中。这种投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路事业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互动,使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到一个比较理想的良性循环。另外还通过转让一些收费公路的经营权盘活交通存量资产,鼓励和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

参考文献:

[1]黄勇,陶勇.怀化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8,(1).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6

关键词 输配电线路;盐雾防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105-02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距离海岸7km~10km为盐雾区域,空气中的盐粒子水分流失后形成了很多微小的盐粒,在大气运动过程中这些盐粒在空气中逐渐扩散,并跟着风向运动,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沿海一带的盐雾。在盐雾地区的输配电线路逐渐被腐蚀,危及着线路安全及供电可靠性,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 盐雾对输配电线路的不利影响

1.1盐雾对导线的危害

盐雾对输配电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导线被盐粒子逐渐腐蚀的过程。据相关报道得知,在我国南方的某县在2012年35kV输配电线路的避雷线长期被盐雾腐蚀,造成钢绞线断线,恰好滴落在导线上面,最终引导了异常森林大火。

1.2盐雾对瓷绝缘子的危害

盐雾引起瓷绝缘子逐渐破裂,在巨大的地磁场附近,瓷绝缘子由于长期累积的尘埃逐渐被分解,最终形成具有电力能量的薄膜,构成电晕通电,带动瓷绝缘子表层热度不均衡,并日益增加,终究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瓷绝缘子表面沉淀物具有半导体功能,从而造成更多的电流泄露。若泄露出的电流到达了难以承受的指数时,极易造成输配电线路突然自燃,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盐雾对瓷绝缘子的危害主要表现形式为单相接地,详细划分为明显接地和隐蔽接地两种类型,一旦瓷绝缘子爆炸时接近地面,安全隐患极易被检查出并马上处理[1];但是如果瓷绝缘子没有发生爆炸,只是渐渐下落,瓷绝缘子表面出现裂缝,普遍情况下难以发现,这极易引起安全事故,也提高了安全事故处理难度。

1.3盐雾对电气设备的危害

电气设备是盐雾影响最为严重的输配电线路构件,其最大的原因是电气设备一直暴露在外,时时刻刻都在被盐雾影响。在盐雾严重的环境下,电气设备必须承受较为严重的盐雾腐蚀。接口处其受到的危害最大,渐渐地被氧化膨胀、收缩而导致接触不良。根据有关报道,某个变电站2008年建成运行,经过两年的时间,电气设备完好率下降至60%,四年后断路器完全不能发挥其作用,逐渐失灵,割断电流。对于整个输配电线路的熔断器几乎全部都被更换过,整个线路正在正常运行的设施仅仅只有1/3,使得整个电线几乎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未充分发挥其功能。

2 输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防盐雾腐蚀的措施

对于盐雾对输配电线路的侵蚀现状,在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从整体设计到具体线路维修的各个环节,要最大程度使用抗腐蚀性能强的材料,采用防腐性能强的设备,提高整个系统的防腐能力。

2.1导线的选用

1)对于重要系统和安全要求高的电力线路,应选用钢芯铜绞线。因为盐雾只能使铜导线的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氧化层,而对导电性能毫无影响,所以钢芯铜绞线的导电性能好,且抗盐雾腐蚀的性能较高。因此,为了了提高线路的抗腐蚀性能和安全稳定性,在110kV、35kV变电站的10kvs回路架空联络线中,绝缘钢芯铜绞线得到了广泛运用;

2)城区内的电力电缆尽量埋在地下。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盐雾对输配电线的危害,降低维护次数。例如金培电线在建设之初就采取了埋设电缆的方式到现在,十余年来,除地面电缆箱遭到盐雾腐蚀外,埋在地下的电缆未收到腐蚀,任然高效运行;

3)电压较低的配电线路尽量采用塑料铜芯线。选用塑料铜芯线既能减少耗损,又能防止盐雾腐蚀。从前采用的输配电线路,大多数都使用的是塑料铝导线,长期在外受到盐雾的侵蚀,导致强度降低,经常发生事故。而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改造工作的推进,塑料铜芯导线被使用在低压配电线路中,使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

4)在需要通过森林和与海岸线临近的区域,最好采用绝缘铜芯铝纹导线。这种导线表面有一层很厚的绝缘层,具有很强的防盐雾腐蚀的功能。

2.2绝缘子的选用

在避免盐雾对瓷件的破坏,需要增加瓷件的单位泄露距离,加大阻碍来降低盐雾沉积量,普遍采用的方式有:定期清除擦拭;在绝缘瓷件上涂抹有机硅;在瓷件上涂抹地蜡等等[2]。然而这些方法的效果一般,再加上工作量大,难以根本解决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硅胶绝缘子,其主要是由玻璃纤维单向增强树脂和硅橡胶制成,拥有较强的表面抗污和防碳化泄露的功能。线路采用钢芯铝绞线架设时,绝缘子尽量使用硅胶绝缘子。当前绝大多数不同等级的架空钢芯铝绞线的输配电线路,对其全部更换为硅胶绝缘子后,一直未出现硅胶绝缘子因盐雾腐蚀爆炸或线路接地事故,大大降低线路事故率。

在对输配电选取导线时,最好采用防腐蚀的瓷瓶。若安装线路地区处于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区域,并且受到盐雾的腐蚀较轻微,防腐蚀瓷瓶最好安装在钢芯铝绞线上。纵观近来年该线路运行情况,从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事故,所创造的效益远远高于成本。

2.3电气设备

针对室外电气设备,例如断路器、六氟化硫开关、电缆分接箱、计箱及各种开关柜等,其外壳应采用不锈钢和热镀锌,从而提高放烟雾侵蚀的功能。比如XXX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的外表,在2012年更换不锈钢后,已经几年来都为出现大范围的腐蚀情况。另外在电气设备安装或检查时,可以在导电接触面上涂敷电力复合脂(也叫导电膏)。其电力复合脂拥有耐高温、抗氧化、抗酸雾、抗盐雾、抗霉菌、抗潮湿等优势[3]。

总之,按照当前输配电线路现状。总结分析盐雾对输配电线路各部分的不良影响,探究原因,并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提出了防盐雾需要采用的有效对策,充分发挥其作用,有力地确保了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闫军,夏洪刚,梁志福,张志勇,薛守洪.恶劣大气环境下220kV变电站钢芯铝绞线腐蚀断裂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3(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