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教育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教育报告

数字教育报告范文1

本人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在工作中遵守教育法规,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为人真诚,团结同志,不计个人得失,为困难学生义务送教。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进行循环教育,多年在初三毕业班任教,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条件服从学校布置的任何工作任务,常年超负荷工作,满腔热情地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起早带晚,乐于奉献,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因此,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二、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

1、英语教学工作:

在英语教学中,我能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能为整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积极听课,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我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我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此外,在教学中我更注重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我常教学生如何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如动词have的第三人称单数是has;child,sheep的复数分别是children,sheep;lie,die的现在分词分别是lying,dying;go,be的过去式分别是went,was/were等。由于我平时较注重钻研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很浓。所教学班级英语成绩都位年级之前列。我的公开课一直得到大家的好评,曾多次获奖。

2 、班主任工作

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级的一员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在学生中起良好表率作用。在工作中,我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讽刺,我坚持以踏实、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入手,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表扬、鼓励,使他充满自信,让表扬和鼓励成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事实证明,有时表扬、鼓励比批评教育更有效。由于我的不断鼓励与赞赏,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所带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加之科学的班级管理,及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班级凝聚力强、健康向上,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年级前茅,如20xx届的初三(3)班,在我的努力及家长的配合、同事的帮助下,在20xx年中考中获得了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得到家长于同事的一致好评。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能重视对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自我管理。平时和任课老师密切配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最佳指导。工作之余,经常采用电话联系、家庭走访、家校联系本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从担任班主任以来,曾被授予校优秀班主任称号,分别被授予校和市优秀辅导员称号,所带的班级也于 20xx年被评为市先进团支部。

3、指导青年教师工作 教研成果情况

我在对青年教师和实习生的帮教中,做到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助,以诚相待,我的帮教对象袁晶老师,在我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下,她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并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现已是校骨干教师之一。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实习生的工作。尽心尽力,不计报酬。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经常到校外参加一些观摩活动,和同行们探讨教学方法,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撰写的论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表在《初中教学研究》2003年第八期;《重视说的训练,培养交际意识》发表在《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6年第2期。

数字教育报告范文2

我校自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至今已经二年,期间,学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署要求,对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细则》,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括

我校是一所乡中心小学,地处衢州市区与巨化集团公司之间的城乡结合部。校园占地654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68平方米,绿化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学校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各一座,另有师生食堂、教师宿舍等生活用房。拥有多媒体电化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配套教室,另外班班配有29寸彩色电视机、1-3年级每班都有实物投影,学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校校通网络系统、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校园广播系统等。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600余人,教师33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63.6%,本科生3人,高级教师13人,占39.3%,中学一级1人。近年来,青年教师比例逐年上升,他们好学上进,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崇尚“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担任了“省德育试点学校”和“市德育示范学校”等德育试点工作。少先队工作也较为出色,1994年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多次在区级获奖。学校96年就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2年5月被评为柯城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花园乡1998年被评为教育强乡。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争当“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的意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积极学理论、搞教研、写论文,并踊跃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目前已有各级获奖论文共40多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3篇,市级6篇,区级20多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成果获市三等奖1个,区三等奖4个,一个市一般课题今年11月份结题。2003年11月通过验收被评为省文明示范学校、2004年2月被评为区优秀网站、2004年3月被评为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4年5月在中小学“生态环保教育”手抄报比赛中荣获区一等奖、2004年5月区田径运动会农村片第一名、2004年6月“六一文艺”节分别获表演和创作二等奖。

二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下,特别是在市、区电教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按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交际,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共同进步等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经过二年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学校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学校组建了新一届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吕雅仙任组长,选调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参加。同时,还分设了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校外聘请)、网站维护等组织,配备了相应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

2、增加投入,充实设备

学校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各一座。拥有多媒体电化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配套教室。另外,班班配有29寸彩色电视机,1-3年级每班都有实物投影,学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校校通网络系统、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校园广播系统等。

3、重视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多年来,学校崇尚“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合适的一些做法,并在逐步实施中。

学校领导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我们每年都要组织相应的教师参加市区电教部门相应的培训,如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培训,计算机维护培训,网站维护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等,以此来提高相应教师的水平。同时开展传帮带活动,在本校开展全员培训,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因特尔未来教育教训等。

目前,大多数老师都能独立的制作教学课件。

4、重在应用,发挥装备效益

以常规媒体为主体。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三机一幕常规媒体是实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我们平时组织人员对常规媒体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据统计,上学期教师电教使用率为60%。

以教育科研求发展,学校明确每位青年教师上教研课,一律使用多媒体,学校组织力量,从人员到经费上保证了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电化教育》、《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交流信息浅探》在区级交流,《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减轻学生负担》获全国一等奖。除此以外,还有录像课《有多少人为了我》获区思品课二等奖。

