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贸易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1
1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凸显出来,而且受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固定汇率制度是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主要实行的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其所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来承担。近些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再不断改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外汇风险则由企业自身来承担。面对如此局面,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内部因素
首先,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在1993年,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没有加强创新,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并且还觉得很好,没有一点风险意识,长期这样,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高层以及财务人员对外汇风险并不重视,比较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从而对未来汇率的走势无法准确的判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些潜在的外汇风险的危害性,因此,也忽视了对外汇风险。长此以往,导致我国企业对于目前外汇市场哪种金融衍生工具能规避外汇风险以及这些工具的如何应用都不清楚,因此,外汇风险肯定会影响这些企业未来的国际贸易。其次,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比较缺乏。我国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较晚,专门的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没有设立。实际上,我国企业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财务人员来进行,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外汇知识和相关的外汇理财技巧,很难应对日益剧烈变化的汇率波动。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地制度保证。
1.2 外部因素
首先,体制性约束。目前,在我国,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外汇政策的管制以及金融服务仍然对我国金融体系有一定的制约。目前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等。我国仅有的几家国有银行实施外汇交易时也仅仅只是针对少数出口型企业或者是一些大型国企,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它们没有充足的避险工具,可选择的避险工具也是非常有限的。
2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2.1 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就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国际贸易业务特点通过对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来进行的一种策略。经营策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策略,它本身包括两种策略,即营销策略和生产策略。
2.1.1 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主要是利用营销手段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营销策略也包括很多:第一,贸易市场选择策略。根据国际贸易对象所在市场的状况,企业对该市场经济下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外汇风险现状和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比较大的市场贸易数量进行控制,或加以战略性的有效控制,并注意把握交易时机,尽量选择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小的市场进行贸易。贸易对象所在国的政局是否稳定、贸易对象的财政状况、市场结构是否合理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潜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结算币种选择策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结算币种的选择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可以选择本国货币或者贸易对象国货币或者第三国货币。收硬付软或者折中地采用软硬币搭配或者直接用本币是结算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另外,要合理选择结算币种,企业必须在合同谈判前,对外汇走势进行分析,加强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第三,结算时间调整策略。对于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而言,能够决定它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汇风险暴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规避企业外汇风险主要就是通过调整现金流的收入和支付时间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对汇率波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而这个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要想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只能通过对汇率波动的时间结构的改变来进行。第四,贸易合同保值策略。在贸易合同制定中,国际贸易双方将保值条款订立起来并将其加入合同中,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的准确度决定了贸易合同保值效果的好坏。第五,价格调整策略。价格调整策略需要对价格调整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及价格调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2 生产策略
生产策略就是对生产产品的地点、规格、结构、品种等改变来规避外汇风险。第一,转移生产地点策略。目前,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采取该策略,提高对汇率变动抵抗能力,并且使汇率波动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减小了。第二,改变原料来源结构。改变原料来源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而且还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而规避外汇风险。第三,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这种策略可以使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生产成本减低,而且也提高了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也使外汇风险得以规避。
