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金融服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金融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金融服务

城市金融服务范文1

摘 要:本文在“乘数”视角下分析了村镇银行预付款融资物流金融服务的效应,并对村镇银行“物流金融乘数效应”进行分解,最后针对相关主体提出利于发挥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乘数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物流金融;乘数效应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链整合、升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内容、规模、形式和效率有了新的要求。村镇银行正是为最大限度的迎合这一新要求而设立的,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村镇银行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虽然村镇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部分,但从整体上看,它们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甚至在整个供应链中,发挥着中要作用的作用。鉴于此处,增设村镇银行网点,提高村镇银行物流业务比例势在必行。本文在“流动资金”乘数视角下,对村镇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效应的研究,有利于为金融主管部门加大对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支持力度以及村镇银行自身扩大物流金融业务规模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介绍

(一)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其他金融机构的作为发起者,而成立的立足农村,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兴金融组织机构。它的比较优势是:灵活性强,业务实地调查的便捷性。

(二)流动资金乘数效应

“流动资金乘数效应”是指由金融机构的介入,以物权、债权或流动资产作为质押,给予资金需求企业贷款,通过“流动资金乘数效应”达到成倍盘活资金需求企业闲置的流动资产,最终弥补其资金缺口。

(三)物流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服务是一种崭新的金融服务理念,它将物流控制和金融业务开展糅合在一起,以达到金融业务的风险可控、成本降低、规模拓展等效果。

二、乘数视角下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效应分解

(一)乘数视角下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之于村镇银行

透过流动资金乘数可见,物流金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城市金融的辐射作用:为发起行收集农产品产业链的一手资料,充当协调者作用,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顺畅,充分的发挥了村镇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鲶鱼效应”。更好实现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通过开展应收款、预付款融资等方式。一方面,乡镇企业通过乘数效应获得更多的融资;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放贷规模也上升。由于物流金融这一新型的融资方案,村镇银行的放贷风险并没有传统业务上升迅速,因此通过物流金融的边际放贷收益比传统的放贷业务要高。这表明,在乘数视角下,村镇银行开展物流金融能够提高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乘数视角下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之于乡镇企业

这里的乡镇企业也包括物流企业,他们的规模一般比较小,通过村镇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能很好的整合乡镇物流企业和其他乡镇企业。虽然,村镇银行、乡镇物流企业均处在金融体系、产业供应链的末端,但是,从全国的农村范围来看,它们都是两股重要的力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村镇银行的形容最合适不过。乡镇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抵押物有限,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为盘活乡镇企业的流动资产,充分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物流金融模式是它们理想的选择。在村镇银行物流服务下,通过流资金乘数效应,乡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能力增强,这有利于与之相关的整条供应链上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畅通。

(三)乘数视角下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之于政府部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镇企业融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通过对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流动资金乘数”效用分析可见,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出,有利于政府部门职责的履行。一方面,乡镇企业通过村镇物流金融服务,在流动资金乘数效应下,乡镇企业不仅获得较好的流动资周转,而且相比传统的融资方案,向金融机构的单位融资成本更低,因此乡镇企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在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下,能够获得开展生产、生活方面的必要资金补充,这有利于他们向市产提供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以及扩大农村地区的内需。村镇银行的设立以及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出,需要政府部门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由此可见政府部门还是为因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而带来的职责履行便利支付了一定的成本。因此,这是属于村镇银行流动资金乘数视角下的内部效应。

在流动资金乘数效应下,全国范围内的村镇银行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有利于相关供应链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进一步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成本,最终提升它的竞争力。

三、对相关主体的建议

由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流动资金乘数效应机制揭示以及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对村镇银行、乡镇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效应分析,发现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是三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乘数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种三方利益的均衡。既然村镇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对三方有利,那么三方更应该努力推进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对村镇银行、乡镇企业、政府部门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对村镇银行的建议

村镇银行提供应该稳健的推进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首先,虽然村镇银行的物流金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裸贷”风险要小,但是,由于“流动资金乘数效应”的作用,乡镇企业“滚雪球”似的获得乘数倍自有流动资产的贷款,这也增加了风险产生的业务资金基数,因此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村镇银行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其次,在审慎选择贷款对象的前提下,村镇银行要选择最有利于“流动资金乘数”发挥效力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村镇银行扩大业务规模,而且有利于最大程度的给乡镇企业、农村居民流动资金补充以及融资便利。最后,村镇银行应该加强自身软、硬件的实施建设,为物流金融服务提供更好的操作平台,以更好的发挥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对三方的“流动资金乘数”效应。

