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1

【 关键词 】 网络安全风险防范

1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行业也不例外。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内。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的脆弱性,导致了网络安全存在着很大的威胁。因此,分析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据此提出保障和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涵义

网络安全的本质就是指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和网络系统中的重要数据的安全,不会因为偶然的原因或者恶意的行为受到破坏、泄露和更改。凡是有关网络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保密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内容。

从网络管理者和运营商的角度来讲,就是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进行控制和保护,以免出现非法存取、病毒、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控制等危害。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讲就,就是避免其他人或竞争对手利用冒充、篡改、窃听、抵赖等各种不正当的行为损害自己的隐私和利益。有一些黑客很热衷于发现整个网络系统的漏洞,并且利用和传播这些漏洞,给网络服务的质量保障、数据安全以及可靠性能带来安全隐患。所以,为了达到提高网络安全防御等级的目的,必须要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安全工具

3 计算机各种网络风险分析

3.1 计算机病毒

在网络系统中,往往存在一些计算机病毒,即人为的在计算机程序中植入用来破坏计算机各项功能,甚至用来销毁数据,可以自我复制的一组程序代码。它是网络安全最大的敌人。计算机病毒有破坏性、触发性、寄生性、传染性、隐蔽性等显著特点。按其破坏性特点又可以分为恶性病毒和良性病毒,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主板、硬盘、显示器、光驱等。

在网络系统中传播计算机病毒后,会严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手段一般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在整个网络系统中,对一台用户计算机植入病毒,通过网络迅速传染到线路上的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用户。所以,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不能掉以轻心。

3.2 黑客入侵

黑客分为骇客和传统的黑客。黑客是在没有经过他人许可的情形下,通过自己特殊手段和技能登录到他人的网络服务器甚至是连接在网络上的单个用户的计算机,并且对其进行一些未经许可甚至是违法操作行为的人员。黑客对网络的攻击手段非常多,其中主要包括隐藏指令、获取网站的控制权限、在Cookie中植入代码、种植病毒和制造缓冲区溢出等。最为常用的手段是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在一些正常的程序中植入必要的操作代码,该程序会在计算机启动时唤醒,从而能够控制用户计算机。

3.3 系统漏洞

系统漏洞是程序员在编写操作软件或应用软件时,逻辑设计上出现的缺陷或者错误。系统漏洞会被黑客或者不法分子利用,通过植入病毒、木马来控制计算机或者窃取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和资料,甚至会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如果连接到网络,通过网络的传播会严重危害到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3.4 配置漏洞

配置漏洞又称为物理漏洞,是指由于在网络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移动设备等,这些设备自身安全性直接关乎到整个系统和网络的运转。如路由器如果配置出错,用户就不能正常上网;服务器出错会影响整个网络信息的传输。

3.5 账户信息的泄漏

很多用户缺乏关于电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经验,无法很好地保障自己的系统账户的隐私和安全。尤其在如今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账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大部分用户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只是设置一些比较简单和短小的口令,或者使用电脑的记忆功能将口令记住,导致了账号密码存在泄露或者被篡改的风险。

4 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对策

4.1 采取物理安全措施

物理安全指的是通过物理隔离来实现网络安全,而隔离的方法是将内部网络间接连在Internet网络上。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路由器、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和通信,免于遭到人为、自然灾害和窃听攻击。只有实现了内部网与公共网的物理隔离,才能保证内部的信息网络不受黑客侵犯,保证其安全。同时,物理隔离也增强了网络的可控性,便于管理员的内部管理。

4.2 实施病毒防范技术

在如今现代化的办公环境里,几乎每一个用户都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只是程度各异。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执行程序,不仅可以自我复制,很多病毒还具有破坏应用程序、格式化硬盘和删除文件的能力。由于病毒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和威胁性,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病毒的防范成为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病毒的爆发对于用户的隐私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病毒防护系统。常见的网络病毒防范技术主要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网络消毒这三种技术。

