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教育专业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1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动画专业 教育改革

动画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产业,它是艺术中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有人将它比喻为20世纪历史的奇迹,也有人将它比喻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动画产业将人们的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当代非常知名的朝阳产业。因此,动画专业成为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类学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更加丰富多彩。

1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艺术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生活现状。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时代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国传统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艺术的展示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此,将传统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时代艺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越来越展现出重要性。数字艺术是利用计算机艺术为根本,展现出交互性和科技性的新艺术。

数字艺术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动画艺术是数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动画艺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欢迎,被大众所认可。动画艺术能够展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志。

动画行业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它容纳了当今社会上所有知识特征,涉及到艺术、传媒、研究等多个领域,在文化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很多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在我国发展,促进了我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广告公司和动画制作公司,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时下非常热门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满足动画产业的发展。根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70多所学校有动画专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培养动画专业的人才开辟了有力的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动画产业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动画产业将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有很多动画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技术水平方面非常好,但是在思维创造和专业水平方面相对于动画专业的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动画专业在各高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其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动画创作的人非常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从事动画工匠。随着计算机融入到动漫专业中,给动漫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艺术创造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教育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其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

2动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对国际的市场形势,动漫产业将成为未来文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动画产业的人才非常稀缺,严重的制约了数字艺术的发展。因此,针对动画专业,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1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内容需要丰富

动画的发展历程非常短,通过回顾历史,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数字艺术开始在20世纪末期,国内对于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其内容非常匮乏。

2.2动画专业的课程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教学模式都是培养技术,针对这一模式,设置了计算机课程。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满足技能的培养,更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展现出动画专业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3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很多院校中,从事动画专业的老师都不是动画专业的,而是研究传统艺术或者计算机出身的,也就是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传授给学生精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由于动画专业教育缺乏成功的经验指导,使得很多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器材和计算机软件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2.4艺术创造能力偏弱

目前,我国动画专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对于艺术创造思维方面很少专项的训练。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导致很多作品没有吸引力,抄袭作品事件经常发生。动画作品是数字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创作艺术。在传统动画中,我们用笔来进行绘画,而数字动画也仅仅是将笔换成更加方面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

3完善动画专业教育的措施

动画专业的教育核心是艺术创作,但是现在教育中,往往注重于技能的培训,忽视艺术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语言灵活的应用到数字动画设计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动画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巧。

3.1完善师资队伍的力量

现在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在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践和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完善。老师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还需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给予充分的准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进行研究和讨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有特色的工作室,为不同时期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为专业的人才,能够应对市场的需求。

3.3和企业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高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到项目设计,在实践工作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平时课程安排中,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到学校为学生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动画专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要将以动画为基本载体,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艺术,动画专业将开创一片新的历史,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恰逢数字时代,不断完善教育改革,有效的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2

【关键词】电子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理实一体化

一、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向转变,这一状况使得技师学校的生源质量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弱,学习态度不够严谨。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师传授的一些专业知识。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选择技师学校本身是由于迫不得已,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积极性,因为受考试失利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技师院校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这些原因都导致电子专业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高。如果教师不知道做出改变,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实现技师学院的教学目标。因此,电子专业教师应该认识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优势,了解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概念。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将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技术服务等综合在一堂课中,之后同一个教师进行集中的教学。由于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场所选在实验室或者实训车间,在这种边教边实践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优势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技师院校新兴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融入到了教学中。因此,技师学校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也现代教育技术应该积极的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2.1有利于改善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技术类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对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提高电子专业的教学效率。

2.2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进行应用,能够更近一部的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是与互联网相通的,所以电子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技术教学还能够将一些需要教师动手操作的实践部分更加细致的展现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3有利于教师资源的配置

