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1
关键词:实用理性;网络文化;参与主体;消极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56-02
一、实用理性、网络文化的概念及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参与主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实用理性历来被视为指导国人的核心思维方式。即使在西学渐盛的今天,实用理性在国人心中仍然保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众所周知,实用理性这一说法首先由李泽厚提出。他在《漫说“西体中用”》一文中这样写道:“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1]实用理性的积极作用毋庸赘言,窥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可见一斑。但是,实用理性对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俞吾金在《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一文中指出,实用理性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急功近利,讲究实用;其二,易于满足,缺乏宏大的目标[1]。
网络文化由文化派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化又超越大众文化。关于网络文化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一文中,作者认为网络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文化仅指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所开展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2]本文采用狭义网络文化的界定展开论说。
现如今,网络文化种类繁多,主要有网络文学、网络娱乐新闻等。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具有大众文化的诸多特征。但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平台,网络文化又与大众文化不同。中国的网络建设兴起于1994年,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逐渐繁荣起来。互联网世界的技术是一个多媒体的世界,它给大众文化打上了新技术的文化印记,大众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整个大众文化的制高点,集合点,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文明的代表,体现着现代性由工业时代进入网络时代后的新的提升。[3]80借助于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呈现出与大众文化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开放性、时效性、网络化、数字化、虚拟性、交互性等。正是基于这些特点,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夹杂着传统大众文化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扩大化。网络文化的参与主体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消费者两类群体。在传统实用理性思想指导下,网络参与主体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试采取从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的角度切入,分析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是如何面对网络参与主体:网络文化制造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造成消极影响,以及对这些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二、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参与主体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实用理性观念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在实用理性观念指导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之间互相产生消极影响,造成严重后果,导致文化虚无主义泛滥。
(一)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1.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产生的经济实用主义影响。在实用主义指导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把利润作为唯一追求。“只要大家还承认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就将无可逃避地被裹挟进现代商业文化大潮中……网络文化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一样,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或起码的生存,必然会去寻求商业目的。”[4]288“如何看待商业化和产业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文化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是否意味着利润和市场的标准先于内质、艺术和知识内涵?”[5]21在现如今的网络文化发展来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本质区别。网络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不遵循传统文化的规范标准,也不具备传统文化特有的气质。网络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完全以娱乐网络文化消费者的需要为转移,最终实现利润诉求。
2.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造成的伦理失范与忽视法律的消极影响。基于商业利润的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把利润作为唯一标准必然带来网络文化的伦理失范与忽视法律的消极影响。在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把道德伦理规范与法律在网络文化生产与传播中直接剔除。通过网络文化消费者的愉快窥视等心理,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生产传播缺失伦理规范与忽视法律的网络文化,以此来赚取利润。以往那种传统文化的创作过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根据网络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来从事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
(二)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消费者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1.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误导。作为产品的网络文化种类数量繁多,网络文化消费者对之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但是,在传统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消费者建立起唯一的价值标准――快乐。一切网络文化消费都以快乐为标准。如果没有外界压力,没有障碍,他们都想不受约束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来享受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者基于这种快乐,来满足身心的愉悦、缓解来自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挫折、与窥视别人隐私的满足心理等。在《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一书中,作者谈到:娱乐性是网络文化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是网络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之一,是网络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4]284同时,这种把快乐作为网络文化选择与消费的唯一价值标准造成网络文化发展的单一与低俗等。