4.3 实施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确认操作者身份。身份认证包括两种:用户和主机间的认证,主机和主机间的认证。用户和主机之间的认证可以用如下的因素来实现:用户所清楚的东西,比如设置的口令或者密码;用户所拥有的东西,比如智能卡;用户所具有的生理特征,比如指纹和声音。身份认证对于网络安全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4.4 采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进行网络安全设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在相对而言不太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构建出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子网环境。防火墙主要用于两个网络间访问控制策略的执行,由于防火墙能阻止被保护的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信息存储与传递。防火墙作为不同网络以及网络安全域间信息的进出口,能根据用户所需的安全策略来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并且防火墙本身也具有抗攻击能力。现在的防火墙主要有三种类型:服务器型、包过滤型和全状态包过滤型。

4.5 实施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指能够及时发现网络系统中未经授权或者出现异常现象,并对此作出及时报告,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而设计出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网络系统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可以保护自己免于受到黑客的攻击,并且还能对网络的内部攻击与外部攻击进行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破坏之前就加以拦截与入侵。

4.6 采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指的是对电脑进行多方位的扫描,检测出当前的网络系统是否出现了漏洞,如果有则需要立即修复,否则电脑就会受到侵害,也给网络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漏洞扫描技术是保护网络和电脑的必要安全措施,也要求用户定时进行漏洞扫描,并对漏洞进行及时修复。

4.7 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包括多个方面:建立安全的管理机构、加强和完善计算机的管理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与执行力度和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道德观念,加强计算机自身的安全管理对于防范和抵制黑客和病毒的干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措施。

4.8 采用信息加密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QQ、MSN、E-mail等即时通讯工具和P2P工具都成了现代社会工作的必要工具。然后这些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容易造成信息的泄漏和文件的泄密,对个人和工作方面的隐私都具有威胁性。所以要采取信息加密技术,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

4.9 保障数据安全和应用系统的安全

保障数据的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恢复、文件删除后进行粉碎处理,以防文件删除后被恢复而导致泄密。而应用系统的安全则主要是指各种业务方面的应用软件,在不同的单位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致系统的瘫痪。这样可能会给黑客和病毒提供机会,导致信息的泄露,给工作单位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确保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数据的安全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可以通过三个措施来进行有效防范:一是登录系统的授权控制;二是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三是做好数据的备份。

5 结束语

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是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努力才能实现的一项重大工程。在计算机的网络运行中,不仅需要运用最新的专业技术来阻止和防范各种各样的病毒攻击,还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安全运行的管理模式。国家也可以通过立法和执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严惩措施,来防范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信息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并不仅仅是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完全做到的,还要通过对其具体存在的不确定危险因素精细化分析和研究,才能提出比较可行的方案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亮.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及防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

[2] 齐成才.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及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

[3] 张士波.网络安全风险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

[4] 杨婷如.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必要性浅析[J].科技信息,2011(10).

[5] 韩劲松.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浅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14).

[6] 杨涛,李树仁,党德鹏.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

[7] 姜伟.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消费电子,2012(13).

[8] 范光远,辛阳.防火墙审计方案的分析与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81-84.

[9] 郎为民, 杨德鹏, 李虎生.智能电网WCSN安全体系架构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4):19-22.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2

【关键词】

风险防范预案;安全护理;作用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注重抓护理安全,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临床护理应用中,起到了以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

1 制订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背景

1.1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1]。加上现行的医疗体制正面临新的形势,处在改革浪尖而备受关注的医疗行业,医患关系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2]。如因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常规护理中的一点不及时往往是产生护理纠纷的‘导火索’。

1.2 在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直接涉及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切身利益,稍有疏忽,难免发生医疗纠纷。加之护理人员编制紧缺,工作量在超负荷运转,常容易被患者与家属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1.3 护理行为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独特的,同时又是具有科技行为的组合行为,其中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具有高风险性,这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3]。如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诊疗仪器不断问世,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跟不上医疗发展的需要。

1.4 在护理实践中,相对于患者强烈的权利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

1.5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交流沟通能力欠,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和新分配护士,在突发事件中应对能力差。

2 制订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要求

2.1 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属前馈控制又称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是指在管理工作之前,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使可能出现的偏差,在事前可以避免的一种方法[4]。我们在制订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时,为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通过听取医院职能管理科及临床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和建议,多方面多层次分析了解,满足群体的认知、行为及情感要求来不断完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

2.2 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可评价的、防患未然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

