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1

[关键词]工业园;污水;工艺;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41-01

1 引言

为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及2012年节能降耗目标,工业园区在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加大对园区企业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推进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产业链,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产业链间的循环体系,有效降低园区总能耗的产生量,推进园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目前,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需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企业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是企业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目前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三是园区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的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

2.1 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

园区企业各自建设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由企业自行处理,各项水质指标都合格后,经地方环保部门监测达标才允许排放。这种模式虽然达到了分散事故危险和责任分担的目的,但存在如下缺点:(1)不论规模大小各厂点都单独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总占地面积大,其投资费用是相当大的而且处理设施的投资并不随废水量的减少而减少,运行费用高,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资源、设备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对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2)环保系统监管难度大,不利于专业化运行操作,效果保证度没有集中治理模式好;(3)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不平衡。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污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也很难满足生物处理工艺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进水水质。

2.2 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纳入城镇污水管道之前,企业一般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特殊的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经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排人城市排水管网,进人城镇污水处理厂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企业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目前企业预处理中通常是采用了与城镇污水处理厂相同的生化处理工艺,仅降解了污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被转移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得不到有效处理,依靠城市污水的稀释达标排放。(2)所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和能力,必须符合有效处理工业企业排入污染物的条件。否则,不能接纳工业污水。(3)为保证在合理处理成本下出水水质,对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也是应有限定的。

2.3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保障工业园区污水得到妥善处理,许多工业园区都建设了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此外,有的工业园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分别用管道排放到园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水质差异大,需要各企业预处理污水,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优点是:(1)废水处理设备、土地和人力资源共享,节省企业的废水处理费用;(2)降低了环保管理部门对分散企业监督管理的难度;(3)工业园区废水中心站可引进专业环保公司的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保证废水达标排放。缺点是不同厂家的同一类水集中于园区管道收集,没有配置必要的高技术监测设备,企业废水混排查找不及时,也难以查找;没有有效的手段监控各种废水,无法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不能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进行清洁生产。

3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建议

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及地方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都要求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是大势所趋许多地方政府就要求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厂,否则实施区域限批。如何有效的发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使园区污水处理厂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3.1 加强在线监测,有效监控废水浓度

随着进园企业日益增多,废水水质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少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问题,容易导致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因此必须强化对园区企业点源污染预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1)配置必要的在线监控设备,及时查找废水混排原因及排放污水的企业,及时切断乱排混排的企业进水,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2)通过在线监控系统有效监控各种废水的浓度,根据废水浓度进行收费,约束各厂家的乱排乱放现象,用经济手段促使各厂家实施清洁生产。

3.2 严格入园标准,加强企业末端的监控

严格入园标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未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督,对环境违法现象突出的园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制度,以严格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加强企业末端污染监控。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关键还在于接管企业进水水质的末端控制。在各级环保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监管下。企业都建设了预处理设施。但由于接管标准是三级排放标准,企业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废水的三级指标特别是COD的达标排放。而忽视了清洁生产和针对有机毒物的预处理,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极易因进水有毒有机物而导致运行异常而影响了污水厂处理工艺的效果。因此,必须确保企业废水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对向城镇排水收集系统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进行水质水量监测管理,同时对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统计,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确保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

3.3 制定应急保障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

保证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染物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如污水处理厂发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要立即报环保部门,通知相关企业采取停产或限产限排等应急措施。

4 结束语

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防止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重污染区,如何控制工业园区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当前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模式,并就目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1] 黄宇,刘新红.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06,(12).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2

一、园区内县政府投资构成资产的状况

园区内由县县政府投资构成的公用资产,首要包括园区内给排水管网、道路、供电设备及配套市政建设工程、广告等与园区配套建设有关的工程。近五年来,县县政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配套中公用局部构成的园区资产总额约为6950万元,其中,道路约6000米,投资约750万元,供水管网17000米,投资约1300万元,排水沟(管)19000米,投资约900万元,供电线路长约9000米,投资4000万元。首要包括江北磷化工业园道路革新工程、花林石头店生活和工业供水管网建设工程、万里精密磷化工业园道路及给排水工程、洋坪工业园马家滩片区道路及供排水工程、城北及汪家园区排水和道路工程、重点招商项目供电设备建设等,上述配套工程首要服务于园区的36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本年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园区的60%以上。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园区资产治理难度大。一是工业园区“一区多园”的格式致使基本设备反复建设,县政府配套投入增大,也为资产治理带来了坚苦。工业园区七个产业园比较涣散,全县除河口乡外,其他六个乡镇均有园区存在,为园区企业配套服务的资产也很涣散。二是资产触及面广,并且治理也要求十分专业。一切资产包括道路、供水管网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线路等项目。

