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风险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并购风险的概念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成为各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危机前,由于国外银行绝大部分财务状况良好,不愿意接受被并购,再者,即便有很好的并购目标,也将会面临较多的竞争对手。中国银行业很难实施并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美的各大银行损失惨重,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却较为平稳的度过难关。此次金融危机,是世界银行业的一次从新洗牌,金融危机导致银行客户从追求更高收益变为更关心资产安全性,从而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一、从外部市场环境看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有利条件即中国机会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竞争对手减少。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欧美大型跨国银行一直主导着全球的银行并购市场。欧美大型跨国银行通过战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兼并收购活动,在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各项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使其获益匪浅。而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跨国银行资本萎缩,迫于自身财务困境而四处寻求资金援助,甚至不惜变卖资产补充资金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新兴市场的发展步伐。一些跨国银行开始收缩战线,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对于潜在的并购交易已无暇顾及。这些都使中国银行未来跨国并购的竞争对手相对减少,提高了中国商业银行在并购交易中的议价能力。

其次,中国商业银行可选择的潜在并购对象增加,并购交易成本下降。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显现,银行业的并购交易也在不断增加。2008年全球银行业的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急剧上升。截止2009年12月初,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已有140家多银行先后倒闭,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到来及迟迟不能得到好的解决,全球预计将有更多银行陷入财务困难,而这为中国商业银行今后的跨国并购交易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潜在并购对象。

最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更容易获得监管当局的批准。由于金融行业对于一国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对外国资本本国金融机构设立了严格的限制。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政府为了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体系,往往会降低准入门槛,吸引外资进入。由于银行的特殊性,政府都倾向于对银进行救助。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银行太多,国内金融机构中有能力收购的银行又太少,政府的救助成本太高,而且政府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救助,这对政府来说有点困难。此时,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外资机构的进入,可以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稳定市场环境。

二、从目标公司的需求看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的机会

(1)金融危机后,许多海外的银行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急需要资金的注入,而国家的注资受到许多限制,并且国家不一定能够注资,美国许多银行的倒闭例子证实了这一点。而中资银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资金实力雄厚,各项经营指标也符合监管者的要求。

(2)借助中国银行的发展空间巨大。中国银行从改革至今才走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经营比较单一,业务创新不足。中国金融业仍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的业务类型收到了很大的限制。海外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的联姻,进入中国的市场发展业务可以得到中资银行在资金、客户等方面的支持,获得本土化的优势,实现本土经营。

(3)中资概念在全球的影响巨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外资基于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看好,中资概念在国外收到了热捧。

(4)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并购,将会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时实现全球战略布局,实现跨国经营。中资银行可以为外资银行的发展提供资金、客户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外资银行可以为中资银行提供技术优势、产品研发优势、管理优势等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无疑是国际化的全球化的竞争,尽快在全球布局,积累全球化经营的经验,可以为以后的竞争赢得更大的优势。

三、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风险

机会往往与风险并存,海外并购并非是盲目的并购,并购的风险也不容小觑。首先是并购前的风险。包括(1)政治风险,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常常会遇到他国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力量的干预和阻挠,还要面对某些媒体别有用心的鼓噪和压力,结果万钢会导致并构成本的上升,并购成功率的下降,并购后整合难度加大等等。(2)市场风险,引起市场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银行业的海外经营经验不足、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国内相关支持体系的不完善等都会引起市场风险。

其次是并购中的风险。包括(1)决策风险,此次银行业的并购浪潮的突出特点是以战略并购为主,每个着眼于全球发展的银行都必须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缺乏战略或者战略决策失当是造成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2)金融财务风险。银行的收购所需资金是巨大的,筹资会加大银行的财务杠杆或者使减少经营中的现金流,会带给银行一定的风险(3)评估风险。由于每个国家会计标准的差异,使得收购方很难了解目标银行潜在的业绩状况。(4)反并购的风险。中国银行的海外并购,目的就是活的对方的控制权,被购银行的管理层处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就会做出种种反并购的努力,加大并购的难度。

