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1
【关键词】冶金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近年来,随着开发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建设活动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加大,不仅会直接造成对地表各种环境的破坏,甚至会影响地下水水环境系统。在这种情况之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无节制开采利用,成为了导致地下水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确保地下水资源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就必须重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合理开采地下水、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地下水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保护地下水环境,通过预测拟建工程项目给地下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而依据预测结果对其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并科学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针对建设项目情况制定和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任务是以保护地下水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地下水环境进行预测、分析、比较,并对不同开发建设方案的地下水环境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为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布局,实施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奠定基础。
2 冶金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2.1 冶金建设项目工程实例简介
该项目为冶炼金矿与铜矿的建设项目,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毒重金属,项目所在地是国内较为重要的有色金属采掘冶炼基地之一,该地区的大中小型企业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粗放式发展模式,各种废水、废气随意排放,工业废物随意乱堆,致使该地区的表层土壤和地下水体大面积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也是选择该地区冶金项目作为的案例的一个原因,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2 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目标含水层的识别及确定方法。由于地下水之间各类物质的交换以及物理化学作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地下水赋存与径流地质环境,所以对建设项目可能引起的含水层污染进行识别是评价的前提,而对地下水区域进行划分并明确可能污染的地下水所属主要水系是识别目标含水层的基础环节,但是由于含水层的种类较多.为此,需要借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鉴参考本地区的水文历史资料,这部分资料对于地下水环境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通过收集的资料可知,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层构造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地下水的类型以及含水层相对较多,这使得水力之间的联系比较多变,按照含水岩组及其构造发育的具体特点,再参考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动态变化数据,可将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系划分为5个系统,本项目场地位于北部白垩系地下水系统之上。在构造体系及地层结构上,白垩系有着属于自己独立的边界条件,它与周围的地下水系统没有任何的直接水力联系。同时,根据历史水位监测数据结果显示,白垩系地下水的水位标高常年保持在65-90m左右,而周边的地下水系统在静止时的水位与之相差500m左右,这表明该水系为独立的水文单元。
(2)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现状评价。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都是通过该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现状与国家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指标进行对比,来具体分析地下水的实际污染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污染源分布、污染途径以及发展趋势。然而,若是想要客观认识该建设项目可能对该地区地下水环境造成何种污染,还需要对比地下水的背景值,为此,地下水的背景值获取成为评价的关键。所谓的地下水背景值具体指示在天然的条件下,没有被任何人为活动污染的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天然含量。该值的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水样采集法,另一种是数据对比法,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数据对比法来获取该区域的地下水背景值,以此来分析地下水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规律。
2.3 几点建议
(1)确定预测评价区。预测评价区范围要以白垩系地下水系统径流、补给、排泄条件为确定依据,控制面积为15k,在这一范围内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活动(比例尺为1/1万),其目的在于明确主要污染对象的岩性结构、含水能力、厚度、透水能力,查明含水层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方式。在预测评价区开展的工作包括岩样与水样采集、供水水源类型调查、水位长期检测以及地下水开采近年利用情况汇总等。
(2)明确重点勘查区。冶金类项目建设区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是受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带,应将这一地带作为重点勘查区,面积控制为0.7km2。由于在重点勘查区没有设置勘探控制点,致使水文地质工作精度尚为达到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高要求,所以必须开展大比例尺(1/2000)的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勘验工作,主要包括水文地质钻探、弥散试验、抽水试验、渗透实验、包气带饱等,从而通过调查、勘察和试验,以获取目标含水层岩性、富水性、水文地质参数等信息,并且对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辛宏斌.锦州地区冶金行业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6).
