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1
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是创业板的主体,无数创业者将因创业板的启动而涌现,无数高科技成果也将从实验室走入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不仅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间接的融资渠道而且有利于加速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业提供舞台,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板市场通过吸引大量不能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中小创新企业,提高了资本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调整了资本市场结构。它的推出也将有效地改变目前单一的股票市场结构丰富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转变。
但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市场尚属新生事物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下面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从四个层面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企业层面
1.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财务体系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从而导致经营风险;传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差距,在与大企业竞争时导致竞争能力低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为银行借贷或是民间借贷;中小企业由于对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不足而导致经营性风险。
2.技术风险
项目的技术风险指的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一是技术的社会不确定性,如产品及其技术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二是技术产品实现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产品研制成功后,新产品推向市场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技术创新失败;三是技术的经济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项目投资规模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技术产品的利润率变化幅度较大等。
3.股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式企业,个人股权占比通常比较大,尽管上市后会稀释大股东的股权但大股东股权往往仍占较大比例而成为实际控制人,难以维护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因素。
4.公司治理风险
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于国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不能有效相互制约、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对于创业板来讲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往往一人当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运作往往流于形式,独立董事的作用有限,公司治理风险加大。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规模和风险产品盈利不确定性。无论是在市场销售的范围方上还是在产品或服务的定位上,创业产品比一般传统产品面临更多的变化因素和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是产品市场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顾客可能对创新产品不信任,所以产品进入市场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客户认可,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给竞争对手模仿产品创造了空间,挤压了原创公司的利润。二是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如细分市场、确定目标用户、选择合适的产品上市时机以及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满意程度都将直接决定了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度,最终形成市场开拓风险。三是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因为生命周期较短,研发成本较高,产品的定价不能完全使用传统产品的参照定价方法。
二、投资者层面
1.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
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言,其财富增值效应非常明显。巨大的套现利益可能会驱使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包装,在公司上市初期编织“高成长性神话”,逐步抬高股价,待大股东限售期满后立即套现,以获取远高于正常经营的超额收益,然后再借口“市场因素”回归原形规避责任。现行的创业板制度设计未充分考虑保护公众投资者的权益问题以及对大股东恶意减持、套现的责任追究。
2.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披露风险
虽然与主板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更加完善和充分,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因为规模比较小,组织架构简单,上市公司的决策和经营者往往又是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信息不对称情况特别突出,从而上市公司很可能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如利好信息从而配合大股东减持等。由于其决策链条短,参与人数少等情况,增加了监管部门查处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难度。
3.估值风险
创业板的高发行价加上上市首日的爆炒,使其整体估值畸高,不仅大幅超越全部A股,也明显高于中小板个股。有市场人士指出,化解创业板的新股高估值,既能够通过股价的回调实现,也可以通过盈利的增长来达成。通常市场对于那些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往往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只要其未来盈利能够高速增长,那么其当前叫的估值仍然具有合理性。
4.交易风险
虽然《上市规则》规定交易所可以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临时停牌以防止创业板股票交易投机过度。但由于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定价主要由资金行为决定,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面临爆炒的风险很大。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股本较小,股价易被大资金控制,加之在上市时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被证明具备创新能力,炒作题材较主板上市公司更加宽泛,股价操纵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监管机构层面
与创业板的不断发展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制度建设,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督检查办法也急需健全和完善。严格执法切实保障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对监管机构的考验。
四、中介机构层面
有关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相对于整个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虽然对一些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但对一些重要的领域并未涉及,如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大量行为,但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范组织。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缺位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存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权力过于分散、体制不顺、难以协调动作、准入把关不严等弊端,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机构和统一规范的监管体制。此外,对注册执业师的执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也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一般在省一级行业设立协会,仅对注册执业师的充分监督靠年检和举报查处很难实现,且对本机构所办理的中介业务逐一进行监督仅靠中介机构负责人也难以实现充分有效。
