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以模板做为成型的工具,经过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部分组成。在施工中三者之间应紧密配合,合理的组织施工。其施工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由模板、钢筋和混凝土三个工种工程组成,在施工中这三个工种工程要紧密配合,合理的组织施工。混凝土浇灌之前,要检查模板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和模板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检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的正确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只有三个工种之间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钢筋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规格较多。在施工中正确选用原材料,正确地确定和掌握配合比,是保证配制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的关键。此外,混凝土工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混合搅拌好的混凝土,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硬化,才能达到要求的强度。而混凝土凝结硬化的速度,取决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速度,它与周围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有关。因此,要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进行养护,只有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才能拆除模板。所以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必需的技术间歇时间。以下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简单说明。

1、模板工程

(1)加工模板用木方要统一用压刨二次加工,保证方木尺寸一致。

(2)加工梁、板、柱模板竹胶板裁锯的边要用电刨刨光,保证接缝严密。

(3)在楼板上下地锚筋,以保证柱墙模板固定牢固。

(4)为确保浇筑砼时不漏浆,在梁、柱、墙、板模板接缝处加密封条;楼板模板接缝必须严密;在柱、墙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先用水泥砂浆找平,安模板时再贴密封条。

(5)梁、柱、板结合处的模板安装时作为检点,确保几何尺寸准确,支撑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

(6)脱模剂只准许使用水性脱模剂。

2、钢筋工程

(1)箍筋加工弯钩的弯心半径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d以内,保证弯钩弧度平滑。

(2)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的钢筋,必须用砂轮切割机截断。

(3)顶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模板上弹线,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无误。

(4)采用不小于Φ12的钢筋加工马凳,间距宜控制在500mm左右,且不少于两道,以保证底板上下层钢筋及顶板负筋高度准确。

(5)采用相应规格的砂浆垫块、高强塑料卡、梯子筋等,以保证梁、柱、墙、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柱筋采用定位卡具,一般应控制在600mm左右,以保证钢筋间距准确无误。

(6)梁、柱、板交接处钢筋稠密,采用在钢筋间加定位框、定位卡的办法,确保钢筋间距。

(7)梁钢筋绑扎时,保证波纹管的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8)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交接检验,并实行现场“挂牌”制度,否则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混凝土工程

(1)编写依据:施工图纸、相关规范、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况和各部位混凝土具体情况。

(2)施工部署:要充分考虑到浇筑的设备和有关器具的数量,结构竖向及水平向的先后施工顺序和工期安排,同时涉及施工台班、施工缝的设置问题。

(3)施工方法:主要涉及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施工措施、施工顺序及具体施工办法。

(4)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施工方案中要详细制定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进行严格清理,模内不能有任何杂物。

(6)对到场不合格的混凝土由项目混凝土工程师退回搅拌站并记好车号。

(7)质量检查人员检查施工,严格按步序振捣;接班振捣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与上班振捣人员共同操作,交班人员推迟交班半小时撤岗。

(8)混凝土的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在自然气候条件下(高于5℃),对于一般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12h内(炎夏时可缩短至2~3h),对高强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内,即用麻袋、草帘、锯末等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2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对于建筑物的适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人们应重视结构构件尺寸及标高,钢筋安装质量、混凝土强度以及密实性,以及结构构件的外观质量等给予认真的监督检查。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以便在恶劣的条件下结构仍能有适当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的制作绑扎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在工作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因此钢筋工序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极为重要。钢筋工程施工除应遵照施工规范、规程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现浇梁板中主梁箍筋尺寸

由于现浇梁板的钢筋绑扎顺序为:主梁―次梁―板,因此在制作主梁箍筋高度时应考虑次梁、板受力筋的位置。如按主梁设计高度制作箍筋,次梁、板的主筋位置就会产生高度平移,影响次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如保证次梁、板的保护层厚度势必加厚现浇混凝土厚度,增加恒载重量,造成工程浪费。由于受次梁主筋的限制,主梁箍筋高度降低,而使主梁支座部位负弯筋的受力位置相应下移,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应在图纸会审当中或施工前征求设计单位的同意或变更后方可施工。