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虽然电子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使得电子专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并且使教师认识到新型教学方法的优点,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三、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理论知识衔接不紧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由于教学场所是实验室,此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对于学生的管理就会放松,学生会由于自制力差而随便说话或者走动。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难以得到集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自身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会因为不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而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针对这类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自身原来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践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实践状况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另外,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选择教学方法。要较难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针对一些较难的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将教学过程中较难的部分录下来,到校园网或者班级的群中,随时供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技师学校的教师都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地电子专业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充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理实一体教学法对于电子专业教学的影响,所以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教师会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对进行实践操作,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之后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展现出来,过程过于形式化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改善教师的态度,使教师认识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之后明确理实一体化正确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简单的放在一起,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进行融合,选择合理的方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3.3教学重点不明确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完理论会对实践部分进行教学,但是在对实践操作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只是单方面的讲解,并没有明确教学重点。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导致学生在理实一体化课堂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另外,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电子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1创设学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技术类学院在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更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情境创设开展教学。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例如:电子专业的教师在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这一课程中的走马灯程序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走马灯相关的视频,如果学校附近有类似的场景教师也可以拍摄下来。在理实一体化的电子专业课堂上将准备的课件播放出来,教师可以在学生不了解走马灯程序的情况下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学生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想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有效的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在学生进行设计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由于学生积极性较高,所以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自主的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2丰富教学资源

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开展教学时,电子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会习惯性将重心放在实践教学部分,由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的理论教学进度难以达到统一。这就导致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还有学生在研究实验,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的方法,将课堂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内容制作成小视频,到班级公共平台,这样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就能够较为轻松的进行学习,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对《电子线路安装与检修》中的电路部分进行教学时,在开展实验时就会有学生完成实验速度较快,而有的学生较慢。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在对实验部分进行讲解时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先让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利用其它时间利用微课视频学习实验,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4.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评价机制

在利用理实一体化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作业不再是单纯的布置书面作业,这就使得教师的评价模式变得不全面。为了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评价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完善评价机制。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教师可以加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等元素,使学生能够通过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例如:在学生制作出走马灯程序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教师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之后学生总结教师以及同学的评价,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英语阅读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念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 ard Gardner)教授在《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对心理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也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关于智能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能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顾鸣凤,2012)在加德纳教授看来,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Gardner,1983)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同智能的潜能,但由于受到天生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不同的智能强项,这种智能差异性应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如果教育者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而不是否认或忽视学生的差异时,教育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

二、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以编导专业学生为本的大学英并语阅读教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智能优势和劣势,有感兴趣的事物,有擅长的方面,关键是老师要有效地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开发,激发学生智能优势,弥补学生智能劣势。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以编导专业学生为本,关注他们的智能差异,利用他们各自的优势智能来树立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各项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树立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智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信、快乐的学习心态,塑造和形成健全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书面阅读的方式,不断积累语言材料,进行信息的有效交流转换,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二)实施以编导专业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及其结果笔者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各项智能出发,结合学生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即符合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能激发学生自主性思考的)教学素材,在为期一年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对编导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训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艺术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英语文化课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缺乏端正态度和学习动机,而态度端正和动机被视为外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语言学家Andrew D. Cohen曾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王初明,1990)但编导专业学生性格开朗、表现欲强、情感和联想丰富、比较感性、乐于凸显个性、自尊心也较强。受专业影响,学生观察与思考事物往往容易注重其直观性和美感,灵感与意境,因此思维比较形象、直观。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的各项智能出发,以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各项智能优势,采取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从言语―语言智能(即指有效地听、说、读和写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够顺利而且高效地语言来进行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和与人交流的智能)出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需要加强学生对各种阅读策略和技巧的利用,始终关注文本的内涵,抓句中的关键词、段落主题句来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充分利用学生性格开朗,表现欲强的特点,针对阅读的内容,设计不同程度的任务,分组完成如描述内容,归纳观点、竞赛等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也能提高逻辑数理智能。英语是一门有一定逻辑思维的严谨的语言学科,对于擅长运用形象思维却不善运用逻辑思维的编导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的培养,可以利用一些阅读策略,设计不同的模式,引导学生去梳理文章的结构。阅读多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对于编导专业学生来讲,会显得刻板枯燥。因此,在教学中,采取运用多种颜色、借助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手段,制作精美的课件,利用现实物理空间来精确掌握阅读文章中的方位词汇或物置,把教学内容视觉化、直观化,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发展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提升教学效果。所谓音乐智能,主要指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感悟能力和直觉能力,以及学生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顾鸣凤,2012)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的音乐潜能、听觉,相对来说,要高于其他非艺术类学生,而且也擅长学习和模仿,选取某些有节奏和韵律优美的阅读素材,让学生配乐朗读,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配上恰当的音乐,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慧莉.CBI教学理念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16―19.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有利的发展时机,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实践教学因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实训、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现行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实训。课程实践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理论教学,以实践操作印证、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内实验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验证经典理论,多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另一种是搭接经典电路,多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较差,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在上课时没能将课程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体系中。因此,在课内实验中,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地重复操作步骤,照本宣科。课程实训是指在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但是,往往因为实验室条件、时间和经费等,使课程实训的题目理论化且数量有限,使学生产生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

