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 学风结构 原因 机制 对策
学风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结构。从其渊源来说,《说文解字》释“学”为“觉悟”,即以学校来启人觉悟的意思,换言之,学风就是启人觉悟的行为和方式。班风是学风的基本载体,班集体的风气如何、班集体的凝聚力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学风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了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才能得到更快提高;舍风是学风的基点,宿舍是学生各种活动相对自由的空间,是比较直白的检验一个学校学风好坏的标准;教风也是学风,而且是学风建设的前导。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没有好的教风,学风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学风的落脚点是育人之风,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并通过每个学生的自省、慎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求取的行为,使我们民族精神与智慧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学风的现状
第一,在课堂上,上课迟到的现象在学生中是比较多的,有个别的同学迟到似乎已经成习惯,既不窘迫,也不紧张,老师没抓住就算运气。如果抓住了,也会有好友递上请假条,谎称生病或者有事。至于课堂纪律,上课铃响了仍然闹闹嚷嚷、不关闭通讯工具、看其他无关的书籍。
第二,在课外,抄袭作业的问题也非常让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经历。这些学生把太多的学习时间都花在了“花前月下”,看小说、写书信也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使获取的知识量大打折扣,难以应付考试。
第三,近年来,有部分教师不甘现状,开始各谋“副业”,通过外出教学、做兼职等方式赚外快。上课时或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地谈天论地,结果“鼓了自己的钱袋,荒了学生的课堂”;还有的教师忙于报考硕士、博士,不能完全进入工作角色,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
第四,浮躁之风有蔓延之势。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就想“指点江上,激扬文字”;作为教师来说,因学术方向不明确,在科研文章上只求数量的完成,高质量高规格的文章比较少。
二、学风问题的原因
第一,“三观”问题在学风上的折射。表面看来,学风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上,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的误区,也有思想认识和心态的问题,还有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问题。
第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迟到、旷课、不遵守纪律、抄袭等现象表明的是一种厌学情绪,但若进一步深究,则反映出这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为在上大学以前,学习目标比较单一:小学-----中学-----大学,而上了大学以后则比较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学习自然缺乏内在动力。
第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近视短期的利益驱动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利益的“短平快”已立竿见影的侵透在象牙塔中,是造成学风浮躁的直接原因。
第四,教学观念和手段滞后于时展的形式。由于网络的大量普及,“知识爆炸”已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由于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比老师还要多。教师如果不注意收取新信息,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是陈旧或已经过时的,教师正在丧失“授业”的优势。
三、建立良好的学风的机制和对策
从机制来看:
第一,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仅单方面地依靠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管理是不够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和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第二,学风建设还需要学校硬件软件环境的同步建设,需要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教风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创新等等。
第三,必须建立一定的规范和机制,如校、院(系)学风建设内容与职责的基本规范,辅导员、班主任学风建设职责基本规范,党团组织和教学班级学风建设职责基本规范等。
从对策来说:
第一,健康向上的学风的形成与教师的良好教风直接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要鼓励教师发扬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教风发展,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第二,要抓好课堂这个学风主阵地建设。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思维方法和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违纪情况,控制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倡适当探索,采用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新颖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要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因素。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学习的诱因是指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是学习需要从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同时要有满足需要的条件,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以此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以学风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它是看不见的规范,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优良学风的熏陶,使每位学生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操守,懂得承担责任,遵守纪律,从而为其一生起到导航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建设优良学风对一个学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五,形成良好的学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全方位的一起努力: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精神面貌鼓舞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与学生父母加强交流和沟通;
三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挫折和人际矛盾的能力;
四是建立各种富有特色的社团。
通过学生社团组织这种形式,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及针对学生个性、才情的差异性,构建适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实际工作。只要我们长期不懈,优良的学风就会在我们手中建成,明天的校园将会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 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
[2] 王香.高校学风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3,(4)
[3] 安文铸.学校管理辞典[Z].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 民办独立院校 学风建设 思考
民办独立院校实际上是本科院校按照国家新的教学机制所创办的,民办独立院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在现有学生资源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民办独立院校的学风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民办独立院校只有不断创新学风建设模式,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民办独立院校的发展。
一、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低
相比而言,民办独立院校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内心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而且综合素质较高。但是,民办独立院校内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在刚进入民办独立院校时,对于环境比较陌生,适应能力较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管制,开始旷课,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缺乏自信心
民办独立院校的很多学生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进入民办独立院校,对自身评价和要求较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持怀疑态度,甚至对自己未来就业感到迷茫,出现自卑心理。除此之外,考风也是民办独立院校学风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学生面对考试不认真,想尽一切办法作弊。虽然民办独立院校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纪律和制度,但是很多学生都不遵守,作弊现象较多。
二、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保证到课率