2.2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是利用外汇市场和回避市场的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品策略主要包括:
2.2.1 外汇期汇交易策略
第一,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营业日内交割来规避外汇风险。在各类外汇交易中,即期外汇交易量是基础,是外汇市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其交易量约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2/3,居各类外汇交易量之首。当汇率较为平稳时,企业如果采用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会减少很多损失,另外,这种策略也是非常适合那些业务量不是非常大的企业。第二,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策略是指外汇交易双方先签订交易合约,但并不立即进行货币的转移,而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汇率完成货币的转移,从而实现外汇风险的规避。在国际上,这种方式的策略是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这种策略将远期的外汇交易汇率锁定在当前,在进行交易时,其汇率都按照合约的汇率,不管汇率如何变动,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这种策略与即期外汇交易策略最大的区别在于交割日不同,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必须是在成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而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发生在将来。
2.2.2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就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上以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外汇期货合约买卖来规避外汇风险。对于企业国际贸易需要收付的外汇,企业可以与现汇市场交易数量相同且与交易位置相反的期货合约,从而对汇率风险进行了规避,也就是说防止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2.3 外汇期权交易策略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买方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同时期权的买方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在规避外汇风险上,外汇期权交易更加灵活和主动,根据国际贸易业务特点,企业将相应期权购买后,如果汇率变动对其有不利影响,则当合约到期时对期权合约进行指定,使企业能够很好地规避外汇风险,进而降低损失;反之,利益的获取不是通过执行期权合约而得到,而是利益的获取是通过汇率的有利变动来得到。这里也提出期权所付费用要远远高于远期交易。
2.3 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规避策略都有其优势、劣势,每个策略都有其适应条件,根据企业国际贸易特点企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这些策略结合起来共同使用,也就是说对外汇风险的规避采用策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可见,组合策略是一种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2
一、分析国际经济贸易产生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
在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就是外汇风险的产生,而产生外汇风险的主要因素便是汇率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给涉外企业带来关键的影响。当前,我国涉外企业在外贸经济活动中最基础的便是进出口贸易,这些贸易会涉及多个外汇业务,这样一来就会收付大量的外汇,而这些外汇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大量不利因素。产生外汇风险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国际贸易中,本币和外币之间的兑换会产生风险
各国之间会进行大量的交易,而世界上的货币种类繁多,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为了各国之间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进行外贸时,需要使用外汇的方式进行结算,但记账则是使用本币,以上便是产生外汇风险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假设企业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不管是投资融资,还是对外贸易,都不产生货币的兑换,换句话是说使用同一种货币进行贸易,这样便不会产生外汇的风险。目前一些企业经济贸易过程都会使用外汇,而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则是必要的步骤,这样便产生了对应的外汇风险。
2.外汇汇率的波动是产生外汇风险的第二个原因
外汇汇率是一个容易变化的指标,会随时发生变化,涉外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假如产生货币兑换,若是保持汇率之间不发生变化,这样就不会产生对应的风险,但是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汇率的变化势必会对货币之间的兑换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企业的对外经济贸易。
3.产生风险的第三个原因便是结算方式的多样性
在国际贸易中,有很多种结算方式,例如信用证、汇兑、赊销等,而这些结算方式,会使得交易自始至终都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正是由于这个时间的影响,才致使本币和外币之间的比率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因而产生了外汇风险。通常来讲,我国的企业经济化的程度比较低,运行的时间也短,国际经济贸易的经验严重欠缺,加大了产生风险的概率。
4.我国企业对外汇风险的抵抗能力明显不够
在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经济贸易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专业化的机构和对外汇风险分析的专业人才,这样一来既不能借用多种方法进行风险的规避,也不能预测外汇风险,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资金方面还明显不够,缺少大量的资金来应对各类外汇风险带来的重大风险。
5.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够健全
通常来讲,我国的外汇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条件产生的具有金融性的外汇市场,而是和当前的外汇制度相适应的一种本币和外币之间的转化市场。相比于外国的外汇市场,我国的外汇市场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同时我国的外汇市场相比与其他国家的外汇市场还是比较落后的,就一定程度而言,很多企业在选择防范外汇风险措施时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导致企业的风险防范效果较差。
