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部调研报告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农村家庭 人口 就业 调研

上海市是我国较早有领导、有计划实践城乡一体战略的地区。地处上海北翼的宝山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也是上海的水陆门户和能源、水源、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原宝山县和吴淞区,建立实行城乡一体化行政体制的宝山区,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坐标。统筹城乡发展,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发展的主体力量。为进一步了解宝山农村人口就业和收入的现状,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罗泾镇为样本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

一、人口和就业的现状和特点

2009年宝山常住总人口为136.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0.05%;农业占增加值的比重为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4592万元,城乡收入比为1.5:1。罗泾镇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分别占宝山的18%和26.3%。调查涵盖该镇常住人口总量的4.3%。

1、劳动力基本情况和特点。第一,结构较合理,但整体年龄偏大。被调查的287户本地家庭户中,劳动力人口(是指劳动年龄段(男16―60岁、女16―55岁)的非在校学生人口)759人,占家庭常住人口(指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联为一体的全年经常在家人口及外出从业人口)的63.9%。平均每户家庭劳动力2.6人,与非劳动力之比为1.8:1,劳动力的负担比例比较合理。第二,劳动力的年龄分布总体偏大。各年龄段中,51―60岁的劳动力占比重最高,达到31.6%;其次是41―50岁的占25.7%;而40岁以下(包括16―20岁,21―30岁,31―40岁三个年龄段)的劳动力不足一半,占42.7%。第三,技能缺乏,不适应市场需要。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占总量62.0%,高中学历占22.9%,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5.1%。技能水平较低,有近半数(48.9%)的劳动力无技能或仅有农耕技能;51.1%的劳动力掌握一定技能,主要是电工、木工、计算机操作等。

2、就业基本情况和特点。第一,就业水平比较稳定,但自谋职业的意识不强。被调查的劳动力中,就业稳定(全年从业时间6个月以上)的占84.2%;不稳定的占15.8%。农村集体农场的发展和保洁队、护村队等公益性岗位的增加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率,但同时也使得部分群众产生了依赖思想。第二,农业就业空间狭小,非农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稳定的人员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仅占7.1%。表明随着城市化加快,农业容纳的劳动力已非常有限,农村劳动力更多向非农领域拓展。非农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务工,占总量的83.9%;主要行业是工业和居民服务业(占33.8%和17.5%);就业地点最多的是本村内(44.6%),在宝山其他地区和宝山以外的各占44.6%和10.8%。第三,就业满意度尚可,增加收入愿望比较强烈。38.2%的人对自身的就业状况感到满意,36.1%的人感觉一般。对就业状况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入太低”(90.8%)和“工作辛苦”(5.5%)。就业不满意和就业不稳定的人群对较高收入和就近就业有很强期望。理想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和1500―2000元的各占39.8%和32.6%。希望就近就业的占68.4%;愿意到集体农场、外出打工、自主创业的各占4.7%、9.0%和3.1%。

3、家庭收入基本情况和特点。第一,家庭收入水平较低。该镇人均收入在全区处于较低水平。本次调查显示数据为11380元,对比2008年统计数据可知,比全区平均14592元低3458元,比北部其他镇低2979元,比中部镇低3324元,比南部镇低7416元。第二,工资性收入份额最高,土地收益贡献有限。该镇农村人均工资性收入9233元,占全部收入的81.1%,份额最高;其次是转移性收入1303元,占11.5%;财产性收入532元,占4.7%;经营性收入313元,占2.7%。与宝山农村平均水平相比,该镇人均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全区的88.6%、83.0%和27.0%。在农村家庭收入构成中,来自土地的收益很少。目前该镇农民原承包的耕地基本上流转至农场规模化经营。由于农场处于起步阶段,流转土地的农民除每亩每年5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外,基本没有其他收益。

二、主要问题和成因

1、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缺乏长远规划。该镇多数村地处偏远,交通相对不便,客观上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而各村总体的发展理念则至关重要。尽管村组织确定了发展思路,但比较关注近期,眼光还看不远,对本村在镇域发展中的定位并不清晰,对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后劲的发展,还普遍缺乏思考。正因如此,村级发展思路没能体现出产业、资源、劳动力方面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政策效应的充分显现。这种现象客观上与部分农村地区规划定位尚不完全明确有关。一些村处在征地开发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盼动迁的心情比较迫切,村干部的精力以保稳定为主,用在静心发展、谋划长远上的心思较少。随着镇村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的完善,这类问题应该会得到改善。