2.2.1 患者方面包括病情变化、猝死、坠床、摔倒、窒息的防范及应对、压疮的防范与应对、烫伤的防范及应对。如在制订烫伤的防范及应对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从预防热水袋烫伤、红外线照射烫伤、意外烫伤上多方面着手制订。

2.2.2 药物外渗防范方面包括化疗药物、高渗药物的使用。我们要求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的作用,正确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尤其是新药;对有疑问的药物,应及时咨询医师方可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射时应确认输液通畅,无外渗后方可注入或输入化疗药物;按时巡视病房,观察药物疗效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做好记录;严格做好交接班;加强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减轻患者痛苦;一旦发现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汇报医生,局部遵医嘱予以硫酸镁湿敷或寻求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患者的解释及心理疏导工作。

2.2.3 遇到突发性药物过敏、药物使用错误的应对。

2.2.4 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及职业暴露防范方面。

2.3 对工作中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故苗头、事故隐患每月做隐患分析,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引以为戒,然后用文字的形式比较详细地进行表达说明,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落实执行情况,切实做好护理安全防范工作。

3 制订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作用

3.1 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制度,发挥了护理部管理职能。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护理人员从事一切护理活动的标准,也是安全护理管理的依据。制订护理风险防范预案不仅完善了原有的护理制度,而且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中,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

3.2 能将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贯穿于安全护理始终。护理风险防范预案以文字形式比较系统地列出了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护理人员对临床特定复杂的健康、疾病问题需有严密求实的质疑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能在解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健康问题的各种护理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法给予实施并评价。并且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不讲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诚信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

3.3 增强了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护士在工作中懂得安全的保证对患者来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患者应受到正确的而且是痛苦最小的治疗,责任心是保证安全的前提,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工作中发现事故苗头或某一“边缘事故”就能保持警觉,认真对照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及时总结经验,修正改进。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3.4 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自觉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早在1859年南丁格尔就提出“护理的独特功能在于协助患者置身于自然而良好的环境下,恢复身心健康”。工作中护士能将患者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事事想到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能站在患者的立场去分析,从患者的利益去思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做好“四勤”,即脚勤、手勤、眼勤、嘴勤,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患者配合,使他们尽快的恢复健康。

3.5 护士对自身行为的认知上有了深刻地改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可以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对于行为的成败以何种原因作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人此后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方向。通过学习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后,护士在工作中遇到护理风险或护理难题时,首先能做到“三问”:自己工作是否到位,患者是否满意,护理是否安全。改变了以往一遇到风险或护理难题就推三推四的不良现象。护士的护理职业化技能也在反复实践中得到了尽快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莉.预防性控制在护理风险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0,5:104-105.

[2]李婵.对护理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111.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3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只是根据项目需求来设计与开发软件产品,而对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开发的项目功能可能与实际需求有所出入,差异性较大。另外,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风格不符合金融行业常用操作模式,会造成一定的误操作风险,这就需要强制财务人员改变工作方式,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投入。总之,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时,应该与软件开发人员提出详细的需求,以便会计电算化系统项目的开发。人为操作存在的会计信息风险。人为操作引发会计电算化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部分是因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专业业务技能水平有限,造成工作失误;另一部分是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不够严格,相应管理制度较落后,对财务员工约束与激励政策不够完善,有可能会出现恶意窃取或者向外泄漏公司重要机密。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

1.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规范化、操作对象安全化,建立一套实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非常必要,这有助于企业的资产管理。首先,企业会计电算化必须以财务统计、安全操作、人员配置、系统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能够确保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正常运行。其次,待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部署完成后,应该配套相应的后期维护策略和具体方案,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建设。以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为基础,需要执行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达到降低会计电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安全隐患的概率。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建设,是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这也是判断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得到稳定运行的依据,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建设必须得到重视。某些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往往会选择削减会计电算化投入资金,这是错误的做法,企业未能跟随市场经济的脚步正确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工作。企业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尽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双系统,这样系统稳定性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对于会计电算化建设中,企业应该配备专业技术员工来定期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维护应用系统,并建立一套权限管理机制,禁止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外处于可操作状态,禁止非干系员工私自向外透露相关信息。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财务人员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因为公司财务工作基本是由会计人员来操作的,尤其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会计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才能及时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家庭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以掌握财务知识为前提,及时学习互联网计算机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辅助自身处理新问题。从企业进度出发,公司应该增加财务员工的培训次数与培训内容深度,储备公司财务技能骨干员工。在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惩,有效避免公司经济损失。