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2
【关健词】激发极化法电测深 地下水探测 方法原理 激电特征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地下水的开采量也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日趋紧张,因此,必须寻找更多的地下水资源,才能满足工农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
激发极化法电测深是重要的探测地下水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之一,本文就是通过该方法在陕南某地地下水探测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出探测区地下水的激电特征,结合探测区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下水补给、运移、富集、地层结构、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含水地层的厚度变化及其水量等情况,以便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正确评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1方法原理
激发极化法电测深基本原理是基于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是岩石颗粒含水后在外电场作用下的一种电化学反映,因此,它必然和岩石中的水有关,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激发极化效应。但激发极化效应也并非与岩石的含水量成正比,而是与一定的颗粒结构有关系,饱含水分的粘土就没有强的激发极化效应。实践表明,古河道、古洪积扇、岩溶溶洞水、砂岩裂隙水、粘土和充水的断层破碎带等有开采价值的含水层,都有明显的极发激化效应。激发极化法电测深一般测量四个参数:视电阻率ρs、激化率ηs、激发激化比J、衰减度D等。其中ηs、J、D它们都是用来反映激发极化效应特征的参数。当激电测深未反映这些含水层时,激发极化参数值一般都有很小,而当反映含水层时,这些参数(ηs、J、D)往往相对背景值同时增大,增大倍数与水量大致成正比,因而进行激发极化法电测深时,综合考虑这些参数随极距变化,来判断地下有无地下水及地下水富集情况。
2应用实例
地上水探测区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东北部,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缘、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内,地质条件简单,属内陆湖盆沉积及阶地冲积层;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Q1-2)为洪积及湖泊沉积层,有砾石层及粉砂土和砂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Q14)为一级阶地冲积层,主要为粉砂土夹砾石层。基底岩性为下石炭统略阳组中上部灰岩(见图1)。
探测区属汉江三级阶地,地下水的形成受本区地质、水文、构造及地貌等因素控制。调查区水文地质分区属汉中盆地中等―弱富水的孔隙水区,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给、排泄形式及富水性,可划分为2个小区,即弱富水孔隙水区和中等富水孔隙水区,中等富水孔隙水区主要分布在汉江的一级阶地区,弱富水孔隙水区主要分布在汉江的二、三级阶地区。
弱富水孔隙水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泥质砂砾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水塘及北部山区地下水,向南排泄,地下水位3―15m,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m3/h。中等富水孔隙水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卵石层及砂砾层,地下水潜水面约3―5m,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水,向河流及下游排泄,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可达10―20m3/h。
图1区域地质简图
本次地下水探测使用国产WDJD―3多功能数字激电仪,采用对称四极等比电测深装置,供电极AB与测量电极MN按5:1极距比同时移动动。 测量主要参数:视电阻率(ρs)、视极化率(ηs)、衰减度(D)、极发极化比(J)。
本次共完成激电测深点共11个,这些点分布在01号激电测深剖面上,由北向南分别为:0101―0111,剖面长600m。
通过对本次激电测深数据分析整理,可以看出:
视电阻率(ρs)值变化范围一般为 10―46Ω.m;ρs曲线较为平滑,曲线类型主要为KHA、KKA、HHA、KHH、QHA型;视极化率 (ηs)值变化范围一般为0.2~4.6 %,背景值约为1.4%。曲线局部不平滑,在地下水较富集区ηs较大;衰减度(D)值变化范围一般为 0.1―0.8,背景值约为0.3,曲线平缓,在地下水较富集区局部有跳跃,但不明显;极发比(J)值变化范围一般为 0.1―1.8,背景值约为0.4,曲线平缓近似直线,变化不大,但在富水地段,J值较大。
对激电测深的视电阻率(ρs),视极化率(ηs)、衰减度(D)、激发比(J)数据整理并分别绘成ρs、ηs、D、J等值线断面图(见插图1), 从断面图上可以看出:ρs断面图:电阻率沿垂直方向电阻率由浅至深逐渐变大,沿水平方向电阻率变化不大,在0102―0104区间,电阻率等值线呈低阻下凹,形成局部低阻半封闭异常圈;ηS、J断面图:在0102―0104这个区间,分别形成高极化封闭圈、高激发比封闭异常圈;衰减度D:在0102―0104区间没有高衰减度封闭圈,而其它区间仍然有一些团块状、串珠状的异常圈。
插图101线电测综合断面图
根据以上激电测深综合解释成果结合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可以得知: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粘土层、砂质粘土层、砂砾层、卵石层、角砾层,基岩为石炭系灰岩,其中粘土层、砂质粘土层为浅部不均匀含水层,主要为地表滞水,含水量较小;砂砾层、卵石层、角砾层为主要含水层,同时也是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含水量相对较大,同时基岩的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局部凹陷构造为地下水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见插图2)。
插图2综合解释地质剖面图
根据前面对激电测深工作范围内平面及断面激电异常综合分析可知:地下水较富集区位于剖面北部,平面位置包括01线测深点0102―0104,地表以下3m―30m为地表滞水,水量较小;30m―160m为主要含水层,水量较大。
通过对调查区所有激电测深点成果分析对比,选取出涌水量较大的点位:0102、0103、0104作为建井井位,预计单井出水量在10m3/h以上,通过在0103号点位的钻探,成孔后出水量达到16m3/h,达到预期效果。
3 结束语
