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数字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家教育数字化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1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2

一 NETS・T-2008的主要内容及NETS・T的变化趋势

1 NETS・T-2008的主要内容。NETS・T-2008从5大能力素质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重新分类和规定。

一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新。[1]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身体力行地体现创新精神,在课堂内外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同学生、同事及他人共同学习,而不只是把充满挑战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去探究。二是设计并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手段。[2]师生共同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利用技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创造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依据本身的学习风格、学习起点和偏爱的学习策略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三是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与学习的表率。[3]教师要体现出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利用新兴数字化工具优化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为学生树立协作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的榜样。四是提倡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并以身作则。[4]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社会中,教师要承担起提高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让学生从会“用”网进步到会“选”网。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和伦理道德。五是注重专业成长与领导力培养。[5]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精神,通过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拓宽个人综合素养的广度,挖掘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度,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提高工作领导能力。

2 NETS・T的变化趋势。NETS・T-2000的6个能力维度分别是技术的操作和概念,策划、设计学习环境和过程,教学、学习与课程,测试与评估,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社会、道德、法律与人性方面的问题。[6]对比两个标准不难发现,NETS・T-2000与新版标准在能力分类上完全不同,教师对待技术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从强调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转向利用技术进行创新。第一版标准注重技术的操作,关注教师把技术引入到学习环境和过程的设计中,鼓励教师应用技术进行学生评价和专业成长,重视教师借助技术手段与其他教师、家长等人员组成交流系统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NETS・T-2008标准强调教师要利用数字化资源对学习环境进行创新性设计和开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依靠数字化资源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力,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促进和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创新。

总之,第一版标准的核心强调把技术整合到教育中,而新标准更强调在全球化、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学习设计能力、协作交流能力、榜样示范作用和学校工作的领导能力,把技术看作是实现目标、服务于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更关注人的创新能力培养。[7]

二 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际调查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

1 缺乏统一的权威的课程标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此课程,却没有一份权威的课程标准,能查阅到的大纲内容也是泛泛而谈,不规范,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导致各院校随意开设课程,没有达到开设课程的真正目的。[8]

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现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有的侧重于基本技术操作,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才是课程的重点。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各院校选用的教材五花八门,教学内容涉及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等多个方面。教师却很少能做到用教学设计指导教学过程,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这是职前培训与职后工作的严重脱节。

3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方式不全面。教学方法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学生没有机会体验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效果的案例情景。评价方式以笔试为主,很少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4 师资条件匮乏降低了教学效果。因为师资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都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有的课堂学生人数甚至可以达到二、三百人,没有足够大的计算机教室供这么多学生学习。而且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每周一节,课时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5 高校师范生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消极,意识薄弱。学生不能明确区分《现代教育技术》课和计算机基础课,质疑使用技术能否提高教学效率,以致主观上不重视这门课,缺课现象严重。

三 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NETS・T-2008新标准为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参考性,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但是标准的前瞻性为我们预见了未来教师的发展前景。笔者从影响教师能力培养的各方面因素中总结出如下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可参考的策略:

1 培养高校师范生的创造性意识,以此把创新精神传递到中小学课堂。笔者认为,思想决定行动,自由的思想是形成创新习惯的关键因素。教育技术课程性质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活跃的课堂中进行,这为高校师范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展示作品、互动评价提供了舞台。

2 粗放型教材,集约型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公共课教师不必游走于教材中,而是把教材作为课堂的参考,要针对高校师范生和中小学校的真实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为高校师范生呈现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实用性、时代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对教学具有明显指导意义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对某些精深晦涩的理论要尽量通俗化,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寻求平衡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特色,所以技术知识应占据教学内容的半壁江山,但要避免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

3 主题式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相结合。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尽管考虑课程性质和学生素质等因素,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内容仍然量大面宽,需要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太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模式,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参与性,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授课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采用任务驱动式、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灵活运用。[9]通过开发网络学习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方便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满足个人学习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实时答疑、电子留言、作业互评、信息、优秀作品欣赏,使高校师范生真切感受到教育技术手段在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上的无可替代性。

4 丰富评价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习结果。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每一阶段的状态。高校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在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就是教师,所以应该用学生和教师双重标准来评价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弱化笔试成绩,以平时作业和教学平台使用情况为主要参考,改变传统的为取得学分以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促进高校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化成具体的教学实践,自由地设计符合专业学科标准和时代特征、满足中小学生和社会需要的课堂,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学当中。

5 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共享,营造创新学习氛围。中小学教师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原因是,在高校学习阶段,他们缺乏观察和体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的经历,很难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然而合理的分配、利用高校中丰富的资源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策划提高高校学生教学能力的学生活动,如教师技能大赛,职前学校,准教师博文大赛等,这使学生释放青春活力,并从中获得真实的教学体验。二是开放计算机教室,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三是举办专家讲座和经验交流,介绍校园网、网络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丰富学生阅历,开拓视野。四是安排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辅助其他基础类学科的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以专业视角,帮助和解决基础学科师范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时遇到的问题,促进基础学科的师范生从教学产品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同时可以丰富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总之,我国教育技术标准仍处在“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与NETS・T-2008倡导的“数字化创新学习”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新标准对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以达到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仍具有很高的价值。虽然中美教育技术发展的进程不同,但是我们要以借鉴的心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对其理念和内容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参 考 文 献

[1][2][3][4][5]王奕标.从新版NETS・T看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建设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115-120.