(二)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业园区管委会是年经省县政府同意成立的省级开发区,因为成立较晚,加上园区比较涣散,原集团移交的资产已悉数装备给企业用于支持项目建设,真正属于园区的资产不多。随着近年来县政府投入的添加,园区基本设备不断完善,园区资产正逐渐添加。而资产的治理往往是经过县县政府召开项目专题办公会来明确治理主体,对全县的配套资产没有系统的思索,并且各类资产治理准则也不完善。

(三)材料档案不健全。园区资产构成的时间较长,供水、道路、排水、供电等大型配套项目分布在园区地点的六个乡镇,建设单位都分歧,从项目建设到竣工验收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理单位来搜集整治相关材料,坚持所构成资产的明细档案。

(四)局部资产产权不清。县政府为园区配套投入资金正逐年增进,构成的道路、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电线路等资产很多,因为产权不清,园区无法进行按期的检查和日常治理。

三、增强园区资产治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治理体制。一是明确资产治理责任主体。虽然工业园区比较涣散,遍及六个乡镇,然则由县政府投资建设构成的资产应该明确治理的责任主体,建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来治理该资产,协调处置相关工作。二是部分参加。建议有关乡镇、县直部分积极参加园区资产的治理,监督资产运用状况,为更好应用资产,服务园区企业建言献策。三是建章立制。一方面坚持园区资产的治理准则,不断完善工作顺序,另一方面坚持资产治理联络会准则,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工业园、住建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水利水电局等部分及有关乡镇参加,做到两个月或一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碰到主要工作召开不按期大会。重点处理园区内违规建筑、乱占公路、饮水安全等损害公共好处的行为,做到发现问题早决定计划、早整改,防止因治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3

摘要 本文对茂名市1992年建园以来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产业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并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园区工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茂名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优势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园区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本文侧重对园区工业投资、产业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茂名加快园区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工业园区的现状

(一)园区规模情况。目前,全市有6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工业产业转移园,占广东省开发区总数的6%,占广东省已认定的工业产业转移园总数的8.6%;工业园区核准开发总面积115306亩,2012年止已开发总面积31222亩;6个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茂港经济开发区、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核准总面积109305亩,开发率27.4%,3个产业转移园(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核准总面积22780亩,开发率33.8%,其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内,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内,是经济开发区内的产业转移园。

(二)园区工业投资情况,全市6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完成工业项目719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80.7亿元,占1992年来全市工业投资总额的1212亿元的31.4%。其中茂港经济开发区在保留现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规划功能定位为商住、旅游,不再引进任何工业企业,目前为止建成工业项目17个,完成投资总额约3.4亿元;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230个,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87个,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119个,完成工业投资约10亿元;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建成工业项目188个,完成工业投资50.5亿元;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7个,完成工业投资260.9亿元;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4个,完成工业投资超8亿元;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41个,完成工业投资10.9亿元;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工业项目36个,完成工业投资20.9亿元。其中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包含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包含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

(三)园区工业产业发展各显特色。全市6个开发区和3个产业转移园根据核准时和后来的产业发展实际,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主导或特色产业。广东茂港经济开发区以植物油加工、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为主,2012年(下同)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70.5%和4.3%;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以电力供应业和竹、藤、棕、草等制造为主,两行业占园区产值分别是78.3%和6.0%;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以饲料加工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为支柱,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55.5%和30.8%;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饲料加工、塑料制品、制糖业等产业,三产业占园区工业产值分别是26.3%、15.8%和15.3%;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饲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业格局,两行业产值分别占园区工业产值的43.5%和11.2%;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主要以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和合成材料制造为主,两行业产值占园区产值的74.6%和16.1%;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工艺美术品制造、纺织业、电子元件制造为支柱,三行业占转移园工业产值分别是41.9%、13.6%和13.2%;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园以水产品深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为主,分别占转移园工业产值的35.7%、25.9%和12.4%;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重点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引进建设碳四、碳五、碳九、芳烃、环氧乙烷、精细化工、橡胶塑料加工七大产业链项目, 转移园的合成材料制造、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和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三大行业产值占转移园产值分别是23.7%、21.9%和19.9%。

