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1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也要采用新措施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应该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了解信息资源中的内涵,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以更加便于管理。如果对于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数字化转换,必将会影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关键是能够有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扩充,充分开发相关资源并进行整合,通过不同的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归类,使之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1 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源扩大化。

信息源,顾名思义是指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并且对这些初始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可以被利用的成品。对于传统的档案信息源,主要是局限于档案馆的馆藏,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藏的信息资源来源更加广泛,从数量到内容都获得极大地丰富。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布,可以将现在的档案信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主要是传统的档案馆的藏书,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档案文献、馆藏目录等等。而虚拟馆藏与现实馆藏相对应,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系统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从载体来看,传统的档案资源多为纸质版和实物,而如今,网络的使用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档案除了传统的纸质,实物等常见种类,又增加了电子档案。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的信息服务,将档案信息源从有限扩大到无限,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的来源,同时也使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2.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多样化。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不仅有多种语言,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网络信息数量大但同时存留时间较短,更新速度快。由于种类不仅有电子文件,还有很多软件信息。非文本信息如图像、音频、数据库等以多种形式共存,呈现出多类型、非规范、跨语种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方式,能以不同方式进行表达。

3.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广泛化化。

信息源的增多,内容的多样化也必然导致服务对象发生变化。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是个共享的体系,必须保证所有能够上网的网络利用者能够享受信息。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并没有任何限制,受教育程度也不同,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不同人群对网络的利用目的也不同。为了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信息的服务,网络环境下对档案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广泛性,从空间、时间都进行了跨越。而网络环境为信息服务提供了一种比较便捷的服务方式,网络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自己的信息需求,档案馆通过网络检索,然后经过信息组织和整合形成信息服务产品,然后快速的传递给利用者,实现对利用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很重要的意义。

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环境,而且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优越性是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无可比拟的。通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存储,和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档案文献在存储和传播方面的限制,使资源共享更加方便。但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缺乏统一的控制,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混乱,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分散无序的状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信息资源分布不均,流通不畅等都会成为网络共享实现的障碍。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序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步骤和措施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使得多渠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地为网络信息利用者更好地服务。经过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强化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给利用者带来极大方便。

2.1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的方法

1.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概念或者种类不同进行分类,建立等级体系结构,然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组配。在网络环境下,分类法是采用规范化的树状结构,按照学科专业或领域进行信息检索,方便有效。这种方法能够适用多种方式的信息检索,包括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等,因此是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方法。

2.主题法。主题法是以语言为基础表达各种概念,并通过标识来间接表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是网络信息进行整合的主要方法,在检索中主要表现为关键字检索。

3.数据库法。这种方式是通过获得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记录格式化存储,让用户通过若干检索路径,找到检索入口,从而享受到信息资源的服务。通过长期实践表明,数据库方法优点突出,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最佳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方便利用者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集中网址,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供给利用者,更便捷。

2.2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步骤

1.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组织与整合。通过将信息进行初步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跨类型、跨载体以及跨时空的利用。由于信息资源的载体和信息形态都多种多样,形成互补共存的新格局。逐步实现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模式。

2.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在初始化组织和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整体化建设,形成资源的分布式管理、集成化的检索格局。并且通过网络软件,组成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完成档案信息资源从形式组织向内容组织方向的转换。让信息向自动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便于人们利用程序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2.3 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1.强化馆内资源整合与集成意识。在网络大量普及的今天,档案馆应该具有独特的整体效应,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分工,使每一馆都有自己特定的作用,并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档案馆必须加大内部机构设置,并进行人员调整,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自己的特定分工融合点,利用优势来发展自己。

2.树立档案馆整体化理念。网络环境强化资源整体建设效应,整体化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认可。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应该协调为一个整体,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树立整体化理念,要求各机构树立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强化分工协作。

3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才能更好的满足利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l]孙艳丽.网络环境卜.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12,5(14):123―124.

