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相关学科
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简称智能专业)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加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行列中,对智能专业的教育教学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成果。如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智能化时代,如何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社会的人才需求,应在已有基础上对智能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作进一步探讨。
1 智能专业的发展基础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发展到今天,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工具都能够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来调整自身的规则系统,需要人工的产业也越来越少,但却苦于信息与机器无智能的问题,因此有了以信息智能化和机器智能化为目标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出现。我国也非常重视其发展,在国家863项目指南中,智能化人机交互与中文处理平台已被列为计算机软硬件主题的重点项目,并将智能机器人纳入863计划长期支持的重要领域;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发展认知科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学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将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科研课题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将成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的引导者。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已走出了一条星光大道,争取在我国学位体系结构中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时把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近年来,信息领域学科的热门专业也开始面临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作为信息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智能专业便成为高等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继2003年北京大学首个提出并成立智能专业后,众多高校把握先机,申请并建设了智能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它涉及机器人技术、微机电系统、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以及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等。
经调研,大部分高校的智能专业是基于自动化、通信与电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及知识工程等领域发展而来,并且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部分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所属学科的比例如图1所示。
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继续深造方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非常多的专业领域,就其中的一个领域而言,就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成为其继续深造学科,例如智能专业本科后可以从事控制工程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本文只列举其中几个例子。
2.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经调研,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该学科特色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群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与应用、非线性系统分析与综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群机器人协作控制技术借鉴昆虫的群智能行为,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多个个体机器人完成一系列合作任务,面对未知环境搜索定位等复杂任务;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与应用运用智能检测、智能故障诊断、传感器融合等技术研制大型机电设备与其复杂的运动控制及诊断系统,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机车走行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群智能、智能检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运用证明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在此学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4位教授分别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指导研究生,从事的相关研究为专家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服务机器人、智能系统与智能导航。以其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为例,现设方向1——自主导航与控制,方向2——惯性仪表与惯性基组合系统,方向3——微/纳机械传感器,方向4——多自由度电动伺服定位技术。方向1在研究机器学习在导航与控制中的应用、智能伺服技术、新概念飞行器等方面,方向2在信息融合与估计理论、多模组合导航技术、新型机器人的自然感知和运动机理、自主式初始对准等方面,方向3在研究性能稳定可靠、敏感灵敏度高和准数字输出的声表面波惯性传感器方面,方向4在研究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方面,都离不开智能理论与方法,并促进智能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是围绕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标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领域方向,下设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嵌入式系统等方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更高,当前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以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为研究对象,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模拟人的智能来处理这些信息。人工智能学科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挥。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特定图像内容监控系统”已通过上海移动公司的实地测试。通过研究具有认知机制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可以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2.3 智能科学与技术
经调研,以厦门大学为例,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硕士点一级学科包括认知逻辑学、计算语言学、智能计算方法、艺术认知与计算、脑高级功能成像这5个研究方向。其重点科研平台之一的“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文信息处理、中医信息处理、数字化中国人器官建模仿真及其临床应用。在中医信息处理中,主要围绕着如何构建信息化中医诊断的智能方法体系展开研究,涉及中医诊断认知逻辑、中医智能专家系统的构成技术、中医海量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中医四诊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实用中医信息系统的开发等。此方向的研究可赋予计算机以人的智能,从而实现对病人的症状诊断与治疗。除此之外,智能机器人也是学习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一个良好平台,为了更好地学习智能,研究机器拟人化,FIRA世界杯于1995年被提出,其远景目标之一是使机器人足球队战胜人类足球队。此平台大大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3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从智能专业的发展基础分析可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和学科领域非常广。但是,智能专业作为一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有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知识内核。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提出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应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智能数学基础、脑与认知科学基础和机器智能,这是各高校智能专业培养方案的共性部分,是基础模块。其他基础模块、专业特色模块,目前阶段应在各高校智能专业建立和发展的专业学科基础上设置,例如,侧重控制系统的、侧重计算机软件的、侧重知识工程的等。智能专业再发展一段时期后,各高校的智能专业的共性部分应越来越多,个性部分也越来越独立于源头专业,例如,独立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工程专业等。这样,在智能专业上层自然就形成智能学科,从而独立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是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专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就业或创业需求。智能专业的本科生,需要了解掌握计算机、电子、控制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本科生4年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使得在这个专业学习的学生不仅可以拥有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有一定深度。可以说这样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社会中也有新生的行业,近些年来,有关智能系统开发的公司相继出现,涉及机器人、交通、楼宇、信息系统等多方向的智能系统开发,为本科毕业生创造了更恰当更明确的就业方向与途径。
