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工程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工程重点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1

1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扶贫金融工程的运作程序与案例分析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扶贫金融政策方面,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放宽。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工程规范化的运作程序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问题的诊断与分析——扶贫金融商品的开发——扶贫金融商品的定价——扶贫金融设计方案的交付使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工程从扶贫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扶贫金融产品性能目标的确定,扶贫金融方案的优化设计,扶贫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扶贫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的选定,仿真的模拟实验,扶贫金融产品小批量的应用和反馈修正,直到扶贫金融的新型模式的推广应用,各个环节紧密有序。大型扶贫金融机构在扶贫金融工程师的努力下,面向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工程,运用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设计与应用扶贫金融数学模型,从而解决扶贫金融工程的相关问题,主要依靠扶贫金融产业界的技术工作者,设计各种扶贫金融商品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赚取超额套利利润,为大型扶贫金融机构设计出结构化的金融市场工具及其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扶贫融资风险管理,达到实现降低扶贫金融风险,提高扶贫金融效率的目的,提高了大型扶贫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大型银行金融工程师运用金融工程理论设计扶贫金融项目的实物期权投资策略和扶贫金融实物期权定价技术,为大银行金融扶贫贷款项目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提供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服务。贵阳市扶贫金融项目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贵州省赫章县核桃产业,建立扶贫融资体系,推动核桃产业发展投入多元化。银行信贷投放结构重点倾斜到核桃产业中,支持、帮助核桃加工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社争取贴息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推动金融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核桃产业。例如,贵州省毕节市,地处乌蒙山腹地,是贵州喀斯特最为集中石漠化山区,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大区,具有煤、铁、锌、磷等矿产资源优势。贵州省毕节市的反季节高山蔬菜种植,贵州省威宁县海拉乡的党参种植,贵州省盘县北盘江花江段干热河谷种植花椒、砂仁、火龙果、枇杷等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贵州省贞丰县和安龙县在海拔1200米的喀斯特山区种植金银花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入及生态效益。例如,喀斯特地貌约占82.65%的贵州省荔波县,贵州省龙里县和贵州省毕节市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通过旅游扶贫金融、自然保护区建设、景区保护建设、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经济县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又例如,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纳雍县10年累计完成“长防林”工程总面积73.7万亩,也应该发挥油桐、核桃、竹林经济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贵阳市“林带”开展森林休闲度假种植竹林的活动,是开展全社会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结果。例如,贵州省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可以每年展开一次竹林认养活动。开展贵州省贵阳市溶洞暗河冷水鱼扶贫养殖金融工程,例如,贵阳市乌当区渔洞峡水库的养殖贷款金融工程,提高了金融效益。因为贵州的喀斯特大泉眼的泉水流量大于10L/S的有5214个,总流量为538060L/S,大于50L/S的喀斯特大泉有1710个,常年有水,长度大于2KM的地下河,贵州省有1130条,总长度为6246KM,总偶测流量为489856.29L/S。由于喀斯特地下水温度较地表水低,低下合理的鱼类生产速度很慢,营养含量高于一般淡水鱼,肉质鲜美,深受贵阳市城市居民及其外地游客欢迎。地下河鱼类养殖特别在贵阳周边的城市郊区发展较快。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渔洞峡水库的冷水鱼养殖及农家乐较发达,与贵阳市市区去渔洞峡水库观光游客爱好吃地下河鱼类的休闲度假活动密切相关,依靠实物期权定价技术,预防了贵阳市冷水鱼养殖扶贫的金融风险。

2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扶贫金融工程面临的矛盾局面

贵州省金融业2011年增加值达到297亿元,2012年贵州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58亿元,占同期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2013年,贵州省金融业已经进入贵州省支柱产业区间的新时期。

2.1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扶贫金融工程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与贵州石漠化山区生态恶化关注度提升并存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是中国贫困问题最突出和森林生态最脆弱的区域。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域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区是生态脆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是国家开发扶贫金融工程深化和中国森林生态建设试验区。现实的情况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大型工厂和大型企业未能引进几家,且基层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指望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能将保护森林生态的环保配套设施能同步建成。

2.2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产业扶贫金融工程基础薄弱与贵州承接主导产业扶贫金融工程的巨大潜力并存