最后是并购后的风险。(1)银行治理的风险。来自于不同文化的银行存在不同的治理理念或方式。中国银行也的公司治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不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会给银行的海外并购带来种种隐患。(2)整合风险,并购的最核心问题应该是整合问题,每一例海外并购都会度过一个相对漫长的磨合期,经历了内部排斥反应后形成的新的统一体,此项并购才算是成功的并购。(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巫才林.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的机遇和挑战[J].财税金融,2010(6).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2

关键字:企业并购 动因分析 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 利弊分析 防范对策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兼并”、“合并”和“收购”的统称,既区别于企业重组、资产重组等概念,又区别于战略联盟。从本质上看,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行为。

2.企业并购的类型

企业并购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按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分为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份交易式并购;按照目标公司管理层是否合作,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按照并购的法律形式,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按照企业合并的性质,分为购买性质的合并和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实施并购行为,往往存在以下动机:(1)获取企业发展机会的动机。企业发展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积累,二是通过并购其它企业,来迅速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相比而言,并购方式比内部积累方式速度快,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取未来的发展机会。(2)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追求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

三、企业并购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包括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或几个企业的行为,其基本特点是购买企业按取得成本记录被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同时按取得成本与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商誉,收益包括合并企业当年实现的收益和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因此企业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但不会增加,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得转入实施合并的企业;权益结合法又称联营法,该法将企业合并视为参与合并各方所有者权益的结合,其主要特点是双方的资产负债均按原来的账面价值记录,不确认商誉,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全部并入其当年收益,并且继续被并企业利润。两种处理方法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在企业合并业务的会计处理中是否产生新的计价基础;是否确认购买成本和购买商誉;合并前收益及留存收益的处理;合并费用的处理。

四、企业并购的利弊分析

1.成功的企业并购的优点

当两家或更多的公司合并时会产生协同效应,既合并后整体价值大于合并前两家公司价值之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企业的并购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2)有助于企业以很快的速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确立或者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3)有助于企业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4)有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改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价值。

2.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和风险

尽管兼并和收购是推动公司增长的最快途径,兼并的优势也很多,但根据统计显示70%的并购案都是以失败告终,如洛阳春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并购潜在危机和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营运风险。即企业并购完成后,可能并不会产生协同效应,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2)融资风险。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企业筹资不当,就会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3)反收购风险。如果企业并购演化成敌意收购,被并购方就会不惜代价设置障碍,从而增加企业收购成本,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收购失败。

五、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设计,合理安排现金、债务、股权各方式的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应考虑买方支付现金能力的限度,力争达到一个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的巨大还贷压力。

2.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外在表现,而流动性的强弱源于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安排,所以必须通过资产负债相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财务风险。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在流动资产中,合理搭配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使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支付能力的同时也降低财务风险。

六、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往往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企业发展极快,企业竞争力增强。反之,问题百出、陷阱重重,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只有经过客观、详尽的评估分析,采取科学的方法作好企业并购整合规划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并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铁峰.中国企业并购分析及价值创造[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董力为.企业并购会计问题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文贤、高建兵.高级财务会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企业重组;并购;财务问题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一些企业依靠原有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市场竞争需求。为了改变现状,提高本企业在同类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一些企业采取了重组与并购形式。重组与并购形式在企业中应用不仅能改变企业经营状况、扩大企业规模,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创新和促进企业发展,但是企业重组与并购过程中却容易出现财务问题。下文对与企业重组并购相关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企业重组与并购的概念及作用

(一)企业重组与并购的概念

企业重组是企业以保值增值为目标,运用资产重组和负债方式对内部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等进行改组、整顿与整合,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其目的是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创新。

企业并购是一家企业以资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他人企业部分、全部资产或股权并取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行为。其目的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重组与并购的作用