要想实现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目标,院校必须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完善学生出勤监管体系,如果学生的到课率都无法保证,民办独立院校的学风建设根本无法进行。民办独立院校应该从以下层面入手:一是学校,二是院系,三是班级,加强学生到课率的监管。从学校层面来看,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每一门课程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考勤进行记录。从院系层面来看,辅导员应该发挥作用,辅导员需要协助教师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只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生出勤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学风建设体系
很多民办独立院校为了生存,会大量扩招学生,把扩招学生看做第一要务,忽略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才应该成为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院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合理制订院校学风建设方案,合理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责任。民办独立院校必须坚持诚信教育,加强考风建设。在开展考试之前,院校可以和学生签订《考试诚信书》,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如果学生违反了《考试诚信书》内的规定,院校需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加强院校学风建设。
(三)学以致用树立起学生的自学意识
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很多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懂得了如何自学和逐步提升。但是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课本知识,却不擅长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学以致用,并根据学习所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所以高等教育的目标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不管以后继续求学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能够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科技的不断进步督促着大家不断学习,只要树立起学生学以致用的自学意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学起来更有动力,学风日渐良好。
(四)建立院校和家长的沟通平台
要想加强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院校还必须建立院校和家长沟通平台,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告知给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比较多,辅导员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想实现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目标,院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和纽带作用。除此之外,民办独立院校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院校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结语
民办独立院校内其他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才会进入民办独立院校,对自身评价和要求比较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持怀疑态度。要想实现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目标,院校必须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完善学生出勤监管体系,如果学生的到课率都无法保证,民办独立院校的学风建设根本无法进行。只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学生出勤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民办独立院校需要加强院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合理制订院校学风建设方案,合理解决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责任。
参考文献:
[1]邢寿南.关于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01:7-11.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3
关键字:学风建设;职业教育;班主任;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48-02
高等院校相对于本科和其他高等教育来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定位的高职院校,地位从以前作为本科教育的补充,现已发展到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作为高职院校建设的最重要一环,学风建设水平的停滞不前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难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充分发挥好高职院校这个学习平台,是众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方向。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
高职院校目前的学风管理制度基本沿用本科院校的经验,但由于高职院校定位、生源、教学内容等具有特殊性,本科院校的管理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加之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较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学风管理制度,优良传统尚在形成,随意性强,这些因素也制约着优良学风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远瞻性,缺少学习动力。高职院校跟本科院校的定位不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跟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的定位不分高低好坏,但是缺少继续深造的机会,难免会使学生心里产生自卑感,这让学生觉得无论自己学习怎么努力也不会获得广阔的前景。学生学习着眼于眼前,缺乏前瞻性,继续深造机会的严重不足更加加深了学生的自卑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学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加之,高职院校的毕业率很高,学生有恃无恐,认为就算学习不认真,每门考试马虎应对,最后都可以毕业。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时有发生。课余时间也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学习当中,对学业重视程度不足。
2.学生难以协调求职与学习的关系。高职院校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实训实操,都一直强调与社会接轨,为社会培养能无缝衔接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理论课的学习时间相对本科院校被大大压缩,课程重点也被放在职业教育方面。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功利化的学习动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从而产生了忽视理论学习、学习为求职让步等现象。更有甚者,一部分高职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积极找工作,从事各种兼职,当兼职与学业冲突的时候为兼职而放弃学业。他们大学三年一头心思都放在找工作上面,学习只求顺利毕业,毫无探索求知的欲望。
3.班主任制度难以落实。现时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双轨制。学工管理主要由辅导员在宏观上进行调控,辅导员跟学校行政部门对接,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班主任主要是对班上学风建设进行指导,关注学生动态,并对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身体等各方面进行关心和指导。可是在实际执行上,各项学生职责几乎全都落在辅导员肩上,班主任的职责难以落实。原因如下:(1)班主任队伍的客观限制。高职院校没有对专任教师实行坐班制,下课以后教师跟同学们的接触机会有限。学生向班主任反映问题缺乏途径。行政人员担任班主任的,由于平时工作内容不跟学生直接接触,学生事务处理起来缺乏经验。这就造成了基本所有学生事务由辅导员一肩挑的情况,班主任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2)班主任队伍的动机不正。教师职称的评定认定,规定要有班主任经验。这个规定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了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促进教学质量、思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在现实当中,部分教师觉得,当班主任有助于自己的晋升,而不是真真切切地把班主任作为一个职责来看待。专任教师跨专业担任班主任,行政人员担任班主任,却缺少跟学生的接触等现象层出不穷。班主任自身的职责意识缺乏,造成了学生对班主任的归属感和信任度不足,班主任制度形同虚设。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够在保证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下,加强学风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是值得积极探索的课题。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以下谈谈本人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新思考。
1.发展社团、宿舍作为学习阵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改变高职学生以毕业为目的的学习现况,关键不在于改革毕业制度,而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现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学,无论课程如何设置,都不可能保证教学内容让所有学生感兴趣。社团作为学生学习阵地的作用一直被各大高职院校所忽视。纵观各大高职院校,大多数社团都是文体性质的,学术类的社团很少。结合各个优秀本科院校的经验,学术类社团往往是教学的最好的补充,其带起的学术氛围也能逐渐形成学校的优良传统,并作为一种传承影响着一届届的学子。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可以成立社团,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同钻研,并邀请合适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社团适当的资金和人员支持。社团研究内容不限于上课内容,可以拓展,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和定位的差异,不能要求照搬本科学校的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学术性社团的现状,不仅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的特色。重视学术类社团,优化学术类社团创立的条件,将会给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带来莫大的益处。