6.和外汇防范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顾成熟,所以金融服务还是比较落后的,给企业带来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也比较简单,给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非常严重的阻碍,无法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提供必要的支撑,导致外汇风险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外汇风险为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外汇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汇率的变动,汇率只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便会给涉外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量的涉外企业在经济交流中最基本的便是进出口贸易,这样便会涉及多个领域的外汇业务,必要要收付大量的外汇,因此外汇的变动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给企业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1.汇率变动造成企业汇兑损失
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制定合同到最后的支付货款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如果在这个时间跨度期间汇率发生变化,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在货款支付时使用的是签订合同时的汇率。当外汇汇率变低时,出口商就会得到较少的本币,致使经济损失严重;当外汇汇率增大时,进口商就需要支付较多的本币,从而给进口商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汇率的变动会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汇率变化影响业务量
就一些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企业来讲,汇率的变动会直接作用到业务的质量,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和风险。假如出口型企业国家的汇率增大,但是本企业的本币继续保持不变,那么相当于增大了外销价格,会致使在国际市场中的销量大幅度减少,降低了企业的收益。但对于一些出口型国家而言,要是本币疲软,那么外币内销价格便会大幅度增大,也就是提高了产品成本。企业销量的多少直接和价格相关,也决定着企业的盈利,同时给企业的对外贸易带来很大的风险。
3.企业账面损失与汇率变动有关系
企业在发展中会用资产负债来表示经营的实际情况,因此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的企业账面上会有外币和本币两种账面资产,这就要求在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将不同的货币进行折算处理。由于不同货币汇率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折算时一些价值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账目。
三、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国际经济贸易的主体是企业,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重点研究讨论的课题便是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产生的原因以及风险预测等。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企业对防范外汇风险制定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考虑:
1.提升风险防范的基础便是树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方面,企业要切实落实好风险管理意识,设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使得当企业出现外汇风险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提出较为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各类措施都可以落实到位因此,树立较好的风险风范意识,是实现企业在进行外贸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另外一方面,企业也要增强内部文化的建设工作,增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企业各层工作人员都具有较佳的外汇风险防范意识。
2.建立并逐步健全外汇风险管理机制
就企业发展而言,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最重要的便是完善和建立管理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另外一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风险防范的每个细节,例如风险的预测、评估和防范等,对这些细节都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
3.借用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就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外汇风险的防范和风险管理工具密切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借用各类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对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目前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外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掉期交易、即期外汇交易以及远期外汇交易等,企业可以使用多种结合或是单个一种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一定要根据业务进行具体情况来选择外汇风险管理工具,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也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工具。
4.增强内部外汇风险管理
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外汇风险管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目前很多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关键措施便是增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企业一直在改进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例如调整货币资产负债、增加外币贷款的规模来规避人民币带来的汇率风险、在外贸合同中填入保值条款等等,这些都是用来增强外汇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以上的各种措施,企业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不仅要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要遵守会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降低外汇的风险。
5.加大培养优秀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力度。
