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的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的发展史范文1
[关键词] 牛 羊 兔 饲养 方法 技术 推广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50-02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东与恭城和灌阳两县毗连,南与桂林市相连接,西与临桂龙胜两县接壤,北与兴安县为邻.总人口332864人,总耕地面积359950亩,在土地总面积3385786亩当中,难于利用的石山,石骨的土地有323277亩,占总面积的9.55%,城镇、工矿、村屯及公路用地有67818亩,占2.1%,还有2994610亩土地完全可以利用,用于农、林、牧、渔生产的土地占88.35%。这个比例高于全国的74%,全区的71.2%。
草食动物在我县仍以牛、羊为主,其次是养兔,这个项目市场潜力巨大,据目前灵川县各市场调查这类动物的市场消费价格牛肉常年保持每公斤75-80元,羊肉每公斤80-90元,兔肉每公斤70-80元。灵川县自2003年成立草食动物办公室以来。先后在2007年7月1日成立了养羊协会,2014年5月成立了养兔协会,2015年9月成立了养牛协会。笔者之所以探讨这一课题,是因为该项目的确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巨大,关于“如何加快我县草食动物发展”笔者想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仅供参考。
1 灵川县草食动物发展状况
1.1 牛的饲养情况
解放前的1942年灵川县共存栏牛28000头,1949年全县存栏牛38266头,1952年存栏牛47388头,三年间耕牛饲养增加9122头。1957年合作社之后,由于变革的震荡,使牛迅速下降。1961年耕牛下降更惨,是因为私人饲养的耕牛全部归公社所有。1990年年末存牛达到53859头(其中黄牛存栏达35275头)占大牧畜的65.5%,水牛存栏18544头,占大牲畜的34.4%。达到历史最高峰。1995年年末存栏40934头,比1990年减少12.9%,2000年年末存栏50900头,2005年年末存栏39638头,年出生小牛8857头,2008年年末存牛21754头,比2000年同期减少29146头,减少数量达60%以上。2015年9月30日统计耕牛存栏23210头,比2008年同期减少2673头。
从以上年度耕牛数字看,我县耕牛逐年下降减少。因此,市场牛肉价格高得出奇,比2010年市场牛肉价高5倍,比2005年牛肉市场价高10倍。
1.2 羊和兔的饲养状况
1.2.1散养草食动物的条件受到限制
我县目前农村田和地绝大部分种植水果和少量的农作物,不适合农村农户放牧饲养,养牛养羊很容易冒犯其他农户的作物,罚款赔钱的麻烦太多,使农民劳民伤财。同时农民工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因此,饲养牛羊的农户越来越少了。
1.2.2饲养草食动物给农村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农村规划基本已是楼房,农户原有的牛、羊、兔舍已拆除,除全山区还有部份饲养外,基本上属于专业户饲养场,同时要求离村庄1公里以外,既不能污染水源,更不能危害农作物,这是草食动物饲养量下降原因之二。
1.2.3繁殖率低,饲养成本高
买一头犊牛须1800-2000元,一年365天除去人工费每天每头按20元计需7300元,再加上购犊牛的成本2000元,即9300元,如出栏时1头牛能卖上10000元,就只纯挣700元而已,利润太低,因此,农村无人再做这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2 招商引资,实行规模养殖
灵川县在上世纪80年代由县畜牧局组织5-7人技术干部对全县草山进行普查,普查结果统计,全县有155处150亩以上的草场。在2003-2004年中召来60余个商家联系,把前10年草食动物饲养走入低谷的被动局面重新扭转。在2005年间先后有40多个商家来灵川投资专业化,规模化养殖草食动物,实行小区养殖。
2.1 2012年4月9日,老板龚桂强首次投资300万元,新建种兔场养殖基地,成立了“桂林春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填补了灵川县12个龙头企业没有草食动物龙头企业的空白。2013年该老板再次投资500万元进行扩建。生产规模已成为桂林地区草食动物有名气的龙头企业。
2.2 2003年初,灵川县灵川镇兽医站动物防检员粟兴旺,不顾家庭和朋友的反对,在下乡出诊时发现农户养的土黄母牛所生的牛犊以每头1800元(满双月)共购买28头,总价50400元。现已成立“灵川县滔滔养牛场”养有能繁殖母土黄牛141头,每头最少值市场价10000元,现已是141万元。2015年10月以他为主成立了养牛协会,上报市、区进行鉴定验收。下一步他准备在桂北建立最大的土黄牛养殖基地。
2.3 灵川县自从2004年成立了草食动物办公室以来,即实行“种草围栏圈养”和“舍饲圈养”的新方式、新技术在青狮潭、大圩、灵川镇公平乡建立四个养羊小区。广大养羊户尝到了“不用放牧羊群壮,房前屋后花果香,节省劳力促增收,生态环境大变样”的产业甜头。
3 如何加快灵川县草食动物发展步伐
3.1 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目列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
3.1.1近几年来灵川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三大决策,就是要“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第三产业”。不但下大工夫做好“甘棠江公园”,旧城改造,县城二环公路等大项目,同时兼顾解决贫困山区,半山区的脱贫致富问题,使城镇工业和农村农业两条腿同步发展,制定了(灵川县“十二五”扶贫开发推进规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目的地将农村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当中。
3.1.2灵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畜牧水产兽医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新挑战,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出并做到品种新、品质优、价值高、见效快、受益长的水产畜牧兽医发展新格局。其二主张水产、畜牧等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公司+基地+农户和小区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取代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3.2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一套行之有效饲养草食动物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在全县普遍推广。经验是:
3.2.1从传统的放牧向舍饲圈养转变。尤其是农区、牧地越来越少,种草养牛羊兔是唯一发展方向。灵川县从2004年推广养殖小区11年来向全县各乡镇幅射,在养殖示范区的带动下,养殖农户逐步增加,现已有400多户,养殖数量牛23210头,羊4万余只,兔5万多只。
3.2.2从本地单一品种向优良品种转变。养殖观念更新,不断引进外来生长快,繁殖率高和产肉率高的种牛、羊、兔优良品种,从96年开始引进夏洛来、利木赞、尼里拉非、摩拉、荷斯旦等外种公牛与本地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技术,每年产杂交犊牛1500头以上,2014年引进法国伊拉兔种1000只,迅速提高其后代的整体生产性能。近几年来,灵川县先后引进隆林羊、南江黄羊、波尔山羊868只种山羊,良种覆盖率达85%。
3.2.3由自由本交繁殖向人工授精转变。近几年来,不管是规模养殖场还是农村散养户,逐步认识到推广牛羊人工授精的好处,大胆采用牛羊的冷冻配种。
3.2.4由单一饲草向多种牧草和农副产品及多种饲料综合加工利用饲喂转变。灵川县属于半山区,因此饲草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农副产品极为丰富,是养牛羊兔实行舍饲的好饲料。
3.2.5由不补料向补料转变。据调查了解,很多养牛羊大户都充分认识到牧后适当补料的好处。对畜群适当补料,有利于加快牛羊的生长速度,使牛羊出栏快,提高产肉率。近几年来,我县养牛羊兔专业户,专业村不断涌现,养殖规模,养殖数量和发展速度非常之快。
3.2.6由零散养殖向规模产业化养殖转变。
灵川县从2004年由4个养羊小区示范村,不断向周边及全县各乡镇幅射,11年间,养牛专业户10-30头,由3户增加到10户、100-200头增加2户。养羊100-500只由30户发展到200户,500-1000只的由20户发展到100户,养兔50-100只由100户增加到300户。
3.2.7由单一防疫向综合防疫转变。绝大部份养牛羊实行了春秋两防,充分保证了牛羊群的健康发展。
3.3 抓好四个环节
3.3.1实施品种改良,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县畜牧局草食办为了使牛羊兔提高品质。先后引进南江黄羊、隆林山羊、波尔山羊共868只种羊,与本地母山羊进行杂交改良,进一步提高其后代的整体经济性能。在实行自然繁殖的同时,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践证明,利用波尔山羊改良出来的后代半年可以达到本地山羊生长一年的体重,同时羊的肉质好,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冷冻人工授精受胎率虽然不是很高,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努力的探索,进一步抓好母羊在排卵期的适时输精和输精技术等环节的把控。