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起源;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107-02
1 机械自动化的概念
机械自动化: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既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与传统的机械技术区别开来,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机械生产 引领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了大工业生产及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由此延伸出了电气自动化。而目前的各个行业都已经离不开自动化系统。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板块进行剖析:机械技术的产生、动力机械的发展以及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2.1 机械技术的产生
机械技术的产生是研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第一个板块。机械的出现伴随着人类的进化繁衍,石器时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各种石器工具(如石锤)的简单工具就是后面我们所提及的“机械自动化”的祖先,是最早期的“机械工具”。以及用于谷物脱壳和粉碎的臼、装有轮子的车、提水的桔槔、都是早期的机械工具。制造陶瓷器皿的陶车,由动力、传动和工作组成的完整机械。17世纪末18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在欧洲爆发了产业革命,俗称“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蒸汽机的就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随着蒸汽机的出现慢慢发展,逐步从开始的采矿业推广到纺织、面粉和冶金等行业,逐渐成为一门产业。从人类的文明的出现延续至今,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已从日常生活的应用慢慢发展成一种技术,一种行业,一种利国利民的行业。
2.2 机械加工技术的进步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前,机械技术就是单纯的手工技术和制造金属仪器、钟表技术。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冶金、采矿等行业对机械技术的需要大,需要处理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于是机械加工技术迅速得到发展,进而满足冶金、采矿等行业的需要。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机械加工技术要不断进步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新的创新技术出现了,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加工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2.3 动力机械的发展
17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既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成功的制造出了蒸汽机1765年,J.瓦特发明了有分开凝汽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消耗率。接着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创制出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蒸汽机的发明和发展,使很多领域实现了大面积的机械化,但是仍然存在着冷却水系统等体积庞大、蒸汽机及其锅炉、凝汽器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动力机械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轨迹的滑动,在机械制造业历史上必将发生着惊天辟地的发展和创新。
3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3.1 应用于柔性自动化里
现今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国内外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快速敏锐的反应能力以及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方向以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调整和转变策略。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逐步向高度柔性化的生产转变,多品种中批量生产模式对于保证交货期、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均有很大的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在20、21世纪我们引以为豪的技术已经被重新认识,人的作用又开始越来越受重视,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机械自动化开始逐步向多样化和小型化方向转移。
3.2 智能制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到了今天,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制造技术,而是机械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相互综合的产物,是多个专业和方向的综合。机械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可以监视技术的发展和自身的运动状态,对运行的错误进行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相对于传统的制造系统而言,我们所说的制造系统具有很好的学习和理解功能。智能化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制造目标的制造系统作为一个有序组织,需要信息,制造系统同能量和信息以及环境物质。在当今世界上,世界各国对智能技术的研究都比较关注,并且已经开发出了一批智能系统。智能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在慢慢扩大,已经从最开始简单的自动化技术,逐步发展到的面向全球范围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以及自组织能力。
3.3 集成化的广泛应用
集成化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践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应用。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集成是有一定的目标的,是为了缩短各自的差距,与世界接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集成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数控加工等在冶金、采矿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分别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远的进步。从单机到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集成。
3.4 虚拟化的应用
虚拟化的技术包括当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图形学、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等方面,以计算机的系统建模及仿真技术为根本。虚拟制造通过运用计算机仿真与信息技术,以全面仿真实际活动中的制造过程、信息以及人事物等,便于发现问题以及选取相应的预防对策,进而实现产品的一次成功制造,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4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和世界上的水平相比较,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在世界范围内而言,人类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仅仅算是刚刚起步而已。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以大多数企业生产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广大世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需要为导向,只有这样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才能为整个社会、民族带来经济效益,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最大效益化。
伴随着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机械自动化应用广泛的领域内,势必带动人员的就业。机械制造自动化就业前景包括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等。由于国内该行业发展历史短,缺乏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些都是就业的目标。
该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作用重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因此仍应加速寻求更快、更省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要与实际的国情相结合,明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需要时间也需要机遇,实现全面的机械自动化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目标,我们要对准这个目标,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学习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努力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拼搏。
参考文献
[1]郭启明.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思考[J].机电信息,2011(21).