2、村级经济发展缺少“带头人”和“能人”队伍。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匮乏,是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的最大“瓶颈”。村级经济发展,带头人是关键。访谈发现,“当家人”对经济发展虽然充满信心,但感到压力很大。觉得路子不广,除了招商引资、租借厂房的传统套路外办法不多。而在普通村民中,懂管理、善经营的“能人”比较少,留在村中发展的更少。20―40岁年龄段劳动力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8%,初中和高中学历最多,占63.8%。此外,群众中高层次的技能也比较缺乏,有经营管理技能的仅占7.2%。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些年轻人多数就业都不在本村,留在村中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员、能人比较少。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人才环境问题,简单说就是“留不住、引不来”。农村地区缺少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企业,达到一定学历层次或掌握较高技术的人员留不住,对新人才的培养也就缺乏土壤。二是政策、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比如从全区层面来看宝山农技人员并不少,但由于体制的不断变化,这类人才沉不到镇、村,他们的技术和成果落不到现实农业生产中去。如何解决镇、村人才的断层,更充分地吸引人才到基层推动发展、实现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村民的主体意识不强,依赖性较重。长远来看,非农就业是郊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要出路。农民要和城市居民一样面对现代职场和社会竞争。因此,农民必须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建立现代职业意识,主动获得专业技能,转变自身素质。但是,生活在传统农村社会的村民则更为依赖村集体组织和政府的力量,还不能马上实现这个转变。传统习惯和未来趋势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状况上,就是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专业技能的缺乏。一是就业观念方面,不少人认为“没有工作,当然要找村里,要靠政府”,对村集体和政府比较依赖。二是就业渠道方面,比较信任村干部的介绍和政府的安置,不太习惯到劳动市场自主就业。三是就业取向方面,只是模糊地希望稳定一点,收入高一点,离家近一点,对于就业与自身发展、家庭发展的关系还无暇顾及。四是没有主动提高就业技能的要求。虽然感到缺乏专业技能会影响就业,但他们对于培训并不热衷,近期也大多没有参加过职业培训或技能培训。

4、农村就业服务机制有待拓展和完善。镇、村干部对促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促就业的力度很大,但各类政策的衔接、激励机制的完善等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对公益性岗位和集体农场职工的激励抓手缺乏。由于集体农场处在起步阶段,整体效益不高,管理者的激励手段还不多;而政府为了保证农民直接受益,将职工的工资补贴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这样导致个别农场职工出工不出力、发完工资就不上班等情况。另外,受较严峻的就业大环境影响,镇劳务所和村就业协助员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岗位推荐、政府托底等工作,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还缺乏足够重视和长远计划。

三、对策和建议

1、理念先行,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完善镇村规划体系,以基本农田分解划定、精确落地为契机,编制村庄公共设施规划和农业布局规划,以规划引导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口相对集中。二是加强思想引导,培育农村劳动力主动面对发展、参与发展的主体意识,通过政策下乡,宣传到户等具体形式的引导,帮助村民了解相关政策和就业趋势,促使他们转变择业观念,特别要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倾向和“低报酬、工种辛苦”不愿干的思想,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合理定位职业方向。

2、人才带动,加快培育农村发展“带头人”队伍。一是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紧缺人力资源目录,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鼓励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机关事业单位农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投身北部农村发展,使区、镇农业技术人才真正和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积极探索与科研部门、高校联系开展项目合作的方式,引进优质资源,探索成立村民经济作物协会等组织,为作物种植生产提供科技信息,并定时组织专家或有经验人士给农民做技术指导。三是加快培育农村基层工作“带头人”队伍,实现新任职村干部任职培训全覆盖,开展评选基层“排头兵”、“带头人”活动。赋予集体农场等村级经济组织更大的自,激发和培育经营者的主体意识。四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积极培育新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2