3.3.2推广种草及围栏圈养相配套,促进养牛羊业稳步发展。进行牛羊圈养。①必须与种草或收割野草和收购农副产品加工结合起来,以解决好养牛羊与生态环境和农、林、争地的矛盾;②必须与疾病综合防治和环境卫生结合起来,实行春秋两防,注射预防传染病疫苗和日常管理的清洁卫生,定期驱虫,充分做好山羊口蹄疫、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炎、羊痘、羔羊痢疾、羊粹疽、病毒血症和羊快疫等传染病的免疫工作和消毒灭源工作。③必须补喂精料和推广牛、羊专用舔砖结合起来,以弥补牛羊营养摄入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饲料的严重不足。
3.3.3开展科技培训,把技术教给养殖户以及农民
县畜牧(品改)站要为牛羊兔饲养户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向他们传授和灌输草食畜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牧草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利用和草食畜疾病防治等技术。使他们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收益和发展。
3.3.4成立牛羊兔养殖协会,推动草食畜产业化发展。灵川县养羊协会于2007年7月1日成立。养牛协会于2015年9月成立,养兔协会于2014年5月成立。后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又成立了养羊养兔合作社。典型①定江镇法源“桂林天桂肉牛养殖公司”业主黄富炎。
②灵田永正2006年建成牛场,饲养100头。
③青狮潭镇2015年滔滔发牛场,饲养141头土黄母牛,种草50亩。
④潭下庄屋洋洋种养场,建楼式羊舍1000m2,种草150亩,养南江黄羊300只。
⑤灵川镇双洲阳松发养羊场,养羊200只,种草100亩,带动周边养羊户10户。
⑥同化养羊小区20户,年底存栏羊600只,种草200亩。
⑦三街蛟塘养羊(260只)种草50亩。(唐小翔)
⑧灵川镇廖建峰南江黄羊场养羊300只,种草150亩。
动物的发展史范文2
关键词:无线技术;移动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836-02
1 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
所谓移动商务,是指利用各种无线信息终端如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和行为。移动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移动电子商务能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移动设备的选择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户控制。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移动电子商务可以真正使消费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整个网络的信息和个性化服务。
1.2 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
就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移动电子商务。然而,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移动用户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移动电子商务使得一种新的信息交换和购买模式成为现实。例如,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和支付宝于20008年初移动电子商务战略,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网登录淘宝网完成各种业务,并用支付宝进行手机支付。此外,各种无线技术的发展也代表了一个此前从未开发的全新领域,如3G时代的到来。
1.2.1 技术现状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欢迎。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等。那么究竟哪些技术可以支持移动电子商务呢?以下将通过图表分析比较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几种主要技术:
表1是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的几种技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即1G技术);
第二阶段是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即2G技术)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
第三阶段即现阶段的3G时代。
其中,第一代只能进行语音通话,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该模拟制式手机目前已经淘汰。移动技术发展到第二阶段,提高了系统容量,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有所提升。3G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和移动宽带,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技术于2008年开始在国内部分城市试点应用。直到2009年1月7日3G牌照在中国正式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军移动电子商务市场。
移动商务的业务在传统网络下也能完成,但3G技术似的这些业务的完成更加安全和高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商务中用户对安全的顾虑。3G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为移动商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此外,3G技术的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手机上网速度问题,同时降低了用户上网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随着3G的发展,移动商务活动必将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3G技术有很多优点,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软件及移动设备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宽带普及率低,限制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后,支付安全问题仍然是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一大挑战。
1.2.2 应用现状
如前文所说,我国已经开始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然而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较慢。在此我们将根据以下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结构图来分析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现状。
根据以上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结构图可分析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包括三个方面:外部网,内部网和消费者。其中外部网和内部网主要体现在企业实施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因此在这里我们将着重讨论移动电子商务的消费者。
我国的电子商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用户群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年轻,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而据数据表明,2008年移动电子商务用户数已经达到770万人。因此无线电子商务市场空间巨大、增长潜力充分。这就是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现状。虽然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增长速度快,潜力无限,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用户群相对较小: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目前的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只能说是冰山一角。