扶贫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乃至是制约中国扶贫开发最大的瓶颈,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创新扶贫开发领域的融资机制,走出一条政银企合作的扶贫开发新路子。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把“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扶贫融资”新模式,将使财政性“输血式扶贫”扶贫资金真正发挥撬动和放大“造血式扶贫”银行信贷金融资金的“杠杆作用”,是一个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可行的新模式。

贵州省目前仍是中国农村贫困特困面最大、贫困特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连片特困省份,贵州省扶贫减贫事业是中国最繁重的贫困省份。产业扶贫金融项目是培育和壮大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要重点投融资,产业扶贫金融项目实行竞争立项,审批要符合贵州省产业倾斜规划,例如,民族药材种植产业及其中成药生物制药产业、老干妈食品配套产业、煤炭、铝和磷矿等绿色化工产业,等等;扶贫对象能力培训的扶贫金融项目是为了提高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的资金;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贵州省喀斯特贫困山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可以充分运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验,金融设计方案优选竞赛和银行信贷风险仿真实验等金融工程理论与方法。

2.3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扶贫信用管理的金融工程实施环境较差与贵州城乡信贷环境不断改善的局面并存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力争创建100个信用乡(镇)、2个农村金融信用县、50个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不遗余力地在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开展信用管理能力提升活动是为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采用金融工程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规避信贷风险,实现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金融科学的工程化。2012年末,贵州银行业金融质量提高,2012年贵州省金融成为第三大税源产业。

2.4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县域农村扶贫金融环境落后与深化贵州农村综合扶贫金融工程的难得机遇并存

2012年,贵州省银行等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540亿元,增速位列中国第3;贷款余额增速位列中国第6名。2013年上半年,贵州省银行存款增速首次跃居中国第1。2012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速位列中国第4。贷款同比增长21.1%,增速连续6个月稳居中国第5。贵州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44%,增速位列中国第4。现在的贵州直接融资发展迅速,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区深化综合性扶贫金融工程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贵州省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将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减贫做出可靠贡献,这都是依靠金融工程开发出来的金融产品。

3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深化扶贫金融工程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为了保持和改善贵州省喀斯特区域的森林和植被生态,贵州省各地喀斯特岩溶石漠化特困山区的金融模式各有特色。例如,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的湄潭县、凤冈县的茶海等,采用茶叶茶叶金融模式,金银花经济作物金融模式,种草养畜生态畜牧业金融模式,核桃漆树经果林种植金融模式,退耕还林(草)金融模式,森林绿化与农林牧业综合金融模式。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采用金融扶贫工程和金融扶贫政策推进该区域化学化工产业、大农业产业和大服务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和生态化发展,可以利用数理金融工程等金融工程理论进行扶贫金融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1 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支柱产业发展

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工程师运用金融工程理论立足产业扶贫,开发农村产业链条扶贫金融,采用数理金融学全面调研和确定贵州省各县市区辖内支柱产业,以纳税排名前10位企业为重点,逐户认真进行筛选,科学计算和预测龙头产业和支柱项目的现金流,针对龙头产业产业链,实施支柱产业名单制管理和金融方案营销,运用扶贫金融工程理论实现对相关产业链的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支持贵州喀斯特特困山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

3.2 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吸纳产业转移和支柱重点项目

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主要有绿色民族医药生物制药产业、绿色化工产和旅游业,采用金融工程师是建议,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的金融扶贫减贫工程,推进减贫扶贫金融发展战略和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银行县域支行的金融产业良性运行。以开发优势行业重点客户、总分行级核心客户在贫困地区设立的分(子)公司和在区域内落地的优质项目为重点,优先金融支持投资主体明确、资本金来源有保障、商业化运作的大型优质支柱产业项目,对于立县强县大项目产业客户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工程师要在产业客户期货融资商品、产业客户外汇融资商品和产业客户证券融资商品开发领域多多设计出创新品种,以创新金融商品和新型金融模式寻求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超额利润,促进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扶贫减贫金融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3 金融支持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采用城镇化生态移民的生态项目

贵州省喀斯特石山区生态移民城镇化要搞好生态森林融资,产业金融支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新型社区建设融资项目、土地整理与土地开发融资项目、绿化工程金融项目、进城居民生产经营和消费升级改造项目的金融支持,要保证珠江源水源和长江上游支流乌江水源地的青山绿色。特别是紧盯具有城镇化建设职能的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大型民营企业等优质投资主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保证森林覆盖率、生态植被,预防水源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