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供下面四条建议:
1.培育优异的上市公司
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其说是市场经济不如说是信用经济,公司要树立诚信经营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能够相互制衡。大力发展科技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另外要坚持实业经营为主资本经营为辅的理念,尽管创业板市场受到投资者的盲目推崇存在较高的市盈率,但企业经营的价值在于它创造价值的长期性,而资本经营背离了这一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及投资者的利益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为防范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意套现风险,应加强对大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监管。首先监管部门应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预先披露减持计划,减少对股价的影响。同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应确保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应披露减持股份获取资金的使用计划,定期披露相关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其次,监管部门应将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后续验证情况纳入对保荐机构的持续监管范围,细化保荐机构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的要求,防范保荐机构为骗取上市资格出具虚假的成长性意见,如企业上市后2至3年内,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与保荐机构出具的成长性意见出现重大差异,就应当追究保荐机构的责任。
3.实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是指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中介方,实时不间断地向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证券发行和购买方分别报价,达成一个合理价格后证券经营法人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发行方、公众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相对于传统的竞价制度,做市商制度形成造价系统,按照做市商的报价投资者随时都可以买入、卖出证券,不会出现买卖双方力量不均衡而无法交易,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性,使交易更加透明化,同时上市公司可以提高知名度可谓一箭三雕。
4.加大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提高相关执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对违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的责任追究。对于协助上市公司造假或未能勤勉尽责的保荐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律师等,监管机构落实责任追究,如采取公开诚信档案、限制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监管措施,督促其恪守规范运作底线,勤勉履职,形成规范的中介机构生存环境。
总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自成立起尚不到两年,很多方面还不成熟。创业板的发展壮大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广泛的投资渠道,对于我国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在立足我国创业板发展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完善制度设计,少走弯路,尽量减少市场风险,为我国投资者和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2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
(五)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起运作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发起,上报国务院申请设立。其发展思路是:先由地方政府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寻找投资人,再去寻找基金管理人。这种做法实际是本末倒置。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过是打着设立产业基金的旗号筹集发展资金,根本没有市场化思维,更无法适应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产业基金可能会沦为地方政府操控投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运作应该真正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从而杜绝非市场化造成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敏.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基础研究[M].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3.徐燕鲁.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3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3
关键词:产业投资 基金风险 分析控制
一、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二、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
(五)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起运作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发起,上报国务院申请设立。其发展思路是:先由地方政府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寻找投资人,再去寻找基金管理人。这种做法实际是本末倒置。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过是打着设立产业基金的旗号筹集发展资金,根本没有市场化思维,更无法适应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产业基金可能会沦为地方政府操控投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运作应该真正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从而杜绝非市场化造成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敏.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基础研究[M].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3.徐燕鲁.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3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4
关键词:SWORT 可行性研究 风险分析
1 前言
房地产项目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在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目前国内房地产业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投资可行性分析的风险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表现在其一,项目可行性研究重在项目投资开发的各个财务评价指标,并以此作为项目是否可行的判断依据。其二,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仍是进行房地产开发风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决策失误的现象大量存在。鉴于以上状况,作者将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西安市高新区水晶SOHO项目为例,运用SWORT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并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
2 项目概况
项目场地东临团结南路、南临科技六路。规划总用地面积13333.1平方米,项目拟建设2栋25层高层办公楼,2层商业裙房。总建筑面积约105965.55平方米,其中办公楼68047.14平方米,商业裙房17662.43米,地下建筑面积20209.98平方米。容积率为6.43,绿化率36%。