1、激发极化法电测深在探测地下水中的实际应用可知:通过该方法对于查明探测区地下含水层激电特征、含水地层的厚度及地下水量等情况是非常有效的。
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3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作用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urvey,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find out about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hydrogeology of various parameter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provide the necessary hydrogeology material, so as to avoid for hydrogeology role and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phenomen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hydrogeology survey in the role of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role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水文地质指的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提高重视。为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查明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预防及治理措施,为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减少或消除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危害。
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与正常使用提供解决方案。
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主要内容:
1、调查河流及小溪的水位、流速、流量、洪水标高及淹没情况;
2、调查水井的水位、水量、变化幅度及水井结构和深度;
3、调查泉的出露位置、类型、温度、流量和变化幅度;
4、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律、变化幅度;
5、了解地下水的流向和水力梯度;
6、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和补给来源;
7、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
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水文地质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结合笔者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工程勘察设计的过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应评价水对钢筋的腐蚀性。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工程勘察设计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4)在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预测未来人为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
二、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
鉴于以往在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过程中,所做的分析工作与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发生许多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应注意分析水文地质的以下作用。
1、地下水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素的作用,地下水位经常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已有建筑物可能引起各种不良的后果,特别是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变化时,后果更为严重。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水能浸湿和软化岩土,从而使地基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就会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开裂;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下降时,水的渗流方向与土的重力方向一致,地基中的有效应力增加,基础就会产生附加沉降。
2、地下水对桩基工程的影响
软弱地基地层很少由单一土质构成,变化相对较复杂,为此往往采用桩基工程(包括预制桩、灌注桩、搅拌桩等)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为了不使桩周地层松动或坍塌,提高成桩质量,选择相应的成桩方式时必须考虑地下水的赋存运动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当桩身下沉量小于土层下沉量时,桩周土对桩身产生负摩擦力,严重的会影响单桩承载力。特别地,当建筑场地承压水或潜水的流速大于3m/min时,不宜使用混凝土灌注桩或水泥搅拌桩。
3、地下水对基坑开挖支护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基坑也越来越深,受施工场地和施工工艺的影响,往往要求采用垂直开挖,开挖深度基本都超过当地地下水埋深。深基坑开挖经常会遇到地下水涌水、冒砂等问题。为降低地下水水头压力、疏干基坑、固结土体、稳定边坡和防止流沙等,常采用井点降水方法降低地下水水位(水头压力)。但是,由于降水能使局部地下水位突然下降,会对基坑支护结构和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造成地表或邻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三、工程勘测过程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在工程勘测阶段,水文地质参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搞清楚水文地质情况,为后期的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水文地质参数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测定方法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测定要求
