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中国的数学教材几经改版,日臻完善,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不断进步,跟上世界步伐。如今的新课标教材更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前那种学生跟着老师走的刻板的教学方案已不再适用,我们需要一个开放的活跃的相互合作的课堂,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首先得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这门课程,就算初中生还处于懵懂时期,但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也会执着,这就很容易出成绩,尽管他可能还不了解数学真正的含义和重要性。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自己不那么了解又有点枯燥的学科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多多努力了。
(一)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老师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在思考老师的问题的时候自由讨论,这样孩子们不但可以互换想法得到更多的思路,还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让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还可以就学生们所回答的问题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学生的思考方法最独到,哪个学生的答案最准确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自身学习条件。
(二)做一个幽默的老师
数学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多是严肃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数学老师往往很受学生欢迎,并且教学工作往往是事半功倍,原因何在?幽默的基础是渊博的知识,高雅的玩笑能让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高雅的数学玩笑更是发人深思,一个幽默的数学老师不仅能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有时还能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数学题让孩子们明白另外的题的解法。不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紧张的气氛,要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相信我,这样往往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学好数学
让自己的学生爱上数学,这仅是第一步,爱上之后便是要巩固他们的根基。一座房子之所以能够直插云霄,那是由于它有顽强的根基支撑着它。要想让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这些耕耘者责无旁贷,要让孩子们学好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一)加强老师的工作
要让学生学好知识,老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初中课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层次,我们需要耐心的引导孩子们从小学状态下过渡到中学来。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小学到初中不只是知识难度的变化,还有数学思维模式的变化,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老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备案,把一些有关联的课程放在一起讲,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时就可以把相关联的知识点一起讲解,笔记最好写下来,以便于孩子们抄写记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拓展几个知识点,为孩子们的高中做准备。
(二)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老师上课要幽默,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较欢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必须严肃。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方面放松不得,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作弊什么的完全是没必要的行为,要从小培养学生们对才能的重视而不是分数,该记忆的知识点不一定要背下来但一定要理解,比如什么是面?没必要一定要让她说出面就是由一条直线和不再直线上的一点构成的平面就是面,而要他理解面的含义。只有严格的要求,才能有扎实的知识,数学中讲究的是准确无误,千万不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三、让学生理解数学
对数学的热爱,扎实的数学功底,有了这两样差不多就塑造出了一半个人才了,而对于人才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不拘一格的思想。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连想都想不到的。那么,我们的人才便出现了。小孩子的思想是天真的,不受限制的,往往能想到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事,特别是初中生,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且还保留着那种不受限制的的思维,这是最好的。我们要让孩子的想法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一道数学题,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一定并不止一种解题方式,在看到学生用你没想到的思路做出那道题时,你最好给他一些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告诉他你的方法更好,这样孩子们才会让自己的思维不被困在牢笼里,并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让孩子们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孩子理解数学的意思便是让孩子们在数学领域里自由飞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四、结语
初中生是一个即拥有知识又拥有自由思想的群体,而很多人的天赋却是在初中时代被淹没了,这无疑值得我们教师深思,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告诉他这种方法不对,而是需要在他表现出他与别人的不同时,告诉他你是最棒的。不要再用旧时代的教育方式来限制新时期孩子们的怪想法。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塑造出更多的祖国栋梁,让我们的教学方式跟上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多媒体 辅助教学 方法思考
一、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可以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多媒体把抽象转化为直观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3、运用多媒体使师生角色发生改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播者,教师的触角也不在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主要职能已经从“教”转变为“导”。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过路的时候,教师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去辨别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起他不断向上攀登,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式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发展,使学习在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深度、广度上更上一层次,使学生在课后可将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再次利用多媒体读取,对不理解的内容部分反复观看、思考,还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完成作业等,更可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课件,还可以在线以其他远程终端的名师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这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动作用,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初中一年级有理数运算的训练课中,学生算对时给出一个笑脸动画,算错时给出一个哭脸动画,并要求学生重新计算。初二时,我们的课件设计就应该着重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设计课件中加入演示几何分析证明过程。初三时,利用课件制作图表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如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小结时,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2.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包括具备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正确的空间观念、运用数学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本身的特点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运算能力的培养方面,利用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运算,使学生的运算在计算机的引导下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动画演示,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各种几何体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观念;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注意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迅速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把它作为备课、教学的工具,使电脑、网络、光盘等现代媒体成为像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选择媒体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而许多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原则,将一些用常规手段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也要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排斥了挂图、实物教具、实物投影仪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其它媒体,导致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虽然多媒体有诸多优越,但它不能囊括一切。像老师的板书、鼓励、,学生的学具操作、小组合作等传统手段与方法有时还是有它自身的优势,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恰当的体态动作较之屏幕更具有亲和力,师生间的交流较之学生与屏幕间交流更为融洽、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体;数学场景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与总结。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
此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会让学生搜集一些图形,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集,并展开讨论。学生搜集了很多: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应有尽有。虽然对这些图形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学生却兴致勃勃对这些图形进行了对比和总结。课堂中,教师有效“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高效率课堂目标的实现。
二、设置数学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更加偏重理性思维的扩展,符号体系、公式结构等都更具严谨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会知难而退,放弃了数学学习。那么,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场景,借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日后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章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只知道要学习“统计调查”;而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进行这章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对一些事情进行简单统计,比如:班上学生各自的体重、身高等,让学生明白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到数学不单单是一门需要考试的科目,它也存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借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总之,作为老师,应当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