除社团外,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发展其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阵地,对学风建设的推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有益处。传统高等学校的宿舍定位为学生悠闲生活场所,并没有强调宿舍在学生学习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学生在宿舍的时间比教室还长,引导学生利用宿舍进行学习,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避免了学生在宿舍中只会看视频、玩游戏、吃外卖等不良风气。宿舍作为开展学风建设的微阵地,相对课堂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宿舍的学习群体很小,一般是四人或五人,作为一个学习群体既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又解决了大班学习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再者,宿舍生活中零散时间较多,学生不好好把握的话容易把时间浪费掉。鼓励学生宿舍学习,利用好零散时间,能提高其时间意识,促进学习进步。
2.转变职业教育的思路,就业从重数量转为重质量。现时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工作,解决就业问题,强调就业率和薪酬,却把学生的就业满意率忽略了。高职院校基本上从大一开始就强调就业的重要性,课程设置也围绕就业开展。过分强调就业数量容易造成反效果,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各种兼职,忽视学业。同时,学生在强调就业数量的氛围下,也忽略了就业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学风,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求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就业数量,还要强调就业质量,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思路要实行转变,就要在强调就业率的基础上,拓宽学生思路,让教学与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白自己能够从事什么职业,对什么职业感兴趣,意识到学习质量与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有助于毕业生求职时不迷茫,提高就业满意率。此外,高职院校要提高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校企合作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地点和潜在的求职机会,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运行模式,让学生对职业产生认同感。校企合作应该强调学生对行业的认识,而不是单纯让学生作为企业的劳动力和保障学生就业。
3.明确班主任职责,逐步转变为学习导师制。以上提到,作为学风建设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制度却难以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辅导员和专任教师难以兼顾学风建设,造成学风建设薄弱。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不能仅靠自觉,要有制度的约束,明确班主任的职责,将班主任的职责量化为可考核的项目。建立系统全面的监督,激励和评价体制才能使班主任制不流于表面。建立督导组等形式,定期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重点考核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情况,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将班主任工作的考评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及职务晋升结合起来,激励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在本科院校实行多时的学习导师制管理方式可以逐步推广到高职院校,取代现行的班主任制度。学习导师作为一种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能够更好地从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给学生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导师制跟传统的班主任制度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导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更要在思想、生活、心理方面给予学生个别的指导。无论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中心都落在了保证让学生正常参与教学活动和课余活动,但是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如何给学生学习创造最优条件却缺少强调。学习导师制度的实行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导师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学生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疑问可以向导师提出。学习导师制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诚然,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学习导师制最大的障碍在于师资不足,教师在应付沉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在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指导往往力不从心。高职院校学习导师制的开展要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影响正常教学。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4
论文摘要:高校学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和落实是否合理规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和专业社团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毕业时才能够积极面对社会的各种需求。高校必须培养学生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000年后各新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陆续展开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随着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也愈加关注。可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如何以切实的制度和措施改善教风与学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高等教育从业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高校学风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各本科高校的学风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新建本科高校由于扩招而显得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并非表明我们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
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完全违背了学习边际成本(即学习的努力程度)应不断上升的客观规律。本来,随着掌握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应不断增加,但实际情况却相反,这种情况说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低效率。
学校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我国学生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却没有培养起自觉学习的习惯,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沉醉于大学的自由,他们相当多的时间泡在网吧、餐厅、KTV等娱乐上,有的还把恋爱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因为我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在外力监督和压力下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风气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进了大学就好了”。进入大学后,当学生进入一种自我管理、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后,便失去了压力、管理与监督,很多学生就难免自我放纵,大学成了他们镀金、混文凭的地方。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完全凭着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市场力量的督促来学习可能只对少数学生有用,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则效果不佳。最近一两年,国家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努力,使部分学生思想上产生依赖或错觉:我们是人才,反正国家最后还是要设法解决我们的工作。
另外,在专业学习中,不少学生只习惯在课程结束前一两周甚至提前一、两天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默写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这种学习努力程度像抛物线后半段的持续下滑,说明教学产出效率低下,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种现象,当前的教学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难脱其责,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现存体制的责任。
二、解决高校学风问题的建议
1.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与“学”的合作。尤其是面向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来提高“教”与“学”的合作性?
