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价值观思考

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1

关键词:企业 党员 践行 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353-01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表率和引领作用,创造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如何使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充分发挥作用,是广大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干部职工思想难以统一

由于历史形成的诸多问题,部分国有企业至今仍未摆脱困境,不少党员干部和职工对此不能正确认识,对国有企业发展前景感到渺茫,对搞好国有企业缺乏信心。国有企业普遍冗员多,负担重,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待业、失业,一些干部职工对此不理解,有怨气和抵触情绪,甚至对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国有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加大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引发部分干部职工一些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利益的多元化、错综复杂的心理心态,给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更高的要求。

2.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价值取向多元化

受市场经济某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是非、利弊、得失观念及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一些干部重实惠、重个人物质利益,滑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泥泽,甚至产生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由此带来了人们之间利益关系上的新调整,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有一部分干部职工生活困难,不同利益群体经济收入差别正明显加大,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产生疑虑。

3. 国有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薄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没有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作用。二是一些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相当一部分政工干部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矛盾相当突出。三是不少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机制还不健全,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方法、手段滞后,吸引力不强。四是国有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的资源有限,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1.完善工作机制

把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力有序推进。要把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党委(党组)的主要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了解掌握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和问题,准确把握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舆情民意,及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与生产经营中的矛盾和困难。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大政工”格局,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纳入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2.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要深入实施企业政工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岗位上来,充实和壮大企业政工人员力量,同时发挥好企业技术骨干、生产经营标兵,以及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和志愿者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关心爱护企业政工人员,健全企业政工人员职务晋升、职级评定、收入待遇、评优评先、轮岗交流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推动政工干部合理流动,在不同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成为复合型人才。

3.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企业中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主体、实践主体与示范主体,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四个方面的表率。一是做“懂理论、有思想、会运用” 的表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理论学习作为第一政治需求、第一政治责任和第一政治业务,真正做到真信、真懂、真学、真用。二是做“有理想、重实际、肯奋斗”的表率。要加强文化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充满自信,对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充满自信。要把对理想的执着落实在爱岗敬业上,落实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上,落实在不断创造一流的业绩上。通过自身行为推动干部职工共同理想的建立。三是做“重精神、善弘扬、有作为”的表率。带头总结、深入挖掘、提炼具有国有企业共同特点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有企业精神体现爱党爱国的精神,并身体力行,带头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之成为企业上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做“讲道德、守规矩、知荣辱”的表率。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要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品格,不断增强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带头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2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07-01

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而人的管理除了制度管理以外,更需要关爱职工,从思想上激发潜能。因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道路运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及时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为企业保驾护航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课题。

1 道路运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铁网络的建设,道路运输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和运营机制变革的抉择,企业转型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问题。如:机构、岗位和福利待遇等调整与变动,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应充分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变化,通过交流、政策讲解及转型对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使职工真正认识到企业转型与变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企业,提高职工收入。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要找准切入点,真心实意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才能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进入二十一世纪,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代正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力军,这些新生代的思想、价值取向等观念更加现实,在面临企业转型、岗位竞争等问题上都迫切需要企业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充满爱心地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去开展工作。尤其是企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调节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凝心聚力谋转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效果方面,更显的紧迫与重要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以人为本充满爱心地加强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只有爱才能感动并触及人的思想心灵。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的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同时更要充满爱心地教育引导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企业转型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大局意识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企业在转型期凸显的矛盾,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和转型当中。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政策和企业决策之前,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充分了解掌握职工群众对该政策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的对政策及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从而保证政策及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更加科学和民主。另外,为了更加切实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提倡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企业的职工群众。因此,无论进行什么思想工作,在工作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在表述的选择内容上,在沟通的方式上,从源头上都要做到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诉求,要实事求是地从职工群众的实际出发,力争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进职工群众思想得到进步的工作目的。