2) 缺乏相应知识:我国网民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多数用户缺乏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
3) 对支付安全的担心:安全保障应当是最先考虑和始终保证的一个问题。
此外,目前,几乎没有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传统的商务和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用移动电子商务,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工作。
2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2.1 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了3G阶段,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移动电子商务将迎来4G技术。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的一种技术。据专家推断,未来的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远远高于目前3G技术所能达到的速度。除此之外, 4G与普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由此可见,4G有着3G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据爱立信研究机构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的 副总裁Ulf Wahlberg预测,2012年4G技术将正式上市。
总之,4G是3G技术的进化,在传统通信网络和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同时,它也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因此,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将会朝着4G方向发展。
2.2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09年随着3G商用时代到来,预计交易规模将达6.4亿。同时,根据该资料显示预计随着2012年4G的到来,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刚刚起步,其商业模式还需要逐渐完善,而构建安全的移动支付体系正是完善商业模式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移动电子商务在配送、支付等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支持。
3 总结
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刚刚起步。移动电子商务技术还不够完善,用户接受率较低。但是随着互联网用户以及手机用户的快速增加,未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将会快速发展。另外,在技术方面,目前的3G技术虽然能够提供基本的移动商务服务,但其在技术、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未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在技术、安全防范、公众认知度、服务方式及范围等方面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Deitel H. M., Deitel, P.J., &Steinbuhler, K. (2001). E-Business and e-Commerce for Managers.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tice Hall.
[2] Varshney,U., Vetter, R.J.,&Kalakota, R. (2000, October). Mobile e-commerce: A neww frontier. IEEE Computer.
动物的发展史范文3
近年来,东盟国家利用本国优势在医疗服务贸易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菲律宾凭借人力资源优势出口医疗转录服务,成为全球医疗转录服务的第二大出口国;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积极发展医疗旅游,成为医疗旅游服务的重要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积极推动医护人员输出,成为亚洲两大医护人员输出国。此外,东盟国家的大型医疗投资集团投资国外医疗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经营网络。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服务贸易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新亮点。随着贸易合作的不断推进,医疗服务将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贸易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有必要借鉴东盟国家的某些经验。
一、东盟医疗服务贸易模式及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医疗服务贸易开始发展,起初规模极小且发展缓慢。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国家开始重视医疗服务贸易,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继启动了医疗旅游推广项目,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大力推进医务人员输出项目。2001年,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接待医疗旅游人数总和约为90万人,2012年这一指标上升到420万人,约创造外汇收入50亿美元;2004年至2013年,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累计输出护士17万人。东盟国家凭借自身优势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出口模式。
(一)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医疗转录服务
医疗转录服务属于服务贸易模式中的跨境交付。在医疗服务贸易中,跨境交付是指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医疗服务,主要包括远程医疗和远程医疗转录服务。
菲律宾是东盟地区医疗转录服务的主要出口国,2004年菲律宾医疗转录出口收入大约为0.1亿美元,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这一收入规模预计在1.7亿美元左右。菲律宾拥有一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医学知识并且英语熟练的劳动力队伍,人力资源优势成为菲律宾出口医疗转录服务的竞争优势。近年来,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在全球医疗转录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医疗转录服务出口国。
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出口,最初由跨国公司主导。2004年菲律宾有25家公司出口医疗转录服务,绝大多数为美资控股;之后,菲律宾涌现大量出口医疗转录服务的中小企业,到2006年年末公司总数接近100家。2007年至2009年,由于自身经营不善,且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这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或重组。据菲律宾医疗信息管理外包协会(HIMOAP)统计,截至2014年年末菲律宾仍拥有52医疗转录服务出口公司。
(二)发挥性价比优势的医疗旅游服务
医疗旅游服务属于服务贸易模式中的境外消费。在医疗服务贸易中,境外消费是指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成员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领土的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旅游和外籍居民购买医疗服务。
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医疗旅游服务的重要出口国。以医疗旅游人数来衡量出口规模,三者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012年,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接待医疗旅游人数分别为253万,111万和67万,总收入分别为38亿美元、10亿美元和2亿美元。