[2]李淑艳.例络环境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16):l5一16.

[3]肖谋飞.浅析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J].黑龙江史,2014(17):218.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2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优化配置 信息生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网站数量剧增,目前网民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要求。虽然网络信息资源的容量曾几何级数的增长,但信息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控制,这都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获取及使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信息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追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为指针,通过设计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流向,进一步规划分配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分布,最终达到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被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 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性行为。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郭东强等认为应该将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形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当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类的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动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此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经济主体不仅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同时他还建议正视过度依赖技术、使用技术给企业的信息环境带来的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3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追求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为指针,通过设计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流向,进一步规划分配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分布,最终达到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被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术的变革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架构经历了信息孤岛、以局域网为支撑的内部集成、以Internet为技术平台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从单层结构发展到3层乃至多层结构,从C-S结构到B-S结构。互联网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所涌现的信息资源的海量与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管理也有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生态的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资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引起的变革。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种类多和不稳定的特点;从形式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动态性、累积性、多样性的特点;从信息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又具有良莠不齐,真假莫辨的特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组织;二是信息检准率较低,网上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现象加剧;三是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带来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应用系统的数据以不同形式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而且各个业务系统通常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和维护,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性的防护措施,使得这些系统功能之间相互交叉,有着重复的信息和数据,但相互之间却很难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4.环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构想,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流程重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决策者容易忽视环境的因素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如社会、政策、经济、技术等。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已从相对稳定、变化可预测的线性时代步入不断发生激烈变化的非线性时代。过去,信息资源管理通过给予企业信息保障,来向企业决策提供各种预测方案。但现在所提供的预测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信息管理对企业环境的不适用已是必然,只有适合环境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越来越快,“变”成了惟一不变的因素。要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就得了解信息环境,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与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正视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内容。大多数国内学者从网络信息分布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李楠澜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内容总结概括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空间矢量配置以及品种类型上的配置和在数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内容。就品种类型配置,又从媒体类型、内容、时效性、归属特性及保密程度进行区分。

2.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刘水养指出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应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调配有序、高效地进行,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他认为应该遵循宏观调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质量保证原则、集成配置与互补合作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品种多样化原则等。

许恩元在《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模式新论》中引入了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分别就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共享原则、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等进行分析。

3.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两方面的内容。宏观配置就是政府通过宏观手段对信息资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导,是一种政府层面的行政干预行为。对于宏观配置研究者一般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设置均衡配置的指导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及调控增量信息资源的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微观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传播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对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等要素上作适时的配置,是一种技术性、操作。重点需要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类型、及技术的配置。

郭东强等认为应该将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形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当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类的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动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此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经济主体不仅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同时他还建议正视过度依赖技术、使用技术给企业的信息环境带来的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4.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措施。大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研究,高丹从宏观上的提出相应建议: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层次的配置信息资源、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场。李颖认为要研究用户需求,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及法律保障机制。陈德敏从技术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研究,分别是MARC格式、DC元数据格式、应用分类法、应用主题法。

王玉在《论协同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谈到协同电子商务的建立必须从整个行业出发,研究各个企业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集成,以及企业之间在市场环境中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建立能为企业提供一个从企业到行业到区域企业的集成信息支撑平台。这些都符合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及生态圈的要求及动态演化的特点,当企业信息生态圈建设和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各类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和企业群的比例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与流量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圈平衡。这种平衡是社会经济中市场平衡的真实反映,这时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趋于优化状态。

通过考察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诸多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措施等内容行了分析,他们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都十分认同,但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及模型的建立,另外对于网络信息环境所出现的变化及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也缺乏相应的研究。三、研究建议

网络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使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同时也对传统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网络信息爆炸、无序、优劣混杂,缺乏统一的组织与控制,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基于信息生态的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研究就尤为必要。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生态学理论的引入,信息生态成为其一个重要的分支,信息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以往片面强调技术的作用不同,信息生态通过对人、技术、信息和环境进行综合考察。