3.4 扶贫减贫金融工程为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植树造林促进绿色农业和绿色森林业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特困地区绿色农业和绿色森林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为重点支持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量身设计特色金融服务方案、按需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为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的绿色农业、民族医药、绿色化工和绿色森林(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金融工程师是为大银行金融决策保驾护航的卫士。贵州省要大力支持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建设,贵州省金融业需要重点支持贵州省各地级市、县市区等林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建设种养基地为重点的产业链延伸,发展订单农业,为专业合作社融资,增加对其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下游经销商、农户的金融支持。

3.5 金融支持开展贵州省喀斯特石山特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金融工程

贵州省喀斯特特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贵州省是一个喀斯特山地天然的森林公园省。贵州还有晴隆县24道湾等风景项目融资比贵州省黄果树瀑布更吸引游客,积极搞好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特困山区旅游业扶贫金融工程业务,贵州省大型扶贫金融机构需要创新扶贫金融产品以便于银行等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创造利润,化解扶贫金融风险。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2

截至目前,内蒙古有国家级贫困县3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26个,农村牧区中有29.6万户、80多万贫困人口。

虽然全区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方,减贫脱贫成本高。贫困户中老幼病残占相当大比例,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这成为当地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日前公布的内蒙古“十三五”规划建议,“农村牧区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脱贫攻坚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

按照这一规划建议,“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通过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强化简政放权、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三项重点工作来实现如期脱贫。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自2014年1月,即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事业保障“十个全覆盖”。这项工程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内蒙古贫困人口当前和长远的发展。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全区最大的扶贫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工程。“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2016年,内蒙古计划完成剩余413个贫困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

简政放权也是内蒙古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最根本的是要靠产业支撑,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简政放权能够激发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体内生动力,使贫困地区能因地制宜实现发展。目前,内蒙古已把扶贫项目的审批权全部下放给了旗县,建立起了权力、责任、资金、任务“四到旗县”和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的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通过“四到旗县”和“三到村三到户”的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三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再好的扶贫项目也要靠资金来支持。现在,政府通过金融创新,把扶贫资金作为担保补偿金存入银行,以此调动银行为贫困户贷款的积极性,并放大了银行贷款规模,使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了贷款服务。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3

“三大工程”已成为金融支持“三农”的特色品牌

通过开展进乡入社区工程,服务覆盖面明显提高。一是新增建档(评级)农户数1495万户,总数已达到1.1亿户,覆盖率达44%,新增授信农户数817万户,“扫街、扫村、扫企业、扫社区”等有效方法得到试点推广,农民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收集整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二是增设乡镇、社区及以下标准化网点7233个,增设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6.3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驻村便民服务中心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网点由乡入村的步伐加快。三是新增各类电子机具44.3万台,其中,ATM2.2万台、POS机35万台、服务终端7.1万台,ATM乡镇覆盖率达到59%,POS机行政村覆盖率达42%,有效拓展了网点服务半径,延伸了服务触角。四是增发银行卡7692万张,新增网上银行用户596万个,新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用户1180万个,加快推广了现代支付结算渠道。

通过开展阳光信贷工程,服务透明度不断增强。一是全面推行公示制度,增设各类公示牌(板)33万张,其中,服务承诺公示板18万张、信贷员公示牌15万个,做到了信贷产品、条件、流程一目了然。二是全面实施全过程阳光操作,增设阳光办贷大厅、窗口2.9万个,推广“一站式”服务,在推进阳光信贷的标准化、流程化、品牌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全面强化外部监督,新增授信评议小组6.4万个,增聘信贷监督员7.2万人,增设信贷监督箱3.6万个,新设信贷监督电话2万个,有力地杜绝了信贷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通过开展富民惠农创新工程,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截至6月末,共创新金融产品5349个,其中,创新农户(农村个人)信贷产品3150个,创新公司类信贷产品1965个。一是大力创新担保方式,深入研究解决“三权”抵押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与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创新推出“直补保”、农业设施抵押等新产品。二是探索实施流程再造,切实简化操作手续。部分机构已经率先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三个工作日授信,三小时放款”,有效提升了客户体验。三是不断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微贷技术,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等商业模式,推广行商式的营销方式,深耕产业、深耕客户、深耕品牌的理念得到全面践行。