[6]臧艳美,靳晋忠.面向教师的新版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

准及启示[J].新乡学院学报,2009(3):84-86.

[7]陈维维,沈书生.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J].

现代教育技术,2009(6):14-18.

[8]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

技术,2010(2):65-69.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3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在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因此,教育的着眼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和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构建思想政治课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实践

构建思想政治课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就是要培养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提供强大的技术优势,合理选择有效的智能工具,进行探究学习和自主发现,从而进行思想政治课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组专题研究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数字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小组专题研究学习,它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具有学生学习自主性强,主动性、参与性高的特点。

我们根据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探索思想政治课数字化学习方式――小组专题研究学习,是以学校数字化课室平台、网络教室为技术支持,依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有一组学生研究的专题是“爱在屋檐下”,他们研究家庭作为社会的功能这一过程时,运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学习了家庭的四种主要功能,对功能的具体内涵也有了深刻的认知。也间接对社会调查的方法有了质的提高和综合实践能力,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单是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研究,查找资料、整合信息。

2.思想政治课数字化学习过程是资源开发过程和创新实践过程

数字化学习资源本身具备发散性和综合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尤其是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资源的再生产过程,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协作的过程,以及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

如学习初三政治教材中有关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数字化工具,创造性地总结出参与政治生活的正确途径及办法。

学生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创作,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理财方案,这样,信息的交流不仅是多向的而且是同时的、自由的、快速的。学生的作品、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交流过程,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留存在网络中,这样,“家庭理财”这一课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并不是老师独自开发的,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作的。所以说,数字化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新教学资源、不断建设新学习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课数字化学习方式构建的思考

1.坚持生本教育理念是构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前提

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理念和实践,它的构建要树立生本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这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如果教师不转变教育观念,那么数字化环境的教学就会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电灌”。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4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信息融合 角色转变 WAP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学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院校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走科学发展之路,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以此推动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深度变革,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校园。

经过多年建设,大多数职业院校通过向本科院校学习,自己建设实践,数字化校园已具有一定规模,在今后的建设中以下问题解决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质量。

一、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体现应用,以应用为核心,服务为宗旨,抓住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校园管理两个重点,突出高职特色、校企融合特色、实用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之以恒,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大学。

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面向需求、整体规划、基础先行的原则;建用结合、以用促建、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管理、统一门户的原则。

二、加强信息融合力度,整体突出信息化的效率

数字化校园建设周期比较长,技术变化较大,早期由于经费、技术原因,缺乏统一规划,大多数学校建立了为不同应用服务的数据库,各系统信息相对独立,难以共享,甚至各系统数据不能一致,信息孤岛极大地影响了信息系统的效能,降低了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热情和信心。

对现有应用系统,最好是完全抛弃,重新按照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原则重新开发。如果没有经费支持,也要对现有系统信息融合,这样才能整体突出信息化的效率。

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从为管理服务的角色向为教学服务角色的转变

早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注重的是为教学管理服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对职业院校明确指出,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要从为管理服务的角色向为教学服务角色的转变,利用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加快职业教育数字教学平台建设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特别是学院优势专业及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管理和组织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考核模式,实现了“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学习”、“任何时间(Anytime)均可学习”、“任何信息(Any data)皆为学习内容”和“任何设备(Any device)都是学习媒介”的全新方式。

2、加快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

良好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使职业院校得毕业生在就业时能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建设将是工与学、学校与企业沟通最畅通、最快捷的平台。

3、加快对一些资金投入大、危险程度高的实训项目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开发力度,以仿真这一数字化全新实训方式克服资金、仪器设备、实训场地等限制,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跨平台、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应用

早期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终端主要是考虑计算机,即使是移动应用也主要考虑的是笔记本电脑。以iPAD、iphone为代表的高性能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终端将出现多元化。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上网已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这类应用。

首先在校园网接入上,要实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虽然GSM、CDMA、TDMA、3G等网络已经能够覆盖校园,但其带宽还是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的需求,使用它们产生的费用也将限制学生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

其次在内容上,要开发适合于手机、平板电脑的基于WAP的应用系统。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能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手机等无线终端之中。通过把Interne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手机的显示屏上。

数字化使许多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对教育,只是在教学管理、教学手段上的革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量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将带来全新的教与学模式,彻底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久旗.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5期.