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 现代煤炭企业 机电技术 应用 发展前景 分析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煤炭工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而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煤矿企业开采、挖掘、运输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在优化煤矿企业生产流程与提升煤矿企业的节能降耗效率等多个方面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应用及前景分析,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关于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概述
所谓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就是指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技术理论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既独立又有交叉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前每天机电设备的性能,而且有效地增加了煤炭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
2 针对现代煤炭机电控制系统功能的概述
现代煤炭机电控制系统功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现代煤炭机电控制系统具有提升企业节能降耗效率与煤矿生产效率,比如说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变频启动机等机电设备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节省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电量;二是现代煤炭机电控制系统具有安全操作与远程遥控的功能;三是现代煤炭机电控制系统具有在线监控、自动报警以及故障自诊的功能,比如说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作业装置、制动系统、电机以及液压系统等一系列设备的在线运转状态进行在线监控,在出现技术故障的时候,机电设备可以自行报警并向维修人员提示准确的故障发生位置,这种功能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了机电设备维修的费用;四是现代煤炭机电控制系统具有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的操作功能,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由于操作人员缺少专业技术或者操作经验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而且有助于减轻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3 针对开发现代煤炭机电技术重要意义的研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对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具有以下三点意义:一是加强对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有助于提升煤矿生产的能力与煤矿排水、供电、提升一级通风等多个环节的安全运转能力;二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经济性与安全性;三是加强对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有助于推动煤矿设备管理方法与模式的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4 针对煤矿生产机电设备性能标准的研究
4.1 性能标准之一——智能性标准
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最为基本的要求是智能化,这项要求使得现代煤炭机电设备融合了液压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多项技术的优势,有效地提升了煤炭设备的综合性生产能力。当前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以微处理器或者微机处理器为中心的微电子控制系统,它对机械设备与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对煤炭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2 性能标准之二——可靠性标准
可靠性标准是微电子控制系统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性能标准,这是因为煤炭机械设备在一般情况下都在矿井下工作,但矿井下的工作环境长期受到潮气、煤尘、地质变化、磁场、电以及机械振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给微电子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5 针对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应用的研究
5.1 应用之一——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煤矿提升机中的应用
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煤矿提升机中应用的主要表现是:全数字式的煤矿提升机主要采取主线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简化电气的安装程序,而且其中的应配件相互兼容,可以有效实现软件的控制与瞬间加速度的改变等目标,我国当前使用多的是全数字式的直流提升机与变频交流提升机。其中后者在更多的成分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设备的制动回路、安全回路、驱动回路以及电源进行实时的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煤炭提升机的安全性,为矿井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加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在提升机工作的过程中,多采取间接测量或者直接测量容器相对位置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在此过程中对两者进行科学地校正与比较,从而使得煤炭提升机可以实现运行过程的自动控制。
5.2 应用之二——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监控中的应用
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中应用的主要表现是:我国政府为了提升煤矿安全监测的水平与质量,在对多个国家的煤矿安全监控技术进行考察之后,从法国、波兰、德国以及美国等多个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同时并结合我国煤矿生产的现状研制出了符合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监控系统,比如说KJ4,KJ2。这两种煤矿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广泛运用,不仅有效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而且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力地维护了国家集体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3 应用之三——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矿井带式煤炭输送机的应用
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在矿井带式煤炭输送机中应用的主要表现是:矿井带式煤炭输送机是当前我国多数矿井原煤输送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运输设备,而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应用,使得长距离、大功率带式煤炭运输机的研究与开发进度加快。同时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带式煤炭运输机中关键部件与主要技术的产品开发与理论研究。同时以PLC为中心的可编程机电控制设备、行星齿轮的减速器以及调速型的液力耦合器的研究与应用也为提升带式煤炭输送机的工作效率与工作平衡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6 关于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发展前景的研究
要想我国的现代煤炭机电技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政府要充分运用自身的财政手段与行政手段加大对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力度,并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炭机电技术与机电设备,在有效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炭机电设备;二是要采取措施提升煤炭机电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系统化的标准,并将计算机纳入到煤炭机电设备的研究之中,同时要选择功能相对完整的嵌入式类型的计算机以充分保障机电设备的运转可靠性;三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对煤炭生产专用传感器的开发与研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煤炭生产专用传感器的集成化、数字化、多维化以及智能化目标,从而有效提升煤炭生产专用传感器的测量精准率;四是要采取措施提升煤炭机电设备的通信功能,这就需要选择一种开放性极强的通信模式模块,以实现有效判断煤炭机电设备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关系与有效控制煤炭机电设备与控制网络之间的通信。而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非煤炭机电设备经过一系列改造,可以增加更多的用途;二是煤炭机电设备朝向低污染、性能好、低粉尘、可靠性强以及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三是煤炭机电设备的通信功能得到更好的研究与应用。
7 结语
随着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发展,其在煤矿生产与运输煤炭等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再加上人工智能、光纤、生物工程以及网络工程技术的加入,使得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功能逐渐强大,其应用范围也随之变大,不仅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有助于促进现代煤炭机电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登山,朱伟伟.现代煤炭机电技术应用及前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王洪波.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06).