(二)对乡镇企业的建议

乡镇企业在获得因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而提供的融资性便利的同时,还要积极的配合村镇行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首先,乡镇企业要严格遵守贷款协议,比如按协议规定确定贷款资金流向。其次,乡镇企业应该改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村镇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是长期的、多回合的。若乡镇企业只顾短期利益,通过缮制假单据和提供不真实的购销合同,而获得资金,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积极性,阻碍流“动资金乘数“发挥应有的效力,从长远来看对村镇银行不利。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农村金融市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化境,为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流动资金乘数效应”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还应该个给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更多的税收优惠以及利率调节的主动权,以使村镇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和收益更相匹配。同事,政府部门应该加对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的法规的制定,以及为有关法律制定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和依据,促进村镇银行物流金融服务运作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建设,为发挥其物流金融服务“流动资金乘数”的作用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城市金融服务范文2

关键词: 城市化;城中村;金融服务

一、城中村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范围以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从广义上讲,城中村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A类城中村

A类城中村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征用村中农民原先生存的基础―土地,因此村中农民已没有土地从事第一产业。这类城中村散布于大中城市的主城区,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交错,其中居住的农民也已被城市生活逐渐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数已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

A类城中村的建筑景观,大多已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法改造,以多层与低层为主,与城市相融度较高,但就周边环境而言,土地利用价值利用并不充分,因此面临着二次改造的问题。

(二)B类城中村

B类城中村仍有少量的农用地,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期建设将要影响的地区。由于具有一定数量的农用地,因此少数居民仍从事农业,而多数人尤其是青壮年都外出务工。

这类城中村的建筑景观较差,新旧建筑都有,且多以低矮为主,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建筑布局混乱,市政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三)C类城中村

C类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城市绕城公路之外,其建筑、人口和景观仍保留着浓重的乡村形态。

城中村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城市包围了农村但没有及时消化吸收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城市建起了高楼大厦,但其周边却存在着破旧的居民区。这使得城中村逐渐成为城市中的一座座“孤岛”,在建筑景观、人口构成、经济特征、行政管理、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社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城中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特征分析

(一)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就业、创业需要金融支持

首先,城中村聚集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般属于人口的高密度区,例如深圳城中村人口高达560万,占深圳总人口的一半。这大量的外来人口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存取款以及汇款等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A类和B类城中村的村民相对富庶,村民的征地补偿款、房屋租金加上进城务工收入十分可观,因而其理财需求较为迫切。

最后,城中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依托低地租等特殊优势成长起来的集体企业,这些企业在创业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都存在着资金需求。例如典型的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深圳石碑电脑城等,在创业期都是从当地农村信用联社取得融资支持,并与农信系统建立了较密切的关系,当然随着这些集体企业的发展成熟,其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

(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城中村的出现及存在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影响了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影响了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制约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目前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城中村的改造。然而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对村民的拆迁补助资金、改造重建资金等等,可以说这巨额的资金需求仅仅依靠政府和开发商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组织动员各种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并创建一个保证参与各方利益的多赢机制。在这一机制中,银行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银行可以为拆迁、重建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这种资金支持一般都是巨额贷款,例如,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仅2009年以来,就从中国农业银行取得300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支持;从中国银行取得在未来3年内提供500亿元的贷款的承诺。

另外,在拆迁补偿过程中,不少城中村的村民可以获得数额不少的拆迁补偿费,以杭州机场路一带为例,一个五口之家(两老人、两夫妻、独生子女)可以按照周边平均房价获得近400万补偿。这突然而来的巨额资金必然会带来理财的需求,以寻求合适的收益率。

(三)城中村改造之后居民生活与金融服务更是密不可分。

首先,在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农村成为城区,农民身份成为城市市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开始向城市生活方式靠拢。这些改变使得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水电费的代收代缴,以及居民消费观念改变,开始采用信用卡提前消费等。其次,城中村经改造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本地以及外来的投资创业必定增多,这更需要金融的配套服务,包括资金的借贷、存取、汇兑等等。

