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工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1
1.化学工艺任务特性研究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流程进行科学审视,涉及细化的工艺任务主要是应用专业理论和人员技能标准进行同步开发、设计的,因为科学工程的大力支持,使得单位人员基础操作活动越来越正规,基本能够依据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模拟训练,将节点更新指标落到实处。关于这部分学科研究领域众多,工艺专业需要人员充分掌握应用理念前提下,结合各自行业实际管理状况进行创新领域开创,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归控体系。
2.化学工业特点延伸依据数理、化学内涵作为支撑媒介,进而深度联合工业经济基础条件进行窥测,将化工单元操作和热学、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有力指导设备开发工作。化学工程主要随着化学工业的过渡改造而形成,其中化学反应作为生产流程的核心内容,将为过程分析创设主动适应空间,将研究过程方向梳理完全;而化工热力学条件作为单元反应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回收效率有着充分的界定要求,其将直接决定产品后期回收效率,对于产业经济成本规模产生着重大影响效果。因此,在单元详细操作流程中,技术人员可针对各类化工设备以及产品形态进行科学审视,由于传递流程作为单元操作、反应工程的支撑媒介,而化工产业在全新发展形态下需要落实核心催化技术,就必须联合跨学科形态的战略进行综合比对、研究,争取达到统一规划标准格局。内部传递机制主要围绕动力、热能、产品质量元素阐述,这其实就是异质化单元内部反应装置的物理演变过程。
另一方面,合成化学作为既定学科的核心要素,为设计主体开发大量非天然化合物质提供灵感经验。在大量创新化合产物的影响下,有关化工产业基础模型便开始顺利过渡。信息技术为各类设备、工艺创造主动适应条件,整体上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趋势。这部分生产技术已经联合各类深加工流程进行替换改造,需要化学工业不断开发新型归控技术,进而为既定产业规范效率和经济成果提供适应条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开发最为先进的协调处理细则,这是创新化学工艺改造流程的必要准则。整个技术开发活动利用市场导向机理进行布置,使得工业、商业化动机需求得到全面绽放。
二、化学工程、工艺试验数据的科学搭配分析
传统形态的化工实验操作,内部数据排列机理相当复杂,整体活动延展下来,具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全面堆积。因为内部流程需要借助平行试验进行掌控,特定数据处理重复性特征广布。因此,必要时技术人员可依靠MATLAB软件进行流程过渡,将人工演算过程中的数据限制因素调节完毕。这部分实验流程是掌握化工研究方式的重要环节,整体流程较为漫长。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便将这些复杂的演算流程进行智能模拟操作,并透过实验要求建立必要的模型基础,使得工艺技术管制范围下的各类可行条件全面延展。化工产业讲求专业实验的引导价值,具体行动标准动机也是围绕特地实验点进行参数定量关系探索,进而将化工所需遵循的客观规律罗列完整。MATLAB软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开辟引导先河,其将各类函数图形进行轻松规划,肃清细致符号演算和数值计算限制问题。这类软件应用范围较为广阔,包括数字通讯和财务建模等内容。目前这类程序已经成为国际控制终端的必要支撑媒介,现场操作人员基本只需编写某种数据处理程序,之后将原始数据输入,就能轻松提炼相关实验结果,将优质化数据和图示模型展出。另外,涉及这方面人员素质的强化工作也相当重要。随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语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2
实验开放性是指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相关设备可以向实验对象进行开放。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采用开放式实验方法,不仅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将对开放性无机化学实验的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来,实验教学能改进学生的思维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开放性教学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实验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实验室开放不但能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操作规范,规划实验的操作,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设置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学生自主实验及独立学习的要求比较高,在实践中需要结合教材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以下将对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设置进行系统的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为了满足教学机制的需要,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拟定教学计划。必要时可以和化工类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工专业实验的基本知识。在离心泵性能测试的学习中,可以将其和管道流体阻力及传热系数结合在一起,将三个实验进行整合,将3套装置串联起来,作为一个工艺流程进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泵的启动、流量调节、管道阻塞及温度控制等方面,需要操作者掌握操作系数的调控方式,对仪表、阀门及管件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制定实际操作步骤确定下一步计划,加深单元操作在实际学习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进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和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改革。各项教学体系的制定,都需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基本,构建以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在实验中学到《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和收集》需要提前制定综合性方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映条件,在固体和固体反应时,需要及时进行加热。当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时,需要在常温情况下。收集装置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环节,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理解实验教学的目的,自主进行设计,通过创新性训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客观公正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结合实验结果和学生操作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估。在《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教学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胶塞塞住干燥的雏形瓶的瓶口,在胶塞上做记号,称取重量后做好标记。将启普发生器导出的CO2装入锥形瓶的瓶底。待满后,缓慢的取出导气管。用胶塞做好标记,进行称量。此时体积公式为G2=容器质量+mco2,其次往锥形瓶中加满水,塞好瓶塞,记下温度T和大气压力值p。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实验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获得所学的实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证明每个实验项目都要达到整体教学的目的。实验课很难通过课程结束后的一次考试得出结果,需要多进行实验探究,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指标管理体系进行操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内容的了解度进行充分的概括。