把准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

当前,我国进入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还将持续向城镇转移、就业、定居和落户。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随着农业发展的形态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小规模分散经营和传统种养为主的经营体制逐步被打破,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比例明显上升。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向各类新型经营组织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正在逐步成长壮大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四是农村消费向多元化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农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在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多。

五是农村金融向强竞争格局转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日益提高对农村地区金融潜力的关注,回归农业农村,发掘新的增长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正在不断削减。利率市场化跨出实质性步伐,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人才、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加速创新、加速发展时期,它所引发的变革,必将深刻改变金融交易模式,甚至有可能撼动传统银行市场地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在受到传统竞争与新型竞争相互交织的冲击和影响。

在农业农村和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前所未有,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也前所未有,可持续发展与突破性创新的空间也前所未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牢牢把握自己的使命任务,加深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要将“三大工程”建设作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差异化竞争的根本路径,作为提升服务“三农”水平的根本手段,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寻求新突破、寻觅新战略、寻找新举措。

明确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三大工程”建设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总抓手,指明了总方向,但在实施中还要因地制宜,明晰重点,持续探索。

拓展乡村服务网络。要划分乡镇和村庄两个层次,按照覆盖基础服务、布设物理网点、实现社区融合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梯次推进。一是要做好基础服务全覆盖。在乡镇层面,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当前的重点是通过布设自助终端、转账电话等电子机具,推广应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现代信息科技服务手段,满足农民转账、取现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二是要增加物理网点。目前,全国仍有1685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分布在12个省份。这些省份要加强分类指导,对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条件的,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的,继续采取“两点两机包村包片”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服务。对已经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的地区,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村庄设立物理网点,实现网点由乡向村延伸。三是要推动社区融合。国际经验表明,提高客户的金融知识和专业技能,符合银行和客户的共同利益,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与社区的共同繁荣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将网点设立作为工作起点,以网点为平台,积极开展送知识、送信息、送服务等多项活动,紧密与广大农户的联系与互动,在普及推广金融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地缘优势。

着力加大对规模化新型经营组织的金融支持。一是建立特色化授信体系。要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评级授信范围。根据不同主体的生产规模、投入产出特点,建立有别于一般农户的信用评价系统,作出差别化的授信安排,合理划分授信权限,适当扩大授信额度。二是健全特色化的管理模式。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专营机构,建立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特点的独立运营机制。在有效识别风险基础上,通过信贷工厂等模式,探索将零售业务向批发模式转化,实现对农业特定市场主体的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营销服务。要加大组织架构改革力度,重点加强前台部门力量,不断前移服务平台,更好贴近农民,深度服务农民。三是创新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研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细化产品条线,满足参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要规范开展银(社)团贷款业务,满足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额资金需求。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综合运用订单融资、动产质押、应收账款保理等融资工具,推广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金融模式。积极开展与农用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供销商的合作,探索以厂商、供销商担保方式,推广农用机械设备按揭贷款业务。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试点。对于“三权”抵押贷款这项工作,我们的主基调是打好基础,试点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近年来,重庆、浙江、安徽等地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要深入总结,借鉴推广。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依法自愿。二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做好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登记、流转等基础性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协调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对“三权”抵押设定有效性予以明确,有效缓解“三权”抵押的法律风险。三是要注重贷款管理和风险评估。要针对“三权”抵押业务的特殊性,密切跟踪抵押资产状况,加大贷后管理力度,认真做好贷款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四是要注重总结完善。从业务理念、操作办法、制度流程、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总结完善,推动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在积极探索开展“三权”抵押试点的同时,各地还要结合“三农”发展特点,积极创新设计多样化的抵押担保模式。大力拓展农村可用于抵押担保物品的范围,因地制宜推广农机具、运输工具、订单、仓单抵押贷款业务,试验开展粮食直补等奖补资金抵押担保等方式。要充分发挥由政府主导发起设立的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建立村级互助融资担保基金等形式,为成员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切实做好城镇化建设配套金融服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提前介入区域城镇化建设规划论证,提高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前瞻性针对性。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产业结构、人居环境、就业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转变的需要,找准区域切入、产业切入和客户切入,前瞻性开发城镇化建设系列金融产品,提高金融对接的层次性协调性。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民生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支持的导向性科学性。