三、结语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4

关键词:盾构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疾速的发展,基础设施建造不断添加。一起跟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区域和城市之间的联络越来越频繁,除了利用高科技网络化完成衔接外,畅通无阻的交通运输线也成为了联络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直接方法。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最新鼓起的城际交通轨迹和市内交通轨迹的兴修得到了疾速的开展,地铁工程作为这些项目不行短少的有些,其已建或许在建的数量正在不断添加。

一、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的安全事故分类及原因分析

盾构法是一种在地下暗挖隧道的方法,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地上明挖隧道占地多、施工影响大等缺点,成为当前城市地铁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盾构法要经过城市的已有建筑物,对施工的要求较严,同时,盾构法施工也极易引起地面塌陷等问题,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地表沉降、地层损失和盾构机掘进偏移3类,如表1所示。

名称 内容

地表沉降 盾构隧道施工将在地表形成类似于Peck沉降曲线的横向沉降槽,随着新建盾构隧道工作面的逼近,该横向沉降槽在纵向沉隆变位曲线和地层次固结沉降的叠加效应影响下逐渐呈“不对称-对称-渐趋对称”趋势变化

地层损失 盾构前方地表位移;盾构通过时的位移;盾构离开后的土体固结

盾构机

掘进偏移 很多地铁隧道地层岩面起伏较大,断面内出现风化或洞体填充物的处理与周边岩面差异较大,在此情况下,刀盘工作条件恶化,受力不均,掘进速度不均,姿态不易控制,易出现盾构机头下垂、机头向上的过量蛇形、偏离轴线等情况

表1盾构施工安全事故分类

近几年,我国在建地铁施工中,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如表2所示,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点 时间 原因 后果

北京十号线 2007年2月18日 意外事故,安全措施不到位 3人死亡,多人受伤

南京地铁 2007年5月27日 修建始发井时土体滑坡 2人被埋身亡

深圳地铁5号线 2008年3月18日 山体塌方,隧道坍塌 1人被埋身亡

广州地铁三号线 2009年5月17日 更换刀盘时不明气体泄漏 3人死亡

西安地铁一号线 2009年8月2日 管片拼装机吊装头断裂 1人被砸身亡

南京地铁二号线 2009年11月11日 工人操作失误打翻液氮瓶,液氮泄漏 3人死亡,7人受伤

北京地铁十五号线 2010年7月14日 车站深基坑钢支撑脱落 2人死亡,8人受伤

大连地铁试验线 2011年3月10日 塌方 3人死亡

深圳地铁五号线 2011年4月5日 重物坠落 1人死亡,4人重伤

表2近年我国地铁安全事故分析

(一)地质和水文环境复杂,造成施工事故与其他工程施工不同的是,地铁施工建设与周围的环境有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联系,且在其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双方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核心原因在于地铁的特殊功能。与此同时,在地铁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整个地铁工程一般建立在城市的繁华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交通拥挤、建筑物多且环境复杂等状况,这些,都会对地铁项目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再加上城市地下层管道的分布密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铁的施工安全。

盾构法地铁隧道的施工容易引起坍塌、冒顶、涌砂、涌水、透水、管线断裂、建筑物开裂、坍塌等事故。正确的施工方案和围护方案才能够确保施工阶段土体稳定、地下管线安全,不致出现地面坍塌、管线断裂、建筑物开裂等事故。

(二)地铁施工设计不完善

因为地铁施工的水文和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地质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地下的结构和它所在赋存底层之间相互关系至今没有被研究清楚,导致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的设计规范、原则和标准都还不能形成统一,导致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及分析判断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施工时的情况存在很多误差,最终导致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给地铁工程的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三)施工监管不力引起的安全隐患