三、农村信用社在城中村的业务拓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改造前的还是改造中和改造后的城中村,都存在数目不小的金融服务需求,涵盖个人、企业和一些大型改造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村最终是要走向消亡,但是金融需求是不会消失的,反而会慢慢变大。因此,处于变革中的城中村其实蕴藏着一股潜在的金融需求,这股金融需求或许可以使作为国家扶持“三农”重要窗口的农村信用社有所作为。但是,随着城中村改造的逐步推进,许多城中村在改造后成为环境舒适、交通便利、设施完备的现代住宅小区,这使得其他商业银行逐渐将触角伸到这些他们原本遗忘或是不重视的城市角落,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加剧。

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网点在经营机制、业务品种、资产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金融工具和中间业务方面,仍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因此,为守住阵地,提高效益,也为更好地为城中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必须在以下方面积极拓展:

(一)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作为国家扶持“三农”的重要窗口,农村信用社一直是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经营理念,在新形势下,面对城中村这种特殊形态,农村信用社可以将经营理念完善为服务“城市农村、城市农业、城市农民”。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农村信用社必定能够与时俱进、为城中村量体裁衣,打造出适合城中村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一方面满足城中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提升自身的收益。

(二)针对城中村人口集中、金融服务需求量大、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足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可以在城中村设置数量适宜的营业网点。城中村人口主要是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其金融服务需求一般比较单一,主要是存取款和汇款。因此,一般的营业网点足可满足这些金融需求,并不需要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业务品种,农信社可以保持较低的运营成本。另外,农村信用社通过提供这种便利、优质的服务,可以加强与当地政府、居民的联系,提高客户忠诚度,从而在以后该地区金融需求上升时,能够更容易获取业务,提高效益。

(三)针对政府对城中村的改造提供金融服务。

首先,农村信用社可以参与城中村改造、重建的信贷服务。在拆迁、改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信用社可以在合适的项目中提供贷款,一方面缓解政府压力,另一方面获取收益。

其次,积极配合政府完成补偿给予农户的拆迁、安置资金。政府补偿给农户的拆迁、安置资金,按片区汇入农信社的指定账户,农信社应根据社区提供的补偿、安置资金的明细,通过自身的业务系统存入农户存折上,以使补偿金及时、准确、安全分配到每一位农户手中。

最后,农村信用社可以为居民提供回迁时的住房、商铺按揭贷款服务。在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城中村房地产项目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下,农村信用社可以按照国家有关住房按揭信贷政策的规定开办回迁户的住户、商铺按揭贷款,信用社可以办理按揭贷款的各个品种来满足居民的各种贷款需要。

(四)针对改造后的城中村提供金融服务。城中村在改造后金融服务的需求激增,但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也加剧。因此,农信社更应完善经营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大力拓展市场。

首先,应推出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回迁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金融需求。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居民身份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必须与时俱进,包括及时推出代收代缴水电费的服务;也包括提供小额贷款满足年轻人提前消费的需要。

其次,加强对回迁居民自主创业以及外来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城中村改造后,居民一般需要重新就业或是自主创业;另外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外来投资的企业增加。这些创业或投资在初期一般都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信用社应把握机遇,对市场准入的企业,要积极主动搞好服务,对符合贷款标准的企业应提供信贷支持。

最后,应对企业日常经营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用社要提供快速、便捷的结算服务,开通各种税费代扣、代缴业务,与税务部门签订代扣、代缴业务协议,为企业日常经营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明,刘建欣.“城中村”,都市里的特殊风景[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8,(12)

[2]王新.解读温州“城中村”现象[J].温州大学学报, 2005,(01)

[3]史新伟.管理“城中村”土地难在哪儿[J]].中国土地, 2009,(02)

[4]陈小兵,郑晓亮.临邑县“城中村”成片开发激活城市建设发展潜力[J].山东国土资源, 2009,(03)

[5]郭斌,杨洋. 关于城中村改造资金筹措模式的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4)

[6]宋波,郭斌.开发性金融对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启示[J].建筑经济, 2009,(04)

城市金融服务范文3

关键词:金融服务 城镇化 原则 经验

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概述

(一)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开展“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必须结合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及其服务能力,在稳妥推进农户贷款的同时,重点满足县域市场具备还款能力的、与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相适应的规模化、商业性信贷需求,通过细分市场找准重点投放领域。