主攻小麦调研分析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2011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达到7985万亩,产量3123万吨,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2 %。2012年河南省主攻小麦市场调研与形势分析。一是实施动态监测。调动小麦主产区(15个省辖市)的力量对小麦生产过程、市场价格及交易活动程度等进行跟踪监测。今年以来,河南省小麦市场供应充足,由于小麦、玉米价格倒挂,饲料替代增强,价格稳中有涨。4月1日起国家调整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底价,每吨平均上调160元,托市麦底价提高后,小麦出库价格几乎与当前市场价格持平或略高,预计后市小麦市场还将呈温和上行走势。据遥感监测,当前全省小麦生长较好,已全部进入拔节期,其中一类苗占64.91%,二类苗占27.52%,三类苗占7.57%,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二是对关键农时季节进行重点关注。在新麦上市之初,拟组织全省力量,对主产区小麦产量、质量、价格、收购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夏粮托市收购期间,及时启动小麦价格周报制度;三是量化分解任务。根据农时季节和各地的农业区位优势,对18个省辖市和10个重点县量化分解调研任务,对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油菜籽、苹果、大蒜等大宗、重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投入产出、供需形势、收购流通、未来走势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研判,及时预警。

提升预警产品质量

2011年5月,河南省对原有监测预警产品进行了升级改版,今年全省将重点放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具体安排是:1.《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对粮、棉、油、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进行专项调研,进行深度分析报告;对主要农产品及农资市场进行半年和年度分析报告;对小麦、玉米、棉花等8个农产品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报告。2.《市场热点聚焦》,密切跟踪价格异常波动、社会广泛关注的农产品市场热点,及时开展调研分析,提出建议,及时上报、。3.《农产品市场价格专报》,对主要粮、棉、油、畜水禽蛋产品、农资等53个品种农村集贸市场价格进行监测汇总、分析;春耕备播与秋冬播期间每周监测主要农资价格,并印发简报;夏粮托市收购期间每周监测小麦收购价格,印发简报一期。4.《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周报》,每日对全省21家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点45种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进行监测,在河南农业信息网上;每周汇总整理一期周报。以上信息产品报农业部、省政府、厅领导,送省直有关单位、厅内有关处(室、站),发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及30个基点县农业局(农委)。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3

硫酸铜对越冬大棚罗非鱼小瓜虫病的防治试验

梧州市水产业现状及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田林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短盖巨脂鲤与奥尼罗非鱼混养效益好

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鳜鱼网箱养殖试验

泥鳅的人工养殖与管理技术

宋代的商品经济与水产品贸易

“全州禾花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日本香川大学稻川裕之副教授在我所进行学术讲座

甘西所长及杨弘研究员调研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生产应用效果

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

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药敏及中草药提取液体外抑菌试验

凡纳滨对虾TRAP-PC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两个珍珠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比较

Cd2+和Cr6+对马氏珠母贝的急性毒性效应

南美白对虾高产稳产的技巧

20世纪广西水产业科学技术(三)

广西凌云县再次发现野生大鲵

叶绿素α法估算隆林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

银鱼移植与水体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

大化县渔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深入百色市探讨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主题活动

山区小池塘草鱼流水高产养殖技术

胡子鲶健康养殖效益好

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浅谈山塘水库高产养鱼技术关键

水产用药的十大注意问题

养殖牡蛎的敌害

天峨县水产畜牧兽医局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动水产畜牧重点产业大发展

怀头鲶落户广西,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

红水河下游鱼类产卵场调查

斑点叉尾的人工繁殖试验

对广西水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

加快人工鱼礁建设,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从北渔“航母"的浮沉看创新意识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南美白对虾淡水驯化试验

南美白对虾生态育苗试验

江河网箱高密度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

罗非鱼亲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

东风螺笼捕技术

中华乌塘鳢养殖技术

浅谈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浅谈渔船数据管理的一点体会

广西南宁罗氏沼虾良种场建设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2005年度广西科学进步奖揭晓广西水产研究所二项目上榜

广西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绿色太阳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养殖条件下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

三角鲤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金丝鲶的选育与养殖

水泥池培育光倒刺鲃鱼种技术小结

斑鳢的养殖技术

美国渔业环境和水产品管理体系考察报告

广西远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

广西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现状与思考

抓住特色推进玉林渔业发展

百色地区地头水柜养鱼技术

提高水产品质量,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4

小农:真正的豪赌

5月4日,由社会资源研究所(SRI)提供研究支持的《小农的豪赌――定州―北京蔬菜供应链调研报告》对外公布。值得一提的是,这份调研报告是由张金野、汪翔、武通达、黄延、李一帆5位清华大学电子系无线电专业05班的大二学生历时10个月的艰苦调研完成的。

