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壮大,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就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就成为当前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收益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和资产风险。在筹办初期,企业存在创业的风险,如何规划企业的未来与发展方向将决定企业的命运;在企业投产后的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更是隐藏其中,资金风险、市场营销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等,任何一环的疏忽和纰漏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授权风险、决策风险、内部牵制风险等,都对企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成为当今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赢利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利润伴随风险;利润越高,风险越大。要想赢利就必须学会控制风险。

国际国内的诸多实例表明,企业风险的产生与集聚,最终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灾难。美国能源巨擘安然公司在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中轰然倒下了;创建于1763年有着辉煌历史的巴林银行,毁在了一个失控的盲目进行期货炒作的里森手里;2004年12月,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油衍生产品的交易中以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宣告破产。

这些血的教训令人震惊,而其中暴露出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更是发人深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会出现风险。问题是面对风险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在制度上下工夫,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把漏洞补牢,还是只顾查处事件,追究责任,忽视从制度上堵塞漏洞,致使问题重复出现?一个肯定的回答是,面对风险,必须全面加以分析,进行风险的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将风险掌控在可控范围之内。

那么,究竟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呢?

首先,企业必须全面分析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容忍度的确认,建立规范的风险监控体系。

在风险管理框架中,由于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分析其相应的风险,因此目标的制定自然就成为风险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骤,并将其确认为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按照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理论,企业应当在以下8个领域确定目标:即市场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源、生产力、社会责任、利润需求等。

企业的目标是由相应的机构和部门去实现的,这些部门也就成为风险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目标与相应目标的风险确认后,定期地进行风险测评成为风险监控的重要过程。风险的测评,不仅要有测评结论,还必须对今后的控制提出前瞻性提示和防范措施。

其实,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控制和规范风险的发生。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就是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就是要通过制订流程、执行流程、监控流程,来控制“不同人的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保证风险可知、可控、可承受。目前,国内有众多的公司在美国上市,根据2002年7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在美上市的必备条件。

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公司风险防范的内控制度呢?以下五点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如今,国内各公司正竞相推广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构成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中包含内部控制,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丰富的概念集合和管理工具。以往我们许多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并非是没有制度,而是企业经营者违规操作。所以内控制度还必须规范这种违规操作的行为,从根本上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

再次,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一旦风险发生,应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减少损失,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但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在前两个方面的努力是为了控制风险的发生,但如果出现控制的失败,风险就必然会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将风险重新加以控制,其结果是要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范围,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

以上三方面的工作是我们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必须加以努力和完善的重要部分。

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中,企业的领导者处于风险控制的核心,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的决心和行为影响着企业风险控制的成败。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2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模式改进;综述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理论一直是各学者研究与探讨的热点话题,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1957)在《多元化战略》文章中所描述的概念,即“在新的市场用新的产品去开辟”。但如今人们对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的理解已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也可为跨行业进行经营扩张。多元化的经营,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转移、分配资源,实现经济协同效应(徐旭中,2014)。

二、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风险影响汇总研究

为更全面研究多元化经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本文共收集了14篇相关文献,分别从纺织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旅游业、农业、影视业等行业进行全面覆盖分析。当前文献对“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这一议题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尤为激烈: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与方式、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如何基于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控。现阶段,由于我国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经营环境的因素影响,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对我国企业来说还不足以减少财务风险。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尚不成熟,企业经营者缺少进行多元化经营的经验及能力,因此企业还不能制定合理的多元化策略以及科学进行多元化经营(吴国鼎、张会丽,2015)。

(一)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益处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带来了市场的成熟、竞争的激烈、价格的下降,很多行业被迫进入微利时代,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求获得更多的收益,这能在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快速拓展企业规模(李冬妍等,2009)。不同研究者对不同的行业(见表1)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总结研究大相径庭,但也有各个行业独特的因素(见表2)。多元化的扩张有两种方式:企业自主进行生产线和市场扩张和企业进行同行业和跨行业并购策略。自主扩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扩张方法,需要企业投入时间线跨度很长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并购式的扩张策略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扩张同时还能获得原行业外的资源和渠道。多元化经营的影响是因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差异而分论的,管理层愿意进行多元化经营是由于该策略可以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能创造更广的利润空间(魏锋、孙晓铎,2008)。多元化溢价的观点认为,企业多元化战略能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产生协同经济效应,有利于企业提升经营绩效(杨军等,2020)。

