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经济的核心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2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网络编辑除了要懂得传统的新闻报道,还要了解互联网的网络编辑等技术手段,要求从业者有相应的计算机基础、坚强的意志力、敏锐的新闻传媒视野以及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技能。

互联网技术推动着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互联网传播媒介的更新、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推动着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而随着手持式移动终端的兴起,微博、微信等即时传播方式的盛行,以及政府企业等公共数据服务的大量进行,由此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数据承载着信息,这些承载着信息的海量数据即被称为大数据。大数据能够在政府政策制定、社会舆情监测和商业营销等领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于大数据的概念,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被引用较多的是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对大数据的描述:“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概念的兴起,对网络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编辑理念在不断面临着挑战,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闻和信息没有本质区别。受众可以方便地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获得新闻和其他信息,新闻与信息的界限变得模糊。网络编辑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料,内容不断泛化、细化,丰富程度远超报纸,内容更精细、更微观。

二是事件(事实)和观点并不一定有严格的区分。网络使群体的极化现象更加严重。而由于网络媒体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网络编辑对于事实和观点的立场与形象容易受到质疑。一些网络编辑为吸引受众,抛弃传统的中立观念,代之以带有明显主观倾向的观点。

三是新闻也可以娱乐化。为吸引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受众群体,一些网络媒体特别是网络新闻媒体放弃严肃中立的表达,以恶搞或追求趣味的方式报道新闻。

四是信息传播格局发生变化。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公民新闻成为专业媒体的补充,动摇专业媒体的“把关人”地位。职业的新闻工作和传统的信息把关将受到“个人门户”的严重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播企业通过技术手段转变新闻出版传统的方式,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以受众为中心,充分利用海量的数据资源,是大数据时代网络编辑工作的底线和原则。

相比专业技能、软件操作能力和计算机语言这些实际能力,网络工作更注重编辑的个人素质和潜力。基本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要强;技术方面,如果既定的网页模板通用程度较高,那么专业的技术要求可以不需要很高,图片、视频、原创文章能达到基本规范的标准即可。

以网络信息搜集与处理和良好文字功底为基础的日常编辑单条新闻是网络编辑最常用、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应熟练掌握的技能,但在大数据业态下,网络编辑应了解互联网,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做新闻,并且能熟练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从海量的信息中敏锐地把握新闻信息,挖掘网络潜在信息,开发内容产品。

具备信息整合能力和专题策划能力

整合是指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最终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网络媒体的整合集大成者,往往以新闻专题来体现。专题中引人入胜的不仅仅是新闻,而是独具匠心的专题栏目和事件策划。整合同一事件的不同专题,就是通过一系列思维严密的策划,把反映各个事实侧面的栏目内容汇总在一起,思路清晰地将整个事件的海量信息展现在大家面前。

网络专题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把传统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的优势融为一体,充分展现网络传播的特色。由于网络数字化、超文本、超链接优势特征,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没有空间限制的顾虑,可以轻松搜索专题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加以利用,这使网络新闻专题成为某一新闻事件内容丰富、资料齐全的大型“资料库”。专题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得益于网络编辑对海量信息的筛选、整合。

具备融合创新的思维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编辑,应不仅能方便受众群体进行网上阅读、手机浏览,还能方便内容采集和信息二次加工,有效增加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由简单的、传统的纯文字阅读,变成随时随地阅读、观看比单纯文字内容更丰富的图片、更生动的视频等,颠覆读者的阅读方式,将读者、作者从传统阅读、投稿带到全媒体的阅读、写作模式之中。大数据时代,网络编辑要自觉融合到新媒介这种生态环境中,做新时代文化的推动者、尝试者。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3

1.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这种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恰恰能用优美的图像,动听音乐,有趣动画,创设出一个个情境,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变静为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形象地认识事物,又要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就需要一个形象直观的过程展现。这个过程的展现,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帮助。