2.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消费者审美趣味的诱导。在实用理性指导下,网络文化消费者放弃高雅积极向上的审美标准,仅仅以感官满足作为审美标准。这种感官的审美标准随生活的艺术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双向互动变得更加突出。“在全球化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aestheticization或aesthetization)的质变……[4]174”生活艺术化造成艺术的蔓延和扩展,艺术的生活化使艺术逐渐平民化与大众化。生活与艺术里的粗俗文化的双重影响逐渐扩大。这种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影响,使网络文化逐渐走向生活与艺术的融合,这种融合强化了网络文化消费者以感官满足为标准的审美趣味。
(三)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参与主体互相影响的具体表现及后果
1.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消费者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制造传播不良网络文化的诱导。受消费者就是上帝实用理性的影响,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只生产能够娱乐网络文化消费者的产品,以刺激网络文化消费者的感官为标准。没有精粹文化创作的标准,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采取拿来主义、混合主义、掺杂主义的手段,一切以娱乐消费者为参考,只要消费者有什么需求,他们就生产什么网络文化产品。
2.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对网络文化消费者的虚无主义诱导。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在表面上迎合网络文化消费者的同时,又诱导了他们,使他们不仅能体验到快乐与感官满足,还会产生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的信赖与依靠。这种信赖与依靠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成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基于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使用的网络文化宣传与网络文化产品复制两种手段。通过网络文化宣传,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宣传了网络产品,更重要的是对网络文化消费者形成心理认同,让他们认为只要是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生产传播的网络文化产品,都是符合他们口味的,都是他们需要的,从而造成网络文化信仰。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复制,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给网络文化消费者造成一种假象:我消费的产品是大家都在消费的产品,我紧跟时代潮流。网络文化信仰与网络产品复制带来的网络假象,最终导致网络文化消费者在茫茫网络文化产品中丧失自我,导致文化虚无主义的泛滥。
三、基于网络参与主体的角度对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应对之策
面对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俞吾金提出要努力开拓人文空间,他认为只有在这两个传统――儒家的务实精神与庄禅的空灵思想境界的侧面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当代中国人才能避免被“物化”或完全地“充实化”的命运。同时,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种系统的引导与制约。这种系统的引导与制约体现在文化角度、网络参与主体角度、法律角度与意识形态角度四个方面。
(一)在文化角度,对网络文化进行文化批判
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批判学,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同时也要对网络文化的虚假虚无主义进行批判。
(二)在网络文化参与主体角度,对网络参与主体进行制约批评
对待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要求他们改变以利润为唯一标准,提高伦理道德情操,以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消费者。对待网络文化消费者,首先要求他们抛弃以娱乐为唯一价值标准,以感官满足为唯一审美标准的狭隘意识,同时强调在网络文化中的自洁意识。
(三)在法律角度,对网络文化相关法律进行完善
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完善与规范。网络世界充斥着太多的繁芜,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对网络文化相关法律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的行为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在意识形态角度,强调主导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
任何国家都有主导文化的引导作用。在大众文化中,主导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样,在新兴繁荣的网络文化中,主导文化也需要加强引导。这种引导能够加强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的文化自觉,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吾金.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J].探索与争鸣,2002,(10).
[2]赵惜群.翟中杰.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2
[关键词]网络文化 网络道德 网络文明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82-02
当今的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这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到来的一个显著标志。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以其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席卷之势在全球刮起网络文化的旋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渗透性、虚拟性、衍生性、多元性等特点,以网民为传播和接受对象,再通过网民包括网络机构传播给大众和社会,其以跨国界、跨区域、跨传统文明观念之特性冲击着人类文明。在网络文化大潮汹涌澎湃地袭向我国后,其传播的文化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必须在充分认识其特质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和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一、网络文化的特性及不良影响