3 充分理解和关注职工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感受

企业转型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新课题。比如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可能会进行机构重新设置,岗位调整、部分中层干部提前离岗等问题,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直接关系中层干部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是党务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应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诉求及需求感受,通过心灵交流、政策讲解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目的,使干部职工切实认识到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企业,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

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媒介、视频、刊物、简报等进行广泛宣传,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方面、各个角落,通过各种活动载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渠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时刻关注干部职工群众的精神娱乐需求,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的展开,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其中培养和教育职工敬业爱岗的精神。

4 加强和改进职工心理健康的研究创新工作机制

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3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设备管理;应收账款管理;EAM;ERP

一、制造业企业资产管理的概述

1.资产管理的概念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右例,可以清晰的看到资产按其是否持有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属于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属于非流动资产。

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企业的资产管理角度而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的管理更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制造业,特别是大型非标机械制造型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涉及到更多的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管理。

2.制造业企业资产管理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当下国家经济呈现新常态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资产管理显的尤为重要,其作用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1)降低企业成本。制造业企业加强设备管理,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管理、事后处置,能避免设备闲置、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成本。

(2)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市场经济强调效率,效率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所在,对企业资产如能做到有效的管控,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使用效能,自然会提高生产效率。

(3)盘活现金流量。某些制造业企业由于行业特性,不得不向客户采用信用政策。但是企业由于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没有及时催收货款,导致账面出现大量死账、呆账,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果能加强应收账款监控,降低资金占用,就能保证合理的现金流量和较高的销售利润。

二、制造业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造业企业更关注产量和销量,却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因此也没有制定较为健全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管理失控,并引发各种问题。

(1)没有建立设备采购预算制度,企业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或是响应政府部门企业转型升级等政策,通过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采购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市场调研,使用后又因管理不善而漏洞百出,导致一部分设备在使用后都处于闲置状态,还要腾出空间给予存放,造成了资产的极大浪费。

(2)没有明确划分管理部门的职责,由于生产设备归属生产车间使用,一般遵循“谁使用、

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但生产部只关注产量,对设备维护力度不到位,而办公室人员又说自己不懂设备,财务部只负责核算,制造业企业一般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导致设备往往处于三不管地带,因此设备维修频繁,就会直接导致企业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没有建立生产设备仪器等固定资产台账,财务部往往只有一个固定资产模块总账,体现的信息也只有入账日期、使用部门、原始金额、折旧金额等一些基本信息。由于制造业企业还会配置价值高的精密检测仪器,会涉及定期维护,所以台帐信息应该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设备编号、设备类型、制造厂家、设备功率、使用部门、保养记录等。而且台账和财务明细账应定期核对,这样才能保证完善的设备信息。

2.应收账款管理失控引发的各种问题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中容易引起资金周转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制造业企业,特别是生产大型机械装备的企业,由于行业特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稳定销售渠道、开拓并占领市场,一般会签订分期收款合同,比如签订合同后收30%货款,发货前收60%货款,质保期满1年后收10%尾款,10%比例虽然不大,但因为合同额较大,而且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应收账款管理失控,由此产生了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边跑又去银行贷款,产生不必要的财务费用,一旦银行收紧贷款,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必定会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管理机制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企业是越做越大,管理却停滞不前,诸如没有建立客户信用机制、没有建立管理责任机制、没有建立帐龄分析及坏账处理办法等。