1.2课外实习

课外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课外实习是让学生到企业,到实际生产中,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刻地了解、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教学实习安排大二下学期,由教师带队进入企业,学生完成跟班学习或者顶岗实习。但是,由于教学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同时考虑到电气操作的危险性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生产企业一般不允许学生进行顶岗操作,最后教学实习只能成为参观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全部课程完成之后,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2],改毕业设计为毕业实习。但因该实践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约机制,部分学生待在家里不参加毕业实习,或者因为经济原因,选择其他工作报酬更高但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工作,达不到综合实践的目的。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以实践为主线,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对于制订、修改教学计划,我校每年都派遣调研组到区内外各大高校、企业调研,与各校专家、企业人事技术主管座谈,明确企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定位为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小型自动化系统集成及自动化产品、系统的销售等,因此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为自动生产控制与维护、楼宇自动化。

(1)整合实践教学课程结构

对高职高专科学生来说,只要理论够用,应用才是主要的,以“必须、实用”为原则[3],对原有教学计划中过于理论和超范围的课程进修删减是首要进行的。此外,对有一些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合并,减少课程的冗余。合并后减少了理论,增加实践应用的比例。循序渐进,建立“基本能力”、“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拓展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四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更新实践教学课程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教学的单位也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按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设计、组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入如监控组态软件、触摸屏等新而广泛应用的技术,让学生进入社会更能适应,避免因课程内容陈旧而落后。

(3)实行专业分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专业,涵盖了工业电气自动化、配电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方面,几乎包含了所有与电有关的行业。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其在校时间短,学校课时有限,不能像本科生那样面面俱到。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专业,采用专业分流的方式,主要分成自动生产控制与维护、楼宇自动化两个方向。

2.2制定实践管理机制,规范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管理机制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制度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各项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督导、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的随机检查,学生、任课教师的信息反馈,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

(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任课教师的职责和分工,落实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

(3)改革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在成绩评定中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比重,不仅考虑学生出勤、实践报告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3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方式[4]。

(1)重视课程实践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能力和基本动手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设备调试运行、系统分析计算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开发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形成项目的概念。改革传统课程设计模式,降低难度,拓宽范围,以实物作品代替“集中实训+设计报告”,其中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参加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展,同时获奖学生可以参加课外培训,为各类竞赛培养人才。

(2)改革课外实习

针对教学实习时间较短,不利于实践开展,将教学实习改至暑假期间,时间增长为1-2个月。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带队进入校企合作企业,企业提供食宿及生活补贴,由企业一线工人带领工作,真正面向职业、面向岗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近两年,我校取消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改为毕业实习。由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生产企业或者由企业指导老师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中熟悉、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技术规范、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等相关知识与技能。改变原来辅导员集体管理模式,由专业教师进行分批跟踪指导,指导教师定期与企业单位、学生联系,了解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

3.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1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要围绕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情景。2015年,我校在原有七大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投资300万元,新建成自动控制实验室、自动扶梯综合实训室等,将“电气实训中心”真正建设成开放型、综合型实验实训中心。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有硬件的支撑,更要有软件的充实。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广西区特色建设专业,采取本科高职共同发展策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同时聘请企业高职称人才到校长期或短期任教。

3.3落实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持。通过校外教学实习,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近两年新建的校外实践基地,努力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以往校外实训基地只挂牌参观的形式。我校与深圳信盈达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现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实训课程都由该公司派遣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到校授课,以为该公司的项目为授课内容,以丰富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开放型实验室。

电子创新实验基地作为本校的开放性实验室,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时间、内容、方法的全方位开放。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科技活动的特点及专业发展要求,鼓励实验室老师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约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实验条件。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校参赛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广西赛区一等奖2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

4.结语

通过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了调整和优化,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适应了职业岗位需要,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武,王红玲,李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工程能力提升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2):76-79.