(四)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全市经济开发区及产业转移园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产业转移园工业增长好于开发区工业增长。2012年止入园规上企业151家,其中产业转移园企业63家,工业产值186.3亿元,增加值46.6亿元,增长50.3%;开发区企业88家,工业产值1028.4亿元,完成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0.8%。从规上企业入园变动,产值占比变化,增加值增速变化三个指标看:自2009年来,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产值比重提高5.0百分点,可比价增速提高7.9个百分点。经济开发区企业个数占全市企业个数的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产值比重下降4.4个百分点,可比价增速回落1.9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用地问题突出。当前我市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是用地报批难,已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受用地指标制约,产业园发展规模较小,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园与国内外同类型的园区相比面积太小,发展空间不足。二是征地拆迁工作滞后。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只是经济功能区,本身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征地用地两张皮,征地拆迁主要依靠茂港区政府及其下属的镇、村开展,征地拆迁矛盾多、成本高、任务重、效率低。三是征地及维稳工作任务重。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土地评估价与征地价格悬殊,群众对征地期望过高,要求解决社保及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土地开发不及时。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开,目前闲置土地600多亩,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二)开发资金筹措困难。多数园区开发模式仍较单一,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园区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上级补助和国家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园区发展需求。比如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省、市、以及本市资产变现和财政投入,渠道过于单一。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债务沉重,收支压力大,开发区建设资金来源,只能依靠项目合作或借款投入。广东化州鉴江开发区大部分企业是个体经营,缺乏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整个园区产业大而不强。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投融资渠道单一,维持着政府一家独撑的投资机制,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方式,加之市政府在融资担保和抵押方面受制于国家有关政策,银行提出要求市财政出具还款承诺文件,或明确融资贷款的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导致银行贷款难以落实到位。

(三)原材料紧缺,制约园区工业发展。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是围绕茂石化公司炼油和乙烯厂下游产品进行布局和规划,一直是按“依托型”园区来谋划推进,初衷是想利用乙烯厂的原料发展下游产业链,近年来随中石化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对各类副产品“吃干榨尽”;同时,公司从规避销售风险的角度考虑,仍对部分产品实行外卖。目前乙烯厂所能提供的原料非常有限,工业区实际上面临着“无米之炊”。

(四)管理体制亟待规范。虽然各个工业园区都组建了管委会或园区办等领导班子,大多是政府派出机构或经贸局协助管理,或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的临时机构。茂名石化产业工业园实行的是政府派出机构的管委会体制,由市政府和茂名石化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开发区同时设立茂化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政企合一的开发模式,这一体制的特点是开发区管委会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管委会与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机构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开发区管委会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发区规划建设由茂南区建委、开发区规建委联合管理,1996年起收归市城市规划建设局管理,用地审批、土地招拍挂和办理土地证由市国土局管理。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茂名市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集约用地。一是统筹规划,有保有压。对全市工业园进行整合,明确功能定位,每个园区着力抓好1—2个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有机链接的园区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确保重点园区和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杜绝闲置土地。

(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对入园企业的扶持。产业配套方面,立足本地资源和园区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鼓励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园区。企业上市方面,制定出台支持、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或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入园企业,按照培育期、辅导期、成熟期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规划转型;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快速城市化发展在带给城市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的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社会是大势所趋。对城市发展建设起到引导方向的城市规划也需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经过快速城市发展的浪潮后,慢慢城市发展的目光已从加快城市发展,拉大城市格局的增量型发展过渡到追求如何能提高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引入更适宜的城市功能和激发城市活力,如何平衡利益主体及如何实施规划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而工业园区作为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城市功能片区,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大多工业园区都有产业增长方式调整、土地利用模式转变和管理方式改进诸多问题。该类型区域的规划方法应顺应调整的趋势变化,从只重视空间形态上的布局规划向指导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城联动,完善公服设施,提升环境品质等多方面多角度上思考问题,其规划类型也应从增长型规划向存量型规划转型。

2 社会转型背景下工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类型杂且定位不明

工业园区的发展初步阶段为了加快园区建设,在产业招商时放低企业进入门槛,对产业选择目的性较弱,造成园区产业类型混杂,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难以形成核心产业,工业园区定位不明朗,进而对后续招商产业恶性循环,发展受阻。