三、结束语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3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际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录像、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等材料进行较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进而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下面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及过程的具体设计:
1.教学过程可遵循的思路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适时要有示范性操作。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有严密合理的设计思路。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目的:必须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该项目的重点、难点;
(3)所需设备和场地;
(4)教学过程编排;
(5)学生分组,设备配置;
(6)安全注意事项;
(7)考点。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
2.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案应注重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
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应重视项目实施的方案设计,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
3.项目实施
以电工技术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一节为例。将理论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一节与实习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合为一个课题。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拿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实物,先向学生展示电动机外形,介绍电动机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动机。
(2)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一般2~3名学生共用一台电动机;教师进行讲解连接电路原理;由教师借助挂图、投影、示教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电动机的主要结构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讲解星三角换接启动的原理及过程,以此让学生认识电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放电视录像(电路安装的全过程);强调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随教师一起安装电路。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安装,并对照项目方案,仔细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
(5)当堂进行课程测评。测评方法包括: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如教师问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降压启动?主要有哪几种启动方式?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实训报告。如测试之一: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启动电流分别是多少?控制电路的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现场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每组由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演示电路的安装顺序及其启动原理,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贯穿到各个实际应用的项目和任务中,让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来合理地指导实践,这样在实际操作时不易走弯路。
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观性愈强,其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分析学情可知,职业学校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形象思维比较好,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基于这点,我校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一方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采用实物示范教学的方法,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通过形象化教学,使他们由原来的知道是什么升级为知道为什么。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出发,使他们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和完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加以验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三、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
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资源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师傅和能工巧匠聘请到课堂,成为教师团队的一员,进而方便团队内部的合作和交流。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应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材和制订课程的项目实施方案。将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合理配置,使其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结合实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变化。逐步把教师全部“逼”上“双师型”轨道,使每位老师都要去钻研业务,深入企业和实践一线了解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和每个岗位所涉及的知识点,从而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也从机制上得到了保证。
四、改变考核方法,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
考核在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能合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评价教学效果应从基本技能的获得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两方面考虑。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而不是以技能是否“纯熟”作为衡量的标准。基于上述观点,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我校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每个项目完成后给予合理的成绩评定。学生成绩是由课内项目完成情况(75%)和项目报告成绩(25%)两部分构成。其中根据项目的考查侧重点的不同,应有各自的评分标准。考核将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拓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完成项目的态度、项目报告质量、查阅资料的情况、问题解答、团队合作、应变能力、表述能力等,最后加权计入该门课程的结业成绩。让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项目,否则会影响期末成绩。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靠期末突击来完成课程的结业考试。日积月累地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易于忘记。采用这种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要使学生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还必须通过教学后期的综合实习来实现,这样更容易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其系统化、结构化。对于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4
