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1

关键词:海上原油 过驳作业 风险辨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近几年持续攀升。根据英国路透社发表的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量已攀升至3.08亿吨,同比2013年增加9.45%。在我国原油进口各类运输方式中,海运一直占据主渠道地位。但是,海运进口原油的快速增长受到深水油码头数量不足和油轮大型化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制约。发展海上原油船对船(ship to ship ,STS)过驳成为舒缓三方矛盾的主要对策之一,具有节约油港口资源、节省远洋油轮停港时间等优点。

与进港船岸原油输送相比,海上原油STS过驳所面临的船舶碰撞、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事故风险也更高。通过提前辨识过驳作业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过驳作业安全。然而,如何全面、系统、科学地识别过驳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目前行业内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方法,给过驳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下面结合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实际情况,遵循全面、系统、科学的原则,结合现有风险辨识分析技术,提出适用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的风险辨识方法。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现状

国外关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方面多集中在划定风险辨识范围。被MARPPOL公约附则Ⅰ第八章推荐为最佳实践导则的《船到船过驳指南:石油》(2005年,第四版)第三章明确了风险评估的四项基本内容,风险辨识、评估、控制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Nikolaos P. Ventikos将过驳影响因素划分为船舶及其特性、人员、设备、总控制人、其他外部因素等五个方面。国内关于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的研究也并不多见,主要针对风险要素的分析上。高春元从硬件、软件、环境、人、公司管理和行业指南、政府监管和法律规章等六个方面识别长三角海域原油过驳风险因素。刘卓基于原油过驳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风险和海上溢油风险,将锚地原油过驳风险源归纳为过驳人员、过驳设备、船况、船员和自然条件五个方面。

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为确定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辨识的范围和内容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参考,但全面性和系统性略显不足,且均未给出规范、简明、实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无法满足过驳行业内安全管理的需要。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辨识

对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遵循全面、系统、科学、实用的原则,根据其自身的作业流程和特点划分辨识单元,从工程管理的5M要素(人/机/料/法/环)出发明确风险辨识对象,探索提出适用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的风险辨识方法。

1、风险辨识方法的选择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经验判断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安全检查表法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各行业在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一些常规风险辨识方法过于依赖评价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经验,在辨识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而某些风险辨识方法如事件树分析等,由于专业性太强,又不易被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掌握。在海上原油STS过驳风险辨识过程中确保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原油过驳作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几种常用方法各自的特点,最终选择了比较常见的系统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相互结合用于构建适用海上原油过驳的风险辨识方法。

2、风险辨识单元的划分

海上原油STS过驳单次作业时间一般从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作业流程包括若干阶段,涉及作业活动种类也较多,流程不同阶段及不同作业种类所面对的风险及受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将过驳作业过程看成一个整体,按照其自身特点划分为多个风险辨识单元,有利于辨识工作有条理无遗漏进行,确保辨识的全面性和有条理进行。辨识单元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按照工艺流程、活动种类、有害因素类别等进行划分。考虑过驳作业工艺流程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选定按照过驳作业的基本流程划分辨识单元,同时明确各个单元所涉及的作业活动种类。

我国的《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GB/T 18819-2002)将过驳流程分为“靠泊原油输送离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不同的活动类别。根据过驳流程划分一级辨识单元,包括靠泊作业、过驳作业和离泊作业三大单元。根据各单元所包含活动种类划分辨识的二级子单元,包括船舶驶近操纵、系泊操作、软管连接操作、原油输送操作、软管拆卸操作、解缆操作和船舶离航操纵等7个子单元。风险辨识单元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

3、风险辨识对象的确定

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为一种施工作业活动,其活动安全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即是风险辨识的对象。全面系统分析风险辨识对象,确定其内容和结构,对风险辨识工作全面、系统、有序开展有重要作用,风险辨识才能有的放矢。

关于风险辨识对象的划分,可以按照对象属性分析,也可按照功能、用途或需求进行分析。本文参考安全管理的“5M要素”,根据属性划分风险辨识对象的范围,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方面,并对各个方面再进行了细化,划分二级类别和更小的子类。

