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教育案例

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1

移交档案是一项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移交工作。2000年8月16日,原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专门就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因机构变动,档案如何处置,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已到进馆时间的档案如何接收的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建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制定进馆计划安排,按计划进馆。为落实王刚同志重要批示,2001年4月19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召开了以移交档案工作为主题的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工作座谈会,王刚同志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关于移交工作,王刚同志从讲政治、顾大局、遵法纪、负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证档案进馆质量,规范移交档案工作,2003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移交档案质量检查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及《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对按时或提前保质保量完成移交任务的单位颁发档案质量合格证。2004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移交工作会议,总结移交经验,表彰移交先进单位,进一步增强了中央、国家机关移交档案工作的紧迫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移交档案的关键是确保档案的实体整理质量与数字化加工质量。各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在确保两个质量的基础上,使档案移交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档案实体整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各有关单位普遍建立了移交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机关分管领导、办公室和档案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还成立了移交档案鉴定小组,为组织开展移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各单位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间安排》,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整理工作计划,对各项移交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真研讨力量摆布、人员投入和时间安排,准确测算工作进程和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并逐步修改完善了本单位的移交档案工作计划,确保档案整理按期开展和档案整理质量。

二是紧扣质量标准,严控档案质量。各单位认真学习《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及《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真正做到吃透标准,领会精神实质。对各项标准条目要求真正明了哪些实多、哪些虚少,哪些难做、哪些易行,哪些需量化、哪些要细化,哪些有普遍性、哪些有特殊性,哪些是过去规定、哪些是当前要求,哪些可以变通灵活、哪些要严格一律,以保证移交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在具体整理过程中,做到多重质保,层层把关。从各项工作要求到细化具体做法,从一般检查到重点把关,都把“以质量第一、对历史负责”的要求贯穿始终。发现一般问题随时改,发现普遍问题统一改,切实把层层检查、全程监控贯穿到移交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三是争取有力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各单位普遍建立和加强了与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档案业务部门的联系,主动与有关业务指导人员共商档案整理事宜,对一些单位因特殊历史原因出现的特殊情况,双方认真研究,共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档案的整理质量既符合进馆要求,又遵循了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大规模整理后的返工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档案整理质量。比如,在各机关整理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文件材料时,以前的文件标题就是第几次会议记录、第几期会议纪要,这类题名的档案进馆后,查询起来非常困难。各单位根据档案馆业务人员的指导,对所有的会议记录、纪要都按文件内容拟写题名,虽然难度大、耗时长,但能确保档案检索的准确性,为档案利用提供方便。

移交电子加工数据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已移交档案的70个单位中,有54个单位将数字加工数据与纸质档案一并移交,其中20个单位的电子加工数据可读、可用,属于可整理数据范畴;其他34个单位的电子加工数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属于无法整理数据的范畴,具体问题表现在:电子加工数据存在于独立检索盘,数据无法导出上载中央档案馆系统使用;电子加工数据只有图像,没有目录;簿册式打印目录文本文件为非数据库格式,无法使用;数据库格式不统一,需转换成统一格式;目录数据库字段项不规范;图像数据库格式不统一;图像数据文件夹及文件名不规范;图像与目录对应关系不准确。这些具体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一是档案数字化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体系;二是片面追求原文数字化而忽视了档案目录库共享;三是有些档案数据扫描不够完整而影响到对档案信息的全面管理与开发;四是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加工中的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如何应用于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问题研究不够,管理错位。

为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2008年11月3日,国家档案局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现场会,通过现场学习、现场参观、现场咨询、现场答疑,全面了解中科院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中科院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项目管理,遵守数字化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各道工作程序,使移交进馆的档案不仅实体整理符合标准,而且档案数字化电子数据也符合可读、可用的要求。

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2

(一)数字化学习概述

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是仅仅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

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自主获取和学习数字化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首先,数字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自发的获取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其次,数字化学习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习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再次,数字化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入学习环境。最后,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3.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手段[1]。其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设施、工具、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数字化学习手段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