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在《信息生态学:掌握信息与知识环境》一书中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InformationEcology)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企业的信息管理中,从而开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领域。

1999年,纳笛(Bonnie.A.Nardi)和欧戴(VickiL.O'Day)合作撰写了《信息生态:用心使用技术》中,将信息生态定义为“特定环境里由人、实践、价值和技术构成的一个系统”,认为信息生态系统里占核心地位的不是技术,而是由技术支持的人的活动。

国内学者对信息生态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蒋录全在2003年出版的《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对信息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信息生态涉及信息、人和环境三大要素,信息生态就是研究信息—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推导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成演和发展。而张福学认为信息生态只是一个比喻式的概念,意在利用“生态”这一比喻培育新的思想和理论。

对于信息生态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信息生态环境,蒋录全博士将信息生态环境因子定义为:信息环境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信息环境因子主要可分为:人类因子、信息因子、信息技术因子、信息政策法律与信息伦理因子、信息文化因子等。而在网络环境中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信息生态失衡。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信息、人、环境之间的均衡状态。信息生态失衡指以上要素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交换的信息受阻或其自身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等。谢立虹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生态问题》中提出其主要现象有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垄断和信息侵犯等4个方面。李凤石认为信息生态生态失衡的主要表现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信息爆炸等。

对于解决信息生态失衡的措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田春虎认为调节信息生态失衡的方法包括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持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加强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管理等。孟瑞玲从制定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加强信息门户网站和信息地图建设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此外,应金萍等提出实施信息分级制度,以净化信息环境整合传统理论优势,进行信息伦理学研究,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强化信息市场管理等具体措施。

借鉴信息生态的思路为解决企业信息化及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以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从而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及评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现代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刘文燕等在《从信息生态角度谈企业信息化》中谈到信息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为员工建立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使企业成为一个信息生态化的企业。企业信息生态化是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一种新范式,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企业信息管理中的系统性以及人与企业信息环境中之间的相互性,这种新范式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信息管理方法,与“技术至上”的信息管理方法存在明显差异,为企业解决信息问题指出了新方向。李佳洋认为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企业组织的信息问题,只有当管理者改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并且开始关注企业信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改变现状,建立合理稳定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平衡和谐环境。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4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97-003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Zhao Bo (Hangzhou library,Hangzhou,Zhejiang,310003)

Jiao Huimin (Nanjing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 The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s the inform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very provi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province'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arries on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25 provincial libraries websites, then calculates th e types, quantities of these digital resources, and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a huge gap betwee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developed ar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those provincial libraries lack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y can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dummy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patterns of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LC number:G250.73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97-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减少重复信息,消除错误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深化信息服务。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都开辟了学术专题资源导航版块,共同形成了CALIS 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为读者提供服务。而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数字资源以各种学术数据库和地方文献资源为主,相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项目较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可以补充数字资源,丰富数字馆藏。[1 ]

1 网络信息资源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的形式层出不穷,数量飞速增长,来源多种多样。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出版更新快、形式多样、传输复制方便、交互性强及强大的检索功能等特点。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被图书馆加以开发利用,整合之后供读者利用,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以下对信息资源的种类、来源、获取方式进行分析。

网络上信息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例如黄页资源,包括学会、大学院系及研究机构等各种组织机构;全文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报告等;参考性的信息资源,包括统计资料、文摘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

网络上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例如政府网站的政策性法规、政府档案等;公司的商品买卖信息、产品介绍等商情信息;公众服务机构的科技信息、广播电视信息、气象资源等;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的个性化信息,这类信息灵活多样,如现在流行的博客、播客等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一般是免费的,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通过下载保存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获得。部分资源需要交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发现将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是可行的。

2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分析

2.1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概况

数字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贮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它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视频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通过对25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读者可以利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数据库数量、特色资源等,进行了如下分析。*(青海、未找到网站,同时未对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图书馆进行统计。)