从出口目的地构成来看,泰国医疗旅游服务主要出口到东盟区外的国家,其中日本比重最大,东盟其他成员国比例不到10%;新加坡出口目的地主要为印尼、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马来西亚出口目的地主要为印尼、新加坡、日本、欧洲和印度等。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医疗旅游出口总额中,印尼比重最大,同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互为医疗旅游进出口国。
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医疗旅游服务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价格优势和口碑效应。价格优势表现为,上述国家的私立医院在很多领域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但费用却相对较低,例如在美国进行血管成形手术大约需要57000美元,而在泰国和新加坡手术费用均在14000美元左右,不及美国的1/4;除手术项目外,发达国家的住院费用及其他治疗费用也大幅高于东盟国家。口碑效应是指,上述国家的许多医院不仅通过国际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 (JCI)认证,而且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吸引世界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
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医疗服务项目上存在直接竞争。例如,泰国和新加坡髋关节置换术的费用均在12000美元左右,而马来西亚的价格大约为10000美元。比较来看,泰国和新加坡更具声誉优势,马来西亚则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三个国家的医疗机构在技术专长、目标客户群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属于不完全竞争。
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都在积极制定并实施推广医疗旅游服务的战略计划,2003年泰国启动“医疗旅游推广项目”,新加坡启动“新加坡国际医疗项目”,三国政府通过启动医疗推广项目,整合医疗旅游资源,规范国内医疗旅游标准,为医疗旅游的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三)劳务输出背景下的医护人员输出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两大医护人员输出国,他们将大量的护理和助产人员输出到世界各地。2013年菲律宾向海外输出的护士人数为16404人,占菲律宾劳务输出总数的3.5%。从具体岗位类型来看,医护人员在菲律宾劳务输出中的比重处于第二位,但其规模仅为处于首位的家政服务比重的10%左右。除新加坡以外,菲律宾医护人员输出的目的地主要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加拿大、利比亚、美国、英国、卡塔尔和台湾等东盟区外的国家或地区。
近几年,随着护士输出规模不断扩大,菲律宾医科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菲律宾有超过510家医科院校和培训机构能够提供护理学位,有接近270家医科院校和培训机构能够提供助产士学位资格。由于增量充足,到目前为止,医护人员输出对国内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不大。
印度尼西亚医护人员输出的目的国主要是伊斯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种地区分布与语言和文化的亲缘性有关。印尼虽然是医护人员输出大国,但国内医护人员十分匮乏。2000-2009年印尼的医务人员的平均密度水平低于老挝和柬埔寨。近年来,印尼医科院校迅速扩张,医护人员的供给快速增长,2008年印尼各种医科院校和培训机构共提供5500名医生、34000名护士和10000名助产士。在新增供给的快速拉动下,医护人员密度指标有所提升。2006年至2013年印尼国内平均每万人拥有2名医生、13.8名护士及助产士,然而,这一存量水平与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考虑到医护人员的存量水平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劳务输出规模的持续扩大可能会使国内医护人员短缺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四)跨国医疗集团投资经营的扩展
在医疗服务贸易中,商业存在模式是指某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领土内以多种方式设立医院或医疗机构,在该成员领土内提供医疗服务。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医疗集团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凭借地缘优势以及资金和技术优势,以合资、合作和独资等多种方式扩展经营网络。医疗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医疗集团通过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医学研究和质量控制成本,提高自身在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新加坡的百汇控股集团(Parkway Holdings)是亚洲最大的跨国医疗投资集团之一。2005年百汇控股以3.12亿林吉特收购马来西亚班太医疗集团(Pantai Holdings)31%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目前百汇班太集团(Parkway Pantai Limited)在新加坡拥有4家医院,在马来西亚拥有12家医院,在中国、印度、文莱、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越南等17个国家设有医疗机构,经营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及中东地区。
马来西亚的哥伦比亚亚洲医院(Columbia Asia Hospitals)目前在马来西亚、印度、印尼和越南合计拥有26家医院和1家门诊,每年为超过两百万患者服务。该集团计划投入1.5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印度和印尼的城市地区增建8家医院,到2018年建成囊括34家医院和1家门诊的经营网络。泰国的康民医院(Bumrungrad Hospital)与缅甸、菲律宾和孟加拉国的多家医院实现联营,曼谷医院(Bangkok Hospital)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开设二十余家分支机构。
二、东盟医疗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隐私保护制度不完善
菲律宾尚未针对医疗转录服务建立规范化的信息保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的缺失在未来将会限制医疗转录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目前,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外包合同中的保密条款来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美国进口医院与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出口公司签订服务外包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客户信息保密条款。
目前,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的进口国主要是美国,绝大多数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出口公司为美资控股,公司内部具有完善的客户信息保密机制,因此,目前来看,隐私保护问题对菲律宾医疗转录服务出口影响不大。然而,随着跨境交付的规模不断上升,参与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海外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在跨境交付模式中将会越来越重要。
(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地域限制
医疗保险制度的地域限制是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发展医疗旅游的首要障碍。公共医疗保险机构对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的地域范围和机构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对该范围外的医疗服务不予偿付。私人医疗保险机构也往往将医疗保险覆盖的地域范围限定为国内,对发生在国外的医疗费用不予赔付。尽管国外医疗费用远低于国内,但国外医疗费用无法得到保险机构的赔付,很多人因此而放弃医疗旅游计划。