3.示范演示,突破重点,提高技能,验证原理

计算机的示范演示可以提高学生操作和练习的能力。计算机的示范操作比教师的演示要规范、形象、逼真、吸引人,并能与学生实际操作结合,形成操作技能。

同时,任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还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数学知识的正确与否也需要到实践中验证。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利用它的动画特点,使其完成得更为完美。

4.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计算机帮助下,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对于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帮助中解放出更多时间,去对学生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更好地去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的“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同时,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构建起合理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作用

1.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2.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收集数学信息

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申、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3.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文字或数据来完成。(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数据事先准备好,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来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方便学生进行修改,还可以省去学生写的时间。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更增加了一节课的机动性、灵活性。

4.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及时的课堂反馈与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反馈情况,但在网络环境下,局域网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上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导。

5.在网络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延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板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

三、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能够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意识

1.链接活动平台,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参与意识

如今探索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性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网络环境下促成师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成长

现代教育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对话,同学间的协商、讨论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倾诉心声、表达看法、讨论问题等都可通过信息通道得以传输。数学教学中通过网络设置信息通道,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3.网络资源整合,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精神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4

网络电视用户的多样融合新需求与技术生发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媒介的融合极大地延伸了个体在生理机能上所能接触的范围和区域,让人们间接“看”到和“听”到个体无法延伸的物理时空。网络电视已经具备了电视点播、时移回看等对时间的自由化选择,但若想摆脱接收空间的捆绑,在观影中实现卡斯特尔所言的“时间的无限性”与“空间的流动性”并重,介入电信网络中的手机媒介,将成为它技术革新的生长点。那么,在技术保障关口,网络电视需要达成对手机客户端的亲和,并且为原始视频源开发诸如实时、离线等转码方式,确保视频内容能够清晰、顺畅地呈现在手机终端上。若网络电视能够实现向手机视频的跨越,据《中国手机视频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1》预计,2013年中国手机视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2.8亿,收入规模将达到113.8亿元。①届时,基于三网融合之上的三“屏”融合初现规模,我们将愈加接近进行立体沟通的“理想通信”时代。

在网络的无缝覆盖下,视频服务准入途径的增多,使用户对接收内容有了更丰富、更完备的期待。理想的通信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满足人类沟通的各种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三网融合,在业务应用层面它指向了全媒体终端的整合。所谓“全媒体”指的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②尽管我们现在对“全媒体”的描述还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但是作为“全媒体”的一个构成因子,网络电视理应竭力趋近这种传播愿景。在表现手段上它应当注重文字、图片、影像、动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组合运用,调动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全部感官,激发用户的通感和联觉,实现信息的全面覆盖。例如,腾讯网联手CNTV推出的世界杯视频直播,就搭建了一个“视频+微博+实时数据”三合一的“全直播”“秒互动”模式。在同一页面上呈现三种形态的直播信息,用户观看、讨论以及利用数据直播分析比赛形势,完成了从吸引眼球到深度参与的升级,重新定义了网络电视直播的形态。实现这些效果,网络电视技术需要具备更大的包容度和灵活度,实现动态频段划分、信号智能匹配、异源信号同步等功能,完成从“渠道介质”到“复合媒体”的华丽转身。

在经营内容上,网络电视除了常规的收视项目、网络使用费等方式,还应该开通网络视频电话、在线游戏、网络电视购物、在线支付等一批基于技术融合产生的增值应用。这里,网络电视并不是传统媒体内容和新兴技术的简单相加,它必须打破将电视内容机械平移的观念。以网络电视购物为例,美国微软公司研发了一种网络电视广告的新模式,在这个集成平台上用户既可接收到电视广告的视听信息,又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即对广告内容中出现的物体进行标注和索引。用户一旦对画面中的某个物体感兴趣,就可以通过点击该物体链接到相关的视频广告。这种以网络电视广告为代表的动态影像超文本编排方式,需要引入对动态热区设置、动作捕捉系统、感应同步装置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完善原有功能模块的可扩展性,在三网技术的深度植入中实现全媒体的构想。