1.2钢筋绑扎焊接

一般框架、厂房及大跨度公用建筑结构中主梁截面较大,配筋率也较高,一般钢筋绑扎均在模板上进行,然后采用手动捣链送进梁内。因主梁筋较重,采用水泥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不适合,采用18钢筋头垫在主梁板底模上,顺梁底设置,长度应不大于主梁箍筋间距,以避免在调整主梁筋位置时,保证不了保护层厚度。主次梁主筋接头应优先采用单面焊接,既便于焊接工艺操作,又可节约钢材。柱底主筋接头应优先考虑采用立式钢筋对焊接头技术,既可节约钢材,又可保证柱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框架梁、板、柱主梁大部分为多跨连续梁。支座部位多为刚结点,负弯矩筋设计较密,加上柱的主筋与主梁交叉,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插不进去,混凝土浇筑困难,在绑扎钢筋时应事先将梁上部负弯矩筋预留振捣空隙,待混凝土浇筑至负弯矩筋下皮时再调整负筋位置,然后浇筑上面的混凝土。

一般梁板结构的主梁截面较高。如柱的主筋在施工缝处产生位移,将影响上层结构的放线定位。因此,在绑扎主筋时,应在柱顶混凝土施工缝以下5cm左右位置焊定位钢筋,以保证柱的主受力筋在浇筑柱混凝土过程中不产生位移。在绑扎主梁钢筋以前,也应对柱子的主筋按轴线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上层结构柱钢筋的正确位置。

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2.1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为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尽最大可能采用商品预拌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对混凝土供应商进行考察。签订采购合同时,应对所在工程的混凝土的技术及质量要求进行约定,对每一罐混凝土进行现场实测,对不符合委托要求的产品无条件退场,同时要验收混凝土的出厂资料是否齐全。对混凝土的出厂和运输时间进行约定,混凝土超过初凌期的严禁使用。

2.2混凝土浇筑

竖向构件浇灌时,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控制浇灌顺序,避免出现冷缝。均匀振捣,严禁漏振、过振、欠振。横向构件浇筑应连续进行,现浇板应用平板振动器配合。

2.3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施工中要做到表面效果一致难度大,对气泡、漏浆部位、明缝处胀膜、错台、螺栓孔眼可采取适当手段修复。

2.4成品保护

拆模时轻轻将模板撬离结构体,严禁将材料堆靠在清水混凝土成品上,成品用塑料薄膜覆盖,对易磕碰的阳角部位采用多层板、塑料等硬质材料进行保护。

2.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2.5.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

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凳设置间距有时过大,甚至不设。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特别是对于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5.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2.5.3模板制作及安装质量控制

模板制作及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一般高层建筑和厂房、公企建筑的现浇梁、板、柱及剪力墙均为主要承重结构。在安装梁的模板时,主次梁起拱高度不应大于1/000,因为在此类结构中一般主梁跨度较大,如起拱高度大于1/1000,在楼层地面施工时因梁的起拱过高而造成中部与支座部位的高低差,形成找平层过厚,浪费原材料,而且增加了结构恒载。

一般高层框架结构大部分采用钢模板。如模板量不足而采用木模板时,梁的底模可采用6cm厚白松或红松板材。因此类材料变形小,损耗小,可增加模板的周转率,模板工程完工后也可改为木门窗柜的制作材料,而且节省了常规作法采用2.5cm厚木板所必须使用的大顺楞、小模木两道工序,节约了支模所需木材,梁、柱的支撑系统可通过计算设置,一般最小间距不宜大于1.2m。

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后,技术员应在绑扎钢筋前用仪器检测、检查,对照施工图纸对梁、板、柱的几何尺寸、标高位置进行详尽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及确定支撑系统安全、稳定、刚度均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结语

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去总结,发现问题并想出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持续建设出真正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子玉.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剖析[J].建筑,2001(04).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3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建筑行业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在坡屋面的施工中也被应用,尤其钢筋混凝土的韧性和强度可以满足施工的要求,结构比较牢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性,但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难度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1 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难点的分析