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下水;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21-01
一、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分类
1、综合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水文地质勘察属于一项基本形式的水文地质性质调研工作,提交相应的地区水文地质调研报告与综合情况水文地质图。其相应的具体任务为有效确认地区地下水的实际类型、分布状况、埋藏情况、地下水相应的化学成分、动态性质与地下水资源等各个方面。
2、供水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状况水文地质勘察作为一种进行勘察地下区域水源的勘察性质工作,其具体包含了城市供水勘察、矿山、港湾、机场、站点、村落与市镇等各个方面[]。特殊形式的水文地质工作环节中,通过测绘、物探、钻探、测试与监测等各种具体方法确定相应的含水层分布状况,埋藏条件、地下水相应的构成条件、水质状况与动态变化状况等方面。
3、工程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能够避免地下水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性危害与水文地质相应的具体勘察工作。比如进行地下水的引流状况调查,可以避免进行地下水相应的渗漏勘察,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相应的水位探测,在实际操作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包含了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类。
4、特殊项目水文地质调查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与治疗流行性疾病等进行相应的具体水文地质调查,使用地下水相应成分与各种元素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为了能够实现含水层储的合理使用,使用冷库对于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控制的水文地质调查。
二、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造成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发生幅度变化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地下水位幅度上升、地下水位幅度下降,地下水位幅度频繁发生变化。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工程建筑物中的地下室过度潮湿,软化岩土使工程建筑物抗压力弱等方面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容易诱发危害严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则容易破坏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甚至会导致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严重变形,同时造成工程建筑物毁损甚至是发生变形。
2、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造成的工程危害
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性较小,不会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人为改变了地下水的平衡状态,那么,地下水动水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可能会诱发流砂、管涌和地基塌陷等现象,导致后果极为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还会埋下极大的风险隐患,对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下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专业力度,力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地下水动水压力平衡的破坏。
3、地下水位幅度变化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位升降幅度发生变化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膨胀性的岩土发生不均匀的胀缩编变形,严重的甚至会出项地裂现象,对工程建筑物低层或者轻型的工程建筑物造成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危害。所以,在在进行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时,一定要注意工程施工范围是否含有膨胀性岩土的的地区,勘察重点放在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及掌握变化的规律,这将对工程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深度的选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做好水文地质评价
为了更好的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就必须掌握评价水文地质情况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找出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化和科学化的防治措施,同时也给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资料,最终最大化地减少甚至消除地下水给整个工程带来的危害。具体来说,评价水文地质是否存在问题,就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评价内容进行评价。一是将地下水给体以及建筑带来作用与影响作为重点评价内容,以预测有可能给工程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二是分析和掌握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类型,并找出与此地基基础类型相类似的水文地质问题,从而针对性地选用水文地质资料;三是在查明地下水现存状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人为活动给地下水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四是基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必须有以地下水位为基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五是弄清楚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情况,调查下周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情况,积极收集周边水文地质资料。