(二)多元化经营策略带来的影响

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遇到管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魏然,2013)。通过文献整理,归纳为以下几种问题与影响(见表3)。多元化的扩张对资金需求非常庞大,按照正常经营企业无法满足扩张所需的资金,故企业只有通过外部的融资以达到扩张的目的。而外部融资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两种。债务融资会使企业流动负债急剧增加,权益融资相较是一种更保险的办法。大部分企业因多元化扩张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扩张的费用使企业进入一种高负债经营的状态,若无法利用后续经营来弥补债务便很容易走向破产。由表3可知,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将面临下列问题:1.委托问题更加复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离,经营者所做出的决策大多是对自身的收入有利的,而不一定使企业的所有者充分受益(徐旭中,2014)。2.资金短缺问题。由于跨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资金同时在两个领域进行分配,在原有运作模式下会出现资金短缺问题。3.新业务拖累旧业务问题。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会导致新迈入的业务不但不会为企业带来利润,还存在拖垮原业务的可能性(管朝龙,2010)。4.财务资源整合困难。原业务与新业务的管理层之间的相互推诿,会激化企业内部矛盾增加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与配置的优化(付彬,2014)。因此,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扩张策略前需要认真剖析审核新业务的盈利状况和将要面临的风险,同时,在筹集资金扩张前也应该分析企业本身的资金结构和成本预赛,为扩张做好充分的准备(魏然,2013)。

(三)改良多元化经营策略及对风险的管控

针对以上问题,各位学者也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风险控制意见,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汇总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各位学者针对多元化经营带来的财务风险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进行多元化。选择更加合理的多元化模式。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时采用了相对激进的策略,其在资源配置上和前期投入中超出能力范围,导致在后续经营时无法进行全面把控最终造成企业破产。2.强化财务风险监管体制和风险控制系统。监管机制相对来说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把握住每一次决策的利弊权衡,对财务风险有警觉性,及时悬崖勒马。3.对新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并加强主营业务的核心地位。核心业务是带动新业务投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因在新业务中过分投入而导致主业务在市场上失去市场份额的情况不在少数。

三、结语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种类;风险应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本文就经济危机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情况,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

1.不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后果是偿付能力不足。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期,未能把握量入为出的原则,高负债经营,贷款过多,资本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形下,很多企业市场销售收入锐减,现金流不足,此时很难再靠借新还旧方式来筹集资金,从而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也表现在贷款时间上未能错开,支付还贷日压力过大,导致企业偿付能力风险增加。

2.不科学的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指企业资金投入后,因市场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投资有对外和对内投资。对外投资,很多企业未能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战略目标,投资的盲目导致损失。对内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由于缺乏可行性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不确定性,导致资金运动迟滞,产生企业价值变动的风险。表现为存货比重较大,挤占资金和仓储费用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在经济危机下,物价的下跌和低迷,大量资金被占用,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带来的跌价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而一些企业为了所谓的市场占有率,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产品外延式扩张销售,必然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也必然减少企业资金流,更具有风险的是,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管控不够,产生相当的坏账损失,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选择不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的风险是指收益分配的选择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分配税后利润,可能有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分配方案将对企业未来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最终也会转变为财务风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可考虑以下措施,来加强财务风险的应对: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风险教育,使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须树立起风险意识,减少赊销行为,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越是在特殊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让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共同建起风险防范机制,抵御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保持企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注重核心业务,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应对市场经营风险

企业的核心业务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企业的经营者忽视企业的核心业务开拓,那么,必然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核心业务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资金链连续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密切关注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预测其可能对企业市场的影响,同时应调整优化原有市场,加快产品创新与产业的提升,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优化资产结构,应对投资风险

目前金融危机下,对于已投资的业务,可能各个业务板块的矛盾已暴露出来,但这正是企业优化调整资产结构的有利时机,对不创造价值的资产通过处置和瘦身,化解经营风险。对有效的增值业务应加大整合力度,把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提升企业资产的价值,以应对风险。