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存在形式,为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培植了又一朵绚烂之花。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与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载体的网络精神创造和流通。网络文化与互联网相互依存,通过网民流向社会,影响社会的诸方面。网络文化的特性具有开放性、渗透性、虚拟性、衍生性、多元性等主要特点。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与传统文化形态相比,网络文化是一种跨地域、跨民族的“地球村文化”。互联网是网络文化生存之母,只要通过互联网中的任何一个站点,都可阅读乃至上传或流通文化信息,任何一个站点都可向外扩充,快捷、高速地获取与交流各种网络文化信息,从而实现“点点都是中心,又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的状况。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彰显其“信息高速公路”、文化“地球村”的优势,将其包容的形形网络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网民之中。
网络文化的渗透性。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无论何种性质的内容,只要在网上是可浏览到的,都会潜移默化地被网民所阅读和传播。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正因为这种效应的发挥,会诱导网民在不知不觉中变异原来已经定型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渗透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以放大了个体行为的影响、聚合个体行为能量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善的影响如此,恶的影响也会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恶现象,往往能通过网络集中地反映出来,再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来影响人们,这种影响虽然是在悄然中进行的,但其渗透力量不可小视的。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网民进入网络空间等同于进入一个虚拟社会,在这里,现实社会中的违法犯罪以及其他治安问题已经开始向网络虚拟社会蔓延,目前在现实社会的很多违法犯罪及其他治安问题都可以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找到,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问题就更加复杂和尖锐。
网络文化的衍生性。网络文化信息在网络成员的利用下,不断地快速传播着。在传播的过程中,网络成员间会产生从众化心理,进而强化某种意见或倾向,甚至于将某种意见极端化,网络文化中的初始信息被裂变,也可能被扭曲,演变为与本来面目并不一致的观点或事物。网络文化的衍生物具有极端性特征,可以混淆视听,失去事物的本来面目,以讹传讹地制造虚假信息;网络成员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活动,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制约不利的情况下,其言行交织于社会现实中,会变得不易被约束,主观上的“恣意”会衍生行为上的极端或行为失控,出现一些与社会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问题。如一些网民在网络社会活动中粗话连篇,肆意谩骂他人;有的传播黄色信息;有的搞坑蒙拐骗的销售活动;有的从满足个人意愿的角度出发制造和虚假信息,以“恶搞”来愚弄他人或图报复和泄私愤。网络文化的衍生性所导致的有害社会文明和稳定的问题数不胜数。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网络空间给予人的社会交际活动最大化的活动场所,在这里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文化习惯,甚至于不分政治观点的网民都可游曳其中,致使网络文化的构建主体呈现多元化。同时,网络文化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网络成员只需点击鼠标,几乎可以获得所要知道的一切信息,无论是哪个方面的信息在网络空间中几乎都能够查阅得到,这样的特点显现出网络文化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网络文化活动的主体和内容,将引发越来越多的网民世界观、道德价值观的麻木和模糊,在文化认同、传统、意见、观点、习惯等方面人云亦云。那么,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引发的问题很需要重视,以确保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不被同化和异化,保持自己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对利用和发展好我国网络文化的思考
不可否认,网络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性,也即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产物,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文化需求上的便捷和实惠,必将长存人类生活中。那么,就应该充分认识其特性,抑制其对发展我国文化的负效应,求取其发展我国文化的正效应。
(一)在网络阵地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内容大量地输入网络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输入的文化信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开来。利用网络阵地,对我国的众多网民进行文化熏陶和文化教育,把我们可控制的网络阵地建成能够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媒体传播阵地。
(二)宏观导向与微观监管双管齐下的优化网络环境
要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通过正确的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切实加强对输出、输入信息的管理和监控,控制信息源头,规范网络行为,惩治网络犯罪,使信息网络系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抵御腐朽没落文化的窗口。
(三)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双向加强保障网络文化安全
把保障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周密制定和认真贯彻维护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规和有效防止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管理机制,制订通过信息网络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激励机制。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
(四)打造基于网络社区的网络素养教育平台
建立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的网络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各级社区教育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详细具体的网络社区教育服务菜单;组建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施教人员、社会各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服务队伍;建立社区教育绩效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黄晓薇.关于我国发展网络文化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2,01:56-57.
[2]朱继东.发展网络文化要警惕错误思潮误导[J].前线,2012,05:27-28.
[3]王耀东.论当前进一步繁荣发展网络文化的四个问题[J].大连干部学刊,2012,06:37-40.
[4]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营造优良网络文化环境[J].北京观察,2004,07:58-59.
[5]吴祚来.发展网络文化与国家文化战略[J].今日中国论坛,2007,07:72-75.
[6]石海强.发展网络文化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8-10.
[7]王爱云.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N].光明日报,2007-06-10006.