目前影响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风险发展的重要因素便是缺少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招募专业的人才,加大培训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的重要作用,对企业的外汇风险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和预测,使得企业的发展可以跟上国际。加大对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先从高校开始,提升对专业化人才的培训方式,进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6.选择较为合理的融资和结算方式
融资方式的选择,通常都是采用信用证下的出口押汇,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而长期可以融资问题,则可以选择保理业务等,另外,对于结算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样一来就会带来外汇风险,因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企业选择的结算方式非常关键,合理的结算方式可以规避外汇风险。例如当合同开始生效后,一些企业会对货币的收付方式进行密切的追踪,不仅预测汇率的变动趋势,也会跟踪汇率的变化过程,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佳的结算方式,从而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不管是融资还是结算,都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使用最佳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外汇风险。
四、结束语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3
一、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贸易保护与壁垒风险
长期以来,凭借着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外贸企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充当着“加工者”的角色。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条件下,各国为了刺激地方经济,提振本国的就业率,相继实施了各类的贸易壁垒。当前,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据我国70%的对外贸易份额。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日益增强,从产品的生产、仓储、物流、销售进行全程检测和监督,从产品的质量、技术,到生态、环保事无巨细地进行规范和检查,各国日益强势的贸易壁垒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贸易成本,使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失去了固有的优势。除了对进出口配额进行限制外,对外贸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消费以及商品使用后的回收等方面都加以限制。加之我国生产的产品从质量到绿色环保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滞后,这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形势不容乐观。
(二)宏观经济政策变化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外贸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我国外贸企业风险加剧。近年来,美国相继推出了3轮QE(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也紧随其后,美元、日元相继贬值,迫使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受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大量的境外投资涌入我国,在国内通胀大趋势的影响下,推动了我国外贸企业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整个工业原料、人工、仓储、销售、管理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之失去了传统的“成本优势”。人民币升值也使得应收外汇结算减少。例如:仅从人力成本上看,根据2013年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民营制造企业云集的沿海省市,多地都出现了“用工荒”,劳动力供给存在很大的缺口。进入2013年后,各省市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成本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直接使外贸企业出口的结汇收入在转化为人民币时遭受损失,利润空间锐减,这些都成为外贸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
(三)外贸企业信用风险
当前,从我国外贸企业角度来看,信用风险问题已经极为突出。美国、欧盟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拥有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为每个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价档案,强调对企业“前期―中期―后期”流程化的信用管理,规范企业的贸易行为。而我国外贸企业对信息风险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还不健全。由于在外贸业务中,涉及到众多“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储运管理”等问题,如果在信用风险方面出现问题,我国的外贸企业就会被对方国家列入“黑名单”,严重者将会取消出口资格。外贸企业可能会由于多层面的风险而遭遇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使我国外贸企业时刻处于“高危”境地。
二、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解决风险的对策
(一)深入研究目标市场国惯用的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是影响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针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研究,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积极采集、研究、分析、应用WTO规则,坚决反对贸易壁垒的滥用。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尤其在我国受外贸壁垒牵制较多的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纺织、家电、传统医药等领域,要积极引导企业向技术积累的方向发展,建立对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避免外贸企业“受制于人”,实时掌握主要目标市场国家惯用的壁垒手段,准确预测其变动趋势,防止贸易对象国突然采取某项限制进口措施,而使我国外贸企业措手不及。