把支农服务“三大工程”不断推向新高度

要认真总结经验,将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的成果,融入“三大工程”的实施当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担当起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历史责任。

加强政策引领和组织推动。要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做到一年一个重点,年年都有新进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并根据组织实施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要树立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标杆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对经实践验证好的业务产品、好的工作方法,要及时加以推广,形成品牌效应。要探索将实施情况与高管履职、业务准入、新设网点、监管评级相挂钩,促进形成一级抓一级、事事抓落实的常态效果。

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合作。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加强联动,深化合作,形成合力。要将进乡入社区工程与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要将阳光信贷工程与地方政府开展的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评定工作相结合,共同维护和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要将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部开展的示范社评定工作和培育新型农村经营组织结合起来,推动合作社规范管理,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和信贷主体。

加强“三大工程”实施中的风险防控。深入推进“三大工程”,一定要做到防范风险和强化服务一起抓,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一起抓,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一起抓。要将网络建设和安全保障一起抓,切实加强对新设网点,特别是简易网点的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必要安全保卫措施。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重点加强贷款投向和资金流向监管,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保证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实体经济。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4

多方联动推进金融惠民工程。银行卡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是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金融民生工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陇县人行高度重视,把“村村通”工程作为支农惠农、服务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村村通工程同支行重点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相结合,主动作为,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主动协调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陇县人行多次组织召金融联席会,学习传达各级关于推进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措施,做好工作调度,多次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推进会议,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金融办、县人行、县财政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10多个单位部门为成员的陇县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陇县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推动了助农取款“村村通”工程扎实有效开展。

深入调研解决难题。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复杂工程,工作难点和问题较多。为此,陇县人行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实际,组织有关人员,多次深入各镇、各村进行调查了解,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并就调查了解的情况分别和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等涉农金融机构领导班子进行座谈,提出工作措施和要求。

工作方式上,采取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逐项落实、逐一推进,重点解决难点问题。如:陇县人行针对七月份全市通报进度缓慢现状,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要求陇县人行相关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等不起、拖不得”的精神抓好工作的调度和推进。陇县人行组织相关人员和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入空白村,走访村居负责人、周边村民等,了解相关情况,与金融机构网点负责人进行座谈,就空白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走访中,陇县人行了解到助农取款空白行政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有线通讯线路不通,移动网络信号不好无法连接安装POS机具,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基于成本因素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商户发展难等,针对这些问题,陇县人行会同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等,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加强了与电信、移动、有关乡镇等部门的协调,就线路不通行政村的商户发展与无线POS机具的配置安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经过多方努力,这一难点问题在八月份得到了有效解决,九月底实现了村村通。

加强督促防控风险保运行。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中,陇县人行始终注重加强对主办银行的监督和指导,要求主办银行严格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陇县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健全档案,规范发展服务点。同时,从业务申报、机具布放、系统改造开发、人员培训、风险控制、服务点维护、业务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陇县人行都给予全力支持与指导,促进了金融机构规范布点、规范操作、规范运行、规范管理,提高了站点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了农民和商户的资金安全,维护了站点的稳定运行。为提高站点建设进度,陇县人行加强工作督导,对工作力度小、推进速度慢的金融机构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倒排进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为加大推进力度,陇县人行还将助农取款“村村通”工作纳入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管理。

加强宣传优化支付环境。长期以来,受农村地区传统观念、消费习惯、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银行卡的认可度不高,对现金支付的依赖性强,严重制约了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运用。针对这一现状,陇县人行在抓好站点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将助农取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金融意识相结合,为有效发挥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实现“村村通”工程可持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5