四、岩土工程勘察中水位测量的办法
为测取岩体中的真实地下水位,进而找出透水带,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钻孔中进行水位测量。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钻进方法,设计好每天的钻进工作量,开钻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钻进量为一段。每天钻进结束后,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测量水位,即可查明该段是否含水。若上部地层均不含水,则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若上部已有含水层(如第四系含水层),则需将测量段密封起来,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测量该段是否有水及水压大小以确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况。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无水,总体来说,由于岩体中渗透的裂隙性,钻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区段有水(一般在断层、密集节理带产出部位)。这样,通过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含水段与不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确定出地层的含水部位(裂隙带)与不含水部位(与水文地质中的找水勘探类似)。以此资料作为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要准确可靠得多。含水带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含水带的分布特点,用裂隙渗透的原理,来确定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五、地下水控制采取的措施
基坑工程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主要有明沟排水、降水和隔渗等几种类型。
1、明沟排水。明沟排水时在基坑内设置排(截)水沟和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集水井内排出,达到坑内无地下水的目的。明沟排水适用于潜挖基坑,地下水位高出坑底不多,且坑壁土层不易产生流沙、管涌或坍塌。
2、井c降水。井点降水是利用井(孔)在基坑周围同时抽水,把地下水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的降水方式。常用的井点降水方式主要有:电渗法、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深井井点。
3、隔渗。基坑隔渗方法包括侧向隔渗和封底隔渗。侧向隔渗方法非为截水墙、截水帷幕和冻结法等。基坑侧向隔渗设施应穿过透水层底且应进入下卧隔水层一定深度。当透水层埋藏深、厚度大,侧向隔渗设施穿过透水层难度大或不经济时,也可采用悬挂式侧向隔渗(未穿透透水层)与基坑封底隔渗相结合的方法。
六、结语
综上,岩土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地质结构的因素,认真调查水文地质情况,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而增强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从而完善工程建设的实施,在勘探中,做好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对于后续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察;水文地质
【分类号】:F284
1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分类
1.1综合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程,水文地质勘察属于一项基本形式的水文地质性质调研工作,提交相应的地区水文地质调研报告与综合情况水文地质图。其相应的具体任务为有效确认地区地下水的实际类型、分布状况、埋藏情况、地下水相应的化学成分、动态性质与地下水资源等各个方面[1]。
1.2供水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状况水文地质勘察作为一种进行勘察地下区域水源的勘察性质工作,其具体包含了城市供水勘察、矿山、港湾、机场、站点、村落与市镇等各个方面[]。特殊形式的水文地质工作环节中,通过测绘、物探、钻探、测试与监测等各种具体方法确定相应的含水层分布状况,埋藏条件、地下水相应的构成条件、水质状况与动态变化状况等方面。
1.3工程状况水文地质勘察
为了能够避免地下水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性危害与水文地质相应的具体勘察工作。比如进行地下水的引流状况调查,可以避免进行地下水相应的渗漏勘察,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相应的水位探测,在实际操作处理过程中通常是包含了具体的岩土工程勘察类。
1.4特殊项目水文地质调查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与治疗流行性疾病等进行相应的具体水文地质调查,使用地下水相应成分与各种元素进行水文地质勘察,为了能够实现含水层储的合理使用,使用冷库对于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控制的水文地质调查。
2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2.1地下水类型
依据特殊性质,地下水相应的赋存介质分为松散形式岩类状孔隙水、碎屑岩形式裂隙相应的孔隙水、碳酸盐形式岩裂相应的隙喀斯特水、火山岩形式相应的裂隙孔隙水与基岩形式相应的裂隙水等各种类型[2]。
2.2静水位与变化程度
天然形式的地基承载力相应的设计值可以计算出砂土的地震液化程度,进行膨胀土相应的胀缩深度、基础深度与边坡稳定程度的确定性评价。基坑位置相应的侧土压力主要用于计算基坑相应的降水量与地下工程规模,涌水量计算,计算相应的深基坑,地下室底板相应的抗浮计算,判断岩石渗透变形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应当需要静水位相应的地下水资料。
地下水位相应的地形、气象、水文与人等各方面的因素与变化,集中收集地区相应的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相应的邻近区域或者经过长期观察与调查,查明分析地下水相应的水位变化特征。通常情况下随着季节改变而改变,随着潮汐海岸的作用,河流与湖泊岸边洪水的直接影响,人工排水区与抽水等有关影响。