学子们希望藉此报告,能够推动社会公众关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诸多现实困难。他们发现: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由农户来承担。由于缺乏农业保险、组织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国内的农户经营,更像是一场与市场和天气的豪赌。

供应链出了问题

蔬菜滞销事件发生在全国各地,蔬菜供应链的上游是菜贱伤农,在供应链的下游,则是诸多消费者惊讶于菜价依旧高企,对市场信号的反应严重滞后。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凭着很肤浅的认识,我觉得是供应链的问题。”汪翔说。

学生们决定进行一次调研,选择了从河北省定州市的菜地延伸至北京消费者餐桌的蔬菜供应链作为调研对象。因为这里是华北最大的蔬菜经销集散地,以及北京地区批发和零售蔬菜的主要供给源。

2010年,定州蔬菜总产量229.5万吨,总产值达到26.28亿元,有500亩的马铃薯种植示范区,十大规模化种植区,包括了白菜、西红柿、阳春白菜等数个品种。其中辛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100亩土地,350个温室大棚以及占地1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

考虑到定州的主产蔬菜种类,学生们选择了土豆和西红柿两条产品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定州和北京典型的村庄、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走访了5个村子,调查了市场上的60户摊贩,得到有效数据22份。还走访了30多名普通市民和蔬菜协会的工作人员。

调研发现,菜农已经逐步由原子化的分散种植,向组织化生产和销售过渡。在组织化生产的3个村庄中,农业协会的成员在种植季节会互相帮助管理,出现病虫害之后也会一起处理,但不会统一销售。采购商会自己通过菜站找到农户。

辛兴村的西红柿种植基地则由大户牵头组织。据介绍,在种植环节,基地的带头农户会联系种子厂商,由于基地的需求比较大,厂商会到村里结合土壤条件,试验不同的种子,此后农户再选出自己满意的种子。

此外,该基地也建设了温室大棚,西红柿能够晚两个月上市,亩产也达到了3-4万斤,而一般村子的亩产只能达到1-2万斤。在销售环节上,因为品种和反季节的原因,客户一般都会提前和基地的农户签下订单。由于亩产量会根据当季的气候条件而产生波动,如果合同订购量小于产量,基地会统一联系采购。

调研发现,在一年之中,菜农会根据前一年销售的结果,选择种2-3次不同品种的蔬菜。由于不擅长使用网络工具,只能收看电视中的农业技术类节目,缺乏了解农产品价格或者整个市场情况的信息渠道,因此菜农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力有限。定州的菜农平均每年能获得纯收入5000元左右,这里面还包括农闲时打零工所获得的收入。

价格波动三年一次

蔬菜从田里运出来,便进入到介于农户和买主之间的菜站。

在定州,菜站大多是由2-3个人的家庭经营方式运作。通过帮助外地货主联系购买当地蔬菜,按照每斤提取2分钱的中介费用来盈利。中介费不会根据品种和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改变,统一固定为2分钱。

菜站分别与当地农民以及外地的货主达成口头协议,之后货主会提供车辆到菜站收菜,并在事后付货款。在收购的时候,菜站还会对菜品进行一定的质量把关。

菜站的成本主要在于门面的租赁费用或者购买门面的一次性投资上,租赁价格每年3000到5000元不等。

据上述调研报告介绍,东关市场和西关市场是定州市的两个主要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集散地,两个市场各有特点:

东关市场离农村更近,也不对交易的农户收费。许多农户直接将收成的菜拉到市场中,与外地来的买主进行交易。这里也聚集了近20家菜站,他们租住的房子包围了市场的三面,在这里菜站可以更方便地联系到菜农,而且方便掌握市场信息。

西关市场则更加综合,既有针对当地百姓的零售区,又有提供给大型采购商的批发区,批发区里的卖家一般也是外地经销商。市场管理方会对卖方收取一定的费用。固定摊位按地方大小收费,单价一般在每月每平方米20元左右,车辆则是每天50元,较小的个体三轮,每天收费5元左右。

“定州蔬菜产量充足,均价较低,吸引了大量外地货主。”报告称,来自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货主,平均2天完成一次收菜――卖菜周期。通常在凌晨1-2点就开始卖菜,作息极不规律。一辆大型卡车跑运输,每月可以盈利5000至7000元。每辆车通常会有3-4个人轮替,人均月收入在1700元左右。