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6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上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它对传统的校园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师生产生了影响。如何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摒弃其消极作用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现状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的精神氛围,师生在这种氛围里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并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形成其价值观和世界观。鉴于网络的迅速普及,高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平台,便于师生进行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和休闲娱乐。虽然网络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所以,网络文化有好的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不好的一面,起到了消极作用。
1.1 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有其积极的作用,第一,网络文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求助于网络,并且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第二,网络文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网络的开放性和普遍性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网络吸纳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资源。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获取这些文化资源,学生也不例外,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学习,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养。第三,网络文化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可能演变成心理问题。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聊天等方式,把心中所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想发泄的不满释放掉,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
1.2 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
当然,网络文化有其积极作用,就有其消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严重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无形中难免会受其影响,使学生对善恶是非、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产生模糊的标准,盲目追求个人享乐、刺激的生活方式。其次,网络文化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人际交往,学生经常泡在网上,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使他们减少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寻找解决方法,使现实生活中的感情越来越淡薄,长此以往,其会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最后,网络文化冲击着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资源的使用没有具体的法律和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陷入沉迷的境地,比如玩网络游戏,而学生处于一种无法自我控制的状态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基于对网络文化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分析,高职院校应拿出有效的建议与管理对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的作用,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
(1)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视度,把它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中。只有把网络文化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中,才能真正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才能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功能,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的平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这支队伍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深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在传播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才能很好地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才能利用好网络上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学校就要出台相应的对策,对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给予其各种奖励,以激励他们向这方面努力;在评聘职称上,向这方面的人才倾斜,提升他们的待遇。总之,所有的对策都是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
(3)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贴近学生的网络文化,凸显学校网络文化的特色。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网络文化打造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把本校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网络文化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文明和学术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把网络文化创建成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内容体系,发挥其引导和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校园里学生可以方便上网,在网络上多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板块,比如论坛、成果展示等,使学生有说出自己想法、展示自己成果的地方,多展示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网络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网络文化才能被充分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勇飞,王建新.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4).
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4
具体而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的颠覆,其促使传统物理空间概念发生了质的变革,网络营造一个真实存在于物理空间之外的虚拟空间,真实存在的物理世界与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双重存在,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虚拟性与真实性统一的教育原则。(2)科学性与方向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是指思政教育工作中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创新相结合,走科技化、现代化的教育之路。在对传统高校思政工作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将网络思想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高科技手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方法,促进思政教育在技术层面的创新。所谓方向性则是指网络环境下要坚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立场及阵地意识。保持科学性与方向性的统一,既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又可以保证思政工作的先进性与方向性。(3)技术性与人文精神互补原则。科学与人文之间易产生严重分裂,主要是由于二者之间的思维方式、理性内涵等均存在较大差异。互联网对社会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及影响,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互补,理性的思考、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思路