网络电视用户对观赏质量的新需求与技术勾连

理想型的媒体必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统一场,这将是对人类交流化生存图景的终极模仿。当代生活节奏早已摆脱了传统的静态形态,正如有些哲学家所说的,当代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所谓“动力学”。航天技术的进步不断刷新着人们对速度的感知,交通工具的便利使人们花费在跨越空间上的时间急剧缩短。从视觉接受心理学角度来说,当观众习惯于速度奇观所提供的存在范式之后,“快看”与“看快”就成为观众视觉接受的典型形态。同时,网络的融合、技术的叠加,使“人体”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传播的时空得以扩展后,用户也会对传播的效果产生新的期待。

种种新需求指向了网络电视响应时间更快,播放过程更流畅,播放效果更清晰。众所周知,处于当下视频信号普遍高清化的大数据量轰炸下,画面的流畅度和清晰度是网络电视直播相对于电视播放的一大短板。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网速,追加带宽,而这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支出。如何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中巧妙地解决矛盾?我们将目光转向接受心理学。按照接受心理学理论,在用户的观看行为中,其观看的兴奋度并不是一直处于一个定值上。当播放内容出现大的动作变化、情节变化时,用户的视觉关注度最高。如果在这些视觉兴奋点处用户的观看需求得到满足,那么他会对这次观看行为评价较高。以此接受心理因素作为理论先导,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网络电视的播放中,观众对不同的节目类型需要的清晰度预期是有差别的。当无法满足全程的高清流畅播出的带宽要求时,我们可以在一些内容拐点处,为其动态调整带宽大小,通过用户的心理调适改善用户对接受效果的评价。例如,网络电视内容提供商可以预先在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影视作品动作场景、大场面场景做出类似触发脉冲的内容标识,在播放过程中只要遇到该标识,系统就动态分配一些带宽资源,确保用户在观看兴奋点处的接收质量。这样的安排也可以应用在春晚、奥运会开幕式等直播内容中。监管者可以按照节目单的安排,在舞蹈、大型团体操等动势较强的节目时间段里,设置带宽切换标记,促成基于视觉认识曲线的差异化播放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为网络带宽添置动态口令,或者达成动态分布机制等技术保障。而这些技术革新的内在逻辑是在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接收的高要求之间用视觉认识心理架起一座桥梁,实现将资源最优化配置。

网络电视用户主体性新需求与技术升级

人们对信息传播模型的探索从早期的“枪弹论”“强效果论”(把受众看作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使用满足学说”“沉默的螺旋”,直到“接受理论”受者的个体需求才被推至关注的焦点。美国学者戴安娜・克兰说:“接受理论修正了对于大众文化理论来说至关重要的心灵操纵假说――文本意识形态含义被公众不加质疑地接受。公众成员没有被概念化为文化的傀儡,而是被概念化为能够重新阐释主导意识形态话语以满足自身需要的积极主体。” ③网络语境的产生,保证了受众主体性权利的合法性,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推给自己”的信息,而是在海量信息中“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从“推”到“拉”,反映了传播方式的一种变革。

指向全媒体信息传播的三网融合,是通讯资源全面优化整合的一次跨越式发展,此时的网络电视不是简单地通过网络融合环境进行信息分发,而是个体获取对等的全媒介传播力和控制力。在这一方面,中国网络电视台做出了积极探索。它以“参与式电视体验”为理念,创造“个人电视台”专栏,使大家在分享视频的同时,也可成为视频上传的信息源,打造自己的明星电视台,并以个人电视台为基础,提供用户交流论坛、微博群,构造SNS社交网络朋友圈。而2011年的网络春晚又创设了一种更新的参与形式,即用户可以通过即时视频对话加入晚会的直播进程。达到如此交互性力度,网络电视平台需要升级基于单一影像播放系统的数据结构,加大上传模块的建设,实现业务打包、网络功能嫁接,塑成对等的传播样态。