3.1人员

风险辨识对象的人员分类依据任务种类的不同分为指挥管理人员、操作执行人员、监督检查人员和协作辅助人员等4个子类,每个子类又按照具体职能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1)。

3.2设备

风险辨识对象的设备依据功能的不同分为过驳船舶、系泊设备、原油输送设备及其他设备等4个子类,子类内部依据作用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2)。

3.3材料

风险辨识对象的材料包括作为过驳对象的原油,以及用于平衡油舱压力的惰气,在此不做细类划分。

3.4方法

风险辨识对象的方法主要指活动的方式或程序,经常是风险辨识中比较难分解和容易疏忽的方面。依据方法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分为靠系泊方法、原油过驳方法、离泊方法及其他方法等4个子类,子类内部依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3)。

3.5环境

风险辨识对象的环境根据其属性分为气象环境、水文环境、地质环境和其他环境等4个子类,子类内又划分了若干细类(见表4)。

通过明确辨识对象并形成类别结构,方便以下风险辨识工作规范、全面、有条理地开展。

4、风险辨识方法的构建

基于以上确定的风险辨识对象,结合行业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等的具体要求,为每个风险辨识单元逐一建立适用的安全检查表。在过驳作业活动前和活动中,根据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有步骤、分条理逐项检查,以确认在安全方面是否存在缺陷、隐患和不足,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为了更直观的说明可建立的表格的模式,现已船舶驶近操纵单元为例,选择此单元涉及的五类辨识对象中可能存在的部分风险形式构建风险分析检查表的示例(见表5),在具体应用中,辨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修正。

结语

风险辨识是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现有的分析方法为过驳作业风险辨识提供了系统分析和科学分析的思路。在我国海上原油STS过驳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还未引起行业充分重视的情况下,探索提出一种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能够为行业内相关企业完善自身过驳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结构的参照。但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所构建的方法还未进行实例验证,实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石油和化工网.2014年中国原油进出口盘点.http://.cn/news/hyfx/2015-1/144924.shtml.2015.03.20.

[2]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 & Oi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 “Ship to Ship Transfer Guide (Petroleum)”, Witherbys Publishing, Fourth Edition 2005.

[3]Nikolaos P. Ventikos, Dimitrios I. Stavrou. Ship to Ship(STS) transfer of cargo: Latest development sand operational risk assess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63(2013),pp.172-180.

[4]高春元.长三角海域石油过驳风险分析[J].中国水运,2006.02.

[5]刘卓.锚地石油过驳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6]张进春,吴超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项目风险辨识方法研究――以某油气长输管线建设项目风险辨识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2):40-45.

[7]张亚东.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2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73—02

一、引言

电力生产是一项危险性与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化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风险程度很高,由于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子众多,对于生产参与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从而展开经济有效的危险预防手段,降低生产危险度,通过风险分析管理建立健全事故超前防范体系,对于危险进行预防,致力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维稳,保持该项生产过程的长治久安。

面向我国电力行业,本文对于现有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风险管理思想与电力生产实际,以电力安全法为基石,提出一种高操作性能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对于传统生产过程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进行了革新,提高预警预报的措施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流程

(一)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二)风险管理程序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过程流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与处理共六大步骤。下面对于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风险的意识、辨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风险识别。此步骤要求对于事故未发生时,通过各项方式对于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挖掘风险存在的根源。识别过程涵盖事故种类、核心环节、风险日常监控常规内容以及控制主要措施等方面。

3、风险衡量。此步骤估算了特定风险出现的概率,预计造成损失程度以及范围。这个流程主要是以先进计算技术为基础,同时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辅助判断的基本过程。

4、风险控制。完成风险进行了识别以及衡量过程,接着通过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综合方案方法进行择优处理选择,形成了面向风险的控制过程。控制方式和主要内容有作业前展开风险辨识工作、进行指导书编写以及完善重点措施等方面。

5、风险评估。本项工作是整个管理的另一核心步骤,评估对象涵盖广泛,评估手段多样。需要对于每个专业及单位存在的风险内容对应程度进行评估,评估还包括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与结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等方面。评价手段既能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还能展开周期或者非周期的专项分析以及现场排查等各项工作。