医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包括:①教化功能,所谓“文化化人”即指此意。②传承功能,医学历史、医学经验、医学理论都须通过医学文化传给后人。③凝聚功能,特定的文化是维系特定族群向心趋力的情感纽带。④标识功能,人们能准确识别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医学现象,主要就是依赖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⑤编码功能,医学文化现象其实就是一组组既合目的又合逻辑,既合习俗又合规律地组合编码。⑥驱动功能,个人医学行为依靠主体心理程序驱动,医学社会发展依靠社会心理机制驱动。此外还有归向功能、解读功能等。
【关键词】 医学文化 文化功能
Abstract:Social functions of medical culture include six different aspects.Firstly,it moralizes people,that also means“culture civilizes the masses”.Secondly,it is a carrier that passes down medical history,medical experience and medical ethic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rdly,it plays a role of centralization because a particular culture is the emotional tie that sustain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a certain collective.Fourthly, it identifies because accurate distinguish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edical conditions are based upon the identifying function of medical culture.The fifth function is coding,in another word,conditions in medical culture actually are combinations of codes that are abide by purpose and logic as well as conventions and rules.Finally,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a social drive.Individual medical behaviors are subjected to collective psychodynamic;medical-social development depends upon the drive of socio-psychological mechanism.In addition,medical culture performs as orientation and unscrambling.
Key words:medical culture;cultural function
医学活动是与人们实现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高水平的生命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活动之一。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协调、维系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人类的一切医学实践,其由始由生、所兴所盛、至极至衰,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和影响因素便是医学文化。文化是以意会符号承载的族群主观信息,它包括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产生的一切物质方面的内容、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驱动人们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心理程序;医学文化则是通过一系列具象符号和抽象符号所表现的与医学这样一个特定族群有关的主观信息,它在驱动、指导人们医学实践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社会功能:
1 医学文化的教化功能
文,所以载道也,“文化化人”主要就是讲文化的教化功能。医学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医学观、医学态度、医学精神、医学行为及习俗、医学伦理、医学道德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不仅对医疗主体,而且对医疗对象都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自父精母血凝聚成胎生存于世,人要食用五谷杂粮,历受风霜寒暑,时而遭火炙水,偶尔遇蚊叮虫咬,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人世间的喜怒忧思悲恐,都可能对人的健康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追求身心健康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而如何在健康时恒久地保持健康,在不健康时尽快地消除影响因素而恢复健康,则取决于人们对待医学的观念和态度。敬畏生命,崇尚医学,尊重科学规律,恪守保健规则,是人们须切切谨记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如何才能够树起科学的健康观、自若的生命观、正确的医学观、理性的求医观,关键还是看人们对医学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或者说,关键是看医学文化对人们的教化和影响程度。
医学是崇高的事业,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都对医学职业者之伦理道德有着极高的要求。医乃仁道仁术仁功仁业,自古以来无仁不成医,普天之下无医不守仁。尽管在现实社会中确有一些不良不肖之徒借医谋财,伤天害理,然而从总体上说,行医者都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诚如《医学生誓词》所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医者须“……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竭尽全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些都是医学文化对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一代代的医务工作者,都是饱受医学文化中伦理的濡养和道德的熏陶,在医学实践中坚持着“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的医学文化之本质,视病人如亲人,为其倾注至爱至亲之情感,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以说,医务人员之道德品质、理论素养、技术水平、执业态度等都是医学文化教化的结果。
2 医学文化的传承功能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文化补偿翻译 应用
翻译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文化、语际等,在翻译过程中,应保证各个因素相互协调,以保证翻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其中,文化在翻译中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翻译者在进行源语翻译时定会对源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和传播。但是在目前的翻译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文化知识的讲解,通常要求学生掌握翻译的语法、语音、词汇等知识,使得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与文化相关的源语理解不准确,最终导致翻译不准确。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中应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提高翻译的合理性、准确性。本文主要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中,奈达强调功能对等翻译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翻译并不相同,认为功能对等是“最贴切的自然的对等”,是指目标语最大限度地贴近源语言词汇语义、文体、风格、语言内涵等,其最重要的部分是将源语言表示的意思翻译出来,而不仅仅是翻译源语言的字面意思。