(1)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或在进行过程中,提倡教师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尽管目前我们也有教学大纲,但执行明显不力,违背教学大纲的事例甚至把一门课讲成其他课程内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随着高校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各校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都作出了规范性要求,教学大纲中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进行了明确,教案编写时,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也非常细致,教师完全可以把教学要求作为课程学习要求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目的将更加明确,可以更好地与教师一道,与教师合作,达到教学目的。
(2)选用适当的教材,传授适当的知识。适合于学生的教材对于学生把握一个学科的基本内容与知识体系至关重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能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跟进。反之可能会误导学生,打击学习兴趣。目前各高校在教材选用方面有的由学校二级院系或教研室指定,有的由任课教师在授课前指定,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所以在条件许可或合适的情况下,应该在尊重教师选用教材自主权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推荐多种版本的教材,介绍各种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明确课程学习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材,让学生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权利。
(3)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观察、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本法就是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无论学生基础优劣、能力高低,都有着适应其自我观察、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实现的模式很多,如可以在课堂上先由教师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然后列举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予以解决;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由教师进行辅导,或共同讨论,对典型问题或解决方法予以剖析,最终达到逐一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并不强求学生在思维和认识深度上达到一致,但殊途同归,各自均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得到进步。
2.规范成绩考核,改进考核方式
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多是单一模式,学生成绩主要取决于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或考核,这显得很不合理。学生可能因为某类题准备不充分,或临场发挥不好而影响期末成绩,反映不出真实的水平,从而在后续的奖学金、各种评优评先工作中产生情绪和矛盾,继而影响进一步的学习。这种情况也导致教师在考前划重点、划复习范围(实际上漏题就不可避免)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考试成绩因而进一步失真,用人单位或招聘单位不信任、不愿意参考学校的课程考试成绩而只看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和计算机过级证书也就越来越普遍。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能够分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在更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成绩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产生大的波动或矛盾,更能够维护学校对学生考核工作的信誉。
(1)恢复期中考试。如果只有一次期末考试,一方面会助长学生平时放纵,期末突击学习的风气,另外一方面,由于学期普遍较长,教学内容较多,集中在期末考试,学生复习量比较大,期末复习成本也比较高,而通过期中考试既能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同时也能减轻期末的复习量和难度。期中考试可以利用教学时间采取随堂考的形式,尽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务管理工作量,但这样的随堂考不会冲击现有的教学安排,也不会增加对教室的需求。同时,通过期中考试,教师也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2)课堂小测验。除了期中考试,教师也可以不时地在日常上课时根据课程要求安排一两道题目进行小测验或定时作业,这种小测验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课堂小测验能够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一般而言,现在大多数学生没有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而这是掌握知识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一旦有了随时给出的小测验,就会增加学生及时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及时复习学生的奖励;其次,它可减少学生逃课的机率,这也是一种间接的点名。目前,学生的逃课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选修课,一般为了避免学生的反感,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教师都不点名,这导致学生旷课现象的发生。通过小测验,教师可以督促学生上课,也能够把握学生对前面课程学习的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平时作业与课程论文。作业是督促学生复习,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通过作业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应用能力,而不只是记忆和默写。如果一门课程不太适合布置作业,作为替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列出供学生进一步钻研的课题方向,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活跃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论文,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学风较差时,作业和论文抄袭又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应该支持教师行使教学权利,对发现的抄袭给予惩罚,对多次抄袭者给予课程重修处理甚至由校方直接给予处分,并对执行作业和课程论文制度规范严谨的教师和学生予以适当奖励,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其课程作业和课程论文制度。这对于改善学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4)采用全过程评分。与现行的评分法相比,全过程评分具有下列优点:
全过程评分指课程考核成绩以平时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课程论文为主,以期末考试(考核)为辅。前者可占课程成绩的60%或者更多,更强调对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能够促进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期末考试(核)主要用于学生课程学习内容提高段内容的考核,考核要求更具综合性,让平时学习优异、乐意钻研者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平时作业、小测验、课程论文等平时成绩可采用相对评分法。相对评分法的成绩具有横向可比性,能避免由于教师讲的内容较深,学生虽然努力,但是所得到的分数却比教师授课简单、出题简单而学生所得到的分数低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按照绝对分数评分,在许多情况下不具有横向可比性的结果,可能还会打击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深入性知识的积极性,形成逆向选择,导致老师授课容易、出题简单,学生轻松拿高分,最后是师生皆大欢喜,而实质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的情况。激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竞争。由于强调了平时考核,虽然及格相对容易,但要想拿到高分,必须努力学习,在同学间的竞争中胜出,这会激励学生强化日常学习。有利于老师讲授深人性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平时成绩的相对评分机制可以打消教师由于传授高深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抱怨的顾虑。如果采用相对评分机制,即使所教的内容较难,但学生的成绩是相对的,每个分数段具有一定比例,因而不太会由于同学间的竞争所造成的分数低而抱怨老师。因此,学校可推行全过程评分法,并对作业、测验等平时成绩实行相对评分机制,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参照本校历史数据和其他学校的数据,确定各个分数区间的大致合理比例,增加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横向比较的可行性,形成有效的学习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 新时期 大学生 学风建设