信息只有被需要才有传播的必要。通讯疆域的空前扩大让人们置身于浩淼的信息海洋中,因此在网络电视系统中,尊重用户个性需要也表现在设计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解决好高度针对性的问题。网络电视环境下,每一台电脑都可以成为信息源,视频信息的“去中心化”也使其准入门槛降低,基于关键词的视频搜索出现了大量衍生体,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深层探索的无逻辑性常常导致个的中途夭折。同时,现有的超级链接和基于Web服务器搜索引擎所构成的非线性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原来职业化的传播者转移或推卸一部分“守门人”责任的契机,原来职业责任中的选择细分等主要任务渐渐被“有文必录”式的罗列所代替。于是,很多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型网络电视网站追求大而全,精确的信息依赖于接受者层层超级链接的探索,用户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的个体,仍然被当作是有着共同爱好的群体成员来对待。提供智能化的视频搜索机制,是新型传播模式对传播技术支撑的必然要求。因此,关键词属性的细化,视频内容语义的再协议,超链接、超文本网状结构的重新整合,甚至图像检索尖端技术的借力,都将是网络电视搜索引擎功能拓展的方向。

理论上的探索甚至展望,是技术前进的动力。三网融合还在前行的摸索中,网络技术的更新也需要一个过程。本文的探讨只是信息最大化之后理论建构尝试的开始,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份介入,促成一种创造,以此激活网络电视自身蕴含的巨大潜能。

[本文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09CB320503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释:

①闫云霄:《自制、手机、分化:网络视频行业2011年的新方向》,《新闻界》,2011(5)。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息素质 高职教育 培养途径 发展建议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信息素质”一词。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年在关于信息素质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是能够敏锐地觉察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检索、评估以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人。”[1]美国监督和课程发展协会1991年研究提出:“信息素质使学生能充分地利用全球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机会。信息素质应成为每个学生受教育的一部分。”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人的信息素质成为衡量信息化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的经济生活将以信息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为主,信息的获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个阶段的学习方式是以课堂为主,而信息素质又是课堂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1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来看,大多数只有高中、中专或大学学历,他们对计算机和多媒体应用技能较低,而且在之前因缺乏信息化环境,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获取能力差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1984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教高z84{004号)文件,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与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信息社会的发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课程在不断地深化,内容在不断地拓展,已成为培养全日制学生信息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多数高职院校对在学生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和信息素质培养认识不到位、不重视,没有把信息素质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正式教学课程体系中。目前我国各类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计划中基本未开设文献检索课,或者仅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

高职学生入学起点相对较低,相比较普通本科高校在校学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欠缺、专业知识不系统。由于入学动机和目的性各异,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目标性不强,缺乏动力,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并且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高职教育的教学形式因为缺乏信息资源环境,导致信息意识不强。高校图书馆是营造信息化环境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在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与教育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高职教育的学习特点导致他们难以得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源环境和信息服务,缺乏信息资源获取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致使高职学生的信息素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获取能力低下。

2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1 创新高职教育学生信息素质培养途径

2.1.1 改变观念,推动高职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仅仅承担着学生图书知识素质培养任务,并没能很好地履行对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能,更谈不上进行深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加强高职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充分认识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现实意义。其次,高职教育相关机构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真正把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融入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体系中,与专业课相结合,达到高职教育学生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信息素质的目的。

2.1.2 开展不同层次的面授教学,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质

针对高职学生大都信息意识淡薄,不熟悉图书馆各类资源,计算机技能薄弱,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检索、处理和运用能力较差等问题,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应采用多层次面授教学的方式,提高高职学生信息素质。首先,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组织参观图书馆,开设专题讲座,围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展专题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服务项目,从而提高他们对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认知度。其次,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系统开设文献检索课,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系统学习,激发他们的信息需求,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各类资源,掌握检索的技巧,了解与信息利用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能够合理与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能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把所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基础和价值体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1.3 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协同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可以采用学科渗透方式,协同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师应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专业必修课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通过信息检索,掌握本学科领域研究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提高其专业信息评判能力,并有效地解决其专业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反之,学生通过信息检索解决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检索技能的兴趣,信息素质也相应提高。