[2]松冈一郎.数字化校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中的新兴学科——网络教育应用也随之产生。文章对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形式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以推动网络教育应用更好地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引起教育界的巨大变革。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匮乏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单靠传统的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满足如此巨大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家庭、社会、教育部门以及非教育部门都要能提供学习机会,并参与教育活动,也就是要构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地进行学习。但是,传统的教育受时间、空间和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达到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网络教育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网络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形式及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从而指出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推动网络教育应用更好地发展。

一、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

1.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形成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教育多媒体/超媒体及教育电子通信”国际会议上,396篇大会论文中,有关网络教育应用的文章就有40多篇。此后,历次计算机教育应用领域的国际会议无不以“网络教育”作为会议的主题,各种国际性期刊也相继设专刊进行讨论。关于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基于网络的教学与学习进行了讨论,探索了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设计、开发了一些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和教学系统。1997年2月,美国教育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德克萨斯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Khan主编的《基于网络的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一书,该书分5个专题汇编了59篇关于网络教育研究的理论文章,这标志着网络教育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国内,教育部“九五”重大教育改革和研究项目《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确定了《网络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标志着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在中国的正式形成[1]。

2.网络教育应用概念

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2]。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了明显的跨学科性,它从属于教育技术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学习者、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的评价等。因此,从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来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

二、网络教育应用的形式

在国内,网络教育应用的形式主要有校园网、地区/区域教育网、国家教育网三种形式。

1.校园网

校园网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具有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它主要以学校各部门的应用硬件(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系统为基础,将各个分离的硬件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信息交流硬件平台。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与管理信息的支持下,通过学校管理信息平台、校园通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管理。

2.地区/区域教育网

地区/区域教育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部门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地区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城域教育网的建设是对区域教育的全新规划,对于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3.国家教育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接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从而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随后,1999年清华大学等31所高校建立网络学院。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计划在2年内重点规划建设300门基础性的网络课程,并以网络课程建设带动课件库的建设,以课件库的建设推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正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国已有近3000所中小学组建了校园网,上万所学校组建了网络化电子教室。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3],要在10年的时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后,使得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化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创建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网络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

2.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能再一味套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所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网络教育应用的一大发展趋势。比如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对话型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等。未来学校的院墙将逐渐模糊,特别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将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会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学生会在校外、在家中上网,在复习功课和写作业时,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3.研究网络教育应用中对知识的管理

在目前的网络教育应用过程中仅仅将学习材料和教学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恰恰是许多教师重新整合材料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而在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构架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些知识的发掘、共享与应用,没有考虑教学知识交流环境的构建。所以,对知识的管理方法研究也是加快网络教育应用发展的有效途径。

4.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

目前的教育评价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仅以学期结束时的一次考试或相关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的依据。这种方式所存在的片面性已为大众所认同,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也逐渐提出并实施。但采用长期的形成性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评价,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的跟踪观察来收集、统计相关信息,这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难以实现。而网络以其强大的交互性、时空的开放性、数据收集管理的方便性、个性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快捷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使设计开发长期的形成性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教学评价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而促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应用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也存在着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找出它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以后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应用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http://celtsc.edu.cn/.

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大学;建设规划;信息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34-03

一、前言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实现业务处理电算化为主要任务的起步阶段、以校园网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网络化校园建设阶段和以信息服务集成为主要任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

以中南大学为例,我校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等业务以来,陆续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已建成了以校园网、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数据库平台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精品课程库、网站群等为代表的丰富的信息资源群,以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为代表的业务处理系统以及以信息门户、迎新离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跨部门信息系统,不仅已能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还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技术服务、跨部门系统建设和自主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1]

但和国内高校一样,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面临许多问题,[2]信息化需求多样化、水平差异化、服务个性化的挑战依然存在,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任务依然繁重,随着应用的不断丰富,数据越来越多,系统的运维越来越困难,出现了信息化时代新的工作低效率问题。[3]

二、数字大学及其定位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教育信息化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以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宽带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面对新的形势,重新审视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种种问题,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数字化校园关注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网络化上,建设的重点还主要集中在校务管理和校内服务方面,对学校教学和科研支持不够,虽然有学者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问题[4]和数字化校园中科研支撑平台建设问题[5],但服务教学和科研并没有成为当前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中心任务,因此,要克服数字化校园的不足,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必然要开展数字大学建设。

数字大学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时间和空间维度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模式深入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优秀成果不断涌现,管理与服务高度信息化,与大学实体相互依存的信息化和虚拟化大学。

数字大学除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关注高校各种环境、资源、活动等的数字化,推进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外,还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范围,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着力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模式、管理服务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实现各项职能的支撑力度。因此,数字大学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更高阶段,在数字大学建设阶段,信息技术将充分展现其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字中南”建设规划

“数字中南”是对中南大学建设数字大学的简称,“数字中南”的建设任务和内容非常丰富。限于篇幅,下面仅介绍“数字中南”的四大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及其支撑服务体系。

1.建设面向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以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通过建立集移动学习系统、视频教学系统、虚拟实验室于一体的网络虚拟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开展互动、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构建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培养所需的虚拟实验平台、教学评价平台、师生交流平台以及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学习资源平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与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其他学生一起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其特长,展示其个性;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字化升级,配备无线上网、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反馈系统等设施,方便师生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互动式交流等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面向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中,要注重新的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用信息技术支持新的教育理论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要注重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信息化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支持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用新的信息技术、新的信息平台进行教学创新。

通过建设面向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可以为“数字中南”提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的信息化环境,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2.建设面向科学研究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