从企业重组和并购的定义来看,虽然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企业重组是企业内部产权整合过程,并购是两个产业产权的合并,但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对提高企业集中度有重要的作用。重组与并购能使企业迅速扩张并形成规模,充分发挥国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话语权,扩大市场销售占有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企业重组与并购中的财务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体系已经逐步完善,直接阻碍企业重组与并购的各种体制逐步得到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重组与并购有序进行创造了条件。重组与并购虽然能扩充企业产能,促进企业发展,但在重组与并购中却容易给企业带来财务问题。目前来看,企业重组与并购过程中资源价值增值相对较快,企业产权价格较高,使得企业资金压力较大,重组与并购工作难以进行。此外,并购过程中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和对技术进行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并购成本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及时解决定价、并购融资和支付等财务问题,很可能会使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下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定价问题

并购企业在实际并购过程中会因不了解被并购企业实际状况而过高估计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价值,使自身承受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并购企业价值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被并购企业运作状况较好,过高的买价也不能使并购企业达到预期盈利目的。具体来说,企业在并购之前会根据被并购企业年度财务报表来制定并购价格,而在实际并购中,被并购企业很可能会故意隐瞒损失信息或夸大利润信息等,从而使并购企业不能准确地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也无法制定合理的并购价格。

(二)并购融资问题

目前来看,企业并购融资方式主要有自有资金、借款、债券和股票等。这些融资方式在企业并购中应用时易受其融资能力和融资结构的影响而出现企业财务问题。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融资能力的影响。融资能力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用自有资金和相关税收等获得的资金,这种资金成本虽然较低,但受企业自身利润影响较大且过多运用流动资金可能造成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融资是通过债务和权益进行融资的方式,其与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资本结构和企业获利能力等有直接关系,如果这种融资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将会导致企业债务风险。二是融资结构作为融资风险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是由债务和股权结构构成的,当债务结构无法进行长短期设置时,其不仅无法满足预期目标,也可能增加企业负债率,导致利息支付风险;当普通股发行过多时,原股东的控制权可能减弱,并购方可能面临被收购风险。

(三)支付问题

企业重组与并购支付方式主要分为现金支付、换股并购支付和混合支付等。在企业重组与并购中,现金支付形式比较常用,其主要包括自有现金支付、债务融资现金支付和股权融资现金支付等。因现金支付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在并购支付中,如果大量动用这部分资金,可能使企业内部运行不畅,甚至加大企业负债率导致企业债务风险。

三、解决企业重组与并购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并购前财务风险评价工作

企业并购过程中常会因对被并购企业财务风险估计不足而致使支付价格过高,增加企业负担。为了减少这一问题,并购方在并购之前需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从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对被并购企业股本结构进行调查,看其内部大股东是否同属于一个权力体系且控制公司实际状况。如果不同属于一个权力体系且未对公司有任何控制,应不予并购。其次,要对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详细分析,尤其是其中财务状况,可以通过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及其提供的其他信息的审查来了解被并购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如果被并购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报告不相符,并购企业应不予签订相应协议,以减少并购企业财务风险。

(二)制定合理的融资决策,选择最佳融资方式

企业在重组与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企业重组和合并后新企业也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革和项目开发,而这部分资金需要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获得。在利用不同方式筹资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正确的融资决策来解决融资风险问题。融资决策中,首先要初步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规模、技术和信用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测,从而对并购事项进行合理安排。其次要合理选择融资方式。现有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融资、银行贷款、股票融资、银行融资和债券融资等,因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不同,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对比不同的融资方式,制订效果最佳、成本最低的融资合作方案。

(三)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

为了减少因支付方式而引起的企业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在并购时需根据自身实际财务状况合理选择支付方式。具体选择如下:一是发展状况较好且相信并购后新企业能达到预期盈利的企业,并购中应选择以债务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充分利用债务的税盾作用降低并购成本;二是自有资金充足、流动资金稳定且股票代价较大的并购企业可以选择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三是企业财务状况相对价差且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财务风险较大的并购企业可以选择换股方式来优化资本结构。此外,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认股权证等多种证券形式进行组合支付。

四、结语

重组与并购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企业财务风险,造成企业繁的损失。因此,在重组和并购中,企业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组和并购引发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顾庆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J].财经界,2011(12).

