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1

在大多数企业中,云计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由IT 部门推动的。不过,IBM公司的商业战略师却持有不同看法,认为它需要公司高管做出优先考虑。

IBM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部全球战略咨询负责人Saul Berman认为,太多的公司都在轻描淡写地尝试云计算技术。他们仅仅用它来优化现有的运营,而根本没有从更高的层面考虑,比如如何修改或重新规划他们销售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经济学人》杂志社经济情报研究分部在2011年第四季度,由IBM资助、面向572家商务与IT经理所做的调查,Berman明确了他的观点。

云计算的商业革新价值仍有待挖掘

IBM的战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云计算不仅会成为推动商业新模式的原动力,更将根植于业务领域的各个层面,上至董事会、CEO办公室,下至装卸货仓库,都应该重新审视在云技术的推动下,他们可以做些什么。艾森哲将这一观点灌输给技术公司,云技术可以使他们重新思考现有的商业模式、采用全新的策略扩展业务。

在调研报告的总结部分这样强调:“到目前为止,云技术通常只是被当作技术游戏中的变革手段,而它在驱动整个商业革新方面的潜力尚未被完全开发。”

很多公司正在尝试从公共云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取服务,建立实验性的、自主服务的、原有数据中心的虚拟分区。只有13%的企业在整个企业内将云技术推进开展“实质性推广实施”。研究报告的作者Berman在一次访谈中指出,“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的美国公司可以归入‘实质性推广实施’云技术这一阵营”。然而,调研表明,这一数字将在3年内增长41%。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仍然习惯性地认为云技术是一项“最好由IT部门负责的技术”。CEO可能会问“云技术,我听说过,可为什么我必须要关注呢?这难道不是那些IT人员该做的事情吗?”但其实,云技术的影响力远远超出IT领域。

云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将日趋紧密

这项研究引述了一些公司利用云技术来提升公司业务的案例。ETSY是一家从事手工制品的网上商城。它采用了基于云的分析技术,来分析每个月10亿的页面流量,并为访问者提出相应建议。采用云技术,实现了以低成本来分析数据,利用这些分析成果开创出全新的业务模式,并促进买卖双方交易达成。

Netflix公司将他们的电影与视频流媒体服务从自己的数据中心,转移到亚马逊的公共云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响应“高峰时段的海量访问”,使公司在客户大幅增加的时候,无需担心数据中心的容量负荷。

云技术还可以让企业采用“内容驱动的可变性”产品和服务,或者随着客户位置和活动随时做出调整。苹果手机的语音助手Siri服务,采用人工智能方式,通过学习使用者及其手机通讯录,来理解使用者到底在说什么,然后做出正确的响应。它将云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自内容中,因此为苹果公司创新出更多、更新的智能手机应用。

云计算的背后商机无限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2

智齿科技的CEO徐懿是位80后连续创业者,了解他经历就知道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在大学期间,徐懿就已开始各种倒腾做点赚钱的买卖,同时徐懿还做过很多软件类的开发,其中现在市面上使用的一款论文软件就是徐懿第一次创业的成果。因为在大学有了些许经验,加上手里持有的CCIE的证书,徐懿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互联网平台做产品经理,然而爱折腾的他并不满足于当时的现状,就这样拉着现在的4位合伙人一起创立了智齿科技。

智齿科技的名字总会遭人误解为一家医疗类公司,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逗趣的回答:问题是“像智齿、阑尾这类作用很小,且有危险风险的身体部位为什么没有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消失?”徐懿的回复是:“我们公司叫智齿科技,为啥邀请我。”

其实智齿科技的取名颇有些意思,徐懿是个爱看小说的人,对于很多80后来说,小说陪伴了他们的整个青春期,智齿科技的取名就与他曾看过的一本小说有关,源自于郑渊洁的《智齿》,每个看过这本小说的人都渴望拥有一颗黄金通道的智齿。

英雄不问出处

电影《搭车去柏林》当中有句台词:如果你真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平台搭建起来,各方都铺设好以后,最主要的就是找用户。对于创业初期的智齿科技来说有乐视、爱施德这样的企业作为智齿客服的第一批用户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这是运气+我们的实力所造就的。”徐懿说。

智齿科技成立初期时,如果说成功签下乐视是运气,那么之后拿下爱施德和其它企业则是靠实力。爱施德是继乐视之后向智齿科技抛出橄榄枝的大客户,也是智齿科技第一次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达成合作的友商。投标的过程让几位创始人印象深刻,用徐懿的话说“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几个合伙人从朋友那得知,爱施德招标的时间在当天下午的3点左右,距招标书投递通道关闭只剩下十几个小时。在这之前几位创始人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4个合伙人开始连夜加班,各自负责一部分,将招标书“凑”上了。但爱施德对参与招标的企业要求有一定规模的注册资金、客户案例等资质。凭当时智齿科技的条件完全不符合招标要求。为了争取机会,4个大老爷们儿又在招标书的第一页附上了一封真诚的信件,大意为:“几个怀着对行业的热情创业的年轻人,想干出一番事业,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艰辛,如果能中标,我们会用加倍的努力,把项目做到最佳。”就这样第二天招标书顺利交上,最终感动了对方,智齿科技顺利拿下了这笔单子。这大概就是智齿科技骨子里的精神。