3 SWORT分析
SWORT分析方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项目现实情况的办法。本文将运用SWORT方法对本项目进行剖析,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3.1 优势分析(Strength)
首先,公司多年的市场开发经验给了消费市场极大的信心,公司的物业管理和品牌都非常具有优势,这些都为本次项目提供了极大的升值空间。其次,对于此次项目,公司将聘请知名的建筑设计师等,这些都必能增加物业附加值,给客户以信心。
3.2 劣势分析(Weakness)
本项目的劣势主要有三:1.地块周边公交线路较少;2.地块北边近邻南窑头安置用地,外来人口多,品质受到一定影响;3.本项目的规模太小,导致商业体量较小,不适宜开发大型商业。
3.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目前市房地产业处于一个稳步发展阶段,高新区良好的经济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创业。
2、项目在未来地理区位发展上处于优势,其周边的商圈发展属初期阶段。西有鸿基新城东有木塔寨两大商圈,其潜在的商业项目对消费吸引巨大。
3、项目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商业价值,以商业来带动写字楼,两者有机结合,推出满足市场的产品,取得良好销售业绩。
3.4 威胁分析(Threat)
1、项目周边的旺座现代城、都市之门、汇鑫IBC等楼盘会流失一部分客户。
2、高新区写字楼较多,竞争激烈,而且未来周边地块大量的商业项目会有潜在地竞争趋势。
4 可行性研究
经对项目的SWORT分析后,可知道此项目在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形成对此项目的直观把握。现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1 经济可行性研究
项目总投资为80266.45万元。其中,项目开发建设成本费用为61070.70万元,经营成本费用为19195.75万元。
本项目资金的筹措方案拟定为:申请银行贷款3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6%;建设单位资本金2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8.7%;其余资金后期以销售收入获取,可满足项目的建设投资需求。
从财务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全部投资税后利润率11.88%,本项目能有稳定的现金流量,能确保项目投资方获取可观的利润,具备经济可行性。
4.2 技术可行性研究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一家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市场调研、银行还贷、销售转投入以及宣传推介等方面都非常娴熟,具有较高的诚信力度。
合理的规划将有效促进施工进度,有力地控制建设成本与投资成本,及时地交付与销售。各项工序将有条不紊地进行,规避市场风险,极大程度上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
这些都将减少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此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4.3 环境可行性研究
西安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试点园区之一,是陕西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体和标志。优良的环境与综合配套,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办公与生活氛围,而且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作为西安市最大的招商引资地,这里集中了大批高科技企业和高端专业人才,是西安人口素质和教育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有着大批的消费群体。
同时,由于项目周边的写字楼较多,而本项目的规模较小,竞争相对激烈,而且未来周边地块大量的商业项目会有潜在的竞争趋势,会流失一部分客户。这将会对项目的销售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此项目在环境可行性方面是一个机会与威胁并存的现状。
4.4 社会可行性研究
社会可行性即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所在地居住区密集,日后会聚集大量的生活配套及中端类消费需求,其潜在的商业项目对消费吸引巨大,因此,本项目建设将服务于项目周边人群,解决周边企业员工的吃饭、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需求问题,使项目周边人群在工作之余生活丰富多彩,有利于促进高新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本项目实施后,其产业链的发展将使得土地开发,建筑设计,服务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体系等一系列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税收,有利于政府发挥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从社会评价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5 结论
经由SWORT方法分析和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四个角度的深入剖析,作者初步认为此项目是可行的。
但是与此同时公司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市场调研,针对目标客户,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推介,尽快开展楼盘的形象展示,尽快聚集人气,创造竞争优势,保障销售方案的顺利实施,加快销售款回笼。
参考文献:
[1]陈键飞,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5(5).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概念和特征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防范和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已超过2000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近五年的淘汰率为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相当部分企业是因财务管理薄弱造成的。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管理瓶颈。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一般意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但财务风险的界定应该具有广义性,即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持续再生产能力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定财务目标的可能性,统称为财务风险。
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中,企业财务风险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二是按其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三是按能否通过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四是按风险可能产生的结果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五是按风险涉及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六是按风险所涉及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七是其他分类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4、收益性或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也就会影响企业收益。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投资过快、过杂。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大都从“低、小、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的,一旦市场形势较好,积累了一些原始资本,不少企业主应有一种投资做大的冲动,不惜举债,大圈土地、扩厂房、增设备,还进军多行业。如浙江2003年到2007年,中小企业信贷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国16%的平均值,其中还不包括企业拆借和民间借贷。这种超常规的做大,既是喜,但背后也隐藏着风险,一旦遭遇市场变化或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就会产生现金流危机,陷入资金困境。