[2]陈凯.企业重组并购形势下资产管理风险探析[J].会计之友,2012(08).

[3]宋成阳.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J].华章,2012(11).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4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一)企业并购的定义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二)企业并购风险的定义

企业并购的风险有广义和狭义这两种定义。广义的财务风险应该是说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以及不能预见到的因素导致企业有可能会产生一定损失的现象。而关于企业并购的风险,它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由于各种财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不确定性产生的结果。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有很多隐藏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并购的结果,从计划并购,到并购计划的实施,以及最后并购的整合,每一步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些都是企业并购的危险。并购的公司为了控制目标公司,往往会采取一些方式,而且在这一期间内,目标公司的收益和预想的不尽相同,不能最大化的实现行业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并购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决策者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换句话说,财务风险是企业举债通过财务杠杆使企业的财务成果出现不确定的现象。

二、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性

在两个企业之间的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和优势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一,新企业都面临新产品、新环境、新市场的挑战,这些挑战的不确定性会对新企业产生巨大的风险威胁。第二,就目前来看,优势企业不能够在并购之前去的客观并且真实的目标企业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于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这就导致优势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开始就处在信息劣势的位置。如果优势企业选择取法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作为其目标企业,往往优势企业不能估计准确其有无诉讼纷争、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负债多少、资产抵押担保等问题,这就使得优势公司不能更好的估计目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价值,进而产生价值风险。

(二)过程不确定性

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往往不确定的因素会使得一个并购案件的结果和预期产生大大的出入。这是由于约束效应机制。所谓约束效应机制,是指由于成本和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两点综合的结果。一方面来看,不确定因素可以客观的是成本发生一定可能性的膨胀,但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因素所作用的损失结果是不能排除的,决策人员因此在做决策的时候有一定被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来看,不确定因素能够增加企业并购的价值,这对于决策人员来说是很大的诱惑力,这就使得追求正偏离而控制住负偏离动机和目标的欲望变得更大。

(三)支付方式多样性

所谓支付风险,就是指在并购过程中使用的与股权稀释和流动性资金相关的资金风险。而支付分先大致上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期权支付和杠杆支付这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现金支付导致的资金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而产生的债务风险。三是股权支付的股权支付风险。杠杆支付风险比较常见,是因为在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来源资金是高息风险债券,而这在并购企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负担高额的佣金和利息,大大提高了资金成本,往往也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三、对我国企业防范并购风险提出的建议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

企业在进行的并购的时候,对于并购企业事前不对称的信息认识导致了财务风险,也可以说是目标企业对于其本身信息的了解程度通常是高于优势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真实信息的了解的。因为并购双方信息认识的不对称性,导致了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风险。所以,优势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应该要尽可能的增加对目标企业的信息收集量,而且要对并购企业进行评估和审查。必须尽可能的利用能够获得的内部、外部信息来关注其重要协议以及财务报告的附注。就一般情况来讲,更详细、充分的收集目标企业的信息,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向,即使需要负责高昂的信息收集费用。比较具体的来说,优势企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聘请专门的投资银行策划企业的发展战略,他们更加专业,能够捕捉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产业环境,整合信息后从全方面进行分析,能够得出更为贴近的企业预期,估测企业的真实价值,这样能够非常好的起到降低定价风险的目的。而且,优势企业也能够通过聘请资产评估事务所、经纪人、律师事务所、CAP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更好的证实信息,增加调查的范围领域。

(二)明确目标,制定科学并购政策

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有科学的并购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科学的并购政策的时候,不能目光短浅的只考虑短期的目标,必须要考察企业的长期战略和长期效益。而对于企业的兼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也可以是策略性投资组合,更可以是追求水平、垂直的整合的。接下来,必须充分了解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市场信息等等。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或者不从分的现状,而这种情况会使得优势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存在一个隔阂,彼此不能更好的掌握对方的世界情况,进而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了解、搜集到目标企业的行业商业剩余、产品状况、发展前景、资产负债机构、技术状况、商业剩余、市场状况、资产规模等等。