2.2 土地开发利用低效且无序

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为加快吸引企业入驻,一般以低廉的土地成本作为招商筹码,往往形成粗放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而且也由于园区管理机制及经验的不足,对企业土地需求监管不严格,造成出让土地规模远超出实际企业需要,企业对用地开发利用极低,形成大量闲置土地,降低了园区综合效益。同时。工业园区初期开发迁就于企业情况普遍存在,以企业的喜好及愿意来确定企业选址,开发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乏按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布局的管理执行力,导致土地开发无序增长。

2.3 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与城市关联性差

工业园区选址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借助城市现有服务功能设施较为不便,而且园区建设更重视工业产业的生产需求,忽视对生活需求,通常只能靠企业内部自行解决,从而形成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设施重复建设的现象。同时工业园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往往忽视与周边城市功能的衔接,产业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未能配套,导致园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等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

2.4 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工业园区经过初期的粗放式的扩张发展后,用地供量日渐缩小,而随着园区产业升级改造、产城互融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产业升级与功能完善对用地呈现旺盛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园区低效、混在的用地利用方式及外延式的空间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园区产业升级与功能完善的迫切需求。

2.5 园区建设形象低端无特色

由于园区开发初期重点出让用地为工业用地,企业通常是大圈地、小开发,加之工业企业厂房建设标准较低,造成园区整体建设形象低端,大多为沿路围墙,内部一两层的厂房。同时也没有重视内部绿化开敞空间及生态环境的塑造,对园区后续产业升级及招商都存在不利影响。

3 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的策略转变

在产业转型需求及产城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模式、空间组织方式及功能设置上愈发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以下规划策略,以期实现工业园区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3.1 策略一:从“空间主导型”到“产业主导型”

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综合的产业主导型规划,根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成果作为空间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遵循主导产业的生产及发展规律,科学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在此基础上,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拓展相关上下游产业,提出产业整体化发展思路,进而对园区的空间布局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3.2 策略二:从“外延扩张型”到“集约调整型”

针对园区用地开发强度低、企业布局分散、厂房建设标准低、园区形象较差的现状,先整合再优化。确定哪些用地需要置换、哪些用地优化改造,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整合现状较为零散的工业用地,紧凑化布局。同时针对置换出来的用地,根据规划发展需要,重新确定用途,腾笼换鸟。

3.3 策略三:从“园区孤立型”到“产城融合型”

工业园区应从单纯的产业组团往产业新城过渡,结合周边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功能设置,统筹思考,统一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工业园区不仅关注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注重配套功能的完善,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实现以产兴城,产城共融的目标。

4 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策略的应用

笔者主持参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与空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调研、交流和规划实践中,对转型背景下工业园区的存量型规划的理念策略有了初浅的探索。本文以《规划》为例,针对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所面临的问题,有目的地提出存量型规划策略,以期探索出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4.1 产业主导型策略应用

开发区在产业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内部产业发展虽具有一定规模,但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围绕传统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形成,但体系内部高新科技产业规模有限,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园区经济效率低下,同时产业空间布局凌乱,难以符合市场竞争力和现代生态循环产业园区的发展诉求。产业集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类型较为混杂,相似产业类型企业间缺乏联系和分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未充分体现,产业辐射作用不明显。同时本地公共服务配套产业缺乏,各类服务设施水平有限,难以对园区产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基于此,建议园区以“自我配套,主动提升”为发展原则,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出效率为抓手,一方面根据现状产业发展现状,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子分析、产业优化路径选择及产业体现构建,最终确定围绕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及现代物流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配置园区产业链升级,建立有效的产业关联机制。延伸、扩宽、做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信息产业、现代商贸产业、精细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房地产业等,同时,有针对性的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从而在更高层面完善的功能关联提升园区经济发展,在大范围内构建产城一体化园区发展机制。

最后,形成“3+4”的产业发展层次,即三大主导产业(群),四条配套产业链。构建优势突出、结构清晰、抓手有力、相互支撑、动态发展的产业体系。

4.2 集约调整型策略应用

在土地资源不足的开发区,如何将土地利用最佳优化,好钢使在刀刃上是关键问题。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两种问题:①存在建设开发密度过低,大占地小开发的现象严重。②开发区内企业类型多样,大量存在污染大、效益低、产业类型不适宜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规划针对现状的产业类型、用地开发利用强度、效益等级等方面来整理园区用地,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造思路。