徐懿也从不掩饰自己作为一名CEO创业初期的“low”,徐懿说,拿下爱施德的单子后,客户几次要求要去智齿科技的办公场地视察,那时只有一间民宅办公室和4位创始人的智齿科技实在是没办法拿出手让客户信服,几次遭遇这样的情况时都被几个合伙人想办法打球说说好话蒙混过去了。因为要驻场实施的原因,后来几个合伙人干脆直接借用客户公司当办公场地做起了招聘。“很多面试者来了一看,工作环境还挺高大上。”徐懿说,就这样智齿科技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内部搭建,从只有4个人的办公场地到今天100多人的团队小有规模。

截至目前,在创立两年多时间里智齿科技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7000家企业,覆盖了电商、互联网金融、O2O、游戏、IT服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能硬件、物流等多个领域,电商领域包括:乐视网、海尔、360商城、Coolpad等;O2O领域服务了:爱鲜蜂、美菜、E袋洗、PP租车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了包括宜信、翼龙贷、量化派等顶尖公司等1000多家。

智齿客服的市场逻辑

问及关于智齿科技为什么会选择SaaS客服机器人这个细分领域,徐懿这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IT男,开始务实的动起了笔,在纸上给我画起了图纸,做起了市场分析。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客服需求,传统的人工客服费时费力,尤其是在“双十一”这种销售高峰期,客户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使得消费者用户体验非常糟糕。“以乐视为例,去年‘双十一’,排队人数最高时有1800人”,而智齿科技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机器人客服服务帮助企业减少中间环节的繁琐,提高企业效率,并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按徐懿的话说就是将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及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解决移动时代、体验经济之下传统客服所不能解决的企业客服痛点。

找准行业市场痛点后,智齿科技开发了“机器人+人工”的客服产品。对于智齿客服产品逻辑的设计,徐懿总结有三个要点:一是市场需求大,趋势是必然,传统客服系统必然会被淘汰,客服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移是趋势,这正是企业选择智齿科技的诱人点;二是做一款好的产品,深入用户需求,解决问题,在互联网行业叫找准痛点然后承接企业对外渠道业务,如网站、微信、微博 、电话和邮件等都要做;三是围绕客服打造企业全沟通与协作平台,让客户发起的事项产生蝴蝶效应调动全公司业务运转。

与市场上大部分客服公司单一产品的形态不同,智齿将机器人客服和人工客服结合起来,简单的问题机器人回答,而机器回答不了的复杂问题,用户可以一键转人工客服。

智齿客服从1.0到4.0

智齿客服是多渠道的、 基于SaaS的智慧客服产品。具有5种接入方式+10分钟部署=统一平台管理:智齿客服全面支持桌面网站、移动网站、微信、微博、App接入方式,仅需10分钟部署(用户只需要把一段代码复制到网站),即可将多平台顾客汇集同一平台管理,简单易上手。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客服问题,智齿客服的产品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快速的4次产品迭代,2014年5月,上线智齿客服机器人1.0,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客服服务,包括知识库管理、智能问答等;2014年12月时智齿客服机器人2.0上线,完善了机器人客服相关的数据分析服务;为10余家国内顶尖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包括乐视网、爱施德、海尔、Coolpad(酷派)等行业巨头。2015年6月,为了让更多企业在智慧客服的革新中受益,公司战略转型SaaS服务,上线全球首款智慧客服产品-智齿客服3.0,在这个版本中,不仅将机器人做得更加智能,同时加入了人工客服的功能,并将人工客服和机器人客服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数据统计上也加入了更多的分析统计内容。

智齿客服4.0在开发过程中走访100多个客户,输出150+份调研报告,想了11个方案,输出四套原形,设计七套UI界面,最终才得以推出。在原有3.0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功能完善和增强,增加了多个产品模块,同时开始向更开放的平台进行演进。在产品功能上除了机器人的完善以外,智齿科技还加入了能让整个企业都能与客服协同工作起来的工单功能,同时为了满足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场景,加入了移动端的客服APP,在统计上智齿客服结合大量企业样本,将企业关注的几乎所有数据都呈现在客户面前,为客户带去了便利。

智齿客服4.0在产品架构上做了改变,能满足超大用户并发的需求,提升了稳定性和可靠性。4.0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客服产品,而是一个基于客服入口的平台,智齿科技将提供大量的接口来和企业的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并且已经开始逐渐开放模块给在智齿科技平台上进行开发的开发者。

徐懿说智齿科技的产品一直坚持的路径是: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人工――全客服方案的SaaS客服――连接企业内部和外部客户的客服平台,这也是和用户需求,市场变化等各方面密切关联的。