(二)大力进行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产业层次低下,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加工者”的角色,依托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来占领市场,而销售渠道与定价权却掌握在目标国市场手中,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相当被动。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种劳动力优势也变得荡然无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做好自主创新,才能够避免倒闭的风险。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积极打造“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项目,提升传统产业层次,争夺市场制高点。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做好品牌管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创造国际影响力,开拓外贸产品的国际市场。
(三)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的外贸企业要积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中高技术为发展的基点,积极减少传统产品的比重,推广高新技术产品。树立“价值链”的理念,加快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增强产业链条弹性,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以国际需求为拉动,敢于创造需求、引领全球市场,使其禀赋优势和成本优势得到加强。不断优化供应链条,做强企业交易效率优势和学习效率优势。优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品牌”流程,掌控 “仓储物流”、“终端品牌零售”等方面权限,走出“成本风险”的怪圈。通过供应链条整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根本上减少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阻挠。
(四)建立健全外贸企业信用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出台相应针对外贸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使我国外贸企业的信用制度与国际接轨,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档案,逐步整合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行业企业之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在企业信用管理前期,做好企业信息采集、信息记录与信用评估;在企业信用管理中期,要不断跟踪外贸出口企业的信用状况的变化,建立信用风险预警与提醒机制;在企业信用管理后期阶段,应做好信息体系的维护,对某一时段内外贸企业的信用变化、财务状况和付款情况进行掌控。通过自身体系的完善,来提高外贸企业良好的信用值,使之能够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频繁度在不断的加深。在此基础上我国企业的贸易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同时各种客观存在的贸易风险也在很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企业必须有效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采用科学的方式解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文章就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解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改进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方式。
一、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对贸易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在国际贸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其经营规模的拓展,贸易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多外贸易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的扩展国外贸易市场和资源,抬高贸易成交量,忽视了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导致其难以维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没有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机制
要保证国贸易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但是从我国众多对外贸易企业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没有健全的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防范组织,但是组织形式相当落后,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其次,很多企业将贸易风险的管理依托于外销人员的监控,这就对外销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外销人员没有及时识别贸易风险,则外贸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
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外贸企业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风险管理手段相比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管理手段缺乏有效性,企业对客户资信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出现客户利用假票据的现象。第二,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为落后,对市场上的经济、政治情况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客户的经营、注册、业务实施等没有深入调查,导致贸易风险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基本要求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时的识别风险的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原因。第一,要完善商业情报网络,外贸企业要与行业之间的相关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及时的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做贸易风险的防范。第二,要积极的拓展风险的调查渠道,例如,通过境内银行、驻外领事馆等获取重要贸易风险信息。第三,建立贸易风险的语境机制,将一系列的贸易指标用来预测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第四,对外贸易企业要定期的组织开展贸易风险防范的培训,切实提高外销人员的贸易风险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风险预控意识。