1.1 模板工程

现浇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中,坡线和边线比较多,会形成交错和穿插,坡屋面的施工不H仅要在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表面的施工上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坡面平整性和顺直性,这也是坡屋面建筑施工的目标。在坡屋面施工的最初阶段,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将屋面坡线控制好,在坡脚线、坡面和上下坡顶的位置也要重点关注,进行严格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由于坡面存在着一定的坡度,就会出现重力荷载,重力荷载就会被分解,由原本的重力荷载变为了平行坡面分力和垂直坡面的坡力,因此整个屋面的支撑体系不仅仅会受到垂直方面力的影响,也会受到水平力的影响,因此现浇混凝土坡屋顶在施工在支撑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从斜面支撑水平推力进行充分的设计,初次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竖向推力和水平推力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设计的难度。

1.2 钢筋工程

在钢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坡屋面工程施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使用的都是对称的斜面,但是在内部梁柱的截面上使用的都是弧形和梯形,钢筋的梁和形状是相同的,如果是特殊的梁,在钢筋的捆扎上的要求是极高的,因此可以说坡屋面施工的质量与加工质量、钢筋捆扎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坡面交线的位置上,会有梁柱节点,在梁柱节点的位置会存在着梁主筋弯曲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钢筋节点位置的差异造成,从根源入手,也就是说与坡面的坡度有关,如果坡面的坡度比较大,那么在主筋下料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控制难度大的情况,这样钢筋的锚固程度就会出现不足,这一难度与钢筋的加工有关,使间距没有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这样就会使钢筋在绑扎的过程中出现变形。

1.3 混混凝土工程

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是离不开混凝土工程的,这道工序也是坡屋顶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在钢筋施工和支模的过程中都是严格的按照施工标准进行的,在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坡屋面的施工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施工的顺序,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屋面坡度的因素,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自身的自重,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均匀的浇筑。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塌落度、质量、时间、整体性和裂缝等要素的控制,这些也是施工的难点,难以清除的掌握,但是浙西诶因素却影响着施工的质量。

2 现浇混凝土坡屋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坡屋面模板必须要在支模之前就进行边线位置、坡底和坡顶的确定工作,一般使用全站仪进行控制和测量,现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利用全站仪将坡屋面的坡线位置先放到下层的楼板之上;然后进行模板支撑架体系的搭设,再根据不同坡线的高度,进行坡线平面位置的核对确保准确,在确保平面位置与高度位置都核对无误以后再把坡线位置根据不同的高度投射到模板支撑架体系的顶端成为交线位置处框架梁的边线或中线。而后在进行坡顶位置的复核确保准确,根据坡顶位置逐步调整各坡线、交线的位置确保坡屋面整个平面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平整。最后再根据已经确定好的边线以及两侧的相关交线来确定连梁的位置进行模板支撑的搭设,模板搭设一般按照从四周向中间的顺序进行。要求模板支撑立柱及水平拉条要适当加密,水平大木楞应采用不小于截面规格60*90mm的松方木,支柱圆木小头直径不得小于80mm,且不得使用腐朽和有裂缝的圆木。

2.2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坡屋面的施工中梁的截面一般均为梯形,并且在坡面交线的地方两坡相交就会形成以梁的中心线为对称的五边形截面出现。同时需要关注到在两个坡面相交的地方往往由于混凝土也受到坡方向的自重力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流坠力就会导致坡面交线处的混凝土需要承受拉力,作为不良受力的一部分,往往就直接会导致交线处的混凝土因为受拉而出现裂缝。所以可以通过对钢筋进行加强的方法来进行加固,提高坡屋面抵抗混凝土流坠力的能力,同时便于钢筋的安装施工,主要的手段就是在交线处的版面进行钢筋的加强,这样就能够抵抗混凝土自重产生的流坠力避免交线处混凝土被拉裂,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程整体受拉状态。坡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凝结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由于自身特性导致收缩裂缝,所以需要通过板面钢筋网的设置来避免由于混凝土收缩导致的收缩裂缝出现,往往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网片能够更好地起到作用。