4.加大资本整合力度,应对财务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并非都是危,其危中也存在机会,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大资本整合力度,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也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融资能力,进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5.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应对坏账和跌价损失风险

金融危机下,低迷的市场行情,企业资金压力不堪重压,放大了企业存货和资金管理的风险。企业应重审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调整销售手段,加大货款回笼力度。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实行“高价位低库存,低价位高库存”的存货管理战略,以抵御价格大幅波动不利影响因素,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应收账款及内部存货的风险。

6.加强资金预算控制,重视现金流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应对资金链风险

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强化资金预算管理,重视现金流,增强资金保障能力,树立起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防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是很重要的,应根据项目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盈利能力,将投资资金区分轻、重、缓、急、给予分期投入,并进行短、中、长期融资的科学配置,降低融资风险;将闲置资金转通知存款、推进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将融资渠道多元化,避免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给资金链带来冲击,应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7.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化解或有负债风险

健全企业担保业务审批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等业务。慎重评估被担保方的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制定完备的风险控制预案,把担保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8.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迅速地对各种财务、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提供了技术操作平台。面对如此的金融动荡,经营管理水平的差距足以导致企业的“生与死”,企业必须苦练内功,通过管理要成本,提升效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运用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等计算机软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优化企业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9.加强政策研究跟踪,应对可能的政策风险

国家财政、税收、会计核算、价格等政策调整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财务管理必须积极跟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动态,结合企业实际加强研究,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化解可能的风险。

10.综合考虑利润分配率,应对收益分配引起的财务风险

收益分配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企业在考虑分配政策时须考虑,一是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须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二是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三是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四是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从而在投资者所需的分配和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加以对收益分配引起的财务风险控制。

三、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更应提高风险的意识,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强管理,才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有序有效。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2]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经济师,2006年第3期.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4

关键词: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财务风险

一、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一大批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开始出现。很多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外,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对于海外投资的规模和数量一直在不断攀升。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排名第五,累计海外总投资达到210亿美元,可见,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主要方式之一。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数量日益增长,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超过2.5亿吨,石油企业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上以多种形式的参与石油经营,才能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战略需要。当前,中国石油三大巨头—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已经全面展开了跨国业务,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狂飙突进式的海外并购热潮至今依然波涛汹涌,涉及到非洲、中东、南美、中亚等各个多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来看,中石油跨国经营主要侧重于亚非洲、南北美洲等地区,分别形成以伊拉克、伊朗、苏丹、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为中心的经营区域;而中石化跨国经营主要侧重在中东地区,包括伊朗、刚果、俄罗斯、利比亚等地区;中海油主要侧重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尼地区。尽管经营区域所有不同,但三大石油巨头都实现了集团化、整体化的跨国经营链条,从勘探、并购、管道铺设、炼制石油、石油销售等环节都参与运作。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大幅降温,交易金额同比降低了30%以上,但中国海外油气并购逆势而上,交易金额高达近200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次高水平。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三桶油”的并购金额悉数进入全球石油公司前七名行列,其中中石化以365亿美元的并购金额排名第二,仅次于埃克森石油公司(并购金额441亿美元),中海油以108亿美元排名第六位,中石油以106亿美元排名第七位。2011年,中国企业总计11宗海外油气并购案中,中石化自己占了5宗,其中收购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巴西深水资产的交易额高达51亿美元,为去年中国企业最大一起海外油气并购案。然而,对国内的石油公司来说,走出去仅仅是开始, 随着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外经营业务的拓展,更为重要的挑战是跨国经营带来的资源整合和风险防范。

二、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财务风险探析

由于石油企业集团经营的是特殊的产品—石油,为此,其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其经营活动受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影响较大,其财务活动更加复杂,面临风险也较大,主要由以下几点:

1.石油价格风险

油价是影响中国石油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外石油投资面临的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例如国际原油期货价格2008年7月一度飙涨至147.27美元的天价,随着危机爆发油价迅速回落, 2009年2月12日跌至33. 55美元的低谷,短短7个多月跌幅就达77%。尽管全球石油需求在2011年第四季度实际上萎缩了30万桶/日,为2009年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自2011年10月初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大约27%,4月纽约原油期货合约的涨幅超过了33%。当前,西方国家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已经开始影响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出口每天将减少30万桶,减幅达到14%,由于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出口减少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供应,抬高油价,加之中东地区叙利亚、也门等国局势动荡,地缘政治因素持续为油价提供上涨动力。受伊朗石油出口锐减的消息影响,国际油价更是大幅反弹,纽约油价上涨近3美元,伦敦油价上涨近4美元。一年前的利比亚战乱时期,原油价格因为利比亚产量缺口而上升20美元/桶。伊朗出口规模大约为利比亚的两倍,假若伊朗石油生产因为地缘政治因素中断,预计油价会大涨40美元/桶。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化对石油企业而言,可能会造成巨额的石油投资无法收回,造成巨大损失。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汇风险,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外汇结算等活动造成的外汇损失。外汇风险是普遍存在的,石油企业投资巨大,而且很多都为海外上市公司,更是面临严峻的汇率风险。石油上市公司在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会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的损失。近期,受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逐步加大,早在2008年,中石油半年报中就披露出,其外汇损失在6个月内达到10.28亿元。而且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大多投资在经济政治格局不甚稳定地区,如委内瑞拉、尼日利亚、苏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等,这些国家政治格局不太稳定,政策变动性比较大,一般出现汇率大幅度调整将会给我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活动带来巨大损失,另外,这些国家又大多属于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企业难以将利润与闲置资金及时汇回国内。

3.石油合同产生的财务风险

目前基本石油合同模式主要有:租让合同、联合经营合同、产品分成合同、服务合同。不同的合同模式决定了股东与股东、股东与政府之间的出资模式、成本回收和利润分配,直接影响了股东现金回收。另外,资源国政局动荡所引起的合同变更、终止、作废,直接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4.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风险

石油企业投资巨大,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 中风险性最大的还是勘探和开采环节。,石油勘探往往在地质情况及其复杂的地区,有时要向地下延伸几千米,要应对各种地质条件和环境。勘探用的设备和技术往往是进口而来,花费不菲。这些必要支出都加大了勘探的成本。从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勘探活动看,大多集中在一些储量少的地区,或者一些地形复杂、回报率低或者开采风险大的地区,这就对石油企业投资活动带来更加严峻的风险。根据以往的资料,我国石油工业总投资中,有32%的投资因在勘探中没有发现油气而被核销,在勘探总费用中,有80%因没有油气而被核销。即便勘探成功,石油从几千米的地下取出来,还需要钻凿油(气)井,安装采油设备,敷设油气集输管线,建设泵站等环节,有的油气管线长达几千公里,花费上百亿元的巨额资金。

5.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经验不足的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时间不长,对国外不熟悉,缺乏海外运作的经验,尤其是财务人员很多都是大学刚刚毕业,没有经过严格的石油专业培训,难以胜任复杂的国际环境。另外包括语言障碍以及对当地生活习性、工作习惯不了解导致的沟通问题也一直存在。这些因素都对石油企业集团跨国经营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我国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面对着诸多财务风险,必须防患于未然,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和手段。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旨在针对企业运营中的财务活动认真分析,研究财务现象,从而对其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得出关于财务风险产生与运动的规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运作可以有利于石油企业对企业财务风险隐患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监测,从而使其能敏锐、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防止和消除企业财务风险隐患,保证企业的财务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分别是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增长率,特别是针对中石油、中石化等海外上市企业集团,在所有的反应上市企业财务指标中,上述三个指标最能反应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也最能准确地从不同侧面反映石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对这几个指标的准确定量,能使石油企业及时财务危机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警、预测。