[2]李春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4(06):49-51.

[3]王信兵,王筱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5(11):141-144.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

一、引言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储存和共享成本下降,同时可大大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是指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被现代教育手段所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手机APP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利用方式,可大致分为幻灯片、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呈现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储存类型多样化等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受教育者,因此中职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高中基础课程,例如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和化学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社会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技能。因此,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中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校企共建为主要途径,建立以就业为目的的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体制是我国中职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我国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我国有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很多。在巨大的市场驱动和政府政策激励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1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28个;教育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开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项目建设,将46所高职院校、29所中职学校作为第一批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除了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项目外,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激励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虽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受到了省、市、校等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或者说必须在体系的框架下进行,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主体的相互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主体主要有国家层面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个人和企业单位层面的。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大,但是总体水平不高,而且资源内容重复率较高,各层次开发主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目的不一致等问题。第二,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的共享问题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瓶颈。在缺乏共享机制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发或有组织地低水平重复开发PPT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现象不可避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相比,标准性较强,个性化较弱,因此,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更强。对学生而言,尽管网络已非常普及,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资源集成和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第三,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普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深度不同,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资源大多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资源,而学校或者省市级、国家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访问率较低,造成教学资源闲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有限,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第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需求。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是高校教师根据教科书转化的,理论性太强,甚至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以理论考试为目的,致使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由上述可知,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前景是好的,驱动力也是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体制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宣传和政府激励,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也会不断提高,共享机制也会不断成熟。

三、关于校企共建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思考

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对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职业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和学校可以选择以国家数字化精品课程为平台,共同学习研究《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共同研究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体制建设。

(二)共建课程体系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应组建专门团队深入到企业当中,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调研企业岗位和技能需求,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结论,按照技能需求和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典型的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修订以课程体系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确立课程体系。邀请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等技术层面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论证,兼顾中高职衔接和校本课程特点,确立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标准。

(三)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标准时应该以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判断依据,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工程课题,争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避免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现象。学校应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使开设的课程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适合学生,满足企业需求。课程三维目标应该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专业素质为目标,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

企业工程师不仅要参与到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上也要给予指导。企业可定期安排工程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运用指导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最终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培养学生注意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韩冰,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4-16.

[2]石光耀.区域推进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4-77.

数字化教育专业范文6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数字化学习;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11—05

一、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

自从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以来,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之后, 一个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热潮便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兴起。[1]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各国相继采取各项行动,激励国民终身学习需求、拓宽国民终身学习获取途径。我国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党的十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要在学有所教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要求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

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学习已然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则是世界各国在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终身教育所形成的产物,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功能体现和组织形式。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都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较为人熟知的有美国凤凰城大学、英国产业大学、国内的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试点项目等。

凤凰城大学是美国第一批被认可的提供网络学位教育的网络学校,它构建了遍布全美15所大学、126处校园和教学中心的庞大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以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用的课程计划、企业化的运作管理机制、多方控制降低办学成本的方式,为在职成人学生提供网络远程教育。凤凰城大学虽然是一家盈利性的私立大学, 但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2]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至上、建立强大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恰当运用技术手段、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加强学习评估和质量管理等。

英国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终身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者,它是由政府启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的覆盖全国的现代学习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组织方式,以市场营销手段和现代传媒激发学习需求,形成规模经营,汇聚各类教育产品提供商,承担起学习者和学习产品的中间角色,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由于大规模经营降低了教育成本,从而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3]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6年启动由中央电大牵头的“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项目建设了乡镇型、社会型、企业型、行业型学习中心等7个示范点,为每个示范点的学习中心配置终端计算机学习设备,通过互联网与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建成数字化学习环境,面向示范点服务人群提供网院学历教育资源、数字化培训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服务。[4]