泰国医疗旅游服务的第一大进口国是日本。为消除医疗保险的地域性对日本人赴泰就医的影响,泰国在与日本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过程中,要求日本政府将日本人在泰国就医的情况纳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内。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针对打破医疗保险地域限制的谈判取得实质进展。新加坡卫生部宣布,自2010年3月起,新加坡居民可以使用医疗保险账户(Medisave)支付在马来西亚两家指定医院(健康管理国际和百汇控股公司)的海外住院费用和门诊手术费用。
(三)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除新加坡外,东盟其他国家都存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泰国和印尼,发达地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是落后地区的十倍以上。在印尼,爪哇地区(Java)拥有印尼全部医务人员的47%;首都雅加达(Jakarta)平均621人拥有一个医院床位,而楠榜省(Lampung)平均3906人拥有一个医院床位,后者人均医院床位数不到前者的1/6。
医疗服务贸易容易引发医疗卫生体系中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资源配置失衡。在各种医疗卫生资源中,人力资源配置失衡最为突出,医疗服务贸易带来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最为显著。以泰国医疗旅游为例,据Pannarunothai和Suknak(2004)估计,泰国医疗旅游人数每增加10万人,就会导致大约240-700位医生转移到私立部门。发生在私人部门的医疗服务贸易,加剧了公共部门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短缺。
(四)医疗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低
世界各国对开放国内医疗服务市场采取审慎态度。同其他部门相比,WTO成员国在GATS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对开放医疗服务部门做出的承诺较少,WTO成员中有30%承诺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外国投资不作限制,有64%承诺有限制地向外国投资开放医疗卫生领域,还有6%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外国投资未作承诺。
东盟国家对外国医疗领域的投资主要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际医疗投资集团主导,其障碍主要表现为东道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东盟大部分成员承诺有限制地开放医疗卫生领域,要求对外国投资进行经济需求测试,并对外国投资的形式、股权份额、经营指标和雇员结构等方面做出限制。
菲律宾和印尼医护人员输出的障碍主要为输入国对外国医护人员的市场准入条件。以东盟国家为例,除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外,东盟其他国家对外国医务人员的输入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一是经济需求测试,如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二是签证配额,如菲律宾外交部每年设定外国医务人员的签证配额;三是资质认定以及职业资格考试。
三、东盟医疗服务贸易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打造中国特色的医疗旅游品牌
目前,我国医疗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上海、北京、海南等地相继推出医疗旅游项目。同泰国和马来西亚相比,我国发展医疗旅游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具有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我国利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丰富经验,且中药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多年来,我国在临床中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中西医结合注重非创伤性疗法,将西医诊疗与中医针灸、按摩相结合,降低损伤,疗效显著。临床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折等多种疾病,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术。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疗法,中西医结合诊疗法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因此,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打造中国特色的医疗品牌,是我国发展医疗旅游的必由之路。
此外,我国政府应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为医疗旅游发展创造制度环境。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在地区内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信息保密机制和统一的医疗机构评审体系;简化区内的签证手续,放宽对医疗旅游签证的限制条件;建立医疗保险合作机制,把公共医疗保险的地域范围扩大到缔约国。
(二)搭建医务人员输出平台,开拓海外劳务市场
菲律宾医护人员输出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三方面条件:一是充足的医护人员储备;二是菲律宾政府为医护人员输出搭建的政策平台,包括与韩国、台湾、加拿大(省份)、阿联酋、沙特、巴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劳务输出备忘录》以及与德国签订的《菲律宾医务人员就业安置协议》;三是完善的海外务工人员保护机制。
我国首先应制定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加大对医学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扶持力度,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其次,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降低医务人员流动的市场准入限制,为劳务输出搭建政策平台。最后,通过立法以及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完善海外务工人员的保障机制。
(三)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医疗资源的流向
国际医疗服务贸易对东盟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冲击表现为挤占公共部门(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即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城市地区建立私立医院,同时吸引优秀医务人员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地区。由于农村医疗资源十分匮乏,医务人员的转移将会使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恶化。在医疗行业逐步开放以及医疗服务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医疗资源向公共部门和基层倾斜,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医疗企业对外投资
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行业对私人部门的开放度很低,公立医疗机构处于垄断地位。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公立医院的效率普遍较低,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东盟国家的跨国医疗投资集团加快了在中国投资的步伐,如新加坡的百汇医疗集团已在我国上海、成都和香港等多个城市设立医疗机构。同外资医疗机构相比,我国大部分医疗服务机构缺乏竞争力。综合上述情况,我国一方面应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逐步放宽医疗行业的准入条件,通过引入私人部门,增强行业内竞争,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应着力培育国内医疗企业,鼓励国内企业对外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投资,提升我国医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令国,胡广.东南亚国家人口红利模式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3(3):31-40.
[2]谢文斌,李先波. 东盟跨境医疗服务法律制度研究[J].时代法学,2014.12(2):85-88.