(二)学习型城市概述

学习型城市的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它在1992年哥德堡会议被OECD赋予了新的内涵。OECD认为,城市在促进学习方面处在一个特别的强势地位,人们的学习与他们所处的直接环境相关,60%的OECD国家的人们生活在城市;城市提供了一个框架,为支离破碎的和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了连贯性;城市为社区主导的学习和社会行动提供了一个焦点。

1.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它以市民自我完善、自我素质提升为目的,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作为每位居民的奋斗目标,帮助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为,建立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和网络,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的各级各类人才[2]。虽然在每个地方的特定的模式是不同的,但学习型城市有一个共同的议程:成人与学习机构的协调;为提高学习的访问的策略;对当地经济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战略;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学习和社会参与之间的联系[3]。

2.学习型城市的特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首先,公民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即每位市民、每个组织或单位都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即每位公民形成了持续学习的生活方式,延续了在校学习,充分利用城市为其提供的学习机会;其次,学习内容全面化和多样化,学习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开始注重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及学会发展等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化,即城市中的公民逐渐采取高效率的学习手段及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最后,学习体系的全面化和社会化,即公民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系统,而是充分整合社会中各种教育资源,构建社会化的学习体系[4]。

二、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引入和推广,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进程,有助于将远程教育延伸到社区和居民身边,有助于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适宜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的社区远程开放教育模式[5]。下面以对国内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利用数字化学习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一)英国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英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受“学习型城市”这一概念的启发,将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地区发展策略的关键部分。学习型城市建设比较突出的城市有:利物浦、谢菲尔德、赫尔斯旺西、诺维奇和雷特福德,尽管这些城市在规模与性质上差别很大,但均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在许多地区和城市,终身学习的规划往往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必需部分。这些城市开办了大量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项目和活动,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学习的参与程度,如诺里奇的“学习商店和学习活动周”,利物浦、南安普敦和纽瓦克的“IT计划”等。在英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基于数字化学习(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项目工程有谢菲尔德-“城讯通”项目、斯旺西-“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西伯克希尔-“电子社区网络”项目等。下面通过以上三个项目来阐述英国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1.谢菲尔德-“城讯通”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发展和延伸以私营部门、公共部门和社区为基础的学习电子网络,建立城市合作伙伴关系,即该城市所有大型和小型组织,均参与城市学习中心的运行。首先,该项目所采取的策略是扩大和统筹学习中心活动,即建立一个学习中心分层的动态结构,确立各个等级和层次学习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范围。当然,所有学习中心都必须符合项目规定标准。其次,“城讯通”项目的评价涉及到大量关系链,项目评价沿着“实践,进展与评估”的路线,将“城讯通章程和评估问卷”作为工具,由“城讯通”督导小组进行二次评估。最后,“城讯通”项目通过了关键参与者都同意的协议,以此来约束参与者行为,确保参与者共同遵守章程,切实保证项目落到实处[6]。由上可知,“诚讯通”项目为我国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和个人的参与是关键点;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学习中心,确保各类人群的参与;通过制定章程和协议约束组织行为,确保项目效果。

2.斯旺西-“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确保贫困地区也能通过使用新技术而受益,使得数字化学习覆盖更多的地区和市民。首先,该项目致力于建立社会合作关系,将数字化学习技术应用到社区学习策略发展中,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合作关系,将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作为本项目的基础。另外,社区教育在该项目中起到表率作用,但其他组织也非常积极。由此可见,“城市及乡村学习网络”项目经验可总结如下:以社区教育发展为抓手,建立城市和乡村的合作关系;以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为基础,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市民;促进城市及乡村数字化学习的共同发展,扩大数字化学习的覆盖面,以此来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3.西伯克希尔-“电子社区网络”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和审查,促进电子社区网络的发展,它仅仅着眼于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社区学习参与程度。首先,该项目已经开展了合作伙伴关系网站(EezEE网站),该网站对学习内容、链接到其他网站的内容、学习支持服务的咨询和指导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其次,该小组制定了一项实施性较强的行动计划,以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即通过技术的运用解决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最后,该小组已经开始讨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提供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即,技术不仅仅是纯粹作为一个接入点,更重要的是提供和鼓励反馈。然而,该项目认为,数字化技术主要是社区网络内部的“社交工具”[7]。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仍未解决参与人数量的扩大和参与质量的深化问题,但该项目所采取的一些举措仍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建立城市学习网站,并对学习内容及链接、学习支持服务质量负责;制定行动计划,解决学习机会不均等问题;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反馈和监督的重要渠道,以此来监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举措是否合理。