智齿客服通过机器人+人工客服的产品形态将平均响应时间从60秒降低至5秒,且可以由最专业的客服在知识库录入问题答案,客户在提出此问题时,无论是新老员工只需点击一键发送即可,大大降低了高昂的培训成本。不仅如此,智齿客服全面支持微信、微博、桌面网站、app、移动网站五种渠道的客户统一界面管理,为企业节省接近80%人工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企业管理升级时期,一家企业服务公司无法把企业运营业务都包揽,所以智齿科技还采取了协同方式。比如,一家企业用了钉钉的销售系统,那么要想用智齿的客服系统,二者就得有融合的可能。同时每家企业都有个性化问题,智齿科技还有专门的开发模块供企业自主开发个性化系统功能。

做最好的SaaS客服平台

对于未来,徐懿的想法很简单,立足于客服行业,把客服这个事做得更深更透。

徐懿认为SaaS客服是唯一一款连接企业外部客户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一个软件,是内外沟通服务协作的平台,这是智齿科技未来要达成的目标. 做好智齿客服平台,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徐懿说他们现在主要把精力放在三件事情上: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 电子计量测试 特点 发展趋势

前言:

我国的一些生物工程当中也采用了计量测试,并且对计量测试的精准度做出了特别的要求。为此,我国需要深入研究计量测试的技g,从而使计量测试的技术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子计量测试的出现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了国家和企业的需求,并且获得了很多领域的认可。如今,电子计量测试的发展前景已经上升到了科技的层面,并且还在受到不断的追捧。在国际领域上,电子计量测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代表着国家科技的水平以及社会生产的进步。

一、电子计量测试概述

所谓的电子计量测试指的是在某些领域当中需要的测量工作,而电子计量测试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数据并且为工程的设计以及建设提供依据。国际上所规定的电子计量测试范围大概在10kHz―3000GHz左右,而一旦测量的数据达到了1MHz―300MHz,将被称为高频,当数据频率达到了300MHz―30GHz则被称为微波,当频率达到30GHz―300GHz,就会被称为毫米波,再往下则被称为亚毫米波。人们通常会用到的波段主要从以上几个段位中作为主要的参数。

事实上,电子计量测试时一种参与比较复杂的工作。电子计量测试中的电磁波主要从传输线等途径中传输出来[1]。而当工作人员采用传输线的形式来传输数据时,其将参考当时的电压以及功率等多方面的信息。

当工作人员以自由空间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测量和传输时,将考虑到磁场的强弱等。因此,电子计量测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电磁作为主要的参量。该项技术如今已经具有了覆盖面比较广的特点,并在统一的参量当中,其能够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

二、电子计量测试发展趋势

电子计量测试已经获得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将在未来被运用在多个领域当中。

2.1电子计量测试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我国的生物工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关于生物磁场方面的测试,在该工作当中,就会运用到电子计量测试。工作人员在生物工程的研究当中主要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大脑活动,从而了解人类的触觉以及视觉等感官,并且能够研究出人类大脑的神经活动。电子计量测试将进军到生物工程的研究当中,对脑神经的活动频率进行探索[2]。该项工作中,电子计量测试能够按照其测试的频率分析出人类脑神经的活动原理。如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对电子计量测试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其性质角度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说明了电子计量测试的优点,从而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与电子计量测试融合在一起,环节生物工程研究人员所面临的数据分析问题,并能够解决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中的问题。

2.2电子计量测试在环保工程领域的应用

我国所研究的一些环保工程当中也运用了电子计量测试,其将通过技术的转变而为环保工程提供支持。电子计量测试被运用到电磁污染的测量当中。当今社会,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其对电气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事实上,电气设备中所散发出来的电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使人类生病。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都已经对电磁的发射波段进行了规定,我国也出台了明确的文件规定了电气设备所发出的电磁。为此,电子计量测试将会被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并对电磁进行测量,从而使噪声污染减少。电子计量测试也将被运用到大气的测量当中。地球上的大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促使雾霾现象以及温室效应的发生[3]。电子计量测试的发展注定其将被运用在对大气层的测量当中,从而使人们能够及时得到预警。研究人员将根据电子计量测试所提供的数据来分析大气的具体状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此来改善环境,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在地球上。

三、结论

如今,电子计量测试已经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其工作技术也正处于革新和研发的阶段。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电子计量测试能够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技术上的全面革新,并且能够使测量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加优化。电子计量测试中的产品质量也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可,其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总而言之,只要人们能够更加重视电子计量测试,就能够使电子计量测试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