[3]张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01).
[4]文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与展望[J].机械,2008(01).
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 proposed to introduce the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without additional hardware cost, to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degree and automatic control ability of 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 and provide more safe, fast, comfortable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user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关键词: 安全防范系统;图像识别技术;门禁控制;车辆管理
Key words: 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access control;vehic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18-02
0 引言
安全防范系统(SPS,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视频采集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或网络,具有防止非法入侵、防火、防盗、人员出入控制、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主要应用于楼宇智能化系统和一些特殊安全保护的场所。楼宇智能化中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有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巡更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构成。
图像识别技术主要指通过计算机,应用数学技术方法,对一个系统前端获取的像按照特定目的进行相应的处理,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在各个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以及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图像信息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占所获取信息数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比如在安全防范系统的信息数据中,视频图像信息量占据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鉴于图像识别技术在安全防范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可适用性,本文将着重阐述图像识别技术在安全防范系统中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1 图像识别技术在安全防范系统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1.1 图像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的应用 门禁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是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的途径主要有无线射频卡识别、密码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三大类。目前在智能建筑门禁系统中应用的主流方式是无线射频卡识别和密码识别。无线射频卡识别和密码识别的主要优点在于可靠性高、操作方便、识别快速、加密性能好等。但是无线射频卡的缺点在于属于实物,丢失和被盗的可能性就导致安全性降低;而密码识别的缺点在于容量有限、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容易忘记和泄露,尤其对老人和儿童的适用性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门禁控制系统引入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生物特征呈现唯一性且终生不变,作为身份识别来说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指纹识别,通过特殊的光电转换设备和图像分析技术,将采集到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可以自动、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个人身份,具体的应用就是指纹门禁。指纹门禁把指纹比对结果作为输入信号引入到门禁执行机构的输入端,作为执行机构的控制信号来执行开门动作,从而完成人员出入的智能控制。但指纹识别作为安防系统的控制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除了在公安刑侦领域还将指纹作为罪犯基础资料以外,指纹识别设备因安全性不足已经逐渐退出了中高端安防市场,转向了低端安防市场和消费电子领域。
1.2 图像识别技术在入侵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图像识别技术在入侵报警领域中的应用是指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监控范围内目标的活动进行提取和分析,然后获取活动目标的运动特征,这种应用通常称之为行为识别。此技术通常分为两个应用方向,①将监控目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其运动轨迹,从运动路线的方面来判断其是否违反了既定路线。②以监控目标的局部肢体运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肢体运动的动作来判断其肢体运动的性质。安防中的视频监控和防盗报警就是对防范区域周界、一般防范区域、重点防范区域的人或物体通过行为识别,来判断是否存在危害性,继而决定发出报警信息,提醒安保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也可以实现根据危害的严重级别来决定是否与110联网报警处理。由于安防级别及成本的原素,行为识别主要应用在博物馆、档案馆、军事单位等安防要求较高的场所。