(一)以网络文化媒介为引导
网络具有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学生面临海量信息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垃圾信息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及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存在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与判断,吸取精华、摒弃糟粕。在这种教学目标下,仅仅从理论方面以网络文化为媒介进行理论疏导并不能保证思政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学校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的定向性疏导,及时矫正其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不良现象,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哪些网络行业存在道德缺失。也可以组织相关的网络知识竞赛,向学生普及更多的网络常识。
(二)创建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既然网络文化已经无孔不入的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一时代的产物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实现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其中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需要注意:首先理念要前卫,拒绝任何形式主义理念,以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为网站建设宗旨,开展丰富的网站活动。其次,网络的形式要做到新颖、独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近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访问网站。在建设网站之前要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兴趣集结点进行充分了解,以保证网站建设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再次,与时事新闻密切结合。既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那么其与时事新闻的结合就必不可少,当然,可以适当融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娱乐新闻,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最后,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网站建设要具备过硬的网络技术,才能建设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站,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
(三)对网络文化进行有效分类
对网络文化进行分类可以大大提高其利用效率。高校师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进行优化、净化,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分类,一些内容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思想成熟可起到有利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应用。利用网络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并且网络文化中包含了大量新鲜、前卫的信息,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更具教育意义的内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注意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结语
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5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文化需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社会文化服务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就图书馆来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受到高度重视。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目前人民群众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而且在新时期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需要图书馆不断革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提高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一、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大,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我认为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文化传播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冲击
在新时期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单从图书馆来讲,网络文化的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比如说就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与图书馆中所保留的文化有着较大的不同,图书馆中宣扬的文化是一种传统的、十分经典的文化,但是网络文化却是十分新潮,是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的传播对图书馆的发展本身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文化的发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来讲,网络文化讲求的是一种高效的方式,但是目前不少图书馆仍然使用传统的服务方法。在这一方面上,网络文化的传播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网络文化传播促进了图书馆的高效发展
网络文化传播在对图书馆发展造成冲击的过程中,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和方法途径。在我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文化传播丰富了图书馆内容
网络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时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化传播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不少网络文化元素吸收进去,一些网络畅销作家的作品也走近图书馆供人们选择,这些内容的出现,使图书光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2.2网络文化传播转变了图书馆服务方式
网络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图书管理员,网络文化在新时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说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受到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技术出现,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极大的转变了图书管理的方式,提高了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整个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
在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是时展的要求。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