2.外汇风险的防范

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主要与企业结算业务有关,与企业交易中币种的选择密切联系。作为石油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各种政策信息,也包括国内外很多媒体关于汇率问题的报道,并据此准确预测外汇变动的趋势,做出应对之策。例如在进出口贸易中优先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将汇率风险转嫁给对方。但是由于目前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这种方法有很多局限性,因为很多国家或地区并不一定接受这种结算方式。再就是有的国家允许我国石油企业自行选择结算货币,这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较为稳定的硬通货进行报价和结算,避免选择对当地货币波动较大的币种,从而带来以规避风险。有的合同中允许采取两种以上的货币种类,例如美元和当代当地货币,这时石油企业就要根据准确的预估和预测,对美元的变化趋势有详细了解,适当调整美元的比例。另外,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多端,石油企业往往业务频繁、涉及款项巨大,有时相差几天,就会造成巨大的外汇损失,为此石油企业在收付款的时候要灵活掌握时间,将汇率损失降到最少。例如当合同中规定的计价货币汇率上升时,这时就要尽量在合同的最后时间收款,可以尽量推迟合同履约时间,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同样,如果计价货币汇率下降时,要想方设法提前收款,督促对方提前履约,或者收取一定数量的预付款,从而降低汇率风险。

3.实行资金集中核算

石油企业集体跨国经营关联众多,单个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独立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往往会出现资金投入、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发生。而从国际上趋势来看,很多大型企业集团都将资金管理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实行更加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将公司的财务集中化,使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有了质的飞跃和变化,这对于提高集团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和财务费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也就是我们倡导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石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目的就是降低资金无序使用带来的风险。首先就是制度保证。石油企业集团要建立完备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将风险防范与控制渗入到每一个细节和环节。资金拨付之前就慎重分析和预测,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效果认真研究。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审计,督促基层单位加强资金使用效率。事后要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合理评价,为今后的资金拨付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健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资金使用制度,层层落实,加强监督和责任认定,使财务会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加强计算机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使用,减少人为的操作带来的风险发生。

4.加强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关键是要有这方面的人才。据了解,国外大型石油企业都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很欠缺。为此,石油企业集团要加强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海外工作的财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在会计核算、风险预警、内部控制、资金管理方面都具备一定水准后再派往国外。除了财会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石油知识、金融知识、外汇管理、税务筹划、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等。另外,还要安排专职人员从事财务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让财务人员了解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个人涉外业务处理水平增强职业谨慎和识别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少慧,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思考[N],《天然气经济》2006.5.

[2]王 菲 邵康英:海外资金管理模式探讨[N],《交通财会》2009.6.

[3]肖 游:试论财务风险的控制[J].《商业研究》,2006(13).13.

[4]许开录:基于价值最大化目标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财会研究》,2006(l).1.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5

1.保证企业经营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以及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业务经营运转。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资金积累的速度比较慢,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产品的推广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由资金以及自身的内部积累,是很难筹资足够的资金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负债是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获得资金的速度比较快,获取资金的手续以及程序比较简单,资金成本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比较低,限制性条款比较下,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方式。

2.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防止控制权丧失

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筹集资金从而用来生产经营管理的两种重要筹资模式。与其他筹集资金的形式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并防止企业控制权的丧失。首先,负债作为企业资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成本仅仅高于企业的内部留存资金,比其他的筹资成本都要低,因此,通过负债经营,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负债是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一种收取固定利息的契约,其只要求从企业获得事先规定的固定成本,并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利率都会高于企业的债务成本,企业在支付完债权人的负债利息之后,还有一定的结余用于分红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通过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很好的得到企业权益人之外的资金支持,与股权融资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很好的防止企业的控制权的转移,保证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控制。

3.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

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的支出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从而在税前予以扣除。在同样的经营利润的前提下,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越少,相应的应缴纳所得税就越少,因此,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比例,提高财务杠杆比率,能够帮助企业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收益,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了税负,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额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好处也就越大。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经很难完全通过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作为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通过负债经营,中小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迅速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债权人的监督来倒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维持较高的信用等级,从而更加容易的从债务市场上进行融资,并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中小企业要合理的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一定要对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其他财务经营指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投资和筹集决策,制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结构。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中,中小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企业还要重视负债结构的优化,对于长短期债务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发挥负债经营的最大经济效益,规避债务违约的风险。在负债经营中,中小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根据销售状况及时的调整负债经营决策。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够呈现稳定的增长,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可以适度的提高短期债务的比重;如果企业面临销售状况不景气,企业的现金流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企业一定要规避短期债务风险,尽量的提高长期债务的比重。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负债经营策略。对于长期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减少短期债务的比重,适当的增加长期负债比重或者进行股票筹资;对于流动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的利用流动负债来进行筹资。另外,企业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的时候,还要对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利率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尽量的利用长期负债,经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要多利用短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的成本;企业还要对于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进行对比,在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尽量的多利用短期负债,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加强企业负债资金的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之后,要对于企业的负债资金进行严格的经营管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将资金投入收益最大的项目中去,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企业要对于负债资金的规模和还款期限进行科学的安排,尤其要避免将企业的负债资金过于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从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偿债基金,一旦在债务到期的时候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进行债务的偿还,可以利用偿债基金来偿还债务,从而避免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行为,防范了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发生。例如,四川某民营企业就建立了企业的偿债基金,每年从企业的留存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补充基金。2012年,由于企业的产品销路出现问题,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足以偿还当年企业的到期债务,企业及时的从偿债基金里抽取资金用以偿还债务,使得企业避免了债务违约风险。