(1)读者获取图书馆网站资源方式的分析。首先,各个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OPAC系统,这些数据对读者是免费开放的。通过OPAC检索,主要查找馆藏文献资源;其次,图书馆购买了学术数据库,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大部分图书馆网站还整合了地方文献资源,建立了特色资源数据库,供读者了解当地历史、民俗等。另外,少数图书馆网站设置了网站链接,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如查询天气、地图等。省级图书馆网站主要为读者提供了学术性和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对于论坛和讨论组、深度网页信息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难以浏览检索到。网络信息相对于馆藏书刊和学术数据库的内容而言更新快、内容丰富,所以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对虚拟馆藏进行补充是必要的。

(2)学术数据库数量的统计分析。将数据库数量以5为单位,分成5个段,统计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数量(见表1)。

表1 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到16个省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在6~10个之间,最少的只购买2个数据库,最多的图书馆购买了38个数据库。购买学术数据库最多的省份比最低的省份多30多个数据库,购买数据库多的图书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省级图书馆网站上只有中国期刊网、万方等大多数图书馆普遍购买的中文数据库。

(3)对图书馆网站上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特色资源数据库主要是将各省的地方文献、历史史料等资源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库。研究发现,共有1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了本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地方志、地方年鉴、革命史资料、旅游资料等等。

根据中图法对我国地区的划分,列出各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的数量(见表2)。

表2 各地区省图书馆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华东地区购买数据库数量最多,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也最多,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两省。省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购买和建设数量与地区经济有直接关系。表2反映了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的形式。比如对国内外图书馆的导航,将这些图书馆名称列表,通过超链接直接进入图书馆的网站。另外,个别网站建立了与常用网站、搜索引擎等的链接。这些内容简单地整合在一个网页内,且被链接的网站数量很少。将网站简单建立链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意识。

2.3 网络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将网络中的有用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加工,通过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针对网页本身内容,它强调将同类内容的网页信息集中到一个检索平台。通过对省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分析,可以看到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类型、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图书馆在馆藏上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对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来说,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适当弥补虚拟馆藏的不足,深化信息服务层次。

3 可借鉴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式

3.1 学科导航建设

学科导航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CALIS系统已于2000年着手开展建设学科导航库,并先后两次通过了48个图书馆的207个重点学科导航库的验收,共收录了6万多个重要的学术网站,涉及到的学科达265个。[2 ]可以说我国高校学科导航库建设在CALIS重点学科导航项目的带动下,已初具规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库的信息范畴涉及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各种学术信息、科研状况、动态信息和综述信息等等。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丰富虚拟馆藏。这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借鉴意义。省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借用学科导航的模式,针对本馆中缺乏的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于读者。

3.2 利用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是这样一种期刊,它通过作者支付论文的同行评议、稿件编辑加工、电子期刊出版等费用,在网上开放存取。读者无需付费,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这些文章;作者的费用大多数来自基金项目或研究单位的经费支持。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在利用自身经费不能保证文献资源的采购和服务的情况下,OA期刊可以免费向所有感兴趣的读者开放阅览或下载。在OA期刊中,有一些确实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提供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OA是一个学术信息服务系统,包含多个学术领域的期刊文献,能提供交叉学科的成果信息;OA通过网络传输,方便研究人员随时检索和下载所需的文献;OA都在网上,节省科研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OA是免费检索的。[3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整合网络学术型资源时,可以重视对OA期刊的开发利用,通过OA期刊补充数字期刊资源。

3.3 多媒体信息资源整合

多媒体信息是语音、数据、图像、文字等组成的综合信息。这种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综合,往往带给人们最自然、最生动、最有效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比如将一些专业学科建立的多媒体库,如将网络上蔬菜学科的音频、视频等信息收集整理规范以后,建立蔬菜学的多媒体库。随着播客技术、网络电视等的出现,很多信息用户通过这些传播方式收看收听新闻。对于这些多媒体网站信息,可以对其进行收集整合,通过添加标签,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在对多媒体信息整合时,对于特定网站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在利用时应注意版权问题。

4 结语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整合后的网络信息可能存在虚假性,从而误导读者;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链接失效情况时常出现;网络资源丰富,如何整合最有效的网络资源,提高利用价值;网络版权、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等问题。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针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本省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和技术路线,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总而言之,省级公共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丰富虚拟馆藏,深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丰富数字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韦艳芳.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的障碍与对策[J].图书馆界,2007,(2).