的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班上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跟
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农村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不尽相同,再加上现行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着重中等程度学生,没有给予两极学生足够重视,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更多的关心、帮助或指导,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分层教学的策略。
1.对分层教学策略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
2.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学生分层。
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学业水平和学习需求,将全班同学划分为A、B、C三层。A层: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自觉,本身素质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占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对他们要求较高,除掌握好基础知识外。还要全面地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有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刻苦钻研的精神;B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兴趣较高,但缺乏学习方法或学习兴趣不高,但素质较高,有发展潜力的。这一层学生占百分之六十左右。C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这一层学生占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我们的分层只是暂时的,是一种“动态”的分层,所谓“动态”即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分层。
2.2 目标分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对C层学生要求是低起点、多练习、小步子、渐上升。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多比较、多激励、多变化、多反馈,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超前、超标、超常,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2.3 备、授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育,整体推进的关键,在课堂上,既要立足整体,面向大多数,又要适当兼顾“两头”,每节课下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新授课时间的安排上,B、C层学生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听懂吃透。对A层学生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如,在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对例题的讲解进行了优化。
上述各组例题的针对性是很强的,通过测试反馈效果很明显,体现了例题优化的优势。
2.4 练习分层。
结合教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的习题要求。每次的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兼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我在编制习题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出必做题、选做题、附加题。要必做题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选做题要积极争取完成,附加题属于拓展、探究、加深的习题供A层的学生选用。
2.5 辅导分层。
辅导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又一关键。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2.6 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总之,通过实践,我们尝到了甜头,这就更加加深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尽早实施分层次教学,扎实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以使学生在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5
一、在工作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恰恰误解了“教学”一词的真谛,误认为教学就是“以教定学,先教后学”.在这一理念影响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完全主导着整个教学机制的运转,学生则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这貌似默契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结果――学生止步于上课听懂教师所讲,课后寸步难行,或者只会处理教师讲解过的问题,面对新的问题就措手无策.上述困境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主体性没有真正得以落实.
要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课堂必须翻转,即让学生想学,唯有让学生“先学”,他们才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这也就是教师教学的焦点所在.此外,学生先学是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他们将获得第一手的探索资料和情感体验,不同的学生个体还将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将更加深入,他们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先行学习,可以发现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主掌握的,这些内容教师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存有困难和疑虑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投入其中,实现重点突破.
2.以学促学,实现共赢
初中生都有好胜之心,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运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斗志,通过建设学习小组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进而实现以学促学,实现课堂管理模式的优化.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充分互动能有效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施以合理的引导,从而实现有效的调控.学生在进行交流和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其中,及时把握他们合作的成果、讨论的分歧,启发学生探求问题解决的思路,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他们的依赖对象.偶尔,教师也会发现某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比较消极,他们或许是因为自己思维过慢而不想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或者因自卑而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对这一学习方式的排斥,对此,教师要格外给予这些学生关心,帮助他们重塑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不可缺少的拼图,从而营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取进步”的合作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团队意识的增强,而且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当教师发现某些小组因分歧过大而发生争论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对应小组的探讨,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让自己的阐述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此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锻炼他们自我表述的能力,进而让他们能够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如何发挥呢?靠的就是“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具体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1.将开放性融入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教学实践表明,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将开放性融入我们的问题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将某一知识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更有价值、更具探索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在三角形ABC的边AB和AC上分别有一点D和点E,如果要使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相似,应该再加一个什么条件?”问题提出后,教师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合理把握学生讨论的时间,在恰当的时机,让某一小组派代表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然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上述教学方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营造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针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时,他们不同的切入点将有助于彼此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度,对某些难度过大的开放性问题,教师要精心分解,将其演化为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逐个击破时,训练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将拓展性融入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延展性.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将拓展性融入其中,做到“突出重点,分散安排”,即在某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稳步向前,他们的能力、知识和情感都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当然,在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情感予以必要的疏通,让他们意识到困难存在的客观性,但只要坚持努力,问题终将解决.所以,教师在目标设置上必须要逐步深化,同时问题的相关情境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建模能力,并最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范文6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
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 (a+2) (a+2) +(b+2) (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
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1), (a+2) (a+2) +(b+2) (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 -2-2-1|)/2=25/2, 所以(a+2) (a+2) +(b+2) (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
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
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
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
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