施工监管不力是引起盾构隧道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缺失,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不能实施有效的工程监管,施工组织混乱,都是导致地铁施工存在安全问题的诱因。同时,由于地铁工程项目巨大,施工人员不足,大量的农民工被施工单位聘用,但是他们的知识水平较差,安全地铁和安全意识相对匮乏,对地下工程建设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不能及时的反应和处理,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漏洞百出。地铁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工艺流程较为复杂的过程,施工方法众多,因此,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但是当前在施工方案制定上,施工单位依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方案。施工设备差、操作地铁水平低的队伍在施工中更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组织机构,落实职责管理

开工前,安全工程师、专职安全员或安全管理人员编制包括安全和生产技术的保证措施,对施工中将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要认真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要有序地进行总体施工组织,针对制约工期的关键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坚持基础力量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配备,而且要积极落实职责分工,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及生产工作。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以安全促生产。按照“综合治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否决权、从严治理、标准化管理”五项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为了发挥组织机构及人员效能,必须在内部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组织机构。同时,进一步落实职责管理,明确领导班子的职责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每名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效推进地铁施工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人员配备,完善管理制度

在深入分析承接地铁项目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科学选拔具备丰富地铁施工经验、责任心强、年富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精英入驻参与项目施工。同时,积极加强制度建设,从工作职责、工作程序、日常巡查、工程监督、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实现规范化和管理的有序性,关注执行,严格落实,为地铁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三)严控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确保完成地铁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全体员工逐步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同时,多措并举严控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防护管理。一方面,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力度;另一方面,重视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购置基本安全设施,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专业性安全检查。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安全教育包括定期教育及新工人、变换工种工人、特种作业工人的安全教育。职工新进场,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准上岗。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施工全方位培训力度,激励员工汲取国内外优秀地铁项目建设经验,通过各类有效培训不断增强自身业务技能和素质水平,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工作能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对采用新工法、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技术难度复杂或危险较大的作业,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并有可靠的措施,才能进行作业。同时,力争在各项培训的激励下,促进全体人员严格根据技术细则进行施工。严格根据技术规范做好本职工作,为提升地铁工程的质量夯实基础。

(五)安全技术交底

各项作业实施前,有针对性的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采用书面形式,配作业指导书(或操作细则),并履行签字手续,保存资料。安全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施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作业。

(六)安全检查

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地进行检查。发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时,各级安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2、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改。

3、 检查类型:采取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

① 定期检查:在建项目主要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施工队每天进行施工安全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提出保持或改进措施,并落实实行。

② 非定期检查:按照施工准备工作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专职安全人员日常检查进行。

安全检查内容:坚持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边查边改的原则;主要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领导、查隐患、查事故处理。结合季节特点,重点查防触电、防机械车辆事故、防汛、防火等措施的落实。

(七)实时监测

(1)通过对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盾构周边、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2)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3)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4)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地铁及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

结束语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的飞速发展,现代地铁项目的设计及投资规模日益壮大,施工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加之各类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广泛运用,我国的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为确保地铁项目能够顺利投入运营,必须重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明确职责、完善制度、严控隐患、加强培训,确保工程的安全质量,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促进地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双赢”。

参考文献

[1]竺维彬,鞠世健,史海鸥.广州地铁三号线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地铁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汪茂祥.盾构洞门加固方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4):110-115.

[3]周文波.盾构进出洞施工风险分析及防治[C],地下工程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工程研讨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56-165,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5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类指标来分析:

1.1资产变现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1].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1.2负债状况

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负债、国家资金、企业自有资金三部分组成的。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1.3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1.4盈利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而且终究会耗竭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就决定了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以上指标得出一个具体的企业财务状况值,从而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进行财务分析时,企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进行比率分析,即利用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比率对这些比率进行长期跟踪并特别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2)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预测企业生存风险的一种补充。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2.1盈利能力

预测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应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对于企业来讲,如果该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劣势地位,会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生危机的连锁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2)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受销售收入和成本两因素影响;销售收入越大,成本越低,则企业的获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越高。在此要特别关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因为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正实现。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2]

2.2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反映这个基础是否牢固主要是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则财务风险低,从而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一般在稳定性预测时常用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

2.3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只要债务成本低于这些资本投入的收益,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财务杠杆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与企业的权益不同,企业借债事先就已约定了付款条件,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下列比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程度,在评估企业本期债务风险时很有用,这些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2.4活力性

活力性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活力越高,企业的各项资产的新陈代谢也就越快,企业的经营效能就越好。预测活力性的常用指标为: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另外通过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可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以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检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3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

由于企业的现金能反映市场因素变化及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因此,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是否面临着生存风险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观测和度量。在企业内部,应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测系统。

具体企业可建立如下指标,以对其财务运转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3.1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入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入;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3.2营业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入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基础。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3.3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增值税)/(增值税+所得税)

对企业而言,纳税现金流出呈现为一种“刚性”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亦即企业一旦取得了账面收入与账面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保障,都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责任。如果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比率小于1,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借款甚至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的现金支出进行弥补。这不仅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势必将会对其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使该比率大于1.