[2]李冬梅等.我国农业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6).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5

1.信息全球化对图书馆带来的冲击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图书馆这个信息传播中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又进一步扩大了国际信息交流。促进了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全球化,使图书馆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不同国家之间图书馆的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图书馆将面临着全球化传播中的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等信息与知识的差距,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差别等问题:另外,在因特网浪潮的冲击下,各种信息传播和服务机构纷纷涌现,使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受到冲击,面临着激烈竞争的考验。图书馆将如何与这些机构进行分工、融合、竞争与合作,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是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

2.图书馆信息网络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信息共享的快捷传播方式,已经无处不在。网络信息容量巨大、传播速度快、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使他们能快捷、方便、有效的获取信息,这就对图书馆传统的资源方式提出了挑战。

网络资源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冲破了传统馆藏资源的局限,发展成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大方面。它的发展使图书馆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多样,满足读者需要的能力大大加强,在整个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包括文献型资源、数据库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其资源的重点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因此,图书馆应该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馆藏建设工作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而且也能为传统图书馆馆藏注入新的活力,增强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以网络为背景,以馆藏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为主要对象,以知识和信息的开发为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信息全球化加快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步伐

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手段,加快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步伐,更好地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1树立现代意识,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具有内容广泛性、访问快捷性、搜索网络性、资源动态性等特点的虚拟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使图书馆的资源由传统的馆藏扩展到整个网络的信息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种类,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由单一的实体文献馆藏转变为实体文献和虚拟文献并存的馆藏。同时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建设模式。因此,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抛弃“小而全”分散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藏书模式,用集中、开放、联合、整体发展的新理念指导馆藏信息资源建设。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应树立现代信息意识,尽快改变“重藏轻用”的“馆藏建设”的模式,从传统的文献收集、整理、组织、传播,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以保障社会的多方位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管理机构群体为主要力量。从整体上研究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以保证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

3.2充实和完善数据库资源,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的质量和规模,实际上就是数据库的质量和规模。将图书馆馆藏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及其他各类载体文献信息数字化,组织成数据库投入网络,目的是提高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的关键。是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开发和转化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为网络资源,使其数字化、规范化,为资源共享提供条件。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发各种专题数据库,发挥各馆特色资源优势,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在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化、网络化的原则,同时引导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另外,在建设中应注意避免数据库总体上发展速度慢、数据库建设配置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不高、检索语言混乱等问题的出现,使网上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畅通。

3.3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体系,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在设计各自的馆藏资源体系时,应根据自身机构性质、服务对象、原有收藏基础、硬件设施、软件配置、发展目标等因素,来选择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集标准。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服务对象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师生,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次,在设计时要考虑本馆实现自动化程度、馆员素质、经费投入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资源体系的可行性及学科配置,具体的还应考虑到学科内容、收藏水平级次、信息类型、语种、出版时间、载体形式等因素,最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最佳的信息资源体系。另外,还要注意信息资源体系要随着信息环境和信息用户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证信息服务的顺利开展

3.4重视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虚拟馆藏信息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要开发现实馆藏,更重要的是开发网上虚拟信息资源,即把虚拟馆藏转化为现实馆藏。图书馆应重视把网上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对其进行选择、组织、加工,对检索到的各类信息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归类,使之成为有序的、可用的虚拟馆藏资源,从而扩大虚拟馆藏信息量,以方便读者利用。同时,在建设虚拟馆藏时,应充分利用导航库技术,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信息,这样就可以把网上一些主题相关的内容集中,以方便用户检索为原则,用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导用户查找、利用信息,从而使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得更多的信息。