动物的发展史范文4
[关键词]服务外包;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
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我国而 言,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和 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服务外 包(outsourcing)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即企业将信息服务和商务流程等业务发包给 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全球服务 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 增长点。
一、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动因分析
世界产业战略转移的大趋势正从生产外包转向服务外包。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提 供的服务来完成原来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外包”并不仅是简单地将企业内部的工作和流 程转移到外部,还伴随着产业分工的继续深化,并逐步发展和开始形成多种新兴服务业,包 括软件外包、物流外包和人事培训外包等。这些新兴的服务业统称为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 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服务外包按承接外包的境内 外地域分,包括“域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按业务领域分,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务流程外 包(BPO),其中 ITO占据超过60%的全球市场份额,商务流程外包市场份额近40%。目 前而言,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是美国、欧洲、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由于服务 外包可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 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 %的速 度递增,2004年、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总值达到1.2 万亿美元左右。[1]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都争相发展服务外包。而我国发展服务 外包还有一些独特的动因。
(一)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潜力巨大
服务外包在产生之初即与产业国际转移密切相关 ,并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至今规模还很小。2007年 ,我国以21738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贸易国的位置,但服务贸易却 相对滞后,为2000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 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 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 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2]美国Gartner咨询公司预测,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 从2005年 的45.48亿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79.46亿美元,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3]显然 ,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潜力巨大。
(二)发展服务外包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出口的 主要产品已经由传统的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转向工业品。而发展服务外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出 口产品的结构,将出口转向服务贸易。实质上,发展服务外包不仅是因为服务外包背后巨大 的经济利益,更在于这一新型出口方式将会引起我国贸易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因为离岸外包是服务贸易的新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出口方式。服务外包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制 造业,它对环境没有污染,有助于扩大我国企业在国际服务市场的份额,提升我国企业参与 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也是劳务输出的新方式,相当于在境内实现 了劳务出口。离岸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如IT、金融等行业,这将极 大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的比例,必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
(三)发展服务外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华投资
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是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 向公司外转移、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和服务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将进 一步推动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培育吸收外商投资的新增长点,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质量。同时,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当地服务业的专业化水 平,降低当地的商务成本,优化当地的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我国在继续鼓励外 商投资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已经高度重视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新趋势,积极创造条件,以新 的方式拓展吸收外资的新领域。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从单纯吸引先进制造业投资为主转向 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国际服务外包)投资并重。我国应抓住当前国际服务业 转移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华投资。
(四)发展服务外包将加速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提升的关键阶段。而服务 外包是制造企业将非核心生产环节外置化,使分工更加深化和细化。实践证明,制造企业实 行服务外包,将信息服务、物流服务、人事培训和商务流程等外包给专业性更强的企业外第 三方,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使制造企业全力以赴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 生产效率和能力的成倍提升。可见,发展服务外包对于我国突破传统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跻 身世界先进制造业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
我国不仅具有发展服务外包的动因,更有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综合环境优势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具有其它国家或地区不可比拟的综 合环境优势,这些 优势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政府职能的转变,办事效率的提高 ;良好的社会安全稳定体系;国际化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法制建设也正在进一步推进;信 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拥有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产业结构比较均衡,门类配套齐全 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软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政府 职能的转变,因为综合环境的改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紧密联系。我国政府从服务政府、责任 政府和法制政府三个方面来进行努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综合环境优势的具体体现。近年来 ,我国政府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注意从优惠政策逐渐向发挥综合环境优势来吸引外资和民 营资本,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另外,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公开既是一种投资环境 ,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披露信息,做 到信息公开。除了信息公开以外,我国政府正朝着办事公开和规范,提高办事效率的方向努 力,因为这样更有利于综合环境的改善。
(二)依托制造业优势,服务外包内外需求旺盛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目 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共130多万个,就业人员8300多万人,占工业劳动力的90%;制造业出口占 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70%。[4]我国 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事实上,唯有制造业的发达,制造企业才有可 能将服务外包出去,才能产生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而我国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我国在大力吸 引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服务外 包,即内需型服务外包。较强的本地制造业实力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最有力支撑。我国 自身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需求是“域内外包”的内需和“离岸外包”的外需双 重叠加,此优势是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
(三)人才优势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主要是从事技术和知识密集的头脑型企 业,需要大量的中 高层次人才,如软件外包企业招聘的员工90%以上是本科生。[5]我国人力资 源充足, 具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具备大量高素质、低成本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经过 连续八年的扩招,我国普通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万人增长为2007年的180 0万人,加上成人和网络高等学历的在校生人数,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突破2500万人,毛 入学率达到23%以上,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全国普通高 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由1998年100万人增长为2006年的400万人以上,预计到2008年将突破 500万人,2010年将突破600万人。充沛的劳动力供给使得我国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劳 动力成本仅为印度的70%,美国的1/8。我国低成本、富有才干的技术人才是开展服务外包的 一大优势。[6]