2.3地下水相应的径流、补给、排泄
依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情况等各种因素,研究并分析地下水相应的流动与动态特性。地下分布的相应水流量,依据水位线图的有关因素进行确定。
2.4建筑材料腐蚀评价
需要为腐蚀性评价实现分析,应当对饮用水进行适宜性的评价分析。评价腐蚀相应的二级或者三环境评价,依据地层相应的渗透性评价,弱透水层定义为以粉砂与粘土,强透水层定义沙质土壤。
2.5测定水文地质参数
依据实际的工程要求,经过抽水试验、渗透试验、注水试验与水压试验等形式测定地下水相应的流速,测定并进行长期观测从而分析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导水系数、水供应、释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实际流速流量与孔隙水压力等各方面实际参数。
对于一般形式的工程实际测量过程当中,通常只需要做到简单形式的抽水实验,应当提供相应的渗透系数。关键性的重要项目应当需要实行两次以上相应的降水抽水实验,至少应当需要有一个观察孔的具体安排,最大程度的下降方法相对应工程设计应当需要达到降水设计相应的降深的一半程度[3]。
3水文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3.1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调查
对于我国目前阶段的水质出现严重污染的实际状况,所以应当发展的全面充分调查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当作一项主要工程来把控执行。在具体的工作部署上为大流域或者经济发展相应的重点地区、城市群地区与农牧业重点开发地区不断发展。建议这项具体工作实行进地下水和环境地质实际调查项目环节中单独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形式的具体项目。
3.2建设区域性国家级示范基地
第一个实行联合构建生态系统实现综合评价相应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目的,在若干年后以评估潜在形式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关键点,能够符合国家的战略转移发展目标,进行能源基地的大力建设。
3.3提升地下水均衡实验基地建设水平
需要强化水文地质标准参数,为各个不同区域相应的地下水科学实验基地,发展与地下水有关的具体科学实验项目。西北区域除了需要测试地下水相应的蒸发蒸腾相关性研究,应当充分结合各种不同的实际地貌类型,研究各种不同介质水和相应的入渗机理,东部区域应当依据各种不同区域,研究相应的包气带水分运移土壤水分与盐分的水,充分合理地运用内容的变革化研究。
3.4充分实行地下水监测具体性项目规划
全面实行地下水相应的监测网络建设,引入数据采集系统与自动传输系统,同时提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实际监测点。由我国开始实行实际监测措施以来,不可以直接反映出真实状况的数据,应当需要一部分新型的监测孔,这作为实行国土资源部对于地下水监测,为了能够防止地下水出现过度开采污染的现象[4]。
3.5积极落实新兴理论、新型技术与新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各种实用技术是提升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技术方法。目前阶段所研究的相应服务不断得到扩大,有利于降低相应的实际工作量,为相应的决策与分析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地下水相应的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实际应用,地下水运动与分析相应的水资源评价具有相应的基本理论,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实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的目的。
3.6强化区域性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
我国相应地域广阔,相应的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显得十分复杂,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我国地下水相应的分布与演化存在着重要影响作用。中国相应的地质调查局已经确定地区性研究院,是一家具体性质的转型研究机构,也作为区域性管理中心,培训相互的水文地质专家的相应理论与结合实际应用的实际专家,不断大力提升我国的水文地质研究进程。
3.7强化地下水合理使用
不断维持实施工程学院的全局性与长期性特点,进行定向形式的问题研究。在实际的国民经济具体发展规划体系当中,相应规划的有关水文地质工作过程的面对着带非常巨大的实际机遇。国家应当需要的以水文地质工作作为相应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行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性发展,水文工作才可以显示巨大的生命力。依据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不断提升地下水开发使用与保护的有关政策环节的具体战略研究,保证地下水这一项宝贵资源相应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能够实现紧密与经济结合的目标,实现能够适合于我国基本国情与自然环境达到综合和协调目的具体办法。
参考文献
[1]吴波.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2]范中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
地下水调查方法范文6
信源来自名为“金融八卦男”的网友―“听闻潍坊市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发明了新的排污技术:把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1000多米的水层,将地下水彻底污染。”
这一消息随即在网络上引发一片斥责。此后,环保部、山东省环保厅和潍坊市县两级环保部门也分别派人进行“暗访”和现场检查。
截至2月20日,已证实存在部分当地企业乱排污水和污染环境,但网络所传的企业通过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的情况,尚未发现。而有专业人士指出,高压水井所需成本非常之高,对于污染企业来说,以此方式偷排污染物的可能性不大。
这是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第一次招致广泛热议。由此,各种问题也牵引而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如何?地下排污何以猖獗?监管何在?在美国常用的深井灌注技术适用于中国吗?
地下水与地方病
2月24日,邓飞等民间人士发起的地下水污染研讨会召开,内蒙古、河北等地的代表也应邀出席。
发言的河北代表家住唐山市丰润区,该地区的钢渣处理业已兴盛了十多年。据该代表介绍,钢渣中含有不少铁粉和钢粒,但回收过程十分耗水,每处理1吨钢渣需水6―10吨。唐山一带地表水资源普遍紧缺,地下水因此被广泛利用,而钢渣加工产生的废水则“排到坑里,渗至地下”。