3.缺少自动化资产管理工具

制造企业往往具有规模大、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每个时点都需要人工跟进,比如采购时需填写采购申请单,转移时需填写转移单,报废时需填报废处理单,环节多而繁琐,工作量大,再加上生产部门对资产管理意思不强,往往不能按流程办理,资产管理部门又因人手限制而无法经常对其进行适当的盘点,不能实时更新台账数据,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不符。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分期收款的特性,同一笔合同存在多次催款时间节点,有些甚至跨年,如果只依靠简单的EXCEL台账来记录,难免会存在记录不及时、数据损坏、催款时点无提示等问题,而财务的往来帐往往又是根据开发票的时间节点确认收入,无法掌握产品实时的动态,比如后期安装进度等,所以会造成监控脱节。这些都需要先进的自动化资产管理工具来辅助实现。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好的资产管理=好的制度制定+好的制度执行,首先要完善制造业企业资产的管理办法,为资产的理性使用打好扎实的基础。具体操作方法应该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管理、事后管理。由使用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设备采购申请,由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开展市场调查并询价,将设备的型号、性能以及规格确定下来,并编制合同评审表进行审批,最终确定设备购置方案,这是事前评估。设备购入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编号、统一台账、统一资产卡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逐渐推行固定资产条码化管理,实时对资产进行全面的动态化监管,而且要强化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并纳入绩效考评,这是事中管理。最后,由于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科研仪器使用频率高,容易老化或损坏,如果不能再继续使用,应及时上报处理这部分不良资产,否则就会占用资源,增加维护费用,这是事后处理。通过这三个时间节点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为制造业企业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结合相对应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加强管控:一是建立客户信用机制,根据客户过去一段时间实际付款准时率进行调查和评估,参考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将账龄最短、付款准时、信用度高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重点把精力放在A类客户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如果确实因为客观原因无法收回,也要适当采取司法途径,如发送律师函等。当然对B、C类客户也要定期发送催款函,尽量缩短账期,加速资金周转。二要建立管理责任机制,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在制造业企业,通常由销售部门自行管理应收账款,这样存在很大的漏洞,缺少财务管控环节,困此仅由销售部门管理并不妥当,而财务人员根据销售部门递交的发货单确认收入,产生应收账款,但对具体客户信息及产品售后进度不了解,所以由财务部来管理也并不适合,笔者认为应该由销售部门牵头,财务部参与应收账款的监督,按月出具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督促销售人员及时催收货款,并纳入业务员绩效考核系统。三是建立帐龄分析及坏账处理办法,财务部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根据账龄,结合第二点对客户分门归类,如确认为坏账,销售部应提供相应的依据,如债务人破产或注销工商证明等,不能随意性确认坏账。

3.导入自动化资产管理系统

导入自动化资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设备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手工操作导致信息采集和记录的错误率高、有效性差等问题。目前国内大中型企业运用较为普及的系统有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A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等。ERP系统一个成熟的资源管理系统,它能帮助企业实现全部资源的调拨统筹,更适用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与ERP系统相比,EAM系统则是企业生产设备的管家婆,它可以对固定资产的保养、跟踪、维护起到一条龙信息管理服务,它可以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和维护成本,特别适用于制造企业。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相关管理制度的构建和相关制度规章的配套,更需要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强化,以及导入现代化的资产管理工具,更便捷的实现效率管理,所以制造业企业应该从以上多个角度来促进企业资产管理效能的总体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雪,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改进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09期.

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4

关键词:传统管理 价值链、价值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将价值链理念对企业管理进行重构,实际上就是将传统管理理论框架重构为战略管理理论框架。通过对传统管理的回顾,说明传统管理不再适应当今管理的需求,提出重构基于价值链理念的管理框架。

一、传统企业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管理的内容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 与当时管理科学的发展程度和企业实际的管理水平相适应。传统管理只注重战术性问题,忽略了对企业全局的、长期的战略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和行为的短期性

在传统管理中,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能够促使企业讲求核算、加强管理,但利润最大化不仅未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关注点——风险。盲目投资高风险领域等,结果是企业长远发展能力减弱,致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财务风险骤增。

(二)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下降

传统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假定企业为一个简单化的主体,于是在成本分配、投资决策时所用的方法比较主观,往往以众多的假定为前提来分析现实企业的运作。目前企业财务报告系统的程序所产生的管理信息,对于经理人员的计划和控制决策,为时过晚,过分笼统。