2 图像识别技术在未来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2.1 图像识别技术在门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人体的生物特征除了指纹还有面部、虹膜、手型、笔迹、静脉图像等特征,可以将这些特征的识别引入到门禁控制系统中。就像指纹一样,每种生物特征在识别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例如,有些人的静脉特征由于病理原因发生了改变,患白内障的人虹膜会发生变化等等。为此,在对安全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中,人们往往需要融合多种生物特征来实现高精度的识别系统。多种生物特征相融合是一种更准确、更安全的身份识别方法。随着图像分析技术和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安防市场需求的扩大,这种身份鉴别方法将会成为在安防系统领域中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图像识别技术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火灾报警系统主要是依靠各类火灾探测器将探测到的信号传递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中,再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向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发出报警及控制指令。在这些系统中常用的火灾探测器主要是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感光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根据火灾发生初期的特点和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原理综合分析可知,这类火灾探测方法在火灾初期很难实现及时报警,并且误报率高、检测时间较长,而且对某些特殊火灾情况无法预报,比如无烟火焰等,所以说目前智能建筑的消防报警系统的设置重在灭火及联动控制部分。
而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火灾探测中,主要是对摄像机获取的现场图像进行光谱分析或者燃烧特性分析,一幅火焰图像的特征可以表现在光谱、灰度、方差、火焰丰度、能量等多个参数上,这些特征参数较全面地反映了燃烧火焰的基本特征,根据图像分析数据就能够在火灾发生早期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提高火灾探测的时效性。
2.3 图像识别技术在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停车场管理系统作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建筑及建筑群的日益增多,图像识别技术在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车辆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摄像机、网络、车道管理设备搭建的平台对车辆出入认证、场内车流引导、收取停车费等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高效、安全与科学管理是车辆管理系统的目标。在目前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上应用的主流技术是采用射频卡作为车辆身份标识,通过卡片来对出入的车辆进行识别。这种近距离读卡的方式需要驾驶员停车刷卡,存在诸多不便,而且停车刷卡更有通行速度慢的缺点,尤其是在进出高峰期时易造成拥堵。不停车通行停车场管理系统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不停车通行系统可以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采用有源射频卡,能够远距离识别从而实现不停车通行。另一种就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提取车牌号码在系统中进行标识实现不停车通行。从节能环保、便捷快速及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第二种途径必将是未来在车辆识别应用方面发展的方向。车牌号码提取可以在停车场系统原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融入图像识别车牌号码的相关软件来解决,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如果在未来图像识别提取车牌号码技术与网络化的账号授权收费系统以及其它先进技术能够结合起来,在城市车辆管理与高速公路运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话,将会完全改变现有人工收费方式的低效率,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车流量低的现状等等。
3 小结
安防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包含了大量的摄像机和视频图像处理设备的视频监控系统,此系统已为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搭建了一个技术应用的平台。所以说,图像识别技术完全可以在原有智能建筑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融合图像识别软件和辅助设备来实现,不需要在设备和综合布线方面做大的增加和改动就能完成技术的升级和改造。这样既迎合了安防市场应用的发展方向,又符合用户对高品质、低成本的需求。随着图像识别技术商业化应用越来越成熟,图像识别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更为舒适、高效、便捷、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军盈,杜啸晓.图像识别技术在火灾探测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4).