商业经营原则。商业化经营既是国家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基本要求,也是农行在新时期服务“新三农”的根本特征。要通过分行在“三农”和县域市场的商业化经营,引导和促进“三农”和县域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行和“三农”的共同成长。坚持商业经营,必须要坚持收益有效覆盖风险和成本,坚持资本约束信贷规模扩张,坚持横向平行制衡、纵向权限制约的信贷业务基本流程,坚持评级、授信、授权、担保、分类、拨备、核销等信贷基本管理手段。

差异管理原则。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必须制定符合“三农”和县域信贷市场实际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信贷产品。同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安排,细化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实现在商业化经营基础上对“三农”和县域的有效服务。

(二)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

县域个人生产生活。以从事种养业农户为基本客户群体,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努力扩大以惠农卡为载体的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重点支持订单农业和处于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农户;支持有能力及信用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员等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大户。大力拓展县域个人住房按揭和其他消费类贷款,稳步开展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综合消费和综合授信贷款业务。

现代农业生产。大力支持有优势、特色、基础、前景、农户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级及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收储、加工、销售。加大农副产品加工类、农牧业生产类、轻工业类、医药工业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农村特色资源开发。立足宁夏的资源优势,择优支持火电、风电、矿产等资源开发;围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主导产业,盯住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制种、牧草六个优势产业和羊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及其上下游资金链上的客户,发展优势特色经济,逐步深入扩大服务“三农”覆盖面;支持园艺业、民族工艺品制造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名胜风景区等特色产业。

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有选择地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建设的配套信贷服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的框架合作协议,以自治区级交通运输投资运营平台为借款主体,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的支持力度。积极营销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项目,支持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广“绿色家园”品牌,开展农村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以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为载体,支持有产业支撑、具备城市化条件、财政基础稳固的县城和经济强镇水电路气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镇功能;发展有市场需求、自有资金投入比例高的普通住宅开发项目;适度支持规划合理、入驻率高、产业集群明显的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

宁夏农业银行服务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一)大幅提高“三农”领域的货款

2008年以来,分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70亿元,截至2010年1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89.6亿元。累放县域贷款123.6亿元,县域贷款余额64.2亿元,较2008年初增加39.7亿元,年均增幅21.2%。

(二)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

支持枸杞产业链升级发展,创新推出了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款融资产品,累计发放贷款3.6亿元,重点支持一批枸杞名牌企业。2010年创新推出“公司担保+专业合作社+10%保证金”,累计发放贷款6300万元,支持了315户枸杞贩运和种植大户;累计发放近1亿元农户小额贷款支持7692户枸农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

支持羊绒工业园产业集聚。近三年,累计向21家羊绒企业发放贷款24.2亿元,新增贷款9.3亿元,带动了同心地区羊绒集散地、灵武地区羊绒加工生产基地的进一步做大做强。2010年,针对羊绒企业“抢购”资金紧缺的问题,净增羊绒收购贷款4亿多元。在分行信贷资金的持续注入下,全区羊绒收购量较2007年前增加3000吨左右。

支持清真牛羊肉产业做大做强。从原种繁殖、基地育肥、加工销售等环节,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养殖户扩大规模。累计投入贷款6.3亿元,支持吴忠、西夏区、固原等地的肉牛养殖基地或养殖户,灵武、同心、盐池等地的滩羊养殖园区或养殖户,涉及肉牛存栏数43万头,滩羊65万只。

支持生物制药、饲料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城乡联动优势,大力支持以玉米、大豆等为原料的生物制药和饲料加工等涉农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累计发放7.5亿元贷款,支持泰瑞制药、启元药业、伊品生物、大北农饲料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企业。

(三)促进农村就业并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下游资金结算往来密切的种植户、养殖户、贩运大户、订单农业户金融需求,出台政策,创新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担保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生产经营的需求。三年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近30亿元。在不到三年时间里,累计发行惠农卡42万张,为9.6万农户提供20.2亿元的授信额度,农民通过惠农卡自助可循环实现贷款13.1亿元,有效解决了生产、生活的资金困难。

(四)有效扩大服务“三农”的覆盖面

累计支持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法人单位组织270多个,累计发放涉农法人贷款147 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52.3亿元,余额达到17亿元,对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分别达到76%和47%。累计发行惠农卡42.5万张,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4亿元。与七个县市签订了新农保协议,发放新农保惠农卡10.78万张,办理代付基础养老金4.2万人、金额682万元;养老金保险22万人、金额2419.8万元。