3.4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随着使用或时间的推移,作为创造营业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如果不及时加以维修或技术改造,必将危害企业集团的营运能力基础,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营业现金流量能力。因此,当企业取得了营业现金净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该比率小于1,表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当该比率大于1时,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3.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亦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反之,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假设比率为0.55,到期债务200万元,表明企业拥有110万元的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贡献程度为55%,其余90万元,即45%的到期债务只得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3.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总额)中,能够用来支付额外债务、普通股利或进行其他工程甚至高风险项目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为: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必要追加资本性支出—到期债务利息×(1—所得税率)—到期债务本金—优先股利—优先股票赎回额

由于企业实现的营业现金流入量业已满足了纳税、维持性资本支出、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以及优先股利等,即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基础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所剩余部分,即自由营业现金流量,企业便有了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多大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3.7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

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是考察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辅分析指标。在总量上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只是表明企业对包括偿债在内的各项现金支付需要,在总体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保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结构性的现金支付能力短缺。因此,在对现金流量总量水平考察的基础上,还应当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期限结构上予以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宜的财务对策。[3]具体可设置如下两个指标:

现金短缺率=现金短缺额/现金流出总额

现金余裕率=现金余裕额/现金流出总额

4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我国国情出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1)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4]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而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避免盲目举债扩张。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去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3)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就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4)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因为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应该归还的债务。这两项相比较,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要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的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举债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5)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速存货和应收款周转,对于税大利小或者负债水平临近警界线的企业尤为重要。这类企业,一旦不能在预期内销出存货、回笼账款,或者回笼的账款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费用、税金、利息时,企业只有增加举债来交纳税金和偿还到期债务。这样,企业不但增加财务成本,还会因负债增加而步入财务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

6)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能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可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本文就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建立财务安全预警体系和安全运营监测、及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作一简单论述。

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显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82-320.

[2]廖力平。企业经济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17-219.

安全风险防范方案范文6

[关键词]电业扩业 验收 安全风险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36-01

1 电力业扩工程验收风险点分析

1.1 验收工作计划安排不合理

在接到客户或施工单位竣工验收申请后,没有统筹考虑,随意或凭经验安排验收工作计划,不分轻重缓急,罔顾验收人员工作量和承载能力,造成计划安排不均衡(过于集中);或者因客户急于用电,在一无组织协调、二无方案措施的情况下,未经批准临时动议安排验收,往往事与愿违,为验收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1.2 验收人员安全素质低

验收组由客户服务中心、生技、安监、调度、用检(营销单位)、运维(运行维护)、计量、施工等部门人员组成,涉及到安全监督管理、一次、二次设备、计量、保护、试验等各专业。业扩验收工作的特点决定了验收者应是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具备较强业务素质和安全素质、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且责任心强的人员。如果验收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整个验收队伍安全素质低、风险辨识能力差,就会大大增加验收工作现场的安全风险。

1.3 验收方案编制不科学

一是无验收工作方案,没有明确验收现场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二是与验收相关的竣工图、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不完整、不准确,或现场勘查不细致导致方案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验收方案不交底,没有组织验收人员提前熟悉方案内容及相关要求。

1.4 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违章作业

主要表现为:其一,验收者思想麻痹,在未检查设备是否带电、安全措施是否完备的情况下,因核对设备铭牌参数,记录表码数据,检查设备安装工艺质量等工作而靠近设备,导致带电设备对人身放电。其二,参与验收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严重,“随手”处理一些被发现的“小毛病”(比如拧紧松动的螺栓)而擅自接触设备,造成人身触电。不管设备停电与否,验收过程中没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就擅自接近或接触设备是一种危险的违章行为。因为:变压器、电容器、电缆等设备可能存有未放尽电荷(交接试验或临近高压线路感应引起)。低压带电设备与验收设备之间未有效隔离,低压有向高压反送电的可能。用户设备质量或施工工艺可能存在缺陷隐患,比如防误闭锁装置故障、带电显示装置失效等。运行设备与停电验收设备混杂,如无明显标志隔开,容易误碰有电设备、误入带电间隔。