高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增添了新的后备力量。但是,随着扩招政策的广泛推行,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在自身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师资力量相对紧张、学生质量相对下降等。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竞争力。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对高校自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学风与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1]。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和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气或氛围[2]。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良好的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它不仅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学风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氛围能激励学生团结奋进、努力成才;二是学校以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建立有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保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指导;三是学校组织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第一课堂有机结合;四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生活作风端正,班集体凝聚力强。
大学不仅是教学科研的基地,也是传播知识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学风建设需要常抓不懈,既要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要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可以说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应该高度重视。
二、新时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95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善于表达自己的声音,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所以认真总结和研究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和原因,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有理想、有目标,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以被动的应试教育为主,在上大学后,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2.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学生对高等教育缺乏理性认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虽然面临就业压力,却不知如何应对,对未来失去信心,进而随波逐流。
3.学习纪律涣散。大学阶段,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弱,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导致出现课堂纪律松弛、上课时有迟到、旷课现象,尤其是一些选修课或思想政治类课程缺课严重,这些都影响了校园的学习风气。
4.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个别学生受到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等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所学专业,过于强调自我感受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是通过努力钻研克服,而是选择放弃,久而久之,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情绪。
(二)高校在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满足不了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渴求。教师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又是传播者。近年来,大学生更喜欢开放式教学,有些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和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听课需求,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科研压力重,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的待遇等级与职称的评定直接和科研成果挂钩,教师疲于参与项目、跑课题、发论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书育人,而对于教学而言只要按时去教室上课完成任务即可,这样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3.个别教师责任心淡薄,疏于对学生学习指导、督促与考查等。教师忽视学生到课情况,处于放任状态。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考场纪律管理不严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4.专业设置不科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一些大学为了抢夺生源,在没有经过全面的调研评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设置品牌专业,但是自身还未有真正具备足够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结果既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又让学生未能享受到应有水平的专业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对于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存在教学设备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理论知识不能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导致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在思想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纪律与法制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通过党校、团校、学生党支部活动等形式,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班集体。此外从新生入学开始,还应加强专业教育,通过向学生介绍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专业前景、人才培养方案及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牢固的专业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日常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养,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4]。在学风建设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试纪律、寝室管理、评优评奖等,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机制。
(三)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实现以教风促学风。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良好的师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形象,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因而,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以教风促学风的需要,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则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强化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品德评价机制,将教师品德评价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为师德建设提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开展师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理论知识和制度学习,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内涵反映了学校的主体精神和道德面貌。高校培养出自己的校园文化和主体精神,对提升师生的精神生活品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提升师生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高校作为层次最高的教育机构,不但要使学生在知识层次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还要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一要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订出实践性比较强的发展规划,与全校师生达成共同愿望,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力。二要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注重大学教师的精神和生存状态。教师的精神面貌,是大学现实水平的直接标志,也是大学进行内涵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风建设要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班干部作为学生、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但要在学习上保持优秀,还要在课堂、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带动其他同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人,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表彰大会、总结大会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学生思想动力;同时要适当采取处罚、批评等负激励方式,督促学生服从教育和管理,自觉加强自身学习。