到了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管理方会统一规划卖方的位置。分类标准不尽相同,有按地域分的,也有按品种分的。每车入场会收取入场费用,一般最小的三轮车,准载0.5吨,需要交50元左右;准载10吨的中型车,需要交150元左右;25吨的大型车在500元以上。

而遍布京城的超市、小型菜市场和个人商户是蔬菜供应链的终端,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他们一般从大型农贸市场如新发地收菜,其经营成本主要集中在场地租赁费用、水电以及人力成本上。

调研发现,就供应链不同环节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来看,流通领域中越接近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其增值幅度越大;在与消费者直接发生交易的市场主体中,小型超市的增值幅度最大。

以土豆为例,田头收购价在0.4元/斤左右,到菜站和农贸市场价格为0.55元/斤,到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为0.8元/斤,到大型超市为1.38元/斤、小型超市为2.25元/斤、个体经营者为1.7元/斤。

除此之外,蔬菜的价格波动幅度也过大。调研发现,东双屯种植的大白菜,2008年每斤卖8毛,2009年则下跌到7分钱。而这样的情况,在土豆、西红柿等“大路菜”中非常多见。据农户反映,类似的价格波动可以达到每三年一次。

农户缺乏经营联合

调研发现,当发生自然灾害、种植面积过大等因素,导致发生价格波动时,各级经销商通过自身对蔬菜定价的影响,可以把大部分风险转嫁到了农户身上。

具体做法是:菜站、货主等通过压价,控制产地蔬菜进入消费地的总量,以保持在消费地的供求关系不至于波动过大,确保自身的盈利水平。但无法进入市场的“过剩”蔬菜,小部分能被产地附近有限数量的居民低价消费掉,多数则不得不烂在地里。

报告称,定州蔬菜的价格形成,主要在于外地货主、菜站和菜农三者之间的博弈。货主是主要的给价一方,而菜农是应价方,菜站起到的是一个经纪人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由于菜农多数是分散销售,外地货主就获得了较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其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不用担心收不到菜。而菜农之间有时还会因为卖菜发生冲突。

调研还发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背景下,政府对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给予了较多的扶持。但对于中小规模的蔬菜种植农户而言,这些政策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惠农效果。此外,由于缺乏运作经费,科技服务站对于许多农户而言,形同虚设。

“关键问题在于农户缺乏生产经营联合以及利益联合。”报告认为,农户应逐步实现统一销售,向供应链下游兼并菜站。如农业协会能顺利实现统一销售,形成一定的供应规模,那么菜站这一经纪人环节可以被纳入到协会或者说合作社的职能之中。在此基础上,可以顺利构建农村和超市对接的模式。

而对于菜农市场供求信息缺乏的问题,学生们也建议,与其由政府出面进行大规模一次性投入,建设功能完整的高端信息平台,不如购买社会组织或商业主体的服务,分步实现以下目标: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密度和带宽,培训农户有针对性地使用和掌握相关网络技术;完善现有的大型集散市场管理,配套建立市场信息采集平台,农户在家中便可以利用网络跟踪市场价格信息变动,并供应信息。

据记者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今年1月颁布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将在全国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建立由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重点县、省级数据处理中心、部级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体系,对全国大宗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上市期和产地价格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合理错开播种期和收获期,防止盲目生产。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5

“母猪情”对提高母猪排卵性能的应用试验

绿豆配方治畜病

冷应激对猪活力的影响

正镶白旗肉羊“两年三胎”密集型繁殖及饲养管理模式的调研报告

羔羊工厂化快繁技术及发展前景展望

影响略阳乌鸡产蛋率的主要因素及防治对策

上海首例杂交奶牛诞生

加强综合管理提高商品代蛋鸡场的经济效益

春季养猪保安全疫病防治是关键

提高母猪产仔率六措施

春防兔病泻当先

技术精良阉仔猪

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3月份第4周生鲜乳销售价格继续上涨

奶牛剖腹产手术初探

春季动物疫病的防治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春养淡水鱼防五病

信鸽中草药饮水驱虫法

话说经销商

资讯导航

哈默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中美畜牧文化交流

利用国际资源服务畜牧企业——访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谭鸿鑫博士

台湾猪肉的卫生安全管理和品牌猪肉

思考录

养猪业的生物安全生产策略

当前集约化猪场如何实现赢利

认识配套系认识PIC公司

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美国三州养猪营养手册(连载一)