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依托中央电大系统建设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中,中央电大通过奥鹏中心负责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和运行,建立网络公共服务平台(OEMS系统)与高校合作办学单位教学管理平台对接,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网上学习服务,并通过在全国建立23个管理中心、1,000余个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专业性网络教育管理和服务。[5]

对于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普遍认识是,其功能应用是作为网络教育产业的中介机构,提供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及服务系统,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为学习者和众多办学机构之间架构数字化教育服务的桥梁。正是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及其公共服务体系实践探索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数字化学习港应需而生。[6]

目前,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人群定位是社会大众,由此它的教育产品应当是多领域、多样化的,而不仅是定位在单一的高等网络学历教育或是企业职业教育。当前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多是大一统乃至全国性的,导致服务区域性特色数字化终身教育的产品生产和应用未得到广泛重视。

因此,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如何推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何处理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社会供给的关系等。[7]

以上案例有很多可借鉴和学习之处,但应看到我们在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在建设投入方面,存在教育机构各自为政、无序参与的问题;二是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无法共建共享的问题;三是在教育项目方面,存在资源体系贫乏无法适应学习需求的问题;四是在运营机制方面,存在终身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五是在教学过程方面,存在教学服务质量如何可靠保障的问题;六是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实现数字化资源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七是在社会公益方面,存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机会的问题。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在广州市政府主导下,社会各类机构参与合作,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联合组织建设、实施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大平台。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经逐步构建成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广州为中心,面向珠三角地区教育受众,提供普及性、公平性、低成本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形成了“天网+地网”双网合一的数字化教育服务新模式。我们尝试通过数字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策略解决以上七个问题,探索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发展过程中的建设路径和办法,开创数字化学习新疆域。在探索与实践中,广州电大构建了以“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为核心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引领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8]

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以“数字化”的技术构建“时时能学”的天网体系

“时时能学”的天网体系指的是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构建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软件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组成,包括基础网络运营环境、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优质数字化教育项目以及数字化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综合门户运营管理平台。社会各级各类的教育受众可以通过搭建的天网体系,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所需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服务。

1. 搭建基础网络运营环境

为满足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应用需求,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国家级中心机房配备了近100台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硬件设施,建成10GB骨干互联网网络接入及网络系统,具备支持100万活跃用户在线学习的网络承载能力,能支持10万级用户同时登录平台进行在线视频学习,为教育受众打造了快速传输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学习通道。

2. 汇聚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专门组建专业化资源建设团队,根据教育项目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教学设计方案,依托现代化多媒体资源制作环境和资源制作专业服务体系,以引进、共享、自建等方式整合建设了多领域、满足多层次教育形式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高质量、规模化的终身学习资源库,初步建立起资源共享机制,面向机构和社会成员开展资源共享应用服务。

3. 整合优质数字化教育项目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在引进市场现有的优质数字化教育项目的基础上,依据区域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本土高校、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优秀师资和课程资源,整合建设为区域性、个性化的特色数字化教育项目,满足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受众的终身学习需求。

4. 建设数字化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多年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建成自主版权、智能、可定制的教育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具备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即时通讯、视频直播等关键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能支持百万规模用户在线学习,可实现用户的分层分级管理,满足各种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

5. 搭建综合门户运营管理平台

广州数字化学习港联合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共同建设了广州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门户平台,为面向广州各级各类教育受众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提供综合性运营管理服务,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与项目展示、学习者个人账户的信息认证和存储、个人学分银行的信息管理、网络教学教务平台数据统计和对接、学分转换和认证等服务功能。

(二)以“标准化”的理念铺设“处处可学”的地网终端

“处处可学”的地网终端指的是在公众聚集点(如社区、大型企业)建设落地式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地网终端以标准配置建设在学习者身边,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咨询、服务、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学习服务。地网终端作为一种便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也为数字化终身教育产品服务推广提供延伸渠道。2009年贝伦行动框架曾有一个重要建议:创建一个“多用途的社区学习空间和中心”,作为提高成人教育参与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前,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采取整合社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高集成化建设模式,包括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各类教育机构现有的场地和设施等硬件资源以及课程和项目等软教育资源,2013年前在广州各区规划建设24个标准配置的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又称为数字化教育超市,之后将按照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更多形象统一、配置标准、服务一流的数字化教育超市。建成的数字化教育超市有三种类型:一是与政府行业、社区街道合作,建设扎根生活社区、面向社区居民的社区数字化教育超市;二是与企业合作,建设扎根生产企业、面向企业职工的企业数字化教育超市;三是与高校合作,建设扎根高校园区、面向高等教育群体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超市。