5、现代教育技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每周二、四开展才艺表演,由学校大队部规范教育重点,通过校园闭路电视向全校直播。利用每天中午休息时间定时播放红领巾广播站等爱国主义系列片;利用广播站开办校园新闻、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今后设想

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达到省标准配备,已经基本上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件:

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带动周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观念和技能。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充实教育资源,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

数字教育报告范文3

我们于2008年开始从事《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研究,其间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历时近3年时间,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结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这一需要。

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3、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古建筑正在加速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民间文化刻不容缓。《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分二条线六个类别按中学组、小学组共十二个点进行(含人员分工)。

第一条线:从兴化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陈丽萍李霞

1.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负责人:顾建英冯云仇越

2.第二类是以现代建设为主体的新人文景观。负责人:杨东玲谭森翟建云

3.第三类是在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负责人:平勤香刘涛 朱健凤

第二条线:从兴化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寻绎书画名家,在相关课题研究中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杨平兴蔡峥周宇

4.自南宋至清末,从这里走出了262个举人、93名进士、1名状元。仅明代,就出了高谷、李春芳、吴甡三任宰相……其中,兴化书画界名家济济,代不乏人。据相关史籍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大约产生各类书画家600余名。负责人:徐爱明 曹霞 戴云娟

5.明代有高谷、李春芳、宗臣、陆西星等书法家,被载入及明代学者笔记、《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负责人:凌军冯云朱俊

6.乾隆年间,书画家李鱓(复堂)、郑燮(板桥)更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负责人:施双红倪恒祥张海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网络搜索、专家走访、座谈、讲座、实地考察、史料研究、实验课、研究课等。

四、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2、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教案设计

3、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课件设计

4、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优质课

5、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初稿

6、论文专集初稿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1、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2、课题理论研究专辑

3、课题实践过程材料

4、课题影像资料

5、兴化历史文化名人书画艺术赏析图库

6、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

7、《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论文集》

8、成立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会

9、 以“我知道的兴化市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硬笔书法大赛及作品集。

10、举办兴化市水乡风光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

六、最终成果转化:

1、通过展示课向推广、展示研究成果。

2、通过研究课寻求新的突破。

3、通过乡土教材传承地方文化。

4、通过专集宣传兴化市美术教师群体及其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

数字教育报告范文4

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化,在韦伯看来,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迁揭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有非理性走向理性,但是理性化的过程并非渐进或连续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西方社会的经济理性化并不是一个自行延续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非直接地通过内在的一般理性化从资本主义早期形成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载人的态度和气质方面需要有急剧突破和飞跃,韦伯认为完成这一态度和气质领域内的突破和飞跃的主要动因是经过改革的宗教意识。具体地说,这一栋因就是欧洲宗教改革中崛起的加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等基督教的新教教义的逻辑和心理的眼里所产生的“世俗禁欲主义精神”。

西方发展了资本主义,不仅数量上颇为可观,而且还发展了在其它各地从未出现过的类型、形式和方向。这就是(在形式上的)自由劳动之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 理性的工业组织只与固定的市场相协调,而不是和政治的、或非理性的投资赢利活动相适应;所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特点之所以获得了重要意义,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与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方式联系着(即使通常所谓的商业化、可转让证券的发展、投机的理性化、交换等等一类东西也是与之联系着的)。

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显著特征可以说是经济理性主义。在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域的这种理性主义的进程,无疑决定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合乎理性的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毫无疑问是他们毕生的最重要的 目的之一。

资本主义在西方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为西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改写了西方甚至是世界的历史。在一部世界文化史中,即便是从经济的角度看,我们的中心问题,归根结底,也不是资本主义活动发展本身,中心的问题毋宁是:以其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方式为特征的这种有节制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或从文化史来说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起源及其特点的问题;这个问题与资本主义劳动方式的起源问题肯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是一回事。

韦伯指出:初看上去,资本主义的独特的近代西方形态一直受到各种技术可能性的发展的强烈影响,其理智性在今天从根本上依赖于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的可靠性。然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它依赖着现代科学,特别是以数学和精确的理性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科学的和以这些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发展又在其实际经济应用中从资本主义利益中获得重要的刺激;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曾经受到经济考虑的鼓励,这些考虑在西方曾对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甚为有利,而这一鼓励是从社会结构的特性中衍生出来的,当然, 并非社会结构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方面中具有无庸置疑的重要性的是法律和行政机关的理性结构。 那么这种法律从何而来?韦伯分析如在其它情况下一样,资本主义利益毫无疑问也曾反过来有助于为理性的法律方面,在试图做出这种说明时,我们首先考虑了经济状况,因为我们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与此相反的关联作用也不可不加考虑。因为,虽然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部分的依赖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气质。