农业部、财政部拟定《使用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扶持的重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名单》(一)

希悦尔公司(SealedAir)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在上海青浦举行投资协议签字仪式

种公鸡的管理技巧——安伟捷育种公司亚洲区技术服务部管理人员谈有关种公鸡管理的要点

饲料企业的技术营销

饲料营销技巧(二)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饲料“大趋势”——浅谈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方向

CSB系统帮助荷兰普鲁克家禽公司优化生产经营

猪流感——需要格外注意的人猪共患病

培育优质瘦肉型猪配套系是我国发展养猪生产的方向

猪配套系育种在中国的探索与推广

猪配套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猪配套系选育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学会创造新市场

工厂化猪场配套系育种技术发展与应用

达兰种猪育种及其经济价值

在中国推广猪配套系育种与配套系种猪大有前途

支原体引发的新问题

应收账款的防范

提高仔猪生产水平的技术措施

断奶前死亡的原因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及防制对策

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

猪弓形体病诊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防治猪寄生虫病有技巧

农业部调研报告范文6

一、思路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强化顶层设计、细化落实方案,加强职能、改进作风、转变方式、促进发展,大力推进政策扶持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更大贡献。

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围绕提高质量效益,以保障主要农产品加工品有效供给和拓宽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争取政策扶持,努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由资源简单消耗向技术升级和品牌战略方向转变,由分散无序发展向产业化和集聚区方向转变,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方面: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消费活力为着眼点,以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公共服务为着力点,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为落脚点,加强管理指导、强化公共服务、研究项目带动、加大宣传推介,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需求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方面:围绕调整结构布局,以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就业收入为目标,转变职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公共服务,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农民创办企业,依靠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优势,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聚集,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努力推进扶持政策落实完善

组织制定农业部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推动各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努力争取扩大资金规模和实施范围;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技术服务和调研指导,确保农民建得起、用得上、长受益;强化项目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做到规范廉洁高效实施,使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农民。积极争取购机补贴,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业机械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推动增值税改革转向农产品加工业全行业,力争将主食类产品加工纳入所得税优惠范围。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推动农产品收购资金纳入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农产品加工业担保机构。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项目落地,全面落实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为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2.努力推进规划启动实施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规划》,推动规划早日审定和;指导做好技术集成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统筹“十二五”规划实施,跟踪、分析“十二五”规划的落实完成情况,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进一步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强化分析队伍建设,形成权威信息渠道,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巩固发展数据采集渠道,扩大基层监测点范围,完善基础数据库;开展重点行业会商分析,细化监测行业与品种,针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大分析研究力度,及时信息;完善信息制度,利用多种资源建立宣传与服务平台,扩大影响范围。

3.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广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充实资源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条件评估和绩效考核,推进“建”、“用”结合,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研发创新平台,大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争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强推进成熟技术示范与推广,选择10个重点省区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走进基层活动,强化科企对接合作,建立一批技术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强标准调研跟踪分析,培育保护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品牌培育在引导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经营管理人才,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逐步培养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经营管理水平高、熟悉国家产业政策、热心服务“三农”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学科、研发体系和行业科研项目,加强领军型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引导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向加工环节拓展和延伸,结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实用人才队伍。

5.努力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加强市场服务,开展特色加工产品“进城入市”试点工程。加强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大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力度,及时预警信息;继续编发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报告,探索建立网络大讲堂等信息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组织服务,充分整合农产品加工业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资源,指导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组织和服务,加快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努力推进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大力培育示范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主食加工发展重点和布局的研究谋划,协调争取政策,展示推介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扩大试点范围,在更多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加快推进,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广聚共识。加强点面互动,组织开展大中城市郊区推进主食加工现场交流活动,支持开展区域性主食加工提升行动主题活动。培育示范企业,认定并第三批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组织示范企业负责人培训。组织开展主食加工技术、装备、产品的展示推介。积极协调有关扶持政策,开展主食消费情况、发展重点和布局研究,加强主食加工理念、常识的宣传普及。

(二)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1.继续加强规范管理

研究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抓手,指导各地争取政策。加快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推进服务标准化。认真筹备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经验交流会。开展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继续做好休闲农业星级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加强公共服务

指导各地加强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融资服务。加强培训体系建设,编撰培训教材,遴选师资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争取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主管局长纳入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加强东中西部管理人员跨区交流学习,探索“部省联动”培训形式,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3.继续加强技术支撑