2.3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坡屋面混凝土浇筑是在坡面进行,坡度的存在加上混凝土自重就会导致振捣工作变得困难。根据现有工程经验,为了控制混凝土板的浇筑厚度往往都需要在1000mm×1000mm的范围内均匀的进行厚度控制点的布置。且对于梁混凝土浇筑而言,其振捣必须要均匀,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必须要在各区段保证均匀,振捣的不能够太长,太长会导致粗骨料在局部过于集中,且过多的振捣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难以有效的进行平整度的控制,所以在施工中会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振捣:一般做法是在施工中先用人工均匀摊铺混凝土,注意混凝土厚度应足够,用抹子拍实,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用平板振动器按板块的浇灌顺序均匀走两遍,以振出混凝土水泥浆为宜,接槎处则应多走一遍即可,板面振捣后再用人工对局部不平整及板厚度不足的板面进行修整,以取得良好的表面观感。但使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也必须要控制好振捣的时间,不能够过早的进行振捣避免混凝土流动从模板边缘溢出,而过晚振捣由于混凝土已经初凝就无法进行振捣,从而导致混凝土由于不密实出现结构上的质量安全隐患。

3 结论

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质量控制是复杂细致的,实际工程施工中并不是简单地根据三大步骤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就能够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施工管理,安全管理都应该加强。

参考文献

[1]刘纪良,王康.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与控制要点[J].科技信息,2011(19).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技术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e, the enterprise wants to get more profit, win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marketplace, we must increase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high-rise buildings have sprung up in success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ality, of a high-ris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words: high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于工程事例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1.1工程实例:

本高层建筑工程具体概况如下表:

1.3、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规范、有效,关乎着结构是否牢固、建筑是否安全。在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今天,高层建筑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是极高的,企业若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施工管理人员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也没有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话,施工将得不偿失,蜂窝大面积化、孔洞较大化、露筋严重、裂缝长且深、混凝土强度不足甚至房屋坍塌等问题都会随之而引发。另外,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和梁式转换层施工中由于技术问题,也降低了施工的质量。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的原因有:第一,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产生自缩;第二,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不足之处,使得钢筋容易移位;第三,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也对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把好关,做好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2、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

2.1.1蜂窝大面积化的预防

在混凝土配料时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材料的配合比符合要求;实现均匀搅拌和控制好延续搅拌的时间;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测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标准内;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时,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休整完好;若出现混凝土面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2.1.2对严重露筋的防治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做好灌注准备,对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其数值准确可靠;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米左右就应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米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2.1.3对裂缝的防治

原材料的选用: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粗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低的中砂;宜用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配合比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并严格按选定的配合比施工,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均匀;模板构造要合理,且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变形过大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混凝土浇筑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应及早浇水养护,或者不能保证砼表面充分湿润时,可采用覆盖保湿材料等方法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度延长养护时间。

2.2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流程为:底板的支模——墙板的支模——梁、板的支模——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处的模板——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拆除。在底板支模中,为方便清洁,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适当下移,后用水泥砂浆将其覆盖平整,浇筑混凝土;墙板的支模要注意避免钢筋偏位,确保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梁板支模中,后浇带梁板底模的支撑可采用门架或钢管架,注意支撑架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未浇捣或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前不可拆除。留置后浇带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施工过程中可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以便于垃圾的清理。二次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值的75%后,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

2.3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模板及支架的施工。注意同时搭设梁底斜撑支架和梁下排架,以确保两者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

2.3.1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外楞分别相扣接,加强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窄间刚度。

2.3.2钢管支撑的施工。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有钉钉子和防滑动作用,以避免钢管楼板形成集中荷载。要选择合适的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加强对进场的构配件的检查验收,还需要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认真执行。