[关键词]银行业;跨区域营销;区域性;金融中心

随着CEPA协议的签署与实施,泛珠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间商品和资金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成立,深圳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银行业作为金融的核心,如何服务好经济一体化,尤其是深圳国有银行如何发挥分支机构优势,为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贡献心有力量,成为打造我市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木文提出深圳银行业的“北拓南引客户工程”就是建议深圳金融发展与服务部门,充分利用深圳金融的“天时”、“地利”、“人和”,将“北拓南引”作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策略,出台相关营销与服务指引,大力开展异地深圳金融推介会,打造深圳金融的全国品牌,加快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一、深圳金融的“北拓南引”对于打造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北拓南引客户工程”是以深圳市场为参照系的深圳银行业的群体性客户发展战略。“北拓”就是通过营销总部或地区总部在深的集团企业,为客户存异地(特别是珠三角)的子公司、母公司、项目、上下游客户提供系统金融服务。“南引”就是深圳银行业主动营销异地(特别是珠三角)集团企业总部,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方案,引导客户将总部、结算中心或将资金运作重心迁往深圳。 深圳本地中小银行早已开展跨区域营销与客户服务,深圳银行业在异地的服务,如内蒙、云南等省区已开始具备一定的品牌。深圳本地银行开展异地跨区域服务比较突出的如招商银行,每家支行都制定了珠三角营销计划,成立专门营销小组,开展跨区域营销,营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点营销国际业务、网上银行、资产业务(流贷、票据贴现)。第二,资产业务采取低价(相对当地银行业)打入策略,通过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跨区域服务。第三,东莞、惠州、广州等为珠三角营销重点。第四,以优势客户为营销目标。第五,采取以点带面的策略,即通过一个政府、一个企业、一项业务多渠道渗透,抓住上下游产业链,层层深入。

深圳国有银行如不能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势必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后。深圳周边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深圳作为区域经济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客户的跨区域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需求升级步伐加快。目前存在主要障碍与问题是,一是异地开户。开展异地营销,就必须解决异地企业开户问题。二是贷后管理。对异地企业开展资产业务,如何控制款项用途,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状况,成为风险监控工作新的课题。新的《人民银行帐户管理办法》颁布后,对于异地企业开户的管制放松,为国有银行开展异地营销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国有银行开展异地企业营销,可设计出机构三方合作方案。

二、深圳金融“北拓南引客户工程”的定位、策略与模式

深圳金融的“北拓南引客户工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珠三角营销为重点的跨区域营销与服务,第二层次是泛珠三角区域的营销与服务,第三层次是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营销与服务。目前珠三角跨区域营销与服务是重点,同时其营销与服务的策略、模式也适应珠三角区域外的营销与服务。

(一)深圳金融的珠三角营销与服务定位

1.深圳金融的珠三角营销可以有效改善我市银行业的客户群体结构,培育伞型客户群体,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与产品综合效益,提高深圳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客户经理综合素质,有利于推动业务流程再造,进而使深圳的国有银行成为各自系统内的客户资金中心。

2.跨区域营销与服务的目标定位。重点区域的选择应坚持四项标准,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15%。第二,与深圳距离不超过100公里,维护成本较低。第三,银行业信贷类价格竞争相对平稳,大部分企业贷款利率在基准价格以上。第四,金融密度存款500亿/千平方公里。东莞地区、惠州地区为珠三角营销的第一重点区域,佛山、中山、广州等地区为珠三角营销的次重点区域。 4.跨区域营销的客户标准。选择珠三角型客户营销重点,要结合不同行业和维护成本,以客户能对银行产生的综合效益为标准进行具体选择。重点营销以下类型客户,(1)跨国公司客户群体。以最近年度列入《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母公司实力较强并在国际上信用等级高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上一会计年度或预计本会计年度为银行创造的综合贡献在100万元以上的客户为重点。(2)同有骨干企业集团。以信息产业、电力、公路、铁路、石油化工、电力、民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汽车、教育、卫生、医药、报业集团、高新技术等领域内的重点或骨干企业为重点。(3)上市公司客户群体,以上市公司中的优质上市公司为重点。(4)民营企业客户群体,以重点以效益好、资产负债率偏低、风险较小、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5)房地产客户群体,以列入全省50强或当地实力前10强的房地产企业为重点。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跨区域营销与服务策略

1.跨区域营销与服务作为群体性行为,应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远近结合”的策略。突出重点,珠三角营销要突出重点客户群体,提高客户的市场竞争力;产品方面,突出融智型业务,以融智业务为主,带动融资业务。以点带面,要通过营销单项产品,带动某个客户的跨地区综合金融业务;通过营销某个客户,带动某一行业的集团客户群体;通过某一行业的客户群体营销,带动某一区域的集团客户群体。远近结合,“北上型”集团客户以“近交远攻”为基本策略,重点突出为深圳本地企业的珠三角扩张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南下型”集团客户以“远交近攻”为基本策略,重点开展跨区域新客户营销。