2、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银行不可能都给予信贷,即使银行给予一定贷款,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高的甚至利率上浮80%,若是企业担保贷款,费用增加,还需加平均2-3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很多企业,银行融资困难,不得不向民间借贷,这种借贷,在不少地方月利率普遍比银行高10倍以上,高成本的融资,势必增加企业财务费用。中信证券2011年7月对杭州地区中小企业的调研显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上浮20-30%,即年利率达到8%左右。而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利率在月息2-3分,即年利率高达20%-30%,且期限多数是半年以内的短期贷款。难怪不少企业主感叹地说:“做的利润,支付利息都不够”。
3、外部要素压力大。外部要素包括政策导向、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控制的。如近来国家税收政策调整,节能减耗硬指标、外贸出口退税政策、贸易壁垒增加、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全球金融风暴、出口订单锐减,都冲击着中小企业尤其对一些生产经营传统产业低端产品企业原有的理财环境和理财方法。而我们的一些企业主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思维模式陈旧,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一时难以应对,很易引发财务危机。
三、防范和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切实加强企业内部治理
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治理不健全,集权式、家庭式管理现象,权力集中于一人,其他管理人员甚至董事、股东几乎失去参与决策、监管的职能,这种个人色彩的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财务风险。对此必须要以前车为鉴,按照《企业法》,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制约机制,吸收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企业高层决策,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步入详实稳健的发展道路。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管好、用好资金、做好财务数据的记录、做好财务账,更重要的是善于捕捉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预见、有步骤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避免和降低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做到事先有计划、事后有分析;二是严格控制企业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的负债率,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并把好资金支出关,控制资金分流,使资金流向科学、合理;三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动分析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和相关外部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有预见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早处置可能遭受的财务风险。
3、大力实施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产品不是来料加工,就是模仿国内外市场产品,出口的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性产品、自主品牌偏少,市场竞争风险大。可我们一些企业对此还情有独钟,热衷于增加投资,不断扩张规模,以薄利多销来实现企业效益,孰不知市场残酷性,一旦遭遇外部环境突变,这种薄利多销产品往往首当其冲受到挤压,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但也有不少企业把着眼点放在技术创新上,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却赢得了市场主动权,不管风吹浪打,仍是“吃香喝辣”。如“兴昌风机”原是绍兴一家长期来只为空调企业做风机配件的山区小厂,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研发成功动态空气消毒设备和具备消毒、除尘功能的多种中央空调,节能环保的产品一下成为国内外风机市场的佼佼者,今年尽管全球遭遇严峻的经济形势,1-9月“兴昌风机”整体销售却增长30%,利税增幅达140%。诸暨轴承业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滑动轴承,取代原球轴承,被国家不少重点工程采用,成为诸暨块状经济中利润最高的一个行业,销售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由此,中小企业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引进人才,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知识附加值,不愧是抵御市场风险、抵御企业财务风险的明智选择。各级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费率高,是引发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链断裂可能性加大的主要因素,而金融机构给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贷款,缺少抵押物、融资综合费率高、风险大也是现实,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矛盾。一是深化开展银企融资合作,在引导和加强中小企业诚信建设的同时,加大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二是建立和完善提供业监管力度,推进金融机构与提供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补偿政策,加大对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成绩突出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力度,同时在政府资金引导下,联合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组建区域再担保机构,健全风险分散与化解、提升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和担保实力;三是积极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监管,吸引民间资金,满足中小企业速效需求,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家曦.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调研与政策,2008,9
[2]兴昌风机竞标时经常没有对手.绍兴日报
[3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4]刘建明,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8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6
一、企业套期保值中所面对的各种风险
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交易所面对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是指保值工具与被保值商品之间价格波动不同步所带来的风险。基差即现货成交价格与交易所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其金额不是固定的。基差的波动给套期保值者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风险,直接影响套期保值效果,特别是当采用替代品种保值时。
(二)交叉套期保值风险
当期货市场上没有与现货商品相同品种的期货合约时,可以利用其他具有相同价格发展趋势的商品期货合约为该现货商品进行保值,即所谓交叉保值。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交叉保值中所要保值的资产并不是所使用期货标的资产,两类资产的价格走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会导致交叉保值风险。
(三)逐日结算风险
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结算制度,因此一旦出现不利变动,投资者可能被要求补足保证金至规定的额度。如果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及时补足保证金而被强行平仓,则套期保值策略会因此落空,企业可能面临严重亏损。
(四)投机风险
期货套期保值与商品投机在交易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商品投机有时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使得企业经常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或者并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导致商品操作名为套期保值而实为投机,在市场方向发生变化或判断失误时给企业带来损失。
(五)业务流程风险
由于期货交易不是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它需要通过期货经纪公司,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业务流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间界限,隐含着操作风险。业务流程中的风险主要产生于合作机构选择不当、没有按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开户未经有效审批、投资方案未经有效审批、资金划拨未经有效审批等情况。