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5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热播,还有兰新高铁的开通等消息接踵而至的机遇面前,享有“丝绸之路精华段落”的河西走廊再一次被推向旅游时展的前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着河西走廊昔日辉煌的重现,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恰恰弥补了传统旅游的片面引导,让旅游者更近一步感受丝路文化,更形象生动的重塑河西走廊昔日的风貌。
一、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一)智慧旅游国外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地球”的背景下产生的,2008年IBM公司总裁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基于“智慧地球”的研究发展,国外学者对“智慧旅游”进行了浅层次的尝试,大多数都是集中于各种进行“智慧旅游”的技术在旅游业中的一些应用,偏实践型的成果比较多。比如:200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Steamboat滑雪场特意为旅游者配备的装有RFID定位装置的手腕带反馈系统装置,叫做Mountain Watch,实时监测游客位置、消费情况,提供滑雪路线等;2012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推出了“标识都市”项目,利用二维码采集城市相关信息,是一个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微电子旅游大全等。但是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智慧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2010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镇江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目标,建设“智慧旅游”,这是国内第一次正式提出“智慧旅游”。根据CNKI搜索查阅的文献来看,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但至今现有文献中对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2011年05月黄超,李云鹏在《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中提到“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2015年11月刘叶飙在《智慧旅游:概念界定与实践发展》中提到“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技术依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等内容的一种新理念。
通过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研究,不难看出我国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是从智慧旅游的概念、系统开发以及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的,偏理论型的成果较多。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甘肃省以及河西部分地级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嘉峪关市四个地级市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了4594.26万人次,占到了全省总人数的29%,全年旅游收入占到了全省总旅游收入的31.2%。显然,近几年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发展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
(二)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1.以敦煌为首,发展智慧旅游。2014年起,甘肃省的智慧旅游建设正式启动,并将敦煌确定为甘肃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敦煌成为甘肃智慧旅游的先驱者。
2.线上线下合作发展智慧旅游(以敦煌为例)。根据敦煌智慧旅游大数据的分析,截止2015年中旬敦煌旅游微博平台粉丝量达到20.3万人,敦煌旅游官网浏览量达32万次,天猫旗舰店浏览量达29.5万次。目前各平台的浏览量依旧处于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3. 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敦煌智慧旅游的带领之下,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在逐步发展,准确的说现在河西走廊的智慧旅游处于一个起始阶段,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的企业借助智慧旅游来吸引游客,但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各地之间的交通条件、各地区的科技技术与旅游的结合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缺乏、专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以及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部分游客的需求。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问题分析
1.智慧旅游发展标准,管理制度不完善。近几年,游客与导游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在进行智慧旅游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很难约束游客行为,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2.经济基础落后,信息技术的利用水平不高。智慧旅游的发展是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相比于“镇江”发展的智慧旅游,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在经济、思想、网络技术上还是落后于其他省份的,所以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了河西走廊智慧旅游的发展。
3.智慧旅游发展不均衡。比如,兰新高铁的全线开通带动了张掖、嘉峪关、敦煌(酒泉)的旅游发展,目前张掖、敦煌的旅游业以及智慧旅游发展趋势一片大好,金昌、武威的旅游业也在一步步发展,但是在敦煌、张掖两地旅游业发展之下来看,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处境。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利于河西走廊整体智慧旅游的发展。
4.景区内外智慧化程度不一致,重管理轻服务。也可以说是宣传力度不够,智慧形象不突出。部分景区内部的智能化设施建设全面,但是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不能做到景区内部设施、管理智能化与外部宣传、服务智能化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智慧化,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还是有距离的,要在细节上服务游客,注重细节的智能化。
5.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随着智慧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以及智慧旅游的普及,旅游产品逐渐出现了同一化、单一化的特点,模仿的产品越来越多,服务方式也趋于一致,随着旅游的发展,如果智慧化程度停滞不前就会导致以前满意的游客带来视觉以及感觉上的疲劳,造成满意度下降,失去部分游客。
三、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智慧景区建设的标准,完善规章制度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关于智慧景区建设标准、智慧旅游发展规范准则等法律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出要求,做出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为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同时建立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的进程。
(二)夯实智慧旅游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