“2009年,我儿子钓了鱼放在打上来的水里养,没半天,鱼就死了;狗跳进去洗了个澡,三天后全身长满白色的东西。”该代表说。
事实上,早在2009年,邓飞曾探访距离北京不足50公里的河北省大厂县夏垫镇。白血病及其他癌症曾在该地泛滥,而罪魁祸首是井里受污的毒水:送检水样总砷超标2.95倍,总锰超标3.8倍。
类似事件不只属于夏垫镇。2月中旬,深井排污的传闻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一夜间,邓飞收到众多回应,大多述说自己家乡的地下水已经或正在遭受污染。
国土资源部的一项调查显示,主要城市及城镇周边地区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指标,检出率较高,表明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是超标率较低。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铅、砷检出率达到45.7%、39.1%。
2月24日,在地下水污染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指出,地下水的污染源包括三类:工农业地下排污、地表水渗漏以及两颗毒瘤――垃圾填埋场与石油加油站。
不久前,赵章元曾到河北省卢龙县考察,当地的经济发展致使河流严重污染,“大老远就能闻到阵阵恶臭”,而这些污染物“势必下渗,污染地下水”。
“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不难理解,现在的垃圾普遍混合填埋,什么成分都有,它们会不断向下释放污染物。而加油站的风险在于地下储油罐。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储油罐锈蚀造成加油站漏油是彼时地下污染的最大源头。现在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赵章元说。
“深井排污”则属于工农业地下排污,“千米以上的深井成本很高。一般来说,企业不会这么做,而只会凿一定深度,再用压力泵灌注污水。为了防止环保部门罚款,井口往往十分隐蔽,外人很难发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级工程师李文奇告诉时代周报。
其实,在潍坊市下辖的寿光羊口、侯镇及台头工业园内,狗皮膏药大小的打井广告随处可见,而名义上是开凿用水井。
林宏光的五金铺开在寿光市郊,常有打井队光顾,“那些企业会傻到喝、用地下水?凿井无非是为了抽空含水层后灌注污水。”
据透露,企业凿开的污水井一般在百米以内,以五六十米居多,每日可灌注污水20-30吨;而更深的排污井可以达到600―700米,注水规模上百万吨,但造价是前者的十多倍。
事实上,潍坊市的污水处理费近年来不断上调,目前已达到1.9元/立方米,与之相比,造价仅120元―150元/米(水泥管)的排污井“性价比很高”。不过,另一本“环保账”却怵目惊心。
“如果潍坊的企业向下排污,即便是灌注到千米以下,也一定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地下水虽然上下两层交换缓慢,但存在同层流动。故而,污染会以井口为起点发生扩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说。
64%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
一直以来,地下水宛如巨大的天然水库,由于水量稳定,水质良好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我国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为821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8.9%。
而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7月公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则指出,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在中国,地下水是维系生活和生命的水源。
但是,情况很不乐观,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200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开展了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过去5年,共采集水样7541组,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的全部平原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
“我们发现,I类、II类、III类水确实很少,尤其是I类水,基本看不到。换言之,大多数地下水未经处理都不能饮用。”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
根据1993年的地下水评价标准,III类水以人类健康基准值为依据,I、II类的水质更佳,适用于各种用途,而IV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V类则不宜饮用。
目前,上述调查的结果已通过专家评审。其中指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较差,采集的样本中,I类―III类水的占比仅为22.2%,IV类和V类的比例达到21.25%和56.55%。深层地下水的质量略好,三项数值分别为26.45%、23.13%和50.42%。
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姜文来对时代周报披露: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
九个省市中,水质最好的当属海南省,以II类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为III类;黑龙江及江苏则以IV类水占比最高,而吉林、辽宁、广东、宁夏四省区普遍只达到V类的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一肯定是污染,受污的地下水不能饮用;第二,原生因素。比如,在地质的作用下,某些地区地下水中氟、砷、碘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天然如此。这种状况无法治理,但水源经过专门处理后仍可饮用。”前述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说。
上述调查指出,在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集水样的55.87%。
“地下水污染是不争的事实。但必须要注意,在均匀提取(每平方公里提取3-4组水样)的水样中,44.13%受到污染,不能由此得出华北平原44.13%的地下水受污的结论。后一个比例数值目前不得而知。”中国科学院一位要求匿名的地质专家告诉时代周报。