2.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经营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所以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所以对外贸易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个项目流程、以及参与项目部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监督其按照既定的制度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其次,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外贸易企业要监控对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等,防止风险事态的扩大,减少国际贸易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如果企业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没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就会面对风险的时候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所以建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和计划,对领导机构中的人员进行分级、分工,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3.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时间较长,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防止因运输风险造成的较大损失。第二,可以购买国际保理业务,该业务主要是为买方客户提供付款的条件,这样外贸企业更为容易获得国外订单,加大产品的出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第三,银行保函,外贸企业可以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如果进口方不能及时的支付款项,可以由银行代付,降低贸易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高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对外发展的关键,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邹博威,郎丽华.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际贸易物流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21):115-117.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5
[关键词]FOB;契约承运人;提单;无单放货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2―0077―03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合同中出口以FOB价格条款成交,进口以CIF价格条款成交的比例逐渐增多,某些外贸企业已达80%以上,甚至超过了贸易额本身的增长幅度。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不少中国卖/买方认为,出口以FOB价格条款成交,进口以CIF价格条款成交,卖方/买方比较省事,可以省却耗费在租船订舱、投保等环节上的诸多精力及费用,全力以赴做好与贸易本身有关的工作。也有不少新走进国际市场的外贸企业,由于业务不熟练,常常对于包含在整个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运输、保险等环节研究不多,或者说重视不够。
但从现在FOB条款合同日益增长的情况来看,其对外贸企业而言并不省心、省事。目前在我国以FOB价格条款成交的出口合同中,收货人指定船公司的少,指定境外货代的多,这并不符合FOB条款的含义。出口合同以FOB价格条款成交的比例为什么越来越大?弊端在哪里?出口商该如何应对?这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出口FOB条款合同增多的原因
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行的是国家统制政策,除少数三资企业外,外贸经营权局限于各级的专业外贸公司,国家为保护国轮和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出口做CIF、进口做FOB,这成为当时对外贸易洽谈运输条款的准则。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述贸易条款占80%以上。但自从1988年外贸企业试行自负盈亏以来,各公司以至各业务员对外成交往往以盈亏为前提,因此,很少再去考虑保国轮、保国险等因素,这样在对方要求FOB价格条款时,也不去做更多的说服工作,甚至还抱有现在生意难做,不要说多了反而把生意说跑了的顾虑。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航运市场改革的深入和航运市场的开放,各外资班轮公司纷纷抢滩中国的主要沿海港口。外资船公司的进入,为国外买家指定船公司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国家逐步放开进出口经营权,我国已不再是专业外贸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形成了大经贸的格局。加之国际贸易也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出口做CIF除国有企业有一定的传统影响外,其他企业是随行就市,使出口FOB的货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3.随着境外船公司进军中国航运市场,境外货运也蜂拥而入。由于外国班轮公司、货代企业的服务好,价格优惠,门到门服务到位,国外买主都愿意指定外国班轮公司和货代安排运输。因此在同我国外贸公司磋商合同条款时,买主要求签订FOB合同条款。尤其是自从我国《国际海运条例》出台以来,获得“无船承运人一NVOCC”经营资格许可证的中外企业已达1600多家,这为国外贸易商指定境外船公司、货代或NVOCC安排运输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境外货代、无船承运人的活跃,使我国出口做FOB指定的货量急剧上升。
4.外国班轮公司在占据我国航运市场一定份额以后,便利用班轮公会、运价组织的名义,在我国航运市场频频炒作运价。1997年以来班轮公司屡屡涨价,涨价次数频,涨价幅度大,涨价通知急都是历史上罕见,使原来略有盈利的运费支出变为无利甚至反亏,迫使中国货主为规避运价风险,对外主动使用FOB贸易术语。另一方面船公司又纷纷让利于外国的FOB买主和CIF卖主,利用其垄断优势地位挤压我国货主的利润空间,在运费之外向中国货主收取各种不合理的附加费,甚至是重复收费,最典型的如21302年初强制向我国货主征收THC(码头操作费,Terminal Handling Charge)。这样在出口FOB贸易术语下,原本由国外买家承担的班轮运费中应包含的THC费用,却强加在中国货主头上。因此近几年来出口做FOB的货量连连飚升,有些外资企业已达到80%以上,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二、出口合同以FOB价格条款成交的弊端
1.FOB价格条款如指定船公司,在船公司舱位紧张的情况下,不一定保证能订到舱。对FOB价格条款货物,船公司通过电脑查出运价低、又不是大客户的,往往不安排箱位。据有的外贸公司反映,当他们在赶交货期时,某船公司声称没有箱子,需从别处调箱,要增加调箱费用500美金。而此时我方货已备好,如不能及时装运,则意味着与信用证规定不符,因此只好支付高昂的调箱费用。指定船公司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往往卖方从备货到付运时间比较急促,而船公司在港口通常每周只有一个航班,若我方货备不齐,就得等下周才能出运,而延误装运期需买方修改信用证,遇上国际市场起了变化,对方不修证,而我方货已备好,则损失是肯定的了。
2.FOB条款合同下更多的是客户指定货代,而不是指定船公司,这对卖方来讲风险就更大了。目前,我国出口商使用的FOB条款大多数是进口商要求的,由买方指定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NVOCC)安排运输,买方往往接受契约承运人(或称无船承运人一NVOCC)提单,托运人、发货人、收货人由买方在L/C中明确。目前使用契约承运人提单越来越多,而对船公司来说,托运人往往又不是货主本身,而是契约承运人,甚至是收货人本身,因此在FOB出口条件下,恶意的无单放货风险越来越大。