(二)国内城市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经验

1.北京的策略与经验。自1999年将建立终身学习制度和进入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志的教育现代化作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目标之一开始,北京市在创建学习型城市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服务市民、促进学习、交流信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电大系统作为学习型北京建设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北京开放大学(北京电大)专业的开办密切结合北京市的人才培养需求。北京开放大学开设的计算机类、电子类、软件开发类等课程,是针对首都信息化建设对工程类人才的强烈需求;而金融经贸类课程又有效适应了北京市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另外,法律、会计等专业为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学历层次提高和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渠道;各学科教育专业为北京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8]。(2)坚持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特色,充分发挥电大系统集成优势,成为创建学习型北京的重要基地。各区县分校立足本地实际,培养适应本地特色应用性人才,将构建学习型地区纳入当地发展规划,立足社区,统筹资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3)建设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站,免费向市民开放。学习型城市网站可以向市民提供综合教育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学习型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2.上海的策略与经验。上海市自1999年便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终身教育体系框架[9]。(1)架构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系统,形成三网合一的虚拟校园。上海开放大学(上海电大)充分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将电大系统与社区教育机构有机整合,形成了覆盖多个社区学院和学习点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有机整合了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和社区教育等,有力推动了学习型上海的建设。另外,上海市将通讯网、电信网和办学网有机结合,三网合一,市民可自由选择到校学习或者上网学习[10]。(2)集成数字化的终身学习网。上海市自2004年开始建设教育资源库,经过3期,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资源库,覆盖8大类数字化资源。以资源库为中心,上海市将上海教师教育网、党员干部在线教育网等9个学习网集成为数字化学习公共平台[11]。

3.天津的实践探索。“十一五”期间,天津教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学习、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天津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手段。为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原则,天津市政府又提出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将成为天津市政府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天津的重要举措,建设市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学习资源库,建设示范性社区,形成终身学习网络[12]。(1)构建起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天津电大承担“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任务,以天津市欣苑社区为试点[13]。通过构建社区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天津市数字化学习中心向天津市市民提供四种支持服务,即技术平台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服务、学习管理支持服务和后勤管理支持服务。通过多项支持服务工作,满足天津市市民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保障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充分开展,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依托天津市政府和天津市教委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非学历培训项目。截止到2013年,天津电大承担了包括红十字救护师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党员网校、普通高中空中课堂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等多个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培训项目,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学员33万余人,累计访问600万人次,积极发挥电大数字化学习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由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电大的实践经验可知,城市电大要立足自身系统办学优势,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城市市民终身学习网站,整合城市优质资源,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等的问题;向城市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切实满足市民需要,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终身学习,建立城市终身学习体系框架。

(三)案例总结

综合分析以上城市案例可以看出,数字化学习在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1)数字化学习使得学习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人们更容易参与学习。在以上案例中,均通过建立城市学习网站,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轻松获取学习资料,由于可以更经济有效地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人们更容易参与学习。(2)数字化学习技术能够促进和激发各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案例中的城市通过建立城市终身学习平台,整合多种优质资源,开展各级各类学历、非学历项目,充分满足和激发了各个年龄阶段学习者的学习欲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学习资源共享程度的极大提高,使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3)数字化学习能够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从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领域,数字化学习都有着传统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促进了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市民学习更有效率,进而可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三、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对策