围绕宏观指导、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运营管理、营销推介、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产业链打造等,遴选一批专家学者,组建休闲农业专家库。遴选一批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单位,引导其以农为本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4.继续加强遗产保护

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做好遗产景观和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加快构建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新机制。认定并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大展示宣传,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影响力。挖掘保护和开发有历史文化等价值传统村落和民居,推进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景观资源的动态传承。做好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培育创意意识,交流创意技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5.继续加强宣传推介

开展中国美丽田园活动。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增加入库信息,丰富特色内容,加大宣传推介,扩大网站影响。研究休闲农业微信传播规律,完善微信平台。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加大对示范县、示范点、精品景点的宣传推介,引领休闲消费新时尚。指导各地做好推介活动策划,宣传精品景点和专题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

(三)围绕调整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1.深入开展农民创业

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围绕农民创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开展创业专项培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争取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农民创业试点,选择部分省区围绕出台政策、建设基地、教育培训和公共服务等先行先试。探索农民创业融资机制,推介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利用好各种创业培训政策和创业平台,引导乡镇企业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积极为农民创业提供服务,提高创业服务能力。

2.深入开展区域合作

支持办好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项目推介、投资贸易、科企合作和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展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市场优势,围绕市场拓展和品牌培育,为全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更多的地方组织企业抱团开拓市场。

3.深入开展对外合作

认真落实农业部对外农业合作协议,加强与中美、中欧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拓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对外合作渠道。开展投资贸易专题培训和实地考察,为企业到境外投资贸易创造条件。继续与有关国家开展加工技术合作,探索合作新途径,提高合作水平,增强合作效果。

4.深入开展统计分析

适应乡镇企业职能调整、工作重心转移,加强与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县级直报点的联系,保持工作总体平稳。突出工作重点,做好乡镇企业季度、半年、全年预报分析和年报汇总、布置等工作。加强对直报点和直报系统管理,督促落实工作任务,推动有条件的直报点逐步向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直报转型。

5.深入开展技能开发

综合利用阳光工程、乡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各种社会培训资源,着力培养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生产能手。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行业,规划开发新工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动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主鉴定试点工作。

(四)围绕转变职能作风,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发展

1.积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理顺、调整和加强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强化手段。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划指导,摸清行业底数,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各项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协调服务,推进政策完善落实,做好行业监测预警,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积极抓好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切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把梳理出的职责落实到岗位、到人头,形成人有负责之事、事有责任之人的良好局面;认真落实新制定的政务运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宣传信息、后勤保障等政务流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按规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新修订的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形成政务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机制。

3.积极抓好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的落实

完善局机关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全面修订完善局常务会议、局务会议、全局干部大会等会议制度,会前科学谋划议题,会后及时起草编印会议纪要,形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良好环境。对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加大局内外协调力度,抓好局内督促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落地生根。

4.积极抓好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加大政务信息调度与报送力度,积极报送农业部信息、每日要情,把信息收集、编辑、督报责任落实到处室,切实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制定新闻宣传要点,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宣传重点,指导行业做好全年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媒体沟通协调,提高新闻宣传效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积极抓好机关政务运转效率提升

严格执行《农业部公文处理办法》,加强公文审核,严把公文质量关。加强财务管理,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认真开展绩效管理,组织实施创新项目,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增强绩效意识,形成人人为绩效、人人出绩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增强机关凝聚力。落实好公文运转、信息、督查督办、安全保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保障措施

1.更加注重学习调研

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认真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部党组部署安排;建立全局干部双周学习制度,把学习成果更多地转化到决策能力中、体现在决策水平上。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转化调研成果,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能力。

2.更加注重完善制度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中好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物化为制度成果,转化为政务流程。进一步加大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做到事事有章法、人人守规矩,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决守住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

3.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坚持立足全局,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周密谋划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围绕主线,抓住关键,做到思路清、目的明、办法实、措施硬。坚持集中精力抓大事,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各级做好各级的事,各级尽到各级的责,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4.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在工作中学会弹钢琴,按照全局一盘棋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和农民创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同时,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明确主体内容、重点措施、关键环节、时间节点,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5.更加注重沟通协调

加强与有关部委、部内有关司局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等归口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指导,发挥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工程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校和有关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团结带领全系统,奏响大合唱,同唱一首歌,共同促进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