参 考 文 献

[1]张延.电子元器件科技发展动向及新兴应用趋势[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3,05(S1):349-353.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17―03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实现的控制系统,培养控制系统的系统观念是课程的核心,但是实现方法不同于连续时间控制系统。因此,这门课程仍应以离散控制理论为线索,以离散控制理论如何采用软、硬件实现为主要内容,与连续控制系统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认清因手段不同而产生的系统实现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它一系列问题,如采样周期、振铃现象等。有的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主要是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道和微机系统设计及其工业控制方面的应用,侧重点在微机系统设计。而对离散控制理论则只讲述一些基本定理和PID 等较为直观的基本算法,对这些算法的导出不做系统介绍。对于微机与控制的结合,除了讲述采样程序外,重点介绍常用数据处理程序,而对数据处理的依据以及人对信号的影响则不涉及。从教学目的看,客观上这种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了许多具体问题的实际处理方法,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毕业后的工作中能很快进入角色。但这种方式也有很明显的弊病,对很多问题及方法,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基本理论的欠缺使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中显现出先天不足,底子虚,后劲不大。学生难以理解控制理论与计算机的结合点,掌握不住这门课程的精髓,只当作《微机原理》的应用篇去学习。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计算机控制技术》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数字控制器设计是计算机测控的核心,软硬件技术是计算机控制技术手段,现场总路线是其连接扩展的方式。数字控制器的核心是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是拉氏变换和Z变换,主要内容是数字PID、数字滤波、最少拍无差系统、Simth算法和达林算法等,扩展后可涉及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在实践应用中需要Matlab作为辅助设计手段,在教学中也需要用Matlab仿真检验数字控制器的效果。因此如果能在课前开设Matlab课程,本课程中辅助加入一些Matlab辅助控制器设计内容,能有效提高本课程学习的效率。而AD和DA原理及芯片的使用,开关量的输入与输出,显示器、键盘与电机的接口等内容则面向实践,分成软件编程和硬件接口两个方面,软件编程通常用汇编或者C语言,硬件接口与数字电路和接口技术相关,强调动手操作。现场总线则偏重于应用。因此,这门课程的内容看似芜杂,其实自成体系,教学内容丰富而且弹性极大。电类专业开设的这门课程以微型计算机(单片机等)系统为主线,以微机应用于控制系统的方法及软、硬件实现为形式,了解与掌握应用为其主要目的;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其主体应为计算机实现控制的原理与方法、用于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计算机的硬件及接口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的特点与编制原则,并以适量课时用于应用与实例介绍。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本门课程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而采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两个系统进行教学,开设以“系统”为特征的综合实验。

如果课程以数字控制理论为主体,在理论的应用中介绍微机控制方式及其具体实现,涉及到微机的内容重点介绍在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中所未讲授的,形式上则以应用控制系统出现。这种方式为学生打下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应用日益广泛的离散控制理论的基础,但对于应用类专业学生,同时也表现出它的一些缺陷。最为明显的是由于减少了微机方面的比重而使学生在具体应用中很难适应,特别在系统设计时更是如此。这种情况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可以表现出来。授课内容侧重离散控制理论,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微机原理基础就很难掌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二具体的教学改革内容

1 有机自专业特色的控制类课程教学体系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密切结合工业自动化实践, 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以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没涉及到的、计算机相关的控制技术为主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字控制器的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的选择、组织、配置和设计;了解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一至二种典型应用系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硬件和软件结合、控制原理和典型应用结合,以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原理和应用技术的完整知识。

提高《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多,包括《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网络技术》、《单片机原理》等专业课程。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开课时间应晚于上述课程。这样,《计算机控制技术》理论讲解的重点可放在控制系统的离散化理论、控制系统总体的工业控制系统原理和设计上,大大减少理论讲授所需的时间。而《PLC技术》、《电机与拖动》和《传感器技术》等课程可以同时开设,也可以在之前或者之后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计算机控制技术》以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总线式工业控制机为控制工具,微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手段,系统的工程实现为目的,从而做到理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性较强,应该后续开设《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巩固教学效果[1]。

2 有机自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设定

与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对学生要求较高相反,课时逐年减少。对于机械电子专业,笔者拟定的教学内容时只能把大量的外延扩展内容放在课外,课内教学内容浓缩,大致如下:

(1) 输入/输出通道接口技术(8学时)

本门课程之前,开设了《电工电子学》和《单片机原理》,讲授最基本的数字电路和单片机软硬知识,但没有接触过由器件搭配接口及用程序控制生产,开始时学生都有些不适应。这部分内容讲解如何使用器件实现某个功能,以典型常用的硬件,如ADC0809、键盘、触摸屏、DAC0832、LED、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等作为例子介绍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技术细节问题。有了这种训练以后,学生以后可以通过查阅用户手册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其它硬件的使用。

(2) 顺序控制与数字程序控制(5学时)

顺序控制在《PLC技术》中有详细的讲解,在此部分侧重于综合介绍顺序控制的特点、种类、思路和应用场合。数字程序控制是数控技术的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对数控机床接触得很多,这部分的内容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会自觉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3)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16学时)

这部分在讲授在数字信号采样和处理的基础知识后,主要学习实际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控制算法,如数字PID 算法、最少拍控制算法等。对于理论性较强,而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少的算法,如Dahlin算法、Smith 预估控制等,则只做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可。

(4) 先进控制技术(8学时)

对于近年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现场总路线等内容,作为次重点讲授,以提升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引导其入门。

(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7学时)

抗干扰是生产现场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重要事项,是本课程实用性的一个体现。本章重点有二个,一是抗干扰技术,二是如何从设计要求搭建系统满足生产需要,包括器件选型、控制器设计、接口制作和程序设计。抗干扰技术包括光电隔离、滤波、屏蔽、接地、软件陷阱、看门狗等方面,是其它课程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或者没有系统讲解的内容。