3.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范文6

1.1促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其总目标(包含企业决策要求、发展路线和经营方针)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企业的总体目标并不能够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生产之中,需要将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行相应的分解,符合整体的总目标,指导公司与企业内部日常生产的一系列工作,这便是财务预算进行的目标的确定,财务预算对于目标的分解以及确立可以通过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市场的调查和预测,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以及预测的生产技术能力,确立企业的利润目标。财务预算能够对于企业生产的各项经济利润、成本和目标作出估算,并且利于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以及管理之中,与企业相关的生产目标和生产计划并不是单一的,是多重而复杂的。所以,企业相关的目标不得不依据预算进行门类、层次的分割和确立,实现有层次地表达企业目标的目的。所以,在企业的生产中,依据企业的各个不同行为,根据预算的类别,比如销售、固定资产、生产费用、成本费用,把每个这些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之中。使得企业内部相关的人员能够了解自身部门在总体目标之中的地位,承担相应的企业生产责任,并且依据企业的财务预算来整理自身的活动,实现自身的小目标,最终促成企业的大目标的实现。

1.2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因为企业的每个部门之间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所承担的工作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对于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必然引起企业的部门之间经营与管理的矛盾与冲突,所以要将企业的部门进行划分,然后按照预算整合企业部门之间的工作与经营,如若缺乏一定的整合以及管理,很容易使得企业部门之间的经营与管理出现混乱。

1.3有利于绩效考核

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实现财务预算相关的绩效考核,财务预算相关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晋升以及发展的重要的目标。财务预算具有优化目标的功能,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进入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在企业的实施阶段,可以保证预算的严格实施,并且预算能够实现预测情况和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若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经营者便可以将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分析出现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修正经营活动,从而实现经营活动可控制。

2会计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实现的有效措施

2.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

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使企业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在开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各期的预算,使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从属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而不是简单的企业预测的战术和方法。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预算重点及其需要从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决定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财务预算只有这样定位,即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上,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把握财务预算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2.2建立健全企业的预警机制

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实现会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其实践的重要表征在于建立预算机制。管理者对于预算的管理以及预警机制要进行分析和考证。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与管理之中,按照月份进行资金预算情况的比对和分析。从而确定资金的流动与资金预算之间的差异。然后相关的经营与管理人员,将其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通报,并且提出相关的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这样便可以提升资金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

2.3加强责任控制,做到部门各司其职

会计预算中比较重要的目标以及管理实践便是财务部门相关责任和部门角色的定位和确立。财务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责任,需要将部门的预算管理的职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细化和落实,具体表现为财务部门实现财务部门的责任,业务部门实现业务部门的责任,加强彼此之间互相联系,并进行财务相关的预算资金的分析和整合,隔日对资金进行准确的预算,实现两个统一,确定资金流动和支付的准确性。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相关的本月和非情之中的资金的流动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并且实现财务部门能够平衡每个月份控制的目标,调整资金预算超过的部分。

2.4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优胜劣汰

会计预算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便是对于会计预算的相关的问题进行监控和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懈怠。如果执行预算的企业管理者,倾向于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中某个项目的使用资金数目超过预定的预算资金的范围。因此,会计预算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把此项内容列入绩效考核之中,依据此种表现作为最后对于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任命依据。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