加强宁夏农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一)加强农行与政府的协作机制,促进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农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支持农行落实组织机构、资金和人员,切实把城镇化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政府部门要制定符合经济原则的项目方案,加强项目包装和落实,可以通过搭桥贷款等多种方式满足融资需求。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大诚信建设,维护农行债权,增强农行的放贷信心。此外,政府应该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政府、农业银行和城镇建设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力度,支持“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工作

制定“县域”业务发展规划,加强对县域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资源禀赋、客户分布、网点布局和同业竞争态势,建立覆盖13家县支行的金融生态图谱,作为服务三农的“行动路线图”和细分农村金融市场的“作战地图”;优化业务结构,增加市场份额,巩固竞争优势,提高“三农”和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实施“1327”县域支行推进计划,加大对1家总行示范县域支行、3家分行重点推进县支行、2家西部百强县支行、7家国定扶贫重点县支行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力度,激发县域支行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加强考核,资源配置向县级支行倾斜,鼓励县级支行加快发展;稳步推进三农事业部的改革。

(三)明确目标,提升农村产业金融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

加强县域中高端业务的营销,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县域工业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中寻找机会,对当地效益好、风险低、信用优的客户,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支持模式,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抢占市场竞争高地。开辟县域对公业务新市场,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县域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积极探索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物流产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种养殖基地、特色园区等新兴业态的服务方式,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三农”对公业务的综合营销能力,对“三农”和县域对公客户实施精细化管理。

(四)开拓创新,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

加强对已出台“三农”政策制度的运用,逐步规范和完善“三农”制度体系;完善服务“三农”渠道建设。推进县域网点转型,加强自助服务区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做好网点辐射范围内的各项“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县域行营销服务能力。配套加大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投入。积极开展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三农”延伸服务工作。总结、完善流动客户经理组工作机制,推广流动客户经理组服务方式,加强对经济较发达、居住人口集中、生产季节性强等农行网点未覆盖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

(五)加强监管,防控“三农”业务风险

加强“三农”对公客户的风险管理。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热点业务的风险研究。履行信贷资金支付分级审核制度,加强对信用企业资金流的监管,掌握企业对外担保情况,认真核查、准确录入相关信息,监督企业按真实用途使用信贷资金,确保授信额度理论值真实合理,避免企业挪用信贷资金,防止客户现金流链条不畅诱发的到期贷款还款违约风险。追加风险补偿,降低贷款风险;管控农户贷款风险。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创新多种风险补偿和转移机制,有效缓释贷款风险。加强风险监测工作,落实“三农”贷款贷后管理工作,做实三农对公客户贷后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三农”贷款自律监管工作。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人员培训,夯实三农金融部基础工作

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依托系统支持,加强对县域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三农”和县域经营数据监测,调整规范涉农贷款社会效益统计制度口径,及时准确反映农行服务“三农”成果。加强培训,增强业务开拓精神。加大对县域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加强宣传沟通,提升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马青,蒋录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铜仁地区个案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1(1)

2.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4)

城市金融服务范文4

关键词:农村金融 失地农民 再就业服务 问题

一、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与金融产品单一

我国农村金融活动的主体主要为农户、农村企业和地方基层政府,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批失地农民的出现,农村经济各主体对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多、更新的需求。农村金融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在资金规模上,既有传统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大规模的资金借贷需求,另一方面表现在对金融产品多样化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形态的多样性迫切需要与其生产经营模式相匹配的金融产品。例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物权法》的出台,土地承包权流转、林权、海域使用权等作为农村生产经营的权利得到确认,这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是担保业务产品的创新提供了空间。然而金融产品创新除金融机构自身参与外,还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保险等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支持,从而使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既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同时还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当前受相关权利担保无法办理社会登记、保险、评估等影响,虽然金融机构有业务创新的冲动,但现实操作却存在重重困难。同时受系统建设的落后,农村信用社一些诸如信用卡、理财服务等金融创新服务都还没有推出,所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也没有实现跨行的贴现兑付,各银行分支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过于单一,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