3 关于辅助控制系统设计工具MATLAB的教学安排

在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结构往往很复杂,如果不借助专用的系统建模软件,则很难准确地把一个控制系统的复杂模型输入计算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仿真。与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CAD软件已经是机械工程师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一样,辅助设计和仿真的手段已成为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及人员训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借助于控制方面广泛应用的MATLAB系统和系统仿真技术,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要求以及工程实际,开设《MATLAB辅助设计和仿真》课程。该课程可使学生根据系统的工艺和控制要求设计数字控制器、选择控制参数以及编制控制软件,并在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上进行实验,观察控制效果,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对于目前环节性实验过重、系统性实验没条件开展的情况,系统仿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也能节省大量实验设备的投资。

但是如果把MATLAB放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内的话,在目前教学内容已经十分丰富、课时量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比较困难。如果把MATLAB的内容单独开设为选修课程,与《计算机控制技术》同学期进行,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4 结合专业方向的扩展课堂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结合机自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科学技术前沿、面向未来,将教学内容分重点、次重点、理解、了解、延伸扩展、实践动手等层次,把基础的、必须的内容放在课堂内,将延伸扩展的教学内容、实践动手的指导手册放在课外。延伸扩展的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的最新科学技术,如LCD、触摸屏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将汇编程序设计、MATLAB辅助数字系统分析和设计等一部分设计成课件,放在实践动手部分;一部分作为扩展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编写《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台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书。编写课外实践动手指导手册,内容分成电路设计制作、器件识别使用、程序编写调试三个部分。将理论部分、器件部分和实践部分合理搭配,将理论部分的掌握内容、了解内容、扩展阅读内容合理分布,选择较新、常用、有代表性的器件进行介绍,淘汰市场上已经很少出现的器件的说明,将配套的实践指导内容适当地分配在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书和课外实践动手指导手册上,给学生以更宽松的环境、更大的自由柔性空间,既让学生有主次地掌握课程内容,又给学生的自由发展作了一定指导。

5 注重实践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完成课程后学生应当具有系统性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践部分,都不应仅作为纯理论知识来讲授,而应强调应用为目的,应该注意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已接触到的一些设备或者现象为案例。例如,结合数控机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例,对于前向通道,可以完成传感与检测、滤波与放大、模数转换以及开关量输入等内容教学;对于后向通道,结合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输出、隔离与驱动,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从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阀组、接触器等)到复杂的模拟控制(如速度、位置与伺服系统等);而通过对整个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传递函数离散化、控制算法设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实现等内容[2]。此外,如工业机器人、物料传输系统、汽车的各种微机控制系统等都是本门课程的实例典范。这样不但让学生对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体现了课程间的连贯性。

在其它工科院校以及本校以前的教学中,《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一般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这两种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传授基础知识,实验帮助学生认知、有助于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实验课一般一次课两个课时,一次课检验和掌握一到二个主要知识点,偏向于环节性、检验性的简单内容,对于锻炼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创新设计方法,是不够的。尤其针对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这种以搭建系统为目的的课程,设计、制作一个案例不可能在二至四个课时内完成,实验课难以达到目标。如果能给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开展课外设计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申报学生课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物,对工厂企业、展览会或者日常生活的机电设备进行调研、原理动作分析和仿制,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手段也要相应地变化。允许学生用自制实物、调研报告、设计制作报告,甚至创意作为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这样可以突破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方法,使机自类专业的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知识,经历从机电一体化系统装置的设计到制作,完成整个过程,培养了创新能力、想象力和科学技能[3][4]。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5

开源云计算平台OpenStack堪称IT历史上第一个“爆红”的开源软件项目。

2010年7月,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IT公司Rackspace联合推出开源软件项目OpenStack,用于建设和管理私有云与公有云环境。通过OpenStack,任何公司或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云计算环境,打破亚马逊AWS等公有云的垄断。

那年秋天,OpenStack首届峰会在美国奥斯汀召开,当时仅有75人到场参会。

不到两年时间,IBM、惠普、英特尔等IT巨头纷纷加入OpenStack,一些知名企业或机构,如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CERN)、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移动等,也都大胆采用OpenStack来实现向云的转型,以实际行动支持OpenStack。

今天,OpenStack已经成长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事实标准,但其支持者却逐渐“西退东进”。

上月中旬,有外媒报道称,英特尔提前退出了与Rackspace合作的一个OpenStack创新项目。此外,赛门铁克、Juniper也退出了黄金会员席位。即使IBM、英特尔、思科这种量级的IT巨头仍然“坐镇”OpenStack基金会,但部分西方IT公司对OpenStack的投资力度正在减弱。

5月7日,OpenStack基金会宣布,中国联通和烽火科技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至此,OpenStack基金会现有23家黄金会员中,来自中国的企业高达10家,华为更是白金会员。

开源软件项目通常不会被一个公司所把持,而是以非营利性基金会的形式进行管理。OpenStack基金会虽然对所有企业都开放,但只设立了8个白金会员席位和24个黄金会员席位。获选为基金会会员的企业,不仅要管理和发展OpenStack项目,还要缴纳上百万元人民币量级的会员费。

OpenStack的会员名额一度无比紧俏。国际IT巨头们眼疾手快,迅速抢占席位,其他公司实力再强钱包再鼓也只有在一旁“等位叫座”。直到2013年,华为才抓住机会跻身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

中国公司势力突然出现变量,一方面是因为基金会名气尚小时吸纳了一些OpenStack初创公司,如CloudScaling、Nebula等,后来这些公司大多被收购甚至倒闭,腾出了一些位置;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不断地有西方公司退出基金会,正是惠普退出白金会员,华为才得以从黄金会员升级为白金会员。

西方公司的默默后“退”不免引发警觉――OpenStack是否由此转向式微?中国公司跟进的脚步是否还要那么坚决?大量与OpenStack相关的投入会不会打水漂?