6、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一)现场作业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2)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3)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4)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2、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1)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2)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3)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4)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3、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2)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3)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二)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2)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3)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三)风险控制

1、总要求

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风险政策

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价工作而言,经常是根据SPE法进行的。而设备类的风险则是给予SFD法,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有着以下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重新设计,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现场作业风险等级,提高相关产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本质上根除设备的潜在危险,保证环境安全。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生产监管力度,实施劳动保护,开展员工防护工作,减小人员危险行为以及管理失常,避免人身伤亡。

(3)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4)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危险产生概率与暴露率来控制事故发生。

4、设备风险控制

对于设备风险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与预防风险等手段,同时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事故频度值与探测度值来控制设备故障率。

(四)风险监督评价

对于风险监督评价而言,其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目标满足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4、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定期评价。

5、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针对“两措”计划,对于其制定、开展情况展开监督。

6、按照《安全生产监督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规程以及制度等的实际执行力度。

四、结论

本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能有效结合安全技术与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反应速度,减小管理成本,增强安全防护体系性能,提升用户对于安全的控制能力。随着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封闭、滞后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参考文献: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3

关键词:煤矿;风险;管理;控制;调度

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由于煤矿开采大多属于地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受到瓦斯、煤尘、水灾、火灾和冒顶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致使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要、更为复杂、更难解决。当前的煤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工作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不足、静态孤立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等诸多问题,都属于煤矿生产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淄博矿业集团公司葛亭煤矿属于技术装备条件较好、安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国有重点煤矿,但是在煤矿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应研究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辨识和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潜伏的危险因素,从而消除或减轻事故的风险,防止其可能造成的灾害。

1 风险及煤矿事故风险

风险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组合。不但涉及人身及社会财产的安危,昭示着事故、灾害等坏兆头的存在,还特别表征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通常用风险率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其风险率的定义如下:

R=P・C(1)

式中R-风险率;P-事故的发生概率,可以用事故的频率来代替;C-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以是人身伤害,如死亡、损失工作日等,也可以是财产损失,如损失金额等。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风险是系统危险影响因素的函数,即风险可表达为如下的形式:

R=f(R1,R2,R3,R4,R5)(2)

其中,R1-人的因素,R2-物质、设备因素,R3-环境因素,R4-管理因素,R5-其它因素。

这一风险函数是对风险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由此可知,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主动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人、物、环境和管理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即为危险源,动态风险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此处统称为事故隐患。对于静态风险的分析主要采用经验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和理论分析预测法等方法,一般均会采取屏蔽、隔离等方式予以控制,如无动态风险出现,静态风险本身一般不会单独导致事故;而动态风险即事故隐患的分析主要采用经验判别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等方法,对其进行动态监控,随时发现并消灭隐患。煤矿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是要消除和控制各类煤矿事故风险。其中,动态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其重点内容。

2 煤矿风险管理的流程与特点

煤矿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辨识,判别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产生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

2.1 煤矿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2.1.1 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对于各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必须进行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评价。

2.1.2 全部风险的管理

在识别全部可能存在的致灾风险因子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并将所有风险作为管理对象。

2.1.3 全方位的管理

从各方面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的对策措施必须考虑综合手段,从设备、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法。

2.1.4 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

与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相关联的主体部门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煤矿的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将风险管理作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

2.2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管理流程示意图

(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包括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损失前避免或减少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引发损失的几率,损失后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2)风险分析是指分析企业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煤矿企业的风险分析是对煤矿企业各部门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识别对系统目标有危害或威胁的潜在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是否存在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其等级、数量、规模及其潜在的后果,从而确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的程度。

(3)风险控制就是选择以及优化组合风险管理技术,防止风险发生以及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以达到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决策两个步骤。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选择投资少,安全保障大的方案的过程。

(4)风险处理是指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重大风险的控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等情况,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源是否充分,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有效并得到实施。将成功的部分保留下来予以发扬,形成后续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将出现的事故、事件予以控制改进,对煤矿企业风险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审计监督,以确保规范性和有效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动态、完善、循环的风险管理流程。