(六)建立本科生导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探索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引导,专业教师将学生学习融入自身科研队伍,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参与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有效的导师和辅导员交流平台,在班级建设、师生互动、学业指导、素质拓展等方面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总之,学风建设既要针对眼前又要着眼未来,只有紧紧围绕大局,以巩固成果、营造氛围、夯实基础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真抓实干,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班风建学风,以考风正学风,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齐心协力,才能共同推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实现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迪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三风”建设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田飞,曹威麟.学风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
学风建设的思考范文6
文科类院系 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就业等工作密切相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从实际出发,分析目前高校文科类院系学风状况,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这对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实际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文科类院系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的好坏,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同时也影响了社会未来发展。要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摆脱“学风建设只是学校与学生的问题”这一陈旧的思想理念,而是要将思维打开,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问题来对待。
1.从学生角度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得到学生关于学风建设最真实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对策,笔者选择2011级新生共477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无记名形式进行问卷回答。此次调查分布12个班级,涉及影响学院学风建设综合因素和影响学风建设学生因素两个方面,回收有效问卷456份,回收有效率为95.6%。调查结果如下:
对比图1、图2可以看出,学生个人兴趣、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因素均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而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就是学习动力不足、时间安排不合理、对本专业兴趣不高、学习基础差和社会不重视。
(1)学习目标不明确,热情不足,易受周边环境影响。这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因而容易受身边人或事的影响,造成他们丧失奋斗目标和学习动机,往往只是抱着“混着文凭,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工作”的想法儿进入大学学习。
(2)学习和校园生活顺序颠倒,主次不清。有的同学受网络和偶像剧等新媒体的影响,自入校来就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生组织和社会实践,课余生活搞得“风生水起”,学业成绩缺一塌糊涂。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着“文化课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心理,将文化课的学习“排斥”在每日的计划之外。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钻研精神,荒废了学业,最终无法毕业。
(3)对专业、院系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很多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是遵从家长或者老师的意愿,自己本身对专业、院系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当他们步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有一定了解,再加上与学长、学姐的交流后,对自己的未来、人生的规划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设想。这就容易造成现实与理想的偏差,最初选择的并非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从而导致了厌学情绪的滋生。
(4)受不良舆论及现象的影响。受“读书无用论”、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舆论及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扭曲了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校倡导的积极进取、乐观坚持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2.从学校角度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随着近年来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又需不断招收新的教师,使青年教师比例不断加大。尽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广、工作认真、干劲足等优点,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授课技巧相对缺乏,容易造成师生不够融合、台上台下不都互动的局面。
(2)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实际教学体系相对滞后。虽然学校有相对完善的教学理论体系,但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实习、实验等教学实践体系相对滞后。特别是文科类学系,存在着教学实践基地有限、实践范围相对狭窄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改善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合理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教会学生如何规划大学时光、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那些迷茫、缺乏目标的学生,纠正不良学风。
2.搭建教学实践平台
发挥所有可以发挥的力量,积极搭建教学实践平台,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切实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功能。
3.发挥班集体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良好班风是构建良好学风的保障,班主任、班委成员要在教学、生活、娱乐活动中不断渗透学习的重要性。加强经验交流,开展互帮互助,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工作能力。
4.注重“宿舍文化”,培养学习氛围
设立“优秀学风宿舍”“优秀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等奖励,鼓励同学努力。通过树立典型,来带动整体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与学习精神的体系,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学风建设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学校、班级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探索学风建设新思路、开辟学风建设新途径,促进大学生浪花学习作风和优良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夏斌文.发挥班集体 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广角,2009,28(6):306-307.
[2]高娃.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1):76-79.
[3]谢沫珠,黄紫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9,25(1):19-21.
[4]李涛.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9,(5):309.
[5]袁.和谐校园视角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J].消费导刊,2009,(4):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