数字化教育超市借鉴汽车行业4S实体店的营销模式,遵循标准化理念开展建设和服务,体现在统一环境建设标准、统一产品目录标准、统一产品服务标准、统一业务流程标准。在环境建设方面,每个教育超市按照统一VI视觉形象进行设计,设置体验区、接待区、学习区和考试区四个功能区域,配备50到60台计算机终端设备、服务器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设备,千兆光纤接入中心,以建成标准化、现代化、开放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共享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各种资源;在产品目录和服务方面,依据三种类型教育超市服务对象的不同,通过统一产品服务手册和产品展示的方式,有侧重点地提供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已有的教育产品和服务项目;在业务流程组织方面,按照既定的流程标准,支撑教育受众体验、购买、使用教育超市内教育产品和服务。

标准化的数字化教育超市建设让教育受众无论在哪一个教育超市中都能享受到专业、全面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也让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教育超市通过示范带动区域内的多级复制和推广,从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示范性教育超市再延伸至区县、街道、社区一级的教育超市,实现数字化教育超市地毯式覆盖,让数字化终身教育“处处可学”成为可能。

(三)以“专业化”的服务支撑“优质资源”的规模应用

优质的数字化教育产品和环境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数字化教育服务支撑推广和应用。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结合教育受众对教育产品的需求、选购、应用以及认证,以先进的技术和教育手段提供优质服务,力争各个环节逐一击破,为教育受众提供良好的数字化终身教育体验,从而促进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海量、优质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规模化应用。

1. 以需求为先行,建设资源产品,提供隐性资源服务

对教育受众实际教育需求的服务,以隐性的方式体现在资源产品的前期调研、内容甄选、内容组织、产品架构设计以及产品服务终端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通过打造专业的资源建设团队,以区域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基层开展产品需求调研,选择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平台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并结合技术发展,提供集个人PC、平板电脑、移动手机多终端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满足受众资源服务需求。

2. 以选购为导向,形成产品目录,提品导购服务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是随时、随机发生,不间断、非强制性的教育。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打造的数字化终身教育体系是通过为各级各类教育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产品,激发教育受众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在教育受众燃起学习兴趣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完善的教育产品是关键,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分别在“天网”和“地网”中架设网络客服导购和地面产品导购及统一的电子或纸质产品目录指南,为教育受众提供专业化导购服务,让受众了解并挑选适合自己的、满意的教育产品。

3. 以应用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教育受众应用教育产品的过程就是使用和接受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是否完善、高效和到位,将直接影响数字化教育的质量。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为教育受众提供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过程设计与管理,配备专业的教师辅导团队应用在线交流、网络视频、电子白板等辅导教学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和疑难解惑,配备在线客服人员提供远程接待服务等,在教育超市中配备专业接待人员现场处理受众的所有学习问题,以保障教育受众无论是在线上或是线下都能第一时间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

4. 以认证为手段,建立学分机制,提供学分立交服务

终身教育的推行,除了通过提供多样化教育产品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激发教育受众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一种长效服务机制,例如个人学习银行制度,通过对个人终身教育学分的积累、认证,必要时提供给受众有益于其个人职业或自我学习价值的认定。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基于综合门户运营管理平台为教育受众提供了个人终身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兑换的学分银行服务,并打通已建设的各类教育项目之间的学分壁垒,践行学分立交,例如在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项目中,可以按照学分兑换规则,实现数字化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双向替换。[9]

(四)以“品牌化”的策略营造“人人皆学”的社会氛围

优质教育的发展通常经过三个阶段:标准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品牌化是教育发展成熟的标志。广州数字化学习港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区域范围内教育产品最丰富、教育服务最全面、教育平台最先进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品牌形象,通过紧抓品牌质量、突出品牌特色、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成为人人熟知、人人可用的区域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大平台,营造社会范围内“人人皆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文化。