3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综合煤矿风险管理的上述特点和葛亭煤矿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煤矿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体系,并应用在葛亭煤矿的日常事故预防工作中。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如图2所示,主要从日常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两方面来展开,同时结合配套软件系统--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来进行。

图2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示意图

3.1 日常风险管理

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检查信息管理、危险源管理、事故隐患管理和带班人员管理等四个方面。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信息的采集主要利用人工采集的方式,由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安全监察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利用安全检查表来完成风险信息的发现和收集工作;同时,有条件时可以利用专用设备或监测系统,自动采集风险信息。对发现的风险信息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同时将每天的风险信息输入计算机并自动上传到煤矿局域网(服务器),在局域网上实现风险管理和预警控制。

3.2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主要指每天的安全生产调度会议的召开、记录和指令传达等工作[3]。调度会议主要包括矿安全办公会,圆班会和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安全办公会和圆班会都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班前班后会则每班次都要举行。

在安全生产调度会议上,利用煤矿风险管理和预警控制系统,将所发现的日常风险信息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由参加会议的矿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所存在的重大风险信息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将安全调度会议内容、决策指令等信息在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的网站上,便于各有关单位按要求开展安全工作,实现动态风险管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信息化、网络化风险管理

如上所述,煤矿风险管理工作在其配套软件系统(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软件系统在计算机局域网上运行。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煤矿风险信息,实现日常的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

矿长、生产副矿长、安监处长等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利用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在网上查询、分析近期安全状况后,可以通过局域网准确、快速地安全指令信息;各科室、各工区则可以通过局域网快速、准确地接受安全指令信息,使安全指令的运行渠道更加科学、快捷。同时,还可以实时地将矿上有关安全工作的通报发送给相关单位或人员,以便全矿有关人员及时掌握本矿安全工作状况,按照统一部署做好安全工作;也可以将有关安全法规文件在局域网上,以便全矿有关人员尽快熟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安全工作的各项事务。

3.4 煤矿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在葛亭煤矿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1 提高了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提高了安全决策水平,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本方法的实施,增强了有关管理人员、有关单位处理事故隐患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明显提高;应用该项目研究成果,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在准确掌握事故风险程度的基础上开展安全决策和安全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也极大地促进了安全决策水平的提高。

3.4.2 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促进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实施风险管理方法,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有效地控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到2009年9月30日,全矿无死亡事故安全生产天数已达2142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安全生产成绩。

所以,煤矿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在煤矿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有益尝试,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科学实用、配套齐全,适于在煤矿企业应用,并可望在其推广应用中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庆贵.企业风险管理与监控预警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张钰丹,魏晓平,宋学锋.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10):68-70.

[3]张迎九.浅谈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的重要性[J].同煤科技,2008(2):48-52.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且很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人员的参与,因而面临的风险要比其他行业的风险要多。建筑物在施工中处于最薄弱状

态,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风险。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是现在社会首要关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

风险一般是指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可定义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施工目标(工期,质量和成本)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的不确定性,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施工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施工中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风险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己所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是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程序的连续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施工风险因素的分类,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施工风险分析,施工风险控制。

1、施工中的风险分类与识别

施工风险分类和识别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人们系统地、连续地识别施工风险存在的过程。即确定施工风险之所在及其主要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对其后果作出定性估计,最终按类别形成一份合理的施工风险清单,以列出所有有意义的施工风险。要达到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对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合理分类。

施工中的风险分类

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通常根据其特征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就施工风险进行分类。

施工中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对施工中各种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主观性较大,为了力求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和分析的科学性。目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方法,情景分析法等。本文提出一种更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方法:即用表格把施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列出,在利用上表进行风险识别时,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要对自己所熟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填入表格然后汇总确认,在工程施工各阶段均可进行风险的识别,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

2、施工中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风险识别从定性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风险因素。要把握风险,就必须在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一方面,分析和评估是要对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分析和评估的量化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辨识主要的风险因素,其量化分析的结果有利于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项目目标的不利影响。

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现在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调查打分法、模糊数学及影响图等。

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其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风险量(Q)=概率(P)×风险影响(I)。