(三)跨区域营销与服务模式 2.“南引型”集团客户营销模式。可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异地银行发起的入深企业营销。主要经历以下阶段:(1)异地银行带客户联系我市银行。(2)我市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与异地银行、客户签定三方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服务和现金服务。(3)对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选择由异地集团总部(由异地同系统银行提供担保企业资信情况调查)为保证,向在深的项目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服务。第二类,主动营销的异地企业,主要经历以下阶段:(1)掌握企业信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了解:方式一,通过政府审批机关了解异地企业来深开设分公司或投资成立新公司信息。一是区、镇政府外经办了解外资企业新成立信息,二是新设物流企业信息,通过区贸发局物流办了解,三是电子类新设企业信息,通过区科技局了解。方式二,通过子公司或项目,深入了解珠三角大型集团客户的资金结算中心与总部迁深倾向信息。方式三,建立珠三角大客户信息库,系统搜集媒体报道,及时客户信息。方式四,建立深圳银行业分支机构与珠三角兄弟行的集团客户的业务信息交流机制,及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2)对于来深开设分公司的,深入了解客户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特点,为分公司、项目提供全方面金融解决服务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3)对于有潜力的客户,主动为客户提供结算中心设计方案与现金管理方案,充分利用政府客户资源,牵针引线,引导客户将结算中心或总部迁往深圳。

(四)跨区域营销与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

对珠三角型优质集团客户应制定统一的服务政策、服务程序、服务模式和工作标准;要建立珠三角型客户信息制度、客户经理联席会制度,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加强珠三角区域的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客户与市场信息管理系统,深入分析集团客户内部的运作特点,为客户设计真正贴身的理财方案。统一客户视角,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客户经理及时将各类需求及机会信息上报后,深圳地区总部及时反馈,快速反应。以提高为客户的客户服务的水平。通过二个层次提高,第一是为集团型内部客户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经理经营客户的水平。第二是为集团客户的客户服务,创造新的价值链,为客户创造价值,延长深圳银行业的客户线与产品线。要加强售后管理,客户经理要定期走访客户,挖掘客户新的业务需求,及时组织相关产品部门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切实加强对异地贷款项目、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于异地企业授信,要认真审批企业的交易凭证,确保资金的实际用途。对于由异地企业提供的保证,要加强与兄弟分支机构的沟通,深入分析担保企业的实力与经营状况。

三、深入开展跨区域营销,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总体安排建议

深圳银行监管机构要重视珠三角营销,把珠三角营销作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到提升深圳银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高度上来,要形成全市整体联动、上下配合,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力争使深圳银行的服务品牌成为全国性的市场品牌。

(二)总体策略建议

建议成立深圳银行业“北拓南引客户工程”领导小组,出台跨区域营销的指引,组织异地深圳金融推介会,有计划有组织推动跨区域营销与客户服务。

对于“北拓型”集团客户的采取“近交远攻”策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近交”,即深圳总部的客户信息、市场营销、方案设计、综合定价工作,二是“远攻”,即客户异地子、母公司的服务方案、产品售后服务、异地分支机构的联动工作。

金融工程重点范文6

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财税金融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今年财税金融工作。刚才,覃伟同志、小平同志分别就财税、金融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建超同志对金融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稍后,珍强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专心聆听、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强调两点:

一、回顾过去,有喜也有忧

我们欣喜的是: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金融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始终按照“强基础、兴产业、抓增长、促稳定、保民生”思路,奋力克难攻坚,锐意开拓进取,财税金融工作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57亿元,增长40.4%,净增1.3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达到3.37亿元,增长44.8%,净增1.04亿元。公共财政支出突破20亿元,达到20.6亿元,增长27.6%,净增5.64亿元。

二是政府融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再次成功在农发行融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2.21亿元,增长47.33%,净增0.71亿元;首次成功在国开行融资种植养殖产业项目贷款0.45亿元、医疗卫生事业项目贷款0.4亿元。