(四)产业集聚优势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将聚焦重点区域,积极开展服务外包园区的认定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多个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区。以上海浦东为例,已经陆续建立了张 江软件出口、生物医药研发和金融后台服务示范基地、金桥研发设计服务示范基地、陆家嘴 信息服务示范基地,以及外高桥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示范基地等。目前,以国家级软件出口 基地为核心的浦东软件园集聚了1000多家软件外包企业,2007年出口额超过3亿美元, 相当于菲律宾整个国家的年度规模,已成为我国出口规模最大的软件外包基地。张江药谷内 已有30多家企业加盟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在张江的金融信息产业基地也吸引了一 批金融后台服务企业入驻。[7]我国还将在符合条件的专业产业园区或服务业集聚 区内,建立更多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基地,这也成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一大优势。
除上述优势外,我国发展外包服务业还有很多其他的优势,例如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大 力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我国城市具有非常好的道路和通讯系统等,有些已经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这些都是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优势。
三、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重点领域
由于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加之我国具有发展服务外包的 动因和优势,我国已经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然而,我国在开发和拓展 服务外包业务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对服务外包存在着认知上的偏颇,那就是将服务外包的 外延概括笼统化,即将服务外包的重心概述单向化,将服务外包仅仅诉求或演绎为外向型的 离岸服务外包,而基本忽视本地域内外包,因而出现了各地着力集聚境外企业的服务外包业 务,争相承揽外向型服务外包的偏颇失衡现象。
服务外包的覆盖领域和涉及行业,远远大于时下笼统划分的信息技术外包和商务流 程外包两大类及外向型。按照国际公认的服务外包概念,其内容就达18个行业大类。[ 8]同 时,上述单向集聚的外向型服务外包,也忽视了我国的现实国情和需求,即将国内业务天地 最为广阔的内需型服务外包忽视了。可以说内需型服务外包更为丰富,涉及的行业领域更普 遍,发展的前景也更广阔,特别是随着我国政府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合作更趋紧密,服 务外包已成为我国本土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综合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 和必由之路。可以预见,我国内需型的企业服务外包市场一旦被全面推开和广泛采用,那么 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市场商机,将是外向型服务外包市场所无法比拟的。我国国内本 土企业服务外包的全面启动,必将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旺盛的活力和强劲的动 力。基于此,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重点领域应该以内需型服务外包为重点, 并将两大主力营运板块作为内需型服务外包的重要抓手:
(一)内需型生产外包
我国生产外包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较强的 制造业实力是我国发展内需型生产外包的有力支撑。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扩大的投 资空间,早已跳出了制造业领域,内需型生产外包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因为制 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繁荣本身就会扩大服务业的投资空间。例如,我国部分制造企业 率先建立了创意产业中心和设计创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 装设计、动漫设计、玩具设计、印刷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设计平台。这些制造企业将研发 、设计外置,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 上述类似的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生产企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内需型生产外 包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内需型生产外包需求也必将日趋旺盛。内需型生产外 包的业务还包括:供应链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资性租赁、第三方品质检验、第三方产品测 试、产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设计加工制造)等等。这些内需型生产外 包完全由我国本土内需所产生,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小,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园区共享型服务外包
我国各地的工业园区正在加速实施功能服务转型,即从原先园区 的三大职能(房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招商引资办公室),向提供双值服务(超值服务、 增值服务)、努力使工业园区与入住企业共同成长的方向转型,从传统工业园区向后工业园 区转型,这就需要在园区内加快构建保障有力的共享型服务平台和服务载体,其中包括:全 天候设备维修中心、设备租赁中心、品质检测中心、工装设计中心、样品制造中心、高技能 人才推荐中心、循环经济指导中心、海外产业转移指导中心、会展传媒服务支持中心等,而 这些载体的属性,都离不开共享型外包服务。
四、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
在看到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所存在的问题。例 如,随着服务外包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从事外包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端人才依然紧缺;我国服 务外包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等。为使我国服务外包能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对 此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1.准确定位,放宽市场准入。明确服务外包的定位,在明确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制定鼓励服 务外包发展的具体政策,由商务部和国家相关部委,将服务外包业务列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 目录的鼓励类,并将其列入国家支持和扶助主要对象所在省、市优势产业指导目录。同时 , 放宽市场准入,给予从事内需型服务外包的企业前置审批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便利,扶持内 需型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2.加大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培训。由于我国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对此,可以通过由政府提供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包括设立专项资金为开展服务外包的人 才培养提供支持。以上海为例,上海为保障服务外包发展的人才供应,除了对引进紧缺高级 服务外包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外,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还设立了国家级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由 新近成立的张江创新学院培训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的服务外包人才,并进行服务外包职业培 训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开发。
3.加大对内需型服务外包产业的金融支持。内需型服务外包企业遇到的困扰之一就是资金 压力。由于提供服务外包一般要半年才能回笼资金,所以资金压力始终困扰着内需型服务外 包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我国将支持内需型服务外包企业争取获得商务部“中小企业开拓 市场资金”、“服务型企业研发资金”等;调整优化各地地方扶持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年 提 高支持内需型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资金比例;对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给予资金扶持;推动国家 开发银行设立专项信贷额度;为大型内需型服务外包项目提供项目信贷保险服务等。此外, 对入驻服务外包园区的中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在购地、建设、买房租房等方 面给予资金支持。今后还应通过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在资产重组、兼并上市等方面给予内需 型服务外包企业支持。政府还可以组织企业到国外进行推介和接单,建设服务外包网站,并 通过专项资金对内需型服务外包企业购买大型设备、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资 金支持或奖励。
总之,我国应抓住机遇,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既盯住国际市场,也重视市场潜力更 为巨大的国内市场,同时,还将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不断进行自主创新,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6,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省略,2006-09-12.
[2]国家统计局.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统计,国家统计局网站,st ats.省略,2008-2-28.
[3]田 刚.经济转型升级 外包服务提升中国外贸[N].经济参考报,2006-8-2.
[4]郭丽君.我国必须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N].光明日报,2006-9-13.
[5]沈 立.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时[N].浦东新区周报,2006-8-22.
[6]刘 军.人才供求态势发生逆转呼唤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新华网,ne ws.省略/2007-09-06.
[7]沈 立.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时[N].浦东新区周报,2006-8-22.
[8]董锡健.内需型服务外包商机无限[J].沪港经济,2007(10).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hina――Motives, Advantages,K ey Areas
He JunAbstract:Service outsourcing is a new style of moder n service trade, that is, the enter prises entrust IT service, applied management, business operation and other busi nesses to the third party in order to reduce cost, smooth the industry linkage a nd boost the core competence.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hidden potent iality of service outsourcing, China has already regarded it as a new booming po int in economy.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motives, advantages, key ar eas of and suggestions for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hina, hoping to contribute to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hina.