二、信贷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各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问题,一方面,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各类商业性银行加快实施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逐步撤并、取消县级以下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缩小农村地区的放贷规模,农村地区的金融分支机构成为了仅仅是吸收农村资金的工具,很少用于涉农贷款,资金主要用于了城市地区。而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虽然拥有着数量庞多的机构网点,但是由于体制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支持上一直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邮政储蓄银行也和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将从农村地区吸收到的存款大量地转移到城市地区,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城市,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本身也存在诸如体制不健全、历史包袱沉重、管理不善等众多的问题,而且随着这些年农村信用合作社风险控制力度的逐步加大,农村信用社也开始减少涉农贷款,出现了“惜贷”现象,这就使得农村地区信贷的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资金严重不足。

三、农村网点及从业人员少,农村金融创新型人才缺乏

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农村机构撤并现象非常严重,随着金融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显现,西安市各商业银行从分散风险、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的目的出发,纷纷撤并在农村地区的机构,减少分支机构数量,节约成本。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中还存在农村金融创新极度缺乏的问题,在国外,金融产品的创新一直是推动金融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将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作为其高端业务对待。但是,在我国,一方面政府对金融产品创新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非常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数金融机构支持创新的力度。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创新性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更加全面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直接从事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人员普遍表现出层次较低、年龄偏长的现象,从业人员多数为年龄较大的专科以下学历人员,缺乏必要的金融理论背景,更不用说对最新金融创新产品的掌握了,即使有一些金融背景、学历层次也较高的人员从事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但是能够集通晓金融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精通法律财务知识、懂得创新产品风险控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因此,农村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四、失地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农业在我国一直都是弱质产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脆弱,各类商业性金融本着趋利避害的信贷原则,由于发放的涉农贷款回收的风险很大,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它们很少涉及农业贷款。而且,现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以确保发放贷款的安全。但是,农户的资产一直都比较稀缺,资产价值都比较低,不适合作抵押担保,而且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户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因此包括建设在土地之上的住宅房产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农户缺乏商业性金融机构所要求的合格的抵押物。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担保体系还不健全,失地农民的资信状况普遍不佳,信用担保和政策性担保都很缺失,农户的个人信用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难以以失地农民的个人信用作为担保来获得银行贷款,虽然目前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本地区实行农户联保制度,农户之间可以相互提供担保获得贷款,但是这一体制还处于开始阶段,仍存在着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而且农户由于存在着惯有的劣根性,诚信意识比较缺乏,法律观念也很淡薄,往往会出现相互之间提供虚假担保的现象,因此,受制于各种条件,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涉农贷款方面,都很谨慎,风险控制条件非常严格。

参考文献:

[1]景兆辉.应高度关注失地农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J].西部金融.2007(10)

[2]孙昌兴,钟金仟.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定位社区银行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城市金融服务范文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缺的是资金。很多人认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地区,想获得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既十分困难又不太现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应该认识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不仅是金融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

服务新农村建设,能为金融业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是城市先于农村。城市金融改革起步较早,力度较大,步子较快。相对于城市金融,目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健全,业务单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管理粗放,风险突出。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金融的种种发展障碍必定会逐渐弱化以至消除,农村金融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就金融业而言,新农村建设蕴藏着众多商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既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长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将为金融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金融业完全可以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

服务新农村建设,有助于金融业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风险结构。多年来,金融业的绝大部分盈利性资产集中在二、三产业,金融业的整体布局也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在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实施之后,农林牧渔等产业将有可能得到结构优化和长足发展的良好机会,一些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将得到更多支持,一些业务潜力巨大、资产优良的涉农企业必定会脱颖而出。金融业可以通过满足生产性资金需求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支持这些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吸收来自第一产业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资产配置,并借此改变风险结构,进一步强化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服务新农村建设,可以促使金融业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由于主要服务对象的差别,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业务拓展、风险规避和资产管理等方面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唯有加大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力度,革新农村金融现有的组织框架和经营管理方式,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构筑农业风险防范屏障,在健全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使金融业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的重要历史使命,促使我国金融业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高度来审视自身的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城市金融服务范文6