三是向上争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向上争取各项补助资金16.02亿元,增长15.2%,净增2.12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8.6亿元,增长19.5%,净增1.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7.32亿元,增长10.8%,净增0.72亿元。

四是金融存贷实现新突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96亿元,增长20.3%,净增7.24亿元;贷款余额27.11亿元,增长43.9%,净增7.88亿元。

我们担忧的是:当前,我县财税金融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

一是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个别乡镇、部门作风不实,加快发展、服务大局、真抓实干的意识不强,争取项目不主动,对争取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够,资金都是向县里要,不愿向上级部门争取,更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在项目建设上,该启动的项目没有按期启动、该推进的工作没有按时推进,极大地影响了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

二是地方税收结构不合理。收入方面:财政增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不可控因素增多,财源结构单一,增长空间有限,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增收压力较大。支出方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启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加之全县还贷任务较重,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有效满足支出需要。

三是市场融资体系不健全。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导向结合不紧密,适应市场、政策变化的能力弱,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规模较小,中介市场发育缓慢,金融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银行新增贷款投向“三农”方面偏多,工业贷款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融资难度大,部分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方式,增加了融资成本。

四是财政监督管理不规范。个别单位、部门对上级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及时,项目长期不开工建设,滞留大量资金,严重影响上级对的支持。一些单位、部门财务管理不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铺张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二、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的目标是:全县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6%以上,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45%以上。上述任务,既是全省增比进位形势所迫,更是我们后发赶超实际所需,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只能超、不能减。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以坚定的信心、强力的举措,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是要做到“四个着力”。

(一)着力培植财源体系,夯实基础。一是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壮大骨干财源。开发区工委、发改、工贸、住建、交通、水务、财政、税务等部门要以推进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高速公路、长丰水库等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争取国家支持,积极落实财税政策,扎实搞好跟踪服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重大项目建设营造宽松环境。二是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群体财源。开发区工委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以“打造100个产业园区”工程为抓手,通过采取融资建设基础设施、异地搬迁扩能技改、以商招商集群发展等措施,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孵化动能、产业承接、本地特色、高新科技、现代物流“六大工业组团”,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配套企业,确保新增企业50家以上,建成投产40家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三是要加快推进企业成长工程,发展新兴财源。工贸、工商部门要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成长潜力看好、带动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确保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以上,发展微型企业90户以上,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四是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开辟后续财源。农牧、烟草部门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创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个万元”工程为抓手,围绕建成“5个产业带”、“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目标,发展烟叶7.8万亩、茶园4万亩、核桃7.5万亩、中药材2万亩、水果0.5万亩、蔬菜20万亩、竹子2万亩,出栏肉猪36万头、肉牛10万头、肉羊38万只、家禽70万羽,实现农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9%以上。

(二)着力做大收入蛋糕,确保增长。一是要科学谋划。各乡镇要对照全年财政目标任务,抓住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在巩固现有税源,着力壮大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大力引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经济总量,做大财税总量。二是要勤于调度。各乡镇要按照财政收入进度要求,加强调度分析,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分析,半年一小结,全年算总账。要加强收入征缴入库过程中的协调与联系,确保收入足额入库、均衡入库。三是要强化征管。财税部门要围绕财税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缴力度,坚决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实事求是地组织各项收入,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严堵跑冒滴漏。

(三)着力抓好资金筹集,破解难题。一是要积极跑项争资。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经济开发区设立等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上报一批交通、水利、民生等重大工程项目,积极跑市、赴省、进京争取资金,争取项目78个以上、总投资102亿元以上。二是要扩大开放引资。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投资促进部门要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办的作用,重点瞄准成渝、江浙、广东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行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金融招商、以商招商,实现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三是要拓宽渠道融资。金融办、人行、银监等部门要大力组织实施“引银入德”工程,争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德设立分支机构。要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力度,创新融资方式,筹建交通、水利、教育等投融资机构,新增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40家、非金融组织10家,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经营性项目贷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40亿元。四是要经营城市攒资。住建、国土、房产部门及各有关乡镇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围绕省委、省政府把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创建100个示范镇”、“推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一区两翼”建设,加快推进“撤县建市”、“撤乡设镇”步伐,开工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确保实现城市建设投资26.83亿元、房地产投资11.31亿元以上,力争土地出让收入4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