2.3.3钢筋的连接和绑扎。钢筋的翻样与下料是钢筋施工的关键。翻样前要弄清设计图的相关内容,如果转换大梁的主筋施工难度大,可以与相关部门协调,改进施工方案。由于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的钢筋受力情况也不一样,因此,施工前应该结合施工难度、经费等各项内容采取适宜的连接方法。

3、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施工加固技术选择

在参考了风应力以及抗震等级要求的情况下对设计的刚度要求进行20%强度的加固。具体加固施工技术选择三种方式分层加固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加固施工技术手段包括了直接加固、钢丝网加固以及纤维嵌入式加固方法。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选择依据如下:

3.1直接加固法

利用受体的面积与体积之间的协调能够有效的降低单位面积内的承压系数,进而对大楼的主体结构进行加固,达到建筑的设计要求的方式。

3.2钢丝复合加固法

所谓钢丝负荷加固法即是指在混凝土的搅拌以及浇筑的过程中采用钢丝网替代原有钢筋混凝土的钢丝骨架的结构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方式。

3.3纤维嵌入加固法

这是一种利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嵌入纤维结构,进而对承重墙体以及主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加建筑的机械抗性的方法。

4、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5

关键词:监理,质量控制,断桩处理,试桩验收资料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较多。地基处理工程属于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工程,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技术环节较多,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本文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就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监理方在质量方面的重点控制环节进行一些研究。

1监理方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

地基处理一般是监理进场后的一项首要施工监理工作。监理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这里仅列出做好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监理的主要准备工作。一是监理人员熟悉图纸、地质报告、规范规程等文件。对于这些工程资料要研究透彻,这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二是审批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案。监理批准后施工方才可按方案施工。三是编制监理细则。监理细则是根据监理规划编制的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监理方案,监理细则应包括工程概况及特点、编制依据、监理工程流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和目标,监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2监理方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

对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监理,重点应控制好以下环节:1)抓好原材料的控制。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品种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必须有国家规定的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测试报告,有的材料还需有生产许可证。重点把好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关。需复试的材料要进行抽样送检复试,抽样送检要符合见证取样规定。2)检查机械设备的质量。设备的品种、规格、性能要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规定,设备要有合格证,并需有定期检测合格证明。操作人员需要有合格的上岗证件。3)严格桩位控制。对水平网放线成果监理方要复核验收,确保定位准确。对高程放线,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点,把高程数值准确地引至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每个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桩位和高程的复核。对各桩位进行编号,按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的顺序打桩。4)对桩径、桩体长度进行控制。对桩径的控制首先要检查桩机桩头的直径尺寸,同时要检查所成桩孔的直径,使直径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对桩体长度的控制现在一般采取线锤测量法对桩孔深度进行控制,对每根桩都必须实测实量。5)对桩的垂直度的控制。垂直度的控制主要靠调整设备来控制。在设备上设置好控制的指示仪,使设备钻杆或冲击钻头保持垂直。6)对钢筋笼安装质量的控制。钢筋笼安装质量重点控制钢筋笼的直径,主筋的间距、数量,箍筋的间距,主筋与箍筋的焊接质量。主筋连接时要保持同轴心焊接,且搭接焊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质量要达到规范要求。7)对泥浆护壁成孔的工艺,要控制泥浆的比重,检查水中添加物料的质量,使泥浆护壁达到工艺要求的效果,防止塌孔情况发生。8)对钢筋笼入孔的定位和安装要进行控制,要检查多节钢筋笼对接时的焊接质量,检查钢筋笼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对控制保护层的控制件的安装,应预先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按施工方案执行。9)对灌注混凝土的控制。一是要安装导管,使导管底端距桩孔底的距离符合施工工艺要求。原则是既要使混凝土挤排走孔底的水,又不可使导管中的混凝土受堵排不出来。二是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将导管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密实。对桩顶以下5m以内的混凝土用振捣棒振捣。三是浇筑过程中,注意浇筑的连续性,防止形成已浇混凝土凝固,造成施工缝;也防止导管在混凝土中停留太长,造成导管拔不出来,形成浇筑失败。此外,需做好混凝土强度试块,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温度等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浇筑后的桩孔进行覆盖,避免混凝土受冻并防止人员坠落孔中。10)对后压浆的控制,目前多数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采用了增加后压浆工艺。对后压浆要做好压力、压入水泥量、压浆起始时间等环节的控制,使之符合图纸、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后压浆管的安装要按设计和工艺要求进行。11)地基处理属监理旁站项目,监理方安排监理人员全程旁站监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旁站记录。