1.以更新市民观念为关键点,增强市民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学习仅仅局限于传统学校教育,人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方式、学习手段的认识更多地停留于传统的学校知识传授、课堂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所提倡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概念,对于很多国民来说,尚属于新鲜事物。数字化学习要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使得更多国民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要以市民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意识的增强为关键点,突破传统思维,培养市民自主、自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市民自动自发的使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促进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数字化学习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2.以政府为主导,有机整合和统筹各种资源。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观念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学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统筹规划等多方面,需要政府协调好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各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更快更好的建设学习型城市。因此,各城市必须以政府统筹规划为主导,通过政府组织各项惠民工程和项目、政府出台文件等行政手段,确保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各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分配等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各种资源统筹规划的整体机制,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机制保证。

3.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和抓手,多方面组织和团体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应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小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联合,逐渐形成学习型城市关系链,进而形成整个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系。因此,各个城市应该建立基层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政府机关、学习型民间组织,并以此作为载体和抓手,相互交流,沟通合作,形成各级学习型关系链和关系网,进而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

4.以平台建设和项目开展为动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通过开展项目来加快这一进程,是许多成功地区采取的路线之一。各个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学习网站、开展学历和非学历培训项目,面向不同组织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如教师培训、公务员培训、企业经理培训等,扩大学习型组织的覆盖面,提高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居民受益率,能够激发社会各方积极性,包括学习机会提供者及学习参与者等,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

5.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动数字化学习。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各城市应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深入开展信息通信技术与居民学习行为的深度整合,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融入教学设计,积极整合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建设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完备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不断完善现代开放与远程教育服务体系,为市民终身学习做好服务。

四、小结

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字微格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微格教学系统;教育信息化

1引言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常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把现代视听设备应用于教学,对师范生“角色扮演”课程进行改造而形成的。1963年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被人们肯定并成为一门课程,被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格教学成为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微格教学理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2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具有更强大教学功能的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趋向复杂,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广泛的建立和使用,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适应于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环境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只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是更多地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辅导者和学生的伙伴,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个别辅导模式等[2]。

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微格教学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要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全面整合的要求来确定微格教学的目标、内容、对象,设计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在微格教学的技能训练中,重点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能力。

3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3.1教学环境的数字化

微格教学环境变化的核心是微格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将微格教学教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配备视频采集仪、数字化大屏幕投影机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建构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音视频、存储、传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数字化微格系统,为现代教学技能的训练创造物质条件。

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软件控制。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改变传统的机电控制的方式,采用软件管理,既增强了控制的精确性,同时简化了指导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体现了易学易用的特点;②数字传输。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数字传输的模式,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③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文件纳入网络文件服务器中,改善了传统微格教学系统主要在控制室和观摩室使用文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网中的特定用户随时可以调用文件,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呼叫可视对讲功能、远程遥控功能、多播功能、评课功能、示范功能、系统多媒体监控及扫描功能、远程传送功能等[3]。可具有以下用途[4]:

(1)优秀教师的重要课程实况录像,以利于其它教师观摩、学习;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2)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记录缺点、问题进行课后的对比、提高;专业教研组的实验课和教研组针对该课的讨论、修改。

(3)学院重点课程的资料留存;学院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和闭路电视系统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院实况转播。

(5)学院送审的优秀公开课的节目录制;精品课程视频的制作;学院留存档案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资料交流。

3.2微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强调师范生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学习如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实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学习如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去“导学”,而非“灌输”。多元化的教学技能目标体系,既包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技能培训,也包括以导学为主的教学技能训练;既包括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包括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验;既包括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包括课堂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5]。

通过这样的多元化目标,帮助师范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关人际交流的主要沟通因素分析;训练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促进反馈评价。