一种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所欲达的经济成功,这与农民追求勉强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与行会师傅以及冒险家式的资本主义的那种享受特权的传统主义也是截然相反的,因为这种传统主义趋向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来追求经济成功。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从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这一角度可以说完全是非理性的,但它却一直是,并且至今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最有特征的因素之一)。理性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包含着各式各样东西构成的一个完整世界。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出理性思想的这一特殊具体的形式到底是谁的精神产品,韦伯指出,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其实这也是韦伯在这部著作中所要论证的观点。

韦伯同时还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宗教改革的 某些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并不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其实,在宗教改革之前,资本主义商业组织的某些重要形式业已存在了,这有力的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其实韦伯只是希望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质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更进一步的说,资本主义文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宗教力量中找到解释。在这本着作中韦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加尔文教的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韦伯认为:加尔文主义在社会组织方面的无可置疑的优越性能够与这样一种斩断个人和尘世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倾向有关系,这种关系源于基督教胞爱在加尔文信仰所导致的个人内心孤独重压下所采取的特殊形式,教义就是如此的,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服务的,被选召的基督徒在尘界中唯一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服从上帝的圣诚,从而增加上帝的荣耀,与此宗旨相吻合,上帝要求基督徒取得社会成就,因为上帝的意旨是要根据他的圣诫来组织社会生活。因而在尘世中基督徒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为“增加上帝的荣耀”。为社会的尘世生活服务的职业中的劳动,也含有这一特性。在加尔文教中,这成为了他们伦理系统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胞爱只能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存在,而不是为肉体服务的,那么这种友爱首先只能表现在完成自然所给予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渐渐地,完成这一工作开始具有了一种客观的、非人格化的特性:只是为我们社会的理性化组织的利益服务。 这便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天职观”。

同时,韦伯还指出,作为基督教的主要特性的禁欲主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理性化的发展。这种禁欲主义是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禁欲主义的,清教徒的禁欲主义是一种入世的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在西方的最高形式里便有一种明确的理性特征。禁欲主义使得教徒的修行生活发展成为一套合乎理性的行为的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克服“自然状态”,使人摆脱非理性的冲动的影响,摆脱对外界和自然的依赖。清教徒就象所有理性的类型的禁欲主义一样,力求使人能够坚持并按照他的经常性动机行事,而不依赖感情冲动,这种禁欲主义的目的是使人可能过一种机敏、明智的生活:最迫切的任务是摧毁自发的冲动性享乐,最重要的方法是使教徒的行为有秩序。

禁欲主义如何深入个人的思想之中?如何确定自己受到恩宠呢?况且只有在证明具有与自然人生活方式明显相异的特殊行为之后,才有可能取得这种恩宠,由此产生出对于个人的推动力,激励个人有条有理的监督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获得恩宠,并因此而把禁欲主义注入其行为之中。但是,这种禁欲主义行为意味着人的整个一生必须与上帝的意志保持理性的一致,而且这种禁欲主义再也不是一种不堪承受的负担,而是每一个确信拯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与自然生活不同的圣徒们的宗教生活再也不是离开尘世的修道院里度过,而是在尘世及其各种机构里度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种在现世中(但又是为了来世的缘故)将行为理性化,正是禁欲主义新教的职业观引起的结果。

在私有财产的生产方面,禁欲主义谴责欺诈和冲动性的贪婪。被斥之为贪婪、拜金主义等等的是为个人目的而追求财富的行为。因为财富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但在这里禁欲主义是那种“总是在追求善却又总是在创造恶的力量”,这里邪恶是指对财产的占有和占有的诱惑力。因为,禁欲主义,为了与《圣经•旧约》保持一致,为了与善行的伦理评价相近似,严厉的斥责把追求财富作为自身目的的行为;但是,如果财富是从事一项职业而获得的劳动果实,那么财富的获得便又是上帝祝福的标志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一项世俗的职业重要殚精竭虑,持之不懈,有条不紊的劳动,这样一种宗教观念作为禁欲主义的最高手段。

当着消费的限制与这种获利活动的自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样一种不可避免的实际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基于上述理论,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必定成为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活态度普遍的发展。可以想象的最有力的杠杆。”

数字教育报告范文5

教育部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会。今明两年内,为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让农村边远地区师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据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而启动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其主要内容是,在今明两年内,为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主持会议。杜占元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报告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他强调,各地和有关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扎实工作、共同努力,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在明年春季开学前,把今年实施建设的所有教学点设备配置、安装到位,并在春季开学后逐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让教学点有资源、开齐课、开好课。同时,要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今明两年各项重点工作,确保按时取得明显进展,尽快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李曜明)