套期保值的首要目标是保值,在转移价格风险后,企业应专心致力于现货经营,获取正常的经营利润,不能不顾风险指望利用套期保值交易赚取额外利润。因此,企业在参与套期保值时应努力规避上述风险,应该了解这些风险的来源,并从根源上对这些风险加以防范。
二、基于风险管理建立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通常而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而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的基本流程;内部控制解决的是常规性风险,风险管理解决的是非常规性风险;内部控制主要是从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手段说明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从风险控制的目的来说明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5个方面。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正确地管理和控制风险,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控制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2004年,COSO委员会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企业风险管理被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目标”。其中明确说明,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基础上,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可见,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与风险管理的要求相并存的。正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企业才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 配合风险管理, 实现企业目标。建立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 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需要。而企业从事期货套期保值,风险伴随于整个投资过程,为了控制期货投资风险,企业则必须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是围绕这五个方面的要素进行的。
(一)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与套期保值相关的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是组织机构,因为风险内部监控体系的运行必须建立在职责分明的组织结构之上。一个结构良好的组织不仅可以促使组织中每一个人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而尽职尽责,而且依赖组织内的严格分工,做到相互稽核、牵制,避免挪用资金和越权交易的风险,并可及时发现期货投资风险和采取相应对策。期货投资应实行权力集中原则,决策权应由公司最高决策层掌握,通常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组建期货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总监、内审负责人等,负责制订年度套期保值计划、对公司从事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监督管理、批准授权范围内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案、负责审定公司套期保值管理工作的各项具体规章制度以及交易风险的应急处理等。期货领导小组下设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其职责为制订、调整套期保值计划、交易方案,执行具体的套期保值交易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设有交易员、档案管理员、资金调拨员、会计核算员和风险控制员等岗位,各岗位分别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内设,每个岗位员工各司其职。
(二)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对于选择期货经纪公司,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应挑选三家以上具有良好资信和业务实力、运作规范的期货经纪公司,经资格审查后作为候选单位,再由期货领导小组从中选定一家期货经纪公司,签订期货经纪合同书,办理开户手续。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应动态跟踪了解期货经纪公司的发展变化和资信情况,并将有关发展变化报告公司期货领导小组,以便决定是否更换期货经纪公司。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应及时评估交易方案中的相关风险,检查交易方案是否采取合理交易策略以降低追加保证金的风险。内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检查,监督业务人员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及时防范操作风险。
(三)把握关键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套期保值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业务流程、风险报告和处理程序等。
1、交易授权
对期货交易操作应实行授权管理,一般应由董事长签发期货交易授权书,交易授权书应列明有权交易的人员名单、可从事交易的具体种类、交易限额和授权期限等。被授权人员只能在授权书载明的权力范围内行使相应权力。如被授权人变更或权限调整,授权人应及时通知业务相关各方。
2、职责划分
从事套期保值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应合理划分,比如交易员负责监控市场行情、识别和评估市场风险、制订交易方案、执行交易指令、对已成交的交易进行跟踪和管理等;档案管理员负责计划、交易方案、交割单和结算单等资料的管理;资金调拨员根据交易记录完成收付款;会计核算员负责相关账务处理等财务结算工作;风险控制员负责监督和跟踪每笔交易的执行情况。各岗位人员应确保有效分离,不得交叉或越权行使其职责,确保能够相互监督制约。
3、业务流程
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根据现货需求情况和市场价格行情制订交易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建仓品种、价位区间、数量、拟投入的保证金、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措施、止损额度等,报经期货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交易员根据交易方案,填写注入或追加保证金的付款通知,经期货管理办公室及财务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交资金调拨员执行付款,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向期货经纪公司下达交易指令,每笔交易后应及时将交割单和结算单交风险控制员进行审核。会计核算员收到交割单或结算单,审核无误并经相关财务主管签字后,进行账务处理,同时每月末与交易员核对保证金余额。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根据锁定价格材料的实际采购情况拟订平仓方案,操作流程与上述类似。
4、风险报告和处理程序
交易员应于每天收市后测算已占用保证金数量、浮动盈亏、可用保证金数量及拟建头寸需要追加的保证金数量并上报。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发生异常波动时,交易员应立即报告;如交易合约市值损失接近或突破止损限额时,须立即启动止损机制;当发现由期货经纪公司造成的交易错单,交易员应及时通知期货经纪公司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追偿损失;若发生属于自身过错的错单,交易员应立即报告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并下达相应的指令以消除或尽可能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四)规范信息披露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套期保值管理办公室应于月初向期货领导小组提交上月套期保值业务报告,内容包括本月新建仓位状况、总体持仓状况、结算状况、套期保值效果、未来价格趋势及相关分析。同时,所有参与套期保值业务员工都应遵守规范的汇报制度,使内部信息传递顺畅。
(五)加强监督力度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针对套期保值业务建立经营风险的监督体系和权力制衡机制,在决策、授权、交易等操作程序上规范运作,发挥各级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在期货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套期保值交易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选民,李丰.企业期货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6
[2]彭志国,刘琳,张庆龙.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3]孙才仁.套期保值与企业风险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