3.3微格教学培训技能的重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环境下,注重课堂日常教学的信息化,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手段方法、数字化学习环境融合到课程教学系统中的诸要素中,开发设计数字化学习课程,掌握、运用数字化学习方法,构建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学教并重”或“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2)构建数字化视频案例库。案例库中包括专家教师、一般教师等的不同教学案例,案例中包含“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每个案例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看到每项教学技能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视频示范片段,包括优秀教学范例、基本技能的示范及综合技能的示范、问题示范等,来增强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提供学习的样板(包括正例和反例),便于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6]。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如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理论,对学生的评价是包括过程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德育教育。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和整合技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媒体。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要遵循施兰姆公式,即教学媒体选择几率(频度、次数)与教学功效成正比,与成本成反比。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教师不但要会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还要能够在微格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优化组合不同的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使教学媒体和教师的口头讲述、板书、演示、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3.4微格教学训练模式多样化[7]

基于方法导向的多元技能训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为主的方式,更加提倡师生相互作用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活动教学、发现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等等。教师技能方面强调教师“导学”的能力、设置问题情境的能力、认知工具选择的能力、组织有效活动的能力、设计探究学习任务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等等。在微格训练的课堂上,除基本教学技能训练外,受训者们还应采用更加建构化的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如学习怎样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怎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以何种方式鼓励学生交流和采取有效人际沟通、怎样发挥学生专家的作用、对活动和教学情境如何设计等等。

基于角色扮演的多元技能训练:由受训者分别进行“师”和“生”的角色扮演是微格训练中的常规做法。它的优点是使得复杂的课堂教学变得清晰、易于控制。但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多项教学技能的运用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实际上,在训练中,让每一位受训者都完成多项教学技能从分解到整合的全部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采用教师角色扮演协作的方法,以训练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多项教学技能训练,并通过内容使之初步整合起来。在协作小组中,教学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担,分工明确,任务量适中,根据任务决定每人训练的技能项目。由此既完成了一定量的个体训练,又针对某一完整教学内容完成了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具体描述及评价,同时又不割裂训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基于合作学习的学导式训练:学导式训练,即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导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训练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也可以包括研究生、进修教师,还可以包括其它不同专业的学生。使成员间信息的交流更加多元化,信息流量更大。这种学导式的合作学习利于发展受训者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同时使受训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了解组织合作学习的技巧,而且不同学科间学生的合作可以使教学训练更具变化和趣味性,可以使受训者尝试如何协作组织设计多学科知识内容的以社会为中心的教学,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学科中心课堂教学组织中。

基于教学设计的说课训练:“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一节课,按某种具体要求,向同行或专家进行全面讲解的一种备课方式。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教学,而且能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是作简单的“应然”分析,而是客观、完整、基于理论支持的“实然”分析。通过说课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教师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的理解程度,对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估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师范生而言,说课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由受训者对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该部分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处理思路、可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这样做的教学理论根据等等。说课时间同样可以控制在3~5分钟内,讨论分析,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4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格教学将继续成为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微格教学系统将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能够传播最新教育观念与教育信息,创造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校园环境,是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通过网络在校内和校际间进行教师合作专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的素材准确度高、真实性强、信息量大,并可重复反馈,便于自我分析评价和集体讨论评价;并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化发展手段的缺陷,有效地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作为真实的研究对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了教育的信息化[4]。

参考文献

[1]蒋文彬.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构建方案[J].高校理科研究,2007年,第6期:88

[2]陈婷.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93-94

[3]李宗颖,江玲.智能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第2期第20卷:12

[4]田国生.运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6年,4月:60

[5]刘鹂,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493期:56

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肇始于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该项目旨在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的校园网基础上,通过更加先进的信息数字化手段和工具,来构建一个能够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数字化空间。经过20多年来国内外校园管理者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已经逐渐完善,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实现校园环境内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所有资源的数字化,以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中学校园管理的效率和拓展校园管理的功能,使各中学教育管理水准提升一个档次。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应当包括几个方面,如:实现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一切活动的数字化;实现学校全方位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立和分散的局面。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学习等多向交互,为教师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充分提高了学校的综合效率。

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

数字化的校园建设是一项需要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各所中学都有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但总的来说,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当坚持“三个必须”,即: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在“三个必须”的原则基础上,以设施建设为基础,进行重点资源开发,保证配套的方针政策,同时进行必要的师资人员培训。