在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发展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中出现的媒体设备,对新时期的网络文化进行全面的介绍,使相关人员可以扫清思想障碍,更好的接受新时期的新文化,为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吸收网络文化,充实图书文化
在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图书馆在发展中要紧握时代脉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吸收网络文化,不断充实图书馆的内容,使图书馆的发展富有时代气息,不断的提高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潜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
在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尤其是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可以以更加专业的素质来面对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需要。鼓励相关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掌握网络文化,更好的为图书馆发展出谋划策。
4.引进信息技术,扩展发展方式
新时期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紧握时代脉搏,从时展的过程中汲取营养。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于图书馆发展来讲也是如此,要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不断的使用新时期的新技术引导图书馆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使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图书馆管理方式,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图书馆在新时期的有效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期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网络文化的分类范文6
“客文化”是随着网络传媒的形成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虚拟文化,是一种具有个性、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合作性的文化,是民生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网络传媒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化。“客文化”的形成,一方面说明了民主社会的到来,另一方面说明了提高社会人素质、强化社会人自律意识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为了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自律意识,必须加强对“客文化”的研究,为引导“客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一、“客文化”概念与分类
由于网络传媒的高速发展,目前在我国的网络传媒领域出现了许多关于“客文化”的概念。比如博客、播客、微博客、维客、黑客、红客、换客、试客、晒客、“调客”、印客、帖客、威客等。“客文化”就是由这些“客文化”元素组成的整体。根据不同的“客文化”概念构成的特点,目前我国的“客文化”大致可区分为六类:(1)共享型“客文化”;(2)合作型“客文化”;(3)技术型“客文化”;(4)智慧型“客文化”;(5)商务型“客文化”;(6)服务型“客文化”等。
所谓共享型“客文化”主要是指博客文化和播客文化(其他“客文化”也都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特征)。博客是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它可以为任何一个网民提供信息、知识交流的平台,博客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播客也是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它可以先把数字声音文件或影像文件上传到互联网,用户可以点击下载或在线试听。播客网站可区分为音频播客网站、视频播客网站、综合性门户网站的播客频道等。不管是博客网站,还是播客网站,所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共享性,这既是博客文化和播客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是博客传媒和播客传媒经营者尚未认知网络传媒分众化特性的表现,把分众化传媒当做大众化传媒去经营,这是博客传媒和播客传媒长期不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合作型“客文化”主要是指维客文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合作的“客文化”系统,因此,维客网的每一个页面都是由网友共同编纂,正因为这样,维客是一个处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过程中的网站。
所谓技术型“客文化”主要是指黑客文化和红客文化。黑客是指那些具有精通计算机技术,并利用这种技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人。主要有两类人,即经典黑客(指那些对神秘而深奥操作系统由衷感兴趣的人)和骇客(指恶意的黑客或那些强行闯入终端系统、干扰终端系统完整性的人)。黑客大都是握有高技术的专家,而且对技术的痴迷达到了令常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在网络时代,黑客为了本国、本民族的利益而攻击对立的国家、民族就成了一种常见现象。出于这种为实现政治目的而实施攻击的黑客在我国称为红客。
所谓智慧型“客文化”主要是指威客文化。威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难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体现其经济价值。目前,威客主要有积分悬赏、现金悬赏、知识出售、威客地图等四个形式。
所谓商务型“客文化”主要是指换客、试客、晒客、“调客”、印客、帖客等“客文化”。“换客”是指那些利用网络传媒进行以物易物或进行虚拟物品交换的人。在交换的过程中,“换客”们并不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遵循的是“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和“个人需求为主”的交换原则。“试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平台免费索取商家试用赠品的网民。“试客”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是厂商营销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试客”的行为是一种参与产品的营销活动。“调客”是那些在专门网站上以电子调查问卷赢取积分为业的人。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者十分重视市场调查,但是,由于专业调查机构的高昂的费用使许多经营者越来越多的选择了网络调查,为“调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机会。印客是指那些以互联网为渠道,把网民所写的、画的、摘录的文字和图片变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个性化印刷品的人。帖客是指那些根据悬赏者的要求到各大论坛发帖,并对其商品进行宣传,进而获取一定报酬的人。
目前在我国,商务型“客文化”还是一种新兴文化,正处在发展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于在实践中去丰富它、发展它、完善它。
所谓服务型“客文化”主要是指博客、播客、微博客、晒客等,它们把属于自己的信息发在网络上供网民们分享。比如晒客,它们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私人用品、私人生活、经历、心情等供大家分享。
“客文化”是一种发展中的文化,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一方面会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客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还会淘汰一些过时的“客文化”元素,于是就决定了“客文化”类型的变化。可见,“客文化”类型是一个动态性概念,本文对“客文化”的分类仅仅是根据现在已显现的“客文化”元素而得出的结论。
二、“客文化”产业管理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文化,“客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形态,其特性是由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的。人们常说网络传媒是分众化传媒,网络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分众化”和“点对点”同传统的人际传播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只是信息的传播中介和距离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它的许多特征要么还未显露出来,要么还尚未被认知,即使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特征,现在还处在形成期,还会发生变化。网络文化的这种现状和特征决定了“客文化”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决定了“客文化”的复杂性。