OpenStack基金会董事、华为IT产品线全球业务发展主管Anni Lai向《财经》记者表示,OpenStack最狂热、泡沫最多的阶段已经过去,其成熟度、稳定性和市场份额都在不断提升。 解密“西退”

要问为什么会退,得先分析当初为什么会进。

2010年,云计算作为革命性IT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共识。IBM、惠普、戴尔等传统IT公司虽然早就喊出了云计算口号,但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无法与即将腾飞的公有云先行者亚马逊相提并论。在这一年,亚马逊AWS公有云服务营收约为5亿美元,2016年,亚马逊云收入达到122亿美元。

“OpenStack给了各个IT厂商一个快速切入云计算市场的机会。”市场调研机构IDC中国研究经理李昭对《财经》记者说。

开源软件是一段开放、共享的软件代码,任何公司或个人都可以去开源社区下载、使用该开源软件,甚至还可以对开源软件进行修改和包装,再出售给企业用户。

例如,惠普和思科均利用OpenStack搭建了一个公有云,试图打入公有云市场;IBM、红帽、华为以及大量OpenStack初创公司则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重在私有云。OpenStack让云市场玩家济济。

当时市场上还有CloudStack、Eucalyptus等其他开源云计算平台,但唯有OpenStack独领。IT管理软件商Zenoss调研报告《2014开源云计算解析》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OpenStack占有率从51%上升至69%;排名第二的CloudStack占有率从18%下降至14%,而Eucalyptus更是大幅缩水,从9%跌落到3%。

《云计算宝典》一书的作者王仕认为,OpenStack架构优雅、设计精巧,又有来自NASA和Rackspace计算机专家的“背书”,加之OpenStack基金会的战略眼光非同一般,运作能力十分强悍,在最短时间内积累了最多人气。

此外,踩准时机也无比重要。例如,业界虽然普遍认为CloudStack的易用性并不输于OpenStack,可CloudStack一直拖到2012年才正式开源,晚了OpenStack近两年,而那时大多数IT厂商早就“投奔”OpenStack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OpenStack圈子里的一些重要玩家的战略战术确实在改变。

例如,惠普与思科后来相继关停各自的OpenStack公有云; Rackspace从“ALL in OpenStack”转变为“多云”战略,即同时支持AWS、Azure和OpenStack多种云平台;Mirantis(OpenStack圈子里的明星企业,风头曾一时盖过开源界排名第一的红帽)宣布裁员,以及前文提及的英特尔退出事件。

上述每桩事件发生时,都要引发一轮唱衰OpenStack的声音,因为关键玩家的态度通常都会和开源软件的发展前景关联起来。

巨头们的支持对开源软件的发展壮大确实极为重要。OpenStack每半年推出一个新版本,更新速度非常快,惠普、Mirantis、红帽、Rackspace、IBM和英特尔这六家公司长期都是主要的OpenStack核心代码贡献者。而且,这些IT厂商碛猩詈竦挠没ё试矗在推动OpenStack应用落地上功不可没。

多位云计算行业人士表示,“西退”后面的成因是复杂且各不相同的。

一位资深云计算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OpenStack一大问题是不易产品化和标准化,“得靠项目式去做”,投入大产出少,当收益无法满足股东预期时上市公司就不得不调整战略。

而OpenStack创业公司UnitedStack(有云)创始人兼CEO程辉则认为,开源项目不仅很难迅速带来收益,也很难养活那么多以出售开源软件服务为主业的公司。

“当年做开源操作系统Linux发行版的公司也很多,但真正靠Linux赚到钱的公司目前也就红帽、SUSE等几家公司,其他的都被淘汰或自己中途放弃了。”程辉说。

抛开经营压力,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亦是重要原因。例如思科与惠普起初意在公有云,但美国公有云市场发展速度飞快,迅速形成了亚马逊、微软等几个寡头割据的局面,后进者很难再分得一杯羹,包括惠普在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位置。

不过,UMCloud公司存储产品部总监朱荣泽和普元软件技术专家宋潇男均乐观认为,OpenStack生态已经较为成熟稳定,英特尔等公司自然会降低投入,转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风口。

也就是说,当前程度的“西退”并不会动摇OpenStack的根本,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Anni Lai告诉《财经》记者,只有当大部分OpenStack的白金会员和黄金会员选择退出时,OpenStack的未来才真的需要担忧。 “东进”的动力