1.5 验收地点及周边环境存在其它不安全因素

比如电气设备验收的同时,用户搞建筑施工、沟道开挖、吊装设备、生产有毒化工产品、验收地点临近交通道口等。这些都是容易忽视的方面,如果不加以注意和防范,往往会给验收者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1.6 高压双电源并网用户未签订电力调度协议

双电源供电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供电线路向一个用电负荷实施的供电。这种情况供用电双方应按有关规定签订电力调度协议。实际工作中,一些客户因种种原因,对签订调度协议不理解、不积极,对此,供电企业要在验收时向客户讲清利害关系:比如,如果不在调度协议中对管辖范围和维护责任界定清楚,容易埋下隐患,以后在进行倒闸操作、设备检修、事故处理等工作时,往往会引起纠纷;如果不在调度协议中明确用户站运行值班人员资质和名单,则调度员无法下达调度命令,可能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甚至误操作、人身触电的风险。

2 电力业扩工程验收风险防范措施

2.1 严格验收工作计划管理

要加强对验收工作计划的组织领导,统筹考虑,把握工作节奏,合理安排各阶段验收工作,防止计划安排遗漏、不均衡、时期不当、重复停电等。下达的计划中应注明主要风险,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预案。特殊情况临时动议验收应履行审批手续,做好周密准备后方可进行。

2.2 树立风险意识,健全验收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县公司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验收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岗位资质管理,结合岗位实际和验收工作特点,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能知识、安全监督管理等,同时加强事故案例学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高一线验收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二是要加大对“安规”和业扩验收相关规程的抽调考力度,促进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验收人员安全素质,落实各部门及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形成合力,为共同抵御验收工作中的安全风险提供保证。

2.3 科学制定验收工作方案

要强化验收工作风险因素的分析预测,明确现场的条件、环境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科学严谨的验收工作方案。一是验收资料要齐全、完整,与实际相符,必要时组织现场勘察,提前编制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三措”和作业指导书。二是对于危险性、复杂性和困难程度较大的验收工作,方案应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三是验收前要组织方案交底,明确现场验收负责人及各部门参验人员的职责、工作任务、作业范围、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作业风险及管控措施等。

2.4 深入开展现场反违章活动

一方面管理人员和验收工作负责人要严肃查处业扩验收现场各类违章行为,开展验收工作现场反“六不”(不办工作票、不现场交底,不监护、不停电、不验电、不挂接地线)活动,对违章行为进行曝光,对违章人员进行教育处罚。另一方面验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安全防护能力,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自主发现违章,自觉纠正违章,相互监督整改违章,共同创建无违章验收现场。

2.5 复杂现场环境,采取警示、防护措施

进入不熟悉的验收现场,特别是存在本文1.6条列举的复杂因素的情况下,为防止坠落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有毒物质伤害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应由熟悉现场情况的客户相关工作人员引领进入验收地点,在客户说明情况并采取警示和可靠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现场条件不允许时可根据实际另行安排验收,切忌不要盲目冒险作业。

2.6 规范电力调度协议管理

电力调度协议是规范调度和并网运行行为,约束和保障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在受电工程验收合格后,按照“及时、规范”的原则,督促客户按示范文本和双方协商意见及时签订电力调度协议,明确双方权责,杜绝先送电后签调度协议的现象,从源头规避设备带电后调度运行、设备检修、事故处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纠纷和安全风险。

3 结束语

供电企业要对业扩验收环节安全风险的识别、预警与控制做出应对策略,针对用户业扩验收工作特点,强化风险意识、细化防范措施,以保障业扩验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可以使业扩工程管理逐渐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管理以及建立合同内部管理体系决策系统,完全地履行建设工程合同,以保障业扩工作的风险逐步降低,逐渐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叶娜.电力业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