4.2.1 占地企业产品门类分析

依据规模集聚、近地分布、尊重现实基础三大产业发展原则,开发区构筑“两大产业集群,四大功能板块”的产业布局框架,即机械加工制造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行政商务、生活居住、工业生产、国际物流(陆港)四大功能板块,构筑产城一体的空间分布模式。

4.2.2 占地企业升级改造主观意愿条件分析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开发区内部众多企业面临自身发展调整的问题,在政府推行升级改造的优惠政策引导下,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动提出改造意愿。同时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工业项目过程中,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发展土地产出效益,针对工业项目设置门槛管理制度,使之原有企业中污染较大、产业能级较低的在新的要求条件下,成为重点集约调整改造的对象。

4.3 产城融合型策略应用

开发区与银川市西夏区相接,但两区并没有实现统一规划布局,在规划中各成系统。在两区相接地带有诸如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居住条件、景观风貌等许多问题。同时开发区工作人员生活所需的餐饮、娱乐和体育休闲等服务设施也无法在周边地区解决。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解决开发区产城分离的问题为出发点,将开发区定位为创新能力强、产业层级高、辐射带动广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全、生活空间美、生态环境优的新兴产业园区。使开发区在关注产业本身发展的基础上,注重配套功能的完善和开发区形象的建设,推动产城平衡发展的区域。

在区域协同策略上,将西夏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作为上位规划进行响应。沿黄河路两侧将重点打造商业轴带和居住设施,与规划区的渗透联系趋势显著。

(2)在空间布局方面,形成两轴串两片、一环连多心的规划结构。两轴:以文昌路为主的园区景观轴、以宝湖路为主的产业发展轴;两片:东片区以升级换代为主的传统产业区、西片区为创新综合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区;一环:围绕园区的绿化水系生态环;多心:门户形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及多个邻里单元所构筑的空间网络。

(3)在功能服务配置方面,形成多层次公建配套体系。以创建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目标,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形象和吸引力。按生产配套和生活配套两大类构建多层级的公建体系,创造园区充满活力的宜人生活品质。规划“一环三心多点”的公建配套体系,形成均好化、网络化的布局特征。

5 结语

从当前的社会和产业园发展的时间看,工业园区的升级换代已是必然,同时所涉及的规划方法也随着变化。针对工业园区存量空间的“存量型”规划是目前热点问题,但缺乏相关系统的技术及方法。在此,笔者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案例对“存量型”规划方法做一初浅探索,是对传统规划模式的反思和改进,也是针对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邹兵. 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政策规划【J】.城市规划,2003.(2)

【2】石爱华.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控【J】城市规划,2011,(8)

【3】徐忠平. 聚集规划评估【J】城市规划,2012,(12)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5

自2009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__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__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三年来,共累计完成征地拆迁2949亩,其中沙水产业转移园1303亩,东湖坪制笔研发基地686亩,马市工业园960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园区实际面积已达6950亩,形成了以东莞石龙(__)产业转移园为主,黄花园、东湖坪、马市、江口等各片区为辅的“一园五片区”的发展格局。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__)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__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1、园区绩效逐步显现。近三年来,随着园区新签约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园区绩效逐步显现。__年,园区新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2173万元,对我县GDP贡献率逐步提升。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__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有国道323线、省道1912线,随着韶赣高速的贯通和正在规划修建的韶赣铁路、粤湘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__。

2、资源丰富。我县拥有林地面积2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蓄积量2200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能为家居生产、造纸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全县水电蕴藏量11.81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累计已达9.5万千瓦,能充分保障企业用电。同时,我县拥有相对稳定的4万富余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从近三年来新引进的39个项目整体来看,呈现整体发展缓慢,各自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截至__年7月,建成投产企业12家,占总引进项目的30.77%,在建项目23家,占总引进项目的58.97%。同时,由于缺乏对入园企业的有效监管,部分企业未按期建设或投产,影响园区的整体进展和效益,园区整体绩效不明显。从2009-__的园区绩效来看,企业实际税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还未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三年来,新增企业税收总额分别为155.62万元、370.55万元和2173.01万元。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