2016年是中国企业在OpenStack基金会里发生力量变化的关键一年。

当年4月于美国奥斯汀举办的OpenStack春季峰会上,两家中国OpenStack创业公司UnitedStack和EasyStack(易捷思达)成为黄金会员;10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OpenStack秋季峰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99Cloud(九州云)也成功当选黄金会员;11月,经过基金会的评选,浪潮和中兴顺利跻身黄金会员。

2017年3月,H3C(新华三)也来了,华为则荣升为白金会员,再之后是中国联通和烽火科技。至此,OpenStack基金会里占据黄金、白金会员席位的中国企业高达11家。

OpenStack基金会会员每年需要缴纳上百万元人民币的会费,有人因而讽刺中国快成了基金会的“钱袋子”。

但多位云计算从业人士表示,OpenStack基金会严格考核会员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设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如核心代码贡献占比、在OpenStack社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量等,并就此进行定期统计和排名。

从每年的OpenStack社区全球贡献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和技术人员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华为在最关键的核心代码贡献度排名上已经跻身全球前十;99Cloud、中兴、EasyStack等公司也表现抢眼;中国移动部署了世界最大的OpenStack集群,成为OpenStack商业化典型案例,中国移动由此摘得OpenStack基金会“超级用户”大奖。

上述11家公司也实际代表了中国云计算市场(尤其是私有云市场)三支核心推动力量:一是本土传统IT企业,如华为、浪潮、中兴和H3C等;二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再有就是新兴的OpenStack创业公司,如UnitedStack、EasyStack、99Cloud等。

如此多的中国公司积极投身OpenStack,根子在于中国市场有旺盛而独特的私有云建设需求。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同时,一直倡导信息技术国产化。

所谓信息技术国产化,体现在IT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尽量使用自主研发制造的软硬件和本土厂商的技术服务。但中国IT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数据库之类的基础软件整体水平落后西方公司许多,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等开源软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政府实际期望和鼓励中国的IT企业借力开源软件培养起自主可控的IT产业链。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就曾公开呼吁,要重视和利用开源软件,把开源软件作为推动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OpenStack既是开源软件,又是云计算基础软件,相当于云时代的操作系统,自然更受重视。

一位资深IT媒体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2016年连续两届OpenStack峰会上,他竟然看到现场有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正极为认真地在台下做笔记。显然,他们是为了考察OpenStack而来。

国内那些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本来就对公有云持保守态度,在明确的政府导向下,那就更加偏好基于开源技术的私有云。李昭告诉记者,一些政务云招投标文件中明确指定使用OpenStack。

需求如此庞大,围绕OpenStack做生意的本土厂商数目众多,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也在中国发展迅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报告(2017)》显示,在全国已经构建了私有云的511家企业中,39.9%的企业已经将OpenStack用于生产环境;14.3%的企业表示已经部署好系统,但仍在测试中;34.1%的企业表示正在展开评估,尚未应用OpenStack的企业仅有11.7%。

私有云在中国未来也还将是桩大生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344.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762.4亿元人民币。

OpenStack基金会里的中国力量会主导OpenStack的发展吗?程辉、朱荣泽等告诉《财经》记者,短期内还不会。

中国是OpenStack应用大国,Anni Lai呼吁IT厂商要不断地把客户的技术和经验回馈到OpenStack社区,才能加速OpenStack的成熟。 信心与阴影

西退也好,东进也罢,核心问题在于正确评估OpenStack的现状和未来。

今天回望OpenStack这一路历程,集多方之力的OpenStack确实完成了“火箭式发展”。OpenStack目前已经迎来第14个版本,社区成员超过7万,得到了全球185个国家661家企业的支持,成为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开源社区。 “西退”并不会动摇OpenStack的根本,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应用部署方面,OpenStack基金会新近出炉的第九次OpenStack用户调查显示,从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OpenStack部署率增长了44%,32%的OpenStack部署用户中是员工数目过万人的大型企业。

更重要的是,OpenStack已经“打败”同期竞争的开源云计算项目,如CloudStack、Eucalyptus等,成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事实标准。

“如今要构建大规模的云平台,除了OpenStack,难道还有更合适的选择吗?”宋潇男反问道。

朱荣泽表示,OpenStack的岫然峤一步降低,但它将和Linux一样,变成底层IT的基石。

不过,OpenStack的未来并非毫无阴影。

一位资深云计算行业人士分析,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趋势已经明朗:公有云胜出,没办法使用公有云的企业继续使用VMware就可以(VMware是业界主流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厂商),没有必要再用OpenStack去自己“折腾”一套私有云。

换句话说,在OpenStack诞生的地方,公有云+VMware虚拟化技术就能解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需求,OpenStack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Anni Lai和程辉均对此表示同意。在美国市场,OpenStack确实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但在美国之外情况却不同。

亚洲、欧洲等地区,OpenStack仍然受欢迎。因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本土的企业并不愿意将地盘拱手让给亚马逊、微软等美国公有云厂商,都想建设自己的云平台,那OpenStack就是个好选择。例如,华为就帮助沃达丰、德国电信等海外运营商建设了云平台。