(三)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传统管理把目光聚集在通过控制成本来完成管理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然而控制成本仅仅是管理目标实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产品价格的确定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管理的观念,没有与现实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时适量生产、存货控制以及电脑控制系统和灵活生产制度等同步发展。

二、价值链管理

(一) 价值链理论概述

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其含义是:从价值形成过程来看,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连接成一条活动成本链。

依据价值链的理论: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描绘成一个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的链状结构,就是说,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研发和人力资源等业务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真正按照链条状的特征安排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处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技术流的自我组织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系统形成一条价值流通链。

企业的管理要素可分为四个层次:1、中心层,主要指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2、精神层,主要指企业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等企业的内在规范。3、制度层,主要维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外在规范。4、物质层,主要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技术流等属于企业的功能性管理要素,是价值链管理的运作过程、手段和方式。

(二)价值链管理的特点

1、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价值就其实质而言,是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综合。经济价值简言之就是企业获得的利润与支出费用之比,企业的社会价值指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链管理就是通过价值创造过程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兼顾企业社会价值的同时,以可能少的资源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价值。

2、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原则

按照价值分析,顾客追求价值高的产品或服务,就会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价值链管理强调顾客价值不仅存在于企业外部,而且存在于企业内部,每一次价值转移过程中都存在顾客和顾客需求,因而要求企业兼顾内外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3、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价值链管理用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将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因素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各利益主体的价值活动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提出实现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模式,包括股东价值、员工价值、顾客价值和社会价值。生产过程提供将资源转换成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管理过程为生产过程提供目标与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组织、领导与控制。

(三) 价值链分析的功能

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的活动分为两类,即主要活动和辅助支持活动。主要活动包括购买物流、生产制造、发货物流、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等,辅助支持活动包括整体管理、人事劳务管理、技术开发、供应等。具体来讲,价值链分析有以下几项主要功能:

1、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比较揭示了决定竞争优势的差异——企业核心能力所在。核心能力是指建立在价值链的各环节基础上的、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作用力的集合,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在产品、管理、文化和技术等领域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技能的综合体。

2、进行战略成本分析。价值链是企业战略成本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用以分析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地位。通过战略成本分析,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所谓战略成本管理,说到底就是要大力发展优势价值链,改造并提升非优势价值链。

3、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发挥有益的作用。一种与价值链一致的组织结构可以增强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考虑组织再造时,应确定适应价值链管理的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4、价值链是理解技术在竞争优势中所起作用的基本工具。技术包含于所有的价值活动中。不同价值活动的技术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价值链中各种联系的一个主要源泉。

三、我国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趋向成熟阶段,其特征为“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买方为市场主导,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企业逐步实施价值链管理,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持续的发展。虽然价值链管理对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一)供、产、销没有形成一条“龙”

传统国有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生产系统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生产过程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更没有全面地考虑企业整个供、产、销的价值链;三大系统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使价值链上的节点相互脱节。

(2)产品价格作为基本的竞争手段

很多公司仍然以产品的价格作为基本竞争手段。最近几年中国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就是最显而易见的例子,而今,中国市场上又在上演轿车价格战。企业掉进价格大战的陷阱之中,首先在于主导思想,认为销售额越高越能占领市场,但是忽略了利润率的重要性。其次,销售折扣方式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即鼓励从低价向更低价前进,每一个低价都成为新的起点。

(3)信息管理落后

我国不少企业在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数据时,企业内部信息处理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有了计算机,还没有充分利用INTERNET(互联网)、EDI(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手段,存在信息不全、不准、传递不及时,管理不能集成等问题。

(4)部门主义严重

多年来,很多企业形成了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核算和实行激励的机制,造成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在工作中不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片面地追求本部门的利益,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了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扭曲和变形,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企业无法整合各种现有资源,更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

总而言之,价值链理念下的企业管理,是从传统管理向价值化管理变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它与现代管理需求紧密相联的。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仅仅依靠传统管理已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价值链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它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顾宏武.浅谈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中国农业会计,2004年第2期。