1.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集现代化教学、管理与科研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它比一般校园网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它不但包含了教育现代化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而且包含了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教育理念的重构,还包括全新教育理念在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相关者中的思想渗透,逐步取得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体现在各自的行为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2.校园数字化设施平台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设施是实现校园数字化的基础,完善、提升校园网络的硬件基础设施是进行校园数字化设施平台建设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同层次活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必须建设一个高速、稳定、安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建设或升级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等)在内的硬件基础设施,根据各个办公和学习场所等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相应规格的设备,才能使校园网络逐步得到完善和升级,保证校园网高速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得以实施。

3.校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校园网就等于修建“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丰富的网上资源,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也发挥不了多大用处。因此,在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积极引进或开发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源管理等。开发诸如教学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数字化图书信息系统等与之相关的系统,把有特色的成熟的课件、教案、教学实景等资源集成为课件库,把教学背景资料、史料、案例、教学参考资料集成为辅助资源库,把图书馆建设成检索方便、涵盖全面的数字图书馆。

数字化的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中学管理者、实施者和普通的教职员工、学生的理念重构入手,同时注重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的集校园管理、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林炜华.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

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逐步成为教育的重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在提高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管理平台,构建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更方便,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更适合于现代的学校教学。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完成了专业数据库、教学图片资源库、专业书籍的电子书和一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完成了部分课程资料的网络化。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并不完善,而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被教师和学生完全重视,许多教学网站、数据库、教学软件采购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利用起来。很多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利用率不过高的状态,使用率较高的仅仅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资源形式上,导致部分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周期长,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跟不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教学资源缺乏互动性,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是单向流动的,学生无法反馈学习的成果或者问题,老师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减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各个行业所需的高学历、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对于技术实践的学习和培养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高职院校行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各个行业所需的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旅游职业英语》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接待等服务。教学内容以旅游行业部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情景、工作流程为基础。

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行业英语教学改革,但大多进展比较缓慢,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也不够系统,知识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教师自主研发的成果也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如意。以《旅游职业英语》的教学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中缺少计算机技术较强、行业能力也较强的教师,教材开发也相对比较落后。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滞后与课程需要。

四、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措施分析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行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本研究的实例,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途径:

(一)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行业英语(旅游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需求

设计《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问卷(教师版)和《行业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问卷(学生版)对资源建设进行需求分析。选取100名行业英语任教教师和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习者和教师对资源库的“内容、栏目、功能、框架、风格”等5个维度、20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依次是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资料库、媒体素材。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资料库、网络课程、试题库、媒体素材、案例库。对于栏目设置,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依次是教学课件、备课教案、视频资源、考试试卷、电子教材。而学生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有:视频课程、素材资料、职业案例、考试试卷、教学课件。经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旅游英语行业英语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和内容预设。

(二)制定总体规划,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内容、组建研发队伍

根据调查结果,整合各教学要素和相关资源,确定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内容和模块。具体可以划分为四部分:(1)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与教案、教学案例、视频资源;(2)学习资源,包括真实案例、拓展链接;(3)考试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试题库;(4)交流天地,包括作品展示与在线答疑。

平台内容确定以后,组建一支分工明确、计算机技术过硬、具有扎实行业英语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研发队伍至关重要。这支队伍中需要有高校教师、IT公司技术人员、英语教师和旅游业内人士。旅游业内人士需要在本行业领域有较为前沿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资源平台内容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三)采取各种具体措施,进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

1.搜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资源建设的初始阶段,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查询、搜索来广泛收集网络上行业英语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旅游职业英语特色的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宣传片、地方特产广告片、中、西式菜品介绍等。

2.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在行业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已经开发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英语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相应的教案、课件,收集了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这些资源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添加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准化,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

3.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展示型作品,主要学生作业的电子稿,如旅游景点的介绍、酒店设施、房型的图片、旅游特产的说明等等。教师可选择最优秀、最典型的学生作品,将其到网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二是师生交流作品,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师生利用现代沟通工具QQ、微信等就某一问题的进行交流作产生的讨论结果,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答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搜集此类资料可以制作成电子作品集,供其他同学参考。三是教师对学生作品或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作品集,这部分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分数等级的教学评价活动。