数字教育报告范文6

一、教育期刊的特殊性及新媒体融合现状

(一)教育期刊的特殊性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出版期刊10084种,其中文化、教育类期刊共1383种,占13.71%。教育期刊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宣传教育政策,关注教育思想,传播先进经验,观察教育生态,推广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家长深度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素养,像一座桥梁架设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期刊的受众,至少应包括:(1)寻求个体发展的学生;(2)需要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3)需要分享教育经验的家长;(4)需要交流经验的教育专家和研究者;(5)需要解读政策的教育部门;(6)寻求合作机会的教育产品供应商。对每一类群体又可根据年龄、兴趣、习惯、关注点等进行细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6月,网民规模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20—29岁的群体占比最高,达29.7%;10—19岁的群体占比为19.4%;10岁以下的群体占比为3.1%[3]。应该说,0—29岁的群体是教育报刊的主要用户。这一群体涵盖接受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全年龄段学生。这些教育期刊用户群体是移动互联、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最有力的拥抱者。此外,教师、家长、研究者扩大了教育期刊受众范围。众所周知,“教育是特殊的,教育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文化知识、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作为无形的产品,格外强调教育产品的服务功能。日益明确的受众需求和日益强化的服务功能,使得新媒体融合成为教育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期刊必须加快新媒体融合的速度,加大新媒体融合的力度。

(二)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的常见做法及问题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新在哪里?事实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是相对的概念[4]。在本质上,作为“媒体”,它们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新媒体是当下最新产生的、最受用户追逐和喜爱的代表性媒介[5],并无固定的指向,具有可变性。《2017年媒体现状报告》指出,不少新闻记者认为数字和社交媒体都已成为新的传统媒体[6]。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个概念,能清晰地看到:新媒体使传统媒体失去作为传播主体的优越地位;在新媒体面前,信息接受者获得双重身份———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受众角色、地位的这一变化,使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并借助技术积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信息交流的即时性和受众的双重身份,使得新媒体的交互性突出。近几年,一些教育期刊致力于建设微信公众号、开发APP、转化电子期刊等[7],取得显著成绩。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几大报刊的微信公众号建设为例,2014—2017年,部分报刊原有资源成功转移到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吸取粉丝,“小学生数学报”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近150万,“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近42万,“初中生世界”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约28万,“江苏教育”和“阅读”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近7万。总体来看,这些公众号目前已经良性运转,不过,教育期刊鲜明的教育主导性、区域性,使得其市场化程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相对于期刊的实际订阅量而言,教育期刊公众号依旧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二、教育期刊新媒体转型与工匠精神

长期以来,教育期刊从选题策划到“三审三校”,认真把好质量关,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该延续到新媒体融合中,或者说,“新媒体更需要在技术驱动之下,深化传统媒体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8]。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后又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协同起来,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全民共识。教育期刊新媒体转型后的顺利发展,急切呼唤工匠精神[9]。(一)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对工匠精神的新诉求教育期刊一直把质量当作生命线,通过精心编选高品质精品期刊为学生提供精神大餐。对教育期刊来说,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教育宣传阵地的使命意识。教育期刊的编辑承担着鲜明的文化责任和教育化人的光荣使命。教育期刊编辑应时刻牢记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坚持精益求精的编辑理念。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期刊出版者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树立精品意识,讲求编校质量,在力求零差错率的基础上,策划优秀选题,精心打造栏目,精选优质内容,为受众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第三,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教育期刊要求编辑保持较高的捕捉信息的敏感度,不断增强学养,开阔视野,研究新媒体的特质,理解新媒体受众的需求,探索当代出版领域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呼唤传统媒体出版者的工匠精神,必将带来精益求精的编辑理念和职业素养的回归,生产出适合教育期刊新媒体传播的优质内容,关注新媒体用户的体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中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方法工匠精神强调知行合一。在新媒体融合实践中,教育期刊编辑不仅要坚持出版理想,而且要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以优质资源与期刊用户形成情感互动,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公信力,扩大平台传播力度。为此,在教育期刊的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精心研究受众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教育期刊要按照新媒体的属性钻研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用精致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取用户的高黏合度和高忠诚度。新媒体融合的方向为:其一,针对中小学生群体,转化K12在线教育模式,将原有作者资源、名师资源、教育优质资源与学生知识需求相连接,开发APP平台;其二,对家长群体形成的社群化经济共同体,提供优质指导;其三,针对教师、研究者群体,搭建“知识付费”式新平台。2.全方位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体化融合产业链教育期刊在形成以上层级需求模型的基础上,应全方位搭建数字化平台,潜心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关注新兴媒体样式的营利模式,关注新媒体发展动向。线上,以恰当方式将视频直播、社交网站、数字化阅读与虚拟现实体验相关联,促进阅读方式的改进;线下,建立教育期刊专业博物馆,加强阅读体验,展现我国教育发展脉络。3.培育大数据思维,建构“知识共同体”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庞大、多元的知识体系。教育期刊应以品牌号召联合不同媒体平台,将数字资源聚拢为“知识共同体”。同时,建立明晰的版权机制和网络安全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