3关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断桩问题的处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在钢筋笼安装、成孔、浇筑等工艺环节中都可能出现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一般都是容易整改的,而且整改后能够达到合格水平。但是如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断桩问题,则既不容易整改,一般的整改措施也不容易达到合格水平。对整改措施,多年来各施工单位各有千秋,但近年来逐步趋同。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的监理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所谓的断桩,是指泥浆护壁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桩孔中的水进入导管中,再灌注的混凝土与原灌注的混凝土之间渗入了水,而使混凝土桩体质量不合格的情况。造成断桩的原因,主要是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在边拔导管边上下抽动导管振动混凝土时,将导管拔出了混凝土外,造成水进入导管。多年来,处理这一问题时,有些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导管再次插入桩孔内混凝土中进行浇筑,使导管中的水通过再注入的混凝土从管内向上将水挤出。这种方法由于导管内留存的水不易全部挤出,经多年实践,在仪器检测时,桩体有60%以上的比例不合格。第二种方法是,把导管再次插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中,用抽水机或者塑料管将导管中的水抽出,然后再灌注混凝土。这种方法,经统计,桩体不合格率仍在50%左右,也不可取。第三种方法,笔者认为最可靠,也是近年来多数施工方采取的方法,即用冲击钻将桩孔中的钢筋笼及已灌混凝土砸碎(如已凝固)取出,重新安装钢筋笼,重新浇筑。这种方法可确保桩体合格。当然经过设计方同意,移位重新打桩也是一种方法,但可能造成布桩结构不合理,不能采取此方法。

4做好试桩、验收、资料工作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6

关键词:钢筋棍凝土结构;后浇带;使用安全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一种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的结构。它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都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去基础工程的混凝土工程,其后还设计更多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也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就是混凝土施工。而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技术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折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1、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1.1钢混结构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准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主要有整体现浇和预制装配两大类方法。在两者之间,还有现浇与装配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生产出来的结构称为装配整体式结构。整体现浇式结构是在施工现场,在结构构件的设计位置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振捣成型,经养护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制成结构构件。整体现浇式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好,施工时不需要大型起重机械。但要消耗大量模板,劳动强度高,施工中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预制装配式结构是预先在预制构件厂(场)生产制作结构构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结构安装;或者在施工现场就地制作结构构件并进行结构构件的安装。

混凝土施工应保证结构具有设计的外形和尺寸,施工后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有良好的整体性,并满足设计和施工的特殊要求。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捣实和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规定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外,任一施工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其一,混凝土强度。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 C25级,若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2.5 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若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O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不小于3.OMPa。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叫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要扎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其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施工配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在实验室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经过试配和调整而确定的,称为实验室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所有用砂、石都是不含水分的。而施工现场砂、石都有定的含水率,且含水率大小随气温等条件小断变化。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中应按砂、石实际含水率对原配合比进行调整。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其三,混凝土搅拌。为了获得质量优良的混凝土拌合物,除正确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确定搅拌制度,即投料顺序、搅拌时间和进料容量等。

1.2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特点是体积大,表面小,水泥水化热释放较集中,内部温升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分析,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首先从原材料开始,水泥的选用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等;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刑减水剂,除加入减水剂外,有些混凝土还要根据需要加入其他外加剂,如引气剂、膨胀剂、泵送剂等。其次,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浇筑方案,除应满足每处混凝土在初凝前就被上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索的影响。浇筑可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而分层。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末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三倍的情况。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道振动器。

2、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是既叫解决沉降差又叫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索,并且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后浇带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形缝和企口缝等。设计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和结构受力情况来具体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