[2] 冯海龙.价值链管理: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管理模式.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4期。

[3] 方琢.价值链管理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3期。

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5

1.充分认识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意义

1.1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企业立足自身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产品的质量是企业长期生存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必须保证质量,才能使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失去了质量,就会失去生命。在商品经济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是看其能否向市场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优质产品。

第二,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就是质量问题。只有质量问题有了保证,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为社会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要想做到质量好,就通过低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给用户提供性能好、寿命长和可靠的产品。所以,质量好就代表有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就是企业文明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需要。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就是产品质量问题。抓产品质量就像抓企业管理的牛鼻子,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管理进行加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1.2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变化、保增长、调结构政策的必然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管是国内的市场还是国外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上没有优势,也就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不能进入市场,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潮所淹没,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逐渐被遗弃,也就不可能在竞争中长足发展。所以说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成为了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支柱。

1.3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作为产品质量问题不但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就是质量安全状况,产品质量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只有充分注重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企业才能逐渐被消费者和社会所认可,才能为消费者和社会生产出更为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2.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产品质量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进行控制,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所以我们平常都把质量管理叫做质量控制。只有对产品质量管理进行加强,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才能对社会责任,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可是,当前在时间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难点,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1)企业中有些人对质量意识淡薄,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自然而然离不开人,质量管理首要的原则就是要全员参与,这就体现了人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个别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不完善。要想拥有好的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水平、“设计和开发”的控制分别从策划、输入、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等方面来规范审计过程。

(3)产品质量控制问题。特别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的质量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3.对策和建议

3.1全面强化质量意识

首先,要提高认识,企业管理阶层在质量管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者加强了认识,才能做到全面强化质量意识。其次,通过会议宣传贯彻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人和 产品的关系,如果每个人的工作到不了位,则有可能导致企业产品的质量过不了关。再其次,定期制作警示的牌子,或者在企业的现场拍摄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形式,组织相关的人员,特别是组织操作的人员进行观看。最后,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的教育工作,或者通过签订“质量责任书”来对质量行为进行约束。

3.2提高员工的质量素质

在产品质量系统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可是人员的素质是影响质量最基础、最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因素。企业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必须不断更新工艺技术和设备,这时,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3.3坚持“用户导向”质量观

产品和企业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就是要使用户满意。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很多的企业都意识到,只有产品质量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满意,才能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才能够长足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4提高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实现企业各种目标的源动力就是执行力。执行力对于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流程如果不好,可以通过执行发现不足并对其进行改善;不管多么好的流程,如果不去执行,也就成为了夸夸其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怎样才能让所以员工围绕着体系要求积极工作呢?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不要让每个员工感受到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和制约,在推行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要求员工严格按照体系的规定做事,而更要帮助员工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找到更为有效的做事的办法。

3.5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文化对于产品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组织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员工行为以及企业发展方向起着保障和推动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明确自己的优势地位,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重点。

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6

引言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所以成本控制一直是企业的关注点,如何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是当今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进步,煤炭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要建设高效率、高生产煤炭企业的战略要求。在全新的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应当抓住发展机遇,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控制企业的成本,整合企业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有着不同型号的生产指挥车和特种作业车辆,如生产指挥车有猎豹系列、郑州日产系列、依维柯客货车等,特种车辆有吊车、工程车、水车,叉车、装载机、多功能油脂车等等。目前这些车辆的管理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不断的对车辆费用开支管理进行完善,为企业成本控制做出贡献。

一、车辆费用开支管理的意义

1.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传统的人工式操作和信息化应用相比有着多种缺陷,管理效率较低,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人工操作都难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车辆的使用效率,导致出现大量材料浪费,在车辆的维护、检修上不够完善,导致出现车辆损坏、管理混乱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采用高效的企业管理效率就是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于此,可以通过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也更符合目前的发展形势,能更好的对企业中的车辆实行跟踪管理,保证车辆的使用效率。