4.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资源

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开发和建设一般由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建设者共同完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真实案例库等。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标准,参照已经开发的行业英语教材,对应其中的教学模块开发相应的支持性及扩展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结合学生需求和评价结果,进行后续更新

初步建设完成的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和技术、课程内容改变进行后续更新。除了以上手段开发制作的数字化资源外,也有一些新型的教学资源如电子书、应用APP等有待开发。

同时,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行业英语已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大的缺陷是信息流通的单一化,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缺少反馈。理想的方式是讲授和反馈同时进行,当学生遇到理解不了或是有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因此,后续过程中需要开设信息和问题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参考反馈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对行业英语数字化资源平台进行更新。

数字化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建设;信息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60-01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建设的实施背景

在科技腾飞的今天,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更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数字化信息时代,除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的网络媒体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截止2007年9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72亿,互联网使用中的“网络教育”功能使用率达24%。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并创造实现世界范围内共同协作的可能性。在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下,全球正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将迎来数字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来构建21世纪的职业教育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解决,为技能人才培养而奠定基础。根据国家当前政策,硬件设施建设初见成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和实施应用成为目前的重点。

为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推进网络化,数字化资源进程。为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技术,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职业学校改革,为探索适应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为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强我国职业校的竞争力,国家特提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共享规划方案”,扎扎实实地做好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新型的网络文化学习氛围。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课题建设的内涵意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支撑。将教育教学课题资源的信息化,并实现数字化资源信息的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计算机及网络设施是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的前提基础。数字化资源将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工作围绕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环境的探索而展开。其深层意义在于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在职业教学中符合教育多元化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可进行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扩大课堂容量有辅助教学作用。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分享专家经验,共建精品立体化课程资源, 弥补师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实施学分制管理,还可弥补实训实习基地不足,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分析与评价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体现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特点.建成后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学习模式;可以支持师生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与协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强、共享性强、容量大、资源类丰富、形式多样、技术先进等网络化优点。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应用于各个教学与学习环节。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包括精品课程资源、通用主题素材资源、教研科研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群落网站等。

(一)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类和专业课类资源,每个课程资源包含有标准化课件,考试题、视频授课、PPT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模拟仿真、实训操作、竞赛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网络课程研发等配套资源。本资源能够在“管理信息系统”、“通用主题素材”项目相应的软件平台管理下使用。教师可以方便地从多媒体素材库中查找、调用各类素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还可以在上课时.通过网络直接调用某一图片、声音、动画、片段型视频素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通过校园网系统,查阅、观看或下载各类素材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通用主题素材资源

通用主题素材资源是将精品课程资源类项目研发的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教改案例库、技能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库等资源,以及通过征集、整合等方式获得的资源,汇聚纳入到“通用主题素材资源管理平台软件”统一管理,提供公共查询检索服务。

(三)教研科研信息资源

教研科研信息资源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库、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库、职业教育学术论文库、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库、职业教育专家人才库等信息,由统一的“教研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负责资源入库、浏览查询。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软件和资源装备到校内网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云服务平台获取资源和服务。

(四)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包含有职业学校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学校行政管理平台、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工学结合管理平台等、学徒制质量监测系统、课件制作工具,作为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或重要应用软件。

(五)专业群落网站

在特点产业对应的专业群落,收集、和共享行业信息、相关企业经营、职业岗位变化、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等方面的国内外前沿信息,为本类型学校的专业调整、课程改革和教材应用创新提供信息支持。职业学校师生通过互联网访问网站获取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资源课题共建共享架起了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实现对教师资源的积累和沉淀,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策略,为教学改革提供政策参考。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教学内容,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可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四、结束语

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实质上是为教师、学生创造了开放性、多样性、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中心。依托网络平台共享。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与教学,使我们的知识更加先进,更加规范与标准。所以建设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