同时,对于希望建设私有云的企业用户而言,与VMware相比,OpenStack也是个经济、开放的选择。

但是,抱怨OpenStack“并不好用”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OpenStack是个大框架,里面包含的项目太多了,最根本、企业用户最需要的东西还不是很成熟。”李昭说。

VMware公司一位技术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因为“不好用”,国内某些政务云建设完成之后实际无人使用,沦为摆设,还有些被VMware的云计算方案所替换。

但也有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云计算行业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OpenStack核心功能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其实还不错,那些糟糕的云平台也许只是因为用户的云计算方案提供商的水平很差,“板子不能都打在OpenStack上”。

《OpenStack用户调查(2017)》亦显示,三分之二的OpenStack用户是将OpenStack应用于企业生产系统。而在IT技术领域,一项技术或产品是否用于生产系统是成熟度的体现。

人工智能调研报告范文6

从国内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指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是集成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并提出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类型和业务支持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数据仓库、以gis为应急响应支持平台、能统一管理信息、可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互连互通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法。

1 引言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 。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 提出了构建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 、杜江等 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 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 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 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下,围绕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中间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能快速、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现有公共卫生领域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的操作型系统集成在一起,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仓库和相应的预警指标、应急预案等知识库和模型库;以数据上报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决策一展示为主线,建立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仿真预测、虚拟现实、指挥调度、信息等专业应用功能的各子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系统所需数据类型与支撑单位

传统的公共卫生领域以传染病防治为主要内容,数据类型单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也主要由卫生部门唱独角戏。随着社会进步,公共卫生安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不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正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除卫生监测数据、疫情监测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基本数据类型外,环境卫生数据、食品药品卫生数据、公共卫生危险因素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一并列为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见表1)。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支持单位除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外,把与数据供给和应急管理有关的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也列入系统支持单位(见表2)。

2.3 系统业务结构模型

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围绕城市公 共卫生安全构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都能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图1)从底层至顶层分为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3个层次。

数据层有分布数据源、数据仓库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在该层中,信息采集系统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业务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采集到公共卫生数据仓库系统中,并建立面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专业数据集市。城市基础数据仓库中存有大量基础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影像、地图、气候、人口、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仓库的应用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资源支持。

应用服务层由面向事件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和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三个功能子层组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系统各子系统实现集成的关键和基础,它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连接,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并设有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对接的公共数据接口。

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及平台支撑,能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块,还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构建应用系统。该平台本身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把各业务子系统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1)分析、叠置分析等属于此层。

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在继承gis通用功能层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需求,开发出多种专业应用模块。其中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知识库和模型库的管理,并把相应的知识和规则运用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指挥调度等系统中;突发事件分析与预测系统针对事件特点和应急管理需求对卫生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及专家知识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为控制事件发生提供辅助决策;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根据事先定义好的逻辑关系定期扫描检查卫生数据仓库,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发出预警;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系统通过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分散资源的统一调度;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向公众公布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信息。

用户层主要将下层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友好直观的方式反馈给各个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整个系统从下到上互为基础,互相作用。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对分散在各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但由于各异构系统的分散性、数据类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历史数据的离线等问题,使目前这种以事务处理为主体的数据环境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分析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于应用的数据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提供集成化、历史化的数据管理功能,支持综合性的数据分析 。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来说,数据仓库可为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创建过程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从各分布数据源系统中抽取有用的公共卫生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如图2),然后对数据准备区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通过元数据映射后装入数据仓库,再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具体需要建立专业数据集市,其结果由前端各专业应用子系统经过多种分析后展现。

3.2 利用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应用集成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要在不同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组成的异构环境中运行,同时还需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因此系统内部各软、硬件平台之间、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数据转换技术支持。中间件(如图3)是基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一类软件,它介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既能解决客户与服务器方的互联,又能实现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集成 。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分为系统内部服务集成和系统外部服务集成,它们因功能不同对中间件的要求也不同。内部服务集成需要整合长期形成的大量遗留系统,共享不同平台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源;外部服务集成要求系统能自动检索到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以构成更为广泛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网络。考虑城市已有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支持台的特点,及将来系统扩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将j2ee、web services、xml信息交换中间件集成应用。其中j2ee标准用来解决服务器端应用间跨平台、数据异构的集成及数据挖掘任务;webservices用于系统的信息与获取;信息交换中间件在内外集成系统之间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桥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可视化显示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具有自身的属性特征,更具有空 [5]间分布特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统的无缝集成,是地图和空间分析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以其可视化、实时化、动态化等直观的表现形式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区设置(以传染病为例)、疫区定位、疫情显示、空问传播分析等方面 ,为管理部门迅速了解疫情传播态势,进行应急预案生成、卫生资源配置等提供实施平台。

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业务特点,gis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c/s架构侧重多角度空间数据分析,包括各种专题图展示、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构除支持矢量地图基本操作(如放大、缩小、平移、量测、图元选择、图元查询等)以外,还强调对地理相关业务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持,并能提供直观和实时的数据展示。b/s架构采用面向接口的设计风格,无缝集成数据提取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可方便扩展到其他、 务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