部分源语言的文化意义可能受其形式影响而被掩盖,信息的传达受阻,最终导致文化交流不畅。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含意义、风格和读者反应三个方面的内容。奈达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重现源语言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传达出源语言的意义,其次是风格。译者在翻译源语言的过程中需要脱离源语言结构形式的限制,重视源语言的意义层面。奈达认为内容的表达是翻译中的首要问题,形式次之,但是这并不代表翻译不重视形式,而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在保证准确传达源语言信息的同时,尽量保证形式对等。形式体现了原作者著作的风格,只有形式对等才能准确体现原作者作品的特点。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三个方面是读者反应,奈达认为翻译作品质量的优劣可通过读者反应进行检验,原文读者及译文读者反应的一致性是检验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的文化知识、交际功能等知识,尽可能地保证目标语言与源语言传达的信息一致,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中的应用
不同群体均有着特殊的文化,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大了译者翻译的难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各自的文化,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便更好地传递出源语言的意思。功能对等理论主要从传达原文信息、传达原作者风格和两语读者反应三个方面指导翻译教学。
(一)传达原文信息
原文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文学形象、情景、语言含义、心理效果等,功能对等理论中原文信息的传达是指译者准确地将源语言的含义传达出来,保证译文读者接收的信息与原作者表达的意思一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展现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化的直接表达方式,奈达认为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的重要性是掌握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因为词汇只有在对应的背景下才有意义。因此,翻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通过结合源语言中包含的文化现象和其词义、句义来进行翻译,将源语言在其文化背景下的真正意思传达出来,让译文读者也能接收到该文化信息,从而获得原著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中西方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俗语通常带有贬义,如狗仗人势、鸡鸣狗盗等,但是西方国家的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常生活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则带有褒义,如dog-tired(累极了),a dumb dog(沉默不语的人),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等。由此可见,在用语习惯方面,中西存在显著的差异,该差异明显与两者之间的不同的文化习俗有直接关系。再如教师在翻译“粗茶淡饭”时,直接将其翻译为“hard, life of just bread and cheese”,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详细解释为什么使用“bread”、“cheese”,这种情况同样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明显联系。水稻一直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作物,在中国人心中,米饭代表着基本生活需求,因此有多种与米饭相关的表达,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而小麦是英国的主要农作物,人们的日常主食是面包和牛奶,因此在与基本生活需求的相关表达中则使用面包和牛奶。文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译者在翻译源语言时必须根据原作者的意向来进行翻译,以消除由于文化知识背景不同而带来的阅读困难。译者可通过补充词语起源、背景资料等方式对相关词句进行解释,让读者在了解原著作文化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理解,从而更好地传递出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二)传达原文风格
风格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独特方式,包括如何进行结构布局、如何使用语言等。写作的风格不仅与作者自身的相关特点有关,还可能体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译者在翻译源语言的过程中应重视源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将深藏在语言中的特点表现出来。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风格的展现,让译文将原作独特特点展现出来。如“Chilly gusts of wind with a taste of rain in them had almost dispeopled the streets”,译为“阵阵寒风,带着雨意,街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语法紧凑,语义完整,能很好地将原文中的意境表达出来。翻译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将源语言中所描绘的场景还原,让学生通过直观地感受体味源语言的特色,使学生掌握不同原著作者的语言使用风格。
(三)读者反应相近
原著作通常面向与原作者同区域的读者,相同的背景知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作者写作的意思。有学者曾指出:“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里头却要花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对本族读者不必解释的事,对外国读者得加以解释”。不同民族人们可以相互交流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思维、行为所使用的概念系统是相同的,但是概念仅仅是一种认知模式,并不代表各个民族的概念涵义、适用范围均对等。不同知识背景下的概念可能并不相同,英文中某些具体的概念可能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具体表达,只能通过抽象的方式来表达。如“他可不是吃素的,你要加倍小心。”应翻译成“He is quite difficult to deal with,so you`s better be more careful.”在汉语中,“不是吃素”指凶猛、厉害,而“吃素”的动物则相对温顺,但是在西方国家中没有此概念,如吃草的“牛”在他们眼中则是比较厉害的动物。因此,翻译该汉语时,要用“难以对付”来表述。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该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多考虑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让译文读者也能通过译文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体验。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可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使用习惯方面进行讲解,包括词汇、句法、语义、语用及文化心理等方面,交代对不同语言 的表达方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保证用词准确、合理,或者通过电影、小说等阅读材料强化学生对源语言文化知识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最贴近原文意思的词汇来表达。
三、结语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巨大的挑战。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功能对等理论,强化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冬梅,康春杰.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美剧《越狱》中文化词句的翻译为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46-149.