在定性分析中主要依据是:一是风险管理计划,二是已识别的风险,三是概率范围与后果,四是假定的条件,五是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对施工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再次细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发生后的影响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或工期的严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就需要加强管理。

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在定量分析中要善于采集相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按照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分类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施工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的概率以及其所反应出来的趋势。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使风险事件不发生或在发生时减小损失,例如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目标就是要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即对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规避,采取这种手段有时不可避免要有一定的花费,但较承担风险,这些花费比风险真正发生时的损失来说就少得多,目前建设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就其原因就是施工者赶进度,省成本,未能注意风险规避效应的辨证关系。

施工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在施工中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例如在混凝土浇注中的混凝土搅拌质量风险,分项分部工程工期风险,分层交叉作业时工作面能否顺利交接的风险等。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风险转移并不能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有时反而造成风险的显著增加,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而已。如在施工中有些施工技术工艺复杂,专业性强自身不能胜任或难以达到质量要求的施工任务则可以采取转包或分包的方式把风险转移出去;在施工中的不可预见费用,事件则可以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有发包方来承担。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则是保险,通过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用把施工中的大部分风险(如施工中工人操作不慎造成的伤亡事故)转移到保险公司承担,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效果。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两种方式,事前预防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在施工合同条款中明确索赔权力,施工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进度安排前紧后松,留有余地,建材采购中严把规格质量关,雨季施工时考虑汛期排水等;事后控制则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尽可能防止扩大和恶化,减少损失,并就产生损失大小和原因进行分析确认,明确责任,如是业主( 发包方)的责任则要提出索赔。如业主付款延期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均可提出索赔并可获得赔偿,施工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延期则可以采取加班加点,调整计划安排来控制工期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风险监控

如前面所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措施,都很难将风险完全消除,而且,原有的风险消除后,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1、评估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效果。

2、及时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

3、跟踪、评估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提供启动风险应变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结束语

现今社会的施工项目,风险存在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它们可以给施工项目带来资金、资源和时间上的潜在损失。我国现今的施工企业往往风险意识淡薄,缺少风险管理的方法。本文提出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对施工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控制,无疑对施工项目提高效益是有益的,这也有利于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志峰.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保险[J]. 工程保险.2011(04)

[2]祁世芳, 贾月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09).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5

关键词:风险管理;施工阶段;综合评价;熵权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6102

1 引言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干扰因素。项目进行中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时甚至会造成工程建设的中断或报废,造成最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施工阶段的风险最大,由此施工阶段的风险预测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仅从承包商角度分析其可能遭遇的风险,对粗步辨识出的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因素,再应用熵权理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程度,寻找其中对工程进行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提前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小承包商的可能损失。

2 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管理是一门研究风险发生以及风险评价和控制的新兴学科,包括对可能的潜在意外损失进行辨识、估计、预警和评价,并根据分析结论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小人员和财产损失。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具有管理学组织、协调、计划、控制等基本的内容,因此可以采用管理学的多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同时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普遍性等特点,使风险管理的具有了单独进行研究的必要。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我们通常按照图1所示程序进行分析和处理,主要分为如下四步:

图1 风险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1)风险识别:指对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收集,分类整理,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在实践中通过广泛的调查,对各种风险源产生的各种影响项目执行的倾向和作用进行全面调查和推测,初步估计这些作用可能造成的损失。

(2)风险估计与评价:在前者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分析全寿命周期内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各因素发生可能性高低和发生后对应损失的多少,依据分析结论,对各风险因素排序。

(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分析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尽可能减少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力求保证企业的最大效益。

(4)实施后评价: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反馈措施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做必要调整,项目结束后还要对实施的总体效果及与预计差异进行对比和评价。检验风险分析的效果,并为今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积累数据资料。

2.1 风险识别

本文主要针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可能遭遇的风险,做承包商方的风险管理。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首先要对目标项目在施工阶段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识别。

由于工程项目建筑周期长、涉及投资金额大、相关人员众多,潜在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杂,致使承包方可能遭遇的风险多种多样。在表1中,列举了承包方在施工阶段可能遭遇的常见风险及来源。