1. 以高质量打造品牌内涵

数字化终身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外独特的教育消费商品,要树立自身品牌,成为教育受众首选、认可的教育品牌,首要条件就是具备高度的品牌内涵。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打造自身品牌内涵主要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产品入手,在资源、项目建设方面,以高门槛高标准作为资源、项目引进、改造和建设的基本准则,合作建设伙伴必须是国内知名院校或经过市场检验获得教育受众普遍认可的教育培训机构。

2. 以最特色打造品牌形象

特色是数字化终身教育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法宝。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通过建设满足区域人才培养的特色数字化教育资源、打造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品牌旗下特色教育项目、育产品LOGO和数字化教育超市VI设计等手段,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所有教育产品和服务,以特色、统一的形象呈现在教育受众面前。

3. 以广应用促进品牌推广

优质教育产品需要通过教育受众的广泛应用和检验,在口口相传中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有口皆碑的品牌效应,实现更广覆盖面的应用和推广。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通过在不同教育领域中选取特定教育受众群体开展示范性的品牌应用推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产品,打造各教育领域的拳头教育项目和产品,在社会中形成一定的品牌口碑和价值,取得大众认可度,为今后大规模的复制和应用打下基础。

三、“广州数字化学习港”

发展模式实施成效

近年来,“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先后在政府行业继续教育、职业能力提升、高等学历教育、中小学校外教育和生活能力培训等教育领域开拓创新数字化终身教育应用,引领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行业继续教育领域,致力于为区域范围内公职人员的终身学习和行业继续教育提供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率先开展了面向6万公务员、12万中小学教师、150万专业技术人员、533万企业职工的数字化继续教育,并以此为核心带动旅游从业人员、普法人员、工会干部、部队官兵等各类人群的数字化教育,营造了“精英引领、辐射大众”的终身学习氛围。

在职业能力教育领域,整合行业资源、汇聚行业专家,紧扣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打造进阶式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共建设了4大行业、6大类别、100多个热门工种的数字化教育项目,构建了网络环境下高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和鉴定一体化模式,促成企业建立数字化企业大学。构建了“统一平台、学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的网络高速通道,以学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双向认证。面向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建设了广东职业教育网络学院。

在中小学校外教育领域,以数字化教育应用为手段,融合学校、社区、家庭,为中小学生创造更多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促进中小学生教育成效的提升,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一是通过向学校提供“教育云服务”,助力学校建立校园文化、开展素质教育、推广家校互动,实现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二是构建全国唯一中小学生专用宽带——“广州教育宽带”,为中小学生家庭营造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网络环境,帮助家长管理子女健康上网在家轻松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打造优质“教育项目”进家庭、进社区。建设了中小学象棋网络学院、小学语文作文同步辅导网络学院、小学数学能力提升培训网络学院、小学英语综合能力培训网络学院等系列中小学数字化教育项目。

在高等学历教育领域,携手名牌高校网院、企业及电信运营商等,共建“高教通”教育云服务平台,开设全新的远程学历专业。面向社会人群学历教育提升需求,立足电大开放教育,创新远程教学模式,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设备,探索实践高等学历教育移动学习新模式,为社会在职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学历教育进阶机会。

按照《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以及《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将继续努力发挥其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先行先试,探索解决建设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总结“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经验,提升开放大学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为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韩振峰. 发达国家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方法与措施[J]. 成人教育,2004,(10):73-75.

[2] 肖爱,蒋成凤. 美国凤凰城大学的运营状况、成功经验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08,(12):32-35.

[3] 黄丹青. 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及其特色[J]. 中国电化教育,2001,(8):55-57.

[4] “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组第三课题组.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J]. 中国远程教育,2008,(9):11-16.

[5] 严冰.发展社会化公共支持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广播电视大学的功能拓展与探索空间[J]. 中国远程教育,2010,(1):15-20.

[6] 谢巍. 多元交互支持下的数字化学习港理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2011,(3):21-25.

[7] 郝丹,冯琳. 数字化学习港:创新与挑战[J]. 中国远程教育,2008,(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