关键词:金融支持 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96-02

一、金融支持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1.金融支持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的最主要内容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是政府行为,但单凭政府的财政资金很难支撑整个局面,大多要靠金融系统的融资才能顺利完成,因此说城镇建设离不开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城镇经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金融行业的支撑,城镇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融资困难正是企业发展的瓶颈,关乎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金融系统应该在以下方面对城镇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首先,为企业发展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通资金;其次,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高提供资金保障,以支持农民向城镇的有效转移;再次,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以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最后,有倾向的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支持城镇建设和城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搞好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离开了城镇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农村与城镇二者相互支撑不可偏废,只有把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即农村与城市的协调、有序、共同发展,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密切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良性互动。而农村正是目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建设。金融支持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重要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工业化生产,为农业发展融通资金。(2)以金融服务支持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换,培养他们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能力,使其逐步适应城市生活方式。(3)依靠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社会保障的要求。(4)金融支持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5)满足进城农民就业、自主创业、消费信贷的需求。金融大力支持下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缩小中国悬殊较大的二元制经济结构、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目标。

二、目前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统筹城乡发展中,金融机构着力不均。由于金融机构追求逐利性的特征,使得银行信贷资金大多流向了城市中的大型企业,集团及重点行业中发展较稳定,且利润丰厚的企业,这虽然带动了所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在这些方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得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加剧了地区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要纠正偏向城市融资的不合理格局,金融信贷要适当向农村倾斜,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在于支持农村非农产业、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要遵循经济金融的规律,确保金融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时性。

2.统筹城乡发展中,金融服务体系分离。城市金融机构大多服务或只是服务于城市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行业中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而农村金融机构只能服务于农村。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本身服务能力有限,且被限制了信贷权力,因此对本身服务范围内的农村信贷需求尚且不能满足,更不用说为城市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体系要打破城乡服务界限,当政府向对农村提供政策倾斜时,城市金融机构能够适时地向农村方向提供资金支持,而当农民进城务工或创业后,农村金融机构也能够适应农民在城市生活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打破城乡割裂的金融服务体系后,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打破过去利润低且服务对象单一的格局,而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及大中小各类金融机构也可以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得各种金融机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中竞相角逐,互利共赢。

3.统筹城乡发展中,金融支持市场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其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为经济发展融通资金。而中国目前金融业由于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货币和资本市场之间缺乏联动机制等问题,使得金融市场结构效率低下,竞争无序,资源集聚程度不高,贷款趋同现象严重,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造成了低水平重复投入,不利于统筹城乡建设中各种融资形式配置金融资源效用的充分发挥。这也是制约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关于完善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体系的对策建议

1.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中,政策性银行要切实发展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提供相对优惠的支持发展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贷款,专门满足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结构升级、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等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农村信用社自身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创新意识,政府也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其甩掉历史包袱,重新整合组织体系,优化结构,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功能。

2.构筑城乡统筹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金融服务体系相对健全,而农村则是金融服务缺失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现象。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应着力提高偏远地区的基础性金融服务能力,努力使偏远农村地区农民尽早受益。而城市金融机构则应由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积向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转变,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形势,使金融服务产品更能切实满足客户需要,要善用最新科技、金融成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因统筹城乡发展而带来的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3.强化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机制。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中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核心就是加强对支农贷款的风险管理,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机制来解决:首先,支农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主要是由政府来作为实施主体,加强对农业贷款的财政支持,如财政贴息政策,由政府主导,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向农村合理流动。其次,担保机制,也是由政府牵头,吸纳其他社会机构,设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以引导资金向农村领域流动。最后,涉农贷款保险机制,保险公司积极扩展针对涉农贷款的保险业务,对农民贷款给予担保,以增加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的信心,增加农业贷款资金投入比。

4.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支持,一直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而金融机构参与为辅的一种模式,随着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该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要改变这种模式,政府在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中就必须只起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合理流动的作用,而真正对经济发展发挥实质作用的还应该是市场,由市场有效配置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政府也不是完全退出市场领域,统筹城乡发展还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因此就要寻找一种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以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立夫.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2]蒋定之.强化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支持 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科学转轨[J].中国农村金融,2010,(12).

[3]高星.对金融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探讨[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6,(6).

[4]孔祥敏.城乡统筹发展:障碍及对策[J].长白学刊,2004,(6).

[5]崔兆永.中国特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6]曾业松.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难题[N].中卫日报,2009-07-09.

[7]倪凤.浅析金融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J].华北金融,2007,(10).

[8]陆岷峰,马艳.以金融支持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9]许丽英.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