2.2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网络经济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 电信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评价 BP神经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电信运营商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分分合合之后,目前正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客户资源竞争,特别是价值客户竞争,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战略制定的新方向。因此,找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方法对运营商所拥有的客户进行评价和分类,挖掘出其拥有的价值总量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从直接经济维度出发,以各种可直接测量的经济指标作为客户价值评价的依据。但是信息手段的飞快演变带来的不仅是通信的便捷,还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客户关系网络,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交换的中枢,对客户关系网络的把握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其网络中的客户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传统客户价值理论中所定义的“收入减成本”,更重要的是客户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价值。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包括直接经济维度和社会网络维度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模型。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地阐明了整个评价模型的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以及数据分析一整个流程的操作。

一、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提出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直接经济维度和社会网络维度,具体来说:

1.直接经济维度包括当前价值类指标和潜在价值类指标:

(1)当前价值类指标,包括基本功能消费和附加功能消费两部分。

基本功能消费是指客户在电信运营商中交纳的基本通信费用,包含月租(X1)、本地话费(X2)、长途话费(X3)三个指标。基本功能消费是电信运营商能够给普通客户带来的最基本的服务,它是客户在正常消费服务的过程中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收益。

附加功能消费是指客户发送短信、使用GPRS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产生的费用,为了方便此处用数据业务通信费(X4)一个指标统计。这些附加功能消费属于特殊功能,他们的使用能够使客户增加已购买产品的交易额。

(2)潜在价值类指标,主要通过考察客户的忠诚度和信用度来判定。

忠诚度用在网时长(X5)和当月通话时长(X6)来衡量。在网时长是指客户使用该电信运营商品牌的时间长度,在网时长数值越大表示客户对该品牌越依赖。当月通话时长是指客户当月使用该品牌进行通话的总时间长度,这个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客户对该品牌所持态度的变化,如果每个月的“当月通话时长”数值趋于稳定,则忠诚度较高,反之依然。

信用度包括最高欠费金额(X7)、月欠费金额(X8)和欠费次数(X9)三个指标。最高欠费金额为客户在使用该品牌时欠费的最高值;月欠费金额是客户当月欠费的数值;欠费次数是客户使用该品牌中欠费的次数。这三个指标反映的是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信用度。

2.社会网络维度包括三个指标:

点度数中心度(X10)、点中间中心度(X11)、点接近中心度(X12)三个指标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中的三个常见指标,所表征的客户社会网络属性各有侧重:点度数中心度表征的是客户在网络中“权利”的大小;点中间中心度表征的是客户在网络中“控制力”的大小;点接近中心度表征的是客户在网络中“反控制”的大小。而在电信客户的社会网络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通话清单计算出这三个指标值。

二、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模型

根据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客户经理就可以用技术手段来分析某个特定客户的综合价值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电信运营商面向的客户是多种多样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行业,设置一套指标权值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想法。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它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客户的特征,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计算出权值配置的优化方案,大大提高客户综合价值的评价准确率。

1.数据获取

在理想情况下,处于电信运营商内部的客户经理可以从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中直接导出直接经济维度的指标X1~ X9,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量级数值转化为无量纲、0~1间的数值。另外,X1~ X6是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越优;X7~ X9是负向指标,即数值越小越优。在进行归一化处理时要将它们统一为正向指标,方便分析。

设:

其中,n表示客户样本总数;Tij表示第i个客户样本的第j项指标值;Tjb表示所有客户样本的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Tjs表示所有客户的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那么,归一化后的客户样本正向指标值为:

归一化后的客户样本负向指标值为:

而对于社会网络维度指标X10~ X12的获得,需要客户经理通过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先导出目标客户群的通话记录数据,然后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分析出每个客户样本的点度数中心度、点中间中心度和点接近中心度并做归一化处理,方法同上所述。