有些被指定的境外货代或NVOCC存心不良,与买方合谋串通。大多是以小金额的订单试几票,让发货人感到结汇安全,然后就以较大金额的订单骗货。这里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契约承运人提单只能提供给卖方作结汇之用,它不是物权凭证,真正的物权凭证――船公司提单掌握在NVOCC手里,NVOCC凭船公司提单把货提取出来,买方则不去银行赎单,使出口企业货、款两空。也有些客户特意设置境外货代或NVOCC来国内进行骗货。近几年来,在出口FOB条件下发生的无单放货案例屡见不鲜,货主往往是货、款两空。
2002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其细则对无船承运人的管理很松,没有注册资金的要求,也没有必须从事过货运业务的资格要求,更重要的是没有责任保险的要求,只要求交80万元押金、提单报备就可以取得无船承运人资格。对于境外的无船承运人,虽规定由中国境内的人代办手续,但没有规定代办人要承担的责任。这对货主的利益来说是没有保证的。如果遇到存心不
良的无船承运人搞无单放货,货主将损失惨重。
三、如何避免FOB条款陷阱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欺诈通常导致一种无奈的结局:真正获益的境外公司逃之夭夭,我国国内的卖方却必须承担惨重损失。而这种损失其实源于卖方接受FOB条款及买方指定的契约承运人签发的HOUSE提单所造成的。因此,我国出口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作为国内卖方,在订立国际贸易合同时应当保持警惕,充分注意到FOB条款的风险,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程度的风险控制。人们常说:只有完美的客户,没有完美的交易条件。在具体操作中,对于那些不知底细的客户,信誉不良的客户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定,高度警惕,严格把关,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事与愿违的。但对于信誉较好的老客户,也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关注他的业务的变化,并设立风险控制底线,不可将口子开得太大,以免掉进恶性循环的泥潭。
2.签订出口合同时,应尽量签订CIF或CFR条款,力拒FOB条款,避免外商指定船公司、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由我方掌握安排运输的主动权。总体来讲,在出口业务中采用CIF或CFR术语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因为在CIF条件下,国际货物买卖中涉及的三个合同(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都由卖方作为其当事人,他可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备货、装运、投保等事项,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另外,有利于发展本国的航运业和保险业,增加服务贸易收入。FOB条款增多,对国轮、保险业的发展都不利,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三大船公司(中远、中海、外运)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果外贸为规避运费上涨风险而去做FOB价,就会使国轮的发展失去货源基础。国轮壮大不起来,最后受害者是国家和国内的发货人,因为外轮占据了航运市场的主要份额,我国失去了对外运输的主动权,将使进出口易受制于人。现在从北美、欧洲向我国出口的运费是低的,增强了他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反之我国出口运价水平持续偏高,削弱了我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3.如外商坚持FOB条款并指定船公司、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可接受知名的船公司,尽量避免接受指定的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争取采用船公司提单取代货代提单。船公司大多信誉良好,即便有时凭担保将货放给客户,但一旦出现问题,会凭借其信誉与实力,妥善地处理纠纷,其信誉度远非货代公司可比。如外商仍坚持指定的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为不影响出口,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对指定的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的信誉要进行严格的调查,了解是否有我国合法人向交通部办理无船承运人资格的手续,同时要求其国内的合法人或无船承运人出具保函,承诺被指定境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的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必须凭信用证项下银行流转的正本提单放货,否则要承担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只有这样,一旦出现无单放货,才能有依据进行索赔。
4.拒绝接受“记名提单”。在国际贸易中提单具有物权凭证的法律功能,出口方可通过控制提单来有效控制和支配提单项下货物所有权,确保收取货款。但对于记名提单这种做法却并非万无一失,使用“记名提单”不仅会引起因对方无单提货而导致的风险和纠纷,而且会在以后如发货人因故要将货物退运、转运或委托第三方提货等方面造成很难解决的人为障碍。因为在此种提单项下,只有提单的收货人才有权对提单项下的货物进行处置。
在L/C支付条件下,可接受在提单收货人一栏中注明“凭开证行或付款行指令”(To order of xxxbank)的“指示提单”。另外,提单背书转让时,要尽量使用“空白背书”,其道理与原因和前述相同,如不使用“空白背书”,一旦双方发生争执,出口人就有可能不便行使,甚至失去对滞于目的港码头的货物的处置权。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6
一、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现状
外贸预警机制是对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等一系列信息指标实施监控,使得国内相关产业遭受损害的程度,能够依靠这一系列的指标得以迅速反应,减少贸易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相关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安全。
建立对外贸易预警应急机制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例如美国商务部2003年9月建立“工业分析办公室”,负责审查和评估进出口贸易、政府政策对产业及企业的影响,南非、欧盟建立的“进口监测快速反应机制”;以及印度建立的进口监测机制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技术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带来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案金额126亿美元,占全球反倾销案40%,反补贴案75%。
2009年,浙江省共遭遇来自美国、欧盟、阿根廷和印度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和“337”调查90起,直接涉案金额30.06亿美元,涉案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了11%和140%,涉案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建立对外贸易预警体系,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成立地方公平贸易工作机构,提出要“建立健全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和我省经济抗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的工作要求,于2007年3月开创性地启动了“浙江省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建设工作。