(三)选择恰当支付方式,整合现金流

价值的评估是通过支付这个渠道表现的,而他是为了融资而存在的。并购方通常都需要在筹集资金之前先确定并购资金。而具体要筹集多少资金以及如何投资,这是需要考虑在并购过程中选择的支付方式的,而这是由并购企业本身的能力决定的。并购者要想设计并购支付方式的结构,就必须结合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并购者自身的流动性资源、目标企业的税收情况、每股权益的稀释等等方面,进而组合股权方式与现金、债务这三种支付方式,以达到并购双方的需要。在整个支付的过程里,第一要先选择产品结构比较稳固,经营风险小,发展前景好,有固定的需求和市场的企业作为理想的收购对象,这样能够使现就流的来源更为稳定。第二,并购双方可以选在稳定的经营方式,建立一定的偿债基金从日常经营中选取,规避掉现金需要过多而周转不开使得并购失败。第三,必须确定有固定的现金流来支持整个并购,而且不论是目标企业还是并购企业都不能有过多的长期债务,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支付的经常性的利息。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整合 文化风险 文化评价维度

企业文化的概念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20多年研究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概念,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文化的测度体系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而且,不同派别的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测量工具对企业文化进行测量与评价,获得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数据结果。然而,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并非动态的,随着社会变化与企业文化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企业文化整合研究。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目前企业文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对企业文化大致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狭义的定义,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及感情领域。第二种是广义的定义,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含三个层次:物质文化(表层)、制度文化(中层)、精神文化(深层)。物质文化,往往是以实物形式体现,如企业产品、企业环境、企业面貌、企业广告、产品包装等。制度文化,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给企业员工的行为规定一定的方向和方式,如企业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精神文化则处于整个企业文化系统的核心地位,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影响,经历长期实践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理念,它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综合上述对企业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那种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本企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信念,以及一系列保证这种精神风貌和信念得以持久存在的制度和措施。换句话说,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包括如下因素: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企业核心精神等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制度和规范则构成了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和物化形式。

二、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与流派

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两种方法流派:一派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沙因教授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流派”,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但在考察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时,难以比较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的效益关系,因而受到批评。另一流派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奎恩教授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流派,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特征和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组织文化模型测量、评估和诊断的学说,后被学术界称为“现象学流派”。但是,这种被归结为现象学的方法同样遭到人们的批评,认为该方法只是着眼于组织文化之表,而不能深入到组织文化的深层意义和结构中。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逐步意识到规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开始考虑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90年代初产生了实证流派:本杰明.斯耐得在他的《组织气氛与文化》中创立了“企业文化与管理过程、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企业效益关系的模型”。霍夫斯坦特(1997)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几个附加维度,构成了“企业文化研究量化表”。沙因(1997)在《企业文化与领导》第二版中增加了在组织发展中各个阶段如何培育、塑造企业文化、如何运用文化规则领导企业达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使命等内容,并用案例法说明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组织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1999)也用案例法说明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满足员工需求之间的平衡途径。

这一时期,企业文化研究在80年论探讨的基础上,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并出现了四个研究方向:

1.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入,如: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Schneider,1990)、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Authur K.O.yeung,1991)、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Myles A.Hassel1,1998)、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Oden Birgitta,1997)等;

2.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应用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John Kotter & James Heskitt,1992)和企业文化与组织效益(Daniel Denison,1997)等;

3.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如:1991年的英国JAI出版公司的《组织变革与发展》,1997年的Pierre Dubois & Associates Inc.出版的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等;

4.关于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的研究,如:诊断企业文化――量表和训练者手册(Roger Harrison & Herb Stokes,1992),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Kim S.Cameron & Robert E.Quinn,1998)等。

企业文化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80年代和90年代因此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到目前为止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已经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企业并购发展提供参照模型与框架。