为了保障客户信息安全,保护客户隐私,电信运营商对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管理十分严格,非内部职工是无法查询客户数据的。因本文作者不是电信运营商内部职工,无法拿到指标体系中所有的数据。为了能够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来进行模拟,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人所在单位正在使用某品牌的43人进行了访问,邀请他们通过登陆网上营业厅导出包括通话清单、月租、本地话费、长途话费、通话时长、数据业务通信费等在内的个人数据以作研究。而“在网时长X5”在网上营业厅是无法查到的,则需引导被访者回忆使用该品牌的大概时长。另外,在本次调查中被访者的信用度都非常良好,几乎没有出现欠费记录,为了达到降维、加快运算速度的目的,没有对X7~X9进行统计。最终,调查得到了37份有效数据。

2.数据预处理

(1)建立数据仓库

建一个名为“数据处理.xls”的Excel文档,作为数据仓库。在“数据处理.xls”中,新建“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五个工作表用于存放被访者对应月份的数据。其中,X1~X6可以从被访者原始数据表中得到,X10~X12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计算求得,详细步骤如下:

① 根据被访者原始数据表,构建邻接矩阵:二者在本月内有通话记录记为1,否则记为0。

② 打开Ucinet,通过DataImport via spreadsheet(DL editor)Full matrix w/multiple sheets路径将邻接矩阵表导入软件。导入数据之后,Ucinet将在默认目录自动生成工程文件“邻接矩阵.##h”和“邻接矩阵.##d”。

③ 通过NetworkCentralityMultiple Mesures(old)路径打开工程文件“邻接矩阵.##h”,计算出各月份每个被访者的点度数中心度(Degree)、点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和点接近中心度(Closeness)。并通过VisualizeNetDraw路径得到网络关系图。

(2)归一化处理

在“数据处理.xls”中新建“10月归一化”、“11月归一化”、“12月归一化”、“1月归一化”、“2月归一化”五个工作表用于存放被访者对应月份的归一化数据,并在对应月份的单元格中算出归一化数值。例如,“10月归一化”工作表中C3单元格的归一化公式为“='10月 '!C3/MAX('10月 '!C$3:C$39)”,它表示用“10月”工作表中C3单元格的数值除以C3至C39单元格中的最大值。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预处理完毕的五个月数据,接下来进行BP神经网络的建模。

3.评价模型神经网络的确立

(1)输入向量、输出向量维数确定

输入向量为指标X1~X6以及X10~X12共9个维,每个月的输入向量是一个9×37的矩阵。输出向量为一个确定的数值,因此维数为1,而每个月的输出向量是一个1×9的矩阵。

(2)隐层节点数的确定

根据现有文献经验,设m、n、h分别表示输入向量维数、输出向量维数以及隐层节点数,则在m>n时, 为最佳隐层节点数选择区间。因此,本研究的最佳隐层节点数区间为[4~13]。通过在MATLAB中进行仿真模拟比较,确定最佳隐层节点数为9。因此,本研究最终的神经网络结构为[9,9,1]。

(3)传递函数确定

由于S型非线性函数的网络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它也接近于人脑神经元的输入输出特性,神经元采用S型非线性函数,对于隐层神经元,我们取传递函数为tansig函数,函数表达式为:。而我们的输出层需要在区间[1,5]进行评分取值,因此用purelin函数,函数表达式为:。

(4)学习算法确定

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在进行中小规模数据处理时,LM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快,而且精度也比其他算法高,能够获得更小的均方差。因此,本研究采用LM算法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4.评价模型在MATLAB上的训练及仿真

因为9个指标都是正向指标,因此整个评价模型应该是递增函数。我们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按数值大小分为“很高(0.8~1)、高(0.6~0.8)、一般(0.4~0.6)、低(0.2~0.4)、很低(0~0.2)”五级,那么可以知道:当9个指标都取最大值1时,评价值最高,其他等级亦是如此。设期望评价值为区间[1,5]上的实数,那么用于评价模型学习训练的输入向量p和输出向量t分别为:

将p、t导入MATLAB,并编写训练程序:

经过5次迭代,网络停止了训练,训练均方误差下降到

,而测试均方误差和确认均方误差在第2次迭代时达到一致的0.011898,如图1所示。说明建立的神经网络可以被接受。

图1 误差曲线

网络训练完成后,我们将预处理好的数据按月份导入MATLAB。设x2、x1、x12、x11、x10和y2、y1、y12、y11、y10分别为2月、1月、12月、11月、10月的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则有程序: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各月份各客户的综合评价值。在Excel中根据综合评价值按月份做出圆环图,如图2所示,自圆心向外的五个环依次为10月、11月、12月、1月、2月的评价值数据,每个色块代表每个客户的综合评价值占当月总分值的比重。

图2 客户综合价值圆环图

由圆环图我们可以看出:

(1)每个月各色块所占比重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本研究的客户群体的消费习惯趋于稳定,整体离网概率较低。从另一个角度看,客户经理每个月查看该图,就能知道目标群体中是否有异常数据,及时做离网预警分析。

(2)五个月内编号为9的客户综合评价值最高。从归一化表中可以查到,尽管其直接经济维度各指标值并不是最高,但是其社会网络维度指标值每个月都排在前列,这说明她在此研究群体中比别人有更大的影响力。而考察实际的客户身份可知,9号客户是单位办公室主任,负责单位的内外部人员联系,传达领导指示,分派具体任务。据观察分析,因为该客户的主要联系方式是单位的固定电话,移动通话的频率相对没有那么高,所以其直接经济维度价值被掩埋了。如果只分析其直接经济维度指标,是不能将其客户价值真正挖掘出来了。而采用本文提出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话,就能通过社会网络维度的指标值,挖掘出了其隐藏着的社会关系属性,纠正了对其客户价值的评价。这也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客户经理在分析数据时,如果发现某个客户的直接经济维度数值不高但社会网络维度数值较高,就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其很有可能担当着目标群体内部“上传下达”的角色,客户经理应该优先发展该类型的客户,将更多的优惠资源投放于此,以把握住该目标群体的“关系核心”所在,从而方便地将营销网络由中心向周边扩散。

(3)五个月内编号为27的客户综合评价值排名第二。从归一化表中可以查到,其直接经济维度和社会网络维度各指标值都排在前列,说明其是优质价值客户,这类型客户不仅对公司保有足够的忠诚,而且其在目标群体中属于活跃分子,具有较大的概率愿意为公司做业务推广传播,加强口碑效应。客户经理对该类型客户应该多加培养感情,提高其业务满意度,将其作为新业务推广的原点,向外扩张。

(4)观察到编号为26的客户综合评价值虽然较高,但是通过分析归一化表发现,社会网络维度指标数值较低,说明其在此目标群体中的“认同度”不高,即在此群体中不活跃。但是从归一化表中又能发现,其直接经济维度指标数值还是比较高的,这表明该客户在另外的群体中是个优质价值客户。这表明本评价模型能很好地平衡了直接经济维度和社会网络维度各指标间的权值设置。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客户经理在分析数据时,如果发现某个客户的直接经济维度指标值较高而社会网络维度指标值较低,可以尝试去挖掘一下其所属的别的活跃圈子,因为该类型客户往往就是其活跃圈子中的关系网络核心人物,客户经理可以通过他拓展出一个新的业务营销群体。

三、结论

本文提出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考虑了直接经济维度和社会网络维度两方面,并据此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信客户综合价值评价模型,经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意义,为客户经理、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技术框架。

参考文献:

[1] 齐佳音,舒华英.客户价值评价、建模及决策[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艳辉,吴斌,王柏.电信社群网络静态几何性质分析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02)

[3] 严寒冰.人工神经网络在电信业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