而对于44.13%的污染水,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在调查时发现,可分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两类。前者以重金属污染最为棘手,譬如,砷、镉等元素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不过,它们很难移动,影响范围较小;而后者又有两种,一种类型的污染物密度较大,沉于水中,而另一种,其不仅对人体有害,还浮在水面,随地下径流运动,“非常可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一位专家介绍,持续监测2年~7年的118个城市中,64%的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33%的城市为轻度污染。正常的城市不超过3%。该专家警告:“地表的环境污染将加剧地下水的污染,这些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监管空白
尽管地下水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在以前就已成为中国的重大问题,但近年来人为污染却愈演愈烈。另一方面,至今,政府尚未对全国范围的地下水情况进行过详细的普查,污染情况究竟如何也无确切的说法。
此外,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无论是污染源,还是污染程度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换句话说,如果一家企业向地下偷排,如果不走漏风声,环保监测部门很难知晓。
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环保等部门在“十二五”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全盘的调查会逐步推进,首先,进行几个片区地下水情况的摸底工作,紧接着,开展重点区域、主要城市的监测、调研,再下一步,对污染较重的场地着重从人体健康面临的风险、下游扩散情况及是否应当治理等方面实施研究。”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费宇红说。
据时代周报了解,2005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完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及华北平原四大片区,总共44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水质及污染情况的调查。第二类摸底由于投入大,参与的城市数量较少;而第三类评估则更少。
“比起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的难度更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更高。比如,某些地区的深层地下水,我们甚至连包含几个含水层也不是很清楚。”马军告诉时代周报。2006年,马军组织编写中国首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公开31个省份水质、污染排放及污染源等方面的信息。
“地下水调查虽有空白,但目前更重要的问题是,政府对不少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实际上有着详细的监测数据,而这些信息始终没有对公众公开。”马军说。
就在本月的24日,环保部曾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律师董正伟之前提交的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等信息的申请要求。
相关专家告诉时代周报,到2020年前,环保部门才能基本拿出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估、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估、风险评估和修复防控方案评估等关键性文件。
未来投入200亿治污
当深井排污的传闻像一根导火索,引爆公众对于地下污染的无限担忧时,深井灌注技术也被公众广泛质疑。
据了解,美国是最早利用深井进行废液灌注的国家。上世纪30年代起,美国的石油公司开始利用深井灌注技术处理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废液,全美约89%难以处理的危险工业废液均通过深井灌注方式来进行处置。
但在李文奇看来,这种技术的真实案例非常少见。在中国,已被曝光的仅有一例――山东东营口的杜邦项目。早在10年之前,杜邦公司就有意在渤海湾设立一家钛白粉工厂,将一项关键技术带到中国,即把有毒的三氯化铁等废液灌注至地下深井。虽然杜邦认为,深井灌注非常安全,可以“一万年不污染三公里以外的地下水”,但这项技术仍然引发了业界的意见分裂及较大的舆论抵制。
据时代周报了解,深井灌注对地质条件有着苛刻的要求,比如,必须有容纳废液的岩层,深井必须位于淡水含水层之下,而且其间有隔水层等。欧洲和日本至今没有使用该技术就是因为不具备合适的地质结构。
至于向深井灌注污水的做法,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多位地质专家都认为,我国不宜推广。
“第一,深井灌注在我国还是一页空白,没有技术标准,无法监督;第二,我国的地质条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论证;第三,深井灌注可能蕴藏着无法预估的风险,而且一旦发生,难以补救;第四,缺乏该技术与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无法判断哪种方法更经济;第五,污水本身也是一种资源,而污水的回收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姜文来说。
而李文奇认为,以现在人们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尚不能把地下水的分布描述得特别清楚。如果盲目地把污水灌注到某个地层,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尤其当发生地震或是地壳变迁时,隔水层一旦受到影响,不同水层串通,后果就非常严重。而且,绝大多数污水目前都可以在地表处理,为何要在地底下装一颗定时炸弹呢?”
“从技术角度,深井灌注、深井排污都值得研究,我们应当探讨。但我的疑虑是,在中国,连地表水排放的管理都非常混乱,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管理地下排污,是否有能力避免深井灌注成为新的污染源头?”马军说。
有环保人士对时代周报表示,“如果制造某种产品会产生这样高污染、难处理的废物,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把废物埋到地下,而是怎样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放弃这种制造活动。”
污染容易,而地下水治理却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资料显示,江河水体一旦受污,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由于地下水深埋地下,治理难度更大,“它不像地表水,可以截住上游,治理下游。你把一部分受污的地下水抽上来,补给又来了,这要怎么办?”姜文来说。
姜文来告诉时代周报,治理地下水不是投钱的问题。“目前,我们根本没有立即见效的技术,而且,治理很难大面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