2.2 熵权法评价

在对各风险因素的分析过程中,由于各评价指标的作用、地位或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必须根据其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在本研究中权重的不同反映重要程度的影响不同。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方法,有主观和客观两大类。主观赋值法,如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统计法等,有较强的解释性,但不够客观。而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均方差法等客观赋值法,虽然能计算出较高的精度,其运算结果却很难作出明确解释,甚至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此,本文结合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作出综合评价,提高结论的可信度。具体分析计算步骤如图2所示。

2.2.3 计算综合隶属度

熵权并不能代表决策中的实际权重,它只代表各指标给决策者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熵权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指标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决策者应重点考虑,反之,则权重越小。当权重为零时.说明要反映的指标值在各个方案中相同.在评选中可以忽略。

计算得到的综合隶属度越大,说明该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越大,是重点进行防范的对象。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概况

现以某工程项目为例,分析该项目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重点。该大厦是由29层的写字楼,26层的酒店和5层的大型商场组成。总投标报价是5792.71万元,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4万余平米,为高层商住综合建筑,功能涵盖地下停车场、大型商业、商务酒店、写字楼和住宅为一体。

3.2 评价指标确定

虽然施工阶段风险的因素很多,本文针对该工程中可能面临的几个主要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第一,由于该大厦属于高层结构且造型独特,所以需要经常采用新工艺和新的技术方案解决实际碰到的难题;第二,施工场地位于高校侧门旁且场地狭小,所以人材机的供应遇人潮高峰也会供应不及时,并且存在很多安全事故隐患;第三,该大厦项目工期为2年零4个月,材料涨价的风险也比较大,另外关键人员的离去也会带来更大的成本。

故在大厦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指标归纳如下:施工技术困难及新工艺;施工事故隐患;材料质量、材料涨价;人、材、施工设备供应不及时;关键技术人员的选择。这些风险因素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工期,施工成本,施工安全等方面,取这四个方面作为衡量影响因素的关键性评价准则。即:质量;工期;施工成本;施工安全。根据评价准则分析上述各影响因素的关键影响,建立施工风险评价矩阵。

采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各风险因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影响,找出应进行风险防范的重点。按评价指标对工程项目的全局影响进行评价,评价结论用{很大,大,一般,较小,很小}来表示,其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4,3,2,1}得到该工程施工风险的评价情况如下表2。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施工事故隐患对该施工项目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工技术困难及新工艺和关键人员的选择,材料质量、材料涨价和人、材、施工设备供应不及时对施工项目的影响最小。针对该结论,承包方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例如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与训练、安全检查、作业标准化和合同管理;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制定多种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大型机械施工时间。

目前该项目的建设已完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以上分析,采取相对措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承包方利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本文对承包方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熵权法等研究方法,精准的数据结论给承包方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重点,但在实践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1)在施工阶段风险的发生具有客观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上,就会有其各自不同的种类和表现形式,而本文只是从一般建筑工程的角度出发,对风险的特点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研究,没有考虑风险在不同工程上表现的差异性,因此在对不同工程的借鉴参考价值有限。

(2)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行风险识别时常常需要借助人的主观判断,因此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的偏漏,而这一步的分析对后面的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如何全面系统的辨识出所有潜在风险因素,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3)风险评价在运用管理学的各种分析模型计算分析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才能够表现出其内在的规律性,而我国建筑企业乃至各级相关管理研究部门在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归纳、分析、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通过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推广和重视,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因素调查基础数据库,将有助于达到更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洋.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8,15(11).

安全作业风险分析法范文6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可控性

0.引言

监理是依照现行的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对施工企业建设行为进行约束、监督管理的行为,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的科学合理性。监理主要是依靠现代管理科学对施工项目实施管理,将系统内的资源有效整合,运用规范化流程,对项目建设实行风险管理,工程施工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是一个重点难题。工程风险管理所顾及的面十分广泛,对项目实行风险识别、评价、建议及管理,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施工工程风险降至最低,以使其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安全完成项目工程。因而监理公司需要紧紧围绕监理项目,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监理项目的工程质量,保证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收益。