三、企业文化整合研究

近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逐渐转向企业并购文化整合的风险研究,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1.关于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体系构成因素的研究。大卫和辛一格(1994)认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目标企业文化对立和距离的测定;另一类是阻碍两种文化有效融合的能力。指出在评价一项并购的适应性时,除了战略问题以外,并购企业必须考虑文化风险。候学明(1999)提出根据企业文化构成的四个层次,将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进行划分为价值观、经营管理观念和经营管理作风、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程序、书面和非书面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等四种文化风险。谭静(1999)使用文化差异性和文化容忍度为横、纵纬度,将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分为相容型、模糊型、摩擦型和冲突型四种类型,并构造了文化风险类型矩阵。吴显英、姜炳麟(2003)对文化风险的多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沟通风险、种族优越风险、管理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是文化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2.关于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量化的初步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赵曙明、杨忠(1999)和王基建(2002)认为文化风险有别于其它类型的风险,主要存在于意识之中,对其量化主要以主观评价为基础,可以通过德尔菲法、幕景分析法对文化风险进行度量。王宝舟、俞自由(2003 )提出借助概率树、直方图等形式评估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容性,力求得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结果。

3.对企业并购文化冲突风险的研究。徐彬(2000)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一文中认为,文化冲突是企业冲突的集中体现:在对企业文化冲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文化整合就是企业生态系统的再造;企业生态系统包括企业最高价值观、战略、结构、组织、制度、技能、人员和作风,其中战略、结构、制度、作风事关全局。陈浩、王永(2002)在《并购企业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一文中提出并购是企业实施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并购企业将面临着双方文化冲突问题,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文化差异。企业在进行并购时,要把消除文化冲突,实现文化相融视为高级整合目标,并渗透到其他整合业务中去。 廖冰(2004)在《并购企业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管理》一文中指出不同文化的企业在实施并购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排斥与文化冲突现象,具体表现在企业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以及物质文化冲突三方面,并指出要成功克服并购中的文化冲突,关键在于并购企业对这种冲突的事前考虑与事后反应。

四、企业文化的评价维度与方法研究

就企业文化的评价维度与方法来看,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工具与方法呈多元化的格局,引人关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O'Reilly,Chatman,和Caldwell(1991)等构建的组织文化剖面图。该图非常详尽,最初的OCP包含54个价值陈述语句,以及创新性、关注细节、结果导向、侵略性、支持性、强调报酬、团队导向和决策等八个维度。OCP采用Q分类自比式计分方法,是少数提供了关于可靠性和有效性细节的测量工具之一。

第二是Hofstede构建的测量表。他认为,组织文化由价值观和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而实践由表及里地又可以分为象征和仪式等。其中,价值观部分由三个独立维度组成,包括对安全的需要、以工作为中心和对权威的需要,而实践部分则由六个独立的成对维度组成,包括过程导向一结果导向、员工导向一工作导向、本地化一专业化、开放一封闭、控制松散一控制严格、规范化一实用化。通过实证分析,Hofstede强调了在实际应中,组织文化实践的部分六维度度量模型的重要性。

第三是Quinn和Cameron构建的组织文化评价量表。OCAI基于竞争价值框架。Quinn和Cameron等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提炼出六个判据来评价组织文化,即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力、战略重点和成功准则。OCAI每个判据下有四个陈述句,分别对应着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宗族型、活力型、层级型和市场型。

第四是Denison等构建的组织文化问卷。Denison等构建了一个能够描述有效组织的文化特质模型,该模型认为有四种文化特质与组织有效性有显著相关,即适应性、使命,一致性和投入。其中每种文化特质对应着三个子维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文化问卷量表,包括60个测量项目。

五、结语

随着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深入,对企业文化的测评研究以及文化整合研究越来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企业文化测量标准与工具也层出不穷,而且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还深入实证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文化冲突的风险建模等,对跨文化企业文化整合有许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10

[2]何 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作用研究[R].华东师范大学.2002:2~4

[3]胡 明: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风险的分析与测度研究[R].中南大学.2005:3~5

[4]李 莉:企业并购项目文化冲突及风险测度研究[R].中南大学,2005:7~9

[5]O'Reilly,C.A;Chatman,J.A;& Caldwell,D.F. 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person-organization fit [J].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4(3),487~516