化学工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1
1.现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老牌的专业,长久以来为行业输送着新鲜血液,促进着经济的长足进步。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挂靠化工专业的热门方向此起彼伏诞生,专业师资的整体能力跟不上等等原因,使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异常迫切。高校要抓住机遇,善于利用地方资源,促进专业办学特色, 提升人才综合能力, 提振专业的就业水平与竞争力。因此高校培养既有专业理论能力,又有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尤为重要。
因此,新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尤显突出。我校于2010年着手修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新培养方案于2011届开始实施。
2.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2.1 培养目标明确,突出专业特点,体现专业应用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知识,能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工艺、工业催化、能源、医药和环保等部门从事生产、服务、研发以及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执行宽专业,厚基础的教学指导方针,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工领域工艺设计与设备设计、模拟优化方法、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通过专业实习等途径,紧密联系石油化工、煤化工的生产实际,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的初步能力”。
我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两个方向,即石油化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我校地处辽宁化工城,素有“煤都”之称,既有石油化工的研发和生产优势,又有煤化工的产业与科研依托,发挥优势,凝练特色,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强大的优势。
2.2注重培养规格,强化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首先,强调德、体。“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其次,强调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属于工具型能力,会广泛应用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
重点强调专业能力。获得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在专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专业领域内工艺与设备的基本设计能力;了解专业学科前沿,了解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具有对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理解、运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
再次,强调了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3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加强基础教学,培养通才,增强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首先,新培养方案提高了原来要求的规定修满教学学分,其中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
学校前两年实施通识教育,不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一致性,后两年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
其次,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强化了四大化学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同时整合了两个培养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专业外语》、《仪器分析与实验》、《电工学》等课程的一致性,体现了厚专业基础,宽专业口径的特点,增强了人才强大的理论基础。
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既要突出两个方向的特色专业,又要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扬己之长,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特色,满足化工不同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将两个专业方向的部分特色课程交叉选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选修《煤化工基础》、《洁净煤技术》,煤化工方向选修《石油化学》、《石油加工基础》,使所有的学生,既懂得了本专业的知识,也跨入了另一个相邻领域,扩展了知识面,也强化了就业优势。
2.4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锻炼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化工人才
新培养方案中,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传统实习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学,综合实验和综合能力素质训练,强化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我们学校先后与地方6个化工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了实习协议,每年都有学生去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习,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到企业委托实践,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
在课设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大胆创新,允许学生参与教师或者企业的科研课题,发散思维,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新实践”、“科技小论文大赛”“资格认证”、各种论文和实验等大赛、以及参与各种培训及调查报告等,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仿真教学环节,学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实训软件,提供计算机房,使学生足不出户,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模拟实际化工工艺路线与实际化工装置,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处理问题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也应用了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动脑和动手能力。
在专业实验环节,既体现两个专业方向的共性,也强化了专业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学生开设化学工艺学专业实验与石油加工专业实验,而煤化工方向学生开设煤化工专业实验的同时,也进行石油加工实验,这样既淡化了专业方向性,强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备了竞争力。
3.新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新培养方案从2011届开始实施至今,效果明显。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感兴趣程度增强,理论课学分普遍提高,受学业警示率明显下降。
学生在假期的实践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其就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