2.控制车辆开支

煤炭企业中车辆是生产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现场用车,目前已经应用在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成本也占了企业成本中的一大部分。因此,通过何种管理方式才能降低车辆开支,提高车辆的利用率,而又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目前煤炭企业的棘手难题之一。虽然目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已经开始应用信息化,但是大多数是针对班组和车间进行设计开发的,在车辆管理上还有待完善。在长期的运营发展中,车辆管理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通过完善车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保证车辆使用规范化

在完善车辆管理时,要跟踪监督车辆的日常维护点检,将车辆情况和驾驶员进行绑定,包括车辆的材料消耗、事故处理、维修费用、固定费用、单车消耗等多种具体信息。在进行车辆管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处理,例如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型号的车辆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之后的查询和决策提供信息基础[1]。

二、车辆费用开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中的车辆主要负责生产中的拉运设备、配件、油脂等和生产指挥人员下现场。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选煤厂中应用了大量的特种车辆,这也就对运输的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保持选煤厂的车辆和企业所需的车辆水平相平衡,是目前选煤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根据选煤厂的工作现状,车辆运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随着产量增加,选煤厂特种车辆越来越多。为了保证选煤设备可以一次运输到位,节约成本和时间,车辆的统筹安排的越科学,运输效率就越高;第二,运输距离不断增加。为了减少运输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车辆运输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满足选煤厂的各种运输要求;第三,更高的可靠性。由于选煤厂工作性质的原因,一旦车辆出现问题,会对选煤厂的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车辆的可靠性是评价车辆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良好的运输方式,能够起到完善工作环境,加强安全生产,避免出现事故的目的。根据目前的情况,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车辆管理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车辆使用寿命较短

经过调查发现,煤炭企业中的车辆和私人车辆相比,使用寿命明显缩短。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首先,和私人车辆不同,煤炭企业的车辆往往处在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选煤厂由于路况不佳,车辆在复杂的路况中行驶,对车辆有一定的损耗。日积月累,必然会对车辆造成一定的损伤,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第二,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也存在问题。企业的车辆由于使用较为频繁,在大量的工作压力下,难以保证及时的维修保养,造成车辆使用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质量;第三,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问题。选煤厂的车辆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良驾驶习惯。这些驾驶习惯无形中也加速了车辆在运输中的损耗,减少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2.车辆成本管控压力大

在对车辆进行成本管理控制时,面临着种种问题。选煤厂需要用到各种特种车辆,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如果采用全部外包的方式,第一成本太高,第二如果维修厂商偷工减料,则很难保证车辆的质量,还大大的增加了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在车辆配件的维修方面。目前企业中的车辆很少是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往往涉及到多个车辆供应商。这样为车辆的配件采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同品牌的车辆配件往往难以共用,对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有时还会出现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车辆的质量。例如车辆的轮胎更换方面,目前企业的轮胎更换都是采用外包的方式,这样一来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压力,但是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如果采用自购自修补的模式,这样在对人员管理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补胎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招聘具备专业性的人才,而工资方面,则很难放在其他岗位之上,出现两难的局面[2]。

另一方面,在油料费上也是一个难点。企业车辆的油耗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车辆运行成本,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这方面问题,也采用了一定的措施,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油耗统计上的问题;第二,车辆管理上的漏洞。除此之外,选煤厂的工作量非常大,当车辆供不应求或出现损坏时,企业要进行新车采购,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3.车辆管理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存在问题。往往都需要通过降低职位要求、加强福利等多种措施才能招聘到合适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某些时候工作时间较紧,很多新招聘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开始进入实践阶段,导致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降低了工作效率。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驾驶员和车辆维修人员。在选煤厂中,很多驾驶员都是外地的,不同的情况导致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管理时有较大的困难。如出车时间较晚、不服从管理人员管理、交班前不检查车辆、安全意识差等情况。尤其是安全意识,很多驾驶员有随意闯禁区、超速、超车等违法行为,出现了大量“非生产性”安全隐患。在维修人员方面,车辆维修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而相对应的维修人员数量则较少,还有很多是有熟练工带学徒的情况。但是其工作性质却是要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对企业车辆进行维修,为维修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