3.5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提高文献利用

目前,虽然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仍然是满足读者群最便利、最直接的信息资源,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图书馆提供上网服务的保障体系。但是,为了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图书馆应扩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电子出版物体积小、容量大、种类多,便于检索、流通,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电子版文献的收藏,要考虑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程度和需要,注意与印刷型文献的合理配置:更应注意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重复购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信息时代,加大电子版文献的收藏,构建有一定规模的电子文献数据库,优化馆藏结构,从而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3.6重视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当今社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达不到网络环境的要求,就容易造成网络运转不畅、设备闲置、毁损、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直接从事网络服务和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熟练的操作和使用电脑,能熟练的在网上浏览、下载各种文献信息,并能对下载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加工、整理,以及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并且还能对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才能及时为用户进行信息导航,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声誉。

3.7积极开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6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开发 人才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93-01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类信息资源,从记录载体、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各方面代表着人类信息交流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在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竞争的焦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智慧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劳动,在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信息资源开发支撑保障系统中,人才支撑体系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一、人才支撑体系的现状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但这种人才队伍的建设难以全面满足现实的需要,从各个角度来讲,目前的人才支撑体系都不容我们乐观。

1.全球角度

高水平人才的短缺是各个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信息管理人才同样是这样,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北京最早的一家猎头公司80%的业务集中在信息人才领域。在中国,人才仍然是稀缺资源。特别是从我国目前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来看,大规模的网络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内容混乱、缺乏精品等一系列问题正浮出水面。所以我们更需要一大批精通网络规划、设计、管理、信息开发等专业人才。

2.企业角度

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新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互联网。对于企业来讲,介入互联网从而走向网络经济,能直接使企业受益,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众多的商业网站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看其网上信息内容。

3.网络信息资源的角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更快的传播,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要求正朝着内容新颖化、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二、人才支撑体系的要求

1.信息能力

(1)信息意识,即对信息交流活动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主要包括有信息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多种形式。这种意识是网络信息内容开发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开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信息心理素质。是指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具有信息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保守他人秘密信息,不制造和传播假、劣信息,不非法摄取他人的秘密,遵守各国各信息系统的信息传播和使用的各种规定和法律。同时对信息的杂乱无序和庞大的数量适应力强。

(3)信息检索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对国家和国际上各种类型信息机构和网络系统的情况及功能的了解,二是掌握查询信息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查询信息的意识,对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才能保证信息检索行为的高效进行。而信息检索利用技能的提高又可促进和增强信息意识。

(4)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利用的能力。具体包括:挖掘有用信息和浓缩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是对信息内容的深层加工;对信息载体的组织能力,即分类、标引、排序、存贮等;信息的利用能力,包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选择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评价能力、吸收消化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交流信息的能力等。

(5)信息的传播能力,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和社会交流系统来宣传通告自己的信息及求得广泛的响应。

2.计算机与网络能力

技术是网络的核心动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必须以一定的技术能力为基础。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和网络知识也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3.外语应用能力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是一种兼收并蓄的过程,外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特网上95%的信息是通过英语传递的,不懂英语,就不可能开展工作。而且未来的信息世界是“网”上的世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本身都是外来技术,掌握它们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

4.知识学习与运用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纷繁复杂,交叉、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产生与走向成熟的速度加快,网络资源建设与开发人员在研究分析某一专业领域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借鉴其它学科、技术的发展成果;必须了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

三、建立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

1.重视教育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开发的程度上,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在,网络经济的到来,对我国的原有教育体制、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人才的专业结构以及人才管理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要使我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并尽快地赶上发达国家水平,首先应发展网络经济的主导产业——教育产业。我们知道,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

2.CIO机制的建立

CIO是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热潮的兴起而产生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们对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应是信息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