1.风险管理相关

1.1风险管理概念

企业风险主要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损失机会四点,风险因素是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条件,有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等,风险事件是造成风险损失的主要原因,风险损失主要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损失机会是发生风险时出现损失的几率大小。一般而言风险发生几率越大,风险损失则越小。风险的划分具有多种形式,如按成因可分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按管理可否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按后果可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企业为减少因风险带来的损失需要设立相关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从而运用各种手段办法,改善或避免风险发生的条件,或科学处理风险发生的后果,有效减少企业因风险发生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损前风险目标和损后风险目标两种,损前风险目标必须与风险管理的主体目标保持一致,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保障,使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科学合理,在尽到企业自身责任的同时保证工程安全建设运作,避免因风险阻碍企业活动正常开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1.2风险管理内容

风险管理必须符合企业总方针,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管理效益,突出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四点,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对策选择和评估执行。(1)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依靠专家开会及调查问卷方式找出风险因素;对生产过程按步骤按顺序做出流程图,对每个步骤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以往发生过的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经验总结,并找出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出风险因素。(2)风险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定性评价常见方法主要是层次分析法,对工程项目工作流程进行详细拆分,对每个流程步骤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构建出风险因素评判矩阵,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风险程度进行统计,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管理对策[1]。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现有数据资料,对风险因素构造概率模型,计算出风险发生概率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综合评价则主要是采用CIM模型法(控制区间和记忆模型法),用直方图形式对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进行叠加,使得分析更为简单[2]。(3)风险监控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发现风险存在,避免项目发生风险,或者是对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最小化,并对风险管理进行经验总结。主要步骤是对需要监控的风险项目建立起风险监控体系,明确项目的风险责任人,对项目风险的监控时间进行规划,并制定出详细的风险监控方案及备选方案,对项目风险监控方案进行执行,并对监控结果进行判断反馈总结,判断风险是否解除。

2.监理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2.1监理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项目风险管理在监控方面比较重视,而对风险识别和分析部分相对薄弱,风险管理实践焦烧,大部分监理公司的管理职能和方法都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建设行业的繁荣,监理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产生了部分监理公司以不正当竞争方式获取监理权,降低了监理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成本,为监理行业带来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监理公司不根据自身技术水平而接受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监理项目,导致遇到技术难题时不能形成有效决策,为工程项目带来严重后果;监理企业配套设备水平较差,人员较少,在长周期、多专业的监理项目中易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监理服务质量的降低,成为监理公司发展障碍,人员少则会因为单个项目所分配的人员不足产生安全管理的疏漏,形成工程项目监理盲点,为工程带来风险。

2.2监理项目工作流程

在项目启动阶段通过编制项目监理规划方案,安排具有资质人员担任安全监理;然后对工程项目预算款进行审查,主要针对其是否安排专门安全生产费用检查,对工程设计方案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加以审查,并检查设计方案中是否显著表明工程重要环节,避免因设计问题产生安全事故,再填写监理审核意见;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单位的生产资质、是否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到位进行审查监督,再向其发放“安全监理通知书”;在施工阶段对施工单位中的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检查,是否具有相关作业证书,并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施工,对违章违规作业及时加以制止,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如有问题必须整改,加强施工单位安全自检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最后依照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检查,对工程文档资料进行汇总归档[3]。

2.3风险管理流程

监理安全管理是关系到项目质量的关键,监理公司对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水平是公司赢得市场的保证,监理公司是建设单位所委托的项目管理者,必须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的意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依照风险管理的流程,对施工单位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避免因监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管理风险。在对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后,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定性或定量方式评估其发生概率和风险强度,对项目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为下一步的对策制定做好基础。针对风险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对策,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强度进行风险防范、转移或减轻等的综合运用,有效降低风险损失。监理公司不仅需要进行长效风险管理,还应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实施流程进行风险监控,对风险事件的应对措施进行评估,改进方式方法,重新对风险进行分析,采用风险核对表及风险警示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的监控。形成以项目领导为核心,全员共同参与的机制,依照工程项目生命期,对各阶段的风险清单进行核对,解除已采取措施的风险,并在施工现场予以风险警示。

3.结语

通过对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介绍,以及监理公司当前的现状阐述,为监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雪芹,任宏.论监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程监理.2009,总第282期: (8l-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