4.车辆调度问题

由于选煤厂的工作量较大,而车辆也较多,在进行车辆调度时较为混乱。在安排出车任务时不合理,责任分工也较为模糊,任务完成情况难以得到及时反馈[3]。

三、加强车辆费用开支管理的建议

1.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目前在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使用的仍旧是人工式管理,在管理效率上难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和科技化开始应用在我国各个领域,因此,在进行车辆费用开支管理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建立管理系统取代传统的人工式管理,只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就能完成大量的管理工作。例如在车辆管理上,可以通过安装GPS的方式,对车辆进行实时监督。通过GPS的应用,能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例如可以对车辆的行径路线进行实时监控,直观的反应出车辆的运行过程。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紧急事件,可以及时告知司机,并进行相应的调度。能够掌控车辆每时每刻的运行情况,并通过系统进行记录。通过对记录的处理,能够准确具体的了解车辆的情况。GPS系统有着多种优点通过GPS设备的传输,可以获得车辆运行实地的经纬度信息,通过网络传回到数据库中,并根据计算得出车辆的位置、轨迹、数据等;第二,可以及时了解车辆的位置,实时监控车辆是否按照要求在指定区域中行驶。在选煤厂车辆的运行中,掌握车辆位置可以对车辆进行精确性管理。如果没有GPS系统,那么一旦车辆偏离了企业的指定区域,管理人员难以得知,也就难以了解具体情况以及对司机进行责任追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GPS定位系统,企业可以制定车辆的运行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公车私用的情况;第三,可以查询车辆的形式路线。根据GPS传回的信息,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车辆的运行轨迹进行分析,对具体路线进行监控、记录、查询、回放等,一旦发现司机有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出现,要及时记录并予以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司机的不良习惯,保证车辆使用、行驶安全。第四,通过GPS传回的数据对路线进行优化,选择出用时最短、最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输路线。

此外,还要建立企业内部的车辆管理系统。通过对选煤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具备开放结构、拓展性强、易维护的车辆成本管理系统,对车辆的运营成本进行精确控制。从总体上看,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行车队信息化管理。在系统中,要对车辆的各类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使用情况、事故情况、台账信息、维修情况等,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基础,提高车辆管理水平;第二,进行动态管理。根据车辆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用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式管理,对车辆的监督要从台账录入开始,贯彻到整个运营过程中;第三,建立人员信息。在系统中录入人员信息,观察司机使用车辆的情况,对人员进行统计、汇总等;第四,自动生成报表。根据管理的需要,可以在系统中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导出,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4]。

2.健全管理制度

想要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将车辆和司机绑定,一旦发现车辆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应司机的责任。有效落实管理制度,加强执行能力,不能沦为形式化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车辆的运行情况和工作环境等制定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有章可循,从而降低选煤厂的车辆成本,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3.加强成本管控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对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系统的数据,可以了解到车辆行驶的距离,并根据距离计算出油料消耗量,进行记录。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司机出现偷油漏油的情况,一旦发现和系统计算有出入,要及时介入分析,追究司机责任。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能及时反映出车辆的运行情况。管理人员要对车辆进行全程跟踪维修,一旦发现车辆出现损坏或磨损等问题,要及时记录上报并解决,保证维修的质量。管理人员还要分析车辆的历史情况,了解车辆在运输中所消耗的油料费用、运输费用等,进行车辆定额,减少企业的成本。

4.强化维护工作

提高司机的责任意识,在每次交班前,要对车辆状况进行检查,避免造成车辆的恶性循环,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对道路进行优化,提高道路质量,避免道路对车辆造成伤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