[6]Hofstede G.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M].UK:McGraw hill International limited.1991:56~61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规避

1跨国并购的概念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兼并通常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跨国并购则是指该权利主体双方不在同一国的情形。广义地说,有跨国公司参与的并购活动就应该理解为跨国并购。

2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2.1决策风险。在从事跨国并购时,我国一些企业往往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作指导,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认识不准确,致使并购的风险增加。跨国并购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公司发展的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公司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处于战略需要,而是由于偶然的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或是出于有机会就抓住的机会主义心理;或出于盲目跟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卷入并购浪潮,所有这些都很容易出现决策上的巨大风险。

2.2经营风险。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生活中地位有限,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许多海外消费者甚至将中国企业一律视为低廉价产品供应商。对中国企业及产品品牌的这种认识,直接阻碍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具体来说,因品牌认同和接受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出现人才流失和在职人员工作动力不足、忠诚度不够等问题。二是因被并购企业原有客户不能充分认同和接受并购企业的品牌,引发客户流失、留下来的客户缩减订货量、许多客户以怀疑和更加挑剔的眼光看待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等问题。三是因社会公众不能充分接受并购企业的品牌,出现潜在客户流失、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降低、政府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下降低、政府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下降等问题。

2.3资产评估风险。由于目标公司远在异国,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企业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信息难收集,可靠性也较差,因此,对并购后该公司在当地销售的潜力和远期利润的估计也困难较大。目标公司包括商誉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像物质资产的价值那样可以较容易用数字来表示,评估起来就很困难,而且各种估价体系本身存在偏差,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和准则是多种多样的,以此确定的目标对象就会存在很大偏差。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会计准则,有些目标公司为了逃税漏税而伪造财务报表,有时财务报表存在各种错误和漏洞,有的目标公司不愿透露某些关键性的商业机密,对很多问题加以隐匿。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准确评估并购目标对象的难度,加大国内企业对外并购的风险。

2.4财务风险。跨国并购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投入和消耗资金的过程。企业如果不能持有充裕的资金,很可能因并购陷入现金流链条断裂、债务负担过重等困境之中。目前来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源自四个层面。一是参与交易金额过分庞大的并购。许多中国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不得不大举借债,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未能充分考虑并购中需要承担的额外债务。这些跨国并购属于“承债式”,即并购方需要承担被并购方的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交易时,并购方常常只关注需要支付的现金,未能充分考虑未来的偿债压力。交易完成后,这些债务逐步转化为企业的负担。三是未能充分考虑并购过程中需要发生的其他费用开支。并购中,除了向出让方支付并购金、承担必要的债务之外,并购方还需要承担许多隐性开支,如中介机构咨询服务费、被并购企业员工养老金、富余人员遣散与安置费等。四是未能充分考虑并购交易完成后业务不佳与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在企业并购海外处于亏损中的企业或者业务单元时,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风险的规避对策

3.1审慎做出科学的跨国并购决策

任何一家公司要进行跨国经营也必须像在国内经营一样,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在物色到合适的目标公司后,应尽可能与目标公司进行沟通以获得其善意的配合,以避免目标公司的误解而采取一些反收购的措施致使跨国并购面临巨大的风险。

3.2对经营风险的防范

目标公司被并购后,并购者必须按照全球战略对原目标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之在组织结构、组织机制上相适应,裁减多元的或重复的组织结构,增加需要强化的业务结构,对原目标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也要进行相应的合整化调整。

3.3对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

为了防范并购过程中资产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时应坚持和采用如下准则。

(1)目标企业的资产必须具有可用性

(2)必须对目标企业资产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3)对目标企业债权进行有效性分析

(4)全面了解掌握目标企业的债务

3.4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适当的收购的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公司以降低估价风险。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其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目标企业估价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估价风险。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数据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合理的估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培强.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J].企业经济,2004,(09),8-9

[2]徐振东.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其控制的主要途径[J].中国经济. 2000,(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