“浙江省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建设遵循“产业为基础,政府指导、行业组织牵头和企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块状经济特色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产业的行业组织,牵头设立“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把培育行业组织和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预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与增强政府对外贸易预警工作的宏观指导能力相结合,其最终目标不仅仅在于增强预警能力本身,而是希望借助“浙江省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建设工作,切实培育各行业组织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自主性和自我服务能力,从而夯实我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坚实工作基础,力求在具体案件的应对中真正实现“快速高效应对”。截至2009年,已经建立50个预警示范点并计划在今明两年达到100个预警示范点,基本覆盖我省全部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框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对外贸易预瞽机制主要做法和工作难点
本人主要从事衢州市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工作,该预警点主要依托中国国际商会衙州商会在2008年下半年建立,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网站,及时对外最新预警信息,定期《对外贸易预警信息》专刊,通过短信最新预警信息,定期向外经贸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报送分析报告。
2.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有关应对国外“两反一保”、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讲座,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及联络员工作会议,分析外贸预警形势。
3.订阅相关报刊资料,链接相关网站,摘编有价值信息,加强企业调研,及时掌握各类行业进出口预警情况。碰到实际国际贸易纠纷时,为企业提供相应信息及拥有丰富外贸纠纷应对经验的律师团,组织企业积极应诉。
衢州市化工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经过近二年时间运行,对促进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发展,应对国外“两反一保”起到积极作用,但所发挥的作用有其局限性,外贸预警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1.沟通渠道不畅,信息整合有待完善。一方面,信息预警工作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以及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相关进出口商品的信息,但是缺乏沟通,没有能在数据上有效整合,形成完整而全面的信息,使用者不能系统全面地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信息时效性有待提高。国际上的技术标准,贸易政策的变化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但受各国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影响很大,市场商品价格变动和数量变化、贸易政策都有局限性,因此,信息时效性尤为重要。
3.我国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待充分发挥。受经费、人才等制约,而我国的行业协会很大一部分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协会,行业协会作用弱化,难以独立承担外贸预警的相关职能。
4.外贸预警信息来源受到局限,影响外贸预警作用的发挥。企业在面临争端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前期的预测来防范风险,当争端和摩擦发生时,也需要大量的有效信息支持和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但是,由于部分预警信息对于某些利益体来说是商业秘密,不能有效获取,也影响外贸预警机审制的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对外贸预警机制的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预警工作重要性,完善“产业为基础,政府指导,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相结合”机制,健全对外贸易预警机制。
重视外贸顸警工作,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应对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对贸易伙伴制订和实施各类影响贸易的措施保持高度警觉,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国外对华贸易政策和法律的发展动向,充分利用与政府之间的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贸易壁垒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 现在企业普遍有个误区,觉得“两反一保”是政府的事,有种依赖政府的思想。实际上“两反一保”必须突出以行业中介为主导,政府指导,骨干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健全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加大维护我国出口企业合法权益的力度。
2.把我国外贸预警的触角拓展到海外,注重收集,跟踪分析外贸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某一行业的产品进行跟踪分析,掌握其出口比重、出口国别、外销模式、外销价格、汇率利润等情况,进行每月预警分析,及时具有针对性的预警信息及报告,并通过网站、邮件、信件、短信、QQ群、传真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及时沟通和传送信息,使收集的信息更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工作。
3.重视行业协会和商协会对于外贸预警机制的作用,强化以行业协会为主的外贸预警机制。行业协会本身就是由本行业的主导企业组成,行业协会和商会具有信息收集、交流等优势,最贴近企业,最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所得到的信息也是真实的、全面的和动态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可以通过与国外的同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固定联系,经常沟通和通报行业信息,及时得到贸易对象国的该行业各类产品的市场状况和企业的生产销售信息,为预警机制提供可靠信息。在培训方面,商会因为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为企业开展有关世贸组织规则、国家外贸法规、应对非关税壁垒REACH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行业内企业对国际市场准入规则、非关税壁垒的认识,使出口预警机制建立在可传导基础上,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