在我国,文化管理一直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网络文化管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客文化”来说,一是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二是还不知道如何管理,如果说管理的话,也仅仅是一种行政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还不了解“客文化”,还不认识“客文化”,因此,也就拿不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只好采用最省力的手段――行政管理。从表面上看,对“客文化”实施了管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发挥管理对“客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
“客文化”既然是一种网络文化,它就是一种普通流行的文化,它具有通俗性,具有习惯性,有时还具有不自觉性。因此,对于“客文化”的管理,一定要弄清楚“客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以便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它、管理它。“客文化”通常都是在现代文化已不能满足网民需求的情况下才出现的文化。针对“客文化”的特点,其管理者应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对“客文化”的管理要有超前意识,应在某种“客文化”现象出现之前就有一套可行的对策,以便引导“客文化”的发展;二是要创造新的“客文化”,一旦科学的、规范的“客文化”占领了市场,非科学的、非规范的“客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条件。实施这种管理的前提是科学的认识“客文化”,否则,这种管理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客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文化,对其进行管理还应注意指导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科学结合。指导性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网民高素质和高自律能力基础上的管理,它强调网民的自觉性。现在,我国网民多是年轻人,要提高指导性的管理效果,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高网民的素质,强化对网民的培训。在信息社会,对网民的培训不仅是加强“客文化”管理所必需的,而且是加强整体网络文化管理所必需的,是信息社会提高信息利用率所必需的。现在出现的“客文化”现象,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如果能够加强对“客文化”活动的指导,一定会提高“客文化”的质量。制度化管理是“客文化”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客文化”活动规范化的保证。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还缺乏制度化,多是一些条例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出现在某种网络文化现象之后,它只能起到限制某种网络文化现象的作用,很难规范网络文化行为。对于网络文化范畴内的“客文化”的管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没有所谓的制度化管理。为了保证“客文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网络文化模式上下功夫。一种网络文化模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我国,所谓科学的基础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基础和现实状况、中国网络技术基础及其发展前景、中国网民的文化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中国人民对网络文化的认知度和利用度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文化模式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客文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客文化”虽然是一种网络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但是,它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必然具有两重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前者决定“客文化”是一种产业,后者决定“客文化”是一种事业。在我国,人们对于文化事业的特点、功能的认知度是比较高的,对于文化产业的特点、功能的认知度还比较低,特别是对“客文化”产业的认知度就更低,这是我国“客文化”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为了促进我国“客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以便依据“客文化”的不同特点选择能适应“客文化”产业特点的最佳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客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即广告营销运营模式、商品销售运营模式、“智库开门”运营模式等。
(一)广告营销运营模式
实施广告营销模式的主要有博客网站、播客网站和微博客网站等。比如博客网站,他们在总体上虽然采用了博客产业链各环节(即内容创作、加入广告、整合打包、博客服务商博客、博客搜索引擎、RSS阅读器阅读、最终读者等七个环节)整合运营模式,但是真正使博客网站盈利的还是广告营销模式。播客网站常用的广告形式主要有:显性广告、隐性广告、名人开博效应、博客广告联盟等。还比如播客网站采用的贴片视频广告、微博客网站采用的明星微博等都属于广告营销模式。
广告运营模式是传媒产业运营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它不是传媒产业盈利的唯一模式,也不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可以充分利用的模式。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适合于大众传媒运营所采用的经营模式,对于分众传媒来说,传统广告的广而告之的优势地位已基本丧失,企图用分众传媒去承担大众传媒所承担的广告传播的任务是很难取得理想效益的。如果不去分析分众传媒与广告的关系,坚持穿新鞋走老路,“客文化”产业是很难发展的。
(二)商品销售运营模式
商品销售模式是自商品社会产生以来人们一直都采用的一种模式。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再实施商品销售模式的具体手段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商品销售模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就目前我国“客文化”产业的商品销售模式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运营模式:协作营销模式、知识出售模式、易物交换模式、品牌推广模式、劳务出售模式等。(1)协作营销模式是维客网站采用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做法是:维客网站与电子商务运营商合作,借助网站协作模式设立的相关品牌条目同购物网站合作,为需要的人提供购物指导,并提供购物网网址链接。对于这样的运营方式有人并不认为它是商品销售模式,而认为是一种广告营销模式,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维客网站的行为已不是单一的广告宣传,而是直接销售商品。(2)知识出售模式是黑客采用的一种模式,他们通过出售黑客工具、出售盗取的信息、出售技术、开办黑客培训班等方式来获取盈利。(3)易物交换模式是换客采用的一种模式,他们通过物物交换、物务交换、务务交换等方式来获取盈利。(4)品牌推广模式是试客网站采用的一种营销模式,他们的基本做法是通过试客网站中的虚拟社区,对试用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进而整理出对产品销售有意义的信息,使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提高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试客族市场和社会消费市场。(5)劳务出售模式是一种普遍被使用的模式,从网络传媒的角度来分析,劳务出售模式是调客网站使用的一种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查是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部门都需要市场调查,都需要获取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调客网站采用这一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创立了一个新职业――调客,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又使调客网站获得了盈利,是一举多得的创新模式。
(三)“智库开门”运营模式