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6

【关键词】社会资本 资源筹措能力 市场导向程度 企业可持续发展 长乐空港工业园区企业

一、研究领域及背景

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焦点。不少工业园取得了经济效益,成为区域形象工程。福建省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福州市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福州市工业完成总产值9858.3亿元,其中全市23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09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1.8%。工业园区企业为福州市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在我们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量工业园区企业因为忽视市场导向、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等原因,发展速度缓慢,甚至有的园区已然是名存实亡。因此研究工业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资源稀缺有限,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源获取和转化能力。而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能够通过这些联系而摄取稀缺资源是企业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 (边燕杰、丘海峰,2000)。为了使研究具体化,本文以长乐空港工业园区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资本,通过对市场(市场导向程度)、资源(资源筹措能力)两大要素的分析,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相关理论及文献述评

(一)社会资本理论

(1)社会资本基本概念界定。皮埃尔布迪厄(Bourdieu,1986)是当代第一个对社会资本进行相对系统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科尔曼(Coleman,1990)是首个提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并提升其影响力的学者。他认为社会资本之所以被称为资本,是因为其和其他资本一样,具有生产性。某些目的因为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由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普特南(Putnam,1993)则将社会资本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他认为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有一定的差别:社会资本强调的是社会组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等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特征。Nahapiet和Ghoshal(1998)首次区分了社会资本三个基本维度,即结构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关系维度(relation dimension)和认知维度(cognitive dimension)。结构维度是指行动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联系的强弱以及在联系中所处的位置等;关系维度是指行动者的人际关系如何,包括相互信任、义务、期望、声誉和规范等;认知维度指的是不同行动者间是否具有共享的资源,如语言、符号、愿望和默认知识等。

(2)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1992)首次将社会资本扩展到了企业层次。他指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的最后决定者。” Roger Th. A. J Leenders和Shaul M Gabby(1999)进一步扩宽社会资本的内涵,认为企业社会资本不但包含信任、规范等促进合作的无形资源,还包括企业从关系网络中获取的有形或无形资源。Nahapiet和Ghoshal(1998)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就是:“企业(包括内部成员)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取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者潜在资源的总和。”

本文研究采用Nahapiet和Ghoshal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立足于这些实际或者潜在资源,通过对市场导向以及资源筹措能力的影响来分析工业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刘力钢(2000)指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企业既要考虑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市场竞争地位,又要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芮明杰(2001)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包括5个要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可预见的未来作为时间跨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更大规模地支配资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标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林静和王成慧(2006)则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期的时间内,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资源配置的能力或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持续盈利、不断增长的一种状态。

本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参考巴伯的从发展的经济属性定义:“在保护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在这一层面上,马秋玲(2007)从企业的定义以及发展要求入手,认为测量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从经营业绩、科技与创新能力、安全经营能力和平衡发展能力等四个指标入手。

(三)现有研究述评

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大致分为两大派别。一类强调“资源说”,认为社会资本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一类社会资源;另一类则强调“能力说”,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面,郭蕊(2006)建立起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五维度模型,从社会环境、产业、技术、制度和财务五个方面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创新的运用了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其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实证分析。马秋玲(2007)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理论为指导,分析并考察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且设计和选择了一些评价指标,从而构建了一个经济、生态、社会全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且有关理论佐以实证分析,可信度高。

在研究对象与思路方面,许玲娇(2003)从各类资本入手,研究了其对于工业园区企业的市场、资源与创新的影响。范晓屏(2007)则基于社会资本,研究了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对工业园区企业的资源筹措能力的影响,探讨了资源筹措能力对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三、社会资本与工业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耦合分析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和资源筹措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和资源筹措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导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林南(Lin,1999)提出“社会资本可被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摄取或动员的资源。”因此社会资本是为了某种目的(包括市场目的)而存在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其中市场导向在企业生存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导向决定了企业应该采购什么,怎样采购,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等等关键问题,市场导向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甚至生存和命运。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社会资本与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正相关。

假设2:市场导向程度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相关。

假设3:市场导向程度在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2)社会资本通过资源筹措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范晓屏(2007)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增强是指企业具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的强化,它将提升企业从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中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同时,他在阅读国外有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出:“资源筹措能力是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是一种可以在本地区或者本企业资源要素不充实或者不能充分的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从别处筹措获取,确保生产和经营需要的能力。”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社会资本与企业的资源筹措能力正相关。

假设5:资源筹措能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相关。

假设6:资源筹措能力在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二)研究模型

基于以上假设,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如下:

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理解和其他相关文献的回顾,本研究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三个方面。市场导向程度要充分考虑到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由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两大指标进行测量。资源筹措能力则分为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相关企业集聚能力和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可持续发展指标采用的依据是马秋玲(2007)等学者使用的经营业绩、科技与创新能力、安全经营能力和平衡发展能力四大指标,结合许玲娇(2003)等学者的研究,特增加“企业品牌影响力”指标,放弃“平衡发展能力”指标。考虑到有些企业属于非出口型企业,删除大部分学者在度量“安全经营能力”时使用的“产品出口率”指标。其中“经营业绩”指标使用“企业利税率”进行度量,“科技与创新能力”使用“R&D人员占比”以及“科技成果转换率”进行度量。

四、关于长乐空港工业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数据分析

(一)长乐空港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园区企业整体发展分析

在2011年9月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乐市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四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提出: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是以发展纺织化纤为主,适度发展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配套完善、生态优美的现代航空港工业区。

空港工业园的发展不局限于纺织化纤等传统产业,其他新兴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据统计,2014年,临空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项目达20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87.92亿元,比增14.04%;完成税收10.48亿元,比增6.99%。根据目前长乐空港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结合工业园区发展的三个模式,不难发现其属于以高新技术为指导的特色产业的工业园,是传统工业园的升级版。因此本作品基于企业社会资本视角的对策建议对于仍需转型升级的第一、第二阶段工业园区尤其是特色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证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为了使实证研究更具说服力,本文采用的问卷问题皆是大量学者采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易清楚分辨和解答的问题。测量量表使用Likert 5 点打分法,受访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从“强烈反对”到“完全同意”作出评价。

(2)研究样本。本文主要探讨社会资本视角下工业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调查对象是工业园区内的各类型的企业,调查范围是长乐市空港工业园区。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3份。其中纺织服装类企业占比最高,达39.62%。烟酒食品、五金机械和医药化工分布较为均衡。动漫文化产业相对薄弱。符合长乐空港工业园区特色产业(纺织产业)集聚,各行业均衡分布的实际情况。

(3)因子与信度分析。为了使论文更具说服力,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因子与信度分析。根据问卷的第二、第三、第四部分,使用Likert表的统计方法,分别对社会资本三个维度、中间变量和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因子与信度分析。此次分析共提取到9个主因子,分析到的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企业社会资本和中间变量方面,除了竞争者导向程度的信度系数Alpha值仅有0.591,小于0.7之外,其他统计指标的信度系数Alpha值均大于0.7。在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由于度量科技与创新能力、经营业绩的企业利税率、R&D人员占比和科技成果转换率是从企业获得的直观数据,统计的口径和方法不一致,无法进行可信度分析。综合以上,说明各统计指标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可进行分析。

(4)描述统计。通过信度分析,我们发现各数据的可信度较高。但是仅仅依靠信度分析并不能够充分的了解到园区各指标的实际情况,以下是我们统计得到的数据描述表:

由表2数据可知企业较为重视社会资本关系维度、其次是认知维度。结构维度方面的平均数最低,且标准差较大,说明各企业在对结构维度的拥有上存在较大差别,也突出了部分企业在结构维度方面的缺失。在市场导向方面,企业的顾客导向程度要远大于竞争者导向程度;在资源筹措能力方面,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能力要远大于相关企业集聚能力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一方面这与客观事实联系紧密。因为传统企业并不是非常重视外部资源的获取和配置,而是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内部资源的管理和整合上。同样,企业相对于竞争者的行为动态更加注重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间接地反应出了长乐空港工业园区企业客观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看到企业非常认同园区品牌影响力。至于企业利税率和企业科技与创新力,由于统计方法不一致,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分析,在此暂不加以描述。

(5)相关性分析。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旨在定量地描述各变量间可能存在的线性相关程度大小。为下文我们将要提出的线性相关方程模型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为了简化分析结果,我们只提取出在0.05水平以上的显著相关数据,其余的我们认为没有相关性。根据表3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和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除了关系维度与顾客导向程度不存在相关性,其余维度均与顾客导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根据以上数据,假设1(社会资本与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正相关)与假设4(社会资本与企业的资源筹措能力正相关)得到了验证。