动物的发展史范文5
【关键词】 无线城市 移动
一、前言
无线城市包括无线覆盖和无线应用两个层面,无线覆盖是指为用户提供2G/3G/WLAN网络服务;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登陆无线城市,随时、随地、随需的获得与政府办公、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相关的等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同时借助物联网等技术,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信息化应用,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各行业的生产效率。
二、无线城市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思路
2.1 总体发展思路
无线城市发展核心思路由“无处不在的覆盖”转向“无处不在的应用” 。具体以技术发展为前提,以业务需求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为保障,三个维度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全方位支撑无线城市。(1)首先技术发展需匹配业务需求,技术发展方向随着LTE、802.11n、大覆盖WLAN等技术的成熟,提升网络接入能力;业务技术方面随着统一平台、业务发展、终端认证等技术的发展普及,强化业务应用。(2)其次业务发展需求需要网络建设并为技术发展提供方向,业务发展方向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方向,以成熟度为条件逐步推进基于无线城市平台的业务发展。通过开放与合作提升业务应用能力,借助高影响力的信息业务诠释“智慧无线城市”的概念。(3)最后网络发展需满足业务需求,网络发展方向随着网络技术完善;无线城市业务发展推广。网络建设精确扩张,应整合三网优势从覆盖、容量、带宽三个方面对于城区热点、城区、城郊分场景根据业务发展采取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2.2 业务发展策略
无线城市业务以市场需求(粘性类)、经济效益(盈利类)、业务成熟度(成长类)为发展方向。(1)以“政务民生”为着力点改善公共服务,“一站式”政务办公服务、“一揽子”民生信息服务、“一键式”便民生活服务;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着力点,结合物联网相关技术,推广面向政府部门和各公共事业的信息化应用,实现智能城市管理;以重点行业应用为突破口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2)以个人客户为主体面向大众市场,在民生服务、商业热点、社会动态、移动商务四方面提供业务应用。以企业客户为拓展面向集团客户,提供基于无线城市平台的信息化服务。(3)大力打造运营商特色业务能力,建立核心优势,建设各业务用户数据能力,逐步建设全局用户数据能力,打造以分布式缓存、内容分发、永远在线推送为核心的智慧型通道能力;积极构建新型互联网能力,增强竞争实力,针对用户的购物、信息、社交等关键需求,积极构建手机支付、快速定位、三维GIS、互联网信息聚合、社交关系聚合等关键的新型互联网能力。(4)对自有业务,在基地业务核心能力构建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和优化用户体验为原则,推动能力互通,实现协同发展;对第三方业务,确保能力开放的安全性,稳妥实施能力开放基于关键自有业务平台或建设能力开放平台进行能力开放,第三方业务基于自有业务平台发展,形成第三方业务和自有业务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2.3 业务发展目标
无线城市业务总体发展主要面向深化业务、丰富业务、特色业务三方面:深化业务主要对已有业务进行深度拓展,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感知;丰富业务主要集团公司提供的业务中再次进行选择、对比,挑选适合公司发展的业务进行推广;特色业务主要根据地方的情况,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业务。
无线城市细分业务发展首先从政务民生入手提供大量与客户相关的政务民生业务信息,稳定活跃用户群体,提高用户基数。逐步引入各社会管理应用,丰富无线城市资源,提高活跃用户保有率。依靠积累的客户群体,首选典型行业应用,减少行业应用引入难度,通过引入的行业应用,增加业务种类,聚合信息资源,提升无线城市认知度。
2.4 网络建设思路
打造无线城市,应突破传统无线城市单纯网络覆盖的局限,立足四网协同最大限度挖掘应用价值与潜力,为城市管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提供更佳体验,创造新的价值。城区主要以建设3G网络和LTE网络来承载业务,郊区和农村主要以建设GSM网络和少量3G网络来承载业务。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发展的策略,包括无线城市的总体发展思路、业务发展策略、业务发展目标和网络建设思路。
参 考 文 献
动物的发展史范文6
对于2013年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我还是抱乐观态度。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复制过去PC互联网的成长。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就像是2000年~2002年左右的PC互联网,但是它还有移动的特质,发展也更快速,比当时PC互联网的发展快3~5倍。移动互联网接下来的发展有五个比较大的趋势:
第一,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的数量今年可以向5亿迈进,就像以前PC数量的增长,这会带来巨大的机会。
第二,竞争越来越激烈。巨头、大的互联网公司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移动互联网,同时更多的创业者在进入,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把别人的成功案例拿来改改已经不够了。
第三,渠道整合。移动互联网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赖应用商店,渠道的增长没有用户和产品增长的速度快,这意味着创业者获取流量的成本在增加,我相信接下来会有少数品牌渠道的出现,而流量和渠道的运营也会更精细化,而非之前的一次性下载。
第四,货币化的完善。虚拟货币的模式在游戏行业已经基本成熟,让我们欣慰的是,随着多个千万级移动应用的出现,非游戏货币化模式发展得比想象中要快,一些国际品牌已经愿意投放移动广告了。
第五,数据化创业。之前不管我们创新的点子从哪里来,基本都是精英创业的过程,刚开始做小规模运营,然后再在过程中分析用户需求。但在大数据时代,创业者可以通过已有的公开数据挖掘用户需求,找到创业方向。
虽然已经有品牌广告主愿意投放移动广告,移动广告的发展没有我们原本预测的那么悲观,但现在依旧不适合靠广告盈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靠广告赚钱的产品需要有巨大的用户量,而如果有那么大的用户量,也就不用担心拿不到投资了。
现在看起来,做大的社交平台的创业机会其实比较少,因为已经有几个大平台存在了。但是小公司可以依赖这些平台快速获取用户,比如我们投资的啪啪,大家应该把大平台看做获取市场和用户的渠道。另一方面,在一些窄众的垂直领域也许会有社交平台的创业机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