现在在我国,智库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如何建立智库,如何管理智库,如何运用智库,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智库资源,还是一个新课题。不过,猪八戒网(威客网站)的经营者用他们的“客文化”运营模式科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威客网站的用户有两类:一类是向网站提出需求(简称为“一类用户”),一类是向网站提供能够满足“一类用户”需求的实施方案(简称为“智囊团”),而网站就是“一类用户”与“智囊团”的“中介”。“一类用户”、“智囊团”、“中介”三方组成了猪八戒网站的“团队”,“中介”的任务就是向“一类用户”寻求需求,向“智囊团”招标能够满足“一类用户”需求的实施方案。如果“智囊团”提供的方案得到了“一类用户”的认可,“智囊团”便可获得约定的报酬,网站也可获得一定的盈利。由于这种运营模式的实质是出售“智囊团”的点子,把属于“智囊团”内部的智慧资源推向了社会,使其公开化,故称为“智库开门”运营模式。
四、“客文化”运营模式创新
“客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产业,“客文化”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新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本身要求“客文化”产业运营必须创新,否则,不仅对“客文化”发展不利,而且也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具有很强的发展能力;二是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GDP的增长速度;三是提高社会就业率。据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提供453.3万人就业,在某些国家甚至可以多提供1000万人的就业。在发展“客文化”的过程中,应以文化创意产业三种功能的实现度为标准来衡量“客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在文化创意产业三种功能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是强化“客文化”产业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各种类型的“客文化”产业机构都必须重视经营活动的回报率(包括社会效益回报率和经济效益回报率),这也是“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创新的重点。
目前,我国的“客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各种类型的“客文化”产业机构大约有20多种,但是真正实现“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创新的并不多,大部分“客文化”网站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或者是变相的采用传统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很少创新,或者基本没有创新,也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客文化”网站出现了大量的“烧钱”现象,甚至有的网站已连续烧了五六年、七八年,还要烧多久呢?网站经营者也说不清楚。既然这样,投资商为什么还不断地投资呢?原因很简单,作为投资商来说,他们已经清楚的看到“客文化”产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文化产业;作为直接运营商来说,还没有弄明白如何经营“客文化”产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老办法去经营新兴的文化产业,吃了亏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客文化”产业运营者的素质。
“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创新要求“客文化”网站的经营者应根据不同网站的不同特点创造性的经营。比如猪八戒网的经营者,他们根据威客网站的特点,创造性地归纳出一套经营智慧的方略,即“智库开门”运营模式。智库是当前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智库经营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前沿问题。智库可区分为两类,即内库和外库。所谓内库是指决策者的头脑库和决策者团队的头脑库;所谓外库是指由国家各级研究机构所组成的智库和各类民间研究机构及个人所构成的智库。目前在我国,对于智库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还停留在对内库资源的范围内,特别是对决策者的头脑库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于其他智库资源利用的很少,有一些智库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
猪八戒网站的经营者从对民间智库资源开发入手,创造了一个新的“客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并取得了理想的效益。现在,猪八戒网站已拥有近300万人的民间研究队伍,2009年的营业额突破了200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五、“客文化”产业发展走势
“客文化”是网络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走势是同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联系的,并受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制约。
在我国,网络文化还处在形成过程中,但是作为网络文化产业的经营者必须在把握其现状的基础上准确地判断其走势,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来分析,作为一种文化,大致区分为三个时期,即单一行业文化时期、多行业并存的文化时期和综合文化时期。所谓单一行业文化时期主要是指猿人文化时期和一字型大农业文化时期;所谓多行业并存的文化时期主要是指十字型大农业文化时期和整个大工业文化时期;所谓综合文化时期主要是指信息文化时期。网络文化就是在综合文化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根据综合文化时期的特点,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在自己的机体内不不仅具有能反映自身特点的文化要素,而且还必须拥有其他相关的文化要素。就网络文化来说,它是一种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这就意味着网络文化形态既具有网络文化要素,这是根本,否则,所谓网络文化也就不可能存在;同时还意味着这种网络文化形态体内还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网络文化的这种特点要求网络文化必须同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那么,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呢?当前人们所探索的三网融合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的重要一步。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三网在技术、业务、管理、服务、市场等诸多方面的融合,对网络文化的物态层、制度层、行为层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必然对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三网融合的实质也就是一场网络革命,必然会引起网络文化的变革,所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过程中认真探索网络革命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三网融合并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唯一手段,根据网络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的特点,它同其他文化形态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还要实施网络文化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融合,还要实施网络传媒同传统传媒的融合,建立全国一体化的传媒网络,这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关键。
根据对网络文化的分析,作为网络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客文化”必须同网络文化的发展保持一致。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规划“客文化”的发展,既要保证“客文化”作用的发挥,又要保证“客文化”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客文化”的现状,要保证“客文化”的健康发展,当前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理论上科学认知“客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客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二是在实践上努力探索“客文化”的发展规律,以便采用具有创新性的运营模式,有效发挥“客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客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