除了园区企业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竞争者导向程度与企业利税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余均为显著的正相关或者不相关关系。根据以上数据,假设2(市场导向程度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相关)与假设5(资源筹措能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相关)得到了部分验证。其中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对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们认为一部分原因是外部获取能力会引起有关企业忽视产品核心技术的开发,另一部分原因是相关问题是直接从国外学者的问题翻译过来的,没有进行周密的汉语化,可能会导致有歧义。至于竞争者导向程度对企业利税率显著负相关,一方面是因为前文中有提到的竞争者导向程度数据可信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度的以竞争者为中心来决策自己的行动,导致企业缺乏目的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各维度分别通过市场导向程度和资源筹措能力各指标要素,通过不同路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正向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假设3(市场导向程度在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和假设6(资源筹措能力在社会资本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得到了有效支持。

(6)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关系的方向,从而确定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数学模型。本文采用的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品牌影响力与资源筹措能力及市场导向程度的回归分析。本次多元回归分析共建立了4个数学模型,由于前三个数学模型的误差较大,不能有效的描述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本文已删减。根据回归分析效果表,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41.2%,达到了较高水平。最终留在模型中的变量有4个,分别是相关企业集聚能力、内部资源整合能力、竞争者导向程度和顾客导向程度。Sig值分别为0.005、0.008、0.009和0.015,显著性达到了很高水平。得到的标准回归方程如下:F9=3.187+0.486×F4+0.451×F5+0.414×F7+0.385×F8。

企业利税率与资源筹措能力和市场导向程度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效果表,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51.3%,达到了较高水平。最终留在模型中的变量有四个,分别是相关企业集聚能力、顾客导向程度、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和竞争者导向程度。Sig值分别为0.005、0.008、0.009、和0.015,显著性达到了较高水平。得到的标准回归方程如下:F10=2.561+0.384×F4+0.299×F7-0.185×F6-0.173×F8。

企业科技与创新力与资源筹措能力和市场导向程度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效果表,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44.6%,达到了很高水平。最终留在模型中的变量有三个,分别是相关企业集聚能力、顾客导向程度和外部资源获取能力。Sig值分别为0.003、0.006和0.011,显著性达到了较高水平。得到的标准回归方程如下:F11=0.759+0.491×F4+0.388×F7-0.198×F6。

五、结论及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得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各指标的标准回归方程,认识到园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主要有资源筹措能力及市场导向程度。

F9=3.187+0.486×F4+0.451×F5+0.414×F7+0.385×F8

F10=2.561+0.384×F4+0.299×F7-0.185×F6-0.173×F8

F11=0.759+0.491×F4+0.388×F7-0.198×F6

社会资本拥有情况对资源筹措能力强弱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对市场导向程度有较弱的正相关性。

根据第四章相关性分析中的表4分析得出以下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对企业资源筹措能力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企业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筹措能力及市场导向程度尤其是其中的相关企业集聚能力和顾客导向程度的影响较大。一般工业园区会形成产业聚集,推动区域企业集群建立联系,提升品牌影响力、销售税率和科技与创新力,提高企业的资源筹措能力。同时,充分考虑顾客导向,可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减少企业在市场上的盲目性,以规避企业不必要的风险。

(二)对策建议

(1)增强企业内部的关联性,提高企业的社会资本利用效率和资源筹措能力。研究发现园区在不到十年取得较好业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盲目扩张、乱批项目,造成土地、资金等的浪费现象。同时企业内部单纯扩大厂房,购置机器等生产设备,而未形成有效的关联性,造成企业内部关联性不足,社会资本浪费严重,单位产出效率低下。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园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缺失”,这种资本缺失严重影响资源筹措能力的提高。

(2)通过群聚效应,提升特色产业的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长乐空港工业园区纺织业比重很大,但企业间的产业群聚效应低,园区企业品牌影响力小,特色产业品牌竞争力不突出。通过企业的群聚突出园区的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空港工业园区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背靠福州市,经济腹地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纺织业是具有前景的可群聚的特色产业。

(3)重视顾客导向 ,发挥市场优势。在狠抓成效的情况下,企业规划时没有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什么项目经济效益好就一哄而上,结果很快就出现商品过剩。为了与竞争者而“竞争”,单纯扩大产量,而产品质量,服务却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市场主体,重视顾客导向性可以提高园区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的科技与创新力。重视顾客导向,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燕杰,邱海峰.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02).

[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Partha Dasgupta,Lsmail Serageldin.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韦影.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03).

[5]权锡鉴.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05).

[6]马秋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