(三)联动发展智慧旅游,减少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联动发展实现互补互促、合理竞争,减少不平衡发展,张掖、敦煌、嘉峪关的旅游带动金昌、武威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四)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体验
注重游客体验是智慧旅游发展以及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站在游客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满足其需求个性化服务,做到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都满意的效果。
(五)创新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是智慧景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忠诚度还能发掘、吸引潜在的游客。
四、河西走廊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如今,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想凭借着工业和农业来发展、崛起已经是无法实现的,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当下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之一,所以智慧旅游今后在河西走廊上的发展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快速普及而逐步走向发展阶段。要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最终想要得到的结果才能确保智慧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起到积极应引导作用。
五、结论
人工智能前景分析范文6
除了以上所述的快速成型方法之外,以直接光成型、数码累积成型、三维焊接成型、气相沉积成型、全息干涉制造为标志的其他快速成型方法也在飞速发展,不同于车、铣、刨、磨、钻等传统的材料去除的加工方法,快速成型采用了材料叠加的增材制造方法,不仅能够使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基本上不产生废弃物,而且更能适应复杂结构零件的制作,同时更有利于实现产品依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而制造。
2快速成型技术及其在纺织服装制造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快速成型方法在改变了产品的传统制造方法,从而也将会带来制造业的一场变革。在传统的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加工方法和加工机床的限制,需要将产品分成许多零件,然后通过装配将这些零件组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装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装配的好坏,对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快速成型技术是根据零件的每层的截面情况进行材料堆积而层层叠加进行制造的,因此该技术将极大地减少产品中零件的数量,从而缩短甚至去除产品的装配过程和多道工序,实现从设计到产品的直接快速制造。近年来,随着快速成型技术的相对成熟,国内外已经开始了基于快速成型的免装配技术的研究,它利用快速原型技术来实现设计、加工和装配一体化,生产工艺无需装配,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工作效率[8]。由于传统的制造方法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零件的装配,而零件直接的衔接处又是产品最容易产生破坏的环节,快速成型技术通过减少零件的数量和装配环节,从而倾向于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能够使用3D打印技术来加工制造,而在巴黎时装周上亮相的3D打印服装预示着3D打印技术为服装制造业带来的改变。传统的服装制造要经历纺纱、织布、印染、裁剪、缝制等制造过程,而3D打印技术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精致的手工缝纫技术未来或许将被CAD三维模型所取代,把设计完成的服装模型输入到3D打印机里就可以快速得到设计的衣物,这也许会是一个从纺织纤维直接到服装产品的过程。如果3D打印在服装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么它对传统服装制造业的改变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纺织纤维直接到服装产品的制造过程大大缩短了服装的生产周期,实现了从设计到产品的快速制造,传统的服装制造工艺和大量的产业工人将会被一台台3D打印机所取代;通过计算机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从图案设计、款式设计到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的全过程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信息的协同和共享,提高纺织品设计和制造的数字化水平,使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计算机上设计服装的三维CAD模型,或者在服装CAD模型库里下载自己喜欢的服装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生产所需要的服装,这将真正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改变服装制造企业的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的现状。此外,3D打印技术的几乎100%的原料利用率和环保节能的特点将会在服装制造过程中得到突出的体现,3D打印制造服装的过程将不会产生布料的浪费,因为这个过程根本就没有布料,是从纺织纤维直接到服装产品的过程,同时纺织和印染过程中的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然而3D打印技术要在服装制造业得到广泛的应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是由服装特殊的产品形态、所用原料、使用要求等鲜明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9]。服装的原料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通过将纤维制成纱线,再经机织或针织工艺制成面料,然后经过裁剪和缝制而成为服装。目前快速原型技术的原料主要为液态树脂、塑料、纸材、金属或陶瓷粉末、蜡、尼龙等,虽然尼龙可以作为纺织材料,且目前已经出现由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尼龙材料的泳衣[10],然而它的性能决定了由尼龙所成型的衣物的柔性较差,不能满足传统衣物柔软舒适的穿着要求,因此适用于3D打印的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和现有纺织纤维的熔解是该技术在服装制造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适用于3D打印的纺织新材料或者现有的纺织纤维既需要适合于3D打印耗材的熔解、成型的要求,又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颜色需要进行调配适当的染料,同时达到纺织品的相关标准,满足人们对服装的柔软和舒适的要求[9]。3D打印制造服装需要专用打印设备以满足服装对于柔性和致密性的要求,同时需要开发与服装设计相关并可用于3D设备输入的服装三维模型设计软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3D人体测量技术。在上述几种快速成型方法中,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过程中伴随着光聚合反应,这是树脂这类特殊材料所具有的特性,而层叠实体制造后处理过程需要手工清除多余的材料,较为费工耗时,对于纺织服装产品上的复杂的曲面结构,废料的剥离更为困难,不易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而且层叠实体制造出的产品在不同方向上的机械性能有显著的不同,更加限制了该成型方法在纺织服装产品上的应用,因此这两种快速成型技术很难在服装制造中得到应用。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衣服的制作的可行技术主要为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技术和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前者需要研制出能够进行选择性激光烧结的纺织材料粉末,或者使现有的纺织纤维适应于烧结成型,而熔融沉积快速成型过程与无纺布的制造过程相似,其关键在于寻找强度和手感均满足要求的可熔融处理的纺织丝材。由此可见,可应用于纺织品的快速成型材料